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叶绿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叶绿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叶绿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简介 一类与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光合作用是通过合成一些有机化合物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叶绿素实际上见于所有能营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包括绿色植物、原核的蓝绿藻(蓝菌)和真核的藻类。叶绿素从光中吸收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有几个不同的类型∶叶绿素a和b是主要的类型,见于高等植物及绿藻;叶绿素c和d见于各种藻类,常与叶绿素a并存;叶绿素c罕见,见於某些金藻;细菌叶绿素见于某些细菌。在绿色植物中,叶绿素见于称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内的膜状盘形单位(类囊体)。叶绿素分子包含一个中央镁原子,外围一个含氮结构,称为卟啉环;一个很长的碳-氢侧链(称为叶绿醇链)连接於卟啉环上。叶绿素种类的不同是某些侧基的微小变化造成。叶绿素在结构上与血红素极为相似,血红素是见于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红血球内的色素,用以携带氧气。 叶绿素是二氢卟酚(chlorin)色素,结构上和卟啉(porphyrin)色素例如血红素类似。在二氢卟酚环的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叶绿素有多个侧链,通常包括一个长的植基(phytyl chain)。以下是自然界中可以找到的几种叶绿素:叶绿素a 叶绿素b 叶绿素c1 叶绿素c2 叶绿素d分子式 C55H72O5N4Mg C55H70O6N4Mg C35H30O5N4Mg C35H28O5N4Mg C54H70O6N4MgC3 团 -CH=CH2 -CH=CH2 -CH=CH2 -CH=CH2 -CHOC7 团 -CH3 -CHO -CH3 -CH3 -CH3C8 团 -CH2CH3 -CH2CH3 -CH2CH3 -CH=CH2 -CH2CH3C17 团 -CH2CH2COO-Phytyl -CH2CH2COO-Phytyl -CH=CHCOOH -CH=CHCOOH -CH2CH2COO-PhytylC17-C18 键 单键 单键 双键 双键 单键存在于 普遍存在 一般于陆生植物 多种藻类 多种藻类 一些红藻作用 1 天线作用 2 反应中心 天线作用 分子立体模型绿色植物是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阳光、泥土中的水份及矿物质来为自己制造食物,整个过程名为“光合作用”,而所需的阳光则被叶子内的绿色元素吸收,这一种绿色的有机化合物就是叶绿素[1]。 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两种(分子式: C40H70O5N4Mg)属于合成天然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醚、氯仿等。在颜色上,叶绿素a 呈蓝绿色,而叶绿素b 呈黄绿色。在右图所示的叶绿素的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此分子含有3种类型的双键,即碳碳双键,碳氧双键和碳氮双键。按化学性质来说,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能发生皂化反应。叶绿酸是双羧酸,其中一个羧基被甲醇所酯化,另一个被叶醇所酯化。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偏向于带正电荷,与其相联的氮原子则偏向于带负电荷,因而卟啉具有极性,是亲水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叶醇是由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双萜,是一个亲脂的脂肪链,它决定了叶绿素的脂溶性。叶绿素不参与氢的传递或氢的氧化还原,而仅以电子传递(即电子得失引起的氧化还原)及共轭传递(直接能量传递)的方式参与能量的传递。 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H+、Cu2+、Zn2+所置换。用酸处理叶片,H+易进入叶绿体,置换镁原子形成去镁叶绿素,使叶片呈褐色。去镁叶绿素易再与铜离子结合,形成铜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人们常根据这一原理用醋酸铜处理来保存绿色植物标本。 叶绿素共有a、b、c和d4种。凡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存在于高等植物、绿藻和眼虫藻中;叶绿素c存在于硅藻、鞭毛藻和褐藻中,叶绿素d存在于红藻。 叶绿素a的分子结构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烯基(=CH—)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称为卟啉(环上有侧链)。卟啉环中央结合着1个镁原子,并有一环戊酮(Ⅴ),在环Ⅳ上的丙酸被叶绿醇(C20H39OH)酯化、皂化后形成钾盐具水溶性。在酸性环境中,卟啉环中的镁可被H取代,称为去镁叶绿素,呈褐色,当用铜或锌取代H,其颜色又变为绿色,此种色素稳定,在光下不退色,也不为酸所破坏,浸制植物标本的保存,就是利用此特性。在光合作用中,绝大部分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它们在活体中大概都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存在于类囊体膜上。 叶绿醇是亲脂的脂肪族链,由于它的存在而决定了叶绿素分子的脂溶性,使之溶于丙酮、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中。主要吸收红光及蓝紫光(在640-660nm的红光部分和430-450nm的蓝紫光强的吸收峰),因为叶绿素基本上不吸收绿光使绿光透过而显绿色,由于在结构上的差别,叶绿素a呈蓝绿色,b呈黄绿色。在光下易被氧化而退色。叶绿素是双羧酸的酯,与碱发生皂化反应。

