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76

空空的小新
首页 > 期刊论文 > 华中师大学报现任主编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姜大大夫人

已采纳

1.论文:☆于海波、金迎九:《农村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教学与管理》,2013(16) ☆董博清、于海波:《韩国农村教育政策及发展新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13(2) ☆于海波:《如何打造一堂好课:基于前科学概念、课堂水平分层与教学时间观的思考》,《天津师大学报(基础教育版)》,2013(1) ☆冯利、于海波、孟昭辉:《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郭桂周、于海波:《美国农村教师短缺困境及其补充策略》,《比较教育研究》,2012(6) ☆董博清、于海波:《韩国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7) ☆郭桂周、于海波:《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新《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标准》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 ☆郭桂周、于海波、孟昭辉:《整合技术的科学教学法知识(TPASK):基本内涵与提升策略》,《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01) ☆郭桂周、于海波、孟昭辉:《与环境教育的互动: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04) ☆于海波:《论教师的哲学素养》,《社会科学战线》2011(9) ☆于海波:《返璞归真:让物理感觉成为教学的内在追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4) ☆于海波、刘艳超、孟昭辉:《初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的内涵、现状与优化策略》,《物理教师》2011(3)。人大复印资料《中学物理教与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庞芳、于海波:《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中学物理》2011(5) ☆王晓娟、于海波:《大师之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3.17 ☆冯利、于海波:《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学物理》,2011(7) ☆冯利、于海波:《农村理科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问题、成因与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11(9) ☆于海波:《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11(12) ☆于海波、于冰、郑泰玉:《物理师范专业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教学研究》2010(12) ☆于海波:《试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走向》,《课程·教材·教法》,2010(9) ☆余雪妹、于海波:《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效开展情感教育》,《中学物理教学探讨》,2010(7) ☆王晓娟、于海波:《打造教师的精神家园——教师文化》,《吉林日报-理论版》,2010-11-25 ☆秦玉友、于海波、赵忠平:《区域推进小班化教学的理念选择与实践模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于海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警惕辍学率反弹》,《求是》,2009(8) ☆于海波:《为基础教育服务是师范大学的使命》,《教育评论》,2009(6) ☆余雪妹、于海波:《新课程背景下高三物理复习课变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物理教师》,2009(12) ☆张楠、王双维、于海波:《物理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灰色关联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2) ☆于海波:《中国无人获诺贝尔奖的教育反思思》,《教育时报》,2009-11-25 ☆于海波:《生活视域下的科学课程理想》,《教育时报》,2009-3-4 ☆于海波、王志坚:《科学观教育价值的多维审视》,《新长征》2009(11) ☆于海波、马云鹏:《重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社会科学战线》,2008(5) ☆于海波、马云鹏:《科学课程生活的内在张力》,《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 ☆于海波:《提高农民科技素养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理论版》,2008-5-7 ☆于海波、秦玉友:《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建构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8(8) ☆于海波:《俄罗斯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素质的策略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8(3) ☆孟凡丽、于海波:《国外多元文化教师培养的探索及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8(2) ☆吴晓巍、于海波:《“人教版”“粤教版”必修本“科学探究”内容比较与启示》,《中学物理参考》,2008(4) ☆刘艳超、于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规律教学”探析》,《中学物理教学探讨》,2008(5) ☆刘艳超、于海波:《论物理课程能力》,《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8(3) ☆于海波、李祖华:《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与建议》,《教学与管理》,2008(12) ☆于海波:《俄罗斯农村教育现代化及其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07(12) ☆于海波、钱柱:《农村物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物理教师》,2007(11) ☆于海波、孟昭辉:《科学观的教育价值及其课程实现》,《课程·教材·教法》,2007(9) ☆于海波、孟昭辉:《科学史教育价值的文化解读》,《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8) ☆于海波、孟昭辉:《论科学观的教育价值》,《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06(4) ☆于海波、马云鹏:《教学反思的内涵、向度和策略》,《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 ☆于海波、孟昭辉:《“李约瑟问题”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中国科学论坛》,2006(1) ☆于海波、刘艳超:《反思与建构—李约瑟难题对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启示》,《高等理科教育》,2006(6) ☆赵丽萍、王双维、于海波:《运用粗糙集理论分析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因素》,《华中师大学报》,2006(2) ☆于海波:《科学素养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物理教师》,2005(4) ☆刘艳超、于海波:《教学违法现象的理性思考》,《教学与管理》,2005(8)(合作2) ☆于海波:《西方科学课程的历史考察》,《当代教育论坛》,2005(15) ☆王颖、于海波:《“李约瑟问题”的文化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05(3) ☆于海波、孟昭辉:《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现代教育科学》,2004(2) ☆于海波:《科学素养理念的前设、特征与结构》,《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于海波:《论科学课程发展的人文化趋势》,《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5) ☆于海波、孟昭辉:《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内涵、价值和走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孟凡丽、于海波:《课程实施研究:问题与检讨》,《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4(1) ☆于海波:《科学课程结构化运动的时代解读》,《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3) ☆于海波:《“合法化”时期科学课程思想及其启示》,《教育史研究》,2003(4) ☆孟凡丽、于海波:《课程实施研究20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学研究:依据、价值和目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4) ☆于海波、孟昭辉:《科学文化的建构属性与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于海波、孟凡丽:《课程设计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走向》,《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5) ☆于海波:《科学与技术源流简考》,《吉林日报·理论版》,2003.3.30 ☆于海波: 《杜威科学课程思想研究正误》,《教学与管理》,2003(4) ☆于海波:《课程设计研究20年:回顾与前瞻》,《基础教育研究》,2002(9) ☆于海波、孟凡丽:《论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机制》,《教育科学》,2002(5) ☆于海波、孟凡丽:《教学策略的定义、操作过程及结构》,《新疆师大学报》(哲社版),2002(2) ☆孟凡丽、于海波:《课程实施研究历程、问题与展望》,《宁波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3) ☆于海波:《科学与人类历史的演进》,《吉林日报(理论版)》,2002.4.28 ☆于海波:《科学精神的文化解读》,《吉林日报(理论版)》,2002.9.21 ☆于海波:《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融合》,《吉林日报(理论版)》,2002.11.24 ☆于海波、孟昭辉:《论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10) ☆于海波:《教学论新思维:教学系统的混沌性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 ☆于海波、孟昭辉:《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9)(4) ☆于海波、王双维等:《物理实验能力的认知分析及相关培养策略》,《物理通报》,2000(4) ☆于海波、孟昭辉:《知识分类理论与物理教学策略的选择》,《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12) ☆于海波:《学生创造力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0 ☆于海波:《线性振子微动相图》,1998东北亚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会论文集,1999(12) ☆于海波、孟昭辉:《论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人大复印资料·中学物理》,1999(4)2.著作: 1. 于海波著:《重建科学课程的生活世界》,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12 2. 于海波著:《科学课程发展的文化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 3. 于海波主编:《初中物理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7 4. 于海波副主编:《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问题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5. 于海波参编:《课程论研究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221 评论

