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压力管理毕业论文

压力管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压力管理毕业论文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压力是推动着动力的主力。压力也有很多种,有的压力压得你让你不能呼吸,有的则会使你更坚强。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完美的,就像猪,猪的生活无忧无虑,每等到主人来喂哦她她才会吃,吃完了再去睡,你想要这种生活吗!我想你不会要的。没有压力的生活是懒散的,你根本不会知道每天该做什么,去想什么,变得懒惰,每当遇上事你会措手不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人想:我是富二代,有什么怕的,学习什么的都不重要。这样的人不会在社会上站住的,这样的人也不会有压力,也不会懂得珍惜。学习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情感的压力。这些压力我想随着年龄的成长多会慢慢体会到的。学习---学习是步入成功的最近的一条路,也是必经的路,这条路有人觉得崎岖,有人觉得顺畅。我想你已经想出这两种人是什么人了。当你在学习这条路上跌倒了,你一定要爬起来,只有这样你才会走向成功。学习时你一定会感到压力,当遇上问题时但解决这种问题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一定要把这个问题解出;一种是总想着时间还很多,只想着明天做。我想这种两种人的结果你也会想到了吧。现在的升学率也很高,想要大专的一抓能住一大把,何况中国人有13人亿呢!这些种种也出了写出了学习的压力。当你毕业后你会找工作,你想到就业的困难,如果你想找到一份你自己满意的工作那可能会很难。就算你找到了工作了,你能保证你能顺利的工作,这难免会经历挫折,这会让你失去信心,也可能让你更顽强。当你面对上司时,你敢说你不会打颤,你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也可能在工作上玩玩游戏啊,买买衣服啊,和女朋友聊天了,打电话了--------,这些就能让你在上司面前打颤。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没听被迫去挤公交,地铁上班族的生活伤不起啊!没想周末睡个懒觉,反而被上司叫回去工作。你还想工作吗?这就是生活的被迫,你必须为此去做。生活中处处都是压力,工作也不能逃走。孩子你在大学前在不疯狂你就没有早恋的机会了!恋爱是生命中对生活成长的经验值,有了这些经验值你才会升级。你有初恋吗?你的初恋甜蜜吗?初恋是一种回忆,也是你成长的见证,对于早恋中的初恋大多都在初中,因为初中没那么大的压力,你觉的这种初恋会有结局吗?我觉得不会,曾经的不离不弃,到最后被秋风带的无影无踪。有人说恋爱是甜蜜的,我觉得不是,你喜欢的男生或女生都有你喜欢他的道理,也可能不止你自己追她,或许有很多人,你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你真爱她,你或许你回去吃错,你会坐等着吗!我想你不会,你必须振作起来,用全力去追她。这你就来了压力,你会上坏脑筋让她开心。你们也会吵架,也出现分歧,但这时出现第三者,你能坐以待毙吗?你也有了压力。处处都有压力,压力给生活带去了无穷的动力,让生活充满压力吧!这是你前进的压力和动力。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如何做好压力管理论文

如何有效的处理压力

心理咨询中有很多咨询者反映,压力大,脑子里的弦成天绷得紧紧的,放松不下来。据了解,压力更多的来自内心,如对自身期望值高而超出自身能力,导致不胜重负。内外双重压力外,会表现一系列心理症状,心理不放松,烦躁,包容性差。有了压力,需要学会放松。最好的、最简单的办法是做深呼吸。呼吸深且慢,做10到20分钟,同时让自己的动作慢下来,这可以通过一个暂停动作来实现。当心绪恢复平静后,重新启动自己。音乐放松。通过音波的振动起到舒缓作用,同时,音乐犹如化学催化剂,它能改变内分泌,使之心理放松。听音乐要有所选择,兴奋躁动,要听安静的音乐;忧郁愁闷,先听忧郁的音乐,产生共鸣之后,再听欢快的音乐;感到压抑时,可以听听《命运交响曲》、摇滚乐;紧张,要听调子轻松、流畅、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听音乐放松时,要尽量不受外界干扰,保持连续欣赏。

做好工作和休息时的角度转换。把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分开,周末、睡前不要想工作上的事,该休息时好好休息。认知介入,对事情给予积极的或中性的解释,从内心深处化解压力,调整期望值,把利害关系看淡一点,满足感强一点。不妨向下比较。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要学会比较,在生活上、待遇上、地位上,不妨选择比自己低的人比较,这样比较心理就容易平衡和获得相对满足感,或者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反之,心理就容易失衡和产生相对剥夺感。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假如生活是一首钢琴曲的话,如果总是高音,这样难听的曲子不听也罢;如果有高有低,或许这才是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心理压力管理论文文献参考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 148-155.

[2]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1): 153-154.

[3]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9(5): 79-82.

[4]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 2006(Z3): 52-53.

