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8

我想我是海啊
首页 > 期刊论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哒Q小巧

已采纳

著作1、《民权与民生:中国农民权益实证调查》(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与咨询》(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主编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4、《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乡级民主建设》(独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9月版,2008年第二次修订。6、《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7、《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参与),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8月版,熊景明主编。8、《中国村民自治》(参与),黄山书社,1999年12月版,辛秋水主编。(本书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9、《毛泽东政治学说》(参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徐育苗主编,(本书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10、《外国农村基层建制》(独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11、《中国农村政治发展与稳定》(合著),武汉出版社,1995年11月版。12、《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参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13、《难以抉择》(合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学术论文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9期转载。2、《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政策选择》,《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3、《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9期转载。4、《论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志愿服务——兼论大学生下农村基层的政策创新》,《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5、《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7期。6、《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9年第4期论点摘编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5期,《调查与研究》(党内刊物)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8、《中国乡村治理的层级及其变迁——兼论当前乡村体制的改革》,《开放时代》2008年第3期。9、项《农村社区建设:社会融合与治理转型》,《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载。10、《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共识与分歧》,《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9期。1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与需求分析》,《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3期。12、《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状况与化债对策——基于湖北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农村研究2007年卷》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8月版。13、项继权、罗峰、许远望:“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湖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调查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1期转载。14、项继权、罗峰:“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条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5、项继权、罗峰:《我国农地制度的内在矛盾及政策选择》,《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16、项继权、周娴:《农民的地权选择与农地制度改革》,《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5期。17、《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理论学刊》2007年第11期。18、“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1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转载)19、“乡镇规模扩大化及其限度”,《开放时代》200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6期转载)20、20世纪晚期中国乡村治理的改革与变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21、从“咸安政改”到“湖北改制”:一种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1期22、“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农村工作通讯》2005年第3期.23、“湖北乡镇改革的新思维”,《学习月刊》,2004年第7期;24、“农村“税政分离”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北麻城市为例”,《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04年第3期。25、“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困境与出路”,《财政与发展》,2004年第5期。26、、“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政策》,2004年5月号27、“县乡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关键是什么”,《学习月刊》,2004年第3期;28、“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变迁”,《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3年第二卷第一期;29、“短缺财政下的乡村政治发展­——兼论中国乡村民主的生成逻辑”,《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第3期;30、“家族的变迁与村治的转型——关于家族在我国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的一项宏观考察”,《中国农村研究》2001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1、乡村关系行政化的根源与调解对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32、“当前‘减负’比‘增收’更为迫切”,《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4期;33、“将选择权还给农民” (笔名:葛鸣),《探索与争鸣》,2002第第4期;34、、“世纪之初的乡村民主:2000-2001年度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00-2001》,李凡主编,东方出版社2002年4月版;35、、“论中国乡村的‘草根民主’”,载《基层民主与社会发展》,中国政治学会主编,2001年版;36、“村级组织”载《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熊景明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8月版。