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技术的开发、电力系统的维护等工作。
2、通信工程,通信工程主要研究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等,从而进行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应用等。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包含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理论、技能与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硬件的组装等。
4、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主要研究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信息处理、安全技术、系统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涉及通信、传感、网络以及RFID、嵌入式系统等多个方面,其应用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5、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主要研究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保养、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新建、改建或扩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等。
滨州学院的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6月,承担国家级课题55项、省部级课题428项;获得专利授权625项,取得鉴定成果7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市厅级2236项。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和26个市厅级创新平台。
发表学术论文6300余篇,其中SCI、SSCI、EI、CSSCI收录580篇;出版学术著作180部。《滨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
一、滨州学院王牌专业介绍 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飞行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7个):物理教育、数学教育、园艺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态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飞行技术 山东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重点学科(3个):应用数学、生态学、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 二、滨州学院简介 滨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北镇师范学校,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滨州学院。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功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A类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10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顶天(对接航空业)立地(对接区域)”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制定并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697亩,校舍建筑面积5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47亿元。设有20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2个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5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85.87万册,电子图书124.63万册。设有19个二级学院,56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350人。 围绕办好独具特色的本科教育,学校借助全国第一所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高校的先发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航空特色,航空学科专业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日趋完善,社会声誉持续提高。拥有波音737-300飞机科研教学实训平台、飞行模拟实验室、空中交通管理实验室、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中心等教学实验实训平台38个,建有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和CCAR66部民航维修人员执照考点;先后与山东航空公司等20家航空公司联合培养航空专门人才,已向民航业输送飞行员、机务维修、签派、管制员、空中乘务等专门人才4000余人,4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机长。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航空特色受到了国家民航局的充分肯定、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国家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杨元元,民航英雄杨利伟等领导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学校航空特色已经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打造航空、生态环境、化学化工等7大应用型专业群,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理、工、文、教、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飞行、化工、生物技术、计算机等4个专业(群)获批立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在山东省率先实施二级学院理事会建设工程,成立学校理事会和14个二级学院理事会,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不断释放。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单位达到300余家,合作专业达到19个,6个专业(方向)实现“订单式”培养;获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二级学院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学生报考率、录取线、报到率持续提高,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高达90%、40%,本科生考研升学率保持在30%左右。