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书籍编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书籍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书籍编辑

社办期刊目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已经形成以《瑞丽》为代表,《都市主妇》、《宠物世界》等优势期刊组成的期刊群。《瑞丽》系列期刊群以期刊出版为龙头,同时开展网络、图书、无线移动等媒体的出版运营,兼营广告、模特经纪、电子商务等多项业务,其坚守“实用的时尚”的品牌特色,同时以“媒体整合,品牌延伸”为发展战略,成功实践了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的互动整合。“瑞丽”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瑞丽》杂志“设计美丽,设计生活”的品牌宗旨得到了广大女性读者的喜爱,在社会与期刊出版市场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都市主妇》为都市成熟女性精致生活方式的时尚读物。杂志以分享生活智慧,展示生活艺术,提供体贴、全面的实用解决方案为办刊宗旨,让成熟女性在家庭、事业、情感、自我方面建立平衡,拥有自信快乐的幸福人生;《宠物世界》坚持用专题、情感、消费、互动等表现形式,向宠物爱好者提供权威的宠物资讯。作为国家第一批享有网络出版权的50家出版社之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做实图书、期刊主业的同时,实施品牌延伸,建立了瑞丽女性网、现代人健康美食网、都市主妇网等多家网络新媒体。瑞丽女性网在2006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被评为“最佳营销创意奖”,迄今为止,《瑞丽》的电子产品线已包括无线产品、电子杂志、瑞丽女性网等多项服务平台。期刊《瑞丽》系列期刊是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办,北京《瑞丽》杂志社出版的著名系列品牌杂志。《瑞丽》以设计美丽,设计生活为出版宗旨,以伴随女性生命的每个阶段为出版理念,以实用、时尚为编辑方针,自1995年创办以来,《瑞丽》即以信息量大、实用性强、图片精美的特色开创了中国时尚杂志的实用先河,赢得中国广大城市女性的厚爱。其中《瑞丽服饰美容》和《瑞丽伊人风尚》两刊的发行量多年以来一直名列全国时尚杂志发行首位和第二位。代表期刊:《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时尚》、《瑞丽时尚先锋》、《瑞丽家居设计》、《都市主妇》、《现代服装》、《家电大视野》图书生活类图书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图书出版的主要特色。在“为了新世纪生活更美好”的出版理念指引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大众美食、生活健康、服饰美容、家居装饰、休闲生活、育儿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贴近生活的衣、食、住、行、游等方面的图书,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瑞丽》、《现代人食谱》、《天天饮食》、《吃在中国》、《厨师学艺》、《家庭保健百科》、《健康之路》、《魅力BOOK》、《在路上》、《中国结艺》等系列丛书已经成为品牌图书。近几年来,在注重图书内容本土化的同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还积极引进了一大批国际上畅销的生活类图书的优秀版权资源,并与一些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建立了良好的版权合作关系。大众美食大众美食类图书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生活类图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主要包括食谱、烹饪常识、烹饪技术等方面,尤以“大众”品牌独树国内饮食市场。近来年又相继推出了《现代人食谱》系列丛书、《天天饮食》系列丛书、《吃在中国》系列丛书、《厨师学艺(配光盘)》系列丛书等。《大众菜谱》自1973年出版发行以来深受欢迎,已重印几十次,累计发行达数百万册,开创了菜谱类图书的先河,该书经过修订,至今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生活健康此类图书主要包括养生保健、美体塑身、疾病防治等方面内容。其中《健康之路》丛书是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出版的系列图书。该丛书以央视的同名节目内容为蓝本,汇集了电视节目的精华,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很强。《家庭保健百科》系列丛书文字浅显,内容实用,形式活泼,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非典型肺炎不可怕》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在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过程中出版的实用型疾病预防图书,该书从策划到上市,历时仅5天,一经出版,即引起世人的关注和百姓的赞扬,成为广大群众和医护人员防治非典的科学知识武器,被誉为“抗击非典第一书”,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和出版单位的广泛关注和推崇,为国家赢得了国际声誉。《非典型肺炎不可怕》在出版面市不久,便被日本、香港、以及台湾地区的出版公司以版权引进的方式买断。该书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服饰美容此类图书主要包括时尚服饰、美容化妆、生活编织等方面内容。其中《瑞丽》系列小丛书撷取《瑞丽》期刊的精华,重新整合内容,创意加工,已形成口袋书中最受欢迎品牌--瑞丽BOOK。瑞丽BOOK以独特的图书媒体形式成功实现了“瑞丽”资源的二次利用。瑞丽BOOK的特色:以功能性、技巧性体现实用;以应季性、潮流感体现时尚;以独特装桢、精心编辑方便读者。《瑞丽》系列小丛书2000年起开始出版,以独特的异型32开本装帧形式,精致实用的主题内容迅速赢得市场,目前已出版10个系列百余个品种,主题涉猎服装服饰、美容护肤、家居收纳等现代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全面细致的服务,《瑞丽》系列小丛书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成为她们设计美丽、设计生活的必备参考书。休闲生活此类图书主要包括情趣手工、旅游、宠物等方面内容。其中旅游类图书的发行量名列前茅。其中《自助走中国2003》精选全国最适合自助游的最新时尚、著名景点、给出吃住行娱购游方面实用资讯及行家建议,是一部贴心的自助游旅行者手册,书内资讯保证最新、详实、真实、有效,是自助游者值得信赖的工具书。《在路上》自助游系列指南则从自助游者旅行的实际出发,共享自助旅游的经验,以准确的资料帮助自助游者的旅行更加顺利。科技类图书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图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另一主要特色。食品与生物工程、艺术设计、服装科技、轻化工科技等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持续居于前列,为相关行业的科研、生产、教学提供了优秀的科技图书,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食品科技类图书,在国内以“内容最新、质量最优、品种最全”享有很高的声誉,树立了优秀的品牌形象。食品科技此类图书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高新技术、工艺配方、应用技术等食品行业的方方面面内容。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科技类图书一直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拥有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作者优势、编辑优势及渠道优势,并与欧美食品科技图书出版公司有着良好的版权合作关系。