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6

下一个路岔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sanwangyue

已采纳

这个网站好,正好是你要的,不好复制,你看下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研究这里有些资料图片,复制不到,这是网址:来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摸索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从对外直接投资的时机、进入方式及产业分布等多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中国的对外投资特点和趋势。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非金融类的直接投资从1987年的4.1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26亿美元,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55亿美元和69亿美元,2006年上升到176.3亿美元。到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其中非金融类24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93.7%。尽管与流入中国境内的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的总量还很少,但其增长趋势十分迅速,年增长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阶段特点1.起步阶段(1979—1986年)。1979年8月13日,国务院的一份文件提出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其中第13项明确提出要出国办企业,从此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序幕。1979年11月第一家境外合资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东京开办,随后相继出现了一批境外投资企业。但这个阶段的前4年只是尝试性的、极为有限的对外直接投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航运服务、金融保险、承包工程和中餐馆等少数行业。在管理上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1984—1985年,境外企业发展较快。两年内中国政府共批准开办国外企业119个。投资领域扩展到了资源开发、加工生产装配、技工贸结合等方面的项目。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我国的海外经营企业规模小,投资额小。8年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为25275万美元,年平均对外直接投资3159.75万美元,共兴办境外企业277个,投资分布在47个国家和地区,但以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香港、澳门为主。境外投资的总体趋势逐年递增。2.快速增长阶段(1987—1993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年鉴》的数据,1987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4.1亿美元,增加国外子公司124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企业对外投资金额及境外子公司的数目持续增加。从1987至1990四年中,中方对外直接投资合计达8.077亿美元,年均新增2.02亿美元。共兴办境外企业569家,海外企业的分布已达9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指导思想,许多部门、地区和企业都把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到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从1992年开始,中国内地企业跨国投资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中国外汇收支平衡表》显示,1992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金额剧增至40亿美元,1993年再增加到44亿美元。3.调整整顿阶段(1994—1998年)。1994年国家加强了对境外投资的审核管理和对境外企业的监督,经过整顿,境外投资数量明显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我国在外直接投资金额每年在2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992年和1993年的一半,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率仍保持很高的比例。从1979—1996年期间,中国非贸易性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从53万美元增加到21.5万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3%。同期非贸易性国外子公司累计数目由4家增加到1985家。到1998年,中国已经在16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539家子公司或附属机构,其中非贸易性子公司2396家。中方累计协议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其中非贸易性投资约26亿美元。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按1995年国外资产规模排名,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企业中,中国占了7家。4.积极推进阶段(1999—2007年)。这一阶段以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为标志,成为稍后形成的我国“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前兆。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投资数量最大、投资水平最高的一个时期。投资主体仍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但私有、民营企业也迅速加入,它们积极稳妥地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跨国投资。截至2002年底,中国境外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经营机构已达6758家,协议投资总额132亿美元,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投资区域已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2年起,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几乎成倍增长,从27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65.1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设立的海外企业近万家,分布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特点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绝对规模不断扩大,在2000年后高速增长。由上文可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迅速增长,尽管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整顿,但1991—2000年间,平均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仍达23亿美元,从2001年开始增长更快,2001—2003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平均每年达37亿美元,2004—2006年均达到124亿美元。2002—2006年五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60%。中国企业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加速增长。2000—2003年,跨国并购投资额平均每年为9.04亿美元,几乎是1995—1999年平均数(5.75亿美元)的2倍。2.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规模尚小,但在新兴经济中的位次不断提高。200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3至2006年各年度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分别是28.5、55、122.6、211.6亿美元,存量分别为332亿美元、448亿美元、572亿美元和906.3亿美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金额总量明显偏低。以2004年为例,448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仅是美国的2.2%,日本的13.4%,西班牙的20%。若把中国企业上述四个年度的流量和存量分别以联合国贸发会议2003年至2006年世界投资流量和存量为基期进行测算,就可发现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的比重仍很小。2003年,占全球流量和存量的比例分别是0.45%和0.48%;2004年,分别是0.9%和0.55%;2005年分别为1.68%和0.59%,2006年分别为2.72%和0.85%。尽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规模较小,但相对地位不断提高。