2.2镉对叶绿体的影响2.2.1镉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镉胁迫下植物出现毒性症状是由于叶绿素降解、叶绿体功能失调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镉会损伤其超微结构。镉对叶绿体的毒害因植物发育阶段而有不同,研究发现,土壤加镉处理并未对幼叶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发生任何可见影响,但成熟叶的叶绿体膜系统受到了很大伤害,在高镉条件下,叶绿体大多呈球形,膜系统严重受损,出现质壁分离和坏死。有研究表明,类囊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对于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进行正常而有效的光能转换是非常必要的。可见叶绿体结构上的破坏是镉离子对植物毒害的机制之一。2.2.2镉对光合色素的影响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含量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但当叶绿素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对光合作用便无影响。镉能取代叶绿素分子中的镁离子并干扰有关叶绿素合成酶的活性,使叶绿素合成受阻,同时增加了叶绿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叶绿素分解。研究发现,镉酸盐在玉米(ze。mays)中会减少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在春小麦和燕麦中也发现类似结果。此外,亚镉酸盐也能使叶绿素合成受阻。宋东杰等研究了经不同浓度镉离子溶液处理的药材,发现其冬芽叶色变黄失绿,叶绿素含量随镉离子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减少。2.3镉对光合速率(强度)影响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叶绿体超微结构破坏和光合色素(尤其是叶绿素)减少是引起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叶绿素具有接受和转换能量的作用,所以,在植株中凡是绿色的、具有叶绿素的部位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越多,光合作用越强。随着叶片衰老,叶绿素含量下降,以及叶绿体内部结构的解体,光合速率下降。如前所述,镉破坏叶绿体超微结构,减少光合色素含量,从而降低了植物的光合速率。同一植物不同生育时期,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一。植物根系吸收镉进入体内,引起植物体内营养元素的不平衡,造成代谢失调,抑制植物生长,从而减少叶的同化面积,缩短叶的寿命,造成光合速率下降;镉引起气孔开度减少甚至关闭,CO2能进入叶片,叶片内淀粉的水解作用加强,光合产物转运又较缓慢,结果造成糖分累积,呼吸消耗增加等,引起光合速率降低。2.4镉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主要是研究光反应和暗反应,即研究光反应中光系统H(PSH)和光系统I(PSI)之间的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及暗反应中碳同化酶系的活性。一方面镉使PSH活性和光合磷酸化受阻,影响ATP的形成,另一方面镉抑制核酮糖一1,5-二磷酸(RuBP)梭化酶的活性,RuBP梭化酶作为植物体内光合碳循环中固定C氏的关键酶,该酶的活性变化直接影响碳素的固定,进而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2.4.1镉对光反应过程的影响在农业中镉化物被广泛用作除草剂,能抑制光合作用光反应中PSll的电子传递!’“”’02]。由于光合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相偶联,所以一些含镉除草剂通过抑制从P引I上的醒(Q)向质体醒(PQ)的电子传递,或竞争性地占据Psll中位于QB(D!多肤上的质体醒)的结合位点来阻断从Q八(D:多肤上的质体醒)到Q。的电子传递【83]。