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智慧康养社区运营模式研究论文

智慧康养社区运营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智慧康养社区运营模式研究论文

智慧社区建设中社区康养是指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行业概况

1、定义:科技赋能养老行业

智能养老是指融合应用健康医疗电子、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产品,采集人体体征、居家环境等数据,实现家庭、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分析处理,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养老需求。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三部门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分类,我国智能健康养老产品主要包括:可穿戴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五大类。

2、产业链剖析:行业产业链条较长,其中智能设备是区别传统养老最大的部分

智能养老产业链较长,涉及行业多,其顺利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家庭等多方面力量通力合作。近年来,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购买服务、场地支持等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智能养老产品、服务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与服务中介机构、大数据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各种养老供给主体的专业优势,进行协同创新。

根据前瞻分析,智能养老的服务链上游有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商等技术,以及芯片、传感器等元器件供应商,和通讯模块、信息传感器等中间件供应商,此外也有护工培训、养老金融等。

产业链中游即各种智能养老产品与服务,其中智能设备是最大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部分。下游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这三大类养老需求市场。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智能养老最先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原名为“全智能老年系统(Intelligent Older System)”,指打破传统养老模式受时空约束的缺陷,借助现代科技,将各服务参与主体整合起来,通过政府、社区、医疗机构等物联网平台,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国内智能养老行业起步相对较晚。2007年,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副会长胡黎明发表《新型数字化居家式养老社区解决方案》,提出“数字化养老”;2010年,学术界开始运用“信息化养老”概念;2011年,出现“科技养老”概念;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的概念。2015-2017年左右为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产业的推进期。在此期间,适应智能养老产业的各类企业基本建立,创新的智能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智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2021年左右。2021年以后,预计智能养老产业进入突飞猛进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驱动,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人口老龄化趋势背景下,中央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养老,2011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此后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中提到“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字样。

2013年,全国老龄委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能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发展把脉导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2017年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这些利好政策与信息,意味着智能养老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快速上升。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约为26402万人,比重高达18.7%。国务院2017年1月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到,203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到达25%左右。中国加快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老年消费市场。

截至2020年底,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老年人口消费需求相当可观

据全国中老年网的调查,中国城市45%的老年人拥有储蓄存款,老年人存款余额2016年超过17万亿元,人均存款将近8万元。初步统计2020年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超过7万亿元。2016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但根据不完全测算,2016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至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

2、中国智能养老行业模式分析:

——我国推行的养老模式——“9073”模式

“9073”模式,最早在“十一五规划”中由上海率先提出,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自我照顾,7%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参考日本与美国的经验,在支付制度与养老建设方面给予我国很多的启示,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状,未来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主流趋势,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将成为重要的补充。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

在居家养老中,智慧设备和科技产品是家庭成员的辅助。由于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的主要养老服务方式,因此,居家养老市场需求巨大,从而导致市场对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需求也特别大。而以居家养老为目标市场的智慧居家养老产业门槛低,商业化成功可能性大,易于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我国的养老行业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三种模式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计168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大部分省份都已经发展了智能养老试点,但是这些试点普遍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且发展较好的试点主要集中于北京、山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智能养老发展起步晚、程度低的特点显著。

2、企业竞争:信息科技类的公司占比最高

国家三部委公布的四批次共计168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包括60家信息技术公司和35家医疗科技公司,占据了整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其中信息科技类公司占比最高,达36%,主要系信息科技类企业拥有以下优势:(1)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提供坚强动力;(2)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养老产业提供专业优质的智能化服务;(3)成熟的养老产品、服务和系统,能够进行市场化推广和运营;(4)清晰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3、产品竞争:智能检测设备入围数量最多

2020年9月,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其中入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的产品一共有118件,细分品类有20种,其中智能检测设备、心电监测类设备和血压监测类设备入围数量最多,分别为21件、14件和10件。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医养一体化发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智能养老产业将分别从科技赋能适老化产品、科技产品适老化改造两个角度入手,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适老化产品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打破医疗照护等服务的孤岛状态,推动医养结合一体化。

