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hao7980
一、著作:1、王跃生:《跨国公司金融:原理与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王跃生、陶涛等:《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趋势与对策》(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王跃生、王蕴等著:《国际企业制度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王跃生:《经济学与社会关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5、王跃生等主编:《市场经济发展:国际视角与中国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66、王跃生:《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王跃生等主编:《CEPA与新世纪的内地香港经济关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8、王跃生:《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9、王跃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三联书店,200110、王跃生:《立足与现实的思考》,三联书店,200011、张德修、王跃生主编:《大波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12、王跃生等著:《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改革成本问题研究与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4、张德修、王跃生、巫宁耕主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15、王跃生:《新制度主义》,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199716、王跃生:《变化世界中的经济体制——90年代的比较经济体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17、王跃生、韩实译:《社会主义经济最优运行理论》(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8、王跃生:《苏联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9、王跃生、韩实著:《经济改革:苏联、东欧和我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二、主要论文:王跃生、杨丽花:“中国与南非贸易模式及理论解释”,《新视野》2012/6王跃生、官皓:“FDI的后发大国模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新视野》,2012/2王跃生、夏庆杰、江诗伦:“中非贸易投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载于《可持续的中国对外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王跃生:“非正式制度与俄罗斯经济转轨”,《俄罗斯学刊》,2012/5王跃生、陶涛:“再论FDI的后发大国模式:基础、优势与条件”,《国际经济评论》,2010/6;马向东、王跃生:“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问题、原因与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10/12;王跃生、杨力: “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问题”,《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12;王跃生、焦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6;王跃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新特征与新思考”,《中国市场》,2010/9;陶涛、王跃生: “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与中日行业内贸易结构”,《国际贸易问题》,2010/2;王跃生、杨力:“中俄投资合作:现状、问题与发展前景”,《俄罗斯友谊大学学报.国际关系版》(俄文), 2010/2;Yuesheng Wang, Xiangdong Ma and Lihua Yang “Heterogeneity of Firms and the Export Imbalance among China’s Provin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Li, Jieli and Liren Zheng (eds), China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issues and prospect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王跃生:“企业走出去的‘后发展大国’逻辑“,《中国经济》, 2010/3;王跃生、马相东、杨丽花:“中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王跃生、王蕴:“转轨国家政府行为市场化的比较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王跃生:“FDI理论的发展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南方金融》2007/8;王跃生、潘素昆:“FDI对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理论与经验分析”,《经济科学》, 2006/2;王跃生、王蕴:“人力资本与与企业组织结构:一个初步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王跃生:“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文景》杂志,2005/1;王跃生:“论当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融合的趋势”,《北京大学学报》,2004/1;王跃生:“正确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问题”,《求是》,2003/24;王跃生:“西部开发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经济纵横》,2002/4;王跃生:“国际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理论的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王跃生:“计划经济国家转轨的社会成本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2;Wang Yuesheng, “Househol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Behaviors of the Farmer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s Agriculture,”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Fuyo Shobo Publishing, Co. Ltd, 