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1

蓝SE妖蝶
首页 > 期刊论文 > 敦煌遗书民间书法特征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客令狐冲

已采纳

敦煌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壁画、彩塑艺术,也保存了大量的书法墨迹。敦煌书法主要以藏经洞出土的遗书书法为主,还包括敦煌地区古遗址中出土的汉代汉简书法、石窟题记以及现存的碑文书法等。一、敦煌遗书书法。敦煌遗书包括了由晋、十六国、一直到北宋的4万多卷墨迹,对研究中国文字楷化时期的历史及其书法艺术,是最丰富、最系统的第一手资料。敦煌遗书的书体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称之为"经书体"。"经书体"源于汉代的"简书体",完成于唐代的楷体,是两晋以后抄写经卷的重要书体。它祥尽的记录了中国文字隶变以后向楷书转化的全过程,对文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敦煌遗书中藏有唐代拓本三种。有欧阳询书《化度寿岂禅师塔铭》、柳公权书《金刚经》、唐太宗李世民书《温泉铭》,还有王羲之17帖临本3帖。这些拓本和临帖极为宝贵,是现在罕见的唐代墨迹珍品。敦煌遗书中关于书法理论的写本有三叶残卷,颇令人注目。其一是论述写字方法的,对笔划的比例关系,粗细、长短、宽狭、字与字的大小关系都有祥尽和精辟的论述。其二和其三为王羲之书论,"笔势论"残卷,为民间传说中的王羲之书论抄件。敦煌写卷中的硬笔书法,是书法史未曾记载的民间创造。所谓硬笔,当时为木笔或苇笔。从甘肃出土的实物来看,硬笔尖端劈为两瓣,完全与今日的蘸水钢笔尖相同。这说明我国硬笔书法自古有之。由于敦煌在历史上曾被多民族占据过,因此,在遗书中还保存了许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卷。有梵文、蒙古文、回鹘文、西夏文、吐蕃文等等。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数量最多。这些写卷均系毛笔或硬笔书写,相当工整流利,富有节奏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敦煌遗书写卷,绝大部分用笔抄写,为古代民间书法大成。卷子的抄写者都是被人雇用的写经生或一般庶民。他们常年抄写,熟能生巧,久书成艺。有的书写雄强勇猛、大刀阔斧;有的书写娴熟娟秀,温文尔雅。书体行、草、隶、篆皆备,丰富多彩,表现自然质朴,机动灵活。其功力法度,审美情趣,都令人仰望赞叹!二、石窟题记。在莫高窟492个洞窟内的壁画中,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墨迹。一为佛画榜题,一为供养人题记,均为创作壁画的画工书写。这些墨迹题记虽数量很多,但工拙不等,除少数精良外,大部分为画工信手之作,多有错别字。但书体具有古朴稚拙的乡土气息。三、敦煌碑碣书法。敦煌地区遗存有唐代至清代许多碑碣。其刻写的时代不同,书法的格调也各有干秋。其中唐初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为碑中精品。其碑虽为楷书,但有魏碑风格,结体及用字怪异,为后世罕见之碑。四、汉简书法。汉代筒牍是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最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两汉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敦煌地区的汉代遗址中先后出土了约17480多枚汉代简牍,在我国已发现的汉代简牍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汉简书法承上启下,开启了后世的楷、行、草书。

