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2

蝴蝶圆舞曲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angyingvvv

已采纳

谈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护理

由于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导致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产生恐惧。那么,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如何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腹膜后纤维化(RP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PF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及输尿管扭曲,肾功能不全,腹痛、肾区压痛等,经手术、激素治疗和手术加非手术治疗联合治疗,死亡4例,存活8例。结论:腹膜后纤维化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确诊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和严密周到的护理,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护理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是以腹膜后纤维组织增生并导致腹膜后广泛纤维化为特征,是输尿管及临近大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的一种疾病,发病率为1/20万,多发于40~60岁,男女比例为2:1[1]。由于此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还容易造成误诊,死亡率较高。文章通过对1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分析,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治疗、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1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2~75岁,平均(55±3.16)岁。从症状出现到确诊时间为0.3~14个月。肾动脉狭窄患者2例,肾后性衰竭患者2例,输尿管梗阻患者4例,肾积水患者4例;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9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3例;血清肌酐增高患者4例,血沉到35~120 mm/h患者8例。

1.2 临床表现:高血压6例,贫血3例,尿毒症2例,合并消化道恶性肿瘤2例,腹水1例,腰背痛9例,腹痛6例,下肢水肿4例,外伤后合并肠梗阻2例,厌食、恶心、呕吐4例。

2 结果

1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9例,其中输尿管单纯松解3例,回肠代输尿管2例,放置双J管内引流2例,自体肾移植2例;皮质激素治疗3例,12例患者血沉在12~35 d治疗后降至正常。术后随访0.5~10年,8例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于术后1~20个月死于尿毒症,1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1例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为33.33%,存活率为66.67%。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导致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产生恐惧。为减轻患者的忧郁,首先要为患者提供宽敞、舒适、安静的修养环境。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积极加强护患沟通,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其生活制度。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适当的`娱乐、阅读等可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

3.2 临床用药的护理:严格执行用药原则,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做到明确医嘱。

3.2.1 胃肠道的护理:针对本研究药物治疗采用的是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这药物不仅能够大大的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同时抑制胃黏膜的分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胃肠黏膜的抵抗力,进而产生不良反应,通过晚间口服奥美啦唑片可抑制胃酸的形成,从而消除不良反应。

3.2.2 高血压的护理: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从而导致水、钠滞留,进而引发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的增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收缩能力增加,这样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以及肾小动脉硬化症状,即高血压。所以要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测血压2次/d,保持室内安静,对于夜间不易入睡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小剂量镇静剂助其入睡[2]。

3.2.3 防止肾上腺危象的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导致血中药物含量增加,可引发肾上腺皮质萎缩和机能不全。所以服药的过程中在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的同时,在激素减量阶段,要高度警惕肾上腺危象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病情变化,要求患者多卧床休息,不要从事体力劳动,不要有情绪的变化。

3.3 术前、术后护理:手术前要加强营养,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保证休息,多饮水,积极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应定期做好尿常规、泌尿系造影以观察效果,同时观察药物的肝肾损害。术后认真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和脉搏,警惕内出血[3];观察健侧肾功能,观察术后出血,及时止痛,做好伤口的预防感染。

3.4 饮食护理:按照医嘱规定饮食或定量饮食,餐次安排合理,少量多餐,平衡膳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食物选择多样化,应以低盐低脂低为主,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时补充水分。饮食避免进食虾、螃蟹类食品。提倡高纤维饮食。

3.5 出院指导:做好患者在院外的健康教育,恢复后2~3个月内,不参加体力劳动,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预防皮肤及呼吸道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心态,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4]。

4 参考文献

[1] 刘 坚,姜德训,于孟学.腹膜后纤维化诊治进展[J].北京医学,2007,29(11):684.

[2] 潘卫东,赵荣国,秦明伟,等.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9):974.

[3] 王 健,崔黎兰,祝墡珠.腹膜后纤维化256例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740.

[4] 覃 谦,李 洪,王力斌.腹膜后纤维化5例及十二年来国内文献报告424例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9):27.

