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83

susyweswes
首页 > 期刊论文 > 红楼梦国外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nozjessica

已采纳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1978-197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卷,前80回据有正本译,后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译,有戴敦邦插图 这两个最权威!!! 2002年10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翻译》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红楼梦》翻译研讨会”,这是专就一部文学经典的翻译举行的学术会议。大会收到数量较多的论文,这里汇集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凑成一个集子,以资纪念。同时,借此机会与学者们互通信息,交流经验,共同推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因对具体作家的研究而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问的,如,将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研究称为“莎学”,将爱尔兰作家乔伊斯 (JamesJoyce)研究称为“乔学”。因对一本书的研究而发展成专门学问的不多,《红楼梦》是一个。这是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六(1791)年第一次刊印,至清朝末年,一些文人把对《红楼梦》的研读和评说称之为“红学”。此后的“红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至于今,已成为一门显学,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受关注。《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它在中国文化里产生、流传,在异域文化里也得到传播——主要通过它的译文得以实现。 目前,《红楼梦》已有十五六种文字的译本。就英语译本看,它的翻译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陈宏薇教授和江帆在她们合写的《难忘的历程》里说,自 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戴维斯翻译《红楼梦》第三回片断开始, 160年来,先后产生了9种英译文。在霍克斯/闵福德和杨宪益夫女王的全译本之前的翻译都是节译,其中以王良志(1927)和王际真 (1929)的译本在推动《红楼梦》在西方流传方面影响较大。20世纪70年代,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斯(DavidHawkes)着手翻译《红楼梦》前80回,由英国企鹅出版公司出版,译文书名为 The StoryO/the Stone,分三卷,第一卷The Golden Days(1973),包括前26回;第二卷The Crab—Flower Club(1977),包括27 —53回;第三卷The Warning Voice(1980),包括54—80回。后来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继霍克斯翻译了《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分两卷出版,第四卷TheDebto/Tears(1982),包括81—98回;第五卷TheDreamer Wakes(1986),包括99—120回。20世纪70年代后期,杨宪益(Yang Hsien-yi)和戴乃迭(Glad— ysYang)夫夕]也开始了翻译《红楼梦》的巨大工程,于1978— 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北京)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4 Dream o/ Red Mansions。《红楼梦》两个英文全译本的出版,不仅是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交流的大事,也是文学翻译的大事,它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进程。在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相继又出版了由詹纳(W.J。 P.Jenner)翻译的《西游记》(/ourneycOthe West,1982),由沙博里 (SidneyShapiro)翻译的《水浒传》(Outlaws O/the Marsh,1988),以及由罗伯茨(Moss Roberts)翻译的《三国演义》(Three King— doms,1994)。至此,中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的英文全译本已出齐。在推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并使其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形势过程中,《红楼梦》的英译者们是有功劳的。随着《红楼梦》的翻译出版,出现了《红楼梦》翻译批评和研究的好形势。 自戴维·霍克斯于1973年出版第一卷The Golden Days以来,便有人开始写研究《红楼梦》翻译的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就霍克斯/闵福德译本和杨宪益/戴乃迭译本所写的散见于各地的研究文章,已有70余篇,加上这里收集的30几篇,足有100多篇。这期间也有关于《红楼梦》翻译研究的专著问世,如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是《红楼梦》系统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现在研究《红楼梦》翻译的人逐渐多起来,专家学者之外,也有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这种形势下,探讨如何使《红楼梦》的翻译研究深入,也许能够使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为翻译作为一门学科的建设做贡献,这是很值得的。从这里收入的文章看,大体分二种类型。一种是宏观类型的研究,其研究方法突破了以往规定性的“标准一分析一结论”和文本“对等”的单一模式,回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研究《红楼梦》翻译和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和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体现了以历史地描述和解释为主的科学研究的性质;这一类型里还有关于《红楼梦》翻译的体制、策略、翻译倾向和补偿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另一种是微观类型的研究,多涉及文化和语言层面的问题,以阐释批评的方式对译作和原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对译作进行审美的和其他方面的价值判断等。 这两种类型的研究各有自己的功能和价值。宏观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是经过怎样一个过程实现的;微观方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翻译好,如何培养好的译者,以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勒菲弗尔(Andr6 Lefe— vere)和巴斯奈特(Susan Bassneff)将这二者比喻为翻译大厦里的两栋房子,没有理由不让它们并肩而立。翻译研究的目的除了对翻译活动进行客观的和科学的描述和解释,还要通过研究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对翻译进行理论总结,以端正对翻译的认识,提高翻译质量,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红楼梦》是一首无韵的《离骚》,也是一部“说”家之绝唱。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中国的古典小说再也没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同意这个意见,甚至连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斯洛伐克翻译家玛丽纳·恰尔诺古尔斯卡(Marina Camogul3ka)就说:因为它是一部天才的小说、散文和诗的交响曲,它是一部集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蕴涵重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小说——而这样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红楼梦》的译者以及未来的《红楼梦》译者们肩负着一个伟大而艰难的使命,即,通过译文让英语读者也能认识到“《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是一部“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的作品。如果我们的译文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就辜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钱谷融先生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诗,都应该有诗的意味。他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是诗,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都是诗,研究文学不可忘记文学作品的本质是诗。他的这番话对于翻译的研究者和文学作品的译者有很深的启示:《红楼梦》里“诗的意味”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或隐含在内,翻译《红楼梦》时如何才能体验和再现它的“诗的意味”。这些涉及到文艺美学也涉及到翻译美学,是《红楼梦》的翻译和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11 评论

