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6

小墩子921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贸易顺差利弊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木本色计

已采纳

每年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顺差在当年贸易顺差中的比重都在100%以上。可见,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幅增长,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我国的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我国加工贸易在2002年~2004年间出口增幅快于进口增幅,而且自2005年开始,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远落后于出口增长。这说明了随着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原料、零部件的国内供应比重在迅速增长,进口替代能力加强。这也是我国加工贸易急剧增长中贸易顺差迅速扩大的关键原因。 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 自2001年底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WTO成员国中原有的一些禁锢我国优势产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国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内得以迅速释放,出口规模急剧扩大。例如,2005年全球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取消后,我国当年纺织品类及相关物品的净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1.1%,成为当年我国贸易顺差的最大驱动力量。 二、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对贸易顺差的观念滞后 我国曾长期外汇短缺,因此,政府一直把鼓励出口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使人们形成了“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的观念。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情况已完全不同于当初,截至200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0663亿美元。然而,许多地方或部门的观念仍然停留在当初,体现在政策上,各级政府鼓励出口换汇、创汇的措施不少;鼓励进出口平衡安排和鼓励进口的措施则相对不足。 2.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我们利用劳动力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着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由于我国这类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差,许多出口只有通过低价竞销才能实现。因此,伴随我国出口规模及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是对外贸易收益的不断减少,出现了“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3.贸易伙伴国对其向我国进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从贸易伙伴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进出平衡。但美国等发达的贸易伙伴国,为维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严格限制其国内相关先进技术产品向我国出口,导致我国想要和需要进口的产品进不来,人为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4.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内需增长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年的过度投资导致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近年来,由于相关改革不到位,我国居民住房、医疗等支出激增,引发消费信心不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国内需求总量一半的农村消费因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而剧减,使得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长期低迷。国内供求的这种矛盾使得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迫使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尽量扩大出口,致使我国出口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增长不足又直接抑制了进口消费品的增长。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外贸的顺差。 三、解决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对策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我国的贸易持续顺差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内自身的原因,因此,解决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治理工程。 1.切实转变观念 要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长期持续顺差问题,首先应树立“贸易平衡”的观念。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辨证地认识贸易顺差的利弊。事实上,长期的贸易顺差,会引发人民币升值,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会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矛盾。因此,我们要从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善于利用国外资源,发展对外贸易,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今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制定和修订发展规划、政策和法律法规时,都应以实现贸易平衡为出发点,既鼓励出口,也要鼓励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进口。 2.切实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应转向“以质取胜”,从根本上扭转贸易的贫困化增长局面。为此,在继续加强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同时,政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品牌意识,实现由目前的贴牌加工为主向自有品牌生产、营销为主的转变;要积极推动一般贸易和其他形式贸易的发展,改变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占主要比重的局面;还应鼓励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变商品出口为技术出口,缓解贸易顺差。 3.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传导机制,加大政策调控的力度和效果,实现我国结构调整的目标;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加强经济发展规划,严格防止重复建设,有效地缓解或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其次,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有效调控,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降低国内高储蓄率。