[5]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 2006(6): 25-27.

[6]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 2010(2): 23-24.

[7]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 28(2): 146-148.

[8]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9: 12.

[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 2006(12): 36-38.

[10]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7): 65-69.

[11]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12): 2327-2329.

[1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 2009, 5(8): 172-174.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随着我国高等 教育 的发展,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就业等方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论文,供大家参考。

非 毕业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及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本文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通过其自身的调节和高校的配合来缓解此类心理压力。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压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创新高2010年更是达到了700万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使非毕业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大学生自卑、冷漠、抑郁、厌学、强迫、报复甚至自杀等各种心理问题都与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一、就业问题对非毕业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大众化社会岗位的日趋饱和加之金融风波对世界经济造成的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以前大学生就业的“骑马找马”的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多的大 学生开始考虑如何先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2009年3月19日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10日为止广东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7.61、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8.43、毕业研究生的签约率为14.87相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50以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非毕业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影响。

1、惧怕就业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尽管还没有直接面对毕业就业但社会上关于就业难的话题以及自己学长的就业状况都会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产生惧怕心理。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更惧怕就业压力仍滞留于高校及其附近产生了“新留校一族”他们或是跟下届学生合住在寝室里或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下他们的言传身教更是会对非毕业大学生产生冲击加剧他们对于就业的惧怕心理。

2、厌学心理的产生。

非毕业大学生多都为昔日的天之骄子他们的成长历程几乎都没有经过“风吹雨打”加上缺乏实际的社会 经验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看到昔日的未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有些已经先就业当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过分苛求时会令自己陷人极大的精神 困扰甚至无法自拔就会感到失落、委屈、颓靡等等于是就产生了厌学甚至缀学的念头。 同时随着各类信息越来越开放、公开非毕业大学生对各种就业途径也更为熟悉不少非毕业大学生注意到靠社会关系找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种就业 渠道 而且靠关系找到的工作单位也比较好这使一些大学生热衷于在大学期间努力地去营造各种社会关系如到用人单位去实习的办法来“制造社会关系”等反而对专业知识不太看重。

3、自卑心理的产生。

一些大 学生 自我评价 过低过低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特别是在发现自己的某个学长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有就业的情况下自卑的心理更为严重。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拘谨缩手缩脚优柔寡断慢慢开始丧失了勇气悲观失望、抑郁孤僻、不思进取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他人不敢参与各种竞争。

二、大学生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的自我调节 心理压力其实并不可怕它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必然的存在。事实上进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心理压力正如中国的俗语所言“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尽管每一个人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大学作为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作为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大学生也应在其中学会如何面对心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种学说——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可见个人对事物究竟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是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而事物总有两面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因此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我们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心理压力也迎刃而解。对于就业压力非毕业大学生也要学会用这种 方法 来学会给自己减压。

在校期间大学生就应该开始自觉加强就业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笔者认为大学生在自我缓解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就业心理准备时应做到首先适应现实的就业市场变化舍弃焦虑不安、自负、自卑或孤傲等消极因素从实际出发沉着冷静立足现实努力充实自己。其次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各种竞争学会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建立较强的现实感、乐观、坚强、自信、自尊。再次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要避免孤傲心理、攀比心理、完美心理、急功近利的心理也要克服急躁、焦虑、自卑、依赖、不公平等不良心理正确认识自己找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优 势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最后学会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公平现象学会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

三、高校如何在缓解非毕业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上发挥作用 减轻心理压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大学生自己应积极面对和调整外高校也应主动参与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事件。

1、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时首先应考虑先就业融入社会脚踏实地锻炼自己。如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知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在就业机会不断增长的同时失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职业和岗位变动也更为频繁。高校应帮助非毕业大学生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同时通过举办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座谈会、讲座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到中小企业等一些可能让大学生大有所为的地方就业。

2、高校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 非毕业大学生在自己积极面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同时有时也会呈现出焦虑、自卑、攀比等不良就业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非 毕业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就业。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高校可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进行职业心理测评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就业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3、高校应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之一在于高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却没有适时转变从而脱离了社会需求致使许多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高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就业为导向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性加强实践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改革考试考核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缓解非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强他们面对就业的能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左春曼著《大学生择业心理压力分析》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期。

2.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著《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刘胜荣、刘亚鹏、曲燕著《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6期。

【论文关键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压力

【论文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认识。由于生活快节奏、激烈的竞争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人们感受到比较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可能导致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护理工作是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断与处理。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的健康工作者。这些因素都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压力。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学校期间及临床实习期间,都常常因面临着各种压力而影响身心健康和实习效果[1]。1997年Admi指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常面临各种压力,如不能很好应对,可影响他们在临床的工作能力,甚至动摇他们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定[2]。现对护生、实习护生的压力研究作一综述,以便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 措施 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实习效果。