海琦maggie

钱谷融先生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诗,都应该有诗的意味。他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是诗,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鲁迅的《朝花夕拾》都是诗,研究文学不可忘记文学作品的本质是诗。他的这番话对于翻译的研究者和文学作品的译者有很深的启示:《红楼梦》里“诗的意味”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或隐含在内,翻译《红楼梦》时如何才能体验和再现它的“诗的意味”。这些涉及到文艺美学也涉及到翻译美学,是《红楼梦》的翻译和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67 评论

桠枫娇娇

教你个办法: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1978-197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卷,前80回据有正本译,后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译,有戴敦邦插图 这两个最权威!!! ◆《红楼梦》外文译本 ○文别/书名/译者/时间地点/说明 一、摘译本 日文/《红楼梦序词》/森槐南/1892年4月,刊于《城南评论》/ 摘译第1回楔子,有注释 日文/《红楼梦的一节风月宝鉴辞》/ 岛崎藤村/ 1892年,刊于《女学生杂志》,第321号/ 摘译第12回末尾 日文/《红楼梦摘译》/大高岩/刊《新声》杂志1957年12月至1958年3月/摘译4段 日文/《尤三姐》/野崎俊平、志村良志/刊《文科纪要》第10期,时间不详/摘译65、66回,并注释 泰文/《红楼梦》/不详/约1809-1825年之间 泰文/《红楼梦》/素·古拉玛娄妻子/约1945-1955年之间/在泰国杂志上发表过。 俄文/《红楼梦》/科瓦尼科(德明)/1843年刊于《祖国纪事》第26期/第1回楔子。 德文/《红楼梦》/W·Y·J(丁文渊)/1928年,刊于《中国学》杂志第4期/摘译第21、22回部分情节编成 德文/《红楼梦小说之一回》/弗朗茨·库恩/译原书第18回“元妃省亲”一段,为库恩译本中第15章/刊于1932年《中国学》第7卷,富兰克福大城版。 英文/《中国诗歌》/戴维斯/1830年,刊于亚细亚学会杂志第2卷/第3回宝玉初见黛玉场面及《西江月词》 英文/《红楼之梦》/罗伯特·汤姆/1842年,刊于浙江宁波版《中国话》上/摘译几段供学习华语用 英文/《红楼之梦》/波拉/1868-1869年,刊于《中国杂志》上海版、香港版/摘译前8回 英文/《一个古老的故事》/伊·赫德生/刊于1928年《中国杂志》第8期,上海版/译第4回。译者《引言》中介绍宝黛钗的恋爱故事 英文/《红楼梦;孤鸿零雁记选》/袁家哗、石明译并注/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版,中英对照/为《英译中国文学选辑》第二辑 法文/《梦在红楼》/徐颂年(又译作徐仲年)/1933年德拉格拉夫图书公司巴黎版/摘译第17、27、28、31、32回 法文/《红楼梦》/鲍文蔚(中)/1943年,刊于《法文研究》第4期北京版/译第57回,中法文对照。 意大利文/《红楼梦》/马丁·培耐狄克特/1959年《中国》杂志第5期/摘译第1回楔子 二、节译本 日文/《新译红楼梦》(上卷)/岸春风楼/1916年,东京文教社出版/选译前39回 日文/《新译红楼梦》/太宰卫门/1924年,东京三星书社版 日文/《新译红楼梦》/陈德胜/1953年,神户中华文化研究所版/译前60回。 日文/《新编红楼梦》/石原岩彻/1958年,东京春阳堂版/附图 日文/《红楼梦》/富士正晴、武部利男/1968年8月,东京河出书房新一版/“为世界文学全集”第3卷 日文/《红楼梦》/增田涉、松枝茂夫、常石茂/1970年,东京平凡社版/为“奇书丛书”本 日文/《红楼梦》/立间祥介/1971年1月,东京集英社版,7月又有东京平凡社版 日文/《红楼梦》/君岛久子/不详/为儿童版 朝鲜文/《红楼梦》/金龙济/汉城正音出版社1955、1956年出版,1962年再版/再版作为“中国古典文学选集”第11、12卷出版,共2册 朝鲜文/《红楼梦》/金相一/汉城徽文出版社1974年出版/1册,任意分段标题,无回目/为“最新辑世界文学”第13卷,共72章 朝鲜文/《新译红楼梦》/吴荣锡/汉城知星出版社1980年版,回目改单句/共5册/为“中国古典文学系列”之一种 朝鲜文/《曹雪芹红楼梦》/金河中/汉城金星出版社1982年3月出版/共73章,1册/ 附有译者“解说”、“年表” 泰文/《红楼梦》/哇拉它·台吉高/曼谷建设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共40回/据王际真英文译本译,有洛·拉维旺序 德文/《红楼梦》/弗朗茨·库恩/1932年岛社莱比锡版,又出1948、1951、1956、1974年修订版/意译主要故事,约占全书一半 匈牙利文/《红楼梦》/拉萨尔·乔治/1959年由布达佩斯欧罗巴出版社出版,后有1962年、1964年版/据库恩本转译 罗马尼亚文/《红楼梦》/伊利亚娜·霍杰卡、维利斯库合译/1975年由米纳瓦出版社出版,共39回,3卷本/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译 