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护理
由于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导致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产生恐惧。那么,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如何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PF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及输尿管扭曲,肾功能不全,腹痛、肾区压痛等,经手术、激素治疗和手术加非手术治疗联合治疗,死亡4例,存活8例。结论: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确诊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和严密周到的护理,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护理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并导致腹膜后广泛纤维化为特征,是输尿管及临近大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为1/20万,多发于40~60岁,男女比例为2:1[1]。由于此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还容易造成误诊,死亡率较高。文章通过对1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分析,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治疗、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1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5岁,平均(55±3.16)岁。从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为0.3~14个月。肾动脉狭窄患者2例,肾后性衰竭患者2例,输尿管梗阻患者4例,肾积水患者4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9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3例;血清肌酐增高患者4例,血沉到35~120 mm/h患者8例。
1.2 临床表现:高血压6例,贫血3例,尿毒症2例,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2例,腹水1例,腰背痛9例,腹痛6例,下肢水肿4例,外伤后合并肠梗阻2例,厌食、恶心、呕吐4例。
2 结果
1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例,其中输尿管单纯松解3例,回肠代输尿管2例,放置双J管内引流2例,自体肾移植2例;皮质激素治疗3例,12例患者血沉在12~35 d治疗后降至正常。术后随访0.5~10年,8例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于术后1~20个月死于尿毒症,1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1例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33.33%,存活率为66.67%。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导致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产生恐惧。为减轻患者的忧郁,首先要为患者提供宽敞、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积极加强护患沟通,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的`娱乐、阅读等可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
3.2 临床用药的护理:严格执行用药原则,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做到明确医嘱。
3.2.1 胃肠道的护理:针对本研究药物治疗采用的是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这药物不仅能够大大的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同时抑制胃黏膜的分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胃肠黏膜的抵抗力,进而产生不良反应,通过晚间口服奥美啦唑片可抑制胃酸的形成,从而消除不良反应。
3.2.2 高血压的护理: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从而导致水、钠滞留,进而引发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的增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收缩能力增加,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以及肾小动脉硬化症状,即高血压。所以要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测血压2次/d,保持室内安静,对于夜间不易入睡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小剂量镇静剂助其入睡[2]。
3.2.3 防止肾上腺危象的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导致血中药物含量增加,可引发肾上腺皮质萎缩和机能不全。所以服药的过程中在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同时,在激素减量阶段,要高度警惕肾上腺危象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病情变化,要求患者多卧床休息,不要从事体力劳动,不要有情绪的变化。
3.3 术前、术后护理:手术前要加强营养,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保证休息,多饮水,积极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应定期做好尿常规、泌尿系造影以观察效果,同时观察药物的肝肾损害。术后认真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警惕内出血[3];观察健侧肾功能,观察术后出血,及时止痛,做好伤口的预防感染。
3.4 饮食护理:按照医嘱规定饮食或定量饮食,餐次安排合理,少量多餐,平衡膳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食物选择多样化,应以低盐低脂低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时补充水分。饮食避免进食虾、螃蟹类食品。提倡高纤维饮食。
3.5 出院指导:做好患者在院外的健康教育,恢复后2~3个月内,不参加体力劳动,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预防皮肤及呼吸道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4]。
4 参考文献
[1] 刘 坚,姜德训,于孟学.腹膜后纤维化诊治进展[J].北京医学,2007,29(11):684.
[2] 潘卫东,赵荣国,秦明伟,等.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9):974.
[3] 王 健,崔黎兰,祝墡珠.腹膜后纤维化256例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740.
[4] 覃 谦,李 洪,王力斌.腹膜后纤维化5例及十二年来国内文献报告424例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9):27.
摘要】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12例FNH病灶均有典型的CT表现,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其中10例位于近肝表面包膜下,直径约为2~6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明显全瘤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9例下降到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其中4例显示典型中央瘢痕组织,1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关键词】 细胞癌The 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Tan Guo Qiang, Long Wan Sheng,Wu Xiu Ling,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JiangMen ,Guangdong Province 529071, P. R.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Tan Guo Qiang,E-mail:【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T of imaging finding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 of the liver, and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12 cases of FNH proven pathologically underwent plain and dual-phase enhanced CT scans, review and analyze the exhibition of CT. Results 12 cases of FNH were a solitary globular or lobulated mass,10 cases under the surface of liver peplos. the majority of cases was approximately 2~6cm in diameter.On plain CT,FNH showed that equal or slightly low density,and showed obviously and homogeneity enrichment that super-density comparied with nomal liver and closed to abdominal aorta during the arterial phase.9 case of the FNH showed slightly high-density,3 cases showed isodensity during the venous phase,and the typical central scar was showed in 4 cases and 1 case showed delayed enhancement .In pathology: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FNH were all non-amicula,and solitary and nodular mass with central fibrous that contained thick-walled vessels and proliferated bile ducts in 12 cases. Conclusion The typical FNH can be easily diagnosed by CT,while the un-typical cas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hepatocelluar adenom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ibrolamellar hepatocellar caicinoma and hemangiomas of liver.【Keyword 】liver;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body section radiography; X-ray computer关键词:肝;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日常工作中,与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及肝海绵状血管瘤较难鉴别。