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微寒的中药论文

微寒的中药论文

发布时间:

微寒的中药论文

中药学是我国医学的一块瑰宝,中药学专业是中医药院校主要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大专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一:《中药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目前中药学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缺陷 本校作为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国内首批授权点,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出发,制订了一整套培养方案,以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药物合理利用及社会服务等工作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了专业学位的应用型特色。但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于中药学专业来说,毕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由于中药学专业学位在我国设置时间较短,人们对这两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性认识不够,造成培养过程中可能存在培养模式雷同等现象。具体而言,我国多数科学学位研究生单一导师制缺乏复合性;指导教师只负责研究生专业或研究方向,培养模式缺乏多样性;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学术交流的范围有限,尤其缺乏国际性;研究生科研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创新性。传统模式使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造成研究生走出校门之后不能迅速融进社会,缺乏竞争力。 二、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新方向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摸索和不断 总结 ,笔者认为应建立一种适合专业学位的新型培养模式,即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设置实用化、教学方式灵活化、指导教师双轨化、科研实践社会化、学术交流国际化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营造研究生 教育 培养的创新环境,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促进企业和社会生产实践基地优质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为打造创新型社会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1.培养模式多样化 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于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发展目标和定位都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而非为以后高深学术研究做准备。这种强烈的实践品质必然要求学生研究与应用两者兼顾,因此传统的培养模式不能再适应新的专业学位发展要求。新的培养模式要求建立在研究与实践两者相互结合之上,学生需要参与两方面的研究并获得研究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为此,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坚持与实践结合、从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注重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可采用“校-企合作”或“校-企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学生可在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药政部门、医院等单位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学位教育应在坚持“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有较好理论基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但应该更突出专业性,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从而改变单纯培养某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单一化培养模式。 2.课程设置实用化 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前,人们往往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专业化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和单一,甚至脱离生产实际。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要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因此,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目标,从专业化课程向实用化、综合化课程转变,形成新的课程体系。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进行构建,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四者按照一定比例组合成有层次、相关联的课程体系,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他们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同时更应是一流的实干家,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教学方式灵活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灌输多、启发少,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也应该更加灵活,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重视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学校聘请在中药研发、生产、流通、应用和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 经验 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有机结合,辅之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重视运用案例分析和模拟训练,大胆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学 方法 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教学在学校完成,实践环节到产业相关部门实施;所选课题强调实用性、创新性及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实验课与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相结合,在实践中完成,强调现场研究、团队学习,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注重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4.指导教师双轨化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两类教育在导师队伍上的差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吸收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实现“产学研”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遴选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时,强调必须具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并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课题;在校外,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中药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指导教师。