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2

失忆看星星
首页 > 期刊论文 > 桃花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蟠桃儿

已采纳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桃花扇》的内容是藉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侯方域题诗宫扇赠李香君,二人相恋。马士英、阮大铖欲与侯方域结交,通过画家杨文骢表示愿代出资促成侯、李的结合。李香君怒斥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励,亦对此事加以拒绝。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军移食南京,朝野震动,侯方域修书劝阻,阮大铖诬以私通和做内应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迎立福王,并对复社文人进行迫害,准备强逼李香君嫁与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坚决不从,矢志守楼,倒地撞头时,血溅侯方域所赠的宫扇。杨文骢在宫扇血痕上画成桃花图,李香君遂将桃花扇寄与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后避难於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共约出家。孔尚任企图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描写明末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发“兴亡之感”。孔尚任采摭的史实,始於明崇祯十六年(1643),终於清顺治二年(1645),以清代统治者徵求山林隐逸作结。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破居庸,进昌平,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接著吴三桂勾结清兵入关,李自成腹背受敌,在北京仅居一月有余,便被迫离去。《桃花扇》在第二十六出《赚将》之前,用一半以上的篇幅,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崇祯十七年(1644)五月,逃亡江南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明年改元为弘光。不久清兵南下,南京陷落,朱由崧被俘。《桃花扇》正是要从这段史实中揭示出明朝“三百年之基业,隳於何人?败於何事?消於何年?歇於何地?”(《桃花扇小引》)。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识》中明确指出:权奸“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导致了南明的覆亡。基於这样的认识,他对南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政治的腐败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和相当深刻的揭露。君是昏君,臣是佞臣。半壁山河已是不存,昏聩的弘光帝却一意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第二十五出《选优》描写了他在清兵南下时,关心的仍是“享帝王之尊”,“有声色之奉”。至於作者著力批判的人物马士英,他在亡国大难临头之日,想到的仍是“一队娇娆,十车细软”;阮大铖更是卖官鬻爵,倒行逆施。“幸遇国家多敌,正是我辈得意之秋”,则是他们的心灵写照。当朝权臣如此,掌握重兵、赖以保卫疆土的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也是“国仇犹可恕,私怨最难消”,一味争夺地盘,相互残杀。总兵许定国在清军兵临城下时,杀了高杰,带领清兵连夜南下,争“下江南第一功”。就连坐镇武汉的左良玉,也藉剿檄奸臣为名,领兵东下,致使江北淮扬千里营空,清兵乘虚而入,直捣江南,最后导致了南明王朝的覆亡。《桃花扇》用艺术的手段十分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南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政治上黑暗、腐败,已是千疮百孔,无可救药。虽有史可法这样的贤明正直的官员,也是孤忠无助,只能困守扬州,束手无策。正像《拜坛》一出的眉批所说的:“私君、私臣、私恩、私仇,南朝无一非私,焉得不亡!”《桃花扇》首先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来揭示南明王朝覆亡悲剧的原因,这一点是写得非常深刻的。作品在痛斥阉党权奸的同时,热情歌颂了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卞玉京等下层人物。女主角李香君的形像,塑造得更是光彩照人。