224 评论

文文兔18

贸易顺差的利: 1 客观上表明了出口国成功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并占取了相当的国际贸易份额。2 客观上使得国内失业人数减少。3 很明显,出口越多赚回的外汇(硬通货)就越多。这样就增强了该国的国际市场购买力。\x0d\x0a贸易顺差的前提:1 守合同 2 讲信用 3 价格优势(说白了就是较便宜)。\x0d\x0a\x0d\x0a国际贸易的弊:实质上与上面所述相关联。1 当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的份额越大,别国的份额就减少。因为任何商品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耗量是有限的。这样客观上会引起别国的不满和反对;2 别国的失业人口增加。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便宜就会使得国外同行业减产或倒闭;3 国外由于无法与我们竞争自然外汇收入就会减少。这样一来别国的国际购买力势必减弱。\x0d\x0a在“弊”的方面,如果严重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各种经济制裁。近几年的各种商品的对华反倾销就是例证。\x0d\x0a最后给你举个例子来辩证地看待贸易顺差的微妙性:\x0d\x0a近几年我国的钢材大量出口。这是源于我国的产量大、价格相对便宜。但结果冲击了发达国家的钢材生产和钢铁市场。因为这不仅阻止了它们的出口、抢占了他们在国外的市场,还削弱了其本国钢铁市场(有钢铁企业的所在国企业也愿意进口比本国钢铁便宜的中国钢材)。结果造成所在国钢铁企业萎缩;工人失业。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欧美市场。他们的总统们位置能否保住就得看失业人口的多与少。此时,它们就会对中国发出警告:如果不减少出口量或者抬高价格,我们就会反倾销。反倾销的结果是令人恐怖的。当一种商品正式被反倾销时,就意味着国内的该商品卖不出去。同时也意味着产业投入部分或全部失败。工人也会失业(在WTO框架内有一种不成文的认识:各国都要平均承担失业人口。一边倒是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做法时:1 利用人民币升值、增加出口税等方法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2 利用许可证形式减少出口量来平息对方的怒火。只要反倾销还没有开始就有救。此时虽然出口量减少、外汇收入减少但至少还有一部分产品能出去。一旦反倾销开始那就一点也出不去了。\x0d\x0a所以,顺差虽然是好事但得有个度!把别人的饭碗都抢了最终就会砸自己的饭碗。很多朋友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会提出下面两个问题:\x0d\x0a1 为什么我们的商品出口这么便宜?\x0d\x0a回答:当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许多份额已经被占领。用便宜的产品抢走国际市场份额也是商场上常用的战术\x0d\x0a2 我们不出口不行吗?就给国内用不行吗?\x0d\x0a回答:国内早已饱和。如果所有出口企业都不出口全部用于国内,那仍然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倒闭。那失业人口可就是哗哗的。1

202 评论

萌萌哒蜗牛

简单说就是出口的比进口的多,有利有弊,出口多代表国家在那个方面有优势

159 评论

度兰度兰

贸易差额是一个国在一定时期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的差数.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顺差,也叫贸易出超;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叫贸易入超;如二者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由于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妹收支有极为重大的影响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241 评论