从实际效果来看,“双导师”制更有利于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校内导师一般科研功底较强,但他们对各部门的实际问题并不十分熟悉;而校外导师对实际问题有清楚的了解与认识,因此,他们以指导实践为主。通过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导师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 5.科研实践社会化 实际操作中,本校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要求必须保证不少于18个月的校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专业实践中,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在生产和经营企业、医院制剂室、药品检验机构等建立校外联合培养基地,改革和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由校外培养基地提供并保障实践教学的条件。研究生本人要提交实践 学习计划 ,并按期撰写实践 报告 。指导教师应在实践报告及最后的实践总结上签名。对学生科研实践的评价要由高校与实践单位双方同意,评价标准应符合行业实际,并能真实体现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研究生教学培养单位要对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这种科研实践社会化的培养模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学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毕业后与社会、与企业迅速融合,既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又锻炼了研究生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学术交流国际化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来看,专业硕士培养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据2010年的统计数字,英国专业学位硕士占50%以上,美国占80%以上,我国仅占20%,这个比例显然是很低的。另外,全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我国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必须考虑未来全球的发展方向,因此要积极投入到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氛围中。中药学硕士要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研究生,活跃的学术氛围必不可少,而活跃的学术氛围,离不开国际化的交流和借鉴。为此,必须采取全方位的、切实可靠的 措施 保证学术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比如邀请全球知名企业的专家作高水平的报告,导师应该利用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在“请进来、走出去”中与国际同行交流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全面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职业结构分层日趋合理,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将进入崭新的时代。在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开放的眼光审视中药学领域内这一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探索出一种新的适合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二:《循证医学中药带教学习分析》 1传统中药带教方式 目前,药库的高资历药师经长期积累,充分利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以鉴别药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起来,并以传统的带教方式传授给学生: 1.1自由跟带方式 自由跟带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带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证药库日常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采取让学生自行到中药格斗中认药,引导学生在认药过程中熟悉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这种方式学习不够系统,内容不够全面。 1.2集中讲解式 集中讲解式主要由带教老师按实习安排事先准备好实习内容,再将所有实习的学生集中起来以授课的形式讲解。这种带教方式由于需要组织较多的人员和占用一定的时间,安排讲解的次数和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接受有限。传统的带教主要为师承方式,能够有效地继承经验,但也有效率较低、学生积极性不高、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带教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现阶段药库带教所面临的问题。 2循证医学带教方式 2.1循证医学的 思维方式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即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从日新月异的医学科学的发展中获取最新、论据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步骤: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转化为一个可回答的问题;②查找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最佳证据;③严格评估证据真实性和推广应用性;④把严格评价的结果与临床经验、病人的生物学特点、价值观和个体情况相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⑤评价执行①到④过程的效果和效率,并尽力去改善它们以便今后更好地应用。在现阶段,借助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带教可以克服传统带教中信息更新慢、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不足。 2.2在传统带教方式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探索 在充分应用传统的带教方式基础上,尝试运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进行实习带教。在传统带教中运用循证医学的观念进行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树立循证医学观念: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与传统医学教育不同,它的核心内容是大量查找文献,这必须依托于网络信息化工具,也是现代学生所擅长和乐于接受的手段。②训练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实习学生通过传统的自由分散式学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药学图书资源和互联网上的药学文献资源,根据所提的问题,制定可行的检索策略,搜索众多的数据库,收集大量的研究证据,再评价这些证据的作用,并解决实际问题。