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8

爱笑的眼乌珠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新青年》杂志鲁迅演讲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茱莉亚罗伯杨

已采纳
你看看哟``这些行不行呀? 鲁迅经常帮助青年学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据许广平说,鲁迅为了帮助青年,“逐字逐页的批改文稿,逐字逐句的校勘译稿,几乎费去先生半生功夫。” 即使像后来成为文坛巨匠的矛盾等人也都得到过鲁迅的帮助。为了校勘他翻译的《一个青年的梦》,鲁迅不惜劳累,几乎耗费了整晚的时间。 青年木刻工作者曹白,因为刻了一张卢那察尔斯基的肖像,就被国民党反动派以创作“普罗艺术”、“鼓吹阶级斗争而示无产阶级必有专政一日”的“罪名”逮捕入狱,受尽严刑拷打。出狱后,他又为一个木刻展览会刻了《鲁迅像》和《鲁迅和祥林嫂》,但检查官却抽出了《鲁迅像》,不准展出。曹白把这张木刻像寄给鲁迅。鲁迅不仅复信对曹白给予支持,还想将他坐牢之事写成文章发表。并鼓励曹白说:“人生现在实在苦痛,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 青年作者许钦文在还没有找到‘法律评论’社的书记职位时,曾持孙伏园的信到教育部里去找鲁迅先生帮着找工作。但他很快就说没位置,只轻轻点个头就回到办公室去了,他为自己不能使求助的青年不失望而暗自难过。许钦文谈到鲁迅对青年的帮助时说:“我们从(鲁迅)给李秉中的信,就可以知道鲁迅先生是这样帮助青年学生的,不但把自己仅存的二十元借给他,而且还从别处设法来解除他的困难。┄┄鲁迅先生当初在教育部里收入不算少,可是他自己,经常穿着两个膝髁上补缀得好象贴着膏药的裤子,据说还是在日本留学时做的。他的钱,除担负家用、买书以外,差不多就是帮助青年、代学生交学费等用掉的。”许钦文的处女作《故乡》,不但由鲁迅编定,而且还是他用自己《呐喊》的版税印成的。 当时,青年学生来找鲁迅先生的人很多。鲁迅不仅喜欢青年的访问,也费尽苦心鼓励和培养他们。为了要给中国培养切实的翻译工作者,他对李霁野翻译的俄国安德列夫的剧本《往星中》十分重视,不仅仔细看了译稿,并约李霁野面谈,提出修改意见。为了给青年翻译工作者创造出版条件,还在以后特地成立了未名社,而鲁迅则是该社的主要出资人。因为要换取学费,李霁野想将自己翻译的《黑假面人》卖出去。韦素园在给鲁迅的信中顺便提了一下,鲁迅在回信中就提出自己可以先借钱给李霁野,书还是由未名社来印,待卖出后可以用收回的钱来还。 韦素园是李霁野的小学同学,也是鲁迅的年轻朋友之一。当鲁迅先生得知韦素园患的是肺病时,非常关心,去信劝他好好保养,不要过度劳累。他去医院看望韦素园时,素园在谈了几个小时后才想起请先生吸烟。为了避免使病室里有烟味,鲁迅几次摇头说不吸了。直到素园再三说了对自己无妨,鲁迅先生才走出病室,站得远远的急忙吸完了一枝纸烟。 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和帮助青年学生,同时他也赢得了青年们的拥护和爱戴。 据许羡苏(淑卿)回忆说:“鲁迅住在莽原社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给他送东西去,刚走到门口,突然有三个象大学生样的青年来找他。鲁迅的学生,只要经常来访的,我都认识,而这三个我都不认识。他们问我,鲁迅先生在家不?我大声地答复他们:他不在!那时心里多着急呀!要是这三个人是坏人,可怎么办?我生怕他们冲进去找,就拦在门口不走,我一直等到这三个人走了,才进屋去。这以后,鲁迅就只好装作病人,躲到旧刑部街山本医院去了。”而肖红则是在一家炸油条的铺子里看到鲁迅的手稿被用来包油条,她得到了一张《表》的译稿,便赶快写信告诉鲁迅。从这些细节里,可见鲁迅先生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连中共两广区区委书记陈延年要广东学生运动领导人毕磊去见鲁迅时都说:“鲁迅这个人喜欢年青人,你们去的时候要活泼一点。”毕磊在《欢迎了鲁迅以后》一文中写道:“鲁迅先生这次南来,会帮助我们喊,指导我们喊,和我们一同喊。”反映了当时许多革命青年的心情。 鲁迅先生为了帮助青年,夜以继日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接待来访的青年,鼓励他们起来战斗;他给不少来信求教的青年写了许多回信,告诫他们同旧势力较量必须“锲而不舍”;他带领文学青年,创办有战斗力的文艺周刊,让他们为改造社会出力。从《鲁迅日记》中也可以看出,鲁迅几乎每个白天都要接待青年学生,而到了夜晚,他除了自己写作外,有很多时候还要负责校勘改写青年的手稿。可以说,鲁迅的生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为青年们而燃烧,而青年们也把他当作了人生的导师和新文化的旗手。
129 评论

张小电1301

250 评论

lunaseayoyo

请问是鲁迅的那篇演讲稿?