小S妈是顾大厨

关于贸易强国 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5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数字超过10000亿美元,预计2005年全年规模超过13000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如何走向贸易强国? 周其仁:衬衫换飞机的贸易强国逻辑。周其仁在近期《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论述了“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学”,暗含着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历史和经济学逻辑。周其仁为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一律感到自豪,认为这些看不起眼的生产,不但奠定日后中国工业登堂入室的基础,而且现在就造福于人类数目最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衬衫换飞机没有任何当事人吃亏,符合小平同志的“台阶论”;在衬衫换飞机的过程中,会实现“产业升级”。因此,“衬衫换飞机”的经济学不认为需要对“中国制造”大动干戈,“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的是时势造英雄,“这山望着那山高”讲的是英雄造时势;结合起来,无数受时势局限的英雄不断改变实际的限制条件,才使经济大时代的世界产业版图发生了工业革命以来难得一见的巨变。 张小济:贸易强国首先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不仅要处理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主创新是源泉,高附加值是根本,而自主创新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均有与国际合作的问题,都必须在开放而非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要自主创新,首先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包括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不尊重人家的自主知识产权,自己的创新意识就难以形成。 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前景分析及政策建议 2004-3-28 内容摘要: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04年全年外贸进出口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增速将比2003年明显下降,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也将进一步减少。进一步完善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加强对重要商品的进口调控,同时,密切关注美元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对外贸易秩序,是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对外贸易 前景 政策建议 一、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大幅减小 2003年中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512.0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37.1%。其中,出口实现4383.71亿美元,同比增长34.6%,比上年净增1127.75亿美元;进口实现412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9%,比上年净增1176.66亿美元,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5.3个百分点。2003年,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55.34亿美元,比上年减少48.92亿美元,降幅达16.07%。 � (二)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集体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出口的重要力量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03.38亿美元,增长41.4%,高于整体出口增幅6.8个百分点,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62.4%。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出口600亿美元,同比增长83.1%,高出整体出口增幅48个百分点,其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24.1%。2003年国有企业出口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全年国有企业出口1380.33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12.4%,低于整体出口增幅22.2个百分点,出口增量仅占总出口增量的13.5%。增速的差异引起出口企业格局的变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集体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分别为31.49%、54.82%、13.69%,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较2002年减少了6.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集体企业同比分别上升了2.6和3.7个百分点。� (三)一般贸易增势强劲,加工贸易平稳增长 2003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2418.49亿美元,同比增长34.41%,占全部出口总额的55.17%,与上年55.27%的比重基本持平;一般贸易出口1820.33亿美元,同比增长33.65%,占全部出口额的41.52%,与上年41.84%的比重基本持平。 2003年,一般贸易进口增长迅速,加工贸易进口稳定增长。全年一般贸易进口1877.0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5.36%,占全部进口额的45.47%,较上年43.74%上升近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口1629.35亿美元,同比增长33.32%,占全部进口总额的39.47%,较上年的41.40%下降近2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 2003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初级产品进口增速高于整体进口,初级产品进口727.83亿美元,同比增长47.7%,高于整体进口增幅7.8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4035.6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高于整体出口增幅1.3个百分点。 � 2003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全年实现进出口4524.44亿美元,同比增长44.71%,高于整体进出口增幅7.6个百分点,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3.15%,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296.22亿美元,同比增长52.39%,高于整体进出口增幅15个百分点,净增789.28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增加额的34.25%。� (五)关键设备和资源性产品进口快速增加 近年来,中国进口设备的增长速度和进口设备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进口设备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2003年,铁矿砂、钢材、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等进口大幅增长,按金额计算,增速分别为75.4%、61.1%、55.3%、54.3%和66.3%。铁矿砂、石油和钢材等能源、原材料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自然矿物资源的不足,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 (六)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 从主要贸易地区来看,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出口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对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增长速度高于整体出口增长速度,其中对欧洲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加51.5%。在进口方面,从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进口增长速度高于整体进口增长速度,而从北美洲的进口增长速度最慢,同比增长23.9%,低于整体进口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03年中国对各地区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3年12月。 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2003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3年,中国大陆对俄罗斯联邦、欧盟和中国台湾等市场出口增长速度高于整体增长速度,其中对俄罗斯联邦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71.4%,但对日本出口增长仍然不振。中国大陆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加拿大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对日本、东盟、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对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减少。2003年,日本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见表2)。� 表2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十大贸易伙伴(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3年12月。 (七)西部地区出口增速较快,东部和西部地区出口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从总体上看,2003年西部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沿海地区在对外贸易中仍居绝对主导地位。2003年沿海十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84.37%,其中,出口占全国出口的87.97%,所占比重与2002年基本持平,进口占全国进口的80.56%。另一方面,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各区域内也存在不平衡性,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和浙江出口增长较快,大大高于整体出口增长速度,而辽宁、福建、海南和天津等地区出口增长较慢,低于整体出口增长速度10多个百分点。在中西部省(市、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和重庆等地区出口增长速度很快,而四川、安徽、湖北、陕西和云南等地出口增长速度较慢。� 二、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展望 (一)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有利于扩大出口 2004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总体上将进一步向好。在美国经济复苏加快、世界投资回暖、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趋稳等多种有利因素带动下,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高。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上,世界贸易也将继续回升,全球货物贸易的年增长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据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比2003年提高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量将增长8.1%,比2003年提高1.9个百分点。国际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世界贸易量的增长,有利于我国出口的扩大。� (二)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一步带动对外贸易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2004年,一些有利因素将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目标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继续改善。其次,从宏观政策看, 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0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基础。