③循证医学思维方式要与传统的带教方式相结合:传统带教方式在培养中药师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引入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的有效补充,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实习学生如何学习,有助于激发实习学生的内在兴趣,培养他们科学的医学观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填鸭式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避免在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管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学习,使他们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从死学转变为巧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由获取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 3讨论 中医专业的临床中药学实习带教是实习学生与中药材实践亲密接触的很好机会,通过中药的实习,能通过眼观、鼻闻、口尝、手感和耳听来了解中药,传统的中药实习方式注重于日常经验的师承,但对于中药日益发展的信息不大重视,如对中药的来源、药用部位、不同炮制品种、中药的用法、用量等每年都有大量的信息在更新,如何吸收应用这些信息往往被忽略。通过循证医学思维带教,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发散式查找文献,遴选总结资料,学生的实习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掌握知识的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学生对中药实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信心增加。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入中药带教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带教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完善质量评价工具和技术方面,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对国外知名临床试验评价量表和技术的系统学习,以及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较困难[3]。由于在收集和评价都没有统一目标,有时候找到的文献资料比较偏向于某一方面,内容较单一,在这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干预,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实践中,笔者只是引入了循证医学的方法,未能严格执行其评价程序,在系统评价和分析方法上,还有许多技术和方法需要认真的学习。如多个对照组临床试验的分析方法,倾向性评分等。虽然相于传统的粗放式带教,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提高过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带教工作。 中药学大专毕业论文篇三:《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就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学生初次接触中药学,觉得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药物数量众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困难,难以入门,久而久之,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单一。中药学这门课程需要讲授中药的各种知识,与中药炮制学、方剂学等课程以及临床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学习内容多。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课时安排量不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成天忙于应付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采取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3.学生缺乏实践。长期以来,中药学教学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多,实践安排少;另外,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之间相脱节。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1.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 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与《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学生开始接触中药学时,设法引导学生对中药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初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述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有关中药的 典故 ,民间 传说 、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白头翁,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白头翁虽是野草,但药用价值却很高,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学生侧耳倾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记忆深刻。 2.改革教学内容 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功效及实际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在中药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参照教学大纲的目的精心地在教材中选择、增删、重新组合,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I临床常用药。如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要针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的性味、功效、应用重点讲解,其余只针对主要治疗作用简单介绍。这样即能达到,精简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并且将中药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来划分,使学生明确记忆对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截疟药等章节内容。教师可指定阅读参考书,指出学习要点,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潜能。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进新知识,充实新内容,能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药理论联系到起来,比如,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要用于虫积腹痛,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喉痹。现代药理研究,贯众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兴奋子宫、驱虫作用。这样可以更为全面的掌握中药的应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对比式教学方法。中药学章节多,药物多,不通过对比,学生很难找到重点,也难以记忆。同章节药物往往是同中有异,通过同章节药物之间的对比,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比如消食药,这一章中所介绍的药物均有消食的作用,同中有异的是,山楂善于消肉食积滞,并能活血化瘀;神曲健脾;麦芽和谷芽消面食,且麦芽兼能回乳消胀;莱菔子降气化痰作用强;鸡内金有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功效。这样通过列表对比,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记忆。 3.2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法。