2、“十四五”预计政府将持续完善产业政策,大力发展养老机器人行业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建设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而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又有助于促进养老产业的良性发展。2021年两会中提到加快发展智能养老机器人,破解养老资源紧缺问题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破解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多与专业服务人才持续性短缺结构性矛盾的途径之一,且智能养老产品具有功能丰富、安全可靠、使用年限长等特点;此外,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出现可以缓解护理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等专业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功能多样且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养老机器人将是未来破解失能老人养老服务困境的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产品。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题目写好了吗?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你可以参考下,应该对你有用!有用请采纳,谢谢!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1.1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1.1.1 养老产业概念1.1.2 养老产业分类1.2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1.2.1 政策环境分析(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1.2.2 经济环境分析(1)GDP增长情况(2)居民收入增长情况(3)居民消费支出水平(4)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2.3 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城市化进程(2)人口老龄化进程1.2.4 环境影响总结1.3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1.3.1 “双轨制”具体内容1.3.2 “双轨制”改革意义1.3.3 “双轨制”影响分析第2章:国际养老产业发展经验借鉴2.1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2 典型国家养老产业发展经验2.2.1 美国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美国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美国人口老龄化现状(3)美国养老产业政策制度1)美国退休养老金——“三支柱体系”2)美国医疗保障体系(4)美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情况2)美国老年人的支出情况(5)美国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美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美国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2.2 日本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日本人口老龄化现状(3)日本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日本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日本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日本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日本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2.3 瑞典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瑞典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瑞典人口老龄化现状(3)瑞典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瑞典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瑞典养老产业细分领域(6)瑞典养老产业典型模式(7)瑞典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2.4 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经验(1)新加坡养老产业发展概况(2)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现状(3)新加坡养老产业政策制度(4)新加坡养老产业市场规模(5)新加坡养老产业典型模式(6)新加坡养老产业经验借鉴2.3 国际养老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3.1 “居家养老”开始增长2.3.2 “异地养老”规模扩大2.3.3 “老年社区”成新亮点2.3.4 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迅速2.3.5 老龄商品市场推陈出新第3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3.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3.1.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历程3.1.2 中国养老产业所处阶段3.1.3 中国养老产业需求分析3.1.4 中国养老产业供给分析3.2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3.2.1 中国养老产业营收规模3.2.2 中国养老产业成本规模3.2.3 中国养老产业利润规模3.2.4 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效益3.3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瓶颈3.3.1 中国养老产业供需瓶颈分析3.3.2 中国养老产业政策瓶颈分析3.3.3 中国养老产业观念瓶颈分析3.3.4 中国养老产业配套设施瓶颈3.4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3.4.1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升级趋势(1)宏观机制升级(2)养老模式多元化(3)养老服务信息化3.4.2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测第4章:养老产业市场竞争状况分析4.1 我国养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4.2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4.2.1 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整合特征4.2.2 国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4.2.3 国内养老产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4.3 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4.3.1 国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高利泽集团(2)AVEO企业(3)欧葆庭集团(4)DomusVi集团4.3.2 国内典型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路径(1)金陵饭店进军养老企业(2)金鹏集团进军养老企业(3)复星集团进军养老企业第5章:中国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5.1 养老服务市场分析5.1.1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历程5.1.2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5.1.3 中国养老服务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情况1)医疗服务需求2)护理服务需求3)家政服务需求(2)市场供给情况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床位数量3)养老机构职工人数5.1.4 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1)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思路(2)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途径(3)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新模式5.1.5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潜力(1)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2)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5.1.6 中国养老服务业投资情况5.2 养老地产市场分析5.2.1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历程5.2.2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现状(1)养老地产行业有众多人口的支撑(2)老年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购买力不断提高(3)购房者对老年房产的购买意向逐渐增强(4)老年人养老逐步走向集中养老转移(5)“421家庭“加快养老住宅的发展(6)国家鼓励开发商进行老年人的住宅开发(7)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老年住宅比较火热5.2.3 中国养老地产业市场容量(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5.2.4 中国养老地产业存在问题5.2.5 中国养老地产业开发模式5.2.6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潜力5.2.7 中国养老地产业发展趋势(1)综合性住宅成养老地产主导产品(2)市场竞争激烈,设计更看重细节(3)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4)将细分不同消费档次老年消费群体(5)功能齐全小户型是重要选择(6)项目开发逐步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7)“山水型”项目更受消费者青睐(8)开发不再片面追求规模与档次5.3 养老日用品市场分析5.3.1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概况5.3.2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5.3.3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容量分析(1)市场需求状况(2)市场供给状况5.3.4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存在问题5.3.5 中国养老日用品市场发展趋势5.4 养老文化娱乐市场分析5.4.1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概况5.4.2 中国养老文化娱乐业发展现状5.4.3 中国养老旅游业市场容量5.4.4 中国养老旅游业存在问题(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5.4.5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潜力(1)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2)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3)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4)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5.4.6 中国养老旅游业发展趋势(1)增长持续化(2)市场国际化(3)消费小康化(4)需求层次化(5)出游远程化(6)服务特殊化5.5 养老金融保险市场分析5.5.1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历程5.5.2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现状5.5.3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市场容量(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5.5.4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存在问题5.5.5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潜力5.5.6 中国养老金融保险业发展趋势5.6 其他养老产业细分市场分析5.6.1 中国老年教育市场分析5.6.2 中国老年就业市场分析第6章:中国典型养老模式比较分析6.1 我国主要养老模式6.2 居家养老模式分析6.2.1 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内容6.2.2 居家养老群体数量规模6.2.3 居家养老服务市场规模(1)生活照料型居家养老(2)医疗保健型居家养老6.2.4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困境6.2.5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6.3 社区养老模式分析6.3.1 社区养老模式主要内容6.3.2 社区养老群体数量规模6.3.3 社区养老服务市场规模6.3.4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困境6.3.5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6.4 机构养老模式分析6.4.1 机构养老模式主要内容6.4.2 机构养老群体数量规模6.4.3 机构养老服务市场规模6.4.4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困境6.4.5 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6.5 各类养老模式比较第7章: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的市场机会分析7.1 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7.1.1 互联网普及应用增长迅猛(1)网民规模及普及程度(2)网民上网设备情况(3)网民各类网络应用情况1)各类网络应用2)手机网络应用7.1.2 移动互联网呈爆发式增长(1)移动网民规模(2)移动网购市场7.2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机会7.2.1 传统思维下养老产业存在的问题7.2.2 互联网给养老产业带来的新机会7.3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7.3.1 养老产业植入互联网思维的必要性7.3.2 互联网思维下养老产业新模式分析(1)用户定位(2)组织形式(3)平台使命(4)平台战略(5)平台商业模式7.4 养老产业O2O平台建设典型案例7.4.1 南北巢集团(1)集团发展概况(2)集团用户定位(3)集团组织形式(4)集团平台建设(5)集团商业模式7.4.2 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1)中心发展概况(2)中心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中心平台建设(5)中心商业模式7.4.3 云家政(1)企业发展概况(2)企业用户定位(3)中心服务形式(4)企业平台建设(5)企业商业模式第8章:中国重点区域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8.1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8.1.1 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8.1.2 北京市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养老机构(2)养老保险(3)寿险8.1.3 北京市养老产业经营效益8.1.4 北京市养老产业需求潜力(1)老龄化人口驱动分析(2)经济收入驱动分析8.1.5 北京市养老产业优惠政策(1)养老政策(2)养老公寓优惠政策(3)老年健康服务政策………………