作为秦淮名妓的李香君,处在受人歧视和凌辱的社会地位。然而她有胆识,有政治远见。《骂筵》一折,不畏强暴,当著马士英、阮大铖的面直言詈骂:“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乾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老艺人柳敬亭、苏昆生关心国家安危,不惜出生入死。《修札》、《投辕》中的柳敬亭机智、勇敢,为挽救危急的局势,前去下书,终於阻止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内讧。对《桃花扇》里的男主角复社文人侯方域,孔尚任的态度也是鲜明的。他支持明末东林复社文人的政治主张,同情侯方域的遭遇,指斥魏阉余孽对他的迫害。同时,也写出了他性格中软弱动摇的一面,对复社文人的“调嘴文章,当不得厮杀”,以及留恋征歌选舞等,亦有微讽。孔尚任截取南明王朝从建立到覆亡的这段历史作为创作题材,描写“朝政得失、文人聚散”(《凡例》),“藉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先声》)。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写到清兵南下时的扬州之战。史可法受马士英、阮大铖排挤,统率四镇、开府扬州。他忠於明王朝,耿介正直,决心保住扬州。然而只剩3000残兵,不可能挽回败局,最后沉江而死。《誓师》、《沉江》等出主要描写了他的保卫扬州的事迹。这些场面出现在明亡后仅仅50年的舞台上,观众中又不乏明朝的“故臣遗老”,必然在感情上引起强烈的共鸣,唤起他们的亡国之痛。因此,《桃花扇》所抒发的这种兴亡之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给人们在思想上以极大的震荡。由於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还不能全面地历史地揭示出南明亡国的本质原因。他对明末农民起义军采取敌视态度,在《总批》里说:“明朝之亡,亡於流寇也”;在闰二十出《闲话》中又藉剧中人物之口,说清兵进关是“替明朝报了大仇”,对清统治者作了歌颂。剧末的《栖真》、《入道》两出,也包含著难言之隐。《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人物形像的塑造 《桃花扇》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像,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艺人妓女,不下二、三十个。作者在《桃花扇纲领》中曾把所有人物,分为左、右、奇、偶、经五部。其中有主有次,有褒有贬。在孔尚任的笔下,人物虽在一部,但性格各异,互不雷同。例如马士英、阮大铖同为魏阉余党,彼此又有差异。马士英有权有势,喜欢受到别人的趋奉,贪鄙而无才略。阮大铖则狡诈、阴险,善於出谋划策。孔尚任既写出了他们结党营私、荒淫腐朽的共同特徵,又把握住他们之间性格、面貌不同的分寸。又如柳敬亭、苏昆生,他们同是江湖艺人,却有著不同的个性,一个机智、诙谐而锋芒毕露,一个憨厚而含蓄。《桃花扇》中写了许多同类的人物,在相同之中写出了不同,使他们大都具有毫不重复的个性特徵。作为妓女,李香君和李贞丽、卞玉京、郑妥娘等大有区别。作为武将,左良玉和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田雄等相比,形像更为鲜明。李香君是《桃花扇》的女主角,她色艺非凡,稳重中稍觉矜持。她的老师苏昆生,耻於与权奸为伍,离开阮大铖门下,给她后来的重气节、有政治远见的性格特点作了铺垫。她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她和侯方域的结合,主要是建立在憎恨魏阉余孽这一共同的政治态度上。《传歌》、《眠香》等出把她推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漩涡。《却奁》一出,刻画了她的反抗性格,使她在政治上放射出新的异彩,突出了她性格中刚烈的一面。当她知道这些妆奁出自阮大铖之手时,愤怒地朝侯方域说:“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於何等也?”於是她拔簪脱衫,唱出了“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此时的李香君不但成了侯方域的“畏友”,也同时赢得了复社文人的尊敬。她一直坚守反对权奸、反对邪恶势力的正义立场,表现出不为利诱、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她对侯方域的爱情,更多地出於她的政治态度。在李香君的形像上,坚贞的爱情和反对权奸的政治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李香君的经历中,爱情的不幸遭遇和国家的覆亡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桃花扇》摆脱了一般才子佳人戏剧的俗套,取得了新的艺术成就。《桃花扇》中的某些人物,孔尚任力求写出他们的性格的多面性,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加以塑造,并使他们的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维持有机的关联,成为剧中不可或缺的登场人物。