解决学习问题 学习方法 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评估学生的成果等几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药时,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日常生活中,生姜熬汤加红糖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轻症。在中药学中,生姜属于发散风寒药,既可温中止呕,又可清热止呕;既可用于胃寒呕吐,也可用于胃热呕吐,因为方便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故被称为“呕家圣药”。因为学生对生姜非常熟悉,对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中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生姜后,提出问题“请在教科书中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药物,比较其药用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意识到中药的实用性。 3.3直观教学方法。中药种类及内容繁多,且相互间性味、功效不易区别,而且语言描述比较抽象,学生感到很深奥,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把中药标本或者中药挂图带人课堂,按照中药的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药学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还需结合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例如黄连的“鸡爪连”、川乌与附子的药用关系、白术的“如意”云头等利用图片展示,会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将授课内容展示于屏幕,只需花少量时间进行板书讲解补充。由于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内容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只需精讲点拨将节约下来的时问用于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目前中药学教学方式的最佳选择。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中药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中,可多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多次观看中药标本,此外,安排学生到中药植物园、药房等地方实习,让学生多接触中药,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并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联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芳,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中药学课堂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5.5 [2]楚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 [3]姜醒,苑光军,李明杰中药学教学改革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6 [4]朴光眷,李镐,吕惠子,解决问题学习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6 猜你喜欢: 1. 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2.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3. 关于中药毕业论文 4. 关于中药学毕业论文 5.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 6. 2016中药类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1. 含羞草的科学小知识 含羞草的科学小知识 1.含羞草的有关知识 含羞草俗名“怕羞草”、“感应草”,豆科含羞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cm;茎蔓生,多分枝,遍体散生倒刺毛、锐刺;叶柄长1.5—4cm;托叶披针形,有刺毛;叶羽状,2-4片成掌状排列,小叶矩圆形,触之即闭合下垂;花多,头状,一般粉红色,7-10月份开花;果荚扁形,边缘有刺毛,3—4荚节,每节2种子,成熟后自落。 含羞草“含羞”的原因 含羞草受到 *** 之后,小叶闭合、叶柄低垂。日本上智大学土屋隆英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揭开了含羞草闭合运动之谜:含羞草细胞是由细小如网状的蛋白质“股动蛋白(actin)”所支撑。产生闭合运动时,股动蛋白的磷酸会脱落,只要让含羞草吸收不让磷酸脱落的化合物,经触碰也不会起变化。土屋教授指出,当股动蛋白束散开时,细胞被破坏,结果水分跑出来,以致产生闭合运动。股动蛋白一般见于动物的肌肉纤维内,与肌肉伸缩有关。没想到它也存在含羞草内,可说是相当罕见。 含羞草的主要应用 1、观赏。含羞草株形散落,羽叶纤细秀丽,其叶片一碰即闭合;含羞草花多而清秀,楚楚动人,给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可地栽于庭院墙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几。 2、药用。含羞草也是一种药物。其性微寒,味甘涩,有小毒。有安神、镇静、解毒、散瘀、止痛、清热、利尿、止血、收敛等功效,常用于神经衰弱、跌打损伤、咯血、带状疱疹。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草,晒干或鲜用。 3、预测地震。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含羞草的种植 含羞草的种植技术简单,管理粗放。对气候、阳光、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佳,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1、种植方法。一般播种繁殖,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细土上,覆土1.5厘米左右,在温度18℃左右时,10天左右可出苗(一般入土即长,不需花精力专门管理)。幼苗期生长较慢,7-8厘米时可定植。 2、田间管理。田栽株距25—30厘米,及时松土、锄草、浇水。室内盆栽,夏季每天浇水1次。每月施肥1次,如不想让株形过大,则要减少施肥量,甚至不需施肥。 3、病虫防治:基本无病虫害。如有蛞蝓,可在早晨用新鲜石灰粉防治。 2.关于含羞草的知识 1、观赏。含羞草株形散落,羽叶纤细秀丽,其叶片一碰即闭合;含羞草花多而清秀,楚楚动人,给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可地栽于庭院墙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几。 2、药用。含羞草也是一种药物。 【来源】豆科含羞草属植物含羞草Mimosa pudica L.的全草。夏秋采,去净杂草,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甘、涩,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5~8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 意】孕妇忌服。本品有麻醉作用,内服不宜过量。 【摘 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预测地震。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3.含羞草在科学的领域 含羞草的价值: 1、药用价值: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微甘,性寒。 "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寒,有小毒。" ③《实用中草药》:"性微寒,味微苦。 "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化痰止咳,安神止痛、解毒、散瘀、止血、收敛等功效。用于感冒,小儿高热,急性结膜炎,支气管炎,胃炎,肠炎,泌尿系结石,疟疾,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疡肿毒、咯血、带状疱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 ②《本草求原》:"敷疮," ③《岭南采药录》:"治眼热作痛。 "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肝火,治小儿疳积,肝火上亢,外治疮疡作痛。"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安神镇静。 " ⑥《实用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深部脓肿,肠炎,胃炎,疝气,小儿疳积。 2、观赏价值: 含羞草株形散落,羽叶纤细秀丽,其叶片一碰即闭合;含羞草花多而清秀,楚楚动人,给人以文弱清秀的印象。可地栽于庭院墙角,也可盆栽于窗口案几。 赠花时,将盆栽轻轻地罩上粉红色薄纱,系扎上粉红色饰带花结。如果能再点缀上粉红色的马海毛绒球,会更加有趣。 3、预报天气: 含羞草是一种能预兆天气晴雨变化的奇妙植物。如果用手触摸一下,他的叶子很快闭合起来,而张开时很缓慢,这说明天气会转晴;如果触摸含羞草时,其叶子收缩得慢,下垂迟缓,甚至稍一闭合又重新张开,这说明天气将由晴转阴或者快要下雨了。 含羞草叶子开合快慢之所以能预兆天气的阴晴,主要是由于在含羞草叶颈部,有一个小鼓状的薄壁细胞组织—--叶褥,在叶褥里充满了水,当你用手触及含羞草叶子时,叶子一振动,叶褥下部细胞里的水分立即向上向两侧流去,这样叶褥下部便瘪了下去,而上部却鼓起来,叶柄便下垂了,叶子闭合。所以叶子的闭合与张开,是因叶褥的膨压作用所引起的。 而叶褥的膨压作用与空气中的湿度密切相关,在空气湿度很小时,叶褥的膨压作用明显,叶子的闭合与张开速度快;在空气湿度很大时,叶子的开合速度便慢。所以含羞草叶子开合速度的快慢,间接地反映了空气中湿度的大小,可以作为天气预报的参考。 4、预测地震 据土耳其地震学家艾尔江表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地震多发的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 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如:1938年1月11日上午7时,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果然在13日发生了强烈地震。 1976年日本地震俱乐部的成员,曾多次观察到含羞草叶子出现反常的合闭现象,结果随后都发生了地震。 另外,含羞草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 我们可以在居室内摆一些盆栽含羞草植物,用以观察自然灾害的预测防范。 4.科学小知识 ▲树中之最是什么? 答:一、世界上最大的树:它是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棵巨杉。 高达100米;在离地面1.5米高处,树干的周长为34.1米。二、世界上最高的树:它是北美红杉。 较早于1964年测量为112米。名字叫谢尔曼将军树。 三、世界上最小的树:是北方柳树(又称草树)只有2厘米高。四、世界上最老的树:是日本柳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200年,柳杉已经有7179岁了。 五、世界最粗的树:是意大利埃特附近的,名叫百马树,树驱干的周长达62米。六、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树:是银杏(又名白果树),早在16000万年就有了。 ▲.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高大? 答:因为树一年四季都在生长,虽然冬天,许多禾本植物都枯萎了,但它还在生长,另外,树活多久就生长多久,很多年龄大的树都会长得特别高大。 ▲.花为什么到一定时候就要落下来? 答:花瓣落下来是为了结果实。 雌蕊受粉之后,底部的子房慢慢膨胀变大,这部分就要长成将来的果实,但是果实只有等花瓣落下来之后才能开始生长。 ▲.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答:植物生活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养料,它们是植物的生命线。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间期和不同的发育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一定的合适温度;水是植物的重要构成部分;空气中的氧、氮、二氧化碳对植物生活影响极大;植物需要的养料很多,有碳、氢、氧、氮、磷、钾、钙、硫、镁、铁等10 多种元素。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答:花儿的色彩主要取决于花朵细胞里所含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的缘故。黑色花稀少,除了花朵的色素是决定性因素外,还与太阳光有密切关系。 花是比较柔嫩的,易受高温的伤害,所以它们一般吸收含热量较少的蓝紫光,而将红橙光反射出去;而若吸收含热量较多的红橙光,就容易受高温伤害,这就是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如果花儿全部吸收七色光波,它所受的伤害就更大,因此很难生存,所以这就是黑色花儿极少见原因。 ▲.五谷是什么? 答: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稷、麦、菽。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 其中麻以外的五种都是粮食作物。稻、黍、稷、麦、菽、麻是中国传统作物,我不仅应该认识它们,而且要了解它们的习性与渊源,否则就会“五谷不分”了。 ▲. 为什么甘蔗的下段比上段甜? 答:因为甘蔗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养分。小甘蔗上下都不甜。 长大以后,一方面制造出来的糖分增加,另一方面消耗养分减少,多余糖分就贮藏在甘蔗的下部分。所以成熟的甘蔗都是下段比上段甜。 另外,由于甘蔗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大量水分,所以,甘蔗本身的水分大多在叶子附近,根部反而比较少,这样根部糖的浓度比较高,所以甘蔗下段比上段甜。 ▲.绿茶和红茶是怎样制成的? 答:红茶是经过发酵制成的。 绿茶的制作时不经过发酵,而是把新鲜茶叶倒入烧得暗红的铁锅中迅速翻炒。这样加工的茶叶叶绿素没有被破坏,成了绿茶。 ▲.为什么含羞草会“害羞”? 答:植物经常受到狂风暴雨的袭击,含羞草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刚碰到第一滴雨,第一阵狂风,就把叶子合起,减少被风雨摧残的面积。 ▲.为什么花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答:大多数花儿的颜色在红、紫、蓝之间变化。 这是因为花瓣里有一条“变色龙”——花青素。花青素能根据土壤酸碱度的不同和周围环境中温度的高低变化出不同的颜色。 有些花的颜色可在黄、橙、红之间变化,这是因为它们的花瓣里含有胡萝卜素。 ▲.为什么有些植物有毒? 答:植物在为生存进行的长期不懈的斗争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自己,防御动物伤害的方法。 毒素是植物最有效的防御武器。当植物受到动物的伤害时,毒素会使动物同样受到致命的伤害。 因吃了某种植物而死去的动物,对其他动物来说是最好的警告,它们会倍加小心,以防中毒。 ▲.种子煮熟后为什么不会发芽? 答:因为种子煮熟后,体内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胚就会死掉,种子里的养料也就会被破坏,从而种子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煮熟后的种子不会发芽。 ▲.雨水多瓜果为什么不甜? 答:因为瓜果里除了水分,主要是糖分,在它们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雨水较多,植物就很难得到足够的阳光,叶子也就无法造出更多糖分,果实里贮存的糖就少了。糖分少,瓜果就不甜了。 ▲.韭菜为什么割了以后还能再长? 答:因为韭菜是多年生的植物,它的根是圆锥形的鳞茎,鳞茎里的养分特别充足,能不断地生长出新叶来。地上的叶片被割掉后,新叶又会从土里拱出来。 ▲.插花加糖为什么能延长寿命? 答: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满足本身生长、开花的所需要的糖。鲜花摘下来后,由于花梗较细,原有的糖分满足不了开花的需要。 在花瓶里放一些糖可制造成营养液,就能使鲜花延长寿命。 水果为什么是圆球形 ▲. 秋天里,树上结满了果实:桃子、苹果、核桃。 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它们都近似圆球形。 水果为什么是圆球形呢?一般认为,圆球形水果比较能忍受风吹雨打。 因为外表形状是圆形的,所承受的风吹和雨打的力量比较小;另外,圆球形的水。 5.人类根据含羞草什么的特点发明了什么 可以根据含羞草的闭合程度来预测天气。 当天空晴朗,空气干燥时,它的闭合能力比摊开的能力要强许多。这时,如果用手碰它一下,叶子便很快收缩下垂,而且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复原,这说明空气干燥、湿度较少,天气将会继续晴朗;相反,如果即将下雨,含羞草就会受到湿度的影响,其恢复原状的速度比闭合的速度要快。 这时,如果我们碰它一下,含羞草收缩闭合得很慢。下垂迟缓,甚至稍一闭合又重新张开,这说明空气湿度大,天气将由晴转阴或者快要下雨了。 另外含羞草还有药用价值。全株皆可入药,根部泡酒服用或与酒一起煎服,可治风湿痛、神经衰弱、失眠等;与瘦猪肉一起炖煮食用,可治疗眼热肿痛、肝炎和肾脏炎;叶片的鲜品捣烂,可敷治肿痛及带状疱疹等,颇具止痛消肿之效。