智慧食堂业务运作模式研究论文

问题一:单位食堂如何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公司食堂管理制度 (一) 为了共同办好管好伙食,为职工就餐提供良好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员职责 1,负责购买伙食用品,管理好伙食,库房. 2,认真核算饭菜成本,做好伙食财物,帐务管理,每月公布一次伙食收支情况,做到收支平衡. 3,精心安排,调剂伙食,改善伙食质量. 4,加强对大师傅工作的协调与管理;每周定期向经理汇报伙食情况. 5,如因伙食管理不认真,造成伙食质量差或伙食亏损,由管理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大师傅职责: 1,精心调剂饭菜花样,按伙食食谱制作饭菜. 2,按伙食标准制作饭菜,把握饭菜的恰当数量,防止不必要的浪费. 3,按时开饭,工作日一日三餐(周一早上,周五下午不开灶,加班例外),同时负责客饭的制作. 4,负责伙房和干部餐厅的卫生,就餐前必须打扫干净,整洁. 三,大师傅及时掌握就餐人数,避免发生缺饭或者浪费现象. 四,所有就餐人员每月15日前须按时交清伙食费. 五,所有就餐人员必须遵守伙食管理制度,讲究用餐文明,讲究公众卫生,不乱扔乱倒. 六,完善伙食监督管理制度,蹲家领导组织伙管小组每月评估检查一次. (二) 一、在就餐者中推选或指定伙食委员5-7人,公推其中1人为召集人。 二、伙食委员应随时掌握实际情况,监督改进伙食。 三、伙食承办衽个包方式,外包招标事宜由总务处主持进行。 四、伙食承包人应随时接受伙食委员们的改进意见和监督。 五、用餐时一律凭餐券入席。 六、每位员工固定用餐位置,6人为一桌,施行对号入座。 七、为外单位来宾临时安排客饭的单位,应于距开饭至少一个半小时前到总务处登记并购买餐券。 八、用餐时间: 午餐:12:00-12:30 晚餐:17:00-17:30 九、因临时加班而需用晚餐者,应于下午4时前登记。 十、搭伙人员如停伙,须于前1天向伙食承包人办理停火手续。 十一、用餐时应保持良好秩序,不可大声喧哗。 问题二:怎样管理公司食堂 可能有以下原因: 1.老板对现在的市场肉、菜价格不了解,但食堂没有将此类情况在适当的时机详细汇报,让老板了解;每天10元,若是一顿,一定可以的,若全天,则较紧,否则,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 2.管理上的缺失,没有对食堂菜品进行系统管理,每天没有进行变化,在重复中,即使好吃的菜也会让人生厌(每天菜品有一定变化); 3.收集就餐员工关于食堂改进工作的建议,分析郸予以有针对性的改进; 4.加强节约的宣传,杜绝个别人的浪费,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5.从健康和节约的角度,尽管控制反季节的蔬菜采购(价格太高); 6.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制约,确保资金的完全使用; 7.总结就餐情况,做到每餐量的合理配置,减少多余的菜品造成的浪费。 问题三:怎样管理好员工食堂 一个好的管理者,给你小小的几点建议!!! 第一,人事一定要做好,首先要处理要你和大家的关系。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一定要能做到融洽集体这件事。详细观察了解所有团队成员心理动态,日常习惯! 第二,做事严格要求自己。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不严于律己,但是收到被管理者尊重的人,一个不受人尊重的人或者没有威信的人如何管理一个优秀的团队! 第三,三思后行。 说话请考虑所有人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学会说话!这里不是说仅仅会说话。。我们除了有先天不足的人之外,所有人都会。我这里的会指说话艺术! 第四,谦虚。 没有人不喜欢谦虚好学的人,但是请注意自己的谦虚方式,以免太过谦虚,物极必反!!! 第五,重视自己各方面的学习素养! 虽然说我没什么学习素养,我也可以管理好我自己的团队,但是在今天信息疯狂蔓延的时候,我不学习我可以让我的团队成员认可我,尊重我,我如何树立威信!! 总之,所有的一切都要细心~小心使得万年船~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大~但很恰当~汉语博大精深,心术正,团队必然正!! 问题四:职工食堂的员工应该怎么进行管理? 你说的情况在青岛的外资基本都存在,不必惊慌失措呵呵。 解决方案: a.就餐签字无效,未带卡人员需到餐厅领取餐券,方可就餐。记住只要是签字有效,这个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随意性太大,你可这样想,如果签字可以的话,他可以到每个档口都签字,吃N份饭。 b.改动卡机系统,所有餐卡必须实现考勤功能,也就是一卡通。每张卡只有打了考勤之后,才能对食堂卡机打卡有效,否则打卡无效(有语音提示),很多软件公司都能实现。如果某员工打了考勤卡而人又请假了,人资部门是可以查出来的,可以直接处罚。 希望能帮到你。 问题五:公司食堂怎么管理? 一、专业能力 作为一个主管,你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随着你的管理职位的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少。作为基层的主管,个人的专业能力将非常的重要,你要达到的程度是,能直接指导你的下属的实务工作,能够代理你下属的实务工作。专业能力的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从书本中来,一是从实际工作中来。而实际工作中你需要向你的主管,你的同事,你的下属去学习。“不耻下问”是每一个主管所应具备的态度。 二、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对于一个主管而言,与专业能力是相对应的,当你的职位需要的专业越多,相对而言,需要你的管理能力就越少。反之,当你的职位越高,管理能力要求就越高。管理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需要你的指挥能力,需要你的决断能力,需要你的沟通协调能力,需要你的专业能力,也需要你的工作分配能力,等等。管理能力来自书本,但更多的来自实践,因此要提高你的管理能力,需要不断的反思你的日常工作,用你的脑袋时常去回顾你的工作,总结你的工作。 三、培养下属的能力 作为一个主管,培养下属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不管你所领导的单位有多大,你要牢记你所领导的单位是一个整体,要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很多主管都不愿将一些事交给下属去做,理由也很充分。交给下属做,要跟他讲,讲的时候还不一定明白,需要重复,然后还要复核,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快。但关键的问题是,如此发展下去,你将有永远有忙不完的事,下属永远做那些你认为可以做好的事。让下属会做事,能做事,教会下属做事,是主管的重要职责。一个部门的强弱,不是主管能力的强弱,而是所有下属工作的强弱。绵羊可以领导一群狮子轻易地去打败狮子领导的一群绵羊,作为主管,重要职责就是要将下属训练成狮子,而不需要将自己变成狮子。 四、工作判断能力 所谓工作能力,个人以为,本质上就是一种工作的判断能力,对于所有工作的人都非常的重要。培养一个人的判断能力,首先要有率直的心胸,或者说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工作判断的基础。对于世事的对错,才能有正确的判断,才能明辨是非。其次,对于你所从事的工作,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该怎么做,该如何做,该由谁做,作为一个主管,应该有清晰的判断,或者说是决断。其实工作的判断能力是上述四项能力的一个综合,主管能力的体现是其工作判断能力的体现。 五、学习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当今的企业也必须是学习型的企业,对于我们每个人也必须是学习型的主体。学习分两种,一是书本学习,一是实践学习,两者应交替进行。你只有不停的学习,你才能更好的、更快的进步,才能跟上赶上社会的发展。走上社会的我们,要完全主动的去学习,视学习为一种习惯,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学习应该是广泛的,专业的,管理的,经营的,生活的,休闲的,各种各样,都是一种学习。未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是你过去的能力怎样,现在的能力怎样?而是你现在学习怎样,现在的学习是你未来竞争的根本。 六、职业道德 但丁有一句话:智慧的缺陷可以用道德弥补,但道德的缺陷无法用智慧去弥补。对于工作中人,不管是员工,还是主管,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这就好比对于一个人而言,健康、财富、地位、爱情等都很重要,但健康是“1”,其他的都是“0”,只要“1”(健康)的存在,个人的意义才能无限大。职业道德对于工作的人而言,就是那个“1”,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存在,上述的六种能力才有存在的意义,对于公司而言,才是一个合格之人才。职业道德不等同于对企业的向心力,但作为一个员工,作为一个主管。不管公司的好与不好,不管职位的高低,不......>> 问题六:食堂承包公司的管理经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餐饮管理就不能再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走一步算一步”。因为前期的餐饮市场供不应求,而当今餐饮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以及消费者消费理念也日渐成熟。因此,依笔者视,餐饮业的管理与经营应实行“计划管理”。所谓的“计划”管理,就是从餐饮的筹备、设计到中长期的经营,均应有组织、有计划去进行。依笔者之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市场经营的定位市场调查与分析,建立一个餐饮场所,首先要进行市场调查,做好市场定位。因为这两个经营市场的消费者均非属餐饮消费市场的主导,所以在餐位数确定后,在餐饮经营之前应将制订《市场经营计划》放在首位,并考虑如下事宜,再对本餐厅进行定位。1. 当地的饮食习惯爱好。包括:菜品的原料、配料是否便采购。当地人对菜肴的口味要求,制作方式的接受程度,价格接受能力等。2.就餐人员的就餐形式。当地消费市场的消费结构是趋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商务宴请为主或是公款消费或者是家庭宴请居多。3 .就餐人员的交通方式。此点尤为重要,也决定了一个餐厅的地理位置的选址,是否有利于消费者方便用餐。4. 就餐环境的布置。因为自2003年的“非典”以后,人们对就餐环境的需求更多,尤其是用餐环境的空气流通、用餐空间及日常清洁卫生是否有足够的措施。综上所述,一个餐馆如果要尽量适应顾客的需求,必须分析自身的能力条件,分析当地市场对本餐厅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慎重确定本餐厅的顾客主导群是哪一阶层。经营场所的布置确定了以上因素后,就必须对经营场所的场地进行布局,在布局时务必要考虑下述工作的内容:1. 厨房的设备配置与餐位的配比;2. 厨房菜系与楼面服务的配合工作;3.卫生防疫设施,设备的配置;4.水、电、照明的引入及控制。餐饮员工管理餐厅业经营成功与否,在硬件已成为定局以后,就取决于餐厅的管理人员。餐厅在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及场地的布局后就应组织各级人员给予实施。怎样使餐厅运营起来?这就是一个用人的问题。而用人首先要制订用人计划,对各岗人员要有目的去选择和利用。制订出一套适合本餐厅的人力组织结构体系。其内容主要为:1 .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名称、职级、配合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工作质量标准;2. 