杨文骢便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的例子,他能诗会画,风流自赏,游离於复社文人和阮大铖之间。他和侯方域、秦淮名妓李贞丽有交往;又是马士英的亲戚、阮大铖的盟弟。他促成侯方域、李香君的结合;又想利用李香君为阮大铖拉拢复社文人。《却奁》之后,他对李香君有所不满,但在危及侯、李生命的严重关头,又出力保护他们。孔尚任写出了杨文骢性格的各个侧面,使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像。同样的例子还有李贞丽。《桃花扇》对於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写法。在正面人物形像中,写柳敬亭,笔酣墨饱,点染成趣,处处有戏,富有传奇性;写李香君,纯用工细的白描手法,不追求离奇的情节,深刻地挖掘她的内心世界,并在重要的关目上突出地刻画她的性格。这写法的不同,实际上也正反映了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对反面人物形像,如马士英、阮大铖,则更多地采用夸张的手法,并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揭露他们的丑恶本质。结构 《桃花扇》所反映的明末社会生活极为广阔复杂。孔尚任巧妙地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作为贯串全剧的中心线索,细针密线,连环相牵,互相生发。侯方域一线连结史可法、江北四镇,以及驻扎在武昌的左良玉。李香君一线则以南京为中心,牵动弘光皇帝、马士英、阮大铖等朝臣和秦淮水榭诸色艺人。先写侯、李的定情,复社文人和阮大铖的斗争;再写侯、李由合而离,插入左良玉引兵东下,侯方域修札,柳敬亭投辕。侯方域因权奸迫害,投奔史可法。两条线索,南北交插,写出了南明覆亡的历史。疏密相间,跌宕有致。最后,侯、李在江山换主的情况下,由离而合。虽情节起伏多变,却在结构上浑然一体,不枝不蔓。全剧能在纷繁的历史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头绪中组织得这样完整、严谨,可以看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孔尚任在剧中还特意渲染了一柄宫扇,从侯方域赠扇订盟开始,直到张道士裂扇掷地,这个重要的道具绾合了全剧许多重要的情节。一把平凡的扇子包含著不平凡的意义。它象徵著两个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南明王朝的兴亡。正象孔尚任在《桃花扇小识》中所指出的:“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於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把桃花扇放置在戏曲结构组织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地位上,并用它来作为剧本的题名,“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桃花扇本末》),这表现了孔尚任在艺术上的匠心。曲词和宾白 《桃花扇》善於通过曲词和宾白刻画人物的性格。例如侯方域、柳敬亭分别在第1出《听稗》、第 11 出《投辕》上场时所唱的曲词都很切合人物声口。全剧曲词和宾白的安排匀称合度。对它们的不同作用,有严格的区别。“凡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藉词曲以咏之。”(《桃花扇‧凡例》)至於交代情节,说明事实,则用宾白。长出只填八曲,短出或六或四曲,比较适合舞台演唱的要求。上本末出《闲话》全用宾白,下本首出《孤吟》全用曲词,不受定例所限,表现了创新的精神。《桃花扇》一般能随著剧情的变化而使用不同风格的曲词。《传歌》、《访翠》、《眠香》等出,写儿女风情,许多曲词都保持著秀艳温柔的情调。《哭主》、《誓师》、《沉江》等出,写政治大事,许多曲词又具有慷慨激昂的特色。曲词流畅,词意明亮,基本上摆脱了艰涩的弊病。宾白抑扬铿锵,语句整练。但因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主张“宁不通俗,不肯伤雅”,对吸取和提炼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注意不够,因而在语言的运用上显得典雅有余,当行不足,工整有余,生动不足。《桃花扇》脱稿后,即风行一时。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由金斗班在北京首演。孔尚任罢官后,《桃花扇》仍在南北各地盛演不衰。在康熙年间的剧坛上,孔尚任和《长生殿》传奇的作者洪升齐名,时人称为“南洪北孔”。孔尚任的友人顾彩曾把《桃花扇》改写为《南桃花扇》,变更结局,使生旦当场团圆,侯方域携李香君北归。后来,《桃花扇》又被改编为话剧、电影,以及京剧、桂剧、越剧、扬剧、评剧等。原始著作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79 评论