本文通过对我院近5年间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CT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近5年来临床资料较为完整,并经病理确诊的FNH共12例。其中女8例,男4例。年龄为12~48岁,平均28岁;以中青年女性居多。12例中有8例无症状,在常规体验或因其它病变做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4例出现上腹隐痛。所有病例AFP均在正常范围;均否认曾服用避孕药。1.2 检查方法 12例均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延迟扫描;使用SIMENZ somotom Plus4单螺旋CT机,先行一次屏气的螺旋连续上腹部CT平扫,再经肘静脉注入80~100ml碘海醇后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注射速度:3ml/s。延迟扫描时间:肝动脉期25~30s,门静脉期为60s,延迟扫描为3~5分钟。螺距1~1.5,扫描层厚5~10mm,扫描电压120kv,电流280mAs。2 结果2.1 FN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2例中共12个病灶,大小2~8cm,位于肝左叶8例,肝右叶4例,均为弧立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边缘光滑或浅分叶状。平扫8例为稍低密度(见图1、图7),4例为等密度与正常肝实质密度相仿(见图4),其中4例病灶内见偏心性或中央性不规则低密度影。双期增强扫描所见:动脉期12个病灶除中央瘢痕组织的低密度区外均呈全瘤均匀性强化(见图2),强化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且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的密度(见图2、图5、图8);其中1例显示增粗供血动脉(见图5),门静脉期9例病灶的强化密度下降到稍高密度,仍稍高于同层正常肝组织;3例下降到等密度,等于同层正常肝组织,其中3例显示病灶周边增粗引流静脉(见图3、图6、图9);4例中央瘢痕仍为低密度(见图3、图6)。5例延迟扫描后,1例中央瘢痕组织出现明显强化而呈高密度,其余4例瘢痕组织有3例为等密度,1例仍表现为低密度。3 讨论3.1 FNH的临床: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良性瘤样病变,病因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多见,多见于青年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无关,然而,性激素及妊娠,可使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增加,并使其易于自发破裂〔1〕。本组12个病例中女多于男,平均年龄28岁。FNH大多数是偶然发现,仅15%左右可引起症状,常为上腹部疼痛或扪及腹部包块而就诊发现,自发性破裂及腹腔出血少见〔1〕。FNH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本组12例病人中仅有2例出现GGT明显升高,这可能由于FNH病灶内常有胆汁淤积所致;AFP及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均在正常范围。3.2 FNH的CT表现:FNH的CT平扫:FNH多发生在肝脏的游离缘,一般单发,病变较大时可形成一肿块突出肝表面,邻近肝组织及血管受压,但无包膜形成。由于FNH也是由正常肝细胞增生组成,因此与正常肝组织在平扫上密度相差不大,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与正常肝组织密度相近。部分病例在平扫上结节中央可显示条状或星芸状低密度瘢痕组织,但本组所有病例在平扫均不能显示低密度中央瘢痕组织。在早期,由于CT仪器在扫描速度有限,不能很好地观察FNH动态增强扫描过;但随着螺旋CT,特别是先进的高速CT的普及和扫描方式的改进,FNH报道越来越多。FNH在动态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有较大特征性,尤其在动态三期扫描上出现中央瘢痕延迟强化〔2~5〕为FNH最重要的影像学特征。典型的FNH在动脉期上有较大特征性,FNH是富血供的肿瘤样病变,,并且多由中央向周围均匀增强〔6~7〕,表现为除中央瘢痕外全瘤明显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而接近同层腹主动脉〔8〕,测量CT值可予鉴别,有时病灶的中央可见到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本组12例FNH中均表现为典型的动脉期强化方式,这与肝细胞肝癌动脉期稍高于正常肝的强化方式不同,与肝血管瘤动脉期从周边向中央的环状强化也不同;门静脉期FNH则迅速下降到与同层正常肝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同层正常肝,病灶的周边有时会见到增粗的引流静脉,门静脉期的这种强化方式与肝细胞癌的低于正常肝及血管瘤明显高于正常肝也明显不同,鉴别比较容易;Wanless等〔9〕通过对51例FNH病灶肝细胞结节和间隔内血管分布情况分析,认为FNH基本上是一种有动静脉吻合的血管畸形及局部所有肝组织成分过度增生所致;本组有1例显示增粗供血动脉,3例显示病灶周边增粗引流静脉。中央瘢痕在动脉及门静脉期上均未见强化,表现为低密度影,延迟10~15分钟后扫描,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表现为高密度;但一些文献报道只有30%的病人出现此特殊表现〔6〕,大部分仍为等或低密度。本组4例中央瘢痕只有一例出现延迟强化,与文献报道上相符;病理上FNH的中央瘢痕由纤维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可能是由于瘢痕内血管管壁较厚,管腔狭窄且血管畸形,对比剂进入较慢所致。虽然中心纤维瘢痕在诊断FNH在有高度特异性,但发生率低,国内中山一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报道是30~40%〔8、10〕,国外是50%〔9、11〕。虽然典型FNH在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上有典型CT表现,大多数能术前作出正确诊断,但在诊断不典型FNH时尚需与以下病变鉴别。(1)肝细胞腺瘤:多发生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肝腺瘤有自发破裂出血的倾向,可出现腹痛及出血性休克,且肝腺瘤可以恶变,因此临床上多主张手术。肝腺瘤通常发生在无肝硬化的基础上,好发于右肝,多单发,边界清楚,有包膜。肝腺瘤为富血供肿瘤,在动态增强上与FNH相仿,但缺乏FNH中央瘢痕;鉴别是主要依据病史,包膜及中央瘢痕。(2)肝细胞癌:肝细胞癌一般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基础上,在动态双期增强扫描上,肝细胞癌在动脉期上强化稍同层高于正常肝,与FNH的明显高于正常肝不同,门静脉期则下降到低于同层正常肝,呈“快进快退”改变,与FNH的等于或稍高于同层正常肝不同,且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时有假包膜,引起的“晕圈征”,鉴别上不难;但在一些不典型乏血供及无中央瘢痕的FNH与小肝癌鉴别有时就比较难,一般小肝癌都有坏死灶,不能鉴别时可以结合AFP、或行 MRI检查;肝细胞癌在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而FNH则以等或略高信号为主。(3)纤维板层状肝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肝细胞癌类型,男女发病率相等,以青少年好发,绝大多数患者无肝硬化基础;在CT平扫上多为低或等密度肿块,内可见星状中央瘢痕向周围放射并将肿瘤分隔是其重要特征,但其中央瘢痕较FNH明显粗大,并可见斑点状钙化,动态增强上则保留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而中央瘢痕则无或很少有强化。(4)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或环形向中心扩展,动脉期明显均一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而稍近似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瘤内强化灶的强化范围增多、增大,密度仍高于同层正常肝且近似同层腹主动脉的密度〔6〕,强化方式与FNH不同;鉴别困难时,可进一步行MRI检查,在MRI的T2WI,FNH是呈略高或等信号,反映的是FNH由正常肝细胞构成,而肝海绵状血管瘤呈明显高信号,可较好鉴别。由于FNH很少破裂出血,未见恶变病例报道,可密切随访,暂不行手术治疗。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螺旋CT平扫加动态双期扫描能正确反映FNH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从而减少了误诊率。【参考文献】〔1〕、Christoper D.M.Fletcher主编,周庚寅,刘洪琪,张庆慧主译.肿瘤组织病理诊断〔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2-263.〔2〕、Vilgrain V,uzan F,Brancatelli G et al Prevalence of hepatic hemangioma in patients with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MR imaging analysis〔J〕.Radiology,2003,229(1):75-79.〔3〕、陆建平,王 莉,王 飞,等.平扫和动态增强MR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1):749-752〔4〕、Shahid M, Hussain,Terkivatan T,et al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indings at state of the art MR imaging,US,CT,and pathologic analysis〔J〕.Radiographics,2004,24(1):3-17.〔5〕、Mortele KJ,Praet M,Vlierberghe VH,et al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in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radiologic 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2000,175(3):687-692〔6〕、王文平、蒋亚平、徐智章,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和CT对照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32-34〔7〕、Choi CS,Freeny PC.Triphasic helical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incidence of atypical findings.Am J Roentgenol,1998,170:391-395〔8〕、郑可国,许达生,李子平主编,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98-301.〔9〕、Wanless IR,Mawdsley C,Admas R. On the pathogenesi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J〕.Hepatology,1985,5(6):1194-1200.〔10〕、沈英皓,樊嘉,吴志全,等.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0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7):397-399〔11〕、Braneatelli G,Federle MP,Grazioli L,et al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CT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multiphasic helical CT in 78 patients〔J〕.Radiographics,2002,22(5):1023-1036
谈谈异位骨化影像学诊断研究
异位骨化(HO)指肌肉或结缔组织等非骨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在软组织中形成成熟板层骨的病理表现。虽然CT检查在HO定位、定量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且对指导手术治疗意义重大,但CT检查诊断出HO时,成熟板状骨已形成,因此其对进行HO早期预防性治疗帮助不大。
摘要