详细说明各部门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并实行逐级汇报,逐级负责制的工作方式;3 .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包括日常培训及计划培训;4. 明文规定每一岗位的工资收入情况及相应的激励机制;5 .要正确树立外部顾客与内部顾客的概念。内部顾客就是直接服务客人的一线员工,作为管理层及二线部门是为内部顾客(一线员工)服务的人。为“内部顾客”服务的工作做好了,才能做好外部顾客服务的工作;6 .要充分理解80与20理论对餐饮行业的意义。即80%的盈利是从20%的产品中产生的;80%的问题是从20%的员工中产生的;80%的管理(经营)建议是从20%的管理人员中产生的。因此要经营好餐厅取决于20%的管理人员和20%的好产品。为此,业主要向20%的管理人员授权,首先是要与管理人员分享信息,包括成本、毛利、成本费用及市场占有率,使管理人员能够提出更具建设性建议。其次,要有限度授权即在一定的范围内,什么情况下,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自主决定处置发生的问题而不必事先请示。当然,事后要汇报,说明情况及处置后达到的效果。餐饮的管理制度餐饮的管理制度是一个餐厅的生命,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餐厅的经营效益。故“管理出效益”是硬道理,在制订日常的管理制度时应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事宜。1. 人力资源方面:包括:用工制度、薪金制度、激励制度等;2 .经营销售方面:包括......>> 问题七:怎样管理好员工食堂 食堂管理规定 总则:为维护公司正常的饭堂秩序,给全体员工一个优良用餐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厨房之管理 1.1厨工守则,卫生条例 1.1.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定,讲究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理发、不要随地吐痰。 1.1.2工作时必须自查食物是否变质、变味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3工作时要穿工作服,严禁上班时吸烟。 1.1.4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去操作,防止食物中毒。 1.1.5洗干净后的餐具要整理齐备且有规律地摆好。 1.1.6工作中严格按伙食标准精打细算,以最大限度内尽量做到色香味,花样、品种多样化。 1.1.7整个烹食过程必须认真清洗干净并按时、按质、按量供给。 1.1.8每天清理,每月三次大扫除,确保厨房环境卫生。 管理制度 1.2.1厨房之所有需购物品都必须呈报行政主管,再由行政部门指定人员采购,购回之单据按程序:行政主管签字―总经理审核―财务出纳处销帐 1.2.2厨房所购回之食品,由行政部门每周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内容:食品质量、重量。对不合格食品,拒收并按规定处理。 1.2.3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拿走厨房之一切物品。 1.2.4餐具必须妥善保管,任何人未经许可都不能将餐具拿走供私人使用。 1.2.5餐具必须每日进行一次清查盘点,除正常损耗外,清查有不足数目时需及时查明原因并追究责任。 员工用餐公约 2.1就餐一律在餐厅进行,厂区内其它任何地方不得烹煮进餐。 2.2严格按餐厅就餐时间进餐,其餐厅开放时间如下: 早餐:07:00―7:40 中餐:12:00―12:30 晚餐17:30―18:00 具体用餐时间按各部门下班时间表规定时间为准。 2.3员工打饭/打菜必须排队并接受厨房工作人员和保安的管理。不准插队,不准备、一人打多份。 2.4就餐时要有良好的姿态,不得挥动筷、匙、叉妨碍邻桌。 2.5就餐时不得高声喧哗,碗、筷、匙不得故作撞击声。 2.6果核骨制,余饭剩菜,不可随手弃置。用餐完毕须各自整理桌面,倒置指定桶类。 2.7力行俭省节约,饭食多少盛多少,杜绝剩菜剩饭。 2.9餐厅内禁止吸烟。 2.10凡协力厂商来厂洽公人员,可在干部餐厅就餐,但必须在上午10:00,下午15:00以前通知厨房,由洽谈部门干部带入餐厅就餐。 2.11各部门如晚间加班至23:00或启动夜班,须在下午16:30前通知厨房,以便厨房准备工作,逾时报餐,所造成用餐不便,由各部门管理自行解决工作。 2.12每月一日及十五日实行加餐制,用餐者须持票进行加餐。 问题八:怎样管理好员工食堂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职工食堂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食堂管理,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卫生、整洁的就餐环境,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食堂工作人员、在XX就餐的职工。 第三条 办公室、工会负责对职工食堂进行管理,接受食堂工作人员和就餐职工的投诉。 第二章 食堂工作管理 第四条 食堂管理实行“主管负责制”,即由食堂主管对本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就餐环境、员工配备等全面负责,并对发生的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条 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为XX全体职工提供一日三餐。 第六条 食堂采购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适宜,合理安排好每天的用餐量,不造成菜肴变质、浪费或者份量不够。 第七条 食堂用膳一天三餐,式样品种要变化多样,每天蔬菜、鱼肉、瓜果必须新鲜、洁净,无污染、无变质、无发霉,过夜变质食物严禁使用。 第八条 烹调菜肴时,肉鱼豆类菜肴做到烧熟煮透,隔餐菜应回锅烧透。食物不油腻,味精等尽量降低使用量。 第九条 厨房操作间内的设备、设施与用具等应实行“定置管理”,做到摆放整齐有序,无油腻、无灰尘、无蜘蛛网,地面做到无污水、无杂物。 第十条 餐厅要清洁、卫生、通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不定期开展消灭蚊子、苍蝇工作,应采用防蝇门帘、纱窗、电子灭蝇器、灭蝇纸、灭蝇拍、定时喷撒药剂、实行垃圾袋装等各种防护措施,将餐厅蝇蚊污染减低到最低限度,做到无苍蝇、无蟑螂、无飞虫叮咬。 第十一条 桌椅表面无油渍、摆放整齐,经常清洗;地面每天清扫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大检查一次,保持清洁,玻璃门窗干净,地面干净、无烟蒂。 第十二条 餐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不能有洗涤用品残留,每天消毒二次,未经消毒不得使用;消毒后的餐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中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具应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第十三条 食堂工作人员要待领导、职工全部用餐完毕,清理好桌面,打扫好卫生后方可离开。 第十四条 食堂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出现不适合食堂工作的情况,解除聘用。 第三章 就餐管理 第十五条 在职工食堂搭伙的所有职工要缴纳搭伙费,具体收费标准由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六条 XX食堂原则上提供早餐与中餐,但可以为在XX借宿的人员、晚上加班人员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人员提供晚餐。需要晚餐搭伙的,需提前申请。 第十七条 各处室如有来客需在职工食堂搭伙的,3人(含)以下当天向办公室申请,3人以上必须提前一天申请。 第十八条 办公室受理搭伙申请,并负责通知食堂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 菜肴标准原则上为3荤2素1汤以下。职工要文明就餐,应充分考虑当天就餐人数,打菜适量,遇有来客时尽量少打,避免出现菜肴不够的现象。 第二十条 来客较多,有关处室又没有及时申请的,该处室负责人、工作人员应先安排客人就餐,自己请食堂人员另外解决。 第二十一条 食堂内不能随地吐痰,食物乱堆乱放,乱扔纸屑、垃圾,不得大声喧哗。 第四章 奖惩 第二十二条 食堂工作人员的管理实行考核评分。考核内容以本规......>> 问题九:怎么样才能把一个公司的食堂管理好? 5分 食堂的管理我觉得有两方面非常值得提及,一个是品质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基本就能让上上下下都满意。品质是口味,是新鲜,是种类等等,可以定期让食客打分作为食堂人员的考核,并且要经常在公司做调查,公布菜谱安排,经常更新,再一个成本,那就要做好采购,出库入库记录等等一系列的报表,根据我的经验,这个不好做,必须有专人负责,一家之言只能简单说一下,展开说就大了去了,呵呵 问题十:如何做好员工食堂管理工作 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好坏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做好食堂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要从以下方面抓起: 一.学校食堂必须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许可证,要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学校应制定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学校招聘食堂从业人员时,要对其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要到卫生院进行健康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确保食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二.要严格遵守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严把食品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及其原料;严格控制对沙河粉、豆糕类、豆腐、四季豆、蘑菇等食品的采购和制作关。要科学、合理地贮存食品。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堂饮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设施如蓄水池等应有卫生防护措施,做到定期清洗消毒。做好防蝇、防鼠、防腐工作。 三.加工经营场所的专间入口处应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不具备设置预进间条件的,应在专间内入口处设置洗手、消毒、更衣设施。 四.凡患有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 五.做好学生用餐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排队有序就餐,严防拥挤、烫伤事故的发生。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提倡学生自带碗筷,严防肠道传染病。 六.学校要由后勤总务管理人员定期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安全、卫生检查。对食品的卫生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要求,定期组织召开食堂从业人员会议,提高他们对学校食堂安全、卫生管理的认识。