连续7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获得立项423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3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130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在90%以上,学校连续4年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实施“三百工程”“1121人才工程”“黄河英才工程”“聚英计划”,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080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教学团队5个,“黄河英才”特聘教授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8人。聘请8名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聘任兼职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157人。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1355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强化优势特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创新平台26个。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67项,省部级课题496项;发表SCI、SSCI、EI收录论文742篇,CSSCI期刊论文90篇;出版学术专著278部;授权专利9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6项。《滨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学校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国科学院、 浙江大学 、 山东大学 、 南开大学 等30家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和行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两区两圈”“民航强国”“富强滨州”等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服务黄河三角洲行动计划》《服务航空业行动计划》,编制《服务“富强滨州”十项重大行动计划》,与山东社会科学院、滨州市政府、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国际机场、济南机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博士企业行”活动,承担服务项目400余项,开展合作研究400余项,转移转化科研成果30项。2012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 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48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举办了市场营销、学前教育、软件技术等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绿色、文明、平安、和谐、美丽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等4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民航报》《中国航空报》《大众日报》《高教领导参考》、光明网、大众网等媒体多次对学校改革发展情况进行报道,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进入******,开启新征程。学校党委、行政正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教育大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黄蓝”两区开发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成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手机知网 App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打 开政党及群众组织宗教对当代青年的影响与启迪哈尔滨工程大学 | 关莉娜 历史的演进证明,宗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当代世界,宗教在所有国家都客观存在并发挥着不同的效用,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改革开放,宗教信仰复苏,当代宗教信徒组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面对青年和高学历信徒比例增加,青年教育者已经不能再回避现实,如何正确看待宗教与青年的关系、处理宗教信仰与青年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员和教育者艰巨的任务和使命。 宗教在我国当今社会还将继续存在且影响巨大,其根本原因是:宗教是一种信仰,它渗透了人的情感。在这种前提下,本文倡导青年教育者必须认识、正视宗教,了解宗教对青年的影响,同时,从中获得青年教育方法的启迪,如倡导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学习传道者传道的精神,让教育充满“爱”。并且,某些启迪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文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深入地进行了宗教基本知识、宗教对中外青年影响的理论分析,本人翻阅大量中外宗教情况调查报告,同时走访了教堂、寺庙,和信教者正面交谈,力求文章论述系统、真实、有说服力。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领域:政党及群众组织;关键词:宗教;青年;青年教育者;教育爱;9 1140 查看目录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硕士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年硕士论文论文一键智能排版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立即查看 >相似文献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02期论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赓续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01期论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鲜明特征唐山学院学报2022年02期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活力2022年11期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军转民2022年16期中国共产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百年历程及基本经验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05期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01期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逻辑理路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07期恽代英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02期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的青年教育观比较研究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年02期更多 