异位骨化(HO)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CT、MRI、超声与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对HO进行早期诊断。与传统X线、CT检查相比,MRI检查在HO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费用较高;核医学检查是目前公认最灵敏的HO检查方法,然而注射放射性药物的损害性严重限制了其在诊断HO上的应用;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尚不成熟,临床上尚未应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廉价的优势,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就HO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异位骨化;影像学;早期诊断
异位骨化(HO)指肌肉或结缔组织等非骨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在软组织中形成成熟板层骨的病理表现[1]。目前HO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刺激、损伤部位诱发的信号转导通路、环境等因素有关[2]。一旦异位骨形成,就会严重限制关节运动,使关节丧失活动功能。因此,HO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对HO进行诊断,而近年来近红外光学成像、拉曼光谱等技术对于HO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HO的影像学早期诊断作一综述。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HO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但X线图像密度分辨率较低,早期HO大多仅表现为软组织病变,与软骨肉瘤、局部感染、血肿等的临床表现类似,因此其特异性差。依靠普通X线检查多在伤后3~6周才能发现异位骨[3]。随着HO的成熟,X线图像上逐渐出现点状钙化影,软组织肿胀消除后,钙化影密度逐渐增强,显影更清晰,钙化部位由外周转移至中心,最终形成成熟的板层骨[4],这是典型的早期HOX线表现。李文勤等[5]对64例脊髓损伤后HO患者进行X线检查,发现早期X线片中出现水肿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及由于钙沉积而引起的絮状阴影,随后逐渐出现密度增高的骨皮质和骨小梁,呈云絮状、团块状、索条状,其中20例病灶内骨小梁清晰可见。对HO连续X线摄片观察可见,骨化区密度逐渐增高,边缘逐渐清晰,骨化区边缘清晰提示异位骨组织趋向成熟[6],然而往往不成熟骨和成熟骨在X线片上重叠,故较难判断异位骨是否成熟。总之,经X线检查发现的HO多处于病理骨形成的第3阶段,已错过预防性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等到异位骨成熟后手术切除。因此,X线检查在早期诊断HO方面无太大价值。
2CT检查
CT检查较X线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异位骨组织,可发现X线检查未能发现的HO微小病变,且能更准确地判断早期HO的位置及形态[7-8]。Fujimori等[9]研究发现,CT检查对HO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Fukutake等[10]研究发现,CT图像能显示>0.1mm2的HO结构。Anthonissen等[11]进一步研究发现,微型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大鼠模型髋关节周围小颗粒状至片状不等的异位骨。以上均说明CT检查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Brownley等[12]研究发现,多形态微型CT检查在评估HO形成上优于X线检查和单一形态微型CT检查。临床研究[13-14]证实,三维CT检查能直观、全面地定位HO,正确指导不同入路的切除术。CT三维重建技术能精确定位增生的异位骨与正常血管、肌肉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5]。有学者[16]研究认为,CT检查可显示出早期骨化性肌炎肌肉组织中伴有或不伴周围组织轻微钙化的不明显损伤。骨矿化呈带状且表现为类似成熟骨皮质征象时,HO诊断基本成立[4]。以CT检查为基础的三维放射治疗比普通经验定位放射治疗疗效更好[17]。虽然CT检查在HO定位、定量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且对指导手术治疗意义重大,但CT检查诊断出HO时,成熟板状骨已形成,因此其对进行HO早期预防性治疗帮助不大。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骨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X线和CT检查,但它对软组织有较强的分辨率。有学者[18-19]研究发现,联合MRI与CT检查更能明确HO的诊断。研究[20]发现,约在伤后20.2d即可发现HO病灶的MRI影像学改变。MRI检查还能显示出HO早期关节滑膜和周围软组织的改变,以及关节周围的水肿液化,而且相比于X线和CT检查,它在判断异位骨的成熟度方面具有优势[5]。Govindarajan等[16]对1例早期腰椎旁右侧骨化性肌炎患者行MRI检查,发现T2加权轴向图显示损伤部位中心出现不均匀高信号,且在其周围围绕着1圈狭窄的低信号环,低信号环相邻软组织水肿,强化前的`T1加权轴向图显示损伤部位与周围肌肉信号等强度,强化后T1加权图像显示周围肌肉信号强烈,且随损伤中心信号增强而增强。Sullivan等[4]也在髋关节早期HO患者MRI检查中发现,损伤中心部位频繁出现不均匀的高T2加权信号和代表钙化的低信号环。由此可见,虽然MRI检查有助于HO的早期诊断,但特异度较低,很难与感染等相鉴别,误诊率较高,且MRI检查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4超声检查与多普勒技术
目前国外对超声检查诊断HO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有文献[11-12]就高频超声检查对HO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超声检查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和钙化较敏感。Falsetti等[21]研究认为,HO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程及病灶钙化程度有关,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钙化灶的发展,中间带外侧缘矿化程度逐渐加深,在超声检查上表现为强回声;伤后3~4周出现临床症状时,HO超声检查表现基本与骨皮质一致,超声束被完全反射,骨化区表现出强回声影且其后方可见声影,总结出超声检查诊断HO的典型影像呈环带状,即中心低回声,外周高回声,而周围软组织又呈低回声,这种典型表现以髋部最明显。有学者[22]使用高频超声对神经源性HO患者进行检查,髋关节HO患者可见典型内部低回声表现,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该内部低回声区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诊断HO。Moses等[23]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早期诊断韧带骨化患者,发现漏诊率仅为6%,认为高频超声检查对韧带骨化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且灵敏度较高。有研究[24]认为床边超声检查因便携、无放射性、廉价等特点而便于在临床诊疗中使用,且超声检查能很好地区别HO与血栓、血肿等病理变化,伤后2周左右超声检查可见云状典型变化,较X线检查能更早发现HO,便于临床上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过程。Yochum等[25]研究认为,超声检查能比X线检查早2周诊断出创伤后骨化性肌炎,同时可根据超声图像变化监测骨化性肌炎的进展。有临床研究[26]发现,超声检查对脊髓损伤后HO的早期诊断有可靠价值。由此可见,超声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HO的最佳选择,具有无创、便捷、廉价的优势。
5核医学检查
5.1三相核素骨扫描
三相核素骨扫描是检测HO最敏感的方法[27],可早于X线检查4~6周显示阳性表现,且连续的三相核素骨扫描能用于监控异位骨组织的代谢活动和预测术后HO发生率。Schurch等[28]研究认为,三相核素骨扫描的血流相和血池相在损伤后均放射性增高,延迟相在血流相和血池相损伤后约1周内出现放射性聚集。三相核素骨扫描还可通过定量监测示踪剂摄取率的动态变化来判断骨组织成熟度和成骨活跃性,以此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只有在骨组织成熟后手术才能将复发率降到最低。Khoury等[29]研究发现,HO患者99m锝(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摄取增多时,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MIBI)不出现异常聚集,认为结合99mTc-MDP与99mTc-MIBI的三相核素骨扫描法可有效鉴别早期骨化性肌炎和恶性肿瘤,避免有创检查。有研究[28]显示,三相核素骨扫描最早可在损伤后2周内显示出HO早期征象,对临床上预防性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三相核素骨扫描灵敏度最高,但需注射放射性药物,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5.2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CT检查
与三相核素骨扫描相比,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CT检查可以精确定位病变位置、性质和程度,能显示出三相核素骨扫描中早期细微非特异性异常信号[30-31]。采用99mTc-MDP作为放射性药物进行SPECT/CT检查能对成骨细胞表现活跃部位进行精确的解剖学定位。Yin等[32]对1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呈骨损伤的下肢麻痹、行动困难的直肠癌患者进行SPECT/CT检查,结果发现放射性示踪剂在T7与T8之间大量聚集,同时该患者被证实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发生了HO。Lin等[33]对1例脑损伤患者行SPECT/CT检查时发现,其髋臼处的软组织中有大量99mTc-MDP积累,最后证实存在HO。Lima等[34]研究认为,在采用SPECT/CT检查了解异位骨组织成熟度的同时,还能对HO手术切除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预测异位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和复发率。尽管SPECT/CT检查比三相核素骨扫描更精确、灵敏,但受到同样原因限制,无法在诊断HO方面普及。
5.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是一种将功能代谢显像与CT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可通过观察正电子核素在软组织等非骨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新生异位骨代谢情况,也可对异位骨组织精确定位。Glastonbury等[35]对6例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腓骨游离皮瓣进行骨重建出现骨化的患者多次进行CT或PET/CT检查,结果显示骨化组织逐渐增厚且趋于稳定,骨重建后1个月3例患者出现影像学改变,且随后皆被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骨化形成,直到重建后20个月均未出现任何骨化组织吸收或溶解。Deryk等[36]对1例经活检和组织学分析确诊为肠系膜HO患者进行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结果显示损伤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出现轻度增强。以上均表明,PET/CT检查可提供HO早期诊断的重要信息。
6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