除草剂的杀草原理较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说来,除草剂主要是通过干扰和破坏杂草的生理生化过程,使其失调,从而抑制杂草生长、发育,导致其死亡。由于杂草与作物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和生长时间上,存在许多差异,除草剂正是充分利用这些差异,通过形态选择、根系分布选择、发芽时间选择和生理生化选择等,以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就影响光合作用的除草剂而言,它们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杂草光合电子传递链、分流光合电子传递链的电子、抑制光合磷酸化、抑制色素的合成和抑制水光解来抑制光合作用{’。“}。希尔反应(Hill:eaction)是光合作用中最独特和最本质的部分,叶绿体在光作用下进行水分解并释放氧气!’0,l。Hill反应活力是反映廿十片光合强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镉浓度在1omolL’’时,对蓝藻细胞光合放氧速率有促进作用,然后随镉浓度的增加其光合放氧速率则下降[’061。对菠菜的研究结果表明,Hg、As使Hill反应活性受到抑制。H3Aso;使燕麦叶片 Ps11最大光化学效率(FvzF。)降低[9,]。stoeva等I”]对玉昆明理}人学硕一t:,学位论文米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另外,大多数重金属离子对Psll的抑制作用远较对Psl显著,PSll是对重金属离子作用最敏感的部位I’。7一’081。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在重金属污染下,在其他可见损伤症状表现出来之前,光系统(特别是PSH)的一些变化(如量子产额等)便会敏感而快速地发生!’。9一川}。作为磷的同族元素,化学性质类似,镉能经磷转运系统通过质膜,一旦进入细胞质,便能与磷发生竞争反应,例如,它能取代ATP(光反应中最早的相对稳定的一种产物)的磷而形成不稳定的ADP一As,从而对细胞能量流动产生干扰!”’一”’j。因此,镉的毒性主要源于对磷代谢的干扰I”“1。研究表明,增加土壤中的镉量可减少卡诺拉(Canola)幼苗对磷的吸收[”’}。镉干扰作物对磷的代谢途径,镉毒害可使作物对磷吸收的通道关闭[63}。然而,磷、钾等元素参与糖类代谢,缺乏时便影响糖类的转变和运输,这样也就间接抑制了光合作用;同时,磷也参与光合作用中间产物的转变和能量传递,所以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很大!00]。植物生长发育缺乏所必需的能源,严重毒害下可导致细胞死亡!”6}。镉可通过磷的通道进入植物体,因此生长在镉污染土壤的植物会大量吸收镉进入体Nl6,•,,6-l!7]。4.2镉对暗反应过程的影响暗反应全过程分为梭化、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在碳同化的梭化阶段,核酮糖一1,5一二磷酸(RuBP)在核酮糖一1,5一二磷酸梭化酶/加氧酶(Rubisco)催化下与COZ结合。Rubisco是光合碳同化的关键酶,也被称限速酶。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关于镉对暗反应中酶系活性影响的研究较少。与其他重金属(如镉、Pb和Cu等)相比,人们对镉污染下植物的生理反应研究还不够充分[”8!。但是,有研究表明镉能干扰某些必需元素(如氮、磷等)的代谢,而这些必需元素又与光反应或暗反应直接相关,从而镉也就间接干扰了光合作用过程。例如,氮对光合影响最为显著,在一定范围内,叶的含氮量、叶绿素含量、Rubisco含量分别与光合速率成正相关。叶片中含氮量的80%在叶绿体中,施氮既能增加叶绿素含量,加速光反应,又能增加光合酶的含量与活性,加快暗反应。从氮素营养好的叶片中提取出来的Rubisco不仅量多,而且活性高Igvl。然而,镉毒害改变了烤烟(Nicotian。tabacum)的氮代谢,造成生育前期氮同化能力的降低,表现出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总氮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对照!””】。此外,镉污染的土壤上,作物常出现缺氮症状[9’I。因此可推知,镉对植物氮代谢的影响可能会影响Rubisco的含量,进而干扰暗反应的进程。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