37、“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载《中国村民自治》辛秋水主编,黄山书社,1999年12月版。38、“乡村的集体化与民主化”《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 期;39、“治村之道:若干村村务管理实态调查”,《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40、“中国村民的公共参与”,《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第2 期;41、“乡村社区组织演化的特征和趋向”,《中国民政》,1998年第3期;42、 “乡村关系的调适与嬗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8期全文转载。43、 “湖北黄梅县棉花购销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997年第3 期;44、 “外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比较与借鉴”,《政治学研究》,1996年第1期;45、 “西方自由思想的分歧与流变”,《文史哲》,1996年第3期;46、“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求索》,1996年第3期;47、“农业县市财政困境的深层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48、“我国农业政策初探”,《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6期;49、 “论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年第2期;50、 “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的问题及深层改革”,《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第2;时评与书评1、项继权:《农村基层治理再次走到变革关头》,《人民论坛》2009年3月第5期(总第245期)。2、项继权:《树立普世价值观应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侧重之一》,殷增涛、朱毅主编《新一轮思想解放与武汉大发展》武汉出版社2009年1月版。3、项继权:《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如何跟上形势》,《人民论坛》2009年第3期(总第243期)。4、项继权:《农民有地就不管了,这是不对的》,《中国产经新闻》2009年1月5日,王光采写。5、项继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载《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6、项继权:《论一些“改革明星”的创新之道——兼论咸安改革体制上的突破》,《市县领导参阅》2008年第八期、第九期连载。7、项继权:《村民自治就是“自说自话”吗?》,《解放日报》2008年5月19日。8、徐勇、项继权:《让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9、徐勇、项继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0、徐勇、项继权:《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主持人语),《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11、项继权:《还权于民:林改的实质》,《集体林权变革的逻辑——改革开放以来闽中溪乡的表达》,何得桂著,中国农村出版社,2008年12月。12、项继权:“在发展中走向终结”,《南风窗》2007年9月16日,总342期。13、徐勇、项继权:“农地制度改革:十字路口的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主持人语。14、项继权:《谁来养活“80后”农民?》,《南风窗》2007年11月16日,总346期。15、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乡镇论坛》2005年第7期16、“保障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湖北日报》2004年12月8日17、湖北乡政“站所改制”风暴,《决策咨询》,2004年第6期;18、“追求‘小而精、专而强’的政府”,《凤凰周刊》2004年第11期,(香港)19、“是什么妨碍了农民迁徙?”,《农村新报》,2004年5月26日2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更好维护农民利益”,《光明日报》,2004年2月12日;21、“努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光明日报》2003年4月9日;22、“城乡协调发展要翻越体制这座山”,《湖北日报》2003年11月27日;22、“厚民生、恤民力、得民心——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意义”,《社会科学报》2002年5月9日第3版;23、“用事实说话——评于建嵘《岳村政治》”,《读书》2003年第3期;24、“从‘说实话’到‘道歉’——读马银录的《向农民道歉》”,《博览群书》2002年第12期;25、“从乡村研究乡村——评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开放时代》2002年第4期。咨询报告1、项继权:《加快推进仙洪试验区农村社区建设》,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第2期,2009年9月14日。2、项继权、袁方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及发展报告》,《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9年1月5日。3、项继权、袁方成、宋哲:《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状况及建设需求——对湖北洪湖市的调查分析》,《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9年9月15日4、项继权、袁方成、吕雁归:《农民需求导向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8年12月8日5、项继权、袁方成:《武汉市街道管理体制的现状、改革及政策建议》2008年1月20日6、项继权:《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状况与化债对策——基于湖北的调查分析》,《研究咨询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3月31日)7、项继权、常健:《关于<农民权益保护法>的修改意见》,《研究咨询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6月8日)8、项继权、袁方成:《让人人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查与研究》《研究咨询报告》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7年月日)9、项继权:“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决策参考》第9期,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2005年2月18日,(省委内参)10、项继权、袁方成等:“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4年9月10日。11、项继权:“税费改革背景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困境及政策选择”,《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4年2月2日。12、项继权:“税费改革:一场未完成的革命-----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政治分析及后续改革的建议”,《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2003年10月10日;13、项继权:“巴西的“参与式财政”体制”,《国际借鉴》(国务院体改办国际合作中心主办,内部参考)2003年7月5日,第13期;14、项继权:“推进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规范乡(镇)村关系”,《研究与咨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2001年12月30日;15、项继权:“美国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国际借鉴》(国务院体改办国际合作中心主办,内部参考)2002年6月5日第11期;16、项继权:“改‘七站八所’为‘条块分离’”,安徽省《决策咨询》2003年第5期;

