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349
小蘑菇少吃点
sofa上的猫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一种“短缺效应”,即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是由最短缺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短缺是种普遍的现象,是制约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高新技术研发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科技短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原始性创新能力上,即自主知识产权少,由此导致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内形成强烈的对外技术依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2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指出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技与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和超越的前提,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机遇,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加快实施专利战略,切实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科技部又于2003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以促进国家科技计划在高起点上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但是我国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认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是一种内生地促进产业升级和转换的机制。国内差距和国际差距的缩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根本任务。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中取得超过其他国家的利益。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低,显然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强化了对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依赖,使我们的科技开发能力呈惰性降低,无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民族国家政策设计的自利性,中国的科技进步不能完全放在国外技术的“本土化”上,而应该考虑把“国产化”作为追求目标。开放市场和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国际分工,而应主动地调整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我们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本土化”,不可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当然,我们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赋予“国产化”以新的内涵。 科技短缺的消失意味着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的阶段,把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作为科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无疑是正确的。但随着自身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上升,我们有必要放弃跟踪和模仿的发展思路,通过自主创新使科技从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战略技术和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而且引进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自主创新,实现跨越。经费投入现在不再是制约我国科技竞争力的瓶颈,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科技资源,使科技产出最大化已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后,其科技投入将会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期,即进入科技起飞阶段。2000年我国的R&D投入首次达到GDP的1%,2002年R&D投入总额1289.4亿美元,其占GDP的比重上升到1.23%,自1995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增长,并且企业投入大幅度上升,达到R&D投入总额的6O%以上。在科技起飞进程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固守跟踪模仿的技术发展战略,将丧失科技赶超和跨越的有利时机。 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的转变是新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核心理念。这一转变的实质在于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市场和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重新界定,以摆脱比较优势的束缚,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经历了20多年市场化条件下的技术引进后,这一转变将确保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利益。科学分析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的动因,有助于营造支持技术自主创新的社会心理氛围,加速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顺宏冷暖-MISS冯
(一)去IOE问题IOE是指IBM、Oracle、EMC三家公司。IBM主要提供服务器,小型机;Oracle是数据库,数据管理;EMC主要是做存储方面的解决方案。这三家公司在银行、金融机构里都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银行过去主要用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因为它的可靠性非常好,在市场上占有率非常高。中国的银行业、金融业,这三家公司的相关收费是非常高的。当然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涉及到国家核心信息的安全问题。因此,我国去IOE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需要研发自主可控的替代品。但是,国产化过程是很艰辛的。比如我从事的数据库行业,人大在国内数据库行业算最早几家做国产化的。例如人大金仓数据库公司,目前在国产数据库方面是排在前面的公司之一。但国产替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产品质量、稳定性等还需要长期打磨,与国际代表性产品Oracle还有较大的差距。最近几年一些有互联网背景的国产数据库发展迅速,值得我们去关注。(二)芯片问题另外一个领域是芯片制造。从中兴事件可以看出,中国芯片制造领域对国外依赖非常大,尤其是重要的CPU、GPU核心硬件。以光刻机为例,制造芯片要依赖光刻机。光刻机是制作芯片的专门精密设备,需要在相对封闭环境下做高精密的芯片生产制造。这方面我们国家依赖进口,自己很难制造高精度设备,或者制造出来质量也很难达到要求。这是现在非常严峻的“卡脖子”的事儿。为什么我们芯片的档次上不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制造的仪器设备上。另外,从行业背景看,互联网、软件行业更好找工作,更吸引人一些,所以对传统的仪器设备的研发投入各方面都没引起重视,人才的流失也就非常严重,导致我们积累很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缺乏制造工艺方面的底蕴,这也成为“卡脖子”的事儿。这是硬件层面上。(三)系统软件差距在软件层面上,除芯片外,差距更大的是在系统软件问题。例如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大数据软件、工业软件等。在工业软件领域,面临人才短缺,缺乏积累等。在大数据时代,开源软件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有好处,可以更多地参考。但大数据系统软件研发,比如Hadoop、Spark这样比较流行的软件也都是美国主导(研发)起来的,我们自主研发这些非常少。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看到阿里、华为等公司投入很大精力做开源软件、自主软件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差距还是非常大。(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人工智能这些年进步非常快。最近三五年大家也能够看到,国内的人工智能非常火,无人车、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技术进步非常快。这里有个例子,也是前几天,我刚看到的例子,在国际上人脸识别领域里,全球有个国际人脸识别比赛。前5名都被我国公司包揽。当前一些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中国确实领先,相比精度比其他国家要高。目前,国内最火的是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应该在软件领域的关键就是算法。例如,现在机器学习非常火,导致大批学生往这方面扎堆,忽略了基础软件研发问题。他们认为算法找工作最好找。据了解我校今年毕业人工智能和算法相关的硕士好多能拿到40万左右,好的博士生能达到80万,他们认为做AI、做算法适合市场的需求,于是一窝蜂跑去做算法。相对而言,算法比较容易入手,老师不讲,自己花几万元出去培训机构那里学学,再练练编程,开放的课程都有很多,学生也有渠道去学。但系统软件做得很少,搞深度学习的都知道,TensorFlow这样软件强大在是一个系统化的深度学习软件,这也不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是Google这样的国外大公司和核心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Google开源出来,它的技术落后已经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Google不可能把最新最强的技术开放出来。