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7

小年糕lc
首页 > 期刊论文 > 演讲稿论旅游与诗词的关系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dnightAngel

已采纳

旅游途中小时候随同父母旅游,头一天晚上基本上是无法安心睡好觉的,心早已飞出去了,一心想着快点到达目的地,一路上盼着、渴望着快点到达目的地,想向着目的地的美好,可是真的到了目的地,基本上人也累得全身无力,到了旅馆就是大睡,严重的时候甚至于由于晕车而呕吐不止。那时不懂得何为旅游,也不了解旅游的真正意义。现在人已长大,出玩的机会多起来,发现旅游的乐趣在于路途中每一个小节,更重要的是一种好心情。从背上行囊的开始,就已经是在旅游了,而一路上的风景,就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印像最深的还是去年夏季与老公结婚旅游的情景,临行的前一天,开始准备各种食品、衣服、用具,一大早,坐上火车背上行囊,到叶圣陶老人书中的《苏州园林》去游玩。在北方看得最多的,就是绿油油的稻田、或者是如绿海一般的玉米地、高梁地,连绵起伏的青山,围绕于山峰的几缕轻烟。小时候,我总以为青山里住的人必是得仙的老道,美貌的仙子,很想走进他们,体验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现在依然羡慕山中的人们,看着或隐或现的几户人家,仍然想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寻求另一种生活,另一种规则、另一种快乐。我是一位从小到大,一直没有离开过北方的人,那是第一次随同老公到南方。南方的景色与北方完全不同,途中更多的则是翠绿的莲叶、弯弯的河流、南方特有的小屋,家家是二层小楼,白墙黑瓦,每户人家的楼上都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黑夜里,从屋子里发出来桔色的灯光,使家变得更加温馨起来了。我的心也随同他们一样,变得快乐起来,盼着自己新组建的家庭也如同他们一样,就这样和老公平平淡淡、相依相偎到一生……那时,真的希望路就这样走下去吧,我们根本不急于到达目的地,更不会像小时一样忽略了途中的风景。生活过的不就是一个过程吗?我看见母亲一辈子省吃俭用,我们给她买的新衣服,她总是挂于衣架之中,不舍得穿一下,原因很简单,她总是希望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或者要出远门的时候,才会穿上新衣。然而,人的一生能有几个节日?又有几次远行呢?为何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等待一个遥远的结果,而忽略了平日的生活呢?细细品味,发现生活如同旅游一样,重要的是生活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遥远的结果,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如同节日一般,过得充实、快乐,你会发现,旅游的途中要比旅游本身更有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普遍增加旅游热必然到来。旅游是人们生活的异地性、业余性有享乐性的集中体现。旅游是人们心中向往之地然后暂时离开家乡,到向往之地短暂生活一段时间。过去旅游是有钱有闲而又有文化的高人雅士的专利品,现在全面小康社会的的福荫旅游已是寻常百姓共同的业余爱好了。旅游是我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各地为发展旅游业都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使尽浑身解数,搞大建设大开发,大包装大宣传,以吸引游客,发展旅游经济。有的建城,有的造景,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旅游设施,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消烟四起。因为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无烟工厂。谁占了先机就能推动谁的旅游市场的红火。旅游是一种经济。旅游者的食住行游娱购都要花费钱财。旅游的组织者如旅行社,旅游目的地都会有旅游收入。而且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越好,越能把游客留住就越能增加收入。旅游经济已占当地经济的重要比重。旅游经济发展了还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餐饮、旅馆、金融、地产品开发、地方文化等诸多产业的发展。旅游是文化。旅游离不开文化。现在讲旅游都是文化旅游。旅游首先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文化消费。我们到旅游目的地首先感受的是那里的文化,有的景点本身就是文化遗存。也有旅游地组织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旅游者在参观景点文化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当然旅游者本身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旅游是精神愉悦。人们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旅游典型的是见异思迁。到异地去游山玩水,看人观景都是心情,心情好处处皆景。出门旅游的人不在乎吃住,但很看重自己的感受。因而旅游很大程度很大层面在于自己的心情。这又和人的素养有关。出门在外不要逞强,更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因一点小事而坏了自己的心情,而使整个景色失色。旅游感悟人生。人生就是宇宙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世上有很多好的风景,我们只能游览观看,谁也不可能独占。不管是谁再有权和钱也不能把明天买下。因而我们不能奢望太多。再好的景点都是天造,都有美中不足。人生也没十全十美。总有缺憾。旅游没到过的地方,听介绍可能很诱人,很动心,当你费尽周折去了那里,也觉不过如此,这样的事常有。人生许你想要的拼命去要,付出了很大代价,得来后也只是“到此一游”。旅游是欣赏自然,走向自然。做人要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旅游可以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常旅游的人兴许还会换个别样人生。