2000;王跃生:“亚洲的企业融资制度:历史演进与未来选择”,载于《全球化与中国、日本》,新华出版社,2000;王跃生:“当前经济政策中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探讨”,《经济纵横》,1999/6;王跃生:“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的所有权《经济科学》”1999/4;王跃生:“公司治理模式之争及我国的企业制度重建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4;王跃生:“金融压抑与金融自由化条件下的企业融资制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1;王跃生:“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与我国的企业改革”,《经济纵横》,1998/10;王跃生、黄少卿:“探询平稳过渡之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3;王跃生:“制度因素与中国农业的环境生态问题”,《经济学家》,1998/2;王跃生:“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企业的融资制度”,《经济科学》1998/2;王跃生:“解析亚洲金融危机”,《中外管理导报》,1998/1;王跃生:“国有企业的效率、竞争与民营化”,《经济科学》1997/4;王跃生:“非正式约束、经济市场化、制度变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3;王跃生:“文化、传统与经济制度变迁”,《北京大学学报》1997/2;王跃生:“不同改革方式下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经济研究》1997/3;王跃生:“关于欧洲型经济体制及问题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6/6;王跃生:“比较经济体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载于于光远主编《中国理论经济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李新春、王跃生:“联邦德国的公共企业及其管理”,《经济科学》,1996/1;王跃生:“1997年后内地与香港贸易关系的制度基础与制约因素”,《经济科学》1994/5;王跃生:“1997年后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关系”,《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91/7(课题组主要执笔人);Wang Yuesheng, “The Economy at the Crossroad: Growth Rate vs. Deepening Reform,”in China Review 1992,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93;王跃生:“试析俄罗斯经济改革方针的调整”,《世界经济》1993/8;王跃生:“强创价格关,路途多凶险——俄罗斯放开物价初析”,《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3;王跃生:王跃生:“俄罗斯放开物价与价格改革的模式问题”,《世界经济》1992/4;王跃生:“在改革中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载于厉以宁主编《中国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王跃生:“1991年经济增长形势的分析与增长政策的选择”,《经济科学》1992/4;王跃生:“应当怎样选择对外贸易结构”,《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2/4;You Ji and Wang Yuesheng,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 1990”, in China Review, Chines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91;王跃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问题”,(香港)《二十一世纪》,1991/8;王跃生:“立足于现实的思考”,《经济研究》1991/1王跃生:“香港的经济体制:现在与未来”,《经济科学》1991/5;王跃生:“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谈对外贸易政策及其选择”(上)(下),《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5、6;王跃生:“对外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外贸乘数原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可性”,《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4;王跃生:“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跨国公司”(上)(下),《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2、3;王跃生:“汇率调整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1;王跃生:“试论南、波、匈三国的经济滞胀”,《世界经济》1989/10;王跃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1989/9;王跃生:“国民收入增长中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分析”,载于张康琴、曹梅颐著《外国经济统计分析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王跃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1989/9;王跃生:“苏匈南企业体制与企业行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1988/6;王跃生:“矛盾与两难:苏联对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调整”,《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87/6;王跃生:“双重模式转换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纵横》1986/9;王跃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率的动态分析”,《经济科学》1986/5;王跃生:“资源配置与计划、市场机制的结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创刊号;王跃生:“南斯拉夫的银行制度”,《广西金融研究》1984/7;王跃生:“苏联、东欧国家的银行制度”,《广西金融研究》1984/5三、学术评论、经济时评央企的困惑,《经济学家茶座》2012/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了么?