1压力概论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eBemard第一次提出人类有内在稳定性,若内在不平衡与外环境之间的关系受到破坏,就可能导致疾病。1950年HansSelye将压力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由此压力能致身心疾病就比较明确。Lazarus和Folkman在1984年提出了可认知的压力理论,并成为了研究职业压力和压力管理中被广泛使用的应用理论。随后压力学说发展很快,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压力的根本内涵既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有关,又和个体满足需求的能力有关。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学习、人际冲突、恶劣环境等。当人遇到压力时都会有不同的适应方式,适应能力因人而异。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一旦压力源解除,身体各系统又恢复到放松状态。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

2护生的压力

2.1专科护生的压力

2.1.1就业近几年,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在就业选择方面,总体上专科护生对于本科护生没有优势可言,有的医院用人只考虑实用性,不愿聘用专科生。而另一些医院片面地强调学历,非本科生不用。这样一来,专科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上不接下不靠”的尴尬境地。这是专科护生面临的最大压力。

2.1.2社会价值感学生时期的护生都认为自己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受人尊敬的“白衣天使”。但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发现,许多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对护理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医生是有技术、有学识之人,而护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只会依附于医疗,使护生觉得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尊重和重视,产生了无价值感。

2.1.3升学随着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专科生都明白,专科学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需要继续深造,至少要“专升本”。在专升本的过程中也面临压力,有些学生家庭比较困难,无力支付“专升本”的学习费用;有的则不知在“先就业后升本”还是“先升本后就业”之间作何种选择;有的还担心就业后,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乏,护士三班倒,没有充裕的时间学习。

2.1.4其他参加临床课间实习后护生方知,社会工作中,还有许多人际关系需要处理,如轮转科室带教老师、病人及病人家属、实习生之间等等,人际关系压力由此产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把每一个学生推向市场,护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要联系工作。实践机会非常宝贵,有大量知识需要借此机会学习,而工作又不能不找,这就产生了压力。凡此种种,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大压到了护生的头上,如不及时缓解和消除,势必造成护生的精神和心理等多方面紧张,时间久了极易造成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损害。

2.2本科护生的压力

2.2.1准备和参加考试曹颖的调查显示,“准备和参加考试是护理本科生的最大压力源”[3]。其结果与其他作者研究相似:考试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应激事件,考试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考试压力已成为适学青少年的最大压力源。Clarke的研究也表明护理本科学生的最大压力源是对学习的要求[4]。

2.2.2分配情况学生都把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作为整个人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毕业生的择业难已成为当今突出的问题,毕业分配情况是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大压力源。

2.2.3社会对本专业的看法目前,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医疗占主导地位。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低,群众形象差,专业的提高及发展缓慢已成为造成护士短缺的主要原因。

2.2.4其他学习的任务量、时间不足不能想做的事、与其他学生的竞争及不能按时睡眠等也是本科护生的重要压力源。学生目前的经济情况及教师的评价也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源。许多学生来源于偏远地区,经济条件差,而上学的费用又高,经济问题也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教师的评价常常与毕业分配密切相关,故也成为学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Admi研究表明:教师的监督及评价与学生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其压力源也不尽相同。大一年级的新生,学习的任务量是最主要的压力源。每天的学习内容、考试的出题方式、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也成为主要的压力源。由于新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的大门,学习的知识和方法与高中异差很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内容与方式。而且这些学生在中学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前茅,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在二、三年级的学生中,自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在班级排列也是重要压力源[2]。2.3实习护生的压力

2.3.1对知识技能的需求护理专业学生从习惯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医院实习,加之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学生担心遇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害怕出现差错,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效应用到临床等,造成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故实习护生的最大压力是“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2.3.2学校教学与临床需求之间的差距这与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目前的许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及考试成绩很好,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很差,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杨新月在《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生进入临床实习,不断反映老师教的与临床做的不一样,临床带教老师则反映,学校教的太繁琐,太机械,有的学习内容临床已经不用或被淘汰,学与用的差距太大。

2.3.3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被认为是脏而累,而且充满高压力的专业。接触传染病性疾病、每天从事的工作内容成为实习护生的重要压力源[9]。而有研究表明,中国护士有工作高度疲倦感的人占59.%[6]。

2.3.4其他临床教师、病人及家属的评价也成为实习护生的一个常见压力源。

3应对措施

应对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用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源[7]。接受现实是学生采用最多的一种应对方式,按学校期望的去做、责备自己也是学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梁军林等的研究表明女生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因女生具有比男生更敏感、羞怯、好幻想,及遇到困惑不愿意表述等特点[8]。独自想办法解决和试图改变目前的局面也是两个常用的应对方式。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的阶段,多数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其他常用的应对方式如与同学或家人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更好的方法,看事情积极的一面,与其他处境相同的人比较,以及想曾经做过的成功事例也是学生常采用的应对方式。根据Lazarus和Folkman的研究:乐观和寻求支持是人们常采用的应对方式[7]。

