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9

天天~甜甜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新媒体与女性形象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先锋之家

已采纳

男女对不同种类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 生活中充满着信息,男女两性在接触这些信息时的敏感程度2. 性别差异对于新闻报道的影响 1、

207 评论

蔡zhong凯

浅论新媒体视觉传达的特征理论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 视觉传达 信息传播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人类生活方式变化,传统视觉传达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达的需求。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手段的成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新的形式一新媒体。作为新技术、靳媒介条件下的特定传达方式,新媒体吸纳传统媒介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及各种交互技术,更有效地实现信息传播,逐渐成为视觉传达最主要的方式。与传统设计门类相比,新媒体视觉传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它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全方位地进行信息传达;其次,在设计方法上,既借鉴已有媒体又有所创新,发展出适应新媒体特性的设计方法。

1媒体形式的发散

数字化时代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逐渐超越了它的原有范畴,走向更宽厂一的领域。数码艺术、数字影像、网页交互、多媒体广告等相继出现,数字视觉在不断挑战已有视觉形式的同时,也在充实着视觉传达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暗示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将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产生一种新的媒体,以传统视觉传达设计为基础,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支持下开拓新的传达领域,继承发展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这种“新媒体”综合多种媒体形式,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结合互联网与交互技术,使作品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交换性,成为新媒介、新技术条件下一种特定的传达方式,真正实现全方位、多感官地信息传播。

2视觉传达的变异

作为视觉传达的最新发展,新媒体视觉传达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与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形式具有原则上的相似性,但在传播、显示、操作等方面,“新”“旧”媒体有着很大差异。例如:相对于印刷品而言,显示屏幕更适合“浏览”而不易于“阅读”;“新媒体”中各种信息以相互链接的方式存在,彼此没有顺序上的固定位置,信息随浏览者的选择以非线性的方式输出,而传统媒介,无论是书籍或是影像,信息呈现都受到预先安排的顺序制约:传统传达领域对于技术更新的反应相对迟缓,而以高速发展的科技为其信息传播基础的“新媒体”则要求设计时刻与科技紧密结合,并随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出更新的传达形式。发展迅速的“新媒体”为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表现手段,帮助实现更多的创意可能,为大众带来更新鲜的视觉体验与更富于趣味性的信息获取过程。“新媒体”不仅使得设计过程发生变化,对设计风格、设计思维方式也产生深刻影响。活动的版面布局及全方位的交互要求设计者时刻以运动的眼光看待版式编排和视觉效果,不但考虑静态的视觉效果,还要设想视觉元素与观众互动之后可能呈现出的种种样貌,通过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对信息传达的干扰或画面的不美观。视频、动画将作为常用元素,与文字、图形共同构成版面。“新媒体”的.易编辑性也使设计师可以设计多种版面方案和视觉效果,随时更换以应对观众的日益细分及不同喜好,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有效完成信息传达。

3互动式编排灵活自由

融合多种媒介形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新媒体实现了同一平面中多个、多层信息的同时显示,并可根据浏览需要任意放大缩小、摆放、堆叠屏幕内容,信息呈现不再受版面尺寸或显示区域大小限制,交互式操作的加人也为传达过程增添了趣味。德国波恩联邦美术馆内陈列有一个以法老图坦卡蒙统治下的古埃及为主题的互动展示。在4。5平方米的展台上投射,有顺着尼罗河谷延伸的整个法老统治区域地图,重要的城市、寺庙或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信息在地图相应位置都有标注。参观者用手触击任意信息点,与之相关的文化、宗教信息便会以文字、图像、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开,每组信息下方都会显示一些控制图标,可实现浏览链接信息、重新播放等功能。参观者面前的展示区域往往会有多个信息点,若在当前信息播放时又点击另一信息点,当前信息会自动关闭,并在原位置展开新的信息。同一位置、同一显示区域中,通过参观者自己选择、控制可交替显示多组信息,结合标注于地图上的地理位置,使参观者更易于理解各组信息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有限的显示区域内尽量详尽的信息的展示。在实现有效信息传达的基础上获得最佳视觉美感是对视觉媒介的普遍要求,“新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介的版式风格又结合自身特性发展出了独特的编排方式。