阿尔巴尼亚文/《红楼梦》/不详 英文/《中国小说红楼之梦》/裘里/1892年在香港《中国邮报》版,第1册;1893年由澳门商务排印局出第2册,共56回/从第1回译至第56回,有译者序/英文第一个节译本 英文/《红楼梦》/王良志(中)/1927年于纽约出版,共95章,约60万字 英文/《红楼梦》/王际真(中)/1929年于纽约加登城的布尔戴·多兰公司和伦敦劳特莱基出版公司同时出版/全书39章/此本多次重印,在英语读者中甚有影响 英文/《红楼之梦》/王际真(中)/1958年由吐温公司出版纽约版,增订节译本,改为60章/有马克·万多伦序言 英文/《红楼之梦》/[美]弗洛伦斯·麦克休、伊萨贝尔·麦克休姊妹合译/1957年潘蒂昂公司出纽约版,1958年又出 伦敦版,1975年在美重印/据库恩本转译,有库恩序言,34幅绣像 法文/《梦在红楼》/葵尼/1957年居不勒斯公司出巴黎版/据库恩本转译又有删节,有序 意大利文/《红楼梦》/波维罗、黎却奥合译/1958年由爱诺地公司出多林诺版/据库恩本转译,有原序及马丁·培耐狄克特序 希腊文/《红楼梦》/不详据报道为1963年出版/日文《红楼梦展》第18页记录 荷兰文/《梦在红楼》/沃斯德曼/1946年克罗斯曼书店出版/据库恩本转译 三、全译文 日文/《国译红楼梦》/幸田露伴、平冈龙城合译/1920-1922年,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版,80回,3卷/据有正本译,为“国译汉文大成”本,日汉对照,附图12幅 日文/《红楼梦》/松枝茂夫/1940-1951年出“岩波文库本”14册,岩波书店版;1955年出“世界名著全集”本,东京平凡社出版;1963年再版;1967年东京讲谈社出版/全书120回,前80回据有正本,后四十回据程乙本,有译者注,贾氏世系图 日文/《红楼梦》/松枝茂夫/1978年,新译本,由岩波书店出版,12册/全书120回,12册,每册10回 日文/《私版红楼梦》/饭塜郎/1948年连载于大阪《国际新闻》,后出单行本/据120回本编译 日文/《红楼梦》/伊藤漱平/1958-1960年,东京平凡社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全集”出三卷本;1969、1970年又出新译本,1974年重印/全书120回据俞平伯《八十回校本》及附后四十回译出/附谱、图、表等 日文/《私版红楼梦》/饭塜郎/约于1980-1981年由集英出版社出版,作为“世界文学全集”之一/全书120回以人民文学本为底本 朝鲜文/《红楼梦》/李钟泰等人译/约于1884年前后译出/全书120回,120册,每回一册,现存117册,中缺24、57、71回/汉朝对照,原载于汉城昌德宫乐善斋,后藏于藏书阁 朝鲜文/《红楼梦》/李周洪/1969年由汉城乙酉文化社出版,为“中国古典文学选”之一/全书120回,五册,回目为三字单句,卷首有《解说》 朝鲜文/《新译红楼梦》/禹玄民/1982年由汉城瑞文堂出版,为“瑞文文库”本,共6册/全书120回,回目为原文 朝鲜文/《红楼梦》/李钟泰等译/1988年4月由亚细亚文化社影印/以乐善斋本为底本,所缺三回由台湾新陆书局1957年版补配,卷首有李家源序 朝鲜文/《红楼梦新译》/冽上古典研究会译/1988年6月由汉城平民社开始出版/全书120回,8册,附有李家源《乐善斋本》序文 越南文/《红楼梦》/武培煌、陈允泽(前80回)、阮育文、阮文煊(后40回)/1962-1963年,由河内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6册,以人民文学本为底本,卷首有裴杞序 缅甸文/《红楼梦》/吴·妙丹丁/1988年,由新力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9册,以杨宪益译英文本为底本 俄文/《红楼梦》/帕纳休克、孟列夫(诗词部分)/1958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2册,书末附贾氏世系“谱树”,书前有费德林的“导言” 捷克文/《红楼梦》/奥·克拉尔/1986-1988年由奥德昂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册,卷首有译者“前言”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1978-197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3卷,前80回据有正本译,后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译,有戴敦邦插图 法文/《红楼梦》/李治华、雅克琳娜·阿雷札艺恩合译/1981年由巴黎伽利玛出版社出版/铎尔孟校阅,有译者、艾颠泊尔序/全书120回,2册,前80回据脂评本,后40回据程乙本译,有注、插图 西班牙文/《红楼梦》/何塞·安东尼奥、赵振江(中)修订、改译/1988年,由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20回,据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校注本译 [注]以上摘译本种文字,17种版本;节译本12种文字,26种版本;全译本9种文字,19种版本。共17种文字,62种版本。