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包括叶绿素a、b、c、d、f以及原叶绿素和细菌叶绿素等。叶绿素不很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酸性条件下,叶绿素分子很容易失去卟啉环中的镁成为去镁叶绿素。叶绿素有造血、提供维生素、解毒、抗病等多种用途。

扩展资料: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在波长为640nm-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为430nm-450nm的蓝紫光部分。对其他光吸收较少,其中对绿光吸收最少,由于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

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绿色的,而在反射光下是棕红色的。 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

荧光效应在植物生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用这个效应可以研究植物的抗逆生理。因为在逆境下,植物的叶绿素会发生变换,研究其荧光,可以作为植物受逆境胁迫程度的指标。另外,还有一个磷光效应。就是当荧光出现后,立即中断光源,用灵敏的光学仪器还可在短时间内看到微弱红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绿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 (有叶绿素和细胞壁能够进行自养的真核生物)

百度百科上有

叶绿体基因组溯源论文参考文献

(一)内共生起源学说 许多科学家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1970年Margulis在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祖先是一种体积巨大的、不需氧的、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能将吞噬所得的糖类进行酵解取得能量。而线粒体的祖先——原线粒体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含有三羧酸循环所需的酶系和电子传递链,故它可利用氧气把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进一步分解,获得比酵解更多的能量。当这种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即与宿主细胞间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原始真核细胞利用这种细菌(原线粒体)充分供给能量,而原线粒体从宿主细胞获得更多的原料。 (二)非共生起源学说 该学说的支持者提出一种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氧细菌,它比典型的原核细胞大,这样就要逐渐增加具有呼吸功能的膜表面,开始是通过细菌的细胞膜内陷、扩张和分化,后逐渐形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雏形。根据1974年Uzzell等人的观点,在进化的最初阶段,原核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复制并不伴有细胞分裂,然后基因附近的质膜内陷形成双层膜,分别将基因组包围在这些双层膜结构中,从而形成了原始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了分化,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丢失一些基因;细胞核的基因则有了高度发展;质体发展了光合作用;线粒体则演变为专具有呼吸功能的细胞器,于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真核细胞。 从目前看,对这两个学说尚有争议,各有其实验证据和支持者,因此,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参考资料:翟中和 王喜中 丁孝明 主编《细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题目: Zygnema circumcarinatum UTEX 1559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al genomes provide insight into land plant evolution 轮藻 Zygnema circumcarinatum  UTEX 1559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为陆生植物进化提供了新见解 发表期刊: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发表时间: 2020-3-24   影响因子: 5.36轮藻的完整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为陆地植物的陆生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在此,研究者报道了UTEX 1559的细胞器基因组,以及绿藻、轮藻和陆地植物的33个质体和18个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通过这些质体和线粒体基因组确定基因的存在/缺失。UTEX 1559 (157,548 bp)和SAG 698-1a (165,372 bp)质体之间的比较揭示了非常相似的基因,但是基因组发生了实质性的重排。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质体只有85.69%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UTEX 1559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215,954 bp,是所有测序轮藻中最大的。有趣的是,这个大的线粒体基因组包含一个50 kb的区域,与任何其他细胞器基因组都没有同源性,其两侧是两个86 bp的正向重复序列,包含15个ORFs。这些ORFs与来自细菌和植物的蛋白质具有显著的同源性,具有诸如引物酶、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的功能。本研究结论为:(i)先前发表的SAG 698-1a质体可能来自不同的双星藻属 Zygnema 物种,以及(ii)UTEX 1559线粒体基因组中的50 kb区域可能是最近获得的可移动元件。 图1、两种 Z. circumcarinatum 藻种SAG 698-1a(上)和UTEX 1559(下)的MAUVE比对。结果显示了大量的重排和不同的质体长度,表明这些藻种可能不是同种的。A框显示了含有 ccsA 基因和 trnI 基因的区域,这是两个质体之间极少数保存完好的区域。B框显示了一个位于 ndhJ 基因和tRNA, trnL ( uag )之间的大区域,该区域是最大的区域(100kbp),在该区域内共享保守的基因序列,但在位置上相对于其他区域非常显著地发生了重排。 图2、基于质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图,热图代表基于基因GO的功能基因分组。 图3、基于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图,热图代表基于基因GO的功能基因分组。 图4、本研究包括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密度图。x轴为每个线粒体基因组中基因序列的百分比。y轴为物种。圆的大小为基因间间隔的百分比(IGS)。圆的颜色代表线粒体基因组大小。除了 A. thaliana 和 Z. circumcarinatum   UTEX 1559以外的所有物种都保持40%或更高的基因密度。UTEX 1559的基因密度为29.4%,不包括移动元件中的基因。当考虑移动元件中存在的额外基因时,UTEX 1559仍然保持低于40%的基因密度。 图5、UTEX 43 1559线粒体基因组中50 kb“基因沙漠”区域示意图。通过ORFfinder和序列相似性搜索,在该区域共发现16个基因(15个CDSs和1个tRNA)。

朴素贝叶斯论文的参考文献

清华大学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两部人工智能新教材?:《人工智能概论》和《人工智能导论》,前者为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后者面向人工智能专业及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类专业。也两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易读易懂,易教易学。