《人民日报》2012、10、182012年的全球经济:年中回眸与展望,《香港出口信用保险信息季刊》,2012夏季号占领华尔街与基尼系数,《人民日报》,2011/12/5;从“刘易斯拐点”看“腾龙换鸟之争,《人民日报》2011/2/11;“后发大国模式”将在未来得到检验, 《中国经济》, 2011/1;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经济学家茶座》2011/1应对通涨:重要的是釜底抽薪,《人民日报》2010/12/15;危中之机:世界经济学科五十年,《读书》,2010/4;全球化时代的“山寨”现象,《读书》2009/11;“罗锅求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人民日报》,2009/11/2谨防金融危机扭曲中国长期发展战略,《投资者报》2008、11、17经济关键词与地震影响,《投资者报》2008/6/9“德国特色”或有存焉?,《中国图书商报》,2008/3经济随笔的境界,《经济学家茶座》,2008/2卷首语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影响与选择,《香港出口信用保险据信息季刊》,2007,秋季号;政府调物价:该不该,怎么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9/27有感于“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经济学家茶座》,2008/2访瑞典随感二则,《经济学家茶座》,2008/11经济学家为什么众说纷纭,《经济学家茶座》,2007/5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众说纷纭,《人民日报》2007//5外汇兑换一小步,货币制度改革一大步,《21世纪经济报导》,2006、5、22FDI的火线出卖,《21世纪经济报导》,2006、4、3民工荒是对低成本模式的自我矫正,《21世纪经济报导》,2006、3、13经济转轨与经济学家,《读书》,2006/2超越低成本模式,《人民日报》,2005、12、5经济思维与“经济学价值”,《经济学家茶座》,2005/4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人民日报》,2005、6、6有用的“经济直觉”,《人民日报》,2005、3、25如何走出拆迁的两难,《人民日报》,2005、2、18“文学的观光客”与“道德的十字架”, 《经济学家茶座》,2005/2经济学家:修桥铺路是为善举,《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11、26“刷卡风波”的市场解决,《人民日报》,2004、7、26闲话“主流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茶座》,2004/4汽车业的“繁荣”与“虚火”, 《人民日报》,2004、5、13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读书》,2003/12垄断收费与政府责任,《解放日报》,2003、9、29美元贬值:非典阴影下的亮色?《证券市场周刊》2003/20股市信心为何不足,《证券市场周刊》2003/17让财富体现价值,《上海证券报》2003、5、17回收废电池的经济思维,《经济世界》2003/5打破MBO神话,《证券市场周刊》2003/9“晴雨表是”假问题,《证券市场周刊》2003/5入世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载于《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这一代经济学人的历史责任,《文景》2002/4从两桩公案看理论的创新,《读书》2001/11人力资本应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吗,《中国改革》2001/9应当重视西方跨国公司的制度创新,载于《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广东经济出版社社会价值、文明交往、民族主义,载于《立足于现实的思考》,三联书店,2000谁来吃午餐?《读书》2000/5冷静看待中国加入WTO,《江苏统战》2000/1关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观点,载于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世纪之交会发生全球经济大危机吗,《北京日报》1999、5、19我看知识经济从天而降,《大学生》1999/3调整权力结构,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载于刘智峰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改革问题,《中国改革》1999/2跳出消费看消费,《中国经济时报》1998、11、18价格自律与价格竞争,《中国经济时报》1998、11、6环境污染:经济学的思考,《读书》1998/10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香港)《公司秘书》1998/8隔岸观火看微软,《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7、30政府经济基础是何物,载于刘智峰主编《第七次革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997:我们将在怎样的经济环境中生活——关系国家和我们自身的6大经济问题,《大学生》1997/3东欧昭示我们什么《读书》1997/1新制度经济学何以受到中国学者的宠爱,《大学生》1997/1也算一种声音——关于改革与一位俄罗斯学者的对话,《东方》1996/4域外看中国——再谈市场经济与文化,《读书》,1996/2俄罗斯需要多少艺术家,《读书》,1994/11俄罗斯放开物价为何收效甚微,《价格理论与实践》,1993日圆汇率为何降而复升,《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2苏联东欧舆论谈经济的市场化转变,《经济文献信息》1990/11经济学家在想什么——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新进展,《经济文献信息》1989创刊号困惑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困惑,《读书》1988/10比较、借鉴、共存,《读书》,1991/1四、书评、学术随笔1、国家与市场,《文景》2003/5—62、北京堵车与资源配置,《21世纪经济报导》2003、4、73、陷阱密布的购房合同,《21世纪经济报导》2003、2、174、“套牢问题”与合作竞争,《人民日报》2002、12、145、商业社会何以“齐家”,《21世纪经济报导》,2002、12、306、学外语的成本收益,《21世纪经济报导》2002、12、27、比较经济学的复兴?《读书》2002/88、着装的文化,《21世纪经济报导》2002、9、239、制度分析与现实关怀《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8、2210、谁为环保“埋单”,《江苏建设》2002/1111、透过“前沿”的门缝——评麦克米伦版《经济学前沿问题丛书》,《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9/512、经济学家的出世观,《经济学家茶座》2002/813、为什么好人总是吃亏——漫谈劣币驱逐良币原则,《经济学家茶座》2002/714、对教育的谬误,《21世纪经济报导》2002、7、2215、秀水街的变迁,《文汇报》2002、6、3016、经济学是一张愉快的通行证,《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6、2017、取消公厕收费的经济学思考,《北京青年报》2002、6、1718、吉芬效应与八次降息,《21世纪经济报导》2002、5、2019、拉弗曲线与高速公路收费,《21世纪经济报导》2002、4、1520、经济学家:出世的还是入世的,《中国经济时报》2002、3、2121、经济学家的“另类”生存,《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1、2422、让投机经济学家无处遁形,《21世纪经济报导》2001、7、3023、做个信差经济学家,《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3、1424、经济学是一盘家常菜,《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2、825、自行车税引出的话题——制度的实施机制,《经济学家茶座》2000/126、污染的“善恶”,《中国经济时报》1997、5、2227、经济改革中的产权、均衡和市场,《读书》1991/328、立足于现实的思考《经济研究》1991/129、“体”、“用”之争与整体演进,《读书》1989/630、一本书与一个时代,《读书》1989/331、风从“东方”来,《读书》,1989/1