4管理对策

个体从生到死无时不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因此,通过努力来改变压力环境,保护自身健康与生存的应对活动几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和应付压力,以使她们保持心身健康,顺利地完成临床实习、学习。

4.1指导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消极的应对方式可增加应激的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有效的应对是缓解心理应激的关键。Jalowiec将应对方式归纳为八种,包括乐观、支持、自我依赖、勇敢面对、保守、听天由命、情感和逃避。乐观应对被认为是效果最好的应对方式,其次是支持应对方式。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正确合理的引导,以使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应对压力。

4.2合理有效地安排实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减缓学生心理冲突,保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要随时向临床教学老师和实习学生了解情况,并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习计划和解决问题,以增加实习效果。如根据临床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增加了手术室及急诊室的实习时间,并可尝试安排专门实习指导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完成临床实习指导工作。

4.3增加在校学生的实践机会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增加课间及临床实习时间。并可安排学生到临床学习新技术,缩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动手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90余所医学院校开办了高等护理教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件的反应不同。了解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压力来源,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心理压力,以保持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是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国内已有部分有关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但对于本科实习护生与专科实习护生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差异的原因尚缺少相关研究,这是今后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颖向虹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491—494

[2]AdmiH.Nursingstudents’stressduringtheinitialclinicalexperience.JournalofNursingEducation,1997,36(7):323

[3]曹颖戴舒霞.护理本科生的压力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0,13(3):166—168

[4]ClarkeVA,emporaryNurse,1992,1(3):35

[5]陈梅丽,蔡欣玲等.医学中心护理人员 离职 意愿相关因素探讨.荣总护理.2000,5(11):60—69

[6]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7]LazarusRS,FolkmanS.Stress,appraisalandcoping.NewYork:Springer.1984,89

