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玫瑰
基于MATLAB的数字识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班 级: 13汉班 学 号: 姓 名: 江晓雪 指导教师: 李艳玲 2017 年 3 月 31 日 毕 业 论 文 目 录 1 绪论1 1.1 图像识别的提出1 1.2 图像识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 2 BP神经网络的概述2 3 手写体数字识别的实现过程4 3.1 整体线路图4 3.2 算法流程5 3.3 图像预处理10 3.4 结果分析10 4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全文共 13 页 4834 字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级汉班 江晓雪 指导教师 李艳玲 副教授 摘要 本文实现了基于MATLAB关于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识别算法的设计过程,采用神经网络中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即BP神经网络)对手写数字的识别,由MATLAB对图片进行读入、灰度化以及二值化等处理,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证明:该神经网络对手写数字的识别可以达到95.65%。 关键词 手写数字识别;BP神经网络;MATLAB语言 1 绪论 1.1 图像识别的提出 图像识别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已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所谓的图像识别,就是指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来达到识别不同模型的目标和任务的一种技术。对于它的提出,简单的来说,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文字识别 、第二个是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第三个是物体识别。第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的研究是从1950年开始的,一般情况是识别字母、符号和数字,无论是印刷体识别还是手写体识别,它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但是也伴随着,这个识别的过程会更加的耗时、费力,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会有很大的损失;第二种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在图片的识别过程中,图片识别会有一定的误差,也会带来小小的麻烦;第三就是物体识别,而物体的识别主要指的是:在三维世界中,对于个体、环境的感知和认识进行识别,这不同于二维世界的认知,相对来说是更高级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它是以二维世界中对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处理的办法为依据,进行更高一级的,并且结合了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的研究目标,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工业探测机器人上,为人们的安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2 图像识别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的发达、电子的信息化,图像识别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主要的研究工作也包括各行各业,整理以下几点对其应用的广泛度进行说明: ⒈在生物学中,对生物的原型进行研究。从生物的脑细胞结构、物体解剖等其他科学研究的方向对生物的体系结构、神经结构、神经细胞组织等生物的原型结构及其功能机理进行研究,增强对生物学更加全面的理解。 ⒉在实际应用中,建立我们需要的理论模型。根据需要应用的信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建立需要的生物原型,也可以建立类似神经元、神经网络这样不可见的理论模型,以便可以让其更加有效的应用在生活中。建立我们生活中不能直观表现的事物模型,以便我们可以更方便的、更直观的理解事物的本质。 ⒊在信息时代中,建立网络模型以及算法研究。就是通过上面所说的,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在这个基础上加以理解,建立我们所需要的网络模型,实现计算机应用,主要应用在网络学习算法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被人们称为技术模型研究。 ⒋信息时代的发展,让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例如:完成某种函数图像的绘制以及对其变化的形式进行分析、对图片信号的处理、模式识别等功能,建立需要的应用系统、制造机器人等等。 通过上面的说明,也就是说从开始根据生物学原理的应用,直到建立需要的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应用到图像识别当中,可以看出其模型的建立是在生活中实例的基础上,其可靠性和准确性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可信度,与此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而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人类在基本粒子、宇宙空间、生命起源等科学领域方面都已经显现出很高的兴趣度,而这其中难免会有图像提取后的处理工作,所以图像识别的应用就会越来越广泛。 2 BP神经网络的概述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学习算法简称BP算法,采用BP算法的前馈型神经网络简称BP网络。