wuyan841106

序(陈俊愉)Foreword(Ralph Scorza Ph.D.)前言作者简介1 桃的起源、分布及传播一、桃的起源二、桃的分布三、桃在世界范围的传播2 桃花的栽培历史和发展一、桃花的栽培历史二、桃花品种的发展3 桃及其近缘种的形态特征一、桃的分类学界定二、桃的近缘种的分类检索表三、桃及近缘种的特征4 桃花的生物学特性一、桃花的基本形态特征二、桃花生长习性和发育特点三、桃花的观赏期物候5 桃花品种分类系统研究一、桃花品种的形态特征及性状描述二、桃花品种分类系统三、桃花品种系统研究6 桃花品种介绍一、直枝型品种群1.‘瑞光’(‘RuiGuang’)2.‘哈露红’(‘HaLuHong’)3.‘单白’(‘Alba’)4.‘单粉’(‘Dan Fen’)5.‘玫粉’(‘Mei Fen’)6.‘北京紫’(‘BeijingZi’)7.‘单红’(‘DanHong’)8.‘京更纱’(‘Kyosarasa’)9.‘白碧’桃(‘BaiBitao’)10.‘紫奇’(‘Zi Qi’)11.‘Harrow Frostipink’12.‘Harrow Candifloss’13.‘Jerseypink’14.‘合欢二色’桃(‘Hehuan Ersetao’)(‘矢口’、‘迎春’)15.‘八重蟠桃’(‘Yaezaki Bantou’)16.‘赤花蟠桃’(‘Akabana Bantou’)17.‘绛桃’(‘Jiang Tao’)18.‘Harrow Rubirose’19.‘紫叶’桃(‘Zi Ye Tao’)20.‘斑叶’桃(‘Zuoshuang’)21.‘Peppermint Stick’22.‘凝霞紫叶’(‘NingxiaZi Ye’)23.‘人面’桃(‘Renmian Tao’)24.‘二色’桃(‘ErseTao’)25.‘寒红’桃(‘Hanhong Tao’)26.‘菊花’桃(‘Kikoumomo’)27.‘京舞子’(‘Kyou maiko’)28.‘晚白’桃(‘WanbaiTao’)29.‘绯桃’(‘FeiTao’)30.‘红碧’桃(‘HongBitao’)31.‘玫紫’(‘Meizi’)32.‘碧桃’(‘Bitao’)33.‘簪粉’(‘ZanFen’)34.‘洒红’桃(‘SaHongTao’)35.‘五宝’桃(‘WubaoTao’)36.‘二乔’(‘ErQiao’)二、寿星桃品种群37.‘单瓣寿白’(‘Danban Shoubai’)38.‘油寿白’(‘You Shoubai’)39.‘单瓣寿粉’(‘Danban Shoufen’)40.‘单瓣寿红’(‘Danban Shouhong’)41.‘赤叶寿星’(‘Red Dwarf’)42.‘Bonfire’:Tom Thumb TM43.‘寿白’(‘Shoubai’)44.‘幸白’(Saiwai Howaito)45.‘寿粉’(‘Shoufen’)46.‘寿红’(‘Shouhong’)47.‘瑕玉寿星’(‘Xiayu Shouxing’)48.‘二乔寿星’(‘Erqiao Shouxing’)三、帚型桃品种群49.‘帚桃’(‘Houkimomo’、Pillar、Pyramid、Fastigiata)50.‘照手桃’(‘Terutemomo’、‘Corinthian Mauve’)51.‘照手姬’(‘Terutehime’)52.‘照手红’(‘Terutebeni’)53.‘照手白’(‘Teruteshiro’、Corinthian White’)54.‘Corinthian Pink’55.‘Corinthian Rose’四、垂枝桃品种群56.‘白枝垂’(‘Shiroshidare’、单白垂枝’)57.‘白色荣光’(‘White Glory’)58.‘单粉垂枝’(‘Danfen Chuizhi’)59.‘赤枝垂’(‘Akashidare:单红垂枝’)60.‘源平垂枝’(‘Genpeishidare’)61.‘幸垂枝’(‘Sachi—shidare’)62.‘绿萼垂枝’(‘Ln E chuizhi’)63.‘残雪枝垂’(‘Zansetshidare’)64.‘红雨垂枝’(‘Hongyu Chuizhi’)65.‘相模枝垂’(‘Sagami—shidare’)66.‘鸳鸯垂枝’(‘Yuanyang Chuizhi’)67.‘黛玉垂枝’(‘Daiyu Chuizhi’)68.‘五宝垂枝’(‘Wubao Chuizhi’)69.‘羽衣枝垂’[‘Hagoromo—shidare’、‘朱粉垂枝’(‘Zhufen Chuizhi’)]70.‘粉花紫叶垂枝’(‘Pink Cascade’)71.‘红花紫叶垂枝’(‘Crimson Cascade’)五、曲枝桃品种群72.‘云龙’桃(‘Unriumomo’)六、山桃花品种群73.‘白花山碧’桃(‘BaihuaShanbitao’)74.‘粉花山碧’桃[‘FenhuaShanbitao’、‘探春’(‘Tanchun’)]75.‘粉红山碧’桃(‘FenhongShanbitao’)7 桃花育种一、观赏桃主要性状遗传规律二、桃花主要育种途径三、观赏桃育种趋势8 繁殖一、种子繁殖二、嫁接繁殖三、扦插繁殖四、微繁五、胚培养9 园林养护及管理一、桃花栽培的基本条件要求二、病虫害防治三、修剪篇10 桃花的应用一、观赏二、药用及美容11 幸福与吉祥的象征——中国文化及艺术中的桃花一、桃文化溯源二、桃花文化的发展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桃花之美四、千年来广受喜爱的桃花1 Origin,History,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2 Taxonomy and Peach Relative Specie3 Biological and Phe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4 Systematic Studies on the Omamental Peach5 Cultivars Illustration6 Breeding and Improvement7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8 Application of Ornamental Peach in Landscapes9 The Happiness and Luck Flower——Peach Blossom in Oriental Art and Mythology参考文献(Reference)致谢Acknowledgements