中英寒暄语的不同论文文献

- 从中、英、俄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作者:张群, 期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03期 - 中英问候语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作者:张倩, 期刊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 第02期 - 汉英问候语对比 作者:吴玉花,张发祥, 期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对比研究 作者:禹淑英, 期刊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第03期 -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作者:郑秋蕊, 期刊 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 第02期 -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 作者:王俊霞, 期刊-核心期刊 学术交流2007年 第02期 - 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干扰因素 作者:曹曼, 期刊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 第01期 - 英汉语价值趋向与交际文化差异 作者:陈红, 期刊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年 第18期 - 浅谈"跨文化交际" 作者:吴本琴, 期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 第02期 - 正确运用形体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黄雷, 期刊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 第07期 - 中西方文化差异拾零 作者:谢洁华, 期刊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际礼貌表达浅析 作者:王庆华,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 从交际礼俗规范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作者:徐晓霞, 期刊-核心期刊 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 第04期 - 汉英社会习俗对比刍议 作者:彭俊芳, 期刊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3期 - 俄语礼貌语中问候语的使用 作者:何雪梅, 期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01期 - 英汉问候习语之比较研究 作者:熊琴,黄云婷, 期刊 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 第06期 -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作者:宋晓艳, 期刊-核心期刊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 第12期 - 中西方习俗与语言教学探索 作者:徐文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01期 -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作者:左婷, 期刊 考试周刊2008年 第21期 - 中英文动物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差异 作者:孔永红, 期刊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 第06期麻烦采纳,谢谢!

问候式寒暄语也称招呼语,通常是人们见面打招呼时所常用的语言,在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 “你去哪?”、“吃了吗?”一类。而英语中常使用“hello”和“How are you”。一般情况下,经过时间沉淀的寒暄用语,有很强的通用性和传统的语言模式,相对简单明了是寒暄的特性。中国人寒暄主要有四个话题:对年龄的询问(例如,孩子们有多大了?),健康状况的关注(例如:最近身体如何啊?)对于行动的关注(例如:哟,忙吗?)和节日的问候(例:过年好啊。)据史书记载上古我们的祖先每天只吃两顿饭。即使这样,穷人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所谓‘饔飧不继’。所以老百姓见面爱问 “吃了没?”。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食品和服装的问题,是很长一段时间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注意吃,爱谈论吃,所以,“你吃了吗?”,这句话也一直被沿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国人对他人的关注。其次,这句话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交际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问的面稍微有点广哈,我帮你说几个大概的吧。1,中国人打招呼无非就是2种常见的,一就是“去哪啊”,二就是“吃饭了没”。这个其实我们并不会很严肃认真的去回答,因为对方问你的时候就是寒暄,人家并不真正关心你去哪或是吃了没。(大多数情况)。但是这两点对于那些对中国文化没有丝毫理解的外国人的话,是比较冒犯的(offensive).要理解这个就要理解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详细解释看百度百科词条 我这里需要强掉的是个人主义在交际中往往表现在“隐私”这一方面。因为个人主义文化的要求有一方面就是个人的空间,就是说,不是你的事情你就别管,所以,别人去哪呀,吃什么呀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情,我们是不应该问的。如果是在中国居住很多年的外国人那一般问这些也不会有太多问题。因为只是寒暄,你真的去哪吃了没我才不关心。2,外国人打招呼一般关系不特别熟的就一句 good morning(afternoon)等等就完事了。或者最简单的hello和hi。美国人的话现在流行说what‘s up,其实就是hello,你也回答一句what’s up就可以了。但是这句也可以理解为how are you或者 how are you doing?如果发现对方有期待你回答的趋势,那就简单说几句,按照how are you的回答就可以。不想啰嗦就说“not much”。英国人的话和他聊天气是最稳妥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不要说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事实,比如:it's really raining heavily。因为英国人谈天气往往包含了队未来的一种猜想。可以谈一下眼前的可能,或者加上tag question(反问)。比如: it's raining heavily. i wonder when it will stop.这么大的雨呀,啥时候是个头啊:the rain is gonna stop soon, isn't it?雨夜该停了吧,你说是不?:it's a 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气多好啊,你说呢?另外就是根据对方在做的事情给予恭维。比如看到别人在洗车不要说:“洗车呢?”因为他们不习惯陈述明摆着事实这种招呼(而我们缺恰恰喜欢这样)。可以说:it is a nice car you got there.(车很赞哦)。其实还是有很多很多的,我的原则就是态度不卑不亢,真诚待人不会有太大差错的。thank you, please这些要时常挂嘴边,西方人一般都是低语境文化,就是你想什么就说出来,只可意会的他们是不懂得,所以你是个有礼貌的人就要把礼貌用语多用一些。另外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不要说no no no,简单的回答thank you就可以了,在他们眼里谦虚不是美德。最后就是不要说my english is poor,即使真的很烂也不说,道理同上。自信心满满的才会被尊重。可以说 i'm still working on it,或者i'm still on my way(我还在继续学习呢。)以上就这样了吧,希望能帮到你。呵呵