180 评论

艾利希尔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红楼梦中女权意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美国著名学者艾伦·福克斯在其著作《红楼梦:女性主义视角》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指出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主题性和综合性,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为国外学者对红楼梦中女权意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有许多国外学者对红楼梦中女权意识的研究,他们深入研究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索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位置,以及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例如,英国学者罗伯特·贝克曼在其著作《红楼梦:女性视角》中,从女性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指出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为国外学者对红楼梦中女权意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美国学者艾米·米勒在其著作《红楼梦:女性主义视角》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指出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意义,为国外学者对红楼梦中女权意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总之,近年来,国外学者对红楼梦中女权意识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他们深入研究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探索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位置,以及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

355 评论

小路要减肥

《红楼梦》研究论文“开篇不读《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涉及面广,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意义深刻,其在民间的流传之广、影响力之大也是其它古典小说难以比拟的。从思想内容看,《红楼梦》是非常成功的。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对封建社会中种种矛盾的揭示,反应出那个时代社会的罪恶及其不可避免的分崩离析的命运。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及其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表现了被压迫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尖锐斗争,揭露了腐朽害人的封建制度必将衰亡的事实,如贾府的最终衰落;赞颂了勇于反抗的新生力量,如晴雯、鸳鸯的的斗争,宝玉终不愿做克绍箕裘的孝子,终离家出走;揭发了封建主义的罪恶,如司棋、晴雯的牺牲,四儿、芳官被赶出贾府,宝黛的爱情悲剧,十二女统归薄命司;褒扬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思想,如宝玉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简直是对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男尊女卑”的颠覆,宝黛爱情早以不是停留在《西厢记》中张生、崔莺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之类的陈词滥调之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认同——对四书五经的排斥等。表明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以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说明曹公的创作早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红楼梦》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要算是对人物之间性格矛盾的细致刻画,曹公将这些冲突巧妙的连接起来,情节感人,扣人心弦,从而彻底的暴露出封建礼教制造的种种恶果,有力的鞭挞了旧社会的罪恶,将一个又一个悲剧赤裸裸地揭穿出来,进而完成《红楼梦》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对于环境的描写更是为《红楼梦》这一伟大不朽作品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贾宝玉心中,女儿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可敬、最纯洁的人。无论在那个方面都远在男人之上,所以是“人上之人”,这一点尽人皆知不必废话。同时,宝玉更进一步的认为女儿是不能出嫁的,否则便变了质。