这就是我国人工智能研发背后的隐忧,基础性独立研发不足。(五)大数据战略资源争夺难以避免为什么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其中背后的关键原因之一是数据资源问题。大的互联网公司,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他们肯定很重要。但对高校而言自然而然缺乏数据的资源,没有大数据,人工智能也很难去谈。美国的环境有其掣肘,美国大学的老师跟我们讲,他们不是很容易有途径弄到大数据,它的隐私保护、政策、法规的约束,导致他们在做技术突破创新的时候都相对保守很多。这背后是大数据战略资源的较量。有些媒体把大数据比喻为新石油,说明它的重要性。而全球未来围绕数据资源的争夺也难以避免。(六)清醒认识我国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国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产品研发上发展迅速,应用领域推进得很快,西方国家必然会感觉到很大的威胁性,尤其我们经济规模这么大,美国肯定是要想办法遏制我们,遏制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就是“卡脖子”,我们的弱项,最典型的是工业领域就最核心的东西,如飞机的发动机,我刚才提到的光刻机、系统软件都是我们薄弱的环节,就容易被他们抓住这个脖子。我们是理工科,做这些项目,智能制造、大数据都是做“卡脖子”工程,从0到1,不是已经有了把它做得更好,而是你没有这个东西怎么把它建起来。美国对我们的制裁,假如Oracle对我们制裁,不给我们提供的话,国内数据库厂商机会就来了。西方的技术扼制,短时间是坏事。但从长远看的话,我国的独立自主技术发展,如果进一步完善国内竞争机制,把握好自主研发的保护、竞争和淘汰机制,迈向国际一流只是时间问题。我结合自己做的事情的理解,我们国家最近五六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非常快,有可能超过美国。当前我们国家对全球各国人才也很有吸引力,高端人才也回来了。为什么在中国做大数据、人工智能有优势呢?因为我们数据资源丰富,用户多,场景极为丰富。这是我国面向未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劣势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些系统基础性的地方。如基础系统软件等。“卡脖子”的地方,不仅仅需要应用产品,还需要基础性的东西,需要体制,需要底蕴,方方面面提高上去才能做出来。还有个问题,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了,人工智能把很多优秀的人才挖走了,学校的学生就面临这个问题。基础性研发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学生们不愿意做系统,不愿意做底层代码开发和基础系统建设。总是希望做算法、期望更高薪水,需要时间,需要市场来回调。因此,基础系统软件这些方面的人才流失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问题也要进一步加强,只有产权保护越好,创新的回报才能得到更多保护。总的而言,只有脚踏实地,夯实基础,才是我国应对西方技术扼制的可靠方法。
爱玩的小猪2007
企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企业科技的自主创新企业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必然以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为经济目的,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像美国的波音、日本的丰田、德国的大众汽车等公司,其企业自身就拥有庞大的科研机构,不断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企业的这种技术创新行为本身就是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探索与新仪器、新设备生产的行为可以说,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不仅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而且科学思维和方法研究及其与先进科研仪器的结合能够大力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例如,首创公司在对已有的有关GSM/GPRS研制的科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GSM/GPRS无线通信系统算法,并由此研制和开发了展芯GSM/GPRS手机核心芯片,打破了国际垄断,有效地提高了整机厂商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了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科技进步但这种成功的例子在我国还不多见,绝大多数企业依然缺乏这种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缺乏除了企业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之外,科学思维、方法、工具的推广与普及机制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现阶段有必要对企业在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的应用与创新方面加大能力建设,为有效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提供帮助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自主创新、科技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的物质保障,还与社会文化环境和广大公众的科学素养高低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较低,据有关调查,2003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仅为98%,与美国2001年已经达到的17%的水平相距甚远,这与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要求形成了很大反差,这种严峻形势既表明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任务的艰巨性,也表明了我国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不仅要加强公众对科学内容的了解,更要提高公众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公众形成对科学具体而丰富的把握全面推动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传播,将对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创新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开展创新方法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抓住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三个层面”,重点面向科研机构、企业、教育系统“三个对象”,积极推进技术、管理和体制的创新在“十一五”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创新方法行动首先,加大对创新方法的投入力度,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行动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项目的设置上,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支持,形成国家对创新方法投入的长期的、稳定增长的渠道;并在相关科技计划与优先领域中,超前部署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对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以及进行工具设备创新的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引领学科前沿、抢占高科技战略制高点、支撑重大技术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方法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对在方法上创新性强的小项目、非共识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在科研项目的立项与选择评价上,采用符合国际规范的科学研究评价方法,提高同行评议的水平在科研成果评价与科技奖励上,向有重大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和工具性创新的研究倾斜;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中,加大创新方法在成果评价上的权重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提高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学仪器应用水平其次,系统地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组织我国优秀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综合、系统地整理、分析科学思维、方法与仪器设备创新的成果;根据当前国际最新的发展趋势,全面开展“科学方法大系”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出版有关科学方法的大型系列专著;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开展针对科学思维、方法与仪器设备创新的学术论坛、专题讲座以及相关调研工作;加强支撑创新方法工作的平台建设与此同时,针对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且蕴涵重大科技突破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方法工作:一是对能够导致方法创新的科学原理和能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思维方法的研究;二是对涉及军事、纳米、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以及解决资源、环境、工程建设、公共安全、人口与健康等重大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的研究;三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如中医)开展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设备的研究;四是支撑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包括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等的研究;五是对支撑企业、行业