图书推荐不默而生:季羡林给青年的话季羡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08-01现代青年张恨水 2020-09-16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叶圣陶 开明出版社 2017-12-01鲁迅的青年时代周作人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09-01青年科技创新读本吴显奎 松鹰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09-01宗教财产立法研究张建文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01-01更多 相关工具书简明音乐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钱币学词汇简释大众文艺出版社宁夏百科全书宁夏人民出版社英汉科技大词库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更多 全部文献搜索搜 索App内打开登录 注册充值文献期刊工具书图书文集首页搜索客户端充值帮助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2023中国知网(CNKI)如何才能不羞怯你是否害怕与陌生人讲话?你是否会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跟谁都能聊得来会聊天的人更受欢迎。会聊天,新朋友就会一个接着一个来...呵护子宫,健康一生《呵护子宫,健康一生》是一本子宫健康书。在女性的身体...时装风靡记本书作者遴选若干例现代时装精典款作为词条,以优雅有趣...掌控谈判:赢得高难度谈判的七大关键成为谈判高手需要什么技能?如何与谈判对手建立信任?在...超值金版-封神演义《封神演义(超值金版)》是一部著名的古典神魔小说,以...大众哲学《大众哲学》是艾思奇于20世纪30年代写的很好著作。它接...自定义人生:做自己的教练,过不将就的一生为了更高效地帮助你改变自己,建议你在阅读本书前做一次...人的境况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掌控你的ERP命运这是一本站在企业角度来探讨ERP实施方法的书。任何企业要...如何才能不羞怯你是否害怕与陌生人讲话?你是否会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跟谁都能聊得来会聊天的人更受欢迎。会聊天,新朋友就会一个接着一个来...
1 说“雁”——李清照二词中“雁”之意象 张颖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7 2 邓恩诗歌意象研究——兼与李清照诗词意象比较 李正栓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4 3 从李清照的风雨人生看其词的风雨意象 李素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4 “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 李平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S1 5 博雅玄远 自成玉璧——关于李清照词作花姿意象的卓异别趣 张炜 唐山学院学报 2005/03 6 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 田恩铭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2 7 论李清照词中“愁”的个性化表达——“梦”的意象 耿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8 一种别样心情的意象化——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孙海新 河北自学考试 2004/08 9 酒意诗情谁与共——李清照词中的“酒”意象赏析 周忠元 语文学刊 2003/05 10 论李清照词花意象 张彩霞 惠州学院学报 2002/04 11 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岳毅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9/02 12 李清照词意象浅见 王跃飞 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2 13 谁种芭蕉愁煞人——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芭蕉意象浅谈 韩春雷 阅读与写作 1994/02
地震形成的原因: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第28卷第l期 2015年01月唐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ngshan C01legeV01.28 No.1 Jan.2015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分析李佳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在唐代,世家大族遭到了统治者的抑制和打击,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统治阶层。清河 崔氏自魏晋形成以来,始终是北方世家大族的重要代表,对清河崔氏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世 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清河崔氏;世家大族;唐代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49X(2015)01一0062一04DoI:10.16160/j.cnki.tsxyxb.2015.01.015on the Development Cui Family ofLI Jia.zheQinghe in Tang Dynasty(School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Abstract:In Tang Dynasty,the influential and privileged families suffered suppression and blow from the rulers,but they still playedan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aThe study of Cui family ofanQinghe,whichformed inWeiand Jin Dynasties and wasto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influentialand privileged families in North China,can help and priv订eged families in Tang dynasty.Key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luentialWords:Cuifamily of Qinghe;influential and priv订eged families;Tang Dynasty世家大族自魏晋形成,经过十六国时期的发展,到南北下,最初被任命为别驾从事,后历任东西曹彖属征事、尚书、 中尉等职。