250 评论

和斯蒂芬is

摘要】 目的:研究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CT表现,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12例FNH病灶均有典型的CT表现,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其中10例位于近肝表面包膜下,直径约为2~6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为明显全瘤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正常肝而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9例下降到稍高密度,3例为等密度,其中4例显示典型中央瘢痕组织,1例中央瘢痕延迟扫描后出现强化。结论:CT可以明确诊断典型的FNH,不典型的FNH应与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纤维板层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关键词】 细胞癌The 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Tan Guo Qiang, Long Wan Sheng,Wu Xiu Ling,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 JiangMen Central Hospital,JiangMen ,Guangdong Province 529071, P. R.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Tan Guo Qiang,E-mail:【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T of imaging finding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 of the liver, and to raise the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12 cases of FNH proven pathologically underwent plain and dual-phase enhanced CT scans, review and analyze the exhibition of CT. Results 12 cases of FNH were a solitary globular or lobulated mass,10 cases under the surface of liver peplos. the majority of cases was approximately 2~6cm in diameter.On plain CT,FNH showed that equal or slightly low density,and showed obviously and homogeneity enrichment that super-density comparied with nomal liver and closed to abdominal aorta during the arterial phase.9 case of the FNH showed slightly high-density,3 cases showed isodensity during the venous phase,and the typical central scar was showed in 4 cases and 1 case showed delayed enhancement .In pathology: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FNH were all non-amicula,and solitary and nodular mass with central fibrous that contained thick-walled vessels and proliferated bile ducts in 12 cases. Conclusion The typical FNH can be easily diagnosed by CT,while the un-typical case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hepatocelluar adenom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fibrolamellar hepatocellar caicinoma and hemangiomas of liver.【Keyword 】liver;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body section radiography; X-ray computer关键词:肝;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日常工作中,与高分化肝细胞癌,肝细胞腺瘤及肝海绵状血管瘤较难鉴别。本文通过对我院近5年间经病理证实的12例FNH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CT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近5年来临床资料较为完整,并经病理确诊的FNH共12例。其中女8例,男4例。年龄为12~48岁,平均28岁;以中青年女性居多。