1980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刚刚起步,经过10年的发展,至1990年,中国进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中前12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之列,其存量从1990年起,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中前10大来源国之列。2000年超过对外直接投资较早的韩国、马来西亚、阿根廷,2006年超过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二位(新加坡第一),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一,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中居第13位。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中国对外经济和贸易部将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分成两大类:贸易类和非贸易类。前者包括在进出口贸易、交通与通讯、金融与保险、餐饮与旅游、咨询与医疗等行业海外投资的企业;后者包括在工业生产、工程承包以及资源开发等领域海外投资的企业。至2001年底,在累计投资的6298家企业中,贸易性和非贸易性境外企业各为3439和2859家,分别占55%和45%。表1是不同时期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贸易类企业与非贸易类企业的累计个数。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国企业在海外非贸易类投资有所上升,境外非贸易类企业个数的比例从1993年底的40.6%提高到2001年底的45%。近年来,中国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提供了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而未提供各行业的境外企业个数,因此,在分析近期的行业分布时只采用投资额数据。1.早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中贸易型企业数量多,而金融类企业规模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隶属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选择国外的投资发展方向时往往会突破国内部门分工体制的限制,在国外进行多样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外贸公司逐步扩大海外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二是工业企业向贸易或其他领域扩展;三是以劳务承包为主要任务的各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从偏重于餐饮服务业的投资,逐步向纺织、轻工和电子等行业扩展。从投资的企业数来看,根据199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细分的行业分布数据可知,从各行业企业数占中国海外企业总数的比例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贸易型(24%)、生产型(19%)、餐饮旅游型(18%)、工程型(16%)、金融保险型(12%)、资源开发型(5%)等。非贸易类与贸易类海外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40%和60%。若从投资金额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业、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中的投资比例分别是61%、25%和14%。在服务业投资中,以贸易公司形式出现的贸易型投资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投资规模都较小,而中国在海外金融业的投资,虽然设立的分支机构少但规模很大。2.近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主要在采矿业与制造业。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迅速上升,我国投资的行业分布更广泛,几乎遍及一、二、三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根据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公报,根据各行业投资金额占当年总流量的比例进行排序,前6位的行业从高到低为采矿业、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制造业、商业服务、农林牧渔。综合来看,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主要是采矿业和制造业,尤其是采矿业重要性日益增加。在采矿业中,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在制造业中,主要分布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服务业投资比重仍较大,但以商业服务和批发零售(主要为贸易型公司)占大比例,占到了第三产业的37.6%。其他主要投资是一些较低层次的三产行业,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交通运输、仓储业。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商业贸易服务、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业。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选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至少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合资合作、独资新建和并购。这些方式也同样为中国企业所采用。1.建立合资企业及新建子公司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总体而言,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扩展方式中独资新建方式约占21%,而与东道国或与第三国企业合营的方式分别占70%和9%左右。至2001年底,据部分统计,我国包括贸易性企业在内的1729家境外企业中,中方独资经营企业594家,占总数的34.4%;同国外合资经营的企业1135家,占总数的65.6%。中国企业贸易性和非贸易性海外企业中独资和合资的比例有差异,贸易性海外企业中独资的比例相对高很多,而非贸易性海外企业中合资合营占了绝大多数。截至1994年6月底,由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海外贸易性企业中,独资方式占40%,合营占60%;中国非贸易性企业中,独资占10%左右,其余为合营方式。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但是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企业采用传统的新建独资或合资企业的方式,兼并收购方式很少,尽管收购金额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及存量中所占比例较大。2005年,冯赫对102家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五种投资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等非生产性分支机构”(69.8%),其次分别是“建立合资企业”(49%)、“新建独资企业”(46.9%)、“并购国外当地企业”(34.4%)、“新建合作企业”(24%)。从多数企业选择设立办事处、代表处等非生产性分支机构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处于探索尝试的初级阶段。因此,合资和独资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跨国并购投资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对外投资早期,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次数少,规模小,参与者多为国有大型企业(如中信、首钢、中化等)。据不完全统计,1984—1996年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23起(包括对香港企业的并购),并购额超过1亿美元的5起。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尤其是实施“走出去”政策后,我国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始活跃于国际并购市场。表2是2002—2006年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重大并购事件。1998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额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48%,2000年跨国并购占直接投资的51.3%,超过一半。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海外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002年跨国并购占对外直接投资的36.7%,2004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比2003年增长50%,所涉及的并购金额达48亿美元。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并购年”,并购总额62亿美元。2006年跨国并购金额占直接投资的1/3,总金额达80亿美元。从2002到2006年间我国企业连续进行大规模的跨国并购,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如TCL、联想、京东方、网通、中海油、中石油等在国际市场上所进行的并购活动引起广泛关注。