296 评论

jasmine7927

关于《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本文从忠贞不渝、深明大义、嫉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等方面分析了《桃花扇》中李香君的形象,表现了李香君这位社会地位卑下的女子所具备的高洁情操。

关键词:李香君 忠贞 气节

作为孔子64代孙的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尚任,精乐律,擅词曲。《桃花扇》是孔尚任以侯方域所写的《李姬传》为蓝本,经过十余年的长期酝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的传奇剧本。是一部爱情戏,更是一部政治历史剧。它描写明末弘光朝廷覆亡的悲剧历史,而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离合悲欢的爱情故事贯穿全剧。作者企图通过爱情故事所联系的明末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揭示明亡国的原因,是作者借人之离合写国之兴亡,作品中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明末当时社会的黑暗、动荡、腐朽,暗示了明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抒发所谓“兴亡之感”。

李香君则是作者孔尚任笔下的女主人公,秦淮名妓,社会地位低下,却有崇高的思 想,与其丈夫复社文人侯方域形成鲜明对比。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疾恶如仇、敢爱、敢恨的态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饱受压迫、侮辱却忠贞爱情、立场鲜明、颠覆传统、境界脱俗的典型进步妇女形象。

一、巾帼英雄,坚贞不屈,令须眉汗颜

一个人的性格会因生活中的某些特殊经历而发生巨大的转变。李香君这一形象正是因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生活遭遇、艰难爱情而使其性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李香君出身卑微,是明末一歌妓,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普通一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封建思 想对人的影响极大,人人墨守成规,一丝不苟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不敢稍加逾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李香君由于生活的种种磨难的压迫,使其内心深处的坚强、忠贞、不屈的精神,为庇护自己的尊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被逐渐释放了出来。在尖锐的斗争中,她的性格逐渐地发展,光辉的一面越来越引人注目。她深明大义,坚定正直,虽然社会地位卑下,却具有不向权贵低头,不受金钱利诱的高尚情操与气节。在当时那样的封建社会中显得异常突出,更加令人敬佩。

“坚贞”在她的性格中占主导地位。她思 想上忠于爱情,政治立场坚定,对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始终保持警惕,不仅如此,而且把这种思 想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

在《却奁》中写侯方域梳拢李香君后的第二天,李香君发现妆奁是由杨龙友资助的,便问杨龙友:“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这表明李香君由于处在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对统治阶级有很高的警惕性,预示她有不受不义之财的节操。杨龙友说明了资助妆奁的人实是阮大铖,目的是希望侯方域在复社朋友中代阮大铖说几句好话。而阮大诚是明末阉党魏忠贤的干儿子,侯方域一向鄙其为人,见阮慷慨赠馈厚礼,便有所动摇,企图妥协,竟说“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李香君听后当即义正词严地愤怒指出“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我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于是她拔簪脱衣,激愤地唱道:“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由此表现了她追求正义,追求纯真的爱情,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这就是用自己实际行动现身说法影响侯方域。