12例中有8例无症状,在常规体验或因其它病变做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4例出现上腹隐痛。所有病例AFP均在正常范围;均否认曾服用避孕药。1.2 检查方法 12例均行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延迟扫描;使用SIMENZ somotom Plus4单螺旋CT机,先行一次屏气的螺旋连续上腹部CT平扫,再经肘静脉注入80~100ml碘海醇后行螺旋CT肝双期扫描;注射速度:3ml/s。延迟扫描时间:肝动脉期25~30s,门静脉期为60s,延迟扫描为3~5分钟。螺距1~1.5,扫描层厚5~10mm,扫描电压120kv,电流280mAs。2 结果2.1 FN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12例中共12个病灶,大小2~8cm,位于肝左叶8例,肝右叶4例,均为弧立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边缘光滑或浅分叶状。平扫8例为稍低密度(见图1、图7),4例为等密度与正常肝实质密度相仿(见图4),其中4例病灶内见偏心性或中央性不规则低密度影。双期增强扫描所见:动脉期12个病灶除中央瘢痕组织的低密度区外均呈全瘤均匀性强化(见图2),强化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且接近于同层腹主动脉的密度(见图2、图5、图8);其中1例显示增粗供血动脉(见图5),门静脉期9例病灶的强化密度下降到稍高密度,仍稍高于同层正常肝组织;3例下降到等密度,等于同层正常肝组织,其中3例显示病灶周边增粗引流静脉(见图3、图6、图9);4例中央瘢痕仍为低密度(见图3、图6)。5例延迟扫描后,1例中央瘢痕组织出现明显强化而呈高密度,其余4例瘢痕组织有3例为等密度,1例仍表现为低密度。3 讨论3.1 FNH的临床: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良性瘤样病变,病因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多见,多见于青年女性,与口服避孕药无关,然而,性激素及妊娠,可使病变组织中的血管增加,并使其易于自发破裂〔1〕。本组12个病例中女多于男,平均年龄28岁。FNH大多数是偶然发现,仅15%左右可引起症状,常为上腹部疼痛或扪及腹部包块而就诊发现,自发性破裂及腹腔出血少见〔1〕。FNH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本组12例病人中仅有2例出现GGT明显升高,这可能由于FNH病灶内常有胆汁淤积所致;AFP及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等均在正常范围。3.2 FNH的CT表现:FNH的CT平扫:FNH多发生在肝脏的游离缘,一般单发,病变较大时可形成一肿块突出肝表面,邻近肝组织及血管受压,但无包膜形成。由于FNH也是由正常肝细胞增生组成,因此与正常肝组织在平扫上密度相差不大,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与正常肝组织密度相近。部分病例在平扫上结节中央可显示条状或星芸状低密度瘢痕组织,但本组所有病例在平扫均不能显示低密度中央瘢痕组织。在早期,由于CT仪器在扫描速度有限,不能很好地观察FNH动态增强扫描过;但随着螺旋CT,特别是先进的高速CT的普及和扫描方式的改进,FNH报道越来越多。FNH在动态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有较大特征性,尤其在动态三期扫描上出现中央瘢痕延迟强化〔2~5〕为FNH最重要的影像学特征。典型的FNH在动脉期上有较大特征性,FNH是富血供的肿瘤样病变,,并且多由中央向周围均匀增强〔6~7〕,表现为除中央瘢痕外全瘤明显均匀性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肝而接近同层腹主动脉〔8〕,测量CT值可予鉴别,有时病灶的中央可见到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本组12例FNH中均表现为典型的动脉期强化方式,这与肝细胞肝癌动脉期稍高于正常肝的强化方式不同,与肝血管瘤动脉期从周边向中央的环状强化也不同;门静脉期FNH则迅速下降到与同层正常肝呈等密度或稍高于同层正常肝,病灶的周边有时会见到增粗的引流静脉,门静脉期的这种强化方式与肝细胞癌的低于正常肝及血管瘤明显高于正常肝也明显不同,鉴别比较容易;Wanless等〔9〕通过对51例FNH病灶肝细胞结节和间隔内血管分布情况分析,认为FNH基本上是一种有动静脉吻合的血管畸形及局部所有肝组织成分过度增生所致;本组有1例显示增粗供血动脉,3例显示病灶周边增粗引流静脉。中央瘢痕在动脉及门静脉期上均未见强化,表现为低密度影,延迟10~15分钟后扫描,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表现为高密度;但一些文献报道只有30%的病人出现此特殊表现〔6〕,大部分仍为等或低密度。本组4例中央瘢痕只有一例出现延迟强化,与文献报道上相符;病理上FNH的中央瘢痕由纤维组织及厚壁畸形血管组成,中央瘢痕出现延迟强化可能是由于瘢痕内血管管壁较厚,管腔狭窄且血管畸形,对比剂进入较慢所致。虽然中心纤维瘢痕在诊断FNH在有高度特异性,但发生率低,国内中山一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报道是30~40%〔8、10〕,国外是50%〔9、11〕。虽然典型FNH在平扫加双期增强扫描上有典型CT表现,大多数能术前作出正确诊断,但在诊断不典型FNH时尚需与以下病变鉴别。(1)肝细胞腺瘤:多发生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肝腺瘤有自发破裂出血的倾向,可出现腹痛及出血性休克,且肝腺瘤可以恶变,因此临床上多主张手术。