115 评论

桃大大仙

古诗词,中国的国粹 演讲稿【By Kaiser3344】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歌如是。无论新诗与古诗,其实质都是源于人们社会实践生活中的思维和感受,都是生活与劳动(劳动也是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的产物,是思想灵感的火花。因此,诗歌应该是作者出自内心,反应自己及其社会实践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并且通俗易懂,接近大众而又高雅含蓄的一种文字记录或憧憬,如乐如歌,给人一种轻松自然的乐趣和享受。无论是作者和读者,如果写诗和读诗成了如果有沉重的负担和累赘感,那就很难说有人喜欢和爱好诗了。即使对于作者来说尽管写作过程要精心构思、遣词造句相对要花一定的精力或说有一定的难度,那也是与之兴趣、文化素养和学习习惯相匹配的结果。诗歌尤其是古诗,给人留下难以诉说的想象空间,是人们喜欢它的一个主要原因。古诗的内容主要就是田园的、边塞的、咏史的、怀古的、咏物的、行旅的、闺怨的、送别的等等。无论哪样的体裁,其中饱含的深情、隐含的诗意却都是一致的。就像一幅水墨山水,神韵是凌驾于画幅本身之外的。诗歌也一样,甚至这方面要大于国画。诗歌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不是用来吃的东西。它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和精神有关。古代的士大夫、读书人借物言己、咏诗明志,这真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一种最能抒发心情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对现代人来讲,古诗里那种流水潺潺的不绝诗意就好似一个遥远的梦一样,点缀在我们曾经的记忆里。这也许是古诗今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人们不再可能过以前那种枕戈待旦时、蜀道难于上青天、悠然见南山、可怜无定河边骨、国破山河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生活,而内心里还依依不舍,古诗的雄奇壮美、幽咽悲声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心理寄托。所以,古诗的内容和韵味在现实生活中一去不返,但它留给后人的精神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从语言上看,古诗尽管是古人所创,古人的文字古人的“清规”,尚能让今人读来朗朗上口,清新流畅(如唐诗),这很关键。据传,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写诗常常送给老翁、老妪读,并认为如果他们能读懂才是好诗。这里尚不考究此说的史实真伪,单从唐人流传至今的作品就足以证明之,无论是李白、杜甫等名家名人之作,凡是好诗,历史生命较长的诗,无一不是脍炙人口之作。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就更更应该注重这一点了。从格律上看,古诗并不是要用那些生僻与晦涩的文字才是古诗。古诗之所以成其为古诗,是因为它有其特有的诗律,包括平仄对仗和押韵等。而这种诗律不但不是多余的,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潮流而言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它不但不针对读者,而是针对作者和那个时期的文化需求的;不但不是用了诗律就增加了古诗的晦涩和读者的难度,而是增加了古诗的抑扬爽口和清新流畅之美,更加便于朗诵和流唱(古人唱诗啊)。从起源上看,古诗更是劳动的产物。如最古老的诗经作品,相当部分都是劳作的人们所发出的劳动号子及其当时吟唱所记录的内心呼号和哼颂。这就使诗歌形成了从劳动中来,到劳动中去,反过来供人们以鉴赏和娱乐,给人们以激励和鼓舞。从古诗作品本身来看也的确是如此。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照香炉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等等随举几例,人皆尽知。尽管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及其语言尚在文言时代,而他们的诗句尚能如此通俗易懂而含义深远,何况我们现在说当今语言的人写诗呢?确实看古诗有很多时候像是在看一幅山水或风俗画,古诗的神韵很多都表现得像用色彩和技法勾勒出来的。边塞田园山水的不用说,就是《长恨歌》这样的作品,甚至都可以画出来。这好似《清明上河图》可以用诗歌写出来一样。古诗确实已经不再是诗歌乃至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余音袅袅的韵味却依旧缠绕在有数千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毕竟,古诗曾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195 评论

原谅未来的未来

可参见李白和旅游的关系

162 评论

我是豆豆豆逗

诗词经典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千年智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大学生古诗词的 演讲稿 ,供你阅读。

