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89

黄宝宝0328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脂肪肝的最新论文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合理存在

已采纳

编辑2020年2月,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Eslam教授和George教授以及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Sanyal教授代表二十个专家组成的国际脂肪肝命名小组,在美国《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线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更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命名的共识。专家小组经过两轮Delphi投票,达成了以“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取代现有命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国际共识,并在文章中讨论了变更命名的依据、论证了该病的高度异质性,以及有关新药研发和无创诊断的临床研究的新的对策。 共识提出了明确而简单实用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定义,而且让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有别于其他肝脏疾病。[1] 1.诊断标准:基于病理学或影像学脂肪肝证据,同时有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或代谢功能紊乱三项条件之一。 无论患者是否饮酒或是否有其他肝脏疾病均可能诊断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疾病。 2.严重程度:根据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描述 国际专家组建议以肝病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分类替代既往的二分法分类(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从而更好地描述MAFLD的疾病过程。 从临床和病理学角度出来,新的建议更有助于发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病例。 3.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肝硬化,不再是隐源性肝硬化 共识指出,无或<5%肝脂肪变性的肝硬化患者只要符合代谢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就应归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以避免使用“隐源性肝硬化”这一术语。 建议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缺乏典型的脂肪性肝炎组织学表现但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肝硬化患者: 1) 既往或现存符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的代谢危险因素; 2) 既往肝脏活检证实存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3) 既往肝脏影像学提示存在脂肪肝。 4.双重病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其他肝病 符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酒精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基于目前的酒精使用障碍标准)、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些疾病之一的患者,应定义为具有双重(或更多)病因的脂肪性肝病。 5.建议避免使用“原发性”和“继发性”脂肪肝这一术语 共识指出,所有的肝脂肪变都是继发性,避免使用“原发性”和“继发性”脂肪肝进行描述。 MAFLD新定义将有助于临床日常诊疗和科学研究,有助于医药企业和国家医药卫生监管机构改进新药临床试验方案。 在临床中,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以降低肝脂肪含量为目标,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肝脏脂肪的搬运工——胆碱。 胆碱可以 促进脂肪代谢 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可促进脂肪以磷脂形式由肝通过血液运输或改善脂肪酸本身在肝中的利用,并防止脂肪在肝中的异常积聚。[2] 参考文献 [1]Eslam M, Newsome PN, Anstee QM, et al. A new definition for 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J Hepatol, 2020 Apr 8, Online ahead of print. [2]杨月欣,李宁.营养功能成分应用指南.北京,2017:204.

271 评论

twinkle100

脂肪肝呈全球流行趋势,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因其具有全身代谢紊乱和肝脏病理进展的双重危害,是当前肝病重点防治的新领域。生活方式干预对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有肯定效果,但当出现减重不良、肝酶异常、代谢紊乱时需要药物治疗,目前全球尚无针对性治疗的药物,从中医药中寻找脂肪肝治疗的有效办法成为迫切需求。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脂肪肝病名的记载,根据其症状可以归属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然而,良性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通常是无症状的,这给主要依赖临床症状进行辨证的中医药治疗带来困难。中医药治疗脂肪肝主要从脾虚、痰湿、瘀血论治,取得一定成效,成为脂肪肝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脾主散精认识脂质的生成和代谢

脂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需。中医对人体新陈代谢的记载源于《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膏"和脂质均属于中医学认识的精微物质范畴,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对于精微物质的消化吸收,《素问灵兰秘典论》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经脉别论》进一步阐明饮食入胃后精气输布的过程"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内经》诸论较系统地认识到饮食物进入胃肠道后经胃受纳腐熟,小肠受盛化物、泌清别浊,精微物质在脾的运化下,升清散精,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维护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从脾主散精失调认识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停聚成痰,留于肝脏而致脂肪肝。中医学认为精微物质的布散由脾的功能完成,因此脾不散精是脂肪肝发生的关键病机。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过食肥甘厚腻、过度安逸、睡前加餐、工作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医认为这些因素均可损伤脾胃。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曰:"饮啖过度,好食油面猪脂,以至脾气不利,壅塞为痰"。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必然加重脾运化散精负担。

《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阳道实,阴道虚",李东垣批注"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脾阳受损,其散精功能不足,气化不利,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膏聚于肝,不及消散,遂成脂肪肝,正如《灵枢.百病始生》说"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成矣"。

脾阳虚在脂肪肝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脾阳虚痰湿中阻是脂肪肝最常见的复合证候,证候积分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脂肪肝病位在脾,早期以气虚为主,阳虚是中重度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基础。

温阳化气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法则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当以温阳化气为基本法则,恢复脾气散精功能,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精微得以输布,痰饮得以消散。《名医方论》就有"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之说,叶天士也有"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论述。温阳化气治疗脂肪肝,可能拓展脂肪肝治疗的新思路,形成脂肪肝治疗的新方法。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肝病患者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各位朋友, 健康 人生拒绝疾病关注中医祝会君,每天锁定这里,关爱肝脏 健康 从阅读一篇有价值的中医知识开始。

26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脂肪的毕业论文

    肥胖如何用营养来防治病因肥胖症是因身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引起。遗传和环境因素也对体重有影响,但它们究竟如何相互作用决定人的体重尚不清楚。有一种解释是体重的

    W了然于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脂肪肝毕业论文

    以上两题 。书上就有啊 看书即可了

    dt93001424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脂肪族酮毕业论文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一个灵活的聪明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更要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因此要提高人

    夜月叶耶也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反式脂肪酸的检测论文

    如何用手机充Q点

    rachelko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脂肪对烘焙食品的影响研究论文

    油脂在美食的诞生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油脂在烘焙中起到的作用有:

    Bulabula78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