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5

quanshanneko
首页 > 论文问答 > 戏剧文学杂志社社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骑猪去看海AA

已采纳
章廷桦,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1997年3月4日,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钱瑗教授病逝,终年59岁。她是钱锺书和杨绛的独女,我大学的同窗。同窗数载,却未去过她家。毕业后,钱瑗、我妻海云和我都留校工作。1960年春节前后她邀我们到家作客。进门落座,杨绛先生送来热茶和饼干,钱锺书先生也出来帮女儿待客。他说:“常听阿圆提起你们,欢迎来作客。”谈话中钱老得知我是江阴人,高兴地说:“哎唷,巧啦,我是无锡人,我们是同乡嘛!解放前苏南人有个说法:江阴强盗无锡贼,盗与贼是一家子嘛!”说罢哈哈大笑。钱老爽朗健谈,妙语连珠,给我的印象极深。接着他谈到我们北师大英语教授郑儒箴先生同他一起翻译《毛选》,说郑教授工作认真,笔语极好。钱老谈兴很浓,讲到翻译时如何注意两种语言的特点,提到一些重要的翻译理论问题,只可惜当时我年轻幼稚,不识真金,错过了向他讨教的机会。 1960年春末夏初,北师大举办教改展览。筹办展览的人都是青年教师。我和钱瑗是从外语系抽调的,我搞编辑,她搞美术。搞美术的在59届同学中有号称“妖魔鬼怪”的四员大将:历史系的王德一,人们把“一”念作“Yao(妖)”,这便是“妖”的由来;物理系一位会变魔术,“魔”的头衔当之无愧;生物系一位早有“小鬼”的外号,他当然是“鬼”无疑了;而钱瑗是四人中惟一的女性,没有绰号,不过既然排行老四,那只好把“怪”字认下来。 “妖”和“怪”经多年的交往,恋爱,终成眷属,人们戏称“妖怪联姻”,他们的婚姻很美满。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中曾提到女婿王德一。 1969年11月,送钱老上车时,王德一见有人行李太多,便上前相助,文章写了此时钱杨二老的心情:“默存和我看他热心为旁人效力,不禁赞许新社会的好风尚,同时又互相安慰说:得一(这是钱锺书先生赠女婿的号,杨先生文章里总用“得一”。 ——编者注)和善忠厚,阿圆和他在一起,我们可以放心。”可谁想就在半年之后,北师大围剿“五一六”之时,王德一受到诬陷,被逼自杀。这是钱瑗一生中所受的最大打击。如今,27年之后,“怪”也随“妖”而去。3月8日,“魔”与“鬼”齐来同遗体告别。当年悲愤送 “妖”,今日沉痛别“怪”,令人感慨万千。不久前,我见到北京女12中55届毕业生名录,其中每人有一段自我介绍。钱瑗是这么写的:“1959年毕业,一直在北京师大外语系工作,‘文革’前教俄语,现在教英语,并负责一个以‘英语教学’为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培养项目。每学期上两三门专业课,备课虽吃力,但能不断学习新东西,真是‘惟学半’。”这不足百字的自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谦逊。她是我们这届同学中第一个提升教授和博导的,可她总觉得自己原本的专业是俄语,现在改教英语,应加倍努力,边教边学,于是才有上述“惟学半”之说。其实,钱瑗家学渊源,英语基础扎实,在学俄语的同时也未中断学英语,1966年改教英语时水平已不低。1978年在英国兰开斯脱大学进修两年,1990年又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访学,攻研英语文体学、语用学及应用语言学,编写出《英语文体学教程》(英语版),并写出《英语言语节奏与英诗格律》等文章。有人说,她出于学界巨擘之家,其论著肯定得力于父母。可据我了解,钱瑗有疑难时,钱杨二老总是提出查找范围或书名,让她自己去找、去读,自己解决问题。 60年代我和钱瑗同在一个教研室,对她的工作认真、治学严谨是深有体会的。后来我调出专搞文学,大家联系不多。1993年我又回到外语系,这时的她已是博导、系学术带头人,满脑子装的都是学科的发展和梯队的建设。她当时负责主持一个中英合作培养“英语教学”研究生项目,五年共培养了研究生和助教班生90余人,被英国海外发展署和文化协会誉为“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在国内也分别获得北师大和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做教授、当博导,当然是好事,可其中甘苦局外人是体会不到的。钱瑗淡泊名利,可重视肩上的责任。因为人手不够,她这个博导除了研究生的课还开本科生的课。加上她住在城里,来往不便,所以课安排得集中,一周有两个上午要上四节课。四节连轴转是很累的。此时,她像部队处于一级战备那样,精神亢奋而紧张。北京交通高峰时常堵车,遇到这种情况,平时沉稳而有风度的博导则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为了不误课,只有一个办法:早起早走。一次因夜间工作起得晚了,匆匆梳洗后出门,一路急走,赶到车站,盼车,挤车……总算到了学校,松了口气,可上教学楼的台阶时,一低头,发现自己穿的皮鞋竟是一黄一黑,真是忙中出错!怎么办呢?只好请一位住校的老师赶紧回家把夫人的鞋拿来……看起来,这只是件令人发笑的小事,可却说明钱瑗精神的紧张程度,她像一架上紧发条的机器,已经松不下来。一次我问她近况如何,她答:“心力交瘁。”我劝她赶快“勒马”,她说:“我是在虎背上……。” 一个人有了成就,有了头衔,就有了名气,而有了名气则又会招来更多的头衔,不管你干得了干不了,更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钱瑗的头衔确是不少:中英合作项目负责人,《英国语言与文学》编委,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教材编审委员会和北师大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各种委员……一个个头衔和职务就像套在身上的一条条绳索,勒得钱瑗动弹不得。再加上她是出名的“死心眼”,办事认真得让人吃惊,也令人敬佩。拿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工作来说,钱瑗是校评审委员、外语学科评审组组长,事务繁杂,耗时费心,而且还有全国各地为提职称而寄来的一篇篇论文和一本本专著,请她评审。要评审,必须研读,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一次,外省某大学寄来一篇论文,钱瑗读后有似曾相识之感,再读则更觉有抄袭之嫌,然此事干系重大,不可贸然下定论。于是她根据记忆,翻遍书架,终于找到原书,再从头通读,列出抄袭部分的页码和段落。事后该校写来了感谢信,可他们并不知道钱瑗为此付出了多少精力。
263 评论