经典诗词的 演讲稿 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诗友同学们:

大家好!

xx市诗词协会和xx实验中学联合举办xx市“xx杯”大、中学生诗词大赛,弘扬中华 传统 文化 ,培育时代诗坛新人。毋庸置疑,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利好大事,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在难忘的甲午岁尾,诗词大赛胜利落下帷幕。作为碧山吟社的一个文学 爱好 者,我应邀参加这次颁奖大会,感到十分荣幸。

首先,我代表xx市 教育 科学研究院和xx市吴文化教育·学术委员会,对大赛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运河实验中学承办“运河杯”诗词大赛,具有别样的风味,很有纪念意义。在当前市场化的浪潮中,“诗意地栖居”似乎成为一种美好的夙愿。在“浅阅读”大行其道的当下,诗歌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特此,我对这次诗赛的组织者、创作参赛的大、中学生和评委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文化库中的瑰宝和国粹,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今年9月9日,x_参观北京师范大学,明确表态:“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 散文 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他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短短数语,寄托了总书记对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希冀。“很不赞成”,说的是对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拿掉的态度;“很悲哀”,评价“去中国化”。寥寥七字,犹如巨石入湖,激起的是涟漪与波浪,让中国人多了一丝 反思 的味道。

如何对待传统,就是如何对待明天。英国学者特理·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有言道:“今天有种有趣现象:连一行马克思著作都没读过的人都敢嘲笑马克思。”对待传统文化,今天也有相似的现象。对“去中国化”的批判,事实上是对“全盘西化”的批判,是对“中国”的自觉与自信,也是对西方中心论的话语体系的挣脱与重建。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可以说,经典诗词代表着“中国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中华古诗词经典,我们应该以文化自觉的责任心,培植文化自信的民族感,从而实现文化自强的中国梦。

x_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强调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当今开展经典诗词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重要的行动指南。这既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也是以诗育人的需要。我们必须结合中国教育界和诗词界的实际上,认真贯彻落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总是千秋大计。中国是诗的故乡。在xx的土地上,诞生过李绅、尤袤、蒋捷、倪瓒、陈维崧等一大批伟大的诗人。无锡市的诗歌教育应该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优化和深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诗词篇章和《课程标准》附录的诗歌篇目是十分有限的,建议学校积极开发吴文化内核的诗词校本课程。无锡市阳山中学是江苏省先进的诗歌教育基地,运河实验中学也是诗歌教育的先行者之一,他们的成果和 经验 非常宝贵,要认真 总结 ,积极推广,让更多的学生真正领略中华传世文学的美妙境界,这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古人云:上善若水。无锡诗词协会、碧山吟社和xx市运河实验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组织“运河杯”古诗词大赛,以宣传xx古运河、推进无锡优质特色诗歌教育等为题材,更显示出新的时代风采。这次诗歌大赛,让我倍感亲切,因为我出生在运河畔,从小就是喝着运河水长大的。今年6月15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我更是倍增自豪。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次“xx杯”大、中学生诗赛活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很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诗词,抒发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描绘吴风楚韵的绵绣山川,歌颂魅力无锡的建设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求索,而奋斗,这是大多数诗词作品所反映的深刻主题。

这次诗赛还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点赞。一方面,中华诗词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只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时期鲜活的生活元素,就会发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大美之音。另一方面,这次诗赛,组委会、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求真尚美,堪称典范。

诗是青春的风信,生命之树常青。100多年前,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年)曾吟诵:“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沐浴着冬日那融融暖阳,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春天的味道,听到了春天的脚步。

新年的钟声即将响起来了。

我深信:经典诗词一定会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更生,并焕然出新;中小学诗歌教育的明媚春天,一定会来临;青少年爱诗读诗吟诗学诗作诗,必将成为一种潮的风尚。

我祝愿:xx的诗词创作和诗歌教育在市诗词协会和碧山吟社的正确引领下,通过广大教师、诗人及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创作越来越繁荣,诗赛越办越兴旺。

心有多高,诗歌的翅膀就能飞多高;路有多远,诗歌的翅膀就能飞多远。让我们在江南诗意的天空,实现最高最美最灿烂的飞翔。

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顺意,诗情蓬勃!

谢谢大家!