木易木每

《时间词刚刚的多角度考察》(合作),《中国语文》1990.1《当阳方言的语法特点》,《华中师大学报》1990.5《大冶金湖话的的个和的个》,《中国语文》1991.3《大冶话的程度副词闷》,《方言》1992.2《大冶话的倒字及其相关句式》,《华中师大学报》1992.5《湖北大冶方言的语缀》,《方言》1993.3《毛泽东著作中比喻的结构类型》,《华中师大学报》1993.5《大冶话的物量词》,《语言研究》1993.2《大冶方言语法札记》,《华中师大学报》1994.2《湖北大冶方言的语气词》,《方言》1995.2《大冶话的情意变调》,《中国语文》1996.5《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广阔天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6.4《大冶话做补语的倒和后附成分倒》,《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合作),《语文建设》1997.12《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语言研究》1998.1《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方言》1999.2《新时期以来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大学报》2000.3《大冶方言表示可能的得字句》,《立说传薪风雨人--庆祝詹伯慧教授从教45周年》,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3《饰语的分说及其效果》,《汉语学报》2000.1《湖北大冶方言的双宾句》,《语言研究》2000.3《湖北大冶方言的比较句》,《方言》2000.3《大冶方言的把字句》,《中国语言学报》(第10期)2001《关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华中师大学报》2002.1《应用汉语教程》(参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汉语辞格大全》(参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中学汉语》(第四册,对外汉语教材),华中师大出版社1993《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参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大冶方言语法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标点正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理论语言学教程》(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公关语言》(参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文化语言学》(参著,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艺术语言辞典》(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大冶方言语法研究》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4-1998)三等奖。

111 评论

相关问答

  •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张文刚,作曲家。广西合浦人。1939年入重庆音乐干训班学习声乐和作曲理论,1940年与”新音乐社”建立联系,从此走上创作道路。1943年进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作

    jimmy吉米吉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近年来,在《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湖南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过《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古文

    杭州慕宇装饰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

    教授,博士,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委员。1982年9月至19

    今天天很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主编

    好投。刊物档次都差不多,论文质量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相对较好投。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是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原名华中农学院学报,198

    纽约纽约k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王建平

    中科院的心理学排名前十的牛校介绍全国心理学研究生院校排名简介:在国内众多开设心理学硕士点的高校中,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以基础心理学见长,北京师范

    吃货和世界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