[8]梁军林李东石等.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46

研究生心理压力管理的论文

心理管理论文:心理契约对工作压力管理的影响[摘 要] 本文以探索工作压力管理途径为目的,对员工工作压力管理与心理契约管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哥本哈根 社会心理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员工工作压力与心理契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心 理契约的管理实现对工作压力的管理是可行的。[关键词] 工作压力;压力管理;心理契约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每一个工作者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工作压力。它不但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还关系着组织的竞争力,因此,工作压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员工工作压力(job stress)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并且影响着员工对于组织和工作的态度。简单地说,工作压力就是在工作中,当工作要求超过个体能力时给个体造成的紧张状态。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的途径之一,就是对产生员工压力的因素进行控制。影响工作压力产生的因素主要是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部分。其中,组织因素包括:诸如工作条件、工作负荷、工作意义及挑战性等工作本身的问题,还有如领导水平、组织制度等组织管理的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个人因素则是指每个个体自身特定的情况。不同的个体其压力承受的能力也不同,其表现也各不相同。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对组织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激励理论认为,压力对工作效率有积极的影响,认为压力可以使人注意力集中、提高忍耐力、增加动力。冲突理论认为:压力对工作绩效有阻碍和消极的作用。员工对压力的承受会使他们对工作的满意感降低,使组织面临生产率、质量下降,事故增加等情况。互动理论认为:水平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绩效的提高,而高于或低于最佳压力水平则会使工作效率恶化。事实上,如果工作要求在个体能力范围之内,个体并不会感到压力;如果工作要求超过了个体能力,但是组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个体支持和援助,个体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压力的负面影响;如果在理想的状态下,压力还可以对员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工作压力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使员工的压力状态处于合理的范围内。员工工作压力与心理契约都属于员工的精神范畴,并且,两者的管理都是追求精神上的平衡。工作中压力的出现可能会引起心理契约的破裂,而心理契约不能很好地履行也会给员工造成压力。因此,本文在对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理论进行论述的同时引入了心理契约这一变量。希望通过对两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对员工工作压力的管理。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体现了员工与组织之间责任和义务交换关系的态度与理解。广义的心理契约是雇佣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实现约定好的内隐的各自对对方所怀有的各种期望。简单地说,狭义的心理契约是指,对那些书面合同没有明文规定或无法明文规定的内容,每个员工在自己心里都有一定的标准,对于自己应该为组织付出什么、付出多少,组织应该给自己什么回报等等都有明确的认识。当员工感到组织没能履行心理契约或心理契约遭到违背的时候,常常会通过降低工作努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在心理上实现交换关系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大多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消极的行为,对组织和员工自身造成伤害。而心理契约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其书面契约有效补充的作用,维系组织与员工之间健康稳定的雇用关系,建立和谐的组织氛围;在此基础上,利用心理契约增强员工对与组织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二、研究方法心理契约是一个隐性的变量,它无法被直接量化,因此,如果要考察心理契约与员工压力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借助其他的变量来实现对它的量化。组织为员工提供的条件以及表现员工在工作中感受的变量,如薪酬水平、绩效工资、额外福利、工作安全感、培训与发展、晋升机会及工作本身等等都是检验心理契约的有效的中介变量。而这些变量同时也对员工压力的状况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心理契约和员工压力这两个维度上变量加以考察。通过对调查结果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心理契约对员工压力管理上的影响。1. 被试。被试对象为山东潍坊潍百集团的员工;采取的抽样方式为分层抽样;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3份。由于职业特点,被试男性占总数的22.1%,女性占总人数的77.9%。年龄在25岁以下的被试者占总数的44.3%,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被试者占总数的51.7%。工龄在2年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2.3%,工龄在2-5年间的占39.7%,工龄在6-10年间的占17.6%,工龄在11-20年之间的占9.2%。拥有中专学历的占总人数的69.7%,拥有大专学历的占26%,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4.3%。此次调查的员工中涉及保安、促销员、理货员、收银员、销售员、操作性员工、投诉中心员工以及中层管理者共八类岗位的职员。2. 问卷。本次研究采用的问卷是由丹麦心理学家Tage S.Kristensen和Vilhelm Borg编制的用于工作场所测量员工工作与心理状况的哥本哈根社会心理学问卷“Copenhagen Psychosocial Questionnaire(COPSOQ)”。此次调查是该问卷在我国的首次使用。该问卷共有三个长度的版本,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中等长度的版本。这一版本的问卷包括26个维度,共95道题。3. 程序。本次问卷发放在员工的工作现场集中进行,采取匿名方式调查,共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对被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抽样,以各企业中总体20%的比例选取了样本。第二步,发放问卷,并且给予指导语,使被试了解调查目的及回答问卷的要领。第三步,当场回收问卷,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与分析。三、结果为了验证本文中提出的假设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表现员工工作压力的5个维度,共22个问题;选取了表现心理契约现状的5个维度,共17个问题。总数为39个问题。利用统计软件SPSS10.0,通过对问卷进行了因子分析。其中,KMO值为0.841,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对问项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后保留的表现员工工作压力的维度共有3个:工作中的不安全感、工作满意度、身心健康状况;保留的表现心理契约现状的维度共有4个:对工作的控制、工作意义、对工作场所的认可和工作反馈状况。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为0.80,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比较理想。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两个变量的各个维度进行了对应的因子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详见下表。从表中的分析结果不难看出,心理契约与员工工作压力两者之间具有普遍而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还表明:其次,如果员工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比较有意义、工作让他自己觉得充满动力,那么他在工作中的不安全感会明显降低,同时对工作的满意度会上升。第三,对工作场所的认同也可以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安全感,提升其工作的满意度。最后,如果员工可以保持和同事,尤其是与上级的良好交流,则可以减少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安全感,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并保持健康的身心状况;反之,如果员工在工作中的不安全感较低、工作的满意度较高、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则会对心理契约的表现维度产生相当的积极影响。四、分析与讨论心理契约与员工工作压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甚至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因素,这两者彼此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先,在背景上两者有一定的联系。如今,组织裁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员工的工作压力、失业压力不断增加,而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却有所下降。这一变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影响,包括员工满意度下降、忠诚度下降、工作绩效下降、员工频繁跳槽、核心人才流失等等。心理契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益受到关注的,它作为员工与组织双方责任和义务联系的纽带是书面契约的一个有效补充,是稳定雇用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其次,在管理过程中两者也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工作压力的产生一定是因为个体的工作要求与能力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当个体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时,会对组织产生期望,希望组织减少工作要求或者给予一定支持。这种期望本身就是心理契约的一种。如果员工的工作压力迟迟不能得到缓解,那么这种心理契约必然会遭到破坏。第二,工作压力与心理契约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人们都很难直接对心理契约的违背做出结论。心理契约违背的测量与评定是通过对员工和管理者共同认定的心理契约构成要件的测量与评定来确定的。例如,薪酬水平、绩效工资、额外福利、工作安全感、培训与发展、晋升机会及工作本身等等。而这些要素本身也是影响员工压力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员工压力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心理契约的破坏。而稳定心理契约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减轻员工工作压力的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员工压力既可以是心理契约的直接影响因素,也可以是管理心理契约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通过心理契约进行压力管理的途径来进行讨论。首先,良好而稳定的心理契约关系可以减轻员工在工作中的压力感受。要减轻员工在精神范畴上的压力感,心理契约关系的平稳不容忽视。其次,压力管理的目的是使员工的压力处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不是单纯的降低压力感受,因此,利用适当的压力来激励员工,推动员工不断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构建新的心理契约,来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查研究显示,员工在组织内部感受到的压力因素主要是“培训、管理发展的不足或不适当”、“不明确的升迁前景”、“个人发展的机会”、“工作所得”、“未达到个人的工作标准”等等。因此,要对员工压力进行管理不仅要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对策,同时还要利用心理契约的特性,即“书面契约的有效补充”这一特点让员工与组织之间在精神上达成默契而稳定的关系。只有在管理方法与精神上都达成了协议,才能真正达到在减轻压力的同时又起到激励作用的压力管理目的。本文通过对此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和以往研究结果的参考,以及对心理契约构成要件员工压力表现要件的选取,建立了一个心理契约与员工压力之间的关系模型。见图。五、结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员工压力对于组织、员工个人以及企业管理之间的影响日趋明显。对于员工压力管理的探索也应更加深入。本文对压力管理的研究没有遵循传统的模式与方法,而是通过调查,引入了心理契约这一变量。对心理契约与压力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并对通过心理契约来实现对员工压力的管理进行了讨论。通过本研究,证实了员工工作压力与心理契约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员工压力管理的可操作性,即可以通过对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来实现对员工压力的管理或对员工的激励。[5]刘.员工压力管理对策探讨[J].企业管理,2006,(4). 首先,如果员工可以参与对自己工作量的分配,其身心健康状况会比较理想。