关于经典诗词的演讲稿

这些问题,是我最近总在想的,也在前面的几次研讨会上提过,比如7月份的xx会议,10月份的xx会议。这里,我想说得稍微细一点。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说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事情完全是瞎掰的。这厮根本就没去过浔阳那个地方,当然更没有遇到什么弹琵琶的歌女,大家会相信我说的吗?不会。不要说我了,就是最权威的学者这样说,大伙也不会相信。如果我再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那个茅棚子,根本就不是老杜的,而是老杜家隔壁王老五的,“卷我屋上三重茅”卷的是王老五家屋上三重茅,这个“我”其实是王老五。你们会相信吗?我想在场的没一个人相信。这就对了。大伙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我们已经牢固树立了这样一个观念:古人的诗词,本质上是作者的经历录、见闻录、思想录,是不能像小说一样,进行整体性虚构的。那么,古人的诗词,真的没有像小说一样,进行整体性虚构的吗?也未必。首先乐府诗里有一些有名有姓的人物,比如《木兰辞》里的花木兰,《陌上桑》里的罗敷,这些人物历史上有没有,恐怕不好说,也可能完全是虚构出来的。但这种虚构,很可能成诗之前,就有 传说 存在。也就是说,这种虚构,未必是诗人完全自创的。正如嫦娥,诗词里写得多了,但不能说嫦娥这个人物是诗人虚构的,因为在此之前,就有神话传说存在。另外一个是代言体。古人喜欢写代言体,代言的对象往往是女性,思妇、宫女什么的。代言体诗词短的多,绝句、小令之类。人物一般没有姓名,只有几个pose,如“独倚望江楼”、“月明人倚楼”,“倚楼”这个pose就常用。因为代言体诗词的主人公是女性,这样就不会与男性作者的身份相混淆。在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这本书中,我发现前面用作例词的将近20首小令,游子-思妇词占了多半,有的是思妇口吻,有的是游子口吻。因为这些词的作者都是男性,读者的潜意识里,凡是思妇口吻的,都认为是虚构的;凡是游子口吻的,都认为是作者本人的实际经历。例如第2页上吕本中的《南歌子》“人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大伙都会认为这是作者流落江东,是纪实作品。

由此似乎可以总结古人诗词有关虚构的几个特点:

1古人诗词的主体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录、见闻录、思想录,诗词中的“我”,一般就是作者本人;即使没有明确的第一人称“我”,默认的主人公也是作者本人。

2在某些叙事的乐府中,出现了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出现了比较复杂的 故事 ,这些人物历史上是否存在,这些故事是否有某些史实作为基础,或者在这些诗歌创作之前,是否存在前文本,或者口头传说,似乎都是不可考的,至少是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人物和故事是作者独立虚构的。而在后期著名的新乐府中,人物都是历史人物,故事也是有史实或传说作为基础的。例如《圆圆曲》中陈圆圆与吴三桂的故事;《彩云曲》中赛金花与德酋的故事;《蝴蝶曲》中胡蝶与张学良、戴笠的故事;等等。

3在较短小的代言体诗词中,某些人物形象大概可以认定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这些人物一般没有姓名,情节也较简单,只有几个pose。有的虽然有姓名,但这个姓名也是完全泛化了的,成了一个普适性的指代符号。比如莫愁,卢家叫莫愁,王家也叫莫愁,是个思妇都可以叫莫愁,甚至是个美女都可以叫莫愁。

这与小说的虚构,是有明显不同的。小说的虚构,是整体性的虚构。特别显著的一点是,作者主动创造有名有姓的人物,以及虚构非常复杂而完整的故事。没有人会认为,小说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这说明,小说家的虚构是高度自觉的,有大量的理论,而诗人的虚构,似乎没有这么强的自觉意识,诗话词话中,也几乎没有论及整体性虚构的文字。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现在写诗词,是否可以像小说一样,进行整体性的虚构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我这些年写诗词,写了很多的人物,尤其是山里人,因为我从小是山区长大的。比如砍柴的、打猎的、挖冬笋的,等等。这些人,可以说是我自己,也可以说不是我自己。而有一些作品,则虚构的意味更重些。比如那个 鬼故事 ,以及那个邻居家的叫春娥的小姑娘。这些都在我提交的作品里,大家可以看得到。“春娥”是我第一次在诗词里虚构了一个有名字的人物。如果我不在这里说,大伙可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故事。当然,我目前进行的虚构,还是极为初步的。就