由纯洁无暇的自由身、被压迫者转变为压迫者,固然可恨,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可悲,大观园自然而然的成为保护女儿们的庇护所,希望女儿们永远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以免染上男子龌龊的气味(电视剧中女主角常说的“天底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由此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实),男人自然是不能进入的(除宝玉和稚嫩的贾兰外,其他男性最多也只进入怡红院,而高鹗的伪作中,贾琏、王大夫竟大摇大摆迈进潇湘馆,荒唐!),园中的逍遥日子近乎完美,继而为查抄大观园的悲剧发生起到了对比和铺垫的作用,让人感伤极深,不禁潸然泪下。而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后,宝黛爱情的成熟则标志着僵持局面的基本形成:家长方面坚持薛宝钗,而贾宝玉不愿放弃林黛玉,贾府的决策者——贾母也陷入了犹豫当中。随后的人情世故的变化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发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各种矛盾爆发,贾家渐渐以无法维持,贾宝玉走什么路子转而成为挽救贾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有稳重大体、家境富裕的薛宝钗才能扶持宝玉走上封建主义所谓的正路就顺理成章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不少典型人物。如平等待人的宝玉、成熟端庄的宝钗、多愁善感的黛玉、满腹心机的凤姐、逆来顺受的迎春、憨厚可爱的史湘云、情傲孤高的妙玉、善良朴实的刘姥姥等等,每个人物的性格、每桩人事和人情,都描绘的十分细腻、十分真实。宝玉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典型。宝玉的性格是及其难得的,受周围出身低下的丫鬟们影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公子哥儿,却讨厌士大夫。统治者与被压迫者,本是对立的阶级,而贾宝玉却站在被压迫者一边,几乎有些恋母情结的他,很少有主子架子,以伺候丫鬟为乐。摆在封建地主阶级少爷贾宝玉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去研究四书五经做官,否则便同丫鬟、“戏子”门在一起,走下坡路,他选择了其二,十分尊重和体贴女性。另一特点便是不遵守封建制度的一般规矩,不愿与官宦往来,只要将怡红院门一关,那便是一个世外桃源。对于反对四书五经与科举这样原则性的问题,即使是宝钗、湘云劝他注意仕途经济他也立刻回斥,虽然他的恋爱婚姻问题依然等待家长为他做主,但毕竟是历史的局限、阶级的局限,“一个人不可能抓着自己的头发里看地面”,作者也给予一定的肯定。林黛玉则是另一个精神反叛的典型。她幼时丧母、弃父进京,从不像薛宝钗那样以扼杀自己的个性为代价来讨好众人做一个所谓的封建淑女,也不像贾探春那样抛弃亲情以保证封建主子的威仪,更不像王熙凤那样灭绝人性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她至纯至善、崇尚真情却要独自面对这个充满虚伪、邪恶、贪婪、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的社会;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而命运却没有给予她丝毫同情;她坦读《西厢记》,酒后任意挥洒自己的才华。面对这样的环境,她怎能不多愁善感?不是小气、心胸狭窄,只是为唯一的知己---宝玉献出了全部,怎能不患得患失?只是百年后,孰知葬花悲?而与以上两者不同的是,薛宝钗则是封建礼教思想下的一个正面悲剧。她十分推崇那些封建思想,把其当作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追求的最高理想,完全沉浸在为自己编织的网中她遵守作为一个封建淑女所有规则,刻意求工的要求自己成为典范,甚至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不做一件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事。她把自己全部的爱藏于心中,一切去等待家长的抉择乃至支持黛玉和宝玉的结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遵守封建礼教的少女,最终却并没有的属于自己的爱情,反倒给予她的是一个悲惨的宿命。进一步的证实封建礼教的虚伪性。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迷恋金钱和权力、自尊心极强的女人。其实她是一个对平等和幸福的追求者,面对无耻的贾瑞,她选择了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她有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贾琏在自己生日时出去偷情这件事上所做的是错误的。封建男权蹂躏了无数女子,要求女性遵守所谓的三纲五常,把原本的夫妻的转化成妻妾矛盾,逼得凤姐去迫害尤二姐等原本无辜的人,但在那个时期,这不是可悲、可怜反倒是可恶、可恨、该千刀万剐的。男权的衰落并没有给这位女强人带来空间与理解,贾府衰亡的一切责任竟都归咎于她,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凄凉。《红楼梦》无论是在题材、体裁、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都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曹公以优秀的文笔,将种种背景、各色人物、各种事件巧妙地贯穿起来,结构严谨,层层递进,紧凑而完整几乎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愧为一部既可读、又耐读的经典名著。