张小电1301

248 评论

装饰小板凳

个人履历 赵丽宏,当代著名散文家,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民进副主委、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赵丽宏,"文革"时中学毕业后曾去崇明岛"插队",其间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教师与县机关工作人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 2000年被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主要作品: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各种著作共五十余部。作品曾二十余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散文集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 《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 《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散文 《为你打开一扇门》被列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230 评论

散光女王

牛群是天津人~!牛群 姓名:牛群生日:1949年12月生肖:牛文化程度: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牛群职务现代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员中国明星足球队队长安徽省蒙城县副县长个人简介牛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师承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他在82年获中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创作、表演一等奖之后,又曾在全国全军的曲艺汇演中九次荣获创作、表演双一等奖。1949年12月生于天津(生肖:牛);1968年高中毕业,下乡插队;1970年入伍;197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199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3年转业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1994年11月加入中国明星足球队;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99年8月受聘为《名人》杂志主编(2000年10月辞去该职);2000年调入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现代出版社。

342 评论

相关问答

  • 戏剧文学杂志社社长

    章廷桦,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 1997年3月4日,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钱瑗教授病逝,终年59岁。她是钱锺书和杨绛的独女,我大学的同窗。

    quanshannek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戏剧文学杂志社

    是中国的一个单位喽。听名字是挺唬人的,可是谁知道有没有呢!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是文化部主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是我国戏剧文学界最具权威的从事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业务

    jiangdan110132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戏剧文学杂志社官网

    是中国的一个单位喽。听名字是挺唬人的,可是谁知道有没有呢!

    头发长很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戏剧杂志社

    学会下属实体有: 世界竟翔(北京)信息研究院 中华金孔雀出版集团 《中国剧本》杂志社 《世界名流》杂志社 北京金孔雀民族文化发展公司 北京金孔雀艺术团

    粒粒sos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戏剧艺术杂志社

    《戏剧之家》这本杂志我找过樊编辑493167746发过一篇论文。

    贵州米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