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3

倒数第一丑
首页 > 期刊论文 > 历史人物论文范文大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之云端

已采纳

;〉哦8888888

306 评论

好奇的小米

拿破仑可以吗?对于拿破仑·波拿巴一世皇帝,第一,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不管怎样高明,他却不是悬在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伟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众才华外,更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地位和权势。但不管怎样,他的立脚点和同时代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个水准上的。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某个英雄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也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 可是,百多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历史上最惊人的奇才”、“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甚至说“他是从恺撒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最伟大的人物,是从亚历山大以来最令人震惊的人物”,等等。 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暴君”、“无耻小人”、“低能儿”、“疯子”、“匪徒”,等等。 不管是吹捧或是诟骂,都属于向个人崇拜低头。用这种方式都不能真正揭示出拿破仑这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第二,是时势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势。历史的规律表明,每当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它必将造就伟大的历史人物。拿破仑之所以伟大,是由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这一伟大事件所造就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末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因此,必须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之中,才能更好地去认识他。 第三,要看主流、看主导方面,不能以某一片面代替整体。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的经历是错综复杂的。拿破仑一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时代,也是整个欧洲大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大转变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他的主要活动,是和这个时代的特点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因此,要看他在这个大的历史潮流中,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还是顺应时代的潮而动。 第四,对过去一些关于拿破仑的著述,特别是那些所谓“圣赫勒拿岛的一些著述”,要作全面的考察、分析。因为拿破仑在六年的流放生活中,仍以胜利者的目光来估量他的过失,用夸大一些事实和掩盖另一些事实的手法来缩小、掩饰他的错误。这些东西是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同波旁王朝的斗争中,资产阶级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重新祭起拿破仑的亡灵而炮制的。今天法国史学家只把它看成是传说之类的东西,因为它不太符合历史的真相。另外,在英国人和俄国人编撰的一些关于拿破仑传记之类的书籍中,又带有浓厚的民族沙文主义的情绪,因此,对一些事件的原委和性质反映得也不够真实。 第五,有些评论拿破仑的文章,习惯于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去寻找根据。但是,如果只作一些词句的引用,而不首先弄清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是在什么时候、为着说明什么问题而讲的,那末,单靠这种引证,必然导致经典作家间在拿破仑问题上的“吵架”。总之,评价拿破仑应当把他放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综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拿破仑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镇压了王党叛乱,粉碎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打乱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觉醒,稳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这是他活动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绩。当然,每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都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点错误甚或是罪行。作为资产阶级的军事家、政治家的拿破仑更是如此。恩格斯就曾经指出过:“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在欧洲帝王中间取得首屈一指的声誉,因此他尽量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他们的宫廷一样。恩格斯是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指出拿破仑的主要错误在于“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 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他有功也有过,便象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讽刺蒲鲁东观察经济范畴有好坏两个方面那样,“就象小资产者看历史伟人一样:拿破仑是一个大人物;他行了许多善,但是也作了许多恶。” 综观拿破仑一生的全部活动,其主导方面的活动,对当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他功大于过,是一个应当肯定的历史人物。

293 评论

英子888888

爱迪生,其实你可以百度一下

315 评论

sunyang625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著,里面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历史上,诸葛亮凭借隆中对博得刘备赏识,又在曹兵南下,刘备大败的时候,请出了吴兵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

进而夺取四郡,又进入西川,打败了刘璋。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并多次出兵攻打魏国,最后死而后已。

被封为武乡侯、丞相、录事尚书和司隶校尉等职。

谥号“忠武侯”。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进一步美化,成为一个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物。

他的出场就颇具神秘色彩。

刘备策马越潭溪,偶遇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经过司马徽和后来的徐庶的推荐,刘备才知道卧龙先生诸葛亮,然后就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这点十分精彩,连带着介绍了诸葛亮的几乎所有亲戚朋友,只是留了庞统一家,为后 *** 伏笔。

而神仙一般的诸葛亮,一出世就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大事,奠定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后,更是出神入化。

在曹兵未来以前,便提前征兵御敌。

曹兵来以后,诸葛亮用一套神秘莫测的办法火烧博望,火烧新野,两把火烧得曹军闻风丧胆。

当阳一战,刘备九死一生,这个时候,诸葛亮挺身而出,随鲁肃来到东吴,请求援兵。

东吴诸雄,在诸葛亮的面前黯然失色。

雄才大略的孙权、机智的周瑜、老辣的张昭、朴实的鲁肃等等,都被诸葛亮刷的团团转。

之后,诸葛亮更是一叶扁舟离开东吴。

孙刘失和后,诸葛亮帮助刘备粉碎了东吴的种种阴谋。

并且开始筹划帮助刘备入川。

从接纳张松,到警示庞统,最后自己入川,扭转乾坤,终于收降马超,进而得到西川。

然后,帮助刘备守住汉中。

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顶梁柱。

当时,蜀汉内外交困。

诸葛亮先联合东吴,再南征孟获。

万事具备,开始北伐。

在北伐以前,还写了那篇脍炙人口的《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请再读读这篇文章,陈寿、罗贯中以及毛氏父子都知道,没有任何文章能比这篇文章更能体现出武侯的性格志向,所以都收录了这篇文章。