和决策树模型相比,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ive Bayes Classifier,或 NBC)发源于古典数学理论,有着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及稳定的分类效率。同时,NBC模型所需估计的参数很少,对缺失数据不太敏感,算法也比较简单。理论上,NBC模型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具有最小的误差率。但是实际上并非总是如此,这是因为NBC模型假设属性之间相互独立,这个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这给NBC模型的正确分类带来了一定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般是建立一个属性模型,对于不相互独立的属性,把他们单独处理。例如中文文本分类识别的时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字典来处理一些词组。如果发现特定的问题中存在特殊的模式属性,那么就单独处理。这样做也符合贝叶斯概率原理,因为我们把一个词组看作一个单独的模式,例如英文文本处理一些长度不等的单词,也都作为单独独立的模式进行处理,这是自然语言与其他分类识别问题的不同点。实际计算先验概率时候,因为这些模式都是作为概率被程序计算,而不是自然语言被人来理解,所以结果是一样的。在属性个数比较多或者属性之间相关性较大时,NBC模型的分类效率比不上决策树模型。但这点有待验证,因为具体的问题不同,算法得出的结果不同,同一个算法对于同一个问题,只要模式发生变化,也存在不同的识别性能。这点在很多国外论文中已经得到公认,在机器学习一书中也提到过算法对于属性的识别情况决定于很多因素,例如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比例影响算法的性能。决策树对于文本分类识别,要看具体情况。在属性相关性较小时,NBC模型的性能稍微良好。属性相关性较小的时候,其他的算法性能也很好,这是由于信息熵理论决定的。

对于一个数据进行分类,那么数据的属性信息称为x,如果知道后验概率的情况下即能得到确定x的情况下分类为ci的概率。这时我们还需要一个损失的权值,λij称为i错判为j的损失(λii为0,一般λij都相等=1但具体情况可以具体分配),由前边得到的后验概率来乘上这个λ的参数这就叫做条件风险(conditional risk)。

那么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映射关系h,从x->c可以将结果带入条件风险,求整体风险最小。 但是其中后验概率很难在现实任务中取到,所以引入机器学习的目标的就是去训练这样一个后验概率(从大量的样本数据中)当然也有两种方式:

可以看到前边判别类别的决策树,bp,svm都是判别式模型。(从这里看出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去计算 p(c|x) ,符合现实的要求。)

根据贝叶斯定理,要求联合概率分布,可以通过 p(c )*p(x|c)/p(x) 来得到,前者是类先验概率,后者是类条件概率,或者称似然。 p(x) 是用于归一化的证据因子,对于给定的样本x,证据因子和类标记无关。(证据因子的存在知识为了保证各类别的后验概率的总和为1,所以在固定x的情况下这一项相当于常数,在比较时不做考虑)

但如果x样本的属性很多或者是一个连续值,那么样本个数是不可能完全模拟到所有的取值的,更不用说还要去计算他们出现的联合概率了,也就是说得到的 p(x|c) 会有很多零值。 那么无法通过样本来进行模拟分布,可以用mle(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通过设定一个通用的分布函数(如:正态分布,不一定是正态,所以这个假设存在一定误差,或者说我们在指定假设分布形式时需要参考一定的先验知识(也就是我们训练数据的风格))然后通过训练分布中的参数来让极大似然最大。

1.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ïve bayes classification) 条件: 将所有的属性假设为相互独立也就是每个属性独立地对分类结果发生影响,这个想法很天真,很梦幻。 当然有了这个假设就很好计算了,计算联合分布的过程:通过训练集D来得到类先验概率然后再得到类条件概率。对于离散的取值数据量够可以直接用取值在训练集D中的概率直接估计,对于离散取值过多,或者是连续取值的情况可以用最大似然来做估计。 然后通过计算和比较 p(c=1,x) 和 p(c=2,x) 的大小,来或者最后输出c是判为1还是2。 因为离散取值会因为在数据集中找不到而变成概率为0,这样会影响所有的判断,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平滑处理(如:拉普拉斯修正)来将其修正为 (Dci+1)/(Dc+Nx) ,Dci为类别为c,x属性取值为i的个数,Nx为属性x的可能的取值数。同理对于类先验也要进行平滑处理。(这样的平滑操作算是一种先验,而且随着样本集增大影响逐渐减少的趋向于真实值。)

2.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semi-naïve bayes classification) 条件: 既然所有属性都假设为相互独立过于天真,那么我们假设一种独依赖,也就是假设每一个属性在类别之外最多仅依赖于一个其他属性。我们称这种假设为semi-naïve 的假设。 那么这样的独依赖也会有一些设计的方式: 1.都依赖于一个相同的父属性(SPODE); 2.随机依赖于除自己以外的其他的属性,但要让生成的树达到最大的权值(权值由两个属性之间的条件互信息来决定),构成最大带权生成树(TAN)。 但是因为有无环的性质,所以无论哪一种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属性是没有父依赖的。

3.非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放弃之前“天真”的假设)