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对HO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Peterson等[37]对拉曼光谱学检测方法在烧伤后HO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将一侧跟腱切除的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与对照组,并分别于早期(5d、2周、3周)和晚期(3个月)对跟腱切除侧与未切除侧进行拉曼光谱成像及微型CT检查,结果发现受伤后5~21d微型CT检查显示发生HO前烧伤组骨矿化信号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矿化信号强度差距逐渐加大,体外拉曼光谱成像显示烧伤组异位骨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新生异位骨与先前存在的皮质骨在拉曼光谱中的图像有明显差异。Papour等[38]于2015年提出了一种低能量且快速(每秒1帧)的拉曼光学影像系统,其相比于传统拉曼光谱成像具有更大视野,可在不需要光谱仪的条件下区别骨组织与周围软组织,这种影像系统为HO的床旁诊断提供了可能。Perosky等[39]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近红外光学成像同样能在动物模型中早期检测到HO的发生发展,并先于CT检查发现软组织中微小矿化的形成。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具有灵敏、无创的优势,在早期诊断HO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均不成熟,目前还未在临床上应用。
7结语
超声检查联合多普勒技术相对成熟,且较X线、CT检查能更早诊断HO,与MRI、核医学检查相比,有无创、经济等优点,能更好地在临床上普及,是今后HO早期诊断的方向。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有其优缺点,临床医师应对高风险患者全面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来对HO进行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2]梁吉华,孙玉强.异位骨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0):9941-9945.
[5]李文勤,闫呈新.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影像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203-1206.
[6]李敏,潘纪戍,李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641-643.
[26]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2010.
[27]石伟哲,肖海军.异位骨化早期检测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5):345-347.
1.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等(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所占版面)一般不超过6000字,短篇论著不超过2000字。1.2 来稿必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该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1作者为署名的任何来稿。另外来稿可用不同文字向国外杂志并行发表,但在国内、外发表时的作者署名顺序必须一致。1.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在文题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括号内为项目号)”。1.4 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收取处理费的规定,该刊从2009年起,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100元(中华医学会会员50元,须附会员证复印件)。确定采用后,酌收适当的发表费。先由编辑部寄给作者交纳发表费的通知单,发表费由作者所在单位支付;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出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本刊两册。1.5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1.6 自2009年7月起,该刊启用中华医学会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可登录注册投稿,随时查询处理状态。为了避免电子版本格式差异带来图表方面的变化,须同时邮寄来纸质稿件一份,和单位推荐信一起寄来。1.7地址:邮编:100088 ,北京市德外新康街2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辑部收。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论著类、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000 字,病例报告、简报等不超过1500 字。并作以下说明:(1)利益关系陈述:所有作者需陈述,是否在研究过程中或得到的研究结果受到了某机构或厂商的影响。(2)知情同意书陈述:所有被研究人员(志愿者和患者)需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3)动物研究的伦理陈述:所有研究人员需提倡人道地进行动物实验,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的各项伦理条例。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 个汉字以内为宜,文章均须附英文文题。3.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必须另页书写,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常用联络电话、Email地址注于同页。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指定通信作者;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作者亲笔签名的证明信。4.摘要:论著类文章必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3 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笔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2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400 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必须单列一纸,除上述要求外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并在邮政编码后加列国名。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IN Jio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First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 China。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 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 处理办法有:(1)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MRI”应标引为“磁共振成像”。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关键词之间用“;”分隔。6.医学名词:以1989 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 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7.图表:每幅图(包括线条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该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直接注在图片上,并插在文内相应位置。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的部位。大体标本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8.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 年2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 年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3 版)》一书。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天应改为ng·kg·d;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 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 如ng/ kg /min 应采用ng·kg·min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min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但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 Hg),在首次使用应注明mm Hg 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A”为斜体字。9.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 位数字时,每3 位数字1 组,组间空1/4 汉字空,如“12, 329. 476, 56 ”应写成“12 329. 476 56”。但4 位数字时不空,如“1234.5678”不写成“1 234. 567 8”。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 ~95% 。百分数的公差应写作(50.2±0.6)%,不宜写作50.2%±0.6%,不得写成50.2±0.6%。公差的表示,参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单位,当参量与其公差的单位相同时,单位可只写1 次,即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10.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珋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界值(检验值),其他如F值、t值、χ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1.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12.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3 名以上只列前3 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必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 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有关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请注意参考本刊所引文献的格式。13.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14.本刊已从2006 年11 月起正式实行网络投稿,请按说明步骤操作投稿,并可随时在网络上查询您的投稿处理情况。15.来稿必须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 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16.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文字部分以Word格式保存,图片用TIF或JPG格式保存,并从网络上发回。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以备用。三、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请自留底稿,对不采用的稿件本刊将不予退稿,但回函阐明编委会退稿意见,允许作者就退稿意见提出申诉。
本文专家:车国卫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由于近年来大家体检的意识增强,以及CT等检查水平提高,查出来有‘肺结节’的人不在少数。而很多人一查出结节就要切掉,因为害怕是癌!