在《辞院》中阮大铖因香君却奁,伺机陷害侯方域,于是侯方域被迫出走逃往史可法处躲避。临行之时,他发出了“只是燕尔新婚,如何舍得”的慨叹。李香君正色规劝道“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之态。”她强忍生离之苦,含泪送别。她深知“满地烟尘,重来也未可必也。”“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还是苦守妆楼,对侯方域失志不渝,忠贞不二。尖锐的斗争锻炼了她,促使她的性格进一步发展。这集中表现在《守楼》中,她明确表示要等侯方域,“便等他三年,便等他十年,便等他一百年,只不嫁田仰。”她义正词严地说:“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这不仅表现了她对侯方域爱情的忠贞和不贪恋富贵的品质,而且再度表现了她鲜明的政治态度――绝不与阉党余孽同流合污。养母叫人强迫香君梳妆,香君拿着与侯公子的定情诗扇前后乱打,奋勇自卫。当她被虏抱下楼时,她哭道:“奴家就死不下此楼。”并以头撞地,“竞把花容碰了个稀烂”,血染诗扇,用沉重庄严的代价,保持了自己高贵的人格,充分地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与《却奁》中“拔簪脱衣”的刚烈行为交相辉映,香君形象更显得光彩夺目。

李香君一介身份卑微的妓女,却有着为多少士大夫所没有的无比纯洁的灵魂。她这种凛然的正气,卓越的胆识,富贵不淫的品质,刚烈行动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因与侯的对比写出而格外显得璀璨夺目,可谓“巾帼卓识,独立天壤”。

二、深明大义,疾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

在与马、阮这些政治人物的斗争中,她进一步认识了他们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的本质,以及他们给国家带来的严重灾害,也因此于他们结下了冤仇。从《却奁》开始,仇恨就已经形成,今日被征选也是贼人迫害她的恶毒手段。常言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她必然要对他们破口大骂以泄其心中怒火。既有自己对这些歹人的痛恨,又有为复社“清流”与马、阮集团“浊流”间的公仇,所以在《骂筵》中,她同他们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国将不国之际,他们丝毫没有因国之安危挺身而出,却依旧沉醉于饮酒作乐之中,遍寻名妓,创作排练新的乐曲舞蹈。因此李香君也被搜刮其中,面对眼前这群小人,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恨,要“做个女祢衡,挝渔洋,声声骂。”在《五供养》曲中骂他们:“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是她怒斥诸魔卖官鬻爵,结党营私,整日迷花恋草,荒淫无耻,不理朝政,而最终导致国破家亡的深重罪行。最后在《玉枝交》曲中袒露出自已鲜明的政治立场:“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她痛骂奸贼倒行逆施,表明她已把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并以此来进行斗争。她虽身受各式封建枷锁的钳制,无丝毫人身自由可言,又孤身处于马士英的淫威之下,尚敢叱斥权奸害民祸国。这不仅使为她所不齿的衣冠中的败类马士英之属不可与之相提并论,即便侯方域等复社文人也不可与之同日而语。“香君正揭着奸人痛处,有些痛骂,愧煞多少文臣武将。”面对阮大铖对其的.殴打侮辱,她依然斗志昂扬地高唱:“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从而表现了李香君深明大义、疾恶如仇、不贪富贵、不畏强权的思 想性格。她这种敢于抗争黑暗邪恶势力的精神,不仅可嘉,也更为动人。