在曹魏政权的初期,崔琰典选十余年,他凭借着耿介正直的性格,“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朝时期达到顶峰。在此历史进程中,世家大族凭借着深厚的 家学传统和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保持了政治上和社会上的显赫地位。进入唐代,虽然世家大族遭到了唐朝统治者的抑平,,[“,为曹魏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另外,崔琰的从弟崔林也 是清河崔氏家族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员,在参与政治期间,崔 林以“简朴知能”著称。史载崔林历仕四朝,从被曹操擢为冀州主簿开始,先后被魏文帝拜为尚书,于魏明帝时进一步升至制,但实际上仍然保持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自世家大族形 成以来,清河崔氏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支,是与博陵崔氏齐名的另一支崔姓大族,其发展轨迹始终与中古时期世家大 族发展的大潮流同步。本文将清河崔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司空,至齐王曹芳时逝世。通过服务于曹魏政权,崔林为清河 崔氏赢得了崛起的机会。在崔琰、崔林兄弟的影响下,清河崔 氏在魏晋时期也成为当时社会中的名门望族,其子孙在婚、仕 两方面都不乏显赫之人,如崔林之子崔随位至晋尚书仆射,孙崔玮位至右卫率,崔琰之孙崔谅位至晋尚书大鸿胪。 到北魏前期,清河崔氏在崔宏、崔浩父子这一房支的发研读和分析隋唐时期的史料及清河崔氏家族成员的墓志资料,勾勒出清河崔氏在唐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状况,有助于 全面了解和把握世家大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
一、唐代以前清河崔氏的发展清河崔氏最早形成于魏晋时期,对其家族的形成起到关 键作用的是崔琰、崔林兄弟。《三国志?魏书》卷十二记载,崔琰年少时喜欢武事,好击剑,23岁开始读《论语》《韩诗》,29展带动下,达到了家族的巅峰。当时“每至郊祠,父子并乘轩 轺,时人荣之”[2]第三十五卷8”。清河崔氏在北魏初期能够达到家族巅峰的原因也是因为崔氏父子有了直接参与到北魏建岁时师从经学大师郑玄,水平位列冀州人士之首,后被袁绍征为骑都尉。在袁绍被曹操打败以后,崔琰又被曹操收归帐国事务当中的机会。在北魏建国初期,崔宏“制官爵,撰朝收稿日期:2014—10—08作者简介:李佳哲(1986一),男,河北唐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研究。万方数据第1期李佳哲: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分析?63?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禁科,,[3]第2十一卷7”,奠定了北魏日后发慕容白曜平定三齐的时候随家人由三齐迁入代地,也是“家展的基础,深得道武帝拓跋珐的信任。崔宏死后,其子崔浩 袭爵白马公,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朝廷礼仪、优 文策诏、军国书记诸事无不参与其中。在参政期间,反驳迁 都之议,劝太宗早立太子,从伐刘宋,破赫连昌慕容白曜简介,讨柔然,灭北凉,为北魏立下不世之功。
先后被拜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 大夫,进爵东郡公,拜太卿,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当时贫,慵书自业”[3]第六十六卷1”o,时陇西李冲当朝用事,称崔光为 大崔生,崔亮为小崔生,并对其兄子说“大崔生宽和笃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澈,汝宜敬之,二人终将大至”[3]第六十六卷””。后来果不其然,崔光发展已如前说,而崔亮如崔光一样官至显位。高祖时,“征亮兼吏部郎,俄迁太子中 舍人,迁中书侍郎,仍兼吏部郎,领青州大中正”[3]第六十六卷16”。政治上军国大计“诸尚书不能决,皆先咨浩,然后施行”[2]第5十五卷8”,可见其政治影响力之大。另外,在君臣关系而且崔亮在北魏参与铨选官吏之事近十年,廉慎明决,身为 长官委任,每云“非崔郎中,选事不办”[3]第六十六卷””,可见其在北魏政权中的影响力。上,“世祖每幸浩第……或猝不及束带,进奉疏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旨箸,或立尝而旋……引浩出入卧内,其见宠如 此’’[2]第三十五卷818。 然而就在家族鼎盛之际,清河崔氏中以崔浩为代表的房通过崔光、崔亮二人在北魏后期的经营,清河崔氏的家 业得以重振,其北方士族的领袖地位也得到再次确立,其家族成员在此后的历代政权中都不乏显赫之人。
如崔林九世 孙崔彦穆在西魏时期,因反对东魏之功,被拜为镇东大将军,支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根本原因在于崔浩在从政期 间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得罪了众多的鲜卑贵族,引发了汉族士人与鲜卑贵族之间非常严重的矛盾。而为家族招来毁灭赐爵金紫光禄大夫,于大统十四年加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司农卿诸衔,至北周世宗初年,进骠骑大性打击的直接原因则是崔浩在编修国史的时候秉笔直书,对 拓跋族历史中不光彩的事情无所隐讳,而且将所修国史于通 衢大路之处立碑刊刻,招来人们对鲜卑历史的纷纷议论,引 起鲜卑贵族和太武帝的极大愤怒。在众人对崔浩进行指控 的情况下,太武帝将其下狱治罪。在审讯时,崔浩承认自己接受过贿赂,于是太武帝判处崔浩死刑。“清河崔氏无远近,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 族”[2]第三十五卷8“。清河崔氏几近灭顶,以崔浩为代表的这一 主要房支几乎销声匿迹。而另外一些重要的房支,如崔琰六 世孙崔逞,也在道武帝时被赐死,崔逞之孙崔睿亦因“交通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隋文帝辅政期问,随王谊讨伐司马消 难,以攻加授上将军,进爵东郡公,食邑两千户。再如崔休之 子崔悛在东魏天平初“为侍读,典禁书,寻除徐州刺史,给广 宗部曲三百,清河部曲千人”[4]第2十2卷3”,至高齐天保年问 “除侍中,监起居,以详代之机,掌参仪礼,别封新丰县男”[4]第2十2卷”5,当时崔悛一门“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仪 范,为当时所称”[4]第2十2卷3”,就连皇室在与崔氏结亲的时候也要注意“好做法用,勿使崔家笑人,,[4]第2十三卷3”。
可见在北 魏后期以后,清河崔氏已在仕、婚两方面都牢牢地树立起了自己的世家大族地位。外被诛”[2]第5十2卷7”。至此,清河崔氏真可谓是“三世积五十 余年而在北一门尽矣”[2]第2十2卷7”。经过这次打击,居住于冀州清河东武城的崔氏一度出现 了断层现象,这种挫折直到北魏后期才得以改变。北魏后二、唐代政策与世家大族的发展关于世家大族,《新唐书?柳冲传》中记载:“过江则为侨 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 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期,孝文帝、孝武帝两代皇帝大力推进改革,兴礼乐,改旧风, 这种改革的社会氛围,为具有深厚家学传统的清河崔氏提供 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崔氏中的崔光、崔亮也正是借此 机会,再次树立了清河崔氏在社会中的地位。 崔光“家贫好学,昼耕夜读,慵书以养父母”[3]第六十七卷”“, 在慕容白曜平定三齐之后,随父徙居代地,其才能被高祖赞 誉为“浩浩如黄河水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3]第六十七卷““。崔 光正是凭借其高深的学术,在三十岁时便被高祖元宏拜为中 书博士,后迁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甚为高祖赏识、倚重。