144 评论

cherryhu111

这确实是鲁迅在当今遇到的难题,他是一个亲近青年的人,现在却无法亲近青年人,既有鲁迅被神化后青年人对他的反感,也在于鲁迅的难于读懂。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和鲁迅的长孙周罘稍诮衲?月22日的广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鲁迅是谁?》,并以此为演讲稿,多次在纪念鲁迅的活动中演讲:“在鲁迅走后70年来第一次说出我们的想法,发出我们的声音。第一次表达我们作为鲁迅的儿子和孙子对父亲和祖父的理解和认识。”   作为鲁迅先生的亲人,他们有权利、有义务,也确实需要勇气来还原鲁迅,至少是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他们看鲁迅,有独特的视角和非常的感情,体会会更深切,理解会更准确。我认真地拜读了周令飞先生发给我的这篇洋洋大文,如沐春风,收获匪浅。我十分赞同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观点,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存在比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更有意义。也正是把鲁迅放在这样的位置上,再谈鲁迅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才具有超越普世的价值。他们的文章无疑让鲁迅以更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中国,鲁迅先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因自己的巨大丰富性而具有多种意义的存在,因此成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借古讽今、借机报复和“借此机会”的机会,鲁迅也差不多具有了兴观群怨的功用了。因此,鲁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像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淫,经学家看到易,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仁者用来行仁,智者用来取智,恶者用来施恶的工具或大旗。这就不免要从为我所用的目的出发,来改装鲁迅,或是单单突出鲁迅某一符合自己需求的特性。被“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鲁迅,呈现出来的就永远是革命战士的面孔,永远横眉冷对,永远冲锋陷阵,永远骨头更硬;反之,被“丑化”和“妖魔化”的鲁迅,呈现出来的则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面孔。   在《鲁迅是谁?》一文中,作者指出,“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个爱开玩笑、非常幽默和蔼的人。”我在陈丹青的《鲁迅的好玩》里也看到:“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也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好玩;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的人格的维度与张力。”这么一个有着丰富生活情趣的人,有着丰富的人格维度与张力的人,长期以来,无论正、反面都只有一副面孔———猛士。对鲁迅一再地“脸谱化”,正是我们找不到真实的鲁迅在哪里的主要原因。如果作为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嬖冢�逞妇�癫换嵊猩��Γ�换峄钤谛率兰屠铮�换嶙呓�率贝�娜嗣切睦铩R虼耍�易芙�蛔∫�剩�逞冈谀睦锬兀?   鲁迅在鲁迅研究所里吗?我想应该在吧,如果不在,那些鲁研们将会失去以研究鲁迅为生的饭碗。可是鲁研们写出来的长篇大论,除了拿来评职称、涨工资,在圈子里引以为耀,又有多少平头百姓去翻阅它们呢。一个“爱开玩笑、非常幽默和蔼的”鲁迅,被搞得高深莫测,从一个故纸堆走进另一个故纸堆。   鲁迅在青年人心里吗?这是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我单知道,上世纪初,鲁迅是“孺子牛”,是青年人的朋友、导师,他就在青年人当中。而现在呢,鲁迅还“活”在青年人心中吗?我不敢肯定,我想这里面有复杂的原因,首先,鲁迅在一些人心里已然远去。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例是,当鲁迅的曾孙女周璟馨因参加一档娱乐节目而成为新闻人物时,竟有人问了这样一句:鲁迅的后人怎么不姓鲁了?呜呼,连鲁迅姓什么都不知道,何谈在青年人心中!其次,读鲁迅的人在减少。前些时,老牌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发起的“影响青少年的作家排行榜”评选出炉,鲁迅位列第六,敌不过“玉女作家”。何以如此呢?我以为一位“80后”的读者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我对鲁迅没有什么好感,如果不是因为教科书上有他的文章,我想我根本不会去读,因为他的文章对我而言,还是有些深奥。还有就是一种逆反思想,书上都把他说得有些神化,给他的定位太高。   这确实是鲁迅在当今遇到的难题,他是一个亲近青年的人,现在却无法亲近青年人,既有鲁迅被神化后青年人对他的反感,也在于鲁迅的难于读懂。我记得上大学时有一次听钱理群教授的讲座,讲的是《野草》里的哲学。他说,最真实的鲁迅在《野草》里。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有多少年轻人在读《野草》?又有多少年轻人读得懂《野草》呢?很多人连鲁迅的杂文读来都嫌艰难,更不要说读懂深邃的《野草》了,而不了解《野草》,其实就失去了了解、接近鲁迅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鲁迅在20世纪为推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做了大量工作,可是从思想精神上说,这个转型是否完成很令人怀疑。周令飞先生跟我说,新文化运动没有完成是一大遗憾,遗憾固然遗憾,反过来说明,鲁迅没有过时,仍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鲁迅的工作还有待继续下去的意义,鲁迅的思想在当代还有独特价值。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鲁迅是宝贵的精神资源。如果要问鲁迅在哪里?我想,鲁迅就在这里

199 评论

Lisa艳艳

风筝的写作背景 《风筝》写于1925年1月。但是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像是《风筝》的提纲。 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是美好青春的象征,它引导读者进入“久经逝去的春天”。

159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青年》杂志鲁迅演讲稿

    你看看哟``这些行不行呀? 鲁迅经常帮助青年学生,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据许广平说,鲁迅为了帮助青年,“逐字逐页的批改文稿,逐字逐句的校勘译稿,几乎费去先生

    爱笑的眼乌珠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新青年》杂志鲁迅小学生感受演讲稿

    《狂人日记》读后感 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

    西安指纹锁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新青年》杂志鲁迅

    陈独秀,他创办的新青年,近代史很著名的一个人物。

    石门小可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新青年》杂志鲁迅内容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

    一览佳肴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新青年》杂志鲁迅摘抄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启蒙主义思想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

    送哦夏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