近年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引进了一大批国际食品科技图书,反映了国际食品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中国茶叶大辞典》、美国食品科技系列、《贝雷:油脂化学与工艺学》、《HACCP原理与实施》、《FDA食品法规(2001版)》等已成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科技类图书的代表。《中国茶叶大辞典》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共同组编,历时十载。该辞典是一部融多学科知识的大型工具书,是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系统、门类齐全的专科辞典,是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四届国家辞书奖一等奖,被誉为是继中国茶圣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部茶学巨著。《区域经济学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区域经济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敦富教授主编。该书注重结合中国国情、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交融,凝聚了众多作者多年来的学习与研究成果,是区域经济学新版教科书。它不仅可以为同行专家、学者更加深入地进行学科研究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型经济参考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艺术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设计类图书涉及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民间美术等方面。其中《中国传统图案》系列丛书挖掘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宝库,并由美术专家进行了科学和系统化编排,是一套从事美术设计专业的系统化参考资料库。包括《汉字装饰》、《植物纹样》、《瑞兽纹样》、《古典家具》、《民间诸神》、《建筑图案》、《仕女图案》、《龙纹图案》、《生肖纹样》、《凤纹装饰》、《鸟纹装饰》、《花边纹样》、《佛教艺术》等。《中国敦煌历代服饰图案》系专门针对敦煌壁画中的历代服饰图案,按时间顺序加以临摹整理而成。该书颜色鲜艳制作精良,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必备工具书,更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佳作。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育类图书主要出版包括专业教材教参、基础教育、心理教育和少儿教育等方面的图书。特别是在食品科技教材、烹饪专业教材、轻化工专业教材以及基础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依托于较强的出版资源优势,联合众多的相关专业高等院校,形成了自己的出版特色,并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树立起了品牌形象,其中部分图书还被国家以及各省部委评选为优秀图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食品专业教材通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拥有一支由国内顶尖食品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一流的作者队伍和精良的食品专业编辑队伍,出版的食品科技教材无论是在出版规模和品种上,还是在出版质量和数量上,都在国内相关出版社中名列前茅。出版的食品科技教材主要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列、《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系列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技术装备》、《食品生物化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等。烹饪专业教材(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本套高职烹饪专业教材是烹饪教育界第一次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成果。全套教材共二十种,门类齐全、知识系统、内容新颖、编排科学、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鲜明,既注重理论知识,又与时间紧密结合。部分教材配置了VCD光盘,利于直观教学。本套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本、专科师生和高等职业培训人员选用。艺术设计系列教材(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本套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由国内三十余家高职院校参加编写,全套教材共二十余种,知识信息全面、图片资料新颖、印制精美,该套教材出版后,受到了高职艺术设计院校广大师生以及艺术设计爱好者的欢迎和好评。基础教育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中外教育研究者、实践者以及受教育者之间交流的平台,全方位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系列图书已经形成“万千教育”品牌。“万千教育”以关注教育热点问题,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出发点。与美国教育学会、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协会、PearsonEducation、ThomsonLearning等国际教育组织及出版集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四中、黄冈中学等国内教育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先后推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译丛》、《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译丛》等四大丛书,二十余个系列,上百本图书。一部分图书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教师培训的指定教材。心理教育以“推介经典心理图书,引领心理学科发展,传播大众心理知识”为出版理念,“万千心理”已经成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心理教育系列图书的支柱品牌。在与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咨询协会,美国Guiford、Sage、JohnWiley&Sons等著名出版集团,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展开密切的合作基础上,先后推出《心理学导读》、《心理咨询与治疗》、《当代管理与心理学运用》、《大众心理学》及《生涯发展与规划》等系列,近百种心理学图书,在国内心理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新编服装设计学 作者:陈东生,甘应进主编 页数:184【作 者】陈东生,甘应进主编【形态项】 184 ; 26cm 【出版项】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1 【ISBN号】 7-5019-3016-3 / TS941.2 【原书定价】 32.00 【主题词】服装(学科: 设计 学科: 高等学校)服装【参考文献格式】陈东生,甘应进主编. 新编服装设计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内容提要:21世纪高等服装院校教材 新编高校服装教程:本书扼要地概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结构构成和时装画的表现技法、服装设计的形式等。