你真美呀?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55年12月, 是北京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及交叉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由北京大学理工科的40名教授组成编委会, 负责确立学报的办刊宗旨及审定论文的学术质量。自1995年以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国家级、教育部、北京市及其他奖励若干项: ·1995年7月获北京市高校系统自然科学学报“三优”评比一等奖;11月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二等奖” ·1996年11月获国家教委“国家教委系统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7年3月获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联合颁发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9年5月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1999年10月获国家首届“国家期刊奖” ·2001年11月经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等有关部委选定, 进入国家“期刊方阵”中最高一层的“双高”(高水平、高知名度)期刊阵列, 成为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唯一入选者 ·2002年12月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4年9月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2005年1月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2009年获中国期刊协会“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奖 ·2010年12月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10年以来历年获得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2006年以来获教育部历届“中国高校精品期刊奖”和“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奖”·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
xiaxia910000
当代中国思想家:1、李敖(1935.4.25—),男,字敖之,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作家、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代表作品有《传统下的独白》、《李敖全集》 等。黄楠森,1921年生,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中国马哲史学会会长、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会长。2、张荣寰,独立学者,当代最具价值的思想家,其独立的人格思想及其创见,堪与青尼、仲尼、牟尼相比。自2007年4月创立全生态世界观、全息逻辑、生态文明、全息方法论以来,不断以全新思想和认知,提出全生态思维、全息人学、人学原理、成全范式、世界伦理学、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精神、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中华环流文明、智慧城市、文明走廊战略、国际就业工程战略、大数据在线模式、机器人装备制造业引领21世纪工业革命、极平台、云产业、全数据、零废处理、生态文明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动力底座;智能制造模式;万物互联的时代;世界+全然思想+生态系统的发展模式、文明产业再造等超前思想发展观。其人为本的思想,以开发人至高人格全息潜能为使命的思想体系,打通了神学、哲学、科学的固有疆界,最重要的是他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全生态的思维模式,深刻影响着思想界、物联网、商业界的认知境界,并成为顶层设计中的一种核心思想之一。3、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4、黎鸣,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控制论与系统工程专业。长期进行逻辑学、控制论、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以及哲学的第四次转型——人学的转型。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哲学家”。近现代中国思想家:1、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1920年10月4日,北京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2、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唐君毅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就读于中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任过江南大学教务长。1949年起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创办新亚书院,并兼任教务长、哲学系主任等职。1958年与徐复观、牟宗三、张君励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受聘为该校首任文学院院长和哲学讲座教授,1967年任新亚研究所所长。
校台湾研究院 北京联合大学直属单位有以下单位:基础部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实训基地人文社科部体育部、体委公共外语部培训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信息网络中心 档案(校史)馆
北京大学学报投稿都是直接发到邮箱,学报编辑部收到投稿后,有什么问题会根据邮箱留的联系方式进行联系,如果是价值高的稿子需要修改补充会请作者到编辑部面商。
1.体育科学(cssci+北大核心)2.中国体育科技(cssci+北大核心)3.上海体育学院学报(cssci+北大核心)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北大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是核心学报 不好投 要求高
王庆国教授。王庆国教授师从于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是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在四十余载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其应用六经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