241 评论

慧慧在济南

金融危机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大量被抽走。发展中国家目前的资金短缺令我们十分担心。有一个反映发展中国家借贷利率的指数,叫EMBI(发展中国家债券指数)。它与发达国家债券指数的利差可以反映发展中国家融资难易程度。在金融危机以前,这个利差维持在200点,意思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借贷利率比发达国家高出2%。到10月24日,这个数字攀升到840点,这就意味着基本不可能从发达国家借款。这个利差的上涨始于今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这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获得注资很难;二是正在准备中的开发项目延迟,尤其是涉及到复杂融资杠杆的项目。说实话,每个国家都受到严重影响。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贷款。金融危机以前,一个国家的短期和中期借款到期之后可以续借的,但是现在到期之后银行说我不能给你延长了。即使这些国家是信用和前景都很好。当然是。中国和其他金融资源尚丰的国家有很好的机会重新考虑全球投资策略。今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比去年翻了三倍,是很大的增长。在非洲,中国的投资非常活跃,现在的局势对他们更有利。中国在非洲投资积极,这一点世界银行是赞成的。非洲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而且非洲有足够多的自然资源。这两个理由都足以让中国来投资。但是我们很重视确保中国政府投资好的项目。中国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水泥厂,在西非建立发电厂和电力传输设备,都是非常好的投资。与法国、英国等非洲老牌投资国相比,中国在非洲投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邦得:老牌的国家当然不欢迎新增竞争。中国的优势在于资本雄厚,项目投资成本低。这是很大的优点。但我要说两点担忧,中国企业去投资需要更重视环保和社会影响。如果你造一个电力厂,你一定要做环保评估。我相信中国公司已考虑到这些方面,但是要争取做得象英法发达国家在非洲的公司一样好。另一个担忧是中国公司雇用本地工人比重不大。我相信随着中国公司越来越适应当地环境和当地语言,他们会雇用更多当地人。现在的金融局势确实紧张,同时也要注意到富国还是很富的。美国的经济体规模还是很强大,并不是说美国金融方面要垮了。欧洲也是一样,尽管他们的增长会缓慢。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即便如此,亚洲确实应该在世界上有更大的角色。事实上在危机爆发以前,关于提高亚洲角色的讨论就有了,这场危机加速了变革。我看到主权财富基金还是倾向于投资富国。主权财富基金不愿意来投资有风险的国家的原因是他们如果购买富国的资产,可以清晰看到公司的帐务情况,让他们感觉踏实。但是从长期来看,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回报远远高于投资发达国家。我们曾经研究过日本在80年代投资富国的成绩,20年下来,他们的收益并不怎么好。过去20年内,新兴市场的投资回报率比在发达国家的回报率高出数十倍、数百倍。如果你想要好的回报,你真的应该想想发展中国家。你能够赚大钱的地方,也许就是你不能容易看到财务报表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海湾地区和中国的主权基金投资到新兴市场国家可能更合理。我要给主权基金的建议是,第一,如果他们想真的进行有效投资,需要提高公司透明度。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目的国的反感。第二,如果主权基金来投资有政治风险的国家,MIGA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06 评论

活性炭1986

不给现金,谁写?

153 评论

长颈鹿之迷

晕,你最好在网上搜集资料自己写,有很多参考资料的,自己的论文自己写吧,你也是本科生了,自己写为好,也看看自己有多大的本事!!祝你好运吧!!

123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论文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来看,中小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活力所在,为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就业问题。但是,中小企业

    蛋爹是石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内外研究论文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中小企业在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是

    joanna072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理财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消费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投资理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投资理财的论文篇一:《试谈现代经济

    郑小包允在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企业对外融资方式及市场研究论文

    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经济一跃成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极。与经济增长极不相称的是,金融部门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非常有限,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主要为内源融资或地方

    sunyang62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外国对于企业创新的研究论文

    国外对营销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早,提出不同的概念,形成不同的理论。西奥多�6�1莱维特提出“全球营销”的思想,舒尔兹提出整合营销,芭芭拉�6�1本德�6�1杰克逊则

    墨亦成诗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