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05

狂爱KIKI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经济核心区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指尖的淚

已采纳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国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标: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早在2000年,全球GDP的90%就已由城镇生产。而这90%中,又有50%以上由国家中心级别城市生产。在城市化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地位,正是由中心城市的地位所决定。 北京所谓“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多职能综合性为主,除包括生产、服务、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通常把对国家或省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基地作用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称作中心城市,它们构成了全国经济活动网络的主要连接点,对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五大国家级中心城市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 天津区域中心城市则指沈阳、武汉、西安、深圳等区域大城市。如深圳、武汉两市就分别被确定为华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中部 上海地区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的确定,是中央的战略性决策要义和重要棋子。现在一个国家的地位,不是由某一区域大小来定,而是由特大城市的地位所决定。换句话说,国家中心城市好比是国家经济的聚宝盆,任何发达国家都会建立相应数量的 “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如德国有柏林、法兰克福,法国有巴黎、里昂,美国也有十多个“国家中心城市”。   西方国家的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组相互接近、联系密切、不同规 广州模的城镇群体中,一二个规模最大或位置适中的城市,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它们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其主要途径为:   ①进行生产的分工、协作和扩散;   ②通过流通,互通有无,促进竞争,形成优势;   ③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和人才培训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此,中心城市必须适当超前发展,同时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定的城镇体系作保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城镇有专业分工、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市也是形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经济区的核心与基础。 重庆解放碑
272 评论

张小电1301

204 评论

与口水长流

全国分为七大经济区,分别为:环渤海经济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珠三角经济区(广东、海南、福建)、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中部6省综合经济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大西南综合经济区(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大西北综合经济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东北综合经济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环渤海经济区。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座落于东北亚的中心,是国家政策引导发展的重点区域。①区域优势。一是明显的区位优势,该区地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沿海对外开放的中北段,又处东北亚中心,为该区带来极强的经济辐射潜力;二是明显的人才优势,这里科技、教育水平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三是交通优势,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交通网络和独特的港群(大连、营口、唐山、天津、黄骅、烟台、威海、青岛等港口),沈大、京津、济青、京石、太旧、济德等高速公路,也将使该区有希望最先在中国建成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地区;四是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石油、铁矿、煤炭、海洋资源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②专门化部门。该区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石油、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钢铁、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今后除发挥现有工业潜力之外,宜充分利用智力资源,大力发展微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在农业开发上集中力量建设河北、山东的粮棉果和海水捕捞与养殖基地,加快北京、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东北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①区域特点。东北区地处东北亚开放地带,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在全国居突出地位。这里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石油铁矿、煤炭及粮食、甜菜、原木、畜产品均在全国占较大比重,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②专门化部门。东北区是以石油化工、钢铁、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重要基地。今后的方向除了加速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外,充分利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部的有利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面积约33×104平方千米,人口68亿。①区域特点。全国最大的经济技术核心区,这里矿产资源不足,但农业发展水平和商业化程度较高,水资源比较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借助长江和江河湖海相通的优势,成为内联中、西部的中国与亚太经济区的结合部,以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起以轻纺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均较发达的综合经济区。该区在科技文化水平、内外贸易的发达程度上都居全国领先地位。②专门化部门。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制造业为主体,重化工业比较发达,汽车、钢铁、石化等产值占全国同类行业的1/3~1/2;沿江地区以纺织、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发达。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区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是全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基地。今后的方向宜积极开拓光导纤维、激光、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新技术,重点发展微电子、汽车、造船、发电设备、通讯设备、仪器仪表、乙烯及后续加工材料和深加工、轻纺产品等,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中心与金融、贸易、信息中心。中部五省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面积12×104平方千米,人口13亿。①区域特点。地处中国中部地带中段,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三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地带。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色金属、水能、铁、非金属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和科技力量比较雄厚;交通运输条件便利。②专门化部门。该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水稻、棉花、淡水产品、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等部门已成体系,今后的重点是以大运量、高耗水工业为主体,建立由冶金、纺织、汽车、化工等组成的沿江工业地带,担负起我国经济开发中“承东启西”的桥梁和基地作用。东南沿海经济区。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两省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今后可将港、澳、台划入。目前该区面积93×104平方千米,人口9800万。①区域特点。该区位于东南沿海,与港、澳、台毗邻,海外侨胞众多,在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特区集中的地带。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条件良好,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产地;锰及有色金属、水能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已有相当基础,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区。②专门化部门。地方资源为该区奠定了

283 评论

晃晃悠儿

第一,(深圳+东莞+惠州)+香港 第二, 北京+天津 第三,广州+佛山 第四,长沙+株洲+湘潭

270 评论

鲜嫩的小豆芽

四大吧, 沪宁杭工业基地 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既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经济影响几乎遍及全国。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沪宁杭工业基地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水陆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易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资源倒不是很好~~煤是从淮南淮北弄得 京津唐工业基地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 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这样的区位条件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参加广泛的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本区的发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占全国的16%,其中港澳资金占77%。外资进入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济管理方法,并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创办了一批现代外资、合资企业,成为本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260 评论