三、王朝易帜,红尘看破,以入道明气节

《入道》是《桃花扇》中最脱俗的部分,孔尚任摆脱了传统创作思路的俗套,让剧情发生了突变,而剧情的突变与主人公性格的突变有关。当清兵占领了南京,明王朝彻底覆灭之际,侯、李这对天涯情侣终于在白云庵追祭崇祯的会上相遇,两人持扇各诉衷情。此时,侯公子尚想夫妻还乡,道士张瑶星却将那柄象征着爱情和斗争,沾满香君血和泪的“桃花扇”撕得粉碎,掷于地上,喝道:“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张瑶星的话提醒了他们:当此国破家亡之际,不应沉溺于儿女之情,终于双双入道。他们不再眷恋个人的爱情生活,分别在山林中入道“修真”。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变局,《入道》末的总批云:“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接。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他们的入道不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是由于亡国之恨,也表现了他们的民族气节与爱国精神。

李香君的入道可说是她在精神境界上的提升。爱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一桩爱情发生了,它就是发生了,它不仅不应当因为任何原因受责备,而且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肯定是美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子,爱情本是她最初的人生追求,然而其所遇到的爱情却因政治的斗争而枯萎,她同时也因生活的遭遇、爱情的苦闷而获得对生命的感悟。沿两次牡丹亭唱曲中透现对人生无奈体会的渐深渐沉,至《栖真》中哀告一直发展而下的忧患感觉,香君即使在重新掌握幸福的边缘,也没有失去心灵上的这些印痕,以至于桃花扇在重逢的一瞬被破坏,又听到道士痴虫之骂,无奈的社会现实,悲惨的生活遭遇使她当下顿悟,猛然间摆落了尘世的一切幻想,将生命回转到自然的本质――入山修道。

出于对复社文人的敬重,对侯方域所表现出来的优雅举止谈吐的欣赏,以及其对李香君的真诚感情,李香君爱上了侯方域。然而侯方域的优柔寡断,毫无主见,对国家的背叛使香君对其彻底失望,以致皈依出家。李香君将爱情追求与鲜明的政治见识统一起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敢爱、敢恨,对爱情的追求始终坚贞不渝,睥睨强暴,压倒须眉。然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在当时封建王朝的社会里,难以实现。处处围堵,处处不如意,处处阴差阳错,迫使主人公看破红尘,决意出家,正是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和批判,体现了主人公进一步执著的追求。对理想的寻求,意味着对现实的否定。体现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恩格斯)。李香君的命运虽以悲剧告终,但是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李香君一样的人,敢于反抗和痛斥权奸的倒行逆施,以及所表现出的令人钦佩的独立人格和侠肝义胆,为着一个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才将那个黑暗的时代化作了永恒的过去。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烟花女子,能有如此高的卓识远见,真令人可敬,她身上所具有的民族气节,更应受到人们的敬仰,也正因如此,李香君深明大义、情操高洁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使她成为我国戏曲舞台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3.胡雪冈 《孔尚任和桃花扇》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4.徐振贵 《孔尚任评传》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0

5.郭预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6.夏晓虹 《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吴淑钿 超越与异化――〈桃花扇〉中李香君的艺术形象 2006

8.吴新雷 《孔尚任和桃花扇研究的世纪回顾》《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9.8

9.廖玉蕙 《细说桃花扇――思想与情爱》 香港 海啸出版社,1997年

10.段美华 《李香君形象的创新性》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2.11

11.蒋星煜 《田雯与桃花扇及其他》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1991.4

12.韩灿月 《〈桃花扇〉中李香君形象的历史地位》《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3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攀枝花期刊有哪些

    你可参考文献找到答案:1 数学期望模型应用实例 马萍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1-20 期刊 0 66 2 数学期望不等式的应用

    贪吃的双鱼宝宝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暗恋桃花源论文参考文献

    全国美术类院校排行榜: 中央美术学院(排名第1)、中国美术学院(排名第2)、南京艺术学院(排名第3)、西安美术学院(排名第4)、清华大学(排名第5)、首都师范大

    猫猫的习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小姑的桃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论文中的参考文献该如何引用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构成部分,其引用原则是,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其他作者的研究 发现,然后注明引用的出处。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

    hj黄小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中参考文献有哪些

    格式是:原作者姓,原作者名首字母(原著作出版年)。翻译之后的书名 (翻译者名首字母,翻译者姓)。出版地:出版社(翻译本出版年)。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

    linximeng520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桃花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1、《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

    大乱乱小乱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