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岗

1700基本工资,后面就是看你能力了,提供集体宿舍。有医疗,意外,好像还有失业保险。年底发点奖金 只是我个人看法,你要自己亲自去了解,也不是说钱多就好的,还有发展,环境,人文、最主要是学到技术。如果是为了工作,还是自己去看过了,想好了,选择了才不会后悔。你说是吗,这可是个严肃的问题

雷抒雁(1942年8月18日-2013年2月14日),原名雷书彦[2],中国诗人、作家,生于陕西商县(或泾阳)。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9年以为文革中惨死的烈士 *** 而写的长诗《小草在歌唱》成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

雷抒雁的生平

1942年8月18日,雷抒雁出生于陕西省商县,2岁到泾阳县[4],(今商洛市商州区,另一说生于陕西泾阳泾干镇何什村[5])。从小受八百里秦川上流传的歌谣和秦腔熏陶,初中时开始尝试创作。16岁在省团委《红色少年报》上发表第一篇作品《小羊倌》。[4]

1962年,进入西北大学中文系学习,1967年大学毕业。

1968年,因文革延期离校,在宁夏青铜峡附近中国人民 *** 陆军21军62师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1970年5月雷抒雁简介,加入中国人民 *** ,任6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971年,加入中国 *** 。1972年,进入 *** 文艺出版社任编辑。

1979年,雷抒雁发表著名诗作《小草在歌唱》,一作成名,并籍此奠定在诗坛的地位,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转业至中国工人出版社,历任编辑、工人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办公室主任等职。

1993年,进入《诗刊》社任副主编。

1995年,任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至2004年退休。[6]