4传达方式丰富多彩

新的媒体、新的技术、更细分的信息受众、人们对信息获取方式与审美需求的改变……,从内容到载体再到对象,各种各样的新情况需要视觉传达来面对,更加多样化的传达手段则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不同媒体形式在视觉传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当多种媒体综合应用于同一场合、目的时,信息的传播就更加全面和贴切。2006年在墨尔本举办的欧莱雅时尚周中,宝MINICOOPER车的展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场内的MINI车借由投影与身后幕布及展台融为一体,投影在幕布与车两侧的动画、文字播放的同时,展台内车的引擎盖上也投射出各种虚拟人物形象和时尚图形。当感应到观众触摸时,相应元素与车后屏幕的显示内容便会产生与之呼应的不同变化。借助触摸屏幕、摄像头、红外感应等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交互已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优秀的交互设计能够充分调动观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感官的投人,以互动的方式获取信息,具有非常强的带人感。苹果公司有一套十分成功的平面广告,色彩鲜艳的背景前不同动作、穿戴的黑色人影,手里举着一个白色小盒子尽情舞动。看到这个形象人们就会联想到ipod音乐播放器,随着这套广告,有iPod,随时享受音乐的观念也深人人心。

位于柏林的一家ipod专卖店的橱窗就布满了这组著名的形象,每个橱窗被不同色彩背景与人物动作的广告分割成三部分。与普通橱窗不同之处在于,一旦有路人经过,广告内的人物便会立即舞动起来,直至路人离开才停止行动,如果行人足够的多,整组剪影人物会一起跳动,变身为一群疯狂的舞者,随着音乐扭动身形,时而还会带动路人加人舞动的行列,享受iPod带来的动感体验。美国女性新媒体艺术家凯密乐·乌特贝克曾做过一个名为“未命名5(Untitleds)”的互动视频作品,透过这个作品我们看到了互动感应技术能够为视觉传达带来的种种可能性。作品使用摄像探头感应观众的动作,当人们在屏幕前走动、挥手、跳跃、做出各种动作时,身体所覆盖到的显示区域内的抽象图形便会发生变化,视觉元素在屏幕内流动、挤压、伸缩,产生各种偶然性的视觉画面。作品原本的创作意图在于创造一个视觉系统,通过对展示空间内物理动作的感应产生流动的、耐人寻味的视觉画面。类似的方式若应用于实际的信息传达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在不影响正常阅读的情况下,信息的背景将可能是动态的,感应浏览者的身体动作,展现给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的视觉效果。借助于各式各样的交互技术,观众可以加人、影响信息传播的过程,通过不同方式的参与决定信息传达的最终效果。