是虚构一两个人物,以及他们的一个生活片断。这种虚构,并没有超出古人代言体的范畴。我现在考虑的第二步是,能不能像小说电影一样,创造出若干的人物形象,以及更为复杂完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小说电影中有许多的人物,这些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品行会随着故事的演绎而变化,人物之间会发生各种关联和矛盾冲突。诗词因为篇幅短小,不可能在一首作品中完成这种变化。一首诗词只能描写一个生活片断。但是否可作这样的理解和处理:每首诗词相当于小说电影的一个片断,把所有这些片断串起来,构成一首“大诗”。这首“大诗”相当于一部较完整的小说或电影,这当中人物可以有年龄、身份、性格、品行的变化,也可以有各种矛盾冲突和各种人物关系。显然,这种“大诗”与目前通行的“组诗”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种“大诗”的写作,给诗词写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要求写作者要兼有诗人和小说家的双重能力,尤其是选取典型片断的能力。这些片断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呼应和关联,像被一根无形的线串在一起,中间不能有过多的交代(比如小序),否则就拖踏。这一点又与小说有很大的不同。小说的叙事可以是非常连贯的、密实的,而这种“大诗”的叙事,则是非连贯的、遥相呼应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谁做过这种写作上的尝试,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目前在江西大余待着,那里是矿区,我想写一个矿工家庭,从“”一直写到改开,写他们各人的命运。至于诗的形式,有几种考虑。一是乐府诗,每首诗以一个人为主角,叙事则有重复和交集。这是受了史书中纪传体的影响。比如刘邦、项羽、张良、范增各是一篇叙事诗的主角,当写到鸿门宴这件事的时候,就出现交集,叙事呈现一定程度的重复。二是词,词比格律诗更适合叙事。用几十首词,每首写一个场景,一个片断,把它们用一根看不见的线连缀起来,形成一个故事整体。三是曲,套数,这实际上是剧本了,但剧本的 方法 不是新鲜事,我也不想采用。

因此,一个诗人可以写两种诗,一种是“我诗”,一种是“非我诗”。所谓“我诗”,就是传统的以作者的经历、见闻为基础的写作,所谓“非我诗”,就是作者虚构的故事。读者很多时候无法判断诗人的某一首作品究竟是“我诗”还是“非我诗”。这就要求作者自我注明。作者不注明,可能会产生某些误会,因为我们向来有“以诗证史”的传统。几百年以后,人家来考证你的生平 事迹 ,往往会拿你的诗词作为证据。你没去过某地,但你的诗词中的“我”却去过那里,你不注明,人家就搞不清楚这个“我”究竟是你本人呢,还是你虚构的人物。而小说家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小说家的小说,我们都认为他是虚构的。顶多,我们会通过他的小说,来猜测他有某种经历,但不会拿小说做为铁证。我在想,古人代言体的对象往往是异性,是不是也有怕与他本人相混淆的考虑呢。我是男的,我诗词里的主人公是女的,你总不会再认为那是我本人了吧。总之,如果把整体性虚构,也就是像小说电影那样的虚构,纳入我们当下的诗词写作,那么作者注明“我诗”和“非我诗”是有必要的,也是不得已的。“非我诗”虽然是虚构的,但里面表现的情感和观念,仍然是作者本人的,甚至比“我诗”表现得更加充分。小说和电影,很多时候就是作者想更加充分地表达某种观念或某种情感,才编的故事。诗词也是一样的道理。换句话说,“非我诗”更加文学化。诗词作为文学之一种,应该立足于文学本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我诗”应该提倡。

当代诗词面临的问题很多,无事、不及物,是我批评当下诗词写作常用的两个词语。其实,这两个词语与我今天讲的问题是有关联的。我就讲这么一个问题吧。有点异想天开,眼高手低,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 句子 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众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弘的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精工,情景交融,曲尽情态。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都光彩照人。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除了风月柔情,他也把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也把词转化成了言志抒怀的工具。

他用词表现自我,是抗敌御辱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 历史故事 ,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塑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与大好河山?

内容的大起大落,横绝古今。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贯穿在他壮丽恢弘的辞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品读他的词,是感受热烈奔放风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的思考。

在词坛上,以婉约著名的要数那突破束缚的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

她以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请随景生,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

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让这个曾经幸福的闺秀为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可丈夫已死,这锦书以无处可寄。想想,只有“伤心”。她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盛开,而自己已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尽是难罢难休得相思!

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叠词,急促的节奏,凄婉的情调,把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描绘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不由得伤感起来。和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是她用最凄美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味李清照的词,清如水,纯如酒!