工作压力不仅影响着的我们的工作,更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工作压力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工作压力的影响及管理

摘要:当今社会工作压力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受到工作压力的困扰,工作压力不仅影响着的我们的工作,更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认清工作压力对我们的影响越发显得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工作压力的影响来提出管理压力的策略。

关键词:工作压力;影响;管理

(一)、工作压力的定义

环境变化时个体所出现的反应称为工作压力,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产生压力的最大原因,压力会使得个体感到害怕,从而无法妥善处理工作,对于很多员工来说,组织变革就很可能带来压力。学者们因为研究观点不同造成对工作压力的定义不同,缺乏一致性,Caplan(1975)认为工作环境的特性对个人造成胁迫就产生了工作压力。而 Beehr & Newman(1978)则认为是指一种和工作相关的因素与员工交互后,对员工心理与生理造成改变的结果。Parker & DeCotiis(1983)认为一个人在组织中遇到一些有相关的机会、限制及需求的重要的工作结果时,被要求脱离常态或者与自我愿望不符合时的一种感觉。赵杰夫(1988)认为是工作的要求超出了个人的能力,或者个人的需求不能被环境所满足,从而使得个人产生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现象。

(二)、压力源

Martin & Schermerhorn(1983)认为能产生压力状态的刺激物,能够反映压力的潜在来源就是压力源。Hellruegek、Slocum & Woodman(1986)则认为压力源存在于各种工作环境中,并且可以按组织关系、生涯发展、工作本质、组织角色、组织结构进行区分。Robbins (1994)认为外部环境、组织和个人是压力的来源。在工作压力结果上,还有一些潜在压力会不会变成真实压力,就得根据个人的差异对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及行为状态进行判断,如工作经验及性格等。台湾劳工卫生所(1995)认为压力源可以从低福利制度、工作不适合、工作紧急、工作地点变动四个维度进行考量。综上所述,造成工作压力的产生非常复杂并且形式多样,同时也可以发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工作因素、个人因素、工作之外的因素都可能是工作压力的来源,同时在生理、行为及心理上都会产生因为工作压力而出现的症状。

(三)工作压力带来的影响

1、对组织的影响

(1)工作绩效:工作绩效是不仅是衡量组织和员工个人的一个指标,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成一个倒U型的关系,压力太小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动力,压力过大又使员工感到疲劳和压抑,从而不能得到高的绩效,所以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绩效。如图所示:

(2)组织承诺:随着员工对组织投入的增加,会产生的一种甘愿为组织付出和牺牲的感情,这就是组织承诺。学者们大多认为工作压力过大,往往会导致人才流动大、组织承诺下降。台湾学者陈瑞惠 (2002)研究中发现私立高中教师工作压力与组织承诺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国内研究者刘勇险 (2005)的研究结论也证明工作压力越大组织承诺就越低。

(3)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指的是员工对自己工作情况主观感知的满意状况,对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去足轻重的作用。工作压力过大会使员工对工作产生焦虑、厌烦等情绪,从而产生对工作和组织的抱怨和不满,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2、对员工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能力。工作压力可以促使员工和其他同事进行竞争和比较,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适度的压力还能使员工勇于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让员工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使员工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不断分析自身工作能力与组织的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使得员工和岗位之间可以更好的匹配,优化了组织的人力资源。

②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有很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团体,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推动团体的发展,企业更是这样。在工作压力的影响下,员工首先会主动的寻求与同事合作,通过相互帮助和学习来共同应对压力,有时甚至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合作团队,这对于团队中成员的共同成长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其次,可以促进团队的内部结构优化。当团队成员普遍反映压力过大时,那么团队的管理者就会努力通过优化内部结构来削弱工作压力,一般这种优化会提升员工的工作业绩,促进团队的进一步发展。