智慧食堂未来的发展

伴随着防控下对无接触式支付的需求越来越普遍,近期许多朋友都在咨询有关于智慧食堂的解决方法,智慧食堂主要是解决各种院校、医院、园区,政企机构等团体用餐地方的方案。根据智慧食堂的解决方案可以很切实解决团队中工作人员就餐的难题,而成圆智慧食堂方案拥有着根据多样化的商圈现状提供不一样且可行的就餐解决方法,可以说基本全面的考虑到了所有团餐食堂。

要打造一个新型食堂,首先从智慧食堂管理后台到结算系统再到智能硬件配置设施,都要严格把控,这样才能让对食堂有着传统麻木观念的人们有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下边成圆网络就跟大伙介绍各种智慧食堂智能硬件配置的闪光点,再次帮你界定你内心的食堂。

1、智慧食堂的在线订餐系统

智慧食堂的自助点餐机可用于食堂普通店面、外卖送餐店面及超市情景,客户在客屏上点单并下单,使用人脸识别、扫二维码或是刷卡进行支付。

饭堂打菜工作人员可以在成圆在线点餐的后台中同步查询到订单详情(包含菜肴、额度、名字等)而且进行备餐 。

饭堂技术人员能够查询所有订单详情,便捷饭堂工作人员解决订单信息,另外数据信息也能够同歩到后台系统,这样管理者就能对客户菜单及饭堂的经营状况开展剖析。

2、成圆智能取餐柜

成圆智能取餐柜在开展智慧食堂的高校 、医院门及公司食堂就餐情景中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就餐者根据终端设备或手机上微信小程序中预约订购,在成功点单并付款后,饭堂就可进行就餐者提供的菜单精选备饭,随后将打包好的外卖,立即派送到餐柜里。

就餐者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到成圆智能取餐柜中,凭借扫二维码 /短信验证 /人脸识别等方法进行取餐,因为成圆智能取餐柜的冷热保温功能,就餐者不用担心去的时间晚了而导致饭菜质量降低的问题。省时省力,节能环保,让就餐者更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就餐时间。

3、成圆视觉结算台

智慧食堂中的成圆智能结算台让就餐者可以更加快捷的完成支付。食客在智慧食堂中挑选好自己喜爱的菜品后,将其置放在智能化结算台上。结算台根据对菜品进行识别,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出菜品价格,食客便可以立即根据扫二维码、刷卡或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结算。

整一个结算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加快的取餐结算时间,防止排长队危害用餐感受,另外还能节约食堂的人力成本 。

成圆智慧食堂针对团膳行业,提出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和人性化定制开发服务,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智慧食堂解决方案。

一,选择优质的食材配送公司。在很多食堂的经营中,食材采购费占总经营成本很大比重。选择优质的送菜服务商,一方面,由于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因此能够保证日常的食材价格合适,供应稳定,售后迅速。另一方面,优质供应商在食品安全上都有完善的保证机制,因此能为企业食堂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好的食材配送公司不仅能够节省食材采购时间,还能节省经营成本,这是很多公司常用的措施。

二,加强后勤团队建设,提升整体素质。相关的后勤负责人应当不定期开展对应的职工技能培训,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培训。其次,对于食堂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制定相关的服务标准,并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能够减少运作过程中的出错,错误的减少能够节约运营成本。

三、引入智慧食堂服务。可以与相关的餐饮云应用软件平台进行合作。通过智慧食堂服务平台的引入,实现订单快速结算,智能排菜,营养管理,运营监控等流程的数智化。这些流程环节,通过智慧食堂服务模式能够实现经营的信息化,极大提升食堂整体的服务质量与效率。

社区团购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论文

01、商家:成本降低,转型新零售模式社区团购的模式大致是商家通过地推、社交裂变等方式在社区招募合适的小区团长,再通过小区团长在社区的人脉关系来向社区用户推广自己的小程序。在这期间,商家基本上只需要支付小区团长佣金,无需再付出其他代价就可以轻松获得大批客户。而小区团长除了可以为商家招来客户外,还可以提供货物存放点,方便商家卸货和顾客取货,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商家开店的成本。而这种小程序+小区团长的线上线下模式在保证了社区团购商家的价格优势,同时还方便了商家规模的扩张,使商家实现了新零售转型。02、小区团长:创业无成本,收入增长在社区团购小程序的商业模式当中,团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团长的潜在人群多为社区便利店店主或者是有大把空闲时间的“宝妈”。他们与商家分工合作,商家是货源提供者,小区团长负责推广维护客户从而赚取佣金,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换句话说,社区团购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创造了“小区团长”这一新岗位,为不少家庭增添了一份收入。03、消费者:送货上门,省时省力为了留存客户,社区团购以低价和各种诸如拼团、秒杀等活动来吸引客户。作为社区团购的消费者,社区用户可以经常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此外,用户购买的商品都在离自己住处近的小区团长处,这也导致用户无论是采取自提还是送货上门的方式,购物都是一件省时省力的事情。