肝腺瘤通常发生在无肝硬化的基础上,好发于右肝,多单发,边界清楚,有包膜。肝腺瘤为富血供肿瘤,在动态增强上与FNH相仿,但缺乏FNH中央瘢痕;鉴别是主要依据病史,包膜及中央瘢痕。(2)肝细胞癌:肝细胞癌一般发生在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基础上,在动态双期增强扫描上,肝细胞癌在动脉期上强化稍同层高于正常肝,与FNH的明显高于正常肝不同,门静脉期则下降到低于同层正常肝,呈“快进快退”改变,与FNH的等于或稍高于同层正常肝不同,且原发性肝细胞癌有时有假包膜,引起的“晕圈征”,鉴别上不难;但在一些不典型乏血供及无中央瘢痕的FNH与小肝癌鉴别有时就比较难,一般小肝癌都有坏死灶,不能鉴别时可以结合AFP、或行 MRI检查;肝细胞癌在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而FNH则以等或略高信号为主。(3)纤维板层状肝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肝细胞癌类型,男女发病率相等,以青少年好发,绝大多数患者无肝硬化基础;在CT平扫上多为低或等密度肿块,内可见星状中央瘢痕向周围放射并将肿瘤分隔是其重要特征,但其中央瘢痕较FNH明显粗大,并可见斑点状钙化,动态增强上则保留肝细胞癌的强化特征,而中央瘢痕则无或很少有强化。(4)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从周边开始呈结节状或环形向中心扩展,动脉期明显均一强化,强化高于同层正常而稍近似于同层腹主动脉,门静脉期瘤内强化灶的强化范围增多、增大,密度仍高于同层正常肝且近似同层腹主动脉的密度〔6〕,强化方式与FNH不同;鉴别困难时,可进一步行MRI检查,在MRI的T2WI,FNH是呈略高或等信号,反映的是FNH由正常肝细胞构成,而肝海绵状血管瘤呈明显高信号,可较好鉴别。由于FNH很少破裂出血,未见恶变病例报道,可密切随访,暂不行手术治疗。通过与病理对照分析,螺旋CT平扫加动态双期扫描能正确反映FNH的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从而减少了误诊率。【参考文献】〔1〕、Christoper D.M.Fletcher主编,周庚寅,刘洪琪,张庆慧主译.肿瘤组织病理诊断〔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2-263.〔2〕、Vilgrain V,uzan F,Brancatelli G et al Prevalence of hepatic hemangioma in patients with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MR imaging analysis〔J〕.Radiology,2003,229(1):75-79.〔3〕、陆建平,王 莉,王 飞,等.平扫和动态增强MR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11):749-752〔4〕、Shahid M, Hussain,Terkivatan T,et al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indings at state of the art MR imaging,US,CT,and pathologic analysis〔J〕.Radiographics,2004,24(1):3-17.〔5〕、Mortele KJ,Praet M,Vlierberghe VH,et al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in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radiologic 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2000,175(3):687-692〔6〕、王文平、蒋亚平、徐智章,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超声和CT对照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32-34〔7〕、Choi CS,Freeny PC.Triphasic helical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incidence of atypical findings.Am J Roentgenol,1998,170:391-395〔8〕、郑可国,许达生,李子平主编,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298-301.〔9〕、Wanless IR,Mawdsley C,Admas R. On the pathogenesis of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of the liver〔J〕.Hepatology,1985,5(6):1194-1200.〔10〕、沈英皓,樊嘉,吴志全,等.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60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7):397-399〔11〕、Braneatelli G,Federle MP,Grazioli L,et al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CT findings with emphasis on multiphasic helical CT in 78 patients〔J〕.Radiographics,2002,22(5):1023-1036