(2)消极影响

①影响员工积极性。工作压力过量会使员工感觉疲惫和憔悴,否定个人的能力怀疑前途的发展,感到茫然和不安,对自己和组织没信心,从而影响员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工作业绩和绩效也随之下降。他们甚至会觉得不管自己多努力也改变不了这种压力大茫然的现状,也无从下手无从改变,久而久之这种内心的“无奈感”,就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开始选择堕落,不再追求事业的成功,得过且过,消极度日。

②影响员工身心健康。当工作压力过大时,会对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轻者会产生心跳加快、紧张、焦虑、沮丧、发怒、失眠等情况,重者可能会造成各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头痛、抑郁症等,也容易造成工作事故等。工作压力就曾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是“世界范围的流行病”。

③产生恶性竞争。过大的工作压力也很可能会影响组织的团结,破坏组织和谐的气氛。工作压力大可能会使员工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方式,来取得竞争的胜利。长期受到过大的压力影响的员工甚至可能会产生心理扭曲,他们往往通过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来使组织和他人变差,以此来减轻自己工作压力。一旦发生这种恶性竞争的行为,不仅会组织的工作绩效更会影响组织的稳定。

(四)工作压力的管理策略

1、员工工作压力情况进行考察。组织的管理者平时要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心理情况,根据不同的压力来源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针对工作压力和其他的一些工作情况制定一个量表来测试员工的心理状态,由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心理状态不是很好的员工给予及时的帮助,最好是建立一个长效化的测试机制。同时还要结合相关的岗位情况进行动态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员工的压力状况以及心理承受情况,尽可能的降低由于压力过大给员工和组织造成的不良影响。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组织要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鼓励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于同事、领导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创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更可以弱化员工的工作压力。此外组织还可以定期的邀请心理方面的专家来为员工做心理辅导,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在企业里设置心理辅导机构,方便及时的为员工提供心理帮助。

3、让员工是参与管理。组织中的发展前景、工作目标、领导的评价等问题会使员工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感,而这种不确定感又会使员工感到压力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如果让员工参与到组织的管理中来,就可以增强员工的控制感减小不确定性,这不仅可以减小员工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强化组织的管理。

4、完善工作环境。首先,组织内部要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团结的文化氛围,通过良好的文化影响员工的各种行为,鼓励他们积极成长、乐观地面对各种压力,有效地化解各种难题。其次,要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针对员工的工作压力、工作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指定相关的考核指标,工作压力大的员工要加以重视,可以适时地为他们调换一下岗位提供一些关怀。(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邵爱华.济南IT员工工作压力调查及压力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03.28

[2]武娜.中小企业工作压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

[3]靳娟.工作压力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黄国荣.企业工作压力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10.11.1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工作压力管理论文