琳子Yulander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A观点与题意不符,我国目前的生产力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我国进一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BD均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故答案应选C。

254 评论

小轩3636

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和东北城市群是中国正在形成的四大城市群带。四大城市群的教育发展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高等教育相当发达 1990年四大城市圈拥有普通高等学校893所,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07%,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化进程,到2003年该比重降为06%。1990年,四大城市圈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为74万,占全国23%;2003年,在校生规模为88万,依然高达19%。四大城市群的教育优势集中地体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2003年,四大城市群研究生在校生规模达到542390人,占全国总数的28%。 2004年,中国教育发展数据显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达到20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北京和上海两城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以上,进入普及化阶段。据统计,2003年江苏、山东和湖北等省高等教育规模超过100万,北京、河北、湖南、广东、四川等五省超过80万,其中只有湖北例外,其余6省市均在四大城市圈内。四大城市圈经济结构合理、就业环境比较宽松,即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也是高层次人才就业的重要市场。 环渤海地区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从1990年至2003年,这一地区高等学校规模占全国比重一直保持在27%以上,占全国四分之一强;伴随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呈现地方化和均衡化趋势。这一地区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略有下降,2003年占全国98%。与此同时,其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却日益增强。2003年,环渤海地区研究生毕业生数量、招生数量和在校规模分别占全国17%、67%和92%。全国近50%的博士毕业于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2003年全国60%以上的博士毕业和在校生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其中博士毕业生有50%在环渤海城市群、98%在长三角地区;两城市群博士在校生分别占全国的57%和55%。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已经成为中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高地。 泛珠三角地区的扩大,纳入了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全国贫困地区和教育不发达的海南省,不但没有提供其教育优势,反而使地区间不平衡现象更为严重,背负了沉重的经济、人口负担。这是否有利于以香港和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的发展,即泛珠三角的优势是否大于珠三角,有利于深入研究,并通过发展才能识别。 (二)人力资源较为丰富 中国四大城市群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自然资源相对较少,人均土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大城市群包括了470个城市,占2003年全国城市总数的65%;人口规模达89529万人,占全国总规模的28%,人口规模相当于3个美国、比欧洲(不含俄罗斯)总人口289亿还多663亿。15-64岁人口规模占全国的68%,人力资源总量占全国的68%,高出其人口规模比重10个百分点。具体而言,泛珠三角地区人口规模占全国的71%,人力资源总量占50%;环渤海城市群人力资源占全国的03%,长三角地区占29%,大东北地区占86%。 四大城市群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推进器。四大地区也是中国经济水平、消费水平、人口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具有发展潜力、发展活力和发展能力的地区。 (三)劳动力文化素质较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国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9年,大专文化以上者占全部人口的15%,整体人口文化结构处于以文盲半文盲、小学、中学文化为主的低层次阶段。特大城市高层次人才拥有量继续居领先地位,北京大专文化以上者比例达到31%,上海和天津分别为16%和 59%,已高于中等发展国家水平,成为中国城市群教育发展的“领头羊”。 (四)城市群之间发展不平衡 中国城市群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群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二是城市群内部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发祥地,教育发展水平领先。东北城市群之间教育发展和人口文化素质差距较小、均衡度高。与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人口文化素质积淀欠丰富,高层次人才培养差距明显。四大城市群内部都存在教育发展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落后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城镇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质水平一般相差20-30年的发展阶段。以珠三角为例,泛珠三角城市群扩大成“9+2”模式,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同时也进一步暴露出泛珠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劣势。在全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大背景下,1990-2003年泛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全国比例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毕业生规模占全国的50%,在校生占全国的67%。其中博士毕业生和在校生分别仅占全国的38%和38%,仅相当于大东北城市群的规模存量。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珠三角地区包括了东部、中部和西部省、市、自治区,其中西部省区有5个,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特点突出。

9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

    管理学核心期刊名册》,供参考! 第一层次:2种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 第二层次:(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南开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和北大图书馆等编辑的《中文核心

    美丽的大蒜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核心经济区理论

    区域核心和外围的关系,他们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关系,既互相合作又存在竞争一;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

    shaohongxi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区域经济政策的核心

    打开国门,面向世界

    可爱多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经济核心区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指的是国家城镇体系顶端的城市,这些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

    狂爱KIKI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经济核心区的变迁

    (1)夏商至秦汉,经济重心在北方;(2)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方经济得到发展;(3)唐朝中期,经济重心的转移速度加快;(4)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政府财政收入主要

    小快手33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