114 评论

汤糖躺烫湯

谈谈异位骨化影像学诊断研究

异位骨化(HO)指肌肉或结缔组织等非骨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在软组织中形成成熟板层骨的病理表现。虽然CT检查在HO定位、定量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且对指导手术治疗意义重大,但CT检查诊断出HO时,成熟板状骨已形成,因此其对进行HO早期预防性治疗帮助不大。

摘要

异位骨化(HO)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CT、MRI、超声与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对HO进行早期诊断。与传统X线、CT检查相比,MRI检查在HO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优势,但费用较高;核医学检查是目前公认最灵敏的HO检查方法,然而注射放射性药物的损害性严重限制了其在诊断HO上的应用;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尚不成熟,临床上尚未应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廉价的优势,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就HO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异位骨化;影像学;早期诊断

异位骨化(HO)指肌肉或结缔组织等非骨组织中出现成骨细胞,并在软组织中形成成熟板层骨的病理表现[1]。目前HO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刺激、损伤部位诱发的信号转导通路、环境等因素有关[2]。一旦异位骨形成,就会严重限制关节运动,使关节丧失活动功能。因此,HO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X线、CT、MRI、超声、核医学等影像学检查对HO进行诊断,而近年来近红外光学成像、拉曼光谱等技术对于HO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HO的影像学早期诊断作一综述。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HO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但X线图像密度分辨率较低,早期HO大多仅表现为软组织病变,与软骨肉瘤、局部感染、血肿等的临床表现类似,因此其特异性差。依靠普通X线检查多在伤后3~6周才能发现异位骨[3]。随着HO的成熟,X线图像上逐渐出现点状钙化影,软组织肿胀消除后,钙化影密度逐渐增强,显影更清晰,钙化部位由外周转移至中心,最终形成成熟的板层骨[4],这是典型的早期HOX线表现。李文勤等[5]对64例脊髓损伤后HO患者进行X线检查,发现早期X线片中出现水肿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及由于钙沉积而引起的絮状阴影,随后逐渐出现密度增高的骨皮质和骨小梁,呈云絮状、团块状、索条状,其中20例病灶内骨小梁清晰可见。对HO连续X线摄片观察可见,骨化区密度逐渐增高,边缘逐渐清晰,骨化区边缘清晰提示异位骨组织趋向成熟[6],然而往往不成熟骨和成熟骨在X线片上重叠,故较难判断异位骨是否成熟。总之,经X线检查发现的HO多处于病理骨形成的第3阶段,已错过预防性治疗的最佳时机,只能等到异位骨成熟后手术切除。因此,X线检查在早期诊断HO方面无太大价值。

2CT检查

CT检查较X线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异位骨组织,可发现X线检查未能发现的HO微小病变,且能更准确地判断早期HO的位置及形态[7-8]。Fujimori等[9]研究发现,CT检查对HO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Fukutake等[10]研究发现,CT图像能显示>0.1mm2的HO结构。Anthonissen等[11]进一步研究发现,微型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大鼠模型髋关节周围小颗粒状至片状不等的异位骨。以上均说明CT检查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Brownley等[12]研究发现,多形态微型CT检查在评估HO形成上优于X线检查和单一形态微型CT检查。临床研究[13-14]证实,三维CT检查能直观、全面地定位HO,正确指导不同入路的切除术。CT三维重建技术能精确定位增生的异位骨与正常血管、肌肉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也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5]。有学者[16]研究认为,CT检查可显示出早期骨化性肌炎肌肉组织中伴有或不伴周围组织轻微钙化的不明显损伤。骨矿化呈带状且表现为类似成熟骨皮质征象时,HO诊断基本成立[4]。以CT检查为基础的三维放射治疗比普通经验定位放射治疗疗效更好[17]。虽然CT检查在HO定位、定量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且对指导手术治疗意义重大,但CT检查诊断出HO时,成熟板状骨已形成,因此其对进行HO早期预防性治疗帮助不大。