条件: 前边半朴素通过图连接来刻画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那么同样贝叶斯网络也在用这种有向无环图来刻画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并用条件概率表(CPT,conditional probability table)作为边的参数也就是(整个贝叶斯网络的参数)主要是子属性和父属性相对应的条件概率。而一个属性他的父属性个数没有任何限制。 问题: 但这样不如上一个半朴素贝叶斯结构基本固定直接遍历搜索空间也不会很大,可以用最大边的方式构建贝叶斯网络,也就是说这样的网络结构很难去构建和生成,主要是用似然损失+构造损失(参数个数*参数的精度)作为损失函数来进行优化,但是这直接求解是一个NP难的问题,这样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贪心法,通过初始化一个网络结构,然后每次调整一个边(增加,删除或调整方向)使得loss变化最大,直到最后评分函数无法在降低。(当然这样的一个初始化网络结构就会变得很重要)第二种:通过给网络结构添加约束,比如将网络结构限定为树形结构等。 方法: 除了之前我们用作的分类问题,还可以做扩展到一个推断的问题,比如蒙着眼摸出西瓜的根蒂,形状,大小,能推断出它的色泽到底是青绿还是黄绿,是好瓜还坏,甜度如何等等。而且还可以直接精确计算出后验概率,但是当网络结点很多,连接又很稠密,而且查询的属性又含有依赖关系的时候,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会很难。所以我们通过借助近似的方式推断结果。(我们只想知道哪种可能性大得多,具体大多少不是我们要求的结论) 这种近似的做法就是吉布斯采样方法,固定我们获得的证据属性E,然后通过初始化一个q0,接着对于q0中的某一个属性根据其他的属性不变,根据计算得到的条件概率进行采样。这是一个马尔科夫链(marcov chain),性质:在经过t次的采样之后,马尔科夫会收敛于一个平稳分布,而这个平稳分布正是我们要求的那个 p(Q|E=e) 的分布。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吉布斯采样来得到一个模拟化的分布得到q最有可能的取值。(或者给定q, p(q|E=e) 估计的概率是多少)

隐变量介绍以及解决方法: 上诉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属性缺失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的模型网络还能创建得出来吗?也就是说存在隐变量(latent variable)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是常用的估计参数隐变量的方法。 主要的思想就是:隐变量和模型参数是我们要求的,而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也就是不知道隐变量无法求出模型参数,不知道模型参数也无法反推出隐变量。那如果是一种优化迭代算法的话,初始化隐变量,然后训练得到最优的参数,然后通过固定最优的参数再反过来训练到最优的隐变量。直到最后收敛到一个局部最优解。(所以这种算法求解的结果是和 初始值关系比较大的局部最优解,如果能找到一个接近全局最优解的初始值,或者在接受解的概率上做调整不至于过快收敛,可能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解。)

参考文献:西瓜书-贝叶斯决策论

没有参考书。想了解的话只有学相关知识

与别叶公好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作文叶公好龙怎么写。

[叶公好龙读后感作文]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什么东西上都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就下来,叶公一见,吓得人鬼不是,由此看来,叶公并不真正喜欢龙,叶公好龙读后感作文. 读了寓言《叶公好龙》后,我知道了做人不要口头上喜欢某事物,但言行不一致.要表里如一,老实,不搞歪门邪道. 老师说“寓言”的篇幅很短,但是它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 在老师面前装乖,而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就开始胡作非为,就开始无法无天的两面派一提起“两面派”,想必大家都知道,读后感《叶公好龙读后感作文》.一个团体一旦有了像老鼠一样坏的两面派,它就会就地解散;一个家庭一旦有了两面派,它就会妻离子散;一个国家一旦有了反动派(两面派),就会灭亡…… 我觉得这样的人最讨厌. 还有一件事是: 一个失主掉了不止4万元人民币,小孩见了马上拾金不昧,而大人却把它们据为己有. 大人本应该是给小孩做榜样,难道要让小孩做大你的榜样吗?我看小孩比大人还善良,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这样. 这两件事告诉我们改掉叶公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坏习惯,发扬心口如一,言行 〔叶公好龙读后感作文〕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叶公好龙的故事要400字