但其实,90%以上的肺结节都不是癌!那哪种肺结节不需要管,哪种要再观察一下,哪种该马上切呢?
好多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写的“肺结节”第一反应就是——遭了!
但是,不是肺上所有的包都叫肺结节,根据肿块大小的不同,名字也不同:
引起肺结节的原因比较多,感染、炎症、肺部原发肿瘤、转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现都可能会出现肺结节。但是,肺结节≠肿瘤,肿瘤≠癌。
而且只要你正常呼吸,就可能有肺结节。
正常人的双肺约有3亿个肺泡,如果把它从立体造型均匀平铺开来,大概有70平方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呼吸到的空气中的烟、雾等灰尘,会通过鼻腔、气管最终到达肺泡。面对这些外来异物,身体会作出反应,其中作为全身最大免疫器官的肺,里面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巨噬细胞等)或淋巴结会去跟这些灰尘打架,把它们吃掉或者是在战斗中和灰尘同归于尽。在战斗的过程中,就会在肺表面形成结节或是钙化点。
这部分结节多数情况下会被机体再消化或吸收,也有一部分,会在肺表面或肺内永远存在,甚至会随年龄而逐渐增大。
此外,在肺部受到撞击等创伤,以及受到结核等病菌感染时,肺里面的免疫细胞或淋巴结也会发挥同样的作用,打架后会形成一些阴影或斑痕,而这些阴影或瘢痕多数都成为了肺结节,只有很少很少的才成为肺肿瘤。
而一些外界条件,吸烟、从事通风条件差、粉尘重等工作也有可能导致肺结节,因为人体有自身清除能力,但当你吸入的烟、粉尘的量超过了身体的清洁能力时,就容易形成肺结节。
1、直径10~30mm之间的肺结节,理论上都要切
除了典型良性(比如钙化)的肺结节,其余直径在10~30mm之间的肺结节都该做手术把它切了!根据临床经验来看,这部分大小的肺结节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这个时候做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最好,部分还可以达到根治。
2、直径7~10mm的肺毛玻璃样结节,建议观察3个月再切
这部分大小的肺结节包括纯毛玻璃结节(pGGO)、混合性毛玻璃结节(mGGO),和实性结节(GGN)。
肺毛玻璃样结节,在CT影像下就能看的到,各个肺结节的密度是不一样,根据密度主要把肺结节分为三类: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毛玻璃密度结节。其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依次为毛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直径7~10mm的肺结节中,主要是毛玻璃结节,加上不同医生对于毛玻璃结节到底是切还是观察一下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一类肺结节。
毛玻璃结节有两种,一种是纯毛玻璃结节(pGGO),可以理解为密度均匀的肺结节,另一种是里面含有实性成分,混合性毛玻璃结节(mGGO)。
对于这部分肺结节,还是建议手术,但可以观察3个月后再手术,理由有3点:
虽然我们建议7~10mm的肺结节患者可以不立即进行手术,但如果在观察期发现肺结节长大加快、实性成分增加、或体积或重量增加,那就该立即考虑手术。
3、直径4~6mm的肺结节,有变化时再切
肺小结节是最近几年胸部低剂量螺旋+高分辨或薄层CT的广泛应用才被大量发现的。短期的突然增多,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上)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清“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更未形成统一的诊治共识。
因此,目前不同科室、或相同科室不同专家对4~6mm肺小结节有不同看法。因此4~6mm肺小结节,手术的最佳时机目前真的还不清楚。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随访,但随访间隔时间,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只能建议:大概6个月一次,若连续2~3年没有变化,可以每年复查一次。
4、直径1~3mm的肺结节,没必要手术
这部分患者,要每年做一次体检,尤其是胸部CT即可
参考文献:
1、MacMahon H, Naidich DP, Goo JM, et 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 Radiology. 2017;284(1):228–243. doi: 10.1148/radiol.2017161659.
2、Gould MK, Donington J, Lynch WR, et al. Evaluation of inpiduals with pulmonary nodules: When is it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2013;143(5 suppl):93–120.
3、王群.肺部磨玻璃结节的诊治策略.中国肺癌杂志,2018,21(3):160-162.
4、晓菊,白莉,金发光等.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10):763-771.
5、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心胸学组.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专家共识.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5,49 (5):328-335.
本文首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D:WestChina_Hospital)”,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
审稿主任:杨小明
护理类参考文献
护理是一门科学,如何把一个人护理好更是一门学问。
1.薛春雨.秦欣.阴部肥大整复术进展.中国美容医学,2004,13(3):328
2.鲁红,应伟雯,黄丽丽.子宫腔形态的三维超声观察.中华超声影象学杂志,2005,14(1):33-36
3.薛芸香.改良阴道再造术23例.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1):979
4.曲恒芳,姜艳艳,于建光.妊娠呕吐的干姜疗法.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
5.罗告琳.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因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0-71
6.菅淑华.剥膜与乳房按摩对延期妊娠的预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6-77
7.高玲玲,张美芬.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2005, 21(2): 209-210.
8.刘君华.笑气镇痛对产程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4
9.陆龙勤.孕妇产前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广西医学,2005,27(2):273
10.张荣梅.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国妇幼保健,2004,2(2):25-26
11.王吉平,舒莉.探讨音乐疗法对产褥期产妇抑郁情绪的影响.上海护理,2004,4(2):17-18
12.辛兆珍.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2):242
13.杜秋兰,孙冬云.产褥期的自我护理指导.东南国防医药,2004,6(3):106
14.王红.心理咨询在高危妊娠筛查中的作用.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3):36
15.周凤珍.高素清.李丽文.远程胎儿心率监护网络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103
16.邓香珠,陈毓芬.2176例高危孕产妇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0-51
17.熊庆.妊高症并发HELLP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6):338-339
18.王谢桐,李粱.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65-67
19.潘明明.前置胎盘的期待治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67-68.