191 评论

xiaohoulee

二)性别与新媒体技术关于女性与电话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发展成为性别与手机关系的研究。研究表明,和固定电话一样,男人和女人都使用手机来维持他们的社会关系(Ling,2004)。同时,生理性别的不同并不是影响人们手机使用习惯的重要因素(Özcan& Koçak,2003)。从1990年开始,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妇女赋权和性别关系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Green& Adam,1999)。然而,早期的研究依然坚称计算机/互联网与男性化有着密切的关系(Wajcman,1991)。比如,vanZoonen(1992)认为,计算机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一种男性空间,它使男性可以通过投身相关的事业来建立并反复确认对自我的性别认知。Turkle(1998)认为,因为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建构成一种征服和控制的工具,因而相比于女性来说,它对男性更具有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专业和个人领域大量使用新媒体技术,最近的女性研究发生了转变,更加重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女性化属性(vanZoonen,2002)。比如,Balsamo(1996)指出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应用在美容手术中。Plant(1998)相信数字技术通过模糊人类与机器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界限,使用户可以建构他们的性别身份。数字技术是基于网络而不是等级制度产生的,表现出一种女性与机器之间的新型关系(Plant,1998)。Jenkins(2003)认为,网络技术建立了一种集体的道德准则,互联网上的意见和交流代表了女性的核心特征。正如Haraway(1997)总结的,新媒体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为新型社会形态提供技术基础的女性化媒介,而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女性的潜力被解放,只有女性而非男性可以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以上的研究描述了关于性别和新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发展轨迹。这些研究从男性统治出发,发展成为女性解放。但是这种批判的研究方法只能定性识别性别和新媒体技术的关系,但是却不能描述女性和男性与这些技术在何种程度上相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承认新媒体技术的女性化特征,我们不得不证明女性气质已经超越男性气质成为新媒体技术的社会建构。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来探究性别和新媒体技术的关系。(三)性别的媒介呈现从定量研究出发,可以通过研究媒介呈现来探究性别和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媒介呈现是媒介对组织、社团、经验、观点或者出自特殊意识形态或价值视角的主题进行描绘的方法(Hall,1997)。媒介呈现与现实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媒介文本是呈现事实“就在那里”的外在方法。另一方面,媒介呈现本身构建现实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Hall(1997)认为媒介呈现反映了文化价值观。他还指出,文化提供了理解社会的途径。比如,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意义地图”或者说是根据主流价值系统来认知世界的框架———什么是重要的而什么不是;谁拥有权力而谁又没有;什么行为可以被准许或容忍而什么不能。这些“意义地图”或者文化范本规范了人们的生活。因此,本研究中关于电视广告的内容分析不仅能反映社会现实中新媒体技术如何被用来满足男性或女性需求,而且反映出关于新媒体技术的主流性别价值观。主流价值观都是基于社会事实,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压制了边缘化的价值观。因此,本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探究在不同种类新媒体技术的媒介呈现中,哪种性别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发现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被塑造成体贴、谦虚、温柔、快乐、家庭导向、爱孩子、敏感以及健谈的,而男性被塑造成好竞争、好斗、健壮、理性以及富有野心的(Allan& Coltrane,1996)。在日用产品的广告中,女性价值观被更多地呈现,比如在个人卫生用品、化妆品、食品、药品、服装以及家庭用品的广告中。例如,Mwangi(1996)发现女性价值观与家庭用品和个人/儿童用品显著相关。Ganahl等(2003)认为在零售商店、健康和美容方法/药品以及服装中所表现出的不均衡的性别形象有利于女性价值观。男性价值观在另外一些广告中被更多地呈现,比如汽车、金融服务以及运动。Mwangi(1996)发现男性价值观与汽车、机械设备、酒和金融服务都存在显著关系。同样的,Bresnahan等(2001)指出男性价值观被用来宣传汽车、汽车零件以及技术。关于媒介呈现的现有研究普遍表明,男性价值观和技术类产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Mwangi,1996; Ganahletal.,2003),支持了早期的女权主义研究中技术被男性所主导的结论。然而,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很少有研究侧重于新媒体技术广告中的性别呈现。所以几乎没有证据能够表明近几年女权主义批判研究的主张,即新媒体技术具有女性解放的潜能。其次,在这些研究中没有对产品类型明确界定。技术类型过于广泛,以至于无法区分技术的不同类型(比如,家用电器和计算机)又或者范围太过狭隘融合了相似的技术(比如,汽车和汽车零件)。相同的问题还存在于性别与新媒体技术的批判研究中。他们无法界定接入工具和网络之间的区别。比如,手机和计算机都是人们用于接入电信和互联网的工具,而不是网络本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电视广告中的新媒体技术中所包含的性别价值观。本研究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新媒体技术(见表1)。第一,新媒体技术定义为四种基本类型: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服务、手机以及手机网络服务。第二,这四种基本类型包含于两大类别:接入工具(手机和计算机)以及网络(互联网网络服务和手机网络服务)。第三,这四种基本类型又包含于另外两大类别:基于计算机的新媒体技术和基于手机的新媒体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网络服务属于基于计算机的新媒体技术,而手机和手机网络服务则属于基于手机的新媒体技术

227 评论

coloredglaze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一、课题论证:(一)国内外研究: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102 评论

土豆0207

中国女性形象研究现状分析作者:***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2期        [摘要]女性主义研究者通过分析媒介的内容,试图将媒体中的女性形象与现实社会进行比较,来探讨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国妇女》作为官方女性杂志,是“控制体系”的中国媒体中一个典型。对它的研究能反应国家意识形态下的媒体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官方女性刊物《中国妇女》为中心,探讨分析了学术界对于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现状论文

    摘要:按照时间顺序对关汉卿的研究进行梳理,分别从元明清三个朝代以及二十世纪以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在对关汉卿的人物评价以及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

    蘁嘬天唑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女性人物形象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浅析的论文,希望对

    小女孩不懂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俄罗斯女性形象的论文研究成果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

    enjoyduol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媒体与女性形象研究论文

    男女对不同种类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 生活中充满着信息,男女两性在接触这些信息时的敏感程度2. 性别差异对于新闻报道的影响 1、

    天天~甜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研究女性形象的论文摘要

    古代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时代特点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作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女性艺术形象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西汉墓葬中出土的帛画上

    叹久妞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