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eS天之蓝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以及享受生活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的 知识。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二,传统音乐的回归与加强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从民歌进课堂看加强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譬如,流传在延安地区的民歌《东方红》,这是一首传遍全国的民歌。然而人们对这首民歌的了解仅限于口头的传唱之中,殊不知,其内涵深远,意义深刻。如今同学们在课堂上对这首民歌传承中出现的文化内涵的变迁的了解,不仅反映出了采风的重要性,更体味到了歌曲中的文化意义。三. 音乐陪伴人成长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黄河大合唱》,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作曲人满怀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之中,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充满希望,让听者蓦地升起对崇高的一团敬畏与仰望。又如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音乐主要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 ”、“化蝶”为情节展开,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四素质教育与音乐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审美音乐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从各方面全面的提升自己,而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要义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国的各个大学正逐步向综合性大学发展的同时,尤其注意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在大学课程里,艺术不再只是艺术系学生的学习内容,也纳入了普系的教程,艺术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当代大学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而艺术教育的关注正是人类感情的关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艺术教育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成为受教育者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一种参考文献: [1 ]张萌.植根本土跻身世界[J].人民音乐,2007(3). [2]杨加猛.中国在线音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分析[J].特区经济,2008(4).本文关键词:音乐 文化产业 民族音乐
啊阿阿陽不是阳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 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 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 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 通过歌曲演唱、和乐演奏、随歌随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 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都有类似的体会。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 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其 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 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借 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 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独特的自然美和莫斯科郊外别具异域风光的 境遇美,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第三,音乐教育能培 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 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 乐感,尤其是在敲打乐、摇滚乐中。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 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 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在教会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强调沟通,互通有无的社 会,信息即是生活线。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 于应变的能力尤为重要。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学生更好 的与自然、与社会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 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途径,还发展了个性与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 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 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教育领导机构和一些中小学校将音乐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促进了学生 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又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育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杭育杭育"的渊源之声起,音乐伴随着人们进行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 相信随着人类认识方向的转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音乐教育在促进对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梦中天空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以下是2篇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供大家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2
1. 选题的缘起 8-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1-1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12-18
1.1 建构主义追根溯源 12-13
1.2 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 13-14
1.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14-15
1.3.1 建构主义学习观 14-15
1.3.2 建构主义知识观 15
1.3.3 建构主义教学观 15
1.4 建构主义对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15-18
1.4.1 从“知识中心”走向“能力为本” 15-16
1.4.2 从静态预设课程走向动态生成课程 16
1.4.3 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 16-18
2.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8-29
2.1 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与反思 18-20
2.1.1 音乐课堂缺失了“人” 18-19
2.1.2 音乐课堂缺失了“情” 19
2.1.3 音乐课堂缺失了“魂” 19-20
2.2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特性 20-22
2.2.1 体验性 20-21
2.2.2 创造性 21
2.2.3 主体性 21-22
2.2.4 建构性 22
2.3 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22-29
2.3.1 重定音乐教师角色 23-24
2.3.2 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4-25
2.3.3 变革音乐教学方法 25-26
2.3.4 转变音乐学习方式 26-27
2.3.5 重视音乐教学设计 27-28
2.3.6 完善音乐评价机制 28-29
3.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构想 29-42
3.1 音乐新课程教学策略含义 29
3.2 基于建构主义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29-42
3.2.1 音乐问题探究策略 29-31
3.2.2 音乐自主活动策略 31-33
3.2.3 音乐对话诱导策略 33-36
3.2.4 音乐相册评价策略 36-39
3.2.5 音乐个性发展策略 39-42
4. 意义建构下的音乐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42-51
4.1 正确把握好几条原则 42-45
4.1.1 发展性原则 42-43
4.1.2 主体性原则 43-44
4.1.3 差异性原则 44-45
4.1.4 适度性原则 45
4.2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45-51
4.2.1 处理好“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 46-47
4.2.2 处理好“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关系 47-48
4.2.3 处理好“情境创设”与音乐教学设备运用的关系 48-49
4.2.4 处理好建构主义与其他教学理论的关系 49-51
结语 51-53
参考文献 53-55
致谢 55
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
绪论 7-13
一、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培养中的作用 7-10
(一) 古希腊音乐观及音乐教育 7-8
(二)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审美及审美教育观 8
(三) 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8-9
(四) 20世纪初中国学者对美育的认识 9-10
二、20世纪后半叶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10-13
(一) 从科学教育回归人文教育 10-11
(二) 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11
(三) 我国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 11-13
第一章 江西省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13-16
第二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16-24
第一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调查 16-17
一、调查院校及对象 16-17
二、问卷设计及发放 17
第二节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分析 17-24
一、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 17-19
二、课程设置 19-20
三、教学内容 20-22
四、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22-23
五、师资力量 23-24
第三章 对江西省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设置的建议 24-30
一、课时、学分安排 24
(一) 限定性选修课 24
(二) 任意性选修课 24
二、教学内容安排 24-30
(一) 音乐知识 24-25
(二) 音乐欣赏 25-26
(三) 音乐实践 26-28
(四) 特色课程 28-30
结语 30-32
参考文献 32-35
附录 35-39
致谢 39
引言是什么?前言、绪论、导言和序言都是它的别称,PaperPass简单解释下:即出现在论文开头,交代研究工作的目标、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与知识空白、理论基础
在一篇 毕业 论文中,引言也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都忽略掉它。下面是我整理了毕业论文引言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引言 “革命”即英文中的“rev
数学论文开头怎么写 数学论文开头怎么写,论文相信大家都写过,一篇好的论文是很考验写作人的写作水平的,多阅读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帮助人们写出更好的论文。下面分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音乐是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以及享受生活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会了解到很多的 知识。本文关
引言的写法: 1、介绍本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前的水平等。 2、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留下的技术空白,也可以提出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新方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