从团长发布团购信息到社区居民最终拿到产品,这中间非常多的流程都是通过线下人工操作完成,大量的统计工作流程繁杂,且往往存在漏单、账目不清等情况。所以对团长和社区居民来说,传统社区团购模式式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对社区居民来说,单凭团长描述了解产品,对产品信息了解片面,有很大的可能将会面临货品质量、售后难保障等问题。微三云了解到而对于团长来说,货源问题难以保障,统一采购商品需垫付大量的资金,品类多采购耗费时间长,订单、账目统计都是靠人力线下操作效率低等,这些都是导致传统社区团购“基本不赚钱”,众多的社区团购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存活下去。所以,如何能够让社区团购能够更加规范化、平台化,使社区团购流程更简单,管理更高效,这才是社区团购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社区团购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很多地方都纷纷出现了一批社区团购新业态,比如芙蓉兴盛旗下的电商平台——兴盛优选,以及获得多轮投资的社区服务平台——你我您社区购,美食社区电商平台——十荟团等,基本上都是基于以下运营模式:平台运营方整合社区资源招募社区团长(社区商铺/业主/物业/宝妈等),团长缴纳一定的加盟费、保证金并与平台方约谈好佣金比例之后,就具体的团购产品签订团购协议,平台统一提供团购产品,团长无需进行囤货垫款,主要负责销售工作,建立社区微信群发布团购产品信息,引导居民通过网上图文详细信息了解商品并下单付全款,再由平台统一配货到团长自提点,社区消费者直接到自提点取货。最后,团购产品售后期结束后,以双方约定的佣金比例,平台将团长所得收益转给团长。

2014年,是社区团购模式诞生的年份。随后的日子里,从微信拼团启航,依靠微信及其社交性而成型的社区团购模式跌跌撞撞地艰难前行。到了2018年,资本的注入使得这个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与平台间的吞并竞争日趋白热化,社区团购行业的混战一触即发,开启千团大战。到了2019年,一些大型平台如菜鸟、中通等也开始启动相关业务,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社区团购行业,从业者之间的目标不同,在拉大行业间差异的同时,也给创业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团购,本质上还是在售卖实物商品。这也使得商品的运输环节是这个行业不能省却的成本。千团大战过去之后,社区团购行业,对于从业者的运营方式,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01社区团购行业的价值所在

在资本注入这个行业近两年之久后,资质各异的从业者也让社区团购行业的未来更加不可捉摸,变化难测。但是从商业角度看,社区团购行业的价值还是可以推测的。

相互联结的甲与乙之间,相互之间会产生价值。

在生产者这里,而社区团购为他提供了一个距离消费者更近,渗透度更高的销售渠道,有价值;消费者这里,用户通过社区团购,可以购买到更多商品,包括一些性价比高的商品,也有价值。

社区团购作为一个中间者,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链接渠道,再加上高效率的物流配送及更完善的商品供应链,用户升级的消费需求在社区团购这里得到了满足与实现。社区团购的价值毋庸置疑。

02社区团购公司选择用户

谈起社区团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便宜。这也让不少人产生误解,认为是用户看重商品的物美价廉才选择了社区团购。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误判。

真相是,社区团购公司选定了目标受众,然后才产生了社团平台的定价规则。

03社区团购的盈利机会

增加了团长与物流方面的运营成本后,社区团购可以保持盈利吗?它的盈利机会又在哪里?

1.模式盈利

一个团购公司的业务范围广阔,可以掌控一片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市场,或者是公司在团购行业的某一环节上优势明显,他就可以通过加盟的方式输出自己的优势,靠品牌口碑赢取收益,在收取加盟费用的同时,还可以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

2.供应链盈利

以满足消费者升级后的需求为目标的社区团购公司,在起步阶段就需要反应速度迅捷的供应链。随着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已经形成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高效的物流服务优势及商品的性价比等优势后,平台就可以设置商品、物流服务等方面的收费规则。

纯平台型的社区团购也可以设置商家抽成,获得盈利。

3.广告盈利

收取广告费,几乎是所有社区团购公司都可以采用的盈利模式,并不是平台型的社区团购从业者的专享。

在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社区团购公司可以对于平台上发布的所有商品都收取一定比例的广告费用,可以采取商家单独支付或者直接从商品售价中抽取的方式。

4.引流抽成

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收益。社区团购自身的社交属性,为引流提供了天然便利。团长借助自己在社区的人脉,可以把那些极少接触或不便接触互联网的居民发展为用户,承担了社区团购行业引流的角色。

5.联合经营盈利

由于社区团购行业的本地化运营特性,使得跨城市扩张后,需要重新搭建的供应链体系成为了一大投入,也让供应链联合运营的盈利模式具有了可能性。

随着从业者的增加,各个社区团购公司之间的差异也会加大,再加上小程序与社区团购的结合,社区团购行业的价值会被更多的人注意到。

1、平台购置型

前端根据微信聊天群与微信小程序开展市场销售,企业进行归纳后在销售市场开展采购,以销定采,然后将产品发送给团长,由团长来配送。

它是原始模式,不用投入过多资金,因而也是许多刚加入或是小规模玩家的选择之一。不用开实体店,不需库存量,自提的方法也省去了最后一公里的货运物流阶段,降低了尾端派送成本,只需要用心做好线上经营和维护就可以了。

2、门店布局型

这类模式相比于前面一种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在这类模式下,供应链可以获得填补和健全,实现“店仓一体”。门店既是零售连接点,也可以做为仓储物流点。

另外,门店也可以从线下将用户引流至线上社区团购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双重引流,扩大发展的空间,让品牌影响力可以得到提升。