这就是宋词的美丽,美在词人满腔爱国热血,美在词人脉脉儿女情长。千年风霜纵是无情,但词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却依旧生动。

宋词,古典文学园圃中一支艳丽的奇葩,或低徊婉转、清韵悠长;或沉郁顿挫、深厚苍凉。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方式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曲折幽微的情感,抒发了复杂而婉约的心绪而得到人们的喜爱;它的音韵之美,文字之丽,无与伦比。在悠远的时空里风神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们心间,回响在天际……

相关 文章 :

1. 大学生三分钟的演讲稿

2. 大学生励志演讲稿范文4篇

3. 大学生优秀励志演讲稿范文

4. 大学新生五分钟演讲稿大全

5. 有关大学生阅读的三分钟演讲

272 评论

pangdaxiang

“梦中的人熟悉的脸孔你是我守候的温柔......你是我心中唯一美丽的神话。”优美的旋律在静谧的夜空中如飞鸟自在飞翔,跃动的精灵缓缓揭开成龙的大片《神话》的神秘面纱。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宏伟壮观的江河涌现,群星璀璨的演员阵容,清旷辽远的自然风光,还有那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特效,那穿越千年源源不绝的英雄美人江山……一切的大片元素尽收其中,淋漓尽致地跃动在高清数字电视宽大的荧屏之上,让我享受着一场无与伦比的五感盛宴,饕餮大餐。 有时候世界就是如此奇妙,或许是偶然巧合,或许是主观因素,我的注意力突然间从电影飞跃到了电视机上,让我联想到,成龙的大片若从几十年前的黑白电视上播出,还是否会令我如此享受。伴随着我的成长,电视机也完成了从黑白电视到普通彩电到液晶电视,再到有线电视,直到如今普及的数字电视的一次次不起眼却又是跨越性的飞越。 或许是我一出生就已经普及彩电的缘故 ,对于黑白电视,我的印象并不深刻。唯一有记忆的是很小的时候去农村的姑妈家看到的一台很小的黑白电视。那是姑妈家唯一的比较值钱的家电。除了声音和几个频道外再无其他功能。简单地说,和现在的电视比起来,那只是个有影音的盒子。 相比于和黑白电视的一面之缘,一台二十一寸的电视机则伴随了我整个欢声笑语的童年,演绎出童年时光的每一份快乐。那是一台青岛生产、顶上插着两根标志性天线的普通彩电。记得每到周末的下午四点整,我都会条件反射地来到电视机前迫不及待地等待心目中的卡通英雄的出现。那种迫不及待的渴望,那种欢呼雀跃的兴奋,那种百看不厌的贪婪,那回荡在窄窄的四方天地里的爽朗的天真童音,仍时常浮现在脑海中,伴随着我的成长,成为永久的珍贵记忆。 几年以后,这台电视机和我们一起从那破旧潮湿的只有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屋中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它依然是我的亲密朋友,寂寞时它与我相伴,伤心时它带给我快乐,疲惫时它带给我放松。虽然它陈旧的外衣与明亮的大厅很不协调,但它仍每天勤勉地工作着。一个夏天,爸爸买了一台VCD影机,每到周五晚上,我们一老一少,为了欣赏衷爱的武侠大片,光着膀子在电视机前一边折腾着VCD,一边搬弄着那两根令人怀念的天线,忙的热火朝天,自然也乐在其中,仿佛天底下只有我和父亲两人,陶醉在武侠世界里,一起咒骂着大反派的奸诈,一起夸赞着大侠的盖世武功,一起为英雄的最终胜利而高声喝彩。 后来那个伴随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电视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的继承者是一台二十九寸海尔宽屏彩电。他朴实而大气的外观,既有深沉的含蓄,又有个性的张扬,彰显出一种王者的气度。很快,随着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我从那宽大清晰的荧幕上更加真切地看到了国际政坛上风云变化,奥运赛场上的风起云涌,国际经济中的风云莫测……他把我带到了风云际会的外交会场,他把我带到了风卷云翔的绿茵战场,它把我带出了四方天地,让我来到了蜿蜒雄伟的万里长城,让我登上了久负盛名的埃菲尔铁塔,让我站在珠穆朗玛峰之巅瞭望广阔的远方......它让我的目光射向全世界,让我的思想与世界环游。 