146 评论

wangqixiaqi

1、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度重大项目(07&ZD025):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研究(94BJL010);·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01BJY037),经费5.3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底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01JAZJD790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研究项目(06JJD840005):农户生产、生活、交往社会化与公共服务网络构建;· 湖北省人事厅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专项基金:湖北省民营经济创业成本研究;·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项目[鄂发展规划课题009号]: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研究;· 武汉市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重点项目(20054005062-26):武汉市农村居民劳动就业研究。2、 个人专著(1)《历史的选择——市场经济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2)《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基于体制变迁的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宏观经济结构变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4)《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当代中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形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英文论文:(1)China’s Economic Opening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sian—Pacific Region, 中美经济合作学术会议论文,1987。(2)China’s Surplus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Its Size, Transfer, Prospects for Absorption and Effects of the Double—Track Economic System, (with Clem Tisdell), ASIAN ECONOMIC JOURNAL, 1992, Volume VI, No 2 pp149—182。(3)Egoism: Adam Smith’s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Ideologies Compar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 1996, Volume 23, pp326—331; 该文被 ANBAR Electronic Intelligence 评为 HIGHTEST QUALITY RATING。(4) Rural-Urban Labor Mobility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提交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浙江大学主办的“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发表于Clem TISDELL edit,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Economic Policies, Serials Publication, India, Volume-1,pp354-373, 2005。4、主要的中文论文(2000年以来)(1)《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制度发展的非均衡》,《经济学家》2001年第4期P67-72,收入陈文科主编《发展经济学与21世纪中国中西部发展》P75-85,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2)《中国大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府规模逆相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P18-25,收入饶美姣、陈广汉主编《新经济及两岸四地经贸合作》P110-116,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1月;(3)《国有经济战略性“退出”论》,《经济评论》2001年第2期P45-4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P76-78,《当代文萃》2001年第3期P47-52,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4)政府与市场关系系列谈:《“市场恐惧”与“政府迷信”:深层的阴霾》,《长江日报》2001,4,4;《政府规模过大阻碍经济发展》,《长江日报》2001,4,11;《政府保护错位:谁受损?谁得利?》,《长江日报》2001,4,18;《“加强领导”的误区》,《长江日报》2001,4,25;(5)《信用重构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6、14-16,武汉大学)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P22-28;另载《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一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P270-279;(6)《农民工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及其权益保护》,“两岸三地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研讨会”(2002、12、6-7,中国人民大学)论文;载郑功成等主编《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9月,P358-367;(7)《外部环境约束 农户“经济人”理性行为决策----中国大陆农村千户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农村研究》(2002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P274-295;(8)曹阳、汤诤:《企业救助的理论与实践评介》,《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6期P80-84;(9)《中国农村进城非农产业人口群体社会保障若干理论问题探索》,《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P75-79;(10)曹阳、李庆华:《我国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模型及其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P48-54;(11)《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乡劳动流动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P86-93;黄祖辉、宋顺锋等主编:《中国“三农”问题 理论、实证与对策》,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P457-469;(12)《农村土地继承制度与农村土地社区所有制:矛盾冲突及发展走向——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期三十年不变”及推行土地承包永佃制的思考》,《理论月刊》2005年第9期,PP5-9;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13)曹小武、曹阳:《论我国市政债券的发展策略及路径选择》,《投资研究》2006年第9期P29-33;《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87期P20-21转载;(14)曹阳、王春超:《农户经济模型的演变与最新发展》,《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2期P74-79;(15)《商品与交易: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制度学派制度分析的比较研究》,《经济评论》2007年第6期PP12-17;

165 评论

相关问答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1.主编《中国民商法典型案例评析丛书——商法篇》,香港新闻出版社2006年6月版。2.合著《合同范本与欺诈防范》,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3.参编《律师法

    守望的原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社《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

    逍遥黑猫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是谁

    一、著作:1、王跃生:《跨国公司金融:原理与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王跃生、陶涛等:《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趋势与对策》(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

    华蓥山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主编

    好投。刊物档次都差不多,论文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相对较好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是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198

    纽约纽约k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都是荣退

    线性时不变系统

    山中彩虹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