20.范玲,黄醒华.胎盘早剥漏诊原因分析.中华围产医学杂志,1999,2(2):86-88
21.李奕.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41
22.龚琼华.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重庆医学,2002.31(50):445
23.沈日华.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病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619
24.谢心红.晚期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至死亡1例.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777
25.李奕.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241
26.龚琼华.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重庆医学,执业医师2002.31(50):445
27.沈日华.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病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619
28.谢心红.晚期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肝炎至死亡1例.现代医药卫生,2001,17(9):777
29.唐淑琴.糖尿病继发外阴炎误诊老年性阴道炎报告.中华实用医学,2002,4:43
30.诸雪峻.唐力明.宫颈电圈切除术.临床医学,2002,7
1.施新猷主编: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施新猷编:现代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研究上的应用,中国医科大学,1982。
3.施新猷编:医学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第四军医大学,1974。
4.施新猷等编: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讲义(理论部分),第四军医大学,1986。
5.施新猷等编:医学动物实验技术讲义(实验部分),第四军医大学,1986。
6.钟品仁主编:哺乳类实验动物,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7.卢耀增等编:实验动物讲义,协和医科大学,1986。
8.杨幼明、程鸿等编:实验动物学讲义,上海医科大学,1986。
9.郭鹞编: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0.徐叔云等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李永材、黄溢明主编:比较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12.祖国庸主编:实验动物学讲义,解放军兽医大学,1984。
13.王喆编:实验动物学讲义,解放军兽医大学,1986。
14.施新猷:现代实验动物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2):177,1982。
15.施新猷:医学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上海实验动物科学杂志,4(1):53,1984。
16.侯灿著: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7.丁道芳、刘思诚编著: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人民卫生出版社。
18.江振声著:狗的解剖,科学出版社,1960。
19.杨安峰等编著:兔的解剖,科学出版社,1979。
20.鲁子惠:猫的解剖,科学出版社,1979。
21.杨安峰、王平等编著:大鼠的解剖和组织,科学出版社,1985。
22.兽医大学:兽医临床处于手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65。
23.施新猷等:大鼠各型放射病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5(3):160,1985。
24.施新猷等:大鼠正常心电图100例分析,陕西新医药杂志,11(6):55,1982。
25.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科学论文集,第四军医大学,1986。
26.俞慧株、叶百宽著:小白鼠胚胎发生,科学出版社,1985。
27.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等编:现代实验动物科学技术讲座汇编,上海实验动物科学研究会,1985。
28.盛和林等编著:哺乳动物学概论,华东师范出版社,1985。
29.南开大学生物系中草药生物教研室:实验动物解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0.卫生部科教司、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中心: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及细胞系研制与应用,1984。
31.林熙: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条件处等,1982。
32.邓羽中等:实验动物科学开发研究的成果和意义--关于癌症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条件处等,1983。
33.魏文汉主编:病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5.顾方舟主编: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36.修瑞娟综述:微循环的动物实验研究(一)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4(1):1,1981。
1.段晓玲,王孝文,等.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误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2002,30(3):149-152
2. 王德香,张士勤,等急.性淋菌性盆腔炎38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1,3(5):59
3.段斌,刘子航,王栋.假性女阴湿疣误诊为尖锐湿疣8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503
4.刘玉华,董雷.闭经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3(16):24
5.张华,李淑华,沈丽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闭经,四川中医,2003,21(9):63-64
6.谢萍.杨家林教授从肝论治痛经的经验.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4):31-32
7.陈育德,潘志润.穴位注射治疗痛经4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36
8.石一复,向阳.滋养叶细胞疾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319-320
9.罗庆菲.早期侵蚀性葡萄胎误诊早孕行人工流产术1例.中国医师杂志,2002,增刊,194
10.万希润,杨秀玉.恶性滋养叶细胞疾病肿瘤的化学疗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398-400
11.马丁,奚玲.宫颈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2):61
12.郎景和.子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治疗.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5):261-263
13.郎景和,冷金花.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2):68-69
14.彭芝兰.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4):202
15.刘丽影.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疗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7):385-387
16.张永利,张国锐,张惠.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100例临床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4,33(1):80
17.黄玉梅,熊丹清,徐才万,等.湖北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知情选择现况调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54-57
18.刘彩琴.绝育术后异位妊娠病因及预防措施探讨.卫生职业教育,2004,20(1):62
19.李贞荣,薛秀君.输卵管绝育术心理护理.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81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华放射学杂志 是中文核心期刊,也叫北大核心中华放射学杂志是中文杂志,不是英文杂志,不在SCI期刊目录内目前这个期刊同时还被:CSCD,CA,CJ,JST,科技核心收录
中华放射学杂志 是北大中文核心,不是SCI期刊的
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1.内科学《中华内科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中华肾脏病杂志》、《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消化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2.外科学《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伤》、《中华创伤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烧伤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3.妇产科学《中华妇产科杂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4.儿科《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小儿急救医学》、《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5.口腔医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华口腔种植学杂志》6.眼科学 《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中文版》、《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7.耳鼻咽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8.皮肤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9.精神病学《中华精神科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⒑肿瘤学 《中华肿瘤杂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⒒麻醉学《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⒓中医内科 《中医杂志》、《中国医药学报》、《中国中医急症》、《中医药学刊》、《中国中医药科技》、《中国中医风湿病杂志》⒔中医外科《中医正骨》、《中医肛肠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国针灸》、《中国骨伤》、《针刺研究》⒕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⒖医学影像《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中华核 医学杂志》、《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⒗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华护理教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⒘病理 《中华病理学杂志》⒙医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中华理疗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⒚药学 《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药学学报》、《中国晦洋药物杂志》、《中国药房》、《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药物生物技术》,《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物流行病学杂志》、《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⒛疾控与公卫专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现代预防医学》、《热带医学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中国工业医学杂志》、《中国职业医学》、《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生病杂志》、《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中国地方病学杂志》、《中国计划免疫》,《中国学校卫生》、《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中国校医》、《中国卫生监督》、《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1.综合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中国综合临床》《医师进修杂志》、《中国基层医药》、《中国医师杂志》、《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中华医学美容杂志》、《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物理医学与健康杂志》、《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2.基础类《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3.学报类1.国家级单位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中国中医研究院院报》2、原卫生部属医学院校类:《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医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科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中山医科大学学报)、《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同济医科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华西医科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湖南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山东医科大学学报)3、军医大学类:《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4、中医院校类:《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5、药学院校类:《中国药科大学学报》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 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中国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针灸学会, 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论文著作条件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结合卫生系列实际情况,在执行中原则上可按以下规定把握:国级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在现阶段是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国家级期刊是指:由国家一级医学专业学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并出版的医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及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本科以上医药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以及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主办的学报。参考名单见“国家级医学期刊目录”。2、在经出版主管部门审批的医学专业期刊增刊(不包括论文集、专辑、特刊)上发表的论文,在申报评审时有效,不受数量限制。3、在外文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凡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可按国家级论文对待;没有被收录的,按省级论文对待。4、多人完成的著作中,只有著作的章节有署明作者姓名的、或书中有明确界定的,才能计算编著者完成的字数,申报评审时有效,没有明确界定的无效。