1997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3年,罹患直肠癌并手术。

2012年4月25日,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雷抒雁的文学创作

雷抒雁的主要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军旅题材为背景的诗歌作品,但未取得知名成绩。至1979年长诗《小草在歌唱》发表曾轰动一时,由于其时正处于文革结束后社会迷茫与混沌时期,《小草在歌唱》以悼念文革中惨死的 *** 为主题,通过对十年动乱的反思和忏悔雷抒雁简介,激发人民在现实中觉醒,被称为新时期诗歌的开山之作,新现实主义的开篇之作,成为当时文坛的典型代表作品,与巴金的《随想录》齐名。《小草在歌唱》也成为雷抒雁创作生涯最重要的成名作品与代表作品。

《小草在歌唱》的知名诗句:

我敢说:如果正义得不到伸张,红日,就不会再升起在东方!我敢说,如果罪行得不到清算,地球,也会失去分量!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雷抒雁又有大量诗歌作品问世,1984年的诗集《父母之河》为其间的代表作品。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以后,雷抒雁的作品多以散文随笔为主,尤其在2003年罹患直肠癌之后,雷抒雁的创作又迎来了一个高峰,有多部散文集和诗作发表。雷抒雁的也注重青少年作品的创作,1998年的青少年诗歌集《青春的声音》,2009年的散文集《与风擦肩而过》都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群体的,雷抒雁的多篇诗作和散文也曾被中小学教材或高考试卷所引用。

雷抒雁主要作品

雷抒雁一生共出版过诗集和散文随笔集各30余部。

诗集作品主要有:《沙海军歌》(1975年0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漫长的边境线》(1978年08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草在歌唱》(1980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云雀》(1982年0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春神》(1982年06月,宁夏人民出版社)、《绿色的交响乐》(1983年12月,春风文艺出版社)、《父母之河》(1984年0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跨世纪的桥》(1985年12月,青海人民出版社)、《掌上的心》(1990年06月,西北大学出版社)、《踏尘而过》(1996年11月, *** 出版社)、《时间在惊醒》(1993年04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雷抒雁抒情诗百首》(1992年07月,作家出版社)、《会说话的草》(1997年06月,安徽文艺出版社)、《花雨——唱给共和国的抒情诗》(2009年09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另有一部青少年诗歌集《青春的声音》(1998年09月出版),两部主要诗作收录作品集《 *** 编年(1979-1999)》(2000年10月,中国人民 *** 出版社)和《 *** 编年(1979-2008)》(2008年09月,作家出版社)。

散文随笔集主要有:《悬肠草》(1991年04月, *** 文艺出版社)、《秋魂》(1999年01月,华文出版社)、《丝织的灵魂》(1998年04月,作家出版社)、《雷抒雁散文随笔》(2002年3月,作家出版社)、《翻飞蝴蝶乱纷纷》(2004年0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分香散玉》(2004年09月, *** 文艺出版社)、《雁过留声》(2005年06月,长江文艺出版)、《答问》(2006年06月,中国工人出版社)、《智者的忧思》(2007年08月,安徽文艺)、《短书》(2009年05月,安徽文艺出版社)、《与风擦肩而过》(2009年07月,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舌苔上的记忆》(2010年1月,求真出版社)、《扫云》(2010年08月,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等。

另有诗论集《写意人生》(2001年01月,华文出版社),主编出版的诗集《祖国,为你而歌》(2009年05月,安徽文艺出版社),《诗经》研究翻译集《还原诗经》(2008年01月,昆仑出版社)等作品。

