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古今词义的异同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古今词义的异同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发布时间:

古今词义的异同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古今词义的异同:

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有引申义,一个词的古今意义的多少,往往会产生变化,有的旧义消亡了,有的新义产生了。如“池”在古代意义是a护城河b池塘。现代意义是a池塘b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列、怜、仇、除、仅、书、信、将等。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再”,古义是侧重行为的数量,是两次是第二次。今义侧重于行为的重复,是“又”。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一些词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如“恨”的古义轻,是遗憾、不满,今义重,是仇恨、忿恨。“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

如“谣言”古义是中性的,今义是贬义。另外“下流”古中今贬,“吹嘘”古褒今贬,“谤议”古中今贬,“爪牙”古褒今贬,“锻炼”古贬今褒。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根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掌握词的古义的方法:

我们必须勤查有关的工具书与阅读古代作品相结合,对词义的古今义例反复参证比较,还可以通过一些文字的和语言的手段帮助我们掌握词的古义。分三方面谈:

1)从字形上分析。如“劝”从“力”,可见本义是勉力、奋力。“醒”从酉,本义是酒醒。

2)从语境上分析。如“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证明“睡”的本义是“打瞌睡”。

3)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治--乱”。

4)从今语中保存的古词古义上去考察。如“款待”中的“款”古义是诚恳。“捐躯”中的“捐”古义是舍弃。“呼天抢地”中的“抢”古义是触、碰。“举世无双”中的“举”古义是“全”。等。

参考文献格式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序号]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

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

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古今词义异同论文答辩意见

以前“狗捉耗子,瞎管闲事”现在“狗拿耗子,精神可嘉”;以前“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现在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以前“开卷有益”,现在“开卷未必有益”。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汉语的词义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是词义差异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

古今汉语词义对应的情况大致如下:

(一)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古今汉语在词义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汉语的基本词汇,如自然现象的名称、亲属的称谓、肢体的名称等,从古到今意义都相同。

如“天”、“地”、“日”、“月”、“星”、“风”、“雨”、“雪”、“冰”、“水”、“火”、“父”、“母”、“兄”、“弟”、“心”、“耳”、“手”、“口”等均是古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属于基本词汇,但是古今意义也没有发生变化。

《说文》:“钓,钩鱼也。”即用鱼钩钓鱼。 又:“秕,不成粟也。”意思是秕谷是没有长好的粮食作物。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又如“蟋蟀”“芍药”都是古书里早就有的词,现在它们还是这个意思。都反映了古今词义有继承性的一面。

(二) 古今词义基本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旧词的死亡

有一类词随着历史事物的.消亡而消亡。

如:《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之中祭祀形式消亡,语言中“膢”这个词也就不用了。

还有的词,由于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

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就不用了。

2、 古今同字异词

有一些本来是不同的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因而该字的古义和今义迥然不同。

如《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抢”(qiāng)是触碰的意思,与今天的表抢劫义的“抢”(qiǎng)完全不同。就是一例。

(三)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

TAG:古今词义 异同 情况分析 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又如:

“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

又如:

“睡”古今都有睡的意思,但是它在古代专指打瞌睡。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现在则泛指所有的睡觉。

古今词义的差别有时可以相当细微,容易造成误解。对于古今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学习中尤应注意分辨。

例如“劝”在古代表示对人的鼓励、劝勉。如《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即以此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又如“劝学”、“劝农”都是鼓励的意思。但是人们常会从现代语感出发,把“劝”简单地理解成劝说(劝解)。

又如“敌”在古代是匹敌、相对等的意思。《左传》有“凡公女嫁于敌国”的说法。意思是国君的女儿嫁到大小对等的诸侯国去(即门当户对的意思)。但是人们从许多语感出发,会把“敌国”误解为敌对的国家。

古今词义论文答辩题目

浅谈古代白话作品中的古今异义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的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已经不用了。文言作品如此,古代白话作品亦是这样。造成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常见的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包括褒义贬用,贬义褒用,中性或褒或贬),名称说法改变,即由单音节词转变为双音节词。但是,我们认为,造成古代白话作品中的词古今词义不同或古义消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词义的转移。古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就叫词义的转移。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不妨将其概括为常见的两种类型。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如“涕”古义指“眼泪”,今义一般作“鼻涕”。《林黛玉进贾府》:“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就是“眼泪”的意思,说得更准确些就是“流眼泪”。再如“面”,古义多指“脸”,而现代汉语则多指“面子”。如古代白话小说在描写女子的容貌时,常常用“面若三月桃花,暗藏风情月意”。这其中的“面”即“脸”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汤”多指“热水”,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多指“煮东西的汁液”。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去里面换汤水时,看见管营手里拿着一封书。”其中的“汤”即“热水”。2、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由甲义转移到乙义时,有时词性也产生了转移。如《林黛玉进贾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流”古义是“风韵”,属于名词。今义转移为“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如“数风流人物”;或转移为“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如“风流才子”;或转移为“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如“风流韵事”,都属于形容词。再如“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语言”在此是“说话”的意思,属于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属于名词。

1、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课题?

这个问题需要从自身专业回答,比如这和自己专业相关,自己可以有很多想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等,关键点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

2、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这实际上就是问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自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个课题背后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做到游刃有余。

3、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需要自己对论文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需要了解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大致就是围绕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结果怎样来展开叙述。

4、在研究该课题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就需要实话实说了,当然并不需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说出来,说出其中一两个,而且被自己解决的就可以了。

5、论文中没有提到但是和该研究课题十分密切的问题还有哪些?