世宗即位之初,崔光除中书令,进号镇东将军,世宗驾崩之 后,崔光因为与于忠共同拥立孝明皇帝,而被肃宗晋升为司窦首之。”[5]第一百九十九卷“”~方面,这些世家大族通过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努力与统治阶层 *** ,参与到各朝的政治统治当中,是社会统治阶层的重要角 色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又以其强大的地方实力和强烈的排他性,游离于统一政府之外,形成独立性极强的地方势力。经过隋末战争,李唐统治者依靠关陇集团完成了统一,但由 于当时世家大族在全国各地的存在,如何将世家大族的独立 性消除,实现社会的统一,成了李唐统治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唐朝统治者从唐太宗开始就始终贯穿了一种“可以吸收世家大族成员入仕,但对其社会门望和士族特权坚决削弱”的政策。如在唐朝初期,唐太宗就因为“山东士人尚阀 阅,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赀”[5]第九十五卷”41的社徒、太保,官至一品大员。除自身位居要职之外,由于崔光的原因,其十一子也并得名位,如崔动“有父风,司空记事,通直 散骑侍郎,宁远将军,清河太守”[3]第六十七卷”“,崔励官至中书会现象,着令高士廉、韦挺等人重修天下谱牒,不须论数世以前,只取今日官爵高下为等级,意图以一种更加实际、务实的侍郎,与其从兄崔鸿具知名于世。
崔亮和崔光一样,也是在万方数据?64?唐山学院学报第28卷标准重新确立不同政治集团在统治阶层中的地位。因此在 唐太宗最后颁布的《氏族志》中,之前凭借旧地勋望而排位第 一的崔干被降为第三等,而第一等和第二等的地位被当时处 于权力中心的皇族和外戚占据。另外,唐太宗为了打击山东 士族尚婚娅的现象,又在诸王选妃、诸公主择婿的时候,故意 “皆取当世勋贵名臣之家,未尝尚山东士族,,[5]蚺九十五卷3“2。意 图以此种方式冷落山东士族所自矜的婚娅风俗。此后在唐 高宗时期,许敬宗又因为《氏族志》不载武后本望的缘故,奏 请重修删定,编成《姓氏录》。其重修时选录士族的标准,更 是不顾家族门望,而专以当朝品官高低为修订标准。史载当时“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 书限,,[5]第九十五卷””。而许多有名的世家大族却并没有机会凭三、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世家大族在唐代并没有因为统治者的抑制而丧失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反而通过坚 持自家的优良门风和适当的应对调整,顺利地适应了社会的 发展。同样,清河崔氏作为几支重要世家大族之一,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始终坚守自家的家风和传统,以巩固已有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做出了一些积极主动的改变,以应对政府的压力。
钱穆先生认为世家大族“所希望予门第中人,上自贤父 兄,下至佳子弟,不外两大要目:一则希其能具孝友之内行, 一则希望能有经籍文史学业之修养,此两种希望,合并成当 时共同之家教,其前一项之表现,则成为家风,后一项之表 现,则成为家学,,[…。根据钱穆先生的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在社会中的立足之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家 风,一为家学。对于这两种方面要求,清河崔氏也不例外。借着他们自己所看重的门望、家世得以人选。《姓氏录》编成 之后,李义府奏请收缴天下的《氏族志》进行焚毁,专行《姓氏 录》,这样一来,便对世家大族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而且李 义府因为向关东魏、齐旧姓求婚不得,又奏请下诏禁止后魏 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 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凯,七姓十家之间,不得自为婚姻,而且彩礼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如奠定了清河崔氏发展基础的崔琰、崔林二人均具有深厚的 经学功底。此后使清河崔氏达到家族鼎盛的崔浩更是“少好 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精研义理, 时人莫及’,[2]第2十五卷8”。可见清河崔氏在入唐之前,已具有 良好的家学传统,而此种传统,在入唐之后也得到了良好的 延续。
如在唐代墓志铭中,多有赞扬墓主生前好学,学有所 成的语句。《大唐故巫州龙标县令崔君墓志铭并序》中说: “崔公妙年立节,卓尔不群,负笈从师,虽千里而无远,集萤志 学,历三冬而有成。”[10]7”(永淳0“’《唐故前国子监大学生武骑 尉崔君墓志铭并序》颂扬崔韵说:“抠衣避席,研精四求之科,鼓箧升堂,覃思六经之道。”[”]9”(圣肿”’此外,还有唐太子太品五品二百匹,六品七品一百匹,意图通过行政手段对世家 大族间自相为婚且多取嫁资的社会风气进行有效遏制。从政策上,唐朝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集团的地位,消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隔阂,对各个地区的世家大族进行了充 分限制。但很遗憾,事与愿违,从整个唐朝社会来讲,中央政 府对世家大族的这些打击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到了后期,连唐王室也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屈服。如在唐太宗时期,尽管唐太宗在为诸王选妃、诸公主择婿的 时候,首先选择当世勋贵名臣之家。但这些勋贵之家在与皇 族联姻的同时,也不断保持着与世家大族的婚姻关系,如唐 太宗时期的名臣房玄龄、魏征、李勋等,都与世家大族相复为 婚。高宗时期李义府之所以奏请下诏禁止世家大族间自相 为婚,其原因也是李义府为其子向世家大族求婚不成而产生 的报复行为。
不仅大臣保持着与世家大族的婚姻关系,到宪宗时期,皇室也开始与世家大族通婚,如宪宗下诏宰相“于士 族之家,选尚公主者”[6]。此后文宗为真源、临真二公主选驸保分司东都赠太尉清河崔慎由“以习左氏春秋、尚书、论语、 孝经、尔雅,随明经试,获第于有司”[1“。由此可见,良好的 家学传统在清河崔氏进入唐朝后依然得到了继承。除了对家学的延续之外,清河崔氏对家风的秉持也是严格而不问断的。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世家大族,其在自家家风的坚守上,严格遵守儒家传统,根据墓志来看,崔氏儿孙于家多能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如唐故至孝右率府翊卫清河崔 歆七岁时便熟读《孝经》,在儿时游戏的时候不小心弄伤手, 便因其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忧惧不已。 在十三岁时,为继亲守丧,“七日不内勺饮,期年不尝盐酪,情 礼之极,有逾成人”no]”“圣历。”’。再如唐故登仕郊常州司士参军袭武城县开国伯崔千里,“居忧,三年水浆不入口,哀情马时也想从世家大族中挑选,并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 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 邪?”[5]第一百七十二誊5”5可以看出,唐皇室开始在世家大族面前显 得有些信心不足。