296 评论

ilovefoood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第二届兰亭奖理论提名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九届社会科学最高奖二等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十届社会科学最高奖三等奖;甘肃省第四届高校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三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中国书协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入展);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入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全国第二届教学成果展(入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全国第三届教学成果展(入展);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回顾展并获奖(入展);中(国)新(加坡)书法展(入展);中(国)韩(国)书法展(入展);首届国际敦煌书法展等全国性展览(入展)。 《书法散论》(甘肃教育出版社);《精意向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书境》(甘肃美术出版社);《写字》(甘肃教育出版社);《敦煌书韵》(《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大学艺术素质教程》(甘肃人民出版社);《大学书法》(敦煌文艺出版社);主持并完成了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07EF81 )《敦煌书法艺术研究》课题。 中国书协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中国书协全国隶书论文讨论会;中国书协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论文讨论会;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全国第一届书法教育教学论文讨论会;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全国第二届书法教育教学论文讨论会;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二十一世纪书法论坛”论文讨论会;论文先后发表并复印在《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敦煌研究》《中国书法》等学术性杂志和专业性报刊上的有50余篇。主要论文:论大学国民性艺术素质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从书法文化的视角和立场关照写字教学的深化改革《社科纵横》(2004/06)“双百”方针对新世纪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社科纵横》(2003/06)书法创作语言体系分析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隶书文化教育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辨析《社科纵横》(2001/04)蔡襄人品书品论《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中小学书法教育若干问题思考《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1)重视学术价值是学报生存发展的根本?——本刊十八年来编辑风格在学术印象回顾《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01)自然界里有春天,生命过程中也有春天《文艺出版社》( 2007/03)论书法品评视角的审美定位及其延伸——兼评《书品》与《书谱》在书法品评史上的地位《甘肃社会科学》(2005/05)(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西狭颂”与东汉书法文化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02)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次高层次理性对话——“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学术特征及其意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汉末魏晋前书法艺术生成论《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2006/06)论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河西学院学报》(2006/04)论书法教育学科地位确认的可能性《社科纵横》(2006/05)书法“意象”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论高等书法教育发展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02)敦煌遗书民间书法特征研究《敦煌研究》(2006/02)画院书画家应成为时代和谐的使者《书与画》 (2007/02)我对读书的选择《党的建设》(2007/03)书法创作中功利行为的解读与评价《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8/03)论画院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的实施价值《甘肃美术出版社》(2008/06)重释:敦煌书法在创作中的现代意义《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03)与刊授学员谈书法临摹 《中国书法》(2002/01)甘肃古代书法书体形式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书法导报》(理论版)(2001/10)书法语言的特征论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08)立足本土,形成特色——二十世纪后期甘肃书法理论研究综述 《甘肃日报》(理论版)(2003/06)甘肃书法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甘肃日报》(理论版)(2003/07)经典书风与时代气息的和谐统一 《书法报》(理论版)(2003/12)浅谈书法在学校中的功用 《甘肃教育》(1992/05)浅谈书协会员与书法家的区别及其意义《中国文艺报》(理论版)(2003)书法教育:一个及待开发的学科领域 《中国文艺报》(书法专版)(2000/01)论独字引言书法特征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当代书法创作思潮漫谈 《新一代》(2001)书法批评标准论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10)论基层党组织的协调职能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关于成人高校政工干部权威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2)试论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方法极其应用 《党风通讯》(1994)关于高校办公室系统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论凝聚力增强的新途径 《西北师大学报》(1995)城市中学生成人化倾向不容忽视 《甘肃教育督导》(1997)谈企业政工干部待遇的问题 《党的建设》(1986)重释:敦煌书法在创作中的现代意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3)从汉代书论窥探敦煌汉简的“民间性”《山西师范大学》(社科版)(合作)(2010/03)再释书法的意义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01)