大学生压力管理研究论文

压力管理与轻松学习——我的大学生活内容摘要:大学是一个轻松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充满压力的地方。我作为大二的学生,回首这两年的大学生活,是在不断地学习、工作、减压……这一过程中走过来的,大一的懵懂,大二的努力,大三是否会如我计划的一样还是个未知数。但在这两年的时光里我感触颇多,渐渐地总结了一些经验,明白了大学中学习与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两个话题,学习上没有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而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压力,而是把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尽可能维持更多的正效应压力。关键字:轻松学习、压力管理、大学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舞台,你可以在这里挥洒热情洋溢的青春,可以在这里塑造一块人生的基石;可以在大学四年里默默无闻,也可以功成名就。大学是一个轻松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没有老师会逼着你学习,平时的作业也不多,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但同时大学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地方,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社团的工作,你都能深刻地体会到压力的存在,这些压力促使我们自觉地学习,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我们所不知道的一切知识。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奇妙的地方!如今的我已是大二的学生,回首这两年的大学生活,虽然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却是充满压力的。我在压力下学习、工作、减压……在这不断重复的过程中我即将走进大三的门槛。刚进入大学时,内心是喜悦和轻松的,因为摆脱了高考的阴影,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背书作题了,想着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计划着大学四年我要每天都泡图书馆。那么多美好的想法在慢慢而来的生活中变得模糊不清。大一的时候课程并不是很紧,军训结束之后,我和宿舍的几个人一起,闲时偶尔逛逛校园,更多的时候我们便都会跑去图书馆,去找自己喜欢的书,可我们看的更多的并不是专业方面的书籍,而是各种各样的小说。我喜欢读小说,从初中以来一直喜欢,所以在大学里能有那么多时间看小说我是很开心的,然而这种开心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入大学的新鲜、轻松、喜悦之后,我陷入了无限的空虚之中,无所适从的我只有不停地看小说。我在书中找寻着喜悦,之后便又陷入空虚之中。我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我想走出宿舍,走出自己封闭的内心,但却没有勇气,无形的压力压抑着我。直到大二,我终于想要彻底摆脱大一的状态,于是我便积极地在社团工作,希望结识更多的人,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终于我走出了宿舍,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学长学姐的认可。在社团里我渐渐有普通成员做到了组长以及主编。这段时间里工作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然而我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上,学习却不顺利了,直到临近考试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我只得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内疯狂的背诵,而目标就是不挂科。对此,我很惭愧。当问题并不显著时,我并没有去在意,因为我在工作中获得了乐趣,这既弥补了我大一时的空虚感,又得到了我意料不到的很多珍贵的东西,我沉浸于这些喜悦之中不去关心那些潜在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不得不去面对它。压力再次以巨大的力道袭来。然而这次对我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工作和学习如何兼得?如何把两者都做好?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两样我一样也不想放弃。我回想着自己在大学里一年半的时光,想起最初进入大学时的那些美好的想法,而如今竟一个也不剩了。突然有些悲凉。我一直都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付出代价,可这次的代价是我不想承受的。自此,我告诫自己,以后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必须留出学习的时间,要尽量将工作与学习协调存在。自大二下学期开始,我便进入了调整期,调整一切偏离轨道的事情,学习和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我努力地调整,结果却事与愿违,我进入了疲惫期,不想做任何事情,可工作和学习都不能落下,于是我便负重前行。直到最近两周我的心境渐渐开阔,又变回了一起开心快乐的我,而大二即将结束。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里如果始终感觉不到压力,那么他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大学四年的时光之于我们是宝贵的,在这里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进步和成功的可能。在这大学两年即将结束之际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了一个总结,这便是:轻松学习与压力管理。首先,我想让大家知道我对压力的感受和这些压力的来源。压力是一种感受,一种心理反应。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只不过各自感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而已。而我对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在这两年内可以说是时大时小,这也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而我的这些压力的来源呢,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一:自我设定的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每个人都有理想,而每个人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而我并没有适应这个差距,始终对自己要求过高,凡事都想要十全十美,最终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太大,这就导致了我情绪的不稳定。内因二: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人的认知不同,而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大都来源于我们的错误认知,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不合理信念。而我便一直在生活中强调自己必须做好,而当各种原因导致做不好时,我的心情就会变坏。虽然偶尔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会自怨自艾。外因:他人的不适当强化,也就是来自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压力。学校的一些指标和要求,社会的就业压力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给我造成了极大压力。其次是我如何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的。一、 我在自己各项承受条件的基础上,制定详实而又可具操作性的目标计划。要有长远目标,但重要的是大目标下的短期目标。比如,我今天需要做什么,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然后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我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和之前的自己作比较,学会超越自己,一天进步一点点。二、 我告诫自己要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遇到自己承担不了的事情时我会向朋友寻求帮助,而不是一个人独自郁闷;学习上循序渐渐,而不是抱着一次解决的目的;多与朋友谈心,交流工作和学习的观点、经验,吸取有利且简便的方法处理问题。三、 学会总结。经常总结学习和工作的心得,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下面是我对大学的学习总结的几点:1)大学的学习,决不是靠老师,而是完全靠自己。自学是大学学习的主要形式,独立自主的学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如果这时候还想把学习的重心诉诸于老师,那根本是错误的,更不用提学习结果。2)大学的学习,不只在于了解各个流派的思想、智慧和方法,更在于能建立自己的独立的思想体系。了解别人的东西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思想,这应该是大学学习的一个高水平目标。3)大学的学习,也不只限于课内。通过各种方式求知,才是大学学习的特点。比方说,通过参与实习获得知识,通过参与专业培训获得知识,都属于大学学习的范围内。4)广义的学习,是除了学习专业的东西以外,学习一切用的上的东西。生活中随便的一件事情,都藏着巨大的学问,也许哪一天你就真的用得上,应该把这些学习也算是大学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大学学习,要学会的一项必备技能就是知识的搜索,这包括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一系列资源来寻找你需要的东西。尤其是互联网搜索的认识,这也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点,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搜索技能理应随之增多。大学中学习与压力是永远不可避免的两个话题,而如何做到轻松学习和很好的压力管理尤为重要,而掌握好压力管理的方法,轻松学习便很容易做到了。学习上没有压力不行,压力过大也不行,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压力管理。而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压力,而是把压力水平控制在一个最佳状态,尽可能维持更多的正效应压力。最后送给所有的大学生几句话: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1.1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1.2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1.3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2.1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2.2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2.3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2.4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2.5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3.1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3.2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3.3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 索引序列
  • 压力管理毕业论文
  • 如何做好压力管理论文
  • 心理压力管理论文文献参考
  • 研究生心理压力管理的论文
  • 大学生压力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