BP网络是多层感知器的一种,它具备多层感知器的特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多层感知器包括输入层、隐藏层、输出层,其中隐藏层可以有多个,而我们BP网络中隐藏层只有一个,其简单构造如图所示: 图1 多层感知器结构图 而我们用到的BP网络中的具体信号流如图所示,它有一个反向传播的过程,这也是对传播进行调整,使精确度更高的一种办法。如图所示,其中有两种信号流通: 图2 多层感知器的信号流 第一:函数信号 简单来说就是信号进入输入层,然后通过隐藏层到达输入层,通过输出层输出所得值,就可以完成一个函数信号。 第二:误差信号 误差信号就是在逆向的传播的过程中传输的信号。其中,有两个重要参数。一个是函数信号即sigmoid函数,还有一个就是权值的梯度运算即梯度向量。(注:sigmoid函数、权重的修正函数,如图所示。) (1) (2) 通过对两个参数的调整,完成整个算法的应用。 3 手写体数字识别的实现过程 3.1 整体线路图 整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像测试 损失函数的设计与应用 可视化测试数据 神经网络的设计与训练 sigmoid函数 图3 整体流程图 部分文件调用流程图如图4所示: sigmoid checkNNGradients nnCostFunction 第八部分:实现正规化 第八部分:训练NN fmincg nnCostFunction sigmoidGradient sigmoid nnCostFunction sigmoidGradient randInitializeWeights checkNNGradients debugInitializeWeights nnCostFunction computeNumericalGradient 第五部分:sigmoid函数 第六部分:初始化参数 第七部分:实现反向传播 第三部分:前馈网络 第四部分:前馈正规化 图4 整体流程图 3.2 算法流程
孔雀凉凉
摘 要: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正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产业融合产生的前提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以及产业管制环境的变化。按照技术发展的方向,产业融合有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三种形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信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信息产业的生产效率,改善信息产业的管制方式,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因此,深入研究产业融合理论以及产业融合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推动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小咩要减肥
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应用探讨 【论文摘要】作为电子化贸易工具的EDI技术已相当成熟,将其用于电子征税发挥了其安全可靠、数据从计算机到计算机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操作等优点。本文对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1 EDI的定义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EDI的定义是:“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法。”通俗地讲,就是标准化的商业文件在计算机之间从应用到应用的传送。EDI是企业单位之间的商业文件数据传输,传输的文件数据采用共同的标准和固定格式,其所通过的数据通信网络一般是增值网和专用网,数据是从计算机到计算机自动传输,不需人工介入操作。 1.2 EDI的组成元素 EDI有3个基本组成要素:通信网络、计算机硬件和专用软件组成的应用系统以及报文标准。通讯网络是实现EDI的基础,可利用公用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以及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来建立EDI的增值网络。计算机应用系统是实现EDI的前提,该应用系统是由EDI用户单位建立的,其硬件由PC机(服务器)、调制解调器等组成,软件由转换软件、翻译软件、通信软件等组成。转换软件将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为翻译软件能理解的中间文件,或将翻译软件接受的中间文件转换成计算机系统的文件;翻译软件将中间文件翻译成EDI的标准格式,或将后者翻译成前者;通信软件将要发送的EDI标准格式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送到EDI交换中心信箱,或从信箱将接受的文件取回,计算机应用系统能将EDI传送的单证等经济信息进行自动处理。EDI报文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格式化,目前应用最广泛的EDI国际标准是UN/EDIFACT标准。 EDI接入如图1所示。 1.3 EDI的工作过程 EDI的工作过程为:你的应用系统产生一个文件,例如报税单,EDI翻译器自动将报税单转换成征纳税双方同意的EDI标准格式,通信部分上增值网进行发送,网络进行一系列的合法性和数据完整性检查,将其放入EDI中心的相应邮箱里,税收征收机关上网取出邮箱里的信件,EDI翻译器将信封里的数据从标准格式转换成内部应用系统可读的格式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电子报税。 2 基于EDI的电子征税系统 2.1 电子征税系统 税务征纳电子化的总体发展方向是形成以电子报税为主,其他申报方式为辅的格局。电子征税包括电子申报和电子结算2个环节。电子申报指纳税人利用各自的计算机或电话机,通过电话网、分组交换网、Internet等通讯网络系统,直接将申报资料发送给税务征收机关,从而实现纳税人不必亲临税务机关,即可完成申报的一种方式;电子结算指国库根据纳税人的税票信息,直接从其开户银行划拨税款的过程。第1个环节解决了纳税人与税务部门间的电子信息交换,实现了申报无纸化;第2个环节解决了纳税人、税务、银行及国库间电子信息及资金的交换,实现了税款收付的无纸化。 2.2 EDI征纳税系统工作流程 EDI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工业、商业、外贸、金融、保险、运输、政府机关等,而EDI在税务系统的应用推进了税务处理电子化的进程。 