中州古籍出版社历史编辑

1.《中国地名学源流》,独著,37.0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名学源流》(批准号:94CZS004)的最终研究成果。书评见《学术界》2002年第5期。2.《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独著,18.1万字,博士学位论文修改稿,列入中国史学会的“东方历史学术文库”,2002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独著,38.0万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4.《英国国家档案馆庋藏近代中文舆图》,独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这是笔者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英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传统中文舆图专题研究》(批准号:04BZS021)的最终研究成果。定价4200元。书评见《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历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辑。 5.《清代以来三峡地区水旱灾害的初步研究》,1.5万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万多词,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7.《中国历代更改重复地名及其现实意义》,3万字,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8.《英藏清军镇压早期太平天囯地图考释》,1.5万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9.《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1.3万字,载《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10.《论两汉时期中国地名学的奠基》,1.7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11期。11.《论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0.7万字,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2期。12.《略论<华阳国志>的地名学成就》,0.4万字,载《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6年第5期。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名学成就》,2.5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4辑(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4.《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1万字,载《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15.《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2.1万字,载《自然科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7年第4期。该文于1999年1月获中国史学会“中国古代史优秀论文奖”。修订稿已收入《纪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2012年)。16.《<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研究》,1.6万字,载《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7.《略论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0.5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8.《<通鉴·唐纪>胡注地理正误》,0.5万字,载《历史地理研究》第二辑(1990年)。19.《<通鉴>胡注地理失误举例》,1.3万字,载《史学史研究》1995年第4期。20.《论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1万字,载《浙江学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21.《简论<元一统志>的地名学价值》,0.5万字,收入《东北亚历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22.《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述论》,1.3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23.《略论<通鉴注商>的地名学价值》,0.3万字,载《安徽史学》1999年第4期。24.《略论吴卓信<汉志补注>的地名学价值》,0.4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1期。25.《论民国时期中国地名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3万字,载《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26.《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1.7万字,《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0.3万字,载《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28.《点校本<元和郡县志>指瑕》,0.2万字,载《书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29.《<读史方舆纪要>地名正误》(浙江省部分),0.5万字,载《书品》1998年第6期。30.《唐代两浙驿路考》,0.8万字,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31.《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1.2万字,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2期。32.《唐诗研究中的地名正误》,0.4万字,载《中国诗学》第六辑(由蒋寅研究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33.《“钱塘”辨证》,0.2万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34.《(中国)历代五金生产的地理分布及其变迁》,2.5万字,载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1026),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35.《三峡地区的历史自然灾害》,敝人撰写2.0万字,载陈可畏研究员主编《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全书26.7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论中国地名文化对朝鲜-韩国半岛的影响》,1.5万字,载《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号。37.《略论中国地名文化对越南的影响》,1.1万字,载《南洋问题研究》2001年第2期。38.《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贡献》,3.5万字,刊《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2辑(总第66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1期摘录。39.《中国自治区宜改名自治省》,0.5万字,《中国方域》2001年第3期。40.《中国县级政区通名宜划一》,0.6万字,《中国方域》2003年第1期。41.《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0.5万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42.《中国直辖市通名改革研究》,1.2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43.《政区研究应该打破古、今界限》,《江汉论坛》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转载。44.《中国历代分省模式探讨》,第一作者(与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中国政区通名改革刍议》,收入《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46.《<嘉庆重修一统志>陕西统部的编纂过程》,1.2万字,收入《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2000年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页250~269。齐鲁书社,2001年10月。47.《档案所见<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的编纂过程》,1.1万字,收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页421~434。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48.《道光年间<一统志>各省定稿进奏时间》,《历史地理》第20辑(2004年)。49.《“中国”名称考》,0.2万字,《北京日报》2000年9月18日。后收入《史家谈古论今》第130至133页,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50.《重庆直辖市简称“渝”的商榷》,0.2万字,《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1.《简析<历代国都图>的古都学价值》,《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52.《<隋书>郡县封爵研究》,0.5万字,载《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53.《<隋图经>辑考》,收入《2004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4月。54.《唐亩考》,0.6万字,载《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2《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55.《唐代粟、麦生产的地域布局初探》,4万字,连载《中国农史》1990年第2、3期。该文于1996年2月荣获谭其骧院士禹贡基金会“优秀青年论文奖”。 硕士论文一部分。56.《唐代水稻生产的地理布局及其变迁初探》,2万字,载《中国农史》1992年第2期。硕士论文一部分。57.《唐代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环境制约》,1.2万字,载《历史地理》第12辑。硕士论文一部分。58.《论唐代宰相籍贯的地理分布》,1万字,载《史学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21《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59.《<括地志>辑本校读》,0.5万字,载《文献》1991年第1期。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写作年代考》,0.3万字,载《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61.《<姓氏录>写作年代考》,0.6万字,载《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62.《唐代的地名整理》,0.4万字,《中国地名》1991年第3期。63.《我国历史上的地名避讳》,0.3万字,《地名知识》1992年第2期。64.《我国古代的双附郭县》,0.4万字,《中国方域》1993年第6期。65.《简论我国的单名县》,0.4万字,《中国地名》1994年第2期。66.《慈溪地名探微》,0.2万字,《中国地名》1995年第5期。67.《盛弘之<荆州记>述略》,0.3万字,《中国方域》1996年第4期。68.《梁份评传》,0.6万字,收入谭其骧院士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69.《<滇黔赴京驿站册>初探》,0.7万字,载《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第2期。70.《西湖珠光照杭州》,0.5万字,台北《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71.《英国档案馆收藏的近代中国舆图》,《地图》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黄爱平、黄兴涛联合主编的《西学与清代文化》(论文集)页454-464。中华书局,2008年1月。72.《关於<皇朝地理志>的几点初步认识》,台北故宫《学术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73(1).《隋唐<图经>辑考》(上),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73(2).《隋唐<图经>辑考》(下),台北: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74.乐史《太平寰宇记》的地名学贡献,载《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1页至第6页。75.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载《中国地名》2008年第2期,页42-44。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载《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78.关于编绘《清史地图集》的建议,载《庆贺朱士光教授七十华秩暨荣休论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79.