最后,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内的需求规模将有所扩大, 这将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仍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总体上说,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国内经济的较快增长,既为扩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也拉动了进口增长速度的提高,预计2004年先进技术设备、资源和原料性商品的进口需求将继续增加。� (三)投资和贸易环境的改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首先,2004年是履行入世协议的关键年份,是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行政许可法》付诸实施的一年,中国的投资环境将会进一步改善,跨国公司将会继续进入中国,并以此带动中国的出口。� 其次,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商务部再次降低外贸门槛。自2003年9月1日起,申请外贸流通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要求,从原来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降低为100万元人民币,并取消原来成立时间1年以上的要求;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的生产企业注册资本要求,由原来的100万元降低为50万元。核准登记的权限也下放到地方。这将进一步扩大外贸主体范围,激发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活力,促进外贸快速增长。� 最后,从2004年开始,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协议、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的部分内容开始实施,一些重要商品实行零关税,在部分商品增加进口的同时,对扩大出口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外贸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2003年10月,国务院决定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一是建立便利、公平的外贸运行机制;二是建立积极、稳定的外贸促进机制;三是建立快速、高效的外贸监控和反应机制;四是建立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机制;五是建立机制完善、协调有效的外贸中介服务体系。这些改革将会进一步改善中国的外贸环境,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进口关税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进一步取消将会增加进口 2004年,中国将继续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取消一批商品的非关税措施以及增加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2004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将由2003年的11%降低到10.4%,数千个税目的税率将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信息技术产品降幅最大,关税总水平由2003年1.5%降低到0.43%,降幅高达71%,在中国256个实行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关税税率税目中,将有232个税目实行了零关税。2004年,在关税总水平降低的同时,中国将取消80多个税号进口商品的非关税措施。另外,根据入世承诺,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商品的进口配额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提高,如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商品的进口配额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5%。国内进口关税总水平的降低以及一些商品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和配额的增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进口的增加。� (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影响出口规模的扩大 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将下降3%。据测算,平均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会导致出口增速有所下降,贸易顺差也会应声而落。据估计,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我国出口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在2004年下半年显现。另一方面,出口退税率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外商直接投资的信心,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出口增长的效应将减弱。这是因为,由于目前外商投资的领域大多是制造业,其产品大量用于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了产品成本,一些跨国公司有可能放缓对中国产业转移的步伐。� (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的约束将进一步显现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2003年以来,一些国家特保立法和调查的竞相启动,使国外对我国贸易保护主义涉案商品金额越来越大,参与设限的国家越来越多。特别是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维持稳定,将会遭到一些国家的贸易报复。因此,2004年,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呈现递增之势,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损失将继续增加。� 综合上述因素,考虑到基数因素影响,预计2004年全年外贸进出口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增速将比2003年明显下降,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也将进一步减少。�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 充分利用好中央财政对企业因欠退税发生的银行贷款进行贴息的政策,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扶持发展资金的作用,促进出口增长。落实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保税监管政策,鼓励一般贸易的发展。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在完善鼓励出口政策的同时,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进行适当调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二)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 进一步完善国内投资环境,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继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对外贸易的增长。在保持一定引资规模的同时,注意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注意提高加工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率和扩大相关产品的国内采购。加强对外资结构和投向的引导,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市场开放、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环境。� (三)加强对重要商品的进口调控 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需要,适当扩大进口,对一些国内市场有需要,同时又不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的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装备,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初步分析,2004年我国对原油、棉花、钢材、天然橡胶等部分重要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当扩大进口一些国内市场急需、又不会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的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组织进口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时机和节奏,避免集中进口,抬升国际市场价格,增加进口成本。� (四)密切关注美元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2003年,美元贬值使我国贸易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外贸出口。但近期美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向好迹象,从经济实力来讲,美元缺乏继续下跌的经济基础。同时,美元继续贬值也将受到欧元区国家和日本的强烈抵制。因此美元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美元走势回升,必然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有所减弱,从而对我国外贸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美元汇率的走势,并采取切实应对措施。� (五)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对外贸易秩序 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加速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外贸经营领域。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对促进进出口总量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行业生产成本差异较大、企业行为不规范、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等多方面原因,出口经营秩序混乱、削价竞销的现象时有发生。出口量增价跌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受损。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和规范外贸经营秩序。� (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 针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增加的情况,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合理运用有关机制,妥善解决贸易摩擦,积极扩大出口。充分利用我国在全球经济,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谈判进程。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积极开展公关工作,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有关国家在反倾销、反补贴和行业保障方面的做法。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具体做法和策略,将进口国的经济发展同我国的出口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投资设厂,在海外设分销网络等。

29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对国际贸易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论文主要是对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中的问题及一些时实进行研究,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题目,供给大家作为自己论文的选题参考,希望对大家

    无痕之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与智利贸易分析论文格式

    产品上市时间、成本。智利处于南半球,能在中国错峰上市,中国樱桃四五月为旺季、欧洲车厘子五月到七月是旺季,但智利车厘子则不同,通常是在岁末年初出现在市场上的,这让

    A.灰~白~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贸易史论文题目

    国际贸易论文主要是对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中的问题及一些时实进行研究,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探讨国际贸易论文题目,供给大家作为自己论文的选题参考,希望对大家

    W了然于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我国贸易顺差的毕业论文

    第2个好点,因为口收小一点会内容会比较充实,没那么空洞,而且资料会比较好准备。

    发呆20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美贸易逆差论文模板

    一、介绍 近几十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一直存在,但它们只能被视为“贸易摩擦”。直到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并宣布3月23日根据

    jessica891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