春秋时代,有一位叶公。他常常对人说,他喜欢呼风唤雨,能大能小,变幻无端的龙。在他家大门前的石柱子上,雕刻了一对大龙,龙身盘绕着柱子,龙头高高抬起,瞪着眼,张着嘴,舞动着爪子,样子非常威风。屋顶上,也有一对大龙,面对面,正在枪一颗龙珠。花园里面呢,更是到处都是龙,石头上,墙壁上,台阶上都用“龙”的图形来装饰。还有屋子里的家具,吃饭的餐具,睡觉的床,没有一样不是和龙有关。叶公好龙,不但住的地方随处可以看到龙,他的生活起居也离不开龙。他每天一有时间就画画,写字,画的是龙,写的也是龙。他连给孩子取名都有龙,老大叫“大龙”,老二叫“二龙”,老三叫“三龙”,女儿也取名“龙女”。渐渐地,叶公好龙的事情远近都闻名了。一天,一个外地人来到这里,在小酒馆里和隔壁的客人谈起这件事:“听说你们这儿有位叶公很喜欢龙?”“是呀,他连说话都少不了龙字呢,你说多有趣。” 这时候,一旁的店主也跑过来插嘴说:“再他眼前,只要提到龙,一切事儿都好办!”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外地的人又好奇地问:“他见过龙吗?”大家互相看了一眼,都摇着头说:“不知道。”他们的谈话刚好被路过这里的真龙听见了,他想,叶公这么喜欢我,我一定要去看看他,和他交个朋友。一眨眼,真龙就来到了叶公的窗前。他看见叶公正在屋里画画,就飞进去说:“别画我了,我不就在你面前吗?”叶工回头一看是一条真龙,下的直哆嗦:“不,不,我``````”话还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龙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飞走了。 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叶公好龙写一个现代文小故事。

班里有一个女孩,我非常喜欢,暗恋了很久,突然有一天,我听说她也暗恋我,我内心激荡不已,瞬间不能淡定了。

以叶公好龙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小时候,妈妈经常讲动听的故事给我听。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叫《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姓叶的人,人们都叫他“叶公”,叶公很喜欢画画,特别喜欢画龙,他画的龙出神入化,就像真的一样。 有一天,天上的龙知道了叶公很喜欢它们,高兴得不得了,为了让叶公能更清楚地看清它们模样,于是就飞到了人间,当叶公真的看清了龙的真面目时却晕了过去,不久叶公由于惊吓过度病死了。 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叶公不是喜欢真的龙,他喜欢的是想像中的龙。这个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成了今天的成语故事。 怎么样,《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故事好听吧?我还听过好多好听的成语故事,以后在讲给你们听吧!

举例说说生活中叶公好龙,画蛇添足 的事例,故事 今天的作业,急急急急!!!!

叶公好龙:现在的学生们(可以自己代人名)在作文中常写一些鸿鹄之志,英雄壮举,可是从来不切实际,像我有一次为了让作文写的更加引人入胜,说自己会为了成为科学家(可换)而努力学习,可是在学习中却无上进心。 画蛇添足: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一家请了一个清洁工,可这清洁工却把家里的一个珍贵的古董用水擦了一遍,这勤快的清洁工岂不是画蛇添足吗?

关于叶公好龙的改编作文

古代来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源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关于叶公好龙的改编作文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叶公好龙的故事700字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比喻表面上或口头上爱好、赞赏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爱好,或者实际上并不了解,一旦真正接触,不但并不爱好或赞赏,甚至还惧怕它,反对它。 《叶公好龙》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但历史上的叶公却不是这样的人。 叶公最著名的功劳是他不以怨报德,果断率兵平定了白公胜的叛乱,从而稳定了楚国政权。之后,为了楚国的长治久安,把职位让给别人,这一让贤之举,被专家们评为不迷权贵、深明大义。 叶公沈诸梁,字子高,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沈诸梁受到了楚国朝野及四境诸侯的敬重,时年24岁。 经考古发掘证实,他主持叶政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是叶公治水的历史见证。 史学专家安国楼博士称,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龙文化在学校德育的应用论文

摘要: 龙文化对华夏民族影响深远,龙文化可以概括为六种精神: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团结合作、开拓奋进、造福人类、与天和谐。从学校德育工作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结合龙文化体现出的六种精神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 龙文化;六种精神;校本课程开发;班级文化建设