后来宣宗又因为万寿公主在小叔郑凯危 疾时仍去慈恩寺戏场观戏而对公主大加责备,并感叹说:“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为婚良有以也”[7]。此时,李唐皇室因可知,大历初,又居太夫人陇西县君李氏忧,哀毁过礼,殆欲灭性”[10]”28浈元12”。于国也可以尽职尽忠,如宣宗时期的崔聋,为祭泽宰“推公平廉正之心,行清静简易之道,均征赋之劳役,绝口俸之庇口,一邑康泰,四邻歌谣,,[”]23”‘大中09”。在 地方上以循例之道抚育百姓,后来崔置又被奏充京兆司绿。为自家公主行为的不争气,彻底失去了对具有良好家风的世 家大族的心理优势,转而开始仰慕世家大族的优良家风,反省自家礼法的不尊。唐王朝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压不料收到 了“欲摧折之而适以扶持之”[8]的效果。京畿地区,由于豪强众多,素来难治,而崔鼍一改之前的柔和 手段,“至则乱逖奸藏,不避强御,期月之政京畿变风。由是万方数据第1期李佳哲:清河崔氏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分析?65?迁奉先令,奉陵之邑,半是豪家,水旱曾愆,民尚流散,君下车 之后,着徕扶绥,抑其兼并,血|]彼悍弱,榛莽开阏,流慵尽归,吏不敢欺,人自乐业”[Io]23”‘大中0”’。崔晕的为官之道,既有对后所带来的困难,有些人选择了退隐山林,如穆宗时期的崔答,“曾祖考等,并攉散云林,爱亟自逸,荣冠不仕,守道将 闲,,[””““长庆l“’;开元年间的崔守约“父弘规……闭门不仕, 以屯其膏,优之游之,无代无闷蚍”]1““开元27”。
也有人选择乐归田园,如天宝年间的崔石之父“清贞不仕,乐守堰园,春秋 六十有八,终于私室”[10]16”(天宝12”。更有人选择了经商逐利百姓的循循善诱,又有对豪强势力的强硬打击,尽职尽责地 完成了朝廷的任命。此外,清河崔氏家族中的女性也因为从小接受了优良家风的熏陶,在清河崔氏与其他世家大族联姻的时候,也多能因为勤俭持家、友爱舅姑、谨侍公婆而见称于婆家。如太原王晓夫人崔淑“侍姑尽由中之孝,约己为立内 之法”[10]””淠元24”;唐太常寺奉礼郎卢瞻之妻崔氏“备尽妇之道,如大和年间的崔晶,虽“世本贤家,门承积庆,志心儒 学”[”]2”2(太和07”,但由于一生未获得入仕的机会,只能精研取利之道,以维持生活。道,中外穆然,及舅(即卢瞻之父)典临川,命专后事,鞫育孤稚,无异己生”[1 0]””‘贞元””;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殿中侍御史内总之,在唐代,清河崔氏仍然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但由 于唐朝统治者实行的抑制世家大族的政策,这种较高的社会 地位已不再是由门阀特权带来和维持的,而是世家大族凭借着坚守自己深厚的家学实力和秉承优良的门风实现的,这种 地位是与自身客观的社会实力相符的。供奉卢公夫人崔氏“逮侍先舅,孝慈交志,心尽以敬,力殚于 养”[1。
]”86抗和0”’;试左内率府胄曹参军裴简之妻“孝乎惟孝,以奉姑,其养同而敬加焉,,[1 0]””(元和07”。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唐朝政府不断对世家大族进行抑制 的情况下,清河崔氏通过秉承和坚守自己的家学和家风,稳 定了自己在唐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仍不失统治阶层中参考文献:[1] 陈寿.三国志:第十二卷[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 局,1984:369.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也由于世家大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具有的一些特权丧失了,清河崔氏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改变。此种改变主要体现在清河崔氏家族成员的出路上,出现了家族成员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魏晋南北朝时 期,九品中正制和门荫制度的实行,为世家大族成员进入仕[2]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4.[3] [4] 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途提供了一定的特权。在当时,人们可以凭借自家的门第和 父祖的门荫很容易地进入仕途。但进入唐代以后,随着科举制的确立,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局[6]刘晌.旧唐书:第一百六十八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81.[7]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八卷[M].北京:中华书局,2011:8158.面,确立了一种相对公平且具有竞争性质的入仕途径。
尽管 在唐代仍有不少清河崔氏的族人进入了唐朝统治阶层之内, 但其途径大部分已不再是通过门第或家世,而是凭借自己深 厚的家学传统,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入仕的机会。如大唐 故颖王府士曹参军崔伯雄“弱冠以明经甲科,解褐授崇文馆校书郎,,[”]16”饫宝17”;唐故信王府士曹崔杰“十四以五经擢[8]吕思勉.隋唐五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67.[9]钱穆.略论魏晋南北朝学术文化与当时门第之关系[J].新亚学报,1963,5(2). [10]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2. [11]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074(咸通053). (责任编校:夏玉玲)第,世楠太子校书,,[”]18”‘大历07”;唐故登仕郎常州司士参军崔千里“自幼学之后,博考经籍慕容白曜简介,不舍昼夜,年十六,以国子监明 经备身”[”]”28‘贞元1”’。然而由于科举取士过程中竞争性的存 在,清河崔氏家族成员内部开始出现不平衡的发展状况,部 分家族成员的出路也开始遇到了窘境。为了应对特权失去(上接第61页)版社,1993:321—325. [4]01iver参考文献:[1]李红勃.析论公民权和政治权项下的结社自由[J].河北法学,2004(8):69—71.wendellHolmes Jr.The commonLaw[M].Boston:KearnsGoodwin,Doris,2005:1881—1892.[5]苏苗罕,姚洪敏,郑磊.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J].法学,2001(5):6—9. (责任编校:夏玉玲)[2]杨体仁.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总览[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856—860. [3] 常凯,张德荣.工会法通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万方数据