重大技术发明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第三,从教育和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入手,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是构建新型的基础教育培训体系广泛开展科学思维的基础性教育工作,重点从“娃娃”抓起,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开发系列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工具的中小学教材并进行试点应用二是在高等教育中增加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方面的教学内容鼓励进一步加大科学方法与方法论相关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活动,鼓励开设新兴或交叉学科的前沿讲座三是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选拔和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具有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标准之一,把在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与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选拔推荐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通过开展创新方面的工作,培养一批科研帅才和领先团队四是创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氛围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争论,保障不同学术观点的公开发表和充分讨论;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的青年人才及团队给予优先的支持与鼓励第四,重点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点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一是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生产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有针对性的创新方法培训教材,并在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开展创新方法师资培训,为大规模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培养师资队伍二是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应用相关培训教材,对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主要研发人员进行试点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创新方法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三是结合试点培训情况,对不同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能够满足不同行业发展需求的企业创新型人才第五,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将科学方法宣传与科学研究过程、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促进技术成果与科学方法同步推广,推动科学方法的普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大力开展科学方法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加强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创新方法宣传活动,普及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让创新方法在公众中广泛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不计较的心
推荐《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这篇文章指出了包括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在内的的仅仅关注技术进步的科技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并从创新双螺旋演进的角度要进一步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应用创新的制度设计,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成果真正适应用户需求,适应市场化以及非市场化的需求。这也就是面向用户需求、以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0”的主要研究领域。科技创新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革,催生了知识社会,使得传统的实验室边界逐步“融化”,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急需构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打造用户参与的创新0模式。在多主体参与、多要素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拉动力的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推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科技创新正是这个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催生的产物。 应用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的现实与潜在需求,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创新要求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最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信息,推动应用创新,并进一步提供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技术研发方通过以应用为核心,进行技术集成创新,培养产品设计能力、研发能力,逐步向产业上游发展,推动产业的更新换代,提升整个行业科技水平。目前在科技创新体系还更多的注重技术进步,对面向用户的应用创新较少给予关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制度设计对于技术发展、产品转化十分重要。当我们通过高新技术园区这类制度设计推动了以研究院所为主体的创新、甚至推动了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技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在制度层面上解决技术的应用、转化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应用创新的机制,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业的一线管理与服务方面缺乏动力。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我们有必要在应用创新方面通过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平台,即应用创新园区的制度设计,来实现用户、需求的集聚,实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各类创新主体的互动。以高新技术园区和应用创新园区两种制度设计的高度互补与互动,形成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两轮驱动、并驾齐驱,通过“双螺旋结构”的互动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将是探索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探索。科技工作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涌现出来的,科技创新必须实现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的并驾齐驱,在“双螺旋结构”作用下推动。在技术发展方面,我们要以高新技术园区为平台,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集聚孵化新企业、孵化新技术;在应用创新方面,可以通过“三验”应用创新园区的摸索,以应用创新园区为平台,通过用户的集聚、需求的集聚以及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的集聚,推动应用创新,谋求技术进步平台与应用创新平台的对接,通过需求与技术的对接和互动,构建一个高效的创新体系。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融合与发展给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通过“三验”应用创新园区的探索逐步构建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的创新服务总线以及新型的创新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打造创新0模式,推动全民参与科技创新,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开放创新、共同创新,探索进一步建全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政府对人工智能也是很重视的。人工智能的专业方向有科学研究、工程开发、计算机方向、软件工程、应用数学、电气自动化、通信、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的
核心技术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上说话的权利,都具有重要作用。
后来朱江洪回忆说:“我们科研人员没有辜负期望,我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研发出来了。5年过后,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先后有3家日本企业来到格力,恳请并购合作。2008
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杜绝能干的不给干,而这辈子学不会的挑大梁! 前者没岗位,后者却独霸资源和权力,就是在危害国家安全! 最大的障碍是能干的不准干,不能干的干大事,权利,仪器,资源都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