140 评论

quanyanhei

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liuxue86.com英语我整理. rface fll be your side. When the autumn leaves fall I shall bid you adieu For our marriage must ertd when the summer is through Jia Zhen thought that the answer must be a bamboo wife as they call those wick work cylinders which are put between the bedclothes in summetime to make them cooler. 宝钗的谜底是竹夫人,该物用竹蔑编制,圆形,有孔,透风,睡觉时抱着取凉。这是中国特有的器物,原语文化的成员能够理解基于这种器物生发的文化含义,而目的语文化成员没有这种器物的经验,也就难以理解这种器物所关联的文化含义。就宝钗的灯谜而言,由于缺少关于竹夫人的经验,英文读者不可能根据谜底猜到谜底,进而 更不可能理解其中关于宝钗的命运的信息。霍克斯教授在译文这中加入竹夫人形状的描述,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是使目的语读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等值信息,即使他们也能认识到竹夫人是宝钗命运的不详之兆。 三、改换原语形象的归化翻译 有些汉语词汇如果采用直译处理,在译入语中会产生语义空白或歧义。如果译入语中有相当或相似的形象词汇,则可以采用译入语中的形象来表达原语的意义。 例4.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合他,才疏远起来(第六回) 杨译本:Twenty years back they treated you not badly. Since then of course you’ve been too pig-headed to go near them, so that now you’ve drifted apart. “拉硬屎”是一个极为形象的、平民化的汉民族俗语,表示做某件事情虽力不从心,但碍于面子又硬要做,有“愚倔”的喻义。如果简单直译“拉硬屎”,不仅译文中产生语义空缺,甚至还会令读者有翅靛不雅的感觉。译者处理这个词语时,除去原语中的形象比喻,选用了英语语义相当的pig headed意译“拉硬屎”,使原文处世不灵活,碍于面子不肯屈就”的内涵意义表现得独特、到位。 论文论文参考网 例5.今既入了这园,在遇见湘云、香菱、芳蕊等一干女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语不错(第六十二回) 杨译本:Coming here now and meeting I-Isiang-ling, Fang-kuan , Jur-kuan and the other girls,it was a genuine case of“like attracts like”or“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的“人”为实指,是实实在在的有生命的人;“物”为虚指,到底是什么“物”,读者不得而知。译者翻译这句俗语时,将汉语中的实指的“人”虚化成可指人又可指物的“like",而把虚指的“物”具象成了“birds"。实变虚,虚变实。译者在虚实之间以译入语读者熟悉的形象比喻将原文生动而准确地传达给他们。 四、舍弃原语形象的归化翻译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浓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用上述的几种译法都无法确切地传达原文的意蕴。为了使译文更具有英语韵味,译者根据语言文化的需要,遵循了“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 (郭建中.2000: 181) “在透彻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译出原语的含义,尽可能缩小译语与原语对各自读者所产生的语义联想和艺术感受的差距。”(2001:152)但是舍弃原语的形象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一种手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红”的翻译。“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阳光、幸福、热烈、繁荣、运气、闺阁等,在现代则更具有革命的意义,而在英语中则缺少这些象征的意义,

298 评论

相关问答

  • 红楼梦研究小论文

    红楼梦学术论文篇二 《红楼梦》词曲浅析 摘要: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红楼梦》一书很好地运用了词曲这一形式。本文对柳絮词进行

    Hexe留恋不往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红楼梦研究论文薛宝钗

    长期以来,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对薛宝钗这个人物一直存有分歧。总的说来,分歧的焦点,不在于她是否是封建礼教的信养者,不在于她是否是“四德具备”的封建淑女。在这点

    惠跳舞的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红楼梦研究论文惜春

    贾惜春是一个孤僻冷漠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如下: 贾惜春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

    兔了里个酱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红楼梦国外研究论文

    英文/《石头的故事》/大卫·霍克思/197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全书80回,3卷,依程乙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 英文/《红楼梦》/杨宪益(中)、戴乃迭(英

    susyweswes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红楼梦英语研究论文

    2012年02月13日 10时12分,《英语网:英语论文:浅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意义翻译与文化取向[1]》由liuxue86.com英语我整理. rfac

    卢卡与凯丽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