《括地志》辑本二题,《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研讨会论文集》(第112~11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80.东汉军事地理三论,《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4~20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81.十幅晚清广州舆图解读,载《图说城市文脉——广州古今地图集》(第62~71页),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10年1月。82.清前期“属州”考,载《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上册,第169~21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83.清直隶省地理沿革考辨释例,收入《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506~52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4.《大黄江圩兵防舆图》绘成日期之考证,收入周长山等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85.论杨守敬考证《隋书ž地理志》的成就与不足,载《江汉论坛》2012年第7期。86.《本草纲目》释地八说,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况》,1.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2期。88.《1991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0.8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2年第12期。89.《1992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1.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0.《1993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1.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4年第1期。91.《1994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92.《1995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2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8期。93.《199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1.2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1期。94.《1997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与辛德勇先生合作),1.2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8年第9期。95.《1998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述评》,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1期。96.《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新进展》(第一作者,与曹树基教授合写),1万字,载《中国历史学年鉴》(1999年)。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97.《200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概述》,1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9期。98.《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0.2万字,《光明日报》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网上被多处转载。99.《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1.2万字,《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1年第3期。100.《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1.1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01.《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第二作者),4万字(敝人撰写2.4万字),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102.《近三十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与葛剑雄教授合写),收入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三十年》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103.《五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葛剑雄教授合写),2.0万字,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2年第4期。104.《近年来<禹贡>研究述略》,0.6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10期。105.《二十世纪的中国古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辑。106.《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录。107.《二十世纪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评》,《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2期。108.《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世纪回顾》,《经济地理》2006年第5期。109.《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第8期。110.历史地理研究(学术评论),收入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第三章第11节(第216~224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111.中国历史地理文献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评论),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期。敝人为《2001~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回顾与评论》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该组论文之一。 112.《钓鱼岛主权属中国》,署名“天良”,2000字,载《历史学习》1995年第9期。113.《清朝历史上的八级地震》,刊于《光明日报》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114.《地名史话》(列入“中华文明史话丛书”),10万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湾盗版系由名为“国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115.《插图本中国地名史话》,齐鲁书社,2006年1月。116.《银色巨龙——长江》(与卫家雄先生合作),10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8月;《长江史话》(与卫家雄先生合作,“中华文明史话丛书”之一),出版社、出版时间同前。117.《社会历史博物馆》(中国虚拟博物馆丛书之一),主编和全部文字(16万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18.《天下奇观——钱塘潮》,2000字,收入复旦大学《旅游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119.《我国省市自治区名称、简称的来历》,署名“天良”,1万字,连载于《历史学习》1994年第8、9、10期。120.《中国历代王朝名称与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历史学习》1995年第1、2期。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诗》,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122.《遍地宝藏——自然资源篇》(与太太薛亚玲女士合作),13万字,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9月。123.《植物与中国地名的变迁》,0.7万字,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30日。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0.2万字,载《寻根》2000年第2期。125.《“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1.7万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编《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二十五讲》之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126.《与<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榷》,2000字,载《读书》1985年第7期。127.《<北方移民与南宋社会>简介》,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2期。128.《<绍兴师爷>简介》,1000字,署名“少鹏”,《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11期。129.《<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简评》,1000字,署名“天良”,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130.《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1500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7年第4期。131.《<东北历史地理研究>简介》,署名“吴越”,0.3万字,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K91《中国地理》1999年第8期。132.《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收获——评冯贤亮著<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与冯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3.《<西域地名考录>序》(该书由钟兴麒先生编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134.《中外行政区划比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为:刘君德教授、冯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担12.5万字(全书43.9万字),《行政区经济与政区改革》丛书之五,2002年5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华林甫编),49.7万字,已由学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郭强副编审),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订版。该书书评见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3辑第97~98页)。136.《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存·历史地理卷》(葛剑雄、华林甫合编),40万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漆咏德博士)。此书由导论、选文、索引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3.5万字)系华林甫独立编纂。137.《〈隋书·地理志〉汇释》(华林甫、赖青寿、薛亚玲三人合作编著),80万字,系谭其骧院士主编“正史地理志汇释丛刊”之一,计划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董龙凯、张利)。138.承担史为乐研究员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浙江部分撰稿,约15万字,2005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郭沫若历史学奖。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项系与别人合作之外,其余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②此目录尚未包括敝人编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内文化图组、军事图组的若干图幅(待出版)。③拙作关于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历史地理学学术动态文章,被译成韩文,刊载于韩国《文化历史地理》年刊第8、9、10、11号上(1997~1999年)。④统计截止时间:2012年12月31日。