电子报税流程如图2所示。 EDI征税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1)纳税人通过计算机按一定格式将申报表填写好,并由计算机进行自动逻辑审核后,利用电话网或分组网,通过邮电局主机发往税务局邮箱; (2)税务局主机收到申报表后进行处理,发回执并开出缴款书; (3)纳税户通过邮箱系统收取回执和缴款书,了解税款划拨结果; (4)国库处收到缴款书后,按缴款书内容通知银行划款;银行收到缴款书后进行划款,将划款结果返回国库,并通过国库返回税务局。 2.3 EDI电子征税的优势 利用EDI实现电子报税,有利于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纸面作业和重复劳动,改善对客户的服务。EDI意味着更准确地实现数据标准化及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处理,消除人工干预和错误,减少了人工和纸张费用。 3 我国电子征税的现状和几点看法 发展电子税务是中国政府实施信息化的一项重大工程。国家税务总局实施的“金税工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已初步实现对企业增值税发票和纳税状况的严密监控。目前全国区县级国税局已配备了低档认证子系统,专门对百万元版、十万元版和部分万元版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认证,计算机稽核软件和发票协查软件也已开发完成并正在部分地区试运行,国家税务总局已完成了与北京等九省市国税系统的四级(总局、省局、地市局和县级局)网络建设,其他省区网络建设和全国稽核设备配备工作正在准备中。 应该看到国家发展电子税务的决心。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电子税务的需要,税务部门工作人员除了要具有专业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要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尤其是区县级以及比较偏远落后地区,在网络建设的同时,就应对其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将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上岗的一个条件。 (2)由于电子税务作为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电子税务系统的时候,在思想上要有全局观念、发展的眼光,要考虑未来与电子政务平台的整合问题,防止 构建一个封闭的系统。 (3)将具有标准性的EDI与具有普遍性的Internet相结合,建立互联网EDI,缴税人员可在家里或办公室利用浏览器从Web上填写税表进行有关电子商务,简单方便,免去在徼税大厅排队之苦。 互联网EDI对于纳税户来讲,基本上是零安装、零维护,不必额外投资,费用低。而对税务部门来讲,采用互联网EDI报税可使税表以电子文件的模式通过电子商务网送达税务部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税务部门工作量,方便了税户,缩短了报税时间。电子化的税务表格可以直接进入数据库,无需税务部门进行人工输入,减轻了工作量,减少了人为错误;互联网EDI报税系统通过电子报文审查功能可自动识别税户错填、漏填项目,不允许带有这类人为错误的报文进行传送,减轻了税务部门的检查、校对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应重视电子征税的宣传工作,使广大纳税户积极参与到电子纳税的行列中来。 4结语 总之,电子征纳税是税收征管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作为实现电子征税的EDI技术,必将和Internet技术相结合,使互联网成为EDI信息的传输媒体。通过互联网EDI进行电子征税,是电子征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http://www.ctax.com.cn/fask/20011126213203.htm 〔2〕 http://www.e-works.net.cn/jcjs/ia24.htm [3] http://www.mmit.stc.sh.cn/Projects/ecforum/examples/tax.htm 〔4〕 http://202.104.84.84/edi/edi/App4.HTML 〔5〕 龚炳铮.EDI与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joannekaka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智能化数控系统 1 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2 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2.1 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 (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备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论文类型可根据不同形式、不同内容来分类。 一、根据论文形式分类 1、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结束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
全班同学们并排站 方方 圆圆并排站 同把前后位置看 方方顺数是第七圆圆倒数是第三 全 0回答 15 秒钟前一个数除以7商是18.有除数,
提要 在焊接过程中,热源沿焊件移动时,焊件上某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焊接热循环,它是描述焊接过程中热源对母材金属的热作用。焊缝及近缝区金属组织的变化和应力的
对于学前 教育 专业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方的学习和积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2000字 毕业 论文的 范文
海天瑞声的“天籁数据中心”应该有啊,你去注册会员,看看是否有免费数据下载。如果没有的话,给他们写邮件或打电话,一般都会给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