一、龙文化的精神内涵

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时期的黄帝、炎帝等不少氏族以龙为图腾到夏商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以“龙”为主要组成部分;从大禹治水时“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1]到煮海治龙王、叶公好龙、锦线女龙;从《周易》中龙的王权、男权意象到《聊斋志异》中出现的众多的龙神、龙兽形象,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现当代的龙文化外延更是丰富,涉及了装饰、歌曲、饮食、礼仪、建筑、绘画、文学、舞蹈、书法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王永宽研究员认为:从宏观上来看,“龙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八个大的问题上,或者称为八类文化,即图腾文化、祖根文化、天象文化、利生文化、皇权文化、祥瑞文化、民俗文化、英雄文化”[3]。从学校教育的层面考虑,笔者认为可从这八类文化中提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团结合作、开拓奋进、造福人类、与天和谐等六种精神为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班级文化建设上做一些探索。

二、龙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

笔者任教的学校前年刚转为公办学校,学生进取心普遍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加之整个深圳地区经商氛围浓厚、考大学不是学生认为的唯一出路这一客观实际,笔者认为使学生领悟、接受并传承龙的精神对于塑造人格、锻炼意志以及树立远大理想方面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开发了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校本课程。《龙之源———龙形象在中国的起源》以期让学生领会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龙之典———与龙有关的传说故事》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在听觉享受的同时感受龙的种种精神,陶冶品格;《龙之文———文学作品中的龙形象》以期使学生对龙有更加立体、全面的印象;《龙之趣———龙文化在当今生活中的影响》以期使学生明白龙文化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龙之象———我心目中的龙形象》,通过亲自参与龙形象创作,使学生对龙的精神有更深刻地体验;《龙之扬———我如何践行龙文化》通过阅读、研讨、写作、节目表演等形式从学生个人角度探索如何践行龙文化。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一部分以前无所事事的学生找到了自己学业上的“兴奋点”,从而大大减少了犯错误的几率;而且激发了老师们教研教学的热情,使他们对以前没有涉猎过的领域表现出了强烈的进取心和钻研精神;龙文化在校园中的持续传播,也让整个学校初步形成了昂扬向上,奋力拼搏的大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三、龙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

笔者任教高中部文科重点班,学生成绩相对较好,纪律意识较强,所以行为习惯不让人担心。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创新,不好的学习习惯疲于改变,以至于整个班级平时相对优秀却也止步于优秀,没有跳出学校追求卓越的动力。对此,笔者结合龙文化,着力塑造一种志存高远、奋力进取的班级文化,“使其作用于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使学生获得未来成长和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所需的素养”[4]。1.龙文化系列主题班会设计激发学生斗志。笔者设计了四个一脉相承的主题班会:《像龙一样自强不息》《像龙一样永不止步》《像龙一样团结合作》《像龙一样造福人类》。通过讲解讨论、影视欣赏、合作探究、演讲明志等形式深入探讨龙身上所具有的种种品质;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使其意识到自己目前的不足,促使他们像龙一样志存高远,敢于和更优秀的.学生一较高下。2.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进行龙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竞赛、手工、绘画、演讲等活动中唱龙、写龙、做龙、画龙、说龙,让龙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习惯养成教育和创新教育就在轻松愉悦而不是耳提面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大大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形成教育合力,确保龙文化教育的“无缝对接”。通过科任教师联系会,在任课教师间达成共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龙文化的教育,形成教学合力;通过家长会,和家长达成共识,确保龙文化教育在家庭中“不间断”,形成家校合力;通过与社区互动,开展主题活动等,让学生到社区中参加龙文化相关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合力。

四、结语

实践证明,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德育工作在学校和班级的推广,让师生受益匪浅。龙文化中的开拓奋进精神使老师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在科研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力争上游的氛围正在形成。龙文化中的志存高远使学生在学习上放眼全区,追求卓越;在生活上团结互助,责任心强;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学习上更是勇攀高峰:刚刚结束的区期末统考,班里的叶妍同学勇夺全区作文第一名,创造了学校的历史。总之,龙文化中体现的六种精神,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值得在中小学校及高等院校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汤炳正:《楚辞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

[2]沈润发:《中国人的龙文化》,《科学大观园》,2012年第3期。

[3]王永宽:《中国龙文化的宏观考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月。

[4]余朝英:《浅谈构建班级龙文化建设》,《科学咨询》,2013年第36期。

与叶辉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果是对诗词的名词解释,只能是注释如果你引用了另外作者对诗词的解释或者心得体会,算是参考文献。但要有文献的名称,出版社或者卷、期等信息。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

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 索引序列
  • 叶绿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叶绿体基因组溯源论文参考文献
  • 朴素贝叶斯论文的参考文献
  • 与别叶公好龙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叶辉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