韩寒创办的杂志

1郭敬明主编的杂志原来命名《岛》,现在定名为《最小说》。2《独唱团》是韩寒两本杂志中的一本,好事多磨,这本千呼万唤的杂志将在11月底时正式的面世,这本杂志的前名很可能叫《文艺复兴》,最终定名为《独唱团》。备注:本人喜欢韩寒的为人及作品。为了防止盗版,韩寒杂志三个邮箱现在公布接受原创文字邮箱(只限小说)接受照片影像邮箱(作者先请发小于几百KB左右的小图,确定使用请再发大图,谢谢)应聘简历和广告等合作邮箱论坛将于近日开通,接受讨论投稿检举等。由于投稿量巨大,现分流另一个原创文字的邮箱,接受除小说形式以外的任何文体投稿

《合唱团》是韩寒和知名出版人路金波万荣书业合办的。据了解,《独唱团》将定位纯文学杂志,其中会有韩寒的小说连载,但不会有他的专栏。而韩寒和路金波合作的《合唱团》则可能走高端路线。

又推迟了,12月初出版。可以去韩寒淘宝书店坐等杂志面世。杂志叫《独唱团》,随后还会出一本文摘类的杂志,叫《合唱团》。

韩寒主编杂志《独唱团》《合唱团》。韩寒与路金波两位各办一份杂志。为区分两本杂志,《独唱团》现定位为纯文学杂志,而韩寒和路金波合作的《合唱团》则走另一种路线,但也会开设专栏。

寒暄语研究的论文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论文

[论文关键词] 问候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策略

[论文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习俗影响问候的不同表达形式。

一、中英问候语差异对比

(一)分类及内容差异

1.祝愿式问候。这类问候表达的是说话人一种良好祝愿,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表现形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Merry Christmas”等。但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不同语言中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英文中有“Good morning”(早上好) 适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饭间这段时间,在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但它与中文的“您早”并不对应,“您早”在中国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早睡早起”是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行为准则之一,因此“您早”在汉语中还蕴含有赞扬之意,如上午10 点见人还说“您早”,则多有挪揄之意了。

2.关心式问候。关心式问候一般体现说话人对对方身体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关心式问候在不同语言中表达形式大不相同。我们常以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问候语“吃了吗”、“去哪儿”、“忙不忙”为例,这是极为普通而又随便的问候语,问与答的双方都不把它当成正式的问题,纯打招呼而已。对外国人来说不是这样的,在英语中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个人的隐私,是不能这样发问的。

3.交谈式问候。有时候人们打招呼是以对方正在干着的事情为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类问候形式在汉语中非常普通。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出去啊?”,“上班去?”“散步啊?”,诸如此类的问候话非常的多,一天中我们不知道会说多少次、听到多少次这样的话。同样的问题在英语中则不宜发问,这跟语言发展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人人情味浓,较关注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状况,而西方人多把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情况视为个人隐私,他们的习俗是避开这类话题。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内容上的差异说明这两种语言的人在礼貌语言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人们习惯上认为,英语民族的人比较矜持,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而且,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at are you doing?”这类听起来有干涉意味的话是不合适的,因此不能作为问候语接受。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英语问候语内容具有中性特点,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社会关系,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你在忙什么?”这类询问用作问候语,英语民族的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奇怪,但在汉语中已经成为常规礼貌用语。

(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差别。例如,在问候过程中谈论天气时,说汉语的人往往使用“天气真好! ”和“天气真糟!”这类感叹句来表达对好天气的喜悦和对坏天气的诅咒,而说英语的人则比较喜欢用“Fine day,isn’tit?”这类附加问句。说汉语的人在问候的时候经常使用重复来增强亲切感,例如“ 你好你好”和“ 再见再见”,而说英语的人则喜欢在问候语中使用缓冲词语来减轻言外之力,例如“ Can I help you at all ?”

(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的差异也可见于人称代词的使用。首先,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 你”和“您”,后者更为礼貌,而英语只有一种形式,即“you”。不过,在英语问候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广泛。试比较第二人称代词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最近怎么样? 工作怎么样?

第一人称代词在汉语问候语用得比较少。例如:久仰久仰。上述比较表明,礼貌语言策略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所变化的。如果不了解另一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就有可能引起误言、误解和猜疑。 "

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

顾曰国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为: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礼貌准则揭示出英汉礼貌语用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中国“谦虚”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人际关系,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是汉文化的重要特征。而以“个人本位” 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西方社会,言语主要用来作为显现平等关系的表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交际时已经建立起一种认知的“ 平等关系”,或准备建立这种关系。

交际环境的依赖性。“ 文雅准则”作为一种礼貌现象是有普遍性的。然而,就文雅准则来说,汉语问候语多是内隐的、含蓄的,而英语问候语则多是直接的、外显的。在西方的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下,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这也意味着在弱交际环境中,人们习惯侧重用语言本身来交际。而在东方的强语境文化中,交际的信息量更多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中,人们对环境提示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和理解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选择