《系统论与历史科学》(《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系统论与历史科学

作者:《中国史研究》编辑部等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7-5

页数:425

中州古籍出版社简介中州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是河南省一家地方专业出版社,主要出版古籍整理、地方史志以及文史工具书、文史知识性读物等图书,并承担国家交办的古籍整理出版任务。每年有六七十种图书进入国际图书市场,累计输出和引进图书版权60余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州古籍出版社是一家有着多年历史的专业出版社,隶属于河南出版集团,建社以来,以弘扬中原文化、传播科学文明为己任,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编辑出版图书3000余种。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国防工业出版社编辑部

萌芽:54034308

看你也是真的急需 就勉强发给你吧发给你的是真的 你居然还不信!

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 紫竹院南路23号 邮编: 100044 电话: 社 办 总编室 发行处 值班室 传真: E-mail: 为满足广大读者需要,本社竭诚为广大读者办理邮购业务,具体办法如下: 1. 凡欲购买本社图书者,请将书款(定价加15%邮费)事先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至我社,并注明所购图书详细书名及册数。 2. 所购图书以出版日期为准,若售缺,作退款处理。读者也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查询后做决定,查询时,请尽量提供所查询书的详细信息,如书名、书号、出版日期、定价、作者等。 3. 读者需要查询所购图书,发行部在发书日起三个月之内给予查询。查询时请提供购书人姓名、地址,所购图书的书名,以及汇款的日期,以方便查询,谢谢合作! 邮购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发行部(邮购) 邮 编:100044 乘车路线:地铁车公庄站或320汽车四道口车站下车,换乘26路汽车外印厂下车 开 户 行:北京工行四道口分理处 账 号: 0200049319201076153 电 话:(业务科) (邮购部) (国防书店) 传 真: ,68420914返回页首批量定购 需要批量定购的朋友和单位请和我社发行部联系,发行部联系方式及业务分工如下: 发行部联系方式 单 位:国防工业出版社发行部 电 话:(业务科) (邮购部) (国防书店) 传 真:,68420914 开户行:北京工行四道口分理处 账 号:0200049319201076153 地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邮 编:100044 邮 费:外埠按总书款的15%,本市10% 乘车路线:地铁车公庄站或320汽车四道口车站下车,换乘26路汽车外印厂下车 发行部业务分工 负责人:李贵元 电话:68428842 68425755 李福利:晋 冀 豫 电话:68421406 李龙成:粤 桂 琼 电话:68423414 杨秀茹:陕 甘 宁 青 新 鄂 湘 电话:68423760 王 栋:户 皖 浙 电话:68427159 邢 钢:苏 赣 闽 电话:68421276 白金祥:京 电话:68466644 68465544 赵 燕:川 滇 黔 渝 电话:68411532 王 强:京 电话:68466644 68465544 陈金华:直销部 电话:68428844 赵永福:储运科 电话:51108219 张健民:财务科 电话:68467766 王素琴:国防书店 电话:68428422 谢文财:邮购部 电话:68414474