分类: 社会民生 >> 求职就业 问题描述: 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 解析: 林钟高教授简介 (来源于校园网) 林钟高,男, 1960年9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务院“ *** 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 兼任 :安徽省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宿州学院教授、黄山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研究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马鞍山市 *** 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社联副主席、马鞍山市审计学会副会长等。 林钟高教授 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于同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其间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室从事学习和研究,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文彬教授。1985年4月调华东冶金学院(现为“安徽工业大学”)会计系任教至今。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20多年来,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财务会计与审计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论著,内容涉及会计、审计、财务成本、以及经济管理理论等广泛的领域,据1998年对全国财务会计学者所发表论著的摘引量统计分析资料显示,林钟高教授名列全国第10位。 出版的专著和教材27部,1000多万字 ,主要是:《现代审计基础》、《审计基本理论》、《高等会计学》、《国际会计标准导论》、《独立审计学》、《离任审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会计政策绩效的分析》、《会计准则经济论纲》、《税务会计学》、《审计证据综论》、《会计信息价值论 — 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会计行为论》、《独立审计理论经济分析》、《会计再造—美国 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竞争成本论》、《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等等。其中: 《现代审计基础》 获得原冶金部优秀教材唯一中青年奖(1995); 《国际会计标准导论》 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奖,1996); 《会计行为论》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 奖,1998); 《审计学》 获得安徽工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999); 《新编高等会计学》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 奖,2001); 《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 *** 奖,2003); 《独立审计理论研究》 获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 《公司治理与会计》 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等等。在《会计研究》、《财经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税务与经济》、《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 发表230多篇学术论文,总字数130多万字 。100多篇学术论文或被有关刊物、文集转载;或获得省部级和专业学会等奖励,其学术观点被众多学者所引用或评论。 承担财政部、原冶金部、安徽省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宝钢、马钢等大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多项 ,课题成果深受专家肯定。鉴于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同年获国务院“ *** 特殊津贴”的终身待遇;1994年获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章;199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选入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标兵和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2004年度中国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作为会计审计学科评审专家,长期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的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基金项目做评审工作;作为安徽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学位评审委员会的学科组成员和评委会委员,多年来为全省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学位评定做评审工作。 林钟高教授 曾入选《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英才录》、《 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改革之星》、《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外名人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集》、《中华娇子•专业人才卷》、《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专家著述目录大典》、《中华兴国人物大典》、《中国杰出财务会计专家名典》、《当代中国知名学者辞典》等20多部严肃的典籍中。 林钟高教授 在主要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忘为本科生上课。承担的 研究生课程 主要有:《会计理论》、《审计理论》、《高级财务会计学》以及前沿跨学科研究性课程《会计审计经济学分析》等。他 1999——2005年所带的10名硕士毕业生发表了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了6本学术专著,并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成为毕业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林钟高教授的 主要学术研究思路 是:改变“囿于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会计学放入整个经济学、管理学的领域中,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主流经济学)来研究会计审计问题,提升会计审计研究的经济意义、经济价值和经济生命。其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 两个主题上,具体包括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会计经济学分析、财务治理理论与实践、独立审计理论、会计市场学等等。 林钟高教授近 5年出版的主要专著、教材目录(标有*为专著): 1.《会计准则经济论纲》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年3月 2.《会计信息价值论 — 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3.《独立审计理论研究 — 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立信会计 02年9月* 4.《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03年4月* 5.《会计再造—美国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 经济管理出版社 04年4月* 6.