3、自建仓储型

这是一个「超重量级」的模式。在这类模式里,更重视打造出后端供应链管理,成本昂贵。但优势也很显著:产品品质可以得到确保,客户认同度高。

这类模式一般是大佬进场及其立于不败之地的玩家中后期的挑选,管理体系一经峻工,可以产生巨大的优点,并进行高效的运行。

对社区团购感兴趣的,可以联系易族智汇javashop,专业的技术团队,多年的开发经验,满足客户需求。

智慧健康管理新零售模式研究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论文提纲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格式和分类,简单明了地说明论文的目的、依据和意义,甚至是两句话。这种提纲往往是用于科学论文,而且在对于各种概念有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出来讨论的情况下。如果总要分出1、2、3......点来写的话,往往会变成“八股文”的模式,这样的论文往往是应付式的论文,其真正的科学价值会大打折扣。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需要结合新技术、新思路进行创新和突破。本文就互联网时代里企业管理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概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一、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诸多企业以及行业带来了新的气息以及新的发展,促使许多企业改变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径,更多地使用虚拟化平台以及更为先进的设备。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传统的资料档案整理方式得到了转变,由纸质变为电子档,既能缩小存档空间,又能更加方便地归档分类整理;其次互联网给企业的宣传方式以及业务开展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时间地点不再是约束业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了互联网可以给企业以及客户解决诸多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方便二者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以及业务办理。但是,在互联网带来这么多便利以及好处时,互联网的到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企业若是不能迅速调整战略跟上时代,适应互联网这种快速发展的潮流,便会被时代所淘汰,被市场所淹没;其次,企业若是不能解决因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管理问题,企业也势必不能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企业必须适应互联网并且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问题

1.企业管理模式落后

中国企业的发展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比较晚,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基本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但是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即使是西方国家也处在摸索的阶段,并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可以给我国借鉴使用,因此旧有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的会给企业带来各方面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用户可以更为方便地联系企业以及散播对企业的印象,对于企业来说顾客是第一位,顾客的评价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要做的便是尽量满足客户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改变旧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而应该追求多样化以及人性化发展,以用户为中心。再加上互联网带来了信息的透明化以及信息的迅速传播,如果仍旧采用旧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根本无法跟上节奏,抓住客户的心理。可见新时代的到来迫切要求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的人才也亟需吸收新知识。

2.网络品牌管理落后

由于网络的信息包含量巨大,网络的开发又吸引了太多的投机者,很多企业都开始在网上注册商标,成立自己的品牌,经营业务赢取利益。但是,互联网的发展时间较短,带来的冲击又大,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及一些空白的地方,如此多的企业竞相注册,势必会引起品牌重合,信息泄露等诸多问题,使企业蒙受损失。还有些企业还不太了解企业的信息保护措施,在遇到问题时只能自己顶包,不知道诉求的方式。

3.企业数字化投入问题

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便捷的时代,是一个数字化时代,给企业带来很多商机。很多企业都选择互联网来进行品牌推广,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但是,互联网的信息多量化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信息嘈杂化,用户并不能一眼便看到所有的信息,只有那些别树一帜吸引眼球的东西才能引起用户的关注,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网络上的投入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报酬,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应措施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了突破性的冲击,给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但是又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企业及时进行创新管理,跟上互联网的节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企业在创新管理时,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企业的深入改革。

1.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着互联网时代里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在加速转变,互联网带给企业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应该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改变生产管、业务管理的模式,将互联网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并且,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信誉以及名声,企业应该建立创新小组,提高科研能力,创新产品,更快地响应市场的信息。其次,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引进像微博等社交平台,一方面给员工提供新的管理模式以及交流途径,一方面又能供客户提供反馈信息或者给客户提供需了解的资料,使得企业更加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

2.加强网络品牌管理意识

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的欠缺,是网络品牌管理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该注重品牌保护以及品牌管理,形成正确的品牌意识,遵守先注册先得的规律,并且企业可以通过将企业相关网址纳入保护范围来进行品牌的全面保护。

3.注重数字化营销手段

数字营销是在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商机下,企业创建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是指通过网络以及通信技术来实现营销。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与客户的长期关系维持。因为互联网的便利,使得客户与商家联系更为便捷,不受时间空间所限制,因此保持长期客户与商家之间的关系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一个营销的手段。并且当客户对企业形成优良的印象时,自然会成为产品的推荐者,为企业带来后续的商机。可以说,数字化营销应该是企业所重点关注研究的对象,企业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互联网诸多信息中的佼佼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事物发展都尤为迅速,企业管理要跟随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就需要解决尚存的一些问题,结合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作为一个品牌进行管理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中健康持续的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2015(,4):83-84.

[2]佘丛国.“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J].通信企业管理,2015(,8):28-29.

[3]赵奇,武侠.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J].企业研究,2012,(22):78-80.

人工智慧社区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人工智能在当代社会已经是一个不可阻拦的发展大趋势,而且人工智能的影响和运用也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对人类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在改变着传统或者现代的产业结构和人员配置。人类生活的各个行业例如农业、体育、医疗卫生、制造业、律师行业、记者和编辑行业等领域都已经在或者将会在未来深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对于未来世界的改变是巨大而且无法想象的。在未来几年内,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个人计算和互联网在过去三十年间已经对世界所造成的改变。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10年内的产业新风口,像200I安钱电力彻底颠覆人类世界一样,人工智能也必将掀起一场新的而且持续深入的产业革命。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两面性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一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劳动力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成为阻碍人工智能继续发展的巨大阻力。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对科技变化的促进作用可能会以两种基本的方式搅乱我们的劳动市场。首先,大部分自动化作业都会代替工人,从而减少工作的机会,这就意味着血药人工作的地方变得更少,这种威胁显而易见,也很容易度量;另外,很多科技进步会通过让商家重组和重建运营的方式来改变游戏规则,这样的组织精华和流程不仅经常会淘汰工作岗位,也会淘汰技能。但从总体上来说,人工智能所带给未来人类世界的好处是要大于其弊端的,而且在未来人类生活的理想蓝图中,人工智能也会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和推动力,这是一个必然也无法阻止的趋势。

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下是我整理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我国ICT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摘 要】人工智能是一项前瞻性科学研究,已经成为ICT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比较国内外ICT产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现状, 总结 我国相关技术和产业的优劣势,有针对性的从国家政策层面和企业层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我国ICT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策引导;发展模式

0 引言

工信部在2010年工作会议上重点部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产业排在首位。当前以智慧城市、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构成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为代表的新一代ICT产业不断创新,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关产业布局如图1所示。2013年前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启动的人脑研究计划,促进人工智能、神经形态计算和机器人系统的发展。而人工智能就是机器模拟人脑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搜索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大规模联网上的应用,已经成为ICT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1-2]。面对人工智能在ICT产业上的迅猛发展,急需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模式进行梳理。

1 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发展脉络看,人工智能研究始终位于技术创新的高地,近年来成果斐然,在智能搜索、人工交互、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产业界力夺的前沿领域。目前国际ICT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发展重心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 搜索引擎方向的发展

信息搜索是互联网流量的关键入口,也是实现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匹配的关键手段,人工智能的引入打开了搜索引擎发展的新空间。融合了深度学习技术的搜索引擎正大幅度提升图像搜索的准确率,同时吸纳了自然语言处理和云操作处理技术的搜索引擎,可将语音指令转化为实时搜索结果,另外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可能添加意识情感元素,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神经心理学搜索引擎[3]。

从搜索引擎的发展上来看,国内企业起步稍晚,搜索领域较窄,但也有新浪、搜狐、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等纷纷运用独特的技术与 商业模式 进行中国式的创新与超越,以及科大讯飞等企事业研究单位在部分方向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发展态势较好。