3MRI检查

MRI检查对骨组织的显示效果不如X线和CT检查,但它对软组织有较强的分辨率。有学者[18-19]研究发现,联合MRI与CT检查更能明确HO的诊断。研究[20]发现,约在伤后20.2d即可发现HO病灶的MRI影像学改变。MRI检查还能显示出HO早期关节滑膜和周围软组织的改变,以及关节周围的水肿液化,而且相比于X线和CT检查,它在判断异位骨的成熟度方面具有优势[5]。Govindarajan等[16]对1例早期腰椎旁右侧骨化性肌炎患者行MRI检查,发现T2加权轴向图显示损伤部位中心出现不均匀高信号,且在其周围围绕着1圈狭窄的低信号环,低信号环相邻软组织水肿,强化前的`T1加权轴向图显示损伤部位与周围肌肉信号等强度,强化后T1加权图像显示周围肌肉信号强烈,且随损伤中心信号增强而增强。Sullivan等[4]也在髋关节早期HO患者MRI检查中发现,损伤中心部位频繁出现不均匀的高T2加权信号和代表钙化的低信号环。由此可见,虽然MRI检查有助于HO的早期诊断,但特异度较低,很难与感染等相鉴别,误诊率较高,且MRI检查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4超声检查与多普勒技术

目前国外对超声检查诊断HO仍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有文献[11-12]就高频超声检查对HO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发现超声检查对局部软组织损伤和钙化较敏感。Falsetti等[21]研究认为,HO的超声表现与其病程及病灶钙化程度有关,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钙化灶的发展,中间带外侧缘矿化程度逐渐加深,在超声检查上表现为强回声;伤后3~4周出现临床症状时,HO超声检查表现基本与骨皮质一致,超声束被完全反射,骨化区表现出强回声影且其后方可见声影,总结出超声检查诊断HO的典型影像呈环带状,即中心低回声,外周高回声,而周围软组织又呈低回声,这种典型表现以髋部最明显。有学者[22]使用高频超声对神经源性HO患者进行检查,髋关节HO患者可见典型内部低回声表现,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该内部低回声区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诊断HO。Moses等[23]应用高频超声检查早期诊断韧带骨化患者,发现漏诊率仅为6%,认为高频超声检查对韧带骨化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且灵敏度较高。有研究[24]认为床边超声检查因便携、无放射性、廉价等特点而便于在临床诊疗中使用,且超声检查能很好地区别HO与血栓、血肿等病理变化,伤后2周左右超声检查可见云状典型变化,较X线检查能更早发现HO,便于临床上进行针对性预防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及预后过程。Yochum等[25]研究认为,超声检查能比X线检查早2周诊断出创伤后骨化性肌炎,同时可根据超声图像变化监测骨化性肌炎的进展。有临床研究[26]发现,超声检查对脊髓损伤后HO的早期诊断有可靠价值。由此可见,超声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HO的最佳选择,具有无创、便捷、廉价的优势。

5核医学检查

5.1三相核素骨扫描

三相核素骨扫描是检测HO最敏感的方法[27],可早于X线检查4~6周显示阳性表现,且连续的三相核素骨扫描能用于监控异位骨组织的代谢活动和预测术后HO发生率。Schurch等[28]研究认为,三相核素骨扫描的血流相和血池相在损伤后均放射性增高,延迟相在血流相和血池相损伤后约1周内出现放射性聚集。三相核素骨扫描还可通过定量监测示踪剂摄取率的动态变化来判断骨组织成熟度和成骨活跃性,以此来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只有在骨组织成熟后手术才能将复发率降到最低。Khoury等[29]研究发现,HO患者99m锝(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摄取增多时,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MIBI)不出现异常聚集,认为结合99mTc-MDP与99mTc-MIBI的三相核素骨扫描法可有效鉴别早期骨化性肌炎和恶性肿瘤,避免有创检查。有研究[28]显示,三相核素骨扫描最早可在损伤后2周内显示出HO早期征象,对临床上预防性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三相核素骨扫描灵敏度最高,但需注射放射性药物,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5.2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CT检查