1杨仁杰等,可回收支架的实验研究。介入放射学杂志,1995,3(3):157。2杨仁杰等.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4, 28(12): 8143杨仁杰等,5例食管覆膜支架的分析。中华肿瘤学杂志。1995(3):94。4杨仁杰等. 胆道内支架留置术. 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5, 4(4): 1875杨仁杰等,食管癌覆膜支架的姑息治疗。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7):461。6 尹化斌,杨仁杰等. 骨骼疾患的经皮穿刺活检及治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 4(2): 577杨仁杰等. 被覆支架成形术—食道癌姑息治疗新疗法. 外科理论与实践,四川科技出版社,ISBN 7-53640-9, 1996,10: 162-1688杨仁杰等,TIPSS治疗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应用。普通外科杂志,1997,3(12):162。9杨仁杰等,自张式内支架治疗十二指肠梗阻。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4):284。10朱旭,杨仁杰等,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 放射学实践, 1997(3):10211杨仁杰等,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内支架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5):340。12 马大海,杨仁杰等. 镍钛合金支架对肿瘤放射治疗可能产生的影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8,30(4):33013杨仁杰,输尿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21(5):257。14 茅爱武,杨仁杰等. 内支架置入结合动脉内化疗治疗十二指肠恶性梗阻.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8,32(10):65515杨仁杰等,金属支架治疗气管支气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9):621。16 程英升,杨仁杰, 茅爱武, 等。胃肠道狭窄或梗阻内支架置入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856-85817 程英升,杨仁杰,尚克中,等。暂时性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1999;8:31-3318 钱晓军,杨仁杰等. 放射性支架可行性的基础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31(5)19,陈维雄,程英升,杨仁杰,等。暂时性金属内支架扩张术介入治疗贲门失弛缓及其中远期疗效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896-89920 程英升,杨仁杰,李明华,等。贲门失弛缓症三种介入治疗方法选择和中远期疗效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2000;9:220-22421 程英升,杨仁杰,李明华, 等。上胃肠道良恶性狭窄或梗阻的介入治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354-136022 程英升,杨仁杰,尚克中,等。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导管成形术后狭窄病理机制的实验研究。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43-4623杨仁杰等. 超近距离辐射效应实验分析. 中国肿瘤临床,2000,27(7):54024 陈维雄,程英升,杨仁杰,等。 食管良性狭窄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随访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333-33625 程英升,杨仁杰,李明华, 等。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或阻塞的介入治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111126 茅爱武,杨仁杰等. 经肛门放置金属内支架姑息治疗横结肠恶性梗阻. 2000,中国肿瘤临床,2000,27(8)27 茅爱武,杨仁杰等. 动脉内灌药内支架安置治疗消化道恶性梗阻. 中国肿瘤,2000,9(9):41328杨仁杰等. 内支架姑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中国肿瘤,2000,9(9):41629沈琳,杨仁杰等. 内支架结合胃镜下局部治疗上消化道癌性狭窄. 中国肿瘤,2000,9(9):42030 程英升,杨仁杰。胃肠道狭窄或梗阻介入治疗的规范化研究。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234-23731王晓东,杨仁杰,等。经动脉灌注P-32玻璃微球治疗肝癌吸收计量估算。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3):181。32 顾玉明,杨仁杰。第三肝门成形术在BUDD-CHIARA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4033,王晓东,任军,杨仁杰。树突状细胞对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及骨髓干细胞横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现代肿瘤医学. 2005;4:56-7034王晓东,任军,杨仁杰。VX2活细胞数与兔肝癌模型成功率及成瘤时间的关系. 现代肿瘤医学. 2005;4:25-2835 姚连昌,杨仁杰。原发性肝癌化疗用药的现状与展望。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12(1):7236 于东升,杨仁杰。充气固定肺标本新制作方法的影像学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7):1112。37 陈在中,杨仁杰,刘鹏程。肝纤维化模型两步法门静脉栓塞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59
研究生和博士学习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论文。工作之后,能力和职称也需要论文来帮你实现。说到论文,捆绑话题就是影响因子了。那么影响因子是什么?
随着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也在不断的完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通过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组织 方法 ,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医学模拟教学,改革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实践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教学方法 ;研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是以讲解X线、CT、MRI、超声、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及X线照片冲洗技术、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等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员专业操作技能为前提,其重点是提升学员专业思维及操作能力。当前,面对新形势下人们的法制意识、医疗保健知识的不断增强,更加要求医疗人员对患者的检查、诊断及治疗,在借助各种先进的检查、诊疗设备的条件下,具有高超、娴熟的操作技巧和准确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减少、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这不仅是全体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任,更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准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医学影像系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医疗及教学设备和采用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训练的方式,侧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进入临床前就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参加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是张家口 教育 学院08级医学影像系三个班级,其中:0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4人、08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9人、08级影像设备管理及维护专业39人。作为对照的是张家口教育学院07级医学影像三个班级,其中:07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班40人、07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二班17人、07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46人,采用旧的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重点突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分为两部分。
1.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由教师制作PPT课件,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充分利用医院的各种影像临床病案资料,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直观式形象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方法,达到使用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临床见习示教,则组织学生到本院实训室、附属医院影像科参观、见习、模拟示教。如在讲完总论以后,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结合理论,建立直观印象,消除神秘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崇高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本专业的极积性和自觉性。
1.2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时间模拟实训教学为学生实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学生操作实训机,模拟各部位的扫描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操作技能[1]。临床实训教学,集中一段时间将学生安排到教学医院,开展技能实训,按照详细周密的安排,学生到医院影像科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训。一方面学生亲临实际的岗位环境,感受岗位气氛,增强学生的道德感、责任心,激发了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增加实际的操作机会,学得好、掌握得快[2]。表108级医学影像系各班的教学安排
2结果
对于08级和07级各专业班分别进行理论笔试考试及实践能力测试,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整体评价,取各班平均分,进行比较。
2.1通过教学改革,08级各专业班实践及笔试平均成绩均高于07级各专业班,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评价高于07级各专业班,学生对自己的技术能力信心十足,游刃有余,在医院实践中可以熟练操作,即使遇到不常见的病例,通过自己扎实的理论实践知识仍可以很快接受新的知识,融会贯通。
2.208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班的实践及笔试平均成绩高于08分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班和08级影像设备管理及维护专业班。
通过学生各门课程成绩综合分析,教学改革后学生成绩和能力明显提高,且成绩与实训情况有正比的关系,有实训安排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无实训的班级,实训时间长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实训时间短的班级。表308级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表 表407级各班学生平均成绩表
3讨论
从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大量的实践、技能锻炼、 经验 积累和专业思维的培养。影像技术专业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实现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往的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只管教,学生只是做笔记,这种填鸭式教学,学生是被动学习,目的也是应付考试,忽视了操作技能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后感到力不从心。我们通过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3]。
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既可使学生获得对于解剖结构的清晰直观的立体图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也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在课后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们把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选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融合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病例,通过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易于掌握那些不易理解、不易用语言描述的知识。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4]。
另外我们提倡医学模拟教育[1],医学模拟教育是通过实践技能培训、医学模拟中心乃至模拟医院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倡导以贴近医院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实践和考核。我们有完整的影像设备,例如:影像检查技术及放射X线室,数字成像及PACS室,影像设备室,影像诊断阅片室,CT操作室,设备储藏室;超声诊断室,通过模拟教学,既解决了病员相对不足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系统完善的操作机会。
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更多的研究和探索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推动医学教育发展的动力。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责任心,把临床带教教学作为重点,组织教学大查房、各种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学管理和推进新的教学方法,狠抓教学执行和质量监控,制定完善的 规章制度 、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严抓教学执行和质量监控 措施 的落实。临床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不让实习学生“碰”的尴尬处境,涉及到患者隐私的医疗活动时,情况更严重,带教教师通过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同时监督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通过增加模拟实践技能培训及临床见习实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技术操作技能,满足未来就业的需要,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才能形成稳固的知识结构,为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文献
1王长远,秦俭,王晶,等.医学模拟教育的发展状况\[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70-171.