由于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和不同语言理解和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英汉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影响和障碍。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而集体价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特点。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东方社会里,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集体价值或社会关系被重视和强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注意社会身份和交际对象,文化环境等因素。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它们的载体—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因此,说话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入乡随俗”,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中英问候语中英语也吸收了一些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近年来中国的问候语也在不断变化。虽然英汉问候语有互相接近的倾向,但差异仍然存在,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此,研究英汉问候语差异,选择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文化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实际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影响,并随文化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去探索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差异所在、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求同存异,在交际中采取相应的适当策略,以保跨文化交际渠道的畅通。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Brown,P.& S.Levinson.1978.“Universals in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A].Esther Goody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C].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Leech,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

[4] 李海琳.问候语与告别语英汉对比研究[J].湖南:邵阳学院学报,2008.

[5]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6] 王福祯,徐达山.英语惯用法大词典[Z].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7] 张群.从中、英、俄问候习俗和见面礼节论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杂志韩寒

好稿千字2000元 烂稿千字250元。 韩寒放出要当主编办杂志的消息后,却久久不见动静,眼下这位“80后”领军人物却开始悄悄行动了。昨天,韩寒正式启动了杂志的征稿工作,稿酬方面,韩寒出手大方,不论作者名气大小,千字1000-2000元的高标准让国内同类杂志望尘莫及。有意思的是,韩寒还在杂志中开辟了“脑残稿”栏目,即写得最臭的文章,韩寒也予以发表,并给出了千字250元的“戏谑”标准。 超大方 好稿千字给2000元 韩寒做事情,从来都充满了噱头,让人期待,此番新杂志开始征稿,他也是赚足了眼球——稿酬那是相当的诱人。昨日起,韩寒的新杂志开始接受各种投稿,包括小说,杂文,时评,散文,人物,新闻,诗歌等等。“作为杂志的主编,我决定向所有文章录用者提供全中国最高的稿费,无论你是否有名,也没有任何的附加签约条件。”韩寒在征稿启事中给出了稿费标准:已发表过的或我们摘录的文章,稿费标准是1000字/500元,是文摘类标准的15倍;普通稿件,1000字/1000元,也是行业标准的10-20倍。而占到每期杂志内容一半以上的封面推荐原创文章,主编韩寒则给出了1000字/2000元的超高标准,“这个标准是国内行业标准的20到40倍,也是国内最顶尖杂志给特约顶尖作家的稿费的2-4倍。” 很离谱 烂稿千字也有250元 单是稿费高不够,惯于“搞怪”的韩寒还充分发挥了主编的权利,在杂志中推出了“脑残稿”栏目,即每期杂志还设有最差观点和文笔的文章两篇到三篇,“杂志完全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认为作者脑残,杂志也会发表此类文章示众。”当然,既是公开发别文章就必须给出稿酬,“脑残稿”亦不例外,韩寒说,为了表示和这些人的形象的吻合,这类文章的稿费标准是千字250元,比同行稿酬标准有过之而不无不及,“也是非常高的标准,250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250的诞生也是有成本的。” 韩寒不屑炒作说:好文章该值这个价 韩寒的这一系列惊人之举,让人不得不联想到韩寒又是在出位搏眼球,为新杂志炒作。接受记者采访的韩寒对此表示早有预料,“有些媒体硬要说我是要拿高稿费、怪稿费来炒作,那也没办法,记者也是靠文字吃饭的,只能祝这样的朋友一直拿低稿费了。”这次之所以开出天价稿酬,是因为韩寒一直就觉得中国的版税、稿酬太低,这对文人不公平,“我们的文字太不值钱了,一个文人,如果在这样大压力的社会里不能够衣食无忧,我认为,他就不太可能有独立的人格和文格。”以前没有条件,只能干着急,现在当了主编,韩寒希望能通过他的资源帮助有识之士,“如果你足够好,我们杂志也将利用我们的资源,帮助你完成出版的愿望,并且帮你谈到高于百分之十的版税,我们不从中抽取一分钱,也不限制你的任何出版自由。” 那这样的高稿酬,能保持杂志长期正常运转吗?对此疑问,韩寒说:“其实这个标准我是经过计算的,虽然我经常算错,但我们的杂志相信可以承受这样的标准。写字的混得都不容易,我算是混得好的,自然应该少赚一些,让大家多拿一些。”

《独唱团》。韩寒(1982年9月23日-至今),出生于中国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中国当代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被媒体命名为“公共知识分子”。韩寒连载的杂志叫《独唱团》。杂志(Magazine),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

  • 索引序列
  • 微寒的中药论文
  • 中英寒暄语的不同论文文献
  • 韩寒创办的杂志
  • 寒暄语研究的论文
  • 杂志韩寒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