这个就需要拓宽自己的思维了,想一个和研究课题相关但是论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自圆其说即可。

6、还有哪些问题自己到现在也没搞清楚的?

这个问题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实话实说,但是问题不能太基础,也不能说太多问题,否则老师会认为你基础知识不扎实。

古今词义论文答辩题目大全

一、文字部分 《说文》部首的文化学研究(贝部研究、女部、玉部) 《说文》部首研究 《说文》省声研究 《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 《说文》重文研究 《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假借字与通假字 古今字和异体字 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浅论《说文解字》一书的历史价值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声符表义的成因初探 试论词义引申的规律与方式 说会意 说假借 探求本义的方法种种 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形声字起源试论 形声字声符说略 形声字义符说略 许慎六书说论评 义符表义与声符表义异同论 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二、词汇研究 《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 《论语》常用词汇研究 《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 《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 《儒林外史》某类虚词研究。 《诗经》叠音词研究 《诗经》连绵词研究 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 同义词和同源词浅说 先秦偏义复词研究 先秦同义复词研究(《左传》、《论衡》、《墨子》等) 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专书的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研究 三、语法部分 “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韩非子》中的被动句 《老子》(某种)句型研究 《论语》句法研究(判断句研究、祈使句研究、疑问句研究) 《孟子》中的“其”字 《孟子》中的“之”字 《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 《荀子》副词研究 《战国策》中的“是”字 《左传》“焉”字研究 《左传》“之”字研究 《左传》被动句研究 《左传》判断句研究 《左传》祈使句研究 《左传》疑问句研究 《左传》中语气词“也” 被”字的词义演变 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 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 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 从唐宋元明清的白话作品切入考察近代汉语语法的有关问题 古代汉语“把”字句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处置式考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古代汉语词序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活用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兼语式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古代汉语连动式研究 古代汉语判断句研究 古代汉语省略现象研究 古代汉语使成式考察 古代汉语双宾语考察 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 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近代汉语代词研究 近代汉语量词研究 秦双宾语句的类型 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唐诗句法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 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主谓间“之”字探源 专书的语法研究 四、音韵研究 专书的用韵研究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陶渊明用韵研究 论音韵学在古籍阅读中的作用 联系古音考察现代汉语方音问题 汉语语音演变规律考察 联系汉语语音史研究现代汉语语音规范方面的有关问题 古代韵文用韵考察 五、方言研究 方言词汇研究 方言语法研究 方言音系研究 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 六、训诂学研究 标点研究 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试论“据文证义”的训诂方法 试论“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 校勘研究 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注释研究 反训研究 七、修辞研究 《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 杜甫诗文修辞研究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红楼梦》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左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水浒传》人物语言风格研究 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孟子》论辩艺术研究 《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 八、其他相关研究 辞典学理论研究 中学文言教学研究 《说文》释义方式研究 古代汉语字词典释义辨正 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

1、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课题?

这个问题需要从自身专业回答,比如这和自己专业相关,自己可以有很多想法去解决这个问题等,关键点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

2、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

这实际上就是问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自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个课题背后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做到游刃有余。

3、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需要自己对论文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需要了解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大致就是围绕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研究结果怎样来展开叙述。

4、在研究该课题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个问题就需要实话实说了,当然并不需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说出来,说出其中一两个,而且被自己解决的就可以了。

5、论文中没有提到但是和该研究课题十分密切的问题还有哪些?

这个就需要拓宽自己的思维了,想一个和研究课题相关但是论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自圆其说即可。

6、还有哪些问题自己到现在也没搞清楚的?

这个问题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实话实说,但是问题不能太基础,也不能说太多问题,否则老师会认为你基础知识不扎实。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论文引用古诗词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的正确格式如下:1、参考文献格式为:[序号]+著作作者+篇名或书名等+参考文献的类型+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2、引用别人的毕业论文的标注格式为(毕业论文类型为学位论文[D]):[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3、举例如:[1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

论文参考文献引用的正确格式如下:

1、单一作者:英文格式为“(作者姓氏,发表年份)”,中文格式为“(姓名全名,发表年份)”。

2、两名作者:作者姓氏必须以他们的名字在其发表文章内的顺序来排序。若两个作者都在括号内引用,名字中间需加上“&”符号,也可用“and”、“和”进行连接,取决于期刊格式。若在句首引用则使用“and”以及“和”。

3、一篇文献有三名作者及以上,则只列第一位作者,英文用“et al.”指代剩余作者,中文则使用“等”。

4、若采用数字上标式引用,较为简单。多篇文献,用逗号隔开,连续的引用则使用“-”简略。主要注意文中的数字顺序对应文末的文献顺序。

注意事项

不同期刊,不同专业,不同高校的毕业论文对格式的要求不尽相同。引用类型主要分为期刊(Journal)、书籍(Book-Chapter)、专利(Patent)、会议(Conference)和毕业论文(Thesis)等。

强烈建议使用文献管理软件,通过选择格式类型自动填充。这样能省去大量繁琐的整理文末文献格式的工作。

  • 索引序列
  • 古今词义的异同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 古今词义异同论文答辩意见
  • 古今词义论文答辩题目
  • 古今词义论文答辩题目大全
  • 论文引用古诗词参考文献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