我才华不及他们,更必须在写武侯的文章里,收录这篇感人肺腑的文字。

诸葛亮在历次北伐当中,身先士卒,足智多谋,高瞻远瞩。

但因为种种原因,北伐并没有成功。

比如马谡失街亭、孟达大意被司马懿打败、粮草不支、李严撒谎、苟安流言等等。

最终诸葛亮因为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诸葛亮死的时候,还任命了两朝丞相,即蒋琬和费祎。

所以在这两个人还活着的时候,蜀汉还威而不乱。

这两个人死后,董厥樊建就差远了。

诸葛亮死后,还计斩魏延,死诸葛吓退活司马。

这就是罗贯中,或者说毛氏父子为诸葛亮杜撰的一生。

看来是很完美了,但是许多看三国演义的人都是一上来特别喜欢诸葛亮,后来渐渐的就不喜欢诸葛亮了。

或者说对演义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太喜欢诸葛亮这个角色了。

这可能是演义作者始料未及的。

作为诸葛亮,我们可以看一看杜工部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对于诸葛亮的定位比演义作者好的多。

诸葛亮本来就是一个悲情英雄,这样的人必定不是完美的。

比如项羽,这个人就是优点缺点同样明显,这样的悲情人物,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而三国演义所设计出的完美悲情人物,就显得漏洞颇多。

第一,诸葛亮既然料事如神,那么为什么在街亭这么重要的位置派出马谡呢?譬如王平、吴懿就能胜任这个位置,还即忠又勇。

反过来讲,演义美化的神一样的诸葛亮,在知人善任上,颇有问题。

第二,演义描写的诸葛亮过于神话,这反倒不像是一个人。

小说能吸引观众,一般都是让观众能在主人公身上找到共鸣,而诸葛亮这位主人公,显然不是能让人共鸣的主人公。

第三,诸葛亮本来是个很忠厚老实的,至少是个好人,不会去害人。

三气周瑜虽然写的精彩,但在全局的角度看,绝对是败笔。

还有诸葛亮和诸葛瑾本来是一对关系很好的兄弟,各为其主却不互相干涉,但是演义里却也被迫勾心斗角。

诸葛亮如果连对自己的兄弟都不好,怎么可能对刘备这么好?

第四,人都是挑剔的,再完美的人物也会被挑出毛病。

所以,在演义的角度说,捧诸葛亮的越多,打击诸葛亮的人就越多,这也就是演义能够流传下来的原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诸葛亮智而近妖,刘备忠而近伪。

”这句评论十分到位。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虽然完美的创造了诸葛亮,但是却真的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诸葛亮让人敬佩。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以诸葛亮为核心和纽带,把三个国家的人物描写的淋漓尽致。

尤其是诸葛亮,三国演义把他的忠、智、义、情写的相当到位,让一个全新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栩栩如生。

提到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这两个词语,三国演义的功劳毋庸置疑。

戏剧舞台上也多借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形象,把活生生的诸葛亮展现在我们眼前,比如失空斩。

所以,在文学角度上讲,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绘相当成功,不仅仅创造了一个完美的诸葛亮,也创造了一个争议的诸葛亮,使诸葛武侯不仅仅是一个伟人,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名人,这就是雅俗共赏。

三国演义不仅仅使自己流传千古,也令诸葛亮万世流芳。

163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人物

    历史专业论文在历史的补充和整理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历史资料是历史专业论文的血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初二历史小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初中历史教

    香蕉201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历史人物论文范文大全

    ;〉哦8888888

    倒数第一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会计历史人物论文范文

    浅论会计发展史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

    阿里嘎多~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历史人物论文范文怎么写

    李鸿章极力主张兴办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在近代史上被纵说纷纭、评判好坏不一的清廷官员。下面是我

    小蓉~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人物历史研究论文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制度的本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主要社会制度是农奴制,战国中叶商鞅变法所开创的地主官僚制度之秦模式就是在与农奴制(以及奴隶制残余)的斗争中发展起来

    michelle85032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