希望以上东西对你有帮助,以下东西都是在网上搜集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 • 100705) 传真(自动): 65596873 邮箱:北京哒出版社...好多呢...书名叫啥丫,以后卖火了记得签名给我留本丫!!! 1、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地址:北京朝阳定福庄东街1号(100024) 电话: 2、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100876) 电话: 3、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东郊九龙山(100022) 电话: 4、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白石桥路7号(100081) 电话: 5、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北京大学内(100871) 电话: 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电话: 7、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圆明园东路(100084) 电话: 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100083) 电话: 9、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医科大学内(100083) 电话: 10、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15号(100083) 电话: 1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2号(100029) 电话: 12、国防大学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红山口甲3号(100091) 电话: 13、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厂洼街11号(100081) 电话: 14、北京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100011) 电话: 15、北京教育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100011) 电话:-2244 16、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址: 北京西直门南大街16号(100035) 电话:\66113227 17、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100011) 电话:-2317 18、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100011) 电话:-2254 19、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100011) 电话:-2240 20、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8号2号楼(100029) 电话: 21、北京古籍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6号(100011) 电话:(010)621016699-2379 22、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地址:北京西城区文津街7号(100034) 电话: 23、北京燕山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0号华翔商务楼(100006) 电话: 24、中国铁道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右安门西街8号(100054) 25、化学工业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100011) 电话: 26、法律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大科原大厦4层(100037) 电话: 27、方志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邮电局7713信箱(100077) 电话: 28、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址:北京东城沙滩后街55号(100009) 电话: 29、国防工业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紫竹院南路23号(100044) 电话: 30、党建读物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7号(100036) 电话: 31、兵器工业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车道沟10号(100089) 电话: 32、测绘出版社 地址:北京西城三里河路50号(100045) 电话: 33、地震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民族学院南路9号(100081) 电话: 34、地质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9号(100083) 电话: 35、海洋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100081) 电话: 36、电子工业出版社 地址:北京海淀万寿路173号(100036) 电话: 37、工商出版社 地址:北京丰台区花乡纪家庙(邮码:100071) 电话: 38、航空工业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小关东里14号(100029) 电话: 39、当代中国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100009) 电话:-3119 40、当代世界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4号(100860) 电话: 41、海豚出版社 地址:北京西城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 42、海潮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中路19号(100841) 电话: 43、长城出版社 地址:北京甘家口三里河路40号(100037) 电话: 44、长征出版社 地址:北京西城阜外大街34号(100832) 电话: 45、大众文艺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鼓楼西大街79号(100009) 电话: 46、东方出版社 地址:北京朝阳门内大街166号(100706) 电话: 47、光明日报出版社 地址:北京宣武永安路106号(100050) 电话:

出版社编辑工资

出版社编辑硕士的工资要看具体在哪个城市,一般一线城市,像北京平均工资8.9K每月。

中国新闻出版社驻外编辑待遇在8000左右,属于比较高的了。

待遇很好。新闻出版社的驻外编辑,根据各个国家的生活状况好坏、人身危险大小而待遇不同,一般每月的工资收入都在3万到6万人民币之间。

9674元。陕西新华出版社传媒集团编辑待遇平均工资为9674元/月,其中36%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8000-10000元/月,27%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10000-12000元/月。新华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5月,是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主管的以出版社科类图书为主的中央级综合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书籍编辑
  • 中国工人出版社编辑岗
  • 中州古籍出版社历史编辑
  • 国防工业出版社编辑部
  • 出版社编辑工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