与三相核素骨扫描相比,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CT检查可以精确定位病变位置、性质和程度,能显示出三相核素骨扫描中早期细微非特异性异常信号[30-31]。采用99mTc-MDP作为放射性药物进行SPECT/CT检查能对成骨细胞表现活跃部位进行精确的解剖学定位。Yin等[32]对1例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呈骨损伤的下肢麻痹、行动困难的直肠癌患者进行SPECT/CT检查,结果发现放射性示踪剂在T7与T8之间大量聚集,同时该患者被证实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发生了HO。Lin等[33]对1例脑损伤患者行SPECT/CT检查时发现,其髋臼处的软组织中有大量99mTc-MDP积累,最后证实存在HO。Lima等[34]研究认为,在采用SPECT/CT检查了解异位骨组织成熟度的同时,还能对HO手术切除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预测异位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和复发率。尽管SPECT/CT检查比三相核素骨扫描更精确、灵敏,但受到同样原因限制,无法在诊断HO方面普及。

5.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是一种将功能代谢显像与CT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影像学检查方法,可通过观察正电子核素在软组织等非骨组织内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新生异位骨代谢情况,也可对异位骨组织精确定位。Glastonbury等[35]对6例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腓骨游离皮瓣进行骨重建出现骨化的患者多次进行CT或PET/CT检查,结果显示骨化组织逐渐增厚且趋于稳定,骨重建后1个月3例患者出现影像学改变,且随后皆被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骨化形成,直到重建后20个月均未出现任何骨化组织吸收或溶解。Deryk等[36]对1例经活检和组织学分析确诊为肠系膜HO患者进行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结果显示损伤部位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出现轻度增强。以上均表明,PET/CT检查可提供HO早期诊断的重要信息。

6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

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对HO早期诊断也具有一定价值。Peterson等[37]对拉曼光谱学检测方法在烧伤后HO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将一侧跟腱切除的小鼠模型分为烧伤组与对照组,并分别于早期(5d、2周、3周)和晚期(3个月)对跟腱切除侧与未切除侧进行拉曼光谱成像及微型CT检查,结果发现受伤后5~21d微型CT检查显示发生HO前烧伤组骨矿化信号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矿化信号强度差距逐渐加大,体外拉曼光谱成像显示烧伤组异位骨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新生异位骨与先前存在的皮质骨在拉曼光谱中的图像有明显差异。Papour等[38]于2015年提出了一种低能量且快速(每秒1帧)的拉曼光学影像系统,其相比于传统拉曼光谱成像具有更大视野,可在不需要光谱仪的条件下区别骨组织与周围软组织,这种影像系统为HO的床旁诊断提供了可能。Perosky等[39]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近红外光学成像同样能在动物模型中早期检测到HO的发生发展,并先于CT检查发现软组织中微小矿化的形成。拉曼光谱与近红外光学成像具有灵敏、无创的优势,在早期诊断HO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均不成熟,目前还未在临床上应用。

7结语

超声检查联合多普勒技术相对成熟,且较X线、CT检查能更早诊断HO,与MRI、核医学检查相比,有无创、经济等优点,能更好地在临床上普及,是今后HO早期诊断的方向。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有其优缺点,临床医师应对高风险患者全面评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来对HO进行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参考文献

[2]梁吉华,孙玉强.异位骨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0):9941-9945.

[5]李文勤,闫呈新.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影像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203-1206.

[6]李敏,潘纪戍,李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X线观察[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9):641-643.

[26]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肌肉骨骼系统超声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2010.

[27]石伟哲,肖海军.异位骨化早期检测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5):345-347.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实用放射学杂志jcr

    如果是知网收录的话一般三个月左右,别的期刊网可能快点。你可以看看你发表的是第几期,然后你上知网看一下这个期刊目前收录到第几期了

    赏你五个指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放射学杂志排名

    最新的就是08版的中文核心期刊,你可以在百度上搜一下“北大08版中文核心期刊”,下载一份就成了呗。嘿嘿。

    VIP111rena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华放射学杂志参考文献

    谈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护理 由于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导致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产生恐惧。那么,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如何护理? 摘要 :目的:探讨分

    蝴蝶圆舞曲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放射学杂志有哪些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都是核心期刊,放射实践杂志是国家级期刊。只要在临床放射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著,不管哪个评委都会让你晋级的。《临床放射学杂

    筱晓鱼T3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放射性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作者:吕会成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倩倩198608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