2郭劲松,张东华,薄红,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的建立和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0(10):77-79.
3袁力,赵遵强,袁聿德,等.高等医学影像教育课程设置与改革\[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5):373-375.
4袁力,刘林祥,冯圣平,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J\].医学与哲学,2003,24(8):57-59.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摘要
【摘要】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问题愈益突出。从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医学影像学诊断 报告 的书写等方面,就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进行探讨。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内容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是指医学影像诊断合乎一定的标准,即利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使其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它要求根据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地开展检查项目,并且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质量标准,最终目标是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误诊,并在最大限度内满足患者需求,但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准确可靠地为临床提供看得懂、能理解的诊断依据,因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就势在必行。
1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素质
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且周期越来越短,建立在高新影像设备之上的影像学正发生着巨变,不断更新的设备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应用时的工作原理、性能无不涉及广博的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的影像科技人员,无论老中青,都要从零开始,逐步地熟悉、掌握以致精通这门新的数字影像技术,也就是说,要从陈旧的工作模式转为更为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树立新的医技理念,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抓紧时间快速提高自身英文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数字化设备无论是界面显示还是操作使用提示,无论是部位选择还是投照方式,以及后处理内容均为英文显示,英语既是基础更是工具,同时,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将更加频繁,对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引进速度也将加快。只有不断提高英语水平,才能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功能等方面的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其次,要多阅读一些有关IT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或通俗刊物,了解网络的运作,对图像的摄取、删除、处理、传递、存储及打印等概念要清晰明了,并在与编程和网络工程师的合作中积累和丰富这一领域的知识。再次,不断完善影像诊断知识结构。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及病理演变,其图像在监视器上的显示与相关诊断所需,其形式和内涵不尽相同,且数字化影像各参数具有可调节性、大宽容度,如何使体位设计更合理、如何在图像的后处理中使感兴趣区真实并具有明确诊断所需的特征,对技师的影像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建立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医学影像学这门综合性学科开始逐步从影像投照、成像、阅片、报告书写以及远程会诊诸环节进入全面数字化的崭新时代。比如,近年来先进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的引进和临床应用,拓宽了超声检查范围、服务对象,超声影像、诊断信息和工作量成倍增长,而原有的手写报告、热敏打印图像、人工病案存档、检索查询、工作量统计等,明显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患者的诊疗服务。这一切对于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医学影像室作为医院的医技科室,与患者和临床科室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简单地表达为患者和临床科室申请单的请求与影像室检查报告单的答复。影像室从接收申请单到发出检查报告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每项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及其之间的衔接良好与否,将反映影像室整体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这要求从预约登记到发出报告必须实现一体化操作(如图1所示)。
图1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流程(略)
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患者一般资料—图像采集—诊断报告全部信息的数据化存档,提高诊断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而且由于使就诊顺序透明化、公开化和接诊服务的温情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所以大大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这一网络的建立也真正体现了医疗信息共享,使患者在一所医院拍摄的X线、CT及MRI图像及诊断意见报告,在远程会诊或转诊到其他医院咨询、会诊或治疗时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不必再作重复检查,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可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数字化的进程使接诊到发报告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过去的隔日到目前的2 h,甚至0.5 h,而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又是每个医院所面对的。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做好这一点除了发挥设备优势外,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尤为重要。
3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3.1 基本程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重要的医疗文件。报告书写的质量代表科室的诊断水平,也代表整个学科的水平以及发展的程度。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3.2 基本格式规范化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来看,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一般格式应依次包括以下5项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医学影像学表现或讨论部分,如X线所见、CT所见、MH 所见、DSA所见等;医学影像学诊断或印象部分;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在临床工作中,上述五项内容可具体化为以下几种格式。第一种是从影像征象或讨论到影像诊断或印象的分段描述法。第二种是从影像诊断或印象到影像征象或讨论的分段描述法。第三种是将影像征象或讨论与影像诊断或印象混合描述法。第四种是表格式,是将报告设计成固定的表格。第五种是逐条列项式,是将各项观察的内容按顺序排列,在预留的空白处填写正常、异常或意见等。其中,第二种报告格式是目前采用最多、最常用的一种,因为它满足规范化报告的5项内容,符合检查的标准,是目前公认的标准格式之一。
3.3 基本要求规范化 书写规范化报告内容的总体原则是影像描述简洁,重要的部分或内容先写,回答临床医师的要求;病灶要进行必要的量化及形态影像征象描述;影像检查要进行征象的比较及必要的鉴别诊断,最后要得出影像检查的结论。一般和常规项目要齐全,描述要有顺序,主次要分明,描述部分与诊断结论要保持一致。此外,还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术语规范。
3.4 注意事项 医学影像报告是一份把病变影像转换成文字、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讲求客观性、科学性、严禁掺杂主观印象,不要武断地单以图像诊断疾病,也不要过于随附临床,故一定要写得确切、客观。这就必须运用规范的影像学术语或解剖学与病理学名称来描绘,不能随便下笔,按个人的 爱好 写。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是对医学影像技师的最基本要求。总之,加强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文献
[1] 李晨,杨德民,苗壮,等.超声影像网络工作系统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12):1078?1080.
[2] 段少银,蔡国祥,叶锋,等.关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书写规范化的讨论[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0,(1):90?91.
[3] 林海波,曹然,叶晖,等.影像技术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J].现代医院,2004,(6):117?118.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 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 面相 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 总结 ,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互为一个整体,前者离不开后者的支持,而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则依赖于后者。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医学影像诊断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和影像诊断人员应当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执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逐步提升临床医疗诊断效率及水平,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就诊痛苦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学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1. 医学影像本科毕业论文
2. 关于医学影像的论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医学影像技术晋升职称报告范文
5. 医学晋升职称论文范文
6.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