《竞争成本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04年10月* 7.《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经济管理出版社 05年1月* 8.《论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06年1月* 9.《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 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06年6月* 10.《会计准则的制定\变迁与执行:基于绩效的分析》 在审稿中 11.《行为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在修改中 12.《财务与审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分析》 在修改中 13.《论会计公正》 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 1、宝钢成本管理实践与创新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5万元 2、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财政部 2003年5.0万元 3、安徽省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安徽省社科基金 2004年3.0万 4、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 安徽省人事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课题 2004年2.5万元 5、宝钢财务战略:思想与路径 宝钢集团公司 2005年50万元 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 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重构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 2003年 2万元 林钟高教授近 5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标有*为国家级以上刊物): 1.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 财经研究 2001年第2期* 2.论审计失败 广西会计 2001年第4期 3.审计代理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年第4期* 4.资本经营环境下的若干财务问题 财政研究 2001年第4期* 5.从代理人理论看代理人业绩评价问题 经济管理 2001年第9期* 6.论会计信息与报酬契约 广西会计 2001年第6期 7.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 广西会计 2001年第9期 8.会计信息目标的一种理论解读 财经科学 2001年第5期* 9.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规范的经济理由 运筹与管理 2001年第3期* 10 .会计信息、期权理论与债务契约 预测 2001 年第 6 期 * 11.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经管)2001/4 12.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选择 上海会计 2002年第5期 13.试论审计营销 广西会计 2002年第1期 14.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2002/2 15.公司治理环境下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财经科学 2002年第4期* 16.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17.财务治理结构:框架与实现途径 经济管理 2003年第2期* 18.会计准则制定:规则导向抑或原则导向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5期* 19.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预测 2004年第2期* 20.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控制研究 经济管理 2004年第12期* 21.会计准则制定:价值冲突及其调解 财贸研究 2004年第4期 22.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研究 2004年第8期* 23.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 24.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产权博弈分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 25.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改进 改革 2004年第4期 26 . 独立审计:第三方实施及其失败 当代财经 2005年第2期 27.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 财经研究 2005年第9期* 28.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基于复杂性的博弈分析 财会通讯 2005年第6期 29.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报告改革 财会通讯 2005年第10期 30 .从博弈的角度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1 .行为财务:一项理论研究 华东经济管理 2005 年第 5 期 32 .国外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 铜陵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33 .伦理经济学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应用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年第 1 期
2006.1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7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7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8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12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12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2006.3.1C4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
不好发。包头医学院学报不好发,但是文章质量高,或者是比较有名望的研究机构出来的成果还是有优势的,《包头医学院学报》是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还是挺快的,一般2-3个月就可以见刊了。稿约中注明一般1周左右给出意见,20天无处理意见,则可以改投,见刊周期从近几期的文章看,2-3个月就可以见刊了。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