1.2 人脑科学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都是通过机器来模拟人脑进行复杂、高级运算的人脑研究活动。目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的研究平台,使用计算机模拟法来绘制详细的人脑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神经形态计算系统的发展,预计将引发人工智能由低级人脑模拟向高级人脑模拟的飞跃。

谷歌公司早就通过自主研发以及收购等方式来获取人工智能的必要技术,包括使用一万六千个处理器建立的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的、具备学习功能的谷歌大脑。国内该方面的研究发展起步偏重于医学单位,在中华人类脑计划和神经信息学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至今处于观望和模仿阶段。直至2013年初,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提出百度大脑计划,如图2所示,拥有了超越天河二号的超级计算能力,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拥有200亿个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国内技术最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此次争得人工智能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在硅谷布局人工智能研究,被视为与美国科技巨头直接展开了技术和人才竞争。

1.3 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引起产业变革

移动终端通过嵌入人工智能技术破除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机高频互动,穿戴式智能联网设备正在引领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新方向。

我国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芯片的研发方面,还处于探索的阶段,特别是大型芯片企业未进行有力的支持。目前只有君正发布了可穿戴的芯片,制造工艺与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国内芯片现在还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比市场对可穿戴设备概念的热捧,用户真正能体验到的可穿戴设备屈指可数,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

1.4 物联网部分领域发展

全球物联网应用在各国战略引领和市场推动下正在加速发展,所产生的新型信息化正在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总的来看,在公共市场方面发展较快,其中智能电网、车联网、机器与机器通信(Machine-To-Machine, M2M)是近年来发展较为突出的应用领域[4]。

物联网涉及领域众多,各国均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积极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我国也在主动推进物联网共性基础能力研究和建立自主技术标准。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M2M、工业控制、标识解析等领域已经获得部分知识产权,其中中高频RFID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超高频(800/900MHz)和微波(2.45GHz)RFID空中接口物理层和MAC层均有重要技术突破。在标准方面,已建立传感网标准体系的初步框架,其中多项标准提案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作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四大主导国(美国、德国、韩国、中国)之一,我国在制定国际标准时已享有重要话语权。

2 我国ICT产业的政策引导

目前ICT产业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延伸,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跨行业的需要,加速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和成熟。我国ICT企业正紧跟变革、激励创新、发掘内需,再通过突破瓶颈的ICT政策必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2.1 国家政策方面的引导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制定ICT产业发展计划,并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急需在国家政策方面进行引导,试图抢占下一程竞争制高点。政策应呈现如下趋势,破除行业间壁垒,加快制定ICT跨行业标准和产业相关政策。

2.1.1 加强政策顶层设计

成立国家级ICT产业发展机构,尽快确立国家ICT中长期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级监管机制、产业协同等各方面的工作,促进ICT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2.1.2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围绕其需求部署创新链,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技术瓶颈。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应用。

2.1.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将企业主体地位予以强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新体系要确保企业为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决策、成果转化的主导地位,要促进人才、资源、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要主动与产学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要扶植和壮大创新型企业。

2.2 知识产权方面的引导

2.2.1 专利方面

国际专利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内企业的专利危机意识,但是由于在国内专利长期并未得到重视及专利技术研发周期长,企业对是否有能力实现布局认识不清[5]。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应该紧抓全球重大的专利收购机遇,快速提升整体竞争力。针对新技术涉及专利问题应加快系统研究,重视前瞻性专利布局。积极探索统一专利池的构建,增强全产业专利授权及谈判能力,探索构建国内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危机时的商业保护伞机制。一方面强化自身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仍需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对企业转移。

2.2.2 著作权方面

目前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与我国国家版权局的合作调研时发现,2013年我国著作权作品登记共845064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164349件,同比增长超过18%。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热点 领域软件均呈现出了加速增长态势,如物联网软件著作权共4388件,同比增长70.54%,云计算软件著作权共3017件,同比增长55.04%,明显高于软件登记整体增速。虽然我国软件技术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但存在着低水平重复、起点较低的问题,仍需坚持不懈的进行引导、创新和保护。

3 ICT相关企业实现方式探讨

经过多年的努力积累,在人工智能究领域我国在不再仅是国外技术的跟随者,已经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后我国相关企业应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ICT产业的应用,并加快构建ICT产业生态系统。我国ICT相关企业在整个产业上应该逐步完成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学、研、产、用全面推进

政府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机制。我国已经在制定多个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计划,目的是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国家工业未来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大力资助具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促进大学与产业界联合申请项目,同时对由企业参与投资开发的项目实行重点关注。企业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鼓励实力雄厚的公司通过向高校提供资金、转让科研设备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高校积极参加企业研发项目。提供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如高校教师充当企业顾问、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企业课题研究,公司科研人员到高校进修并取得学位等。随着高校与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合作的不断深入,努力消除校企之间的空间和物理层面的隔阂。探索建立学校、地方、企业、研发机构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规模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2 加强合作、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与商用

通信设备企业可与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搭建新型试验网络,验证基于融合技术的网络架构在各场景的运行状况,排查可能出现的问题,推进相关技术、设备以及解决方案的成熟与商用化。加大与科研院所、专利中介、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企业应着重关注和影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协助其加强研发的实用性,提高研发质量。可以采取与校企合作开发、企业牵头申报课题,高校参与、企业设立课题由高校认领、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合作培育应用生态。企业在推进网络控制平台面向标准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吸纳包括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的网络应用创新需求,为网络应用生态体系的形成与繁荣创建良好的技术基础与商业环境。

3.3 全力抢占大数据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在改善公共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2014年《政府 工作 报告 》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ICT企业在发展大数据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首先,明确国家关于大数据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电信、互联网、金融等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大数据融合,扩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其次,在技术方面需要提高研发的前瞻性和系统性,近期重点发展实时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海量数据存储管理、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和应用相关的分析技术等[6];第三,集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统筹规划大数据应用,避免盲目发展;最后,解决个人信息的数据安全性需求。

3.4 重点发展云计算

2014年3月,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透露我国云计算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草案已形成。在政府建立标准化的同时,ICT企业应以企业的角度积极参与到云计算领域研究中,服务国家云产业发展战略。建议向用户充分开放企业平台资源,推进社会云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应用深度,将云计算技术着重应用于信息搜索、数据挖掘等领域,逐渐形成社会资源利用方面高效可行的 方法 技术;广泛展开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社会各类数据资源与企业云计算技术的整合应用。云计算企业拥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并且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意愿强烈。应通过与政府社会资源应用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云计算资源在服务政府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源应用方面的潜力。

4 小结

发达国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应用的研究开展较早,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ICT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已经提出并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积累了一定的 经验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在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方向发展现状,借鉴他国政策与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及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符合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现状,适合我国的可借鉴的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ICT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科技人工智能论文

  • 索引序列
  • 智慧康养社区运营模式研究论文
  • 智慧食堂业务运作模式研究论文
  • 社区团购现状及运营模式研究论文
  • 智慧健康管理新零售模式研究论文
  • 人工智慧社区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