188 评论

好猫宝宝

敦煌遗书的年代上起东汉,下至元代(即2~14世纪)。其间,三国、两晋、梁、陈、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北宋、沙州回鹃、西夏、元朝、明朝等10多个朝代的文献都有所保存,成为研究各个朝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主要部分,更是传统文献宝库中所佚缺者,价值尤为珍贵。 其中有纪年者近千件,现知最早的为西凉建初元年(405),最晚的为宋咸平五年(1002)。大部分汉文写本写于中唐至宋初。汉文遗书除95%以上为佛典和其他宗教文献外,其余为经、史、子、集、官私档案、医药天文、诗词俗讲等。写本题款有纪年者近千件。其中年代最早者为公元405年(西凉建初元年)所写《十诵比丘戒本》,最晚者为公元1002年(宋咸平五年)《敦煌玉曹宗寿编造帙子入报恩寺记》,汉文写本的百分之七八十写于中唐至宋初。宗教文献以佛教的经、律、论即“三藏”以及佛经目录为主,其中大多有传世本,也有一些未曾传世的佛教文献。汉文典籍经、史、子、集中,除一部分是极为罕见的古写本,可用于校勘外,更有不少佚失千年以上的古书,如《隶古定尚书》、郑玄《论语注》、皇侃《论语义疏》、刘向《说苑》第二十卷及属于小学类的韵书、字书等。大量的官私档案文书,是研究中古历史、社会生活、风习民俗、寺院经济等的第一手资料,如唐代的《律疏》、《公式令》、《神龙散颁刑部格》、《水部式》等,使人们对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获得了全新的认识。符、牒、状、帖、榜文、判辞、过所、公验、度牒、告身,多是古代官府的原始档案。大批户籍、计帐、手实文书的发现,反映出北魏至唐中叶实行近300年之久的“均田制”以及相关的户籍、赋役制度的实际情况。各种各样的租佃、借贷契约,放良文等,使人们对中古时代的社会和阶级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切。寺院文书反映着寺庙的生产和生活。各种社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古社会的民间社团、教团组织及其活动。张、曹二氏归义军政权时代的各种遗书,可了解敦煌地方史,敦煌石窟的凿建与发展,敦煌同邻近各民族的关系,以及敦煌和河西诸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各种地志、官私谱书也是稀世之珍。文学作品中,既有中原文人传世佳作的抄本和佚作,如韦庄《秦妇吟》, 300余首王梵志诗等,更有不曾传世的地方性俗文学作品,如诗词、赋、变文、讲经文、押座文、俚曲、因缘、儿郎伟等。科技史方面的天文历算、医药术数价值极高。如《全天星图》,是现知全世界最古老、星数最多的星图。医药文献中则有久佚的医书和医方。敦煌遗书中还有用多种古代少数民族和西域文字如吐蕃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写成的典籍和文件,对于研究古代西域民族史、各种语言文字和中西交通史有着重要作用。总之,敦煌遗书以其内容广博、弥足珍贵而闻名于世,推进了中世纪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在从事敦煌遗书的研究工作,以至形成20世纪国际上的一门显学——“敦煌学”(严格意义上的“敦煌学” 还包括敦煌石窟艺术考古和研究 )。 世俗文献约占20%,数量虽少,但其学术价值比宗教典籍更大。其种类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之外,还有大量地方文献。以内容来分,有数学、地理、历史、政治、贸易、哲学、军事、民族、民俗。音乐、舞蹈、文学、语言、音韵、名籍、账册、函状、表启、类书、书法、医学、兽医、工艺、体育、水利、翻译、曲艺、占卜书等等,广泛反映中古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研究中古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特别是数百件科技史文献更是敦煌遗书中的珍品,其中与医药学有关的近百件,有医疗方1000多个;天文历法方面的40多件;数学方面的约20件;水利、农业、化学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官私文书”也是世俗文献中具有珍贵价值的史料。“官文书”有符、牒、状、帖、榜文、判辞、过所、公验、度牒、告身、籍账等;有与户部、刑部、兵部相关的文书片断;《河西节度使判集》有助于对安史之乱后河西政治经济状况的研究;《沙州进奏院上本使状》及归义军节度使相关的文书,使晚唐、五代沙州的历史面貌重新明朗;军制、市制、屯田、长行马等有关文书,使各种制度得以稽考;籍账方面,包括计账、户籍、差科簿等有利于《西魏大统十三年计账》的研究,使西魏均田制的许多问题得以探明;唐天宝年间《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为唐前期杂色、摇役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私文书”有契卷、社司转帖、账历、书犊、分家产文书、遗书等,其中租佃契、地契、借贷契、买卖契、雇佣契等对于研究唐五代及宋初劳动者身份地位以及祖佃关系、高利贷经营方面的问题,都是第一手资料。寺院文书是官私文书的一个分支,约有500件以上。如僧官告身、度碟、戒碟、僧尼籍、转经历、追福疏、诸色入破历、器物名籍以及各种契约等,都是研究敦煌教团政治经济结构的好材料。敦煌遗书中还有上万卷吐蕃、回鹃、粟特(康居)、干阗、龟兹、突厥、叙利亚、梵文等多种文字写本。是研究这些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民族学价值和国际意义。

331 评论

相关问答

  • 敦煌俗赋研究论文

    二、敦煌壁画随情赋彩的色彩艺术 敦煌曾是一块被历史特别眷顾,也曾是被历史深深遗忘的地方。这个地方拥有着众多充满色彩与韵律的象征符号,敦煌石窟不仅是世界

    小胶带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敦煌学研究的论文

    (1)学术论文1.《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与晚唐河西历史》,《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2.《晚唐政府对河陇地区的收复与经营——以宣懿二朝为中心》,《中国史研

    a田艳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秘书人员胜任特征研究论文

    我2011年跨专业参加金融联考,该怎么准备复习呀? 世宗大学 酒店旅游管理专业 可以插班吗?我明年大专毕业。帘式皂膜的应用 请帮忙翻译一小段简单英文,谢谢!浅析

    我心起飞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敦煌学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仕女形象成因的分析,认为敦煌仕女人物造型特征在于从宗教逐渐演绎为世俗人物,其艺术特点在于完美地表现出了女性的灵动与自然形象,其服装造型

    天津小吃好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敦煌文化研究论文

    给个QQ邮箱,我发给你

    无锡小呆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