从黑白到彩色,从狭小到宽大,从手按到遥控,从单音到多种混合音响,电视机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黑白到彩电,再到有线、数字以及高清液晶的飞越,从单一地收看节目转变成多种自在的享受。作为祖国发展的一个小的缩影,电视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神话,同时也反映出祖国发展腾飞的神话。 “梦中的人熟悉的脸孔你是我守候的温柔……你是我心中唯一美丽的神话。“电影《神话》逐渐拉开了帷幕,祖国的发展也在社会主义这以优美的主旋律中开始书写自己的神话。 指导教师:陈维文 小镇情思 胶州实验中学高二、4班 高冲 东经一百二十度,北纬三十六度。两条无限延伸的线,相较于一个小城镇,我在那儿出生,我在哪儿成长。 这儿是北方沿海不起眼的小城镇,却是心头上最温暖的金色港湾。 清晨,东方渐白,窗外便响起清脆的鸟鸣。推开窗户,空气里是一贯的青草与泥土混合的清香。街上有了响动,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卖油条豆浆的阿婆,行行色色的上班族…… 一切宁静而安详。 一代人在这里老去,一代人在这里降生,他们的祖祖辈辈辛劳的耕耘这片土地,收获着自己简单的幸福。 老人 一辈子 常常和外婆清早去教堂弥撒。所谓的教堂,只是小镇上的一座二层小洋楼,简单甚至说简陋,却吸引着邻村不少老人来礼拜。 这里的空气里有很清静的味道,人们的内心亦是清新静谧的。听老人们祷告,听老人们一起唱赞美歌。一群年迈而善良的老人,信仰虔诚而笃定。 曾经问外婆,会不会因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小城而遗憾。外婆淡定的微笑:“我从小城的那头嫁到这头,一辈子都从小城匆匆忙忙的穿过,平平静静的过了一辈子,看到过高楼,坐过汽车,能在家里看上有线电视……外婆知足了。” 听了外婆的话,忽然感到由心底的震撼。 老人们怀着对小城的情爱,耕耘了一辈子,也幸福了一辈子。小镇对于他们是唯一的,不是故乡而是家。 广场 男女老少 仲夏时候偶尔回去小城中心的小广场。广场不大却充满了欢笑。西北角是一排释放者冷气的冷饮店,各种口味的雪糕我却最钟爱老冰棍,也许是怀旧的情思吧!没有奶油只有甘甜的冰,有时要上一杯冰镇的橘汁,可以度过一个下午的燥热,到了晚上,广场总是很热闹。男人、女人,老老少少都来这里乘凉。孩子们:有的顽皮的追逐嬉戏,由得开开碰碰车,有的……年轻人:有的长唱卡拉ok,有的捣捣台球,有的围坐在小吃摊旁边吃边聊,有的……老人们:三五成群,有的聊聊天拉拉家常,有的凑在一起打打牌,有的……一切只为图个乐呵,图个轻松,图个心里舒畅。。 在这里,你可以跟朋友放肆的大声歌唱;在这里,你可以跟朋友尽情的跳舞;在这里,你可以参与任何一个群体,同他们天南地北的神侃。因为这里的人都有着一颗朴实善良的心,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争权夺利,有的是小城特有的温暖和宽容。 改变 依旧 小城这些年一直在变。,沿河而建的开放式公园,价款变得平整的柏油马路,并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层居民楼,街道上逐渐多起来的各式家庭轿车…… 我喜欢现在的小城,却有始终惦记灵魂深处古老小城的情思。 闲暇的傍晚,会独自去散步,取走那蜿蜒曲折的小路,慢慢多到郊外,去看那泛着一片微波的麦浪,去听小溪流淌的哗哗声,去嗅泛着泥土气息的花草清香…… 小城日新月异的大步向前发展,但小镇那纯朴善良的情怀没有变,就像一缕永远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小镇每个人的心。小城就像一把手风琴,在时间的长河中拉出的音乐永远是那么柔美,而且是越拉越娴熟动听。 小城既不是有名的经济发展城市,也不是文明的旅游胜地,她与其他小城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每一次暂别小城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多次回眸,都会流泪,那是恋恋的情怀,每一次月圆滞留他乡的时候,我会怀念,一直一直。因为小镇养育了我十八载,小城情结已经深深的烙在心底。 指导教师:张培松 月是故乡明 胶州实验中学 高二16班 曾祥辉 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及不上故乡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束橘黄的灯光? ——题记 不知何年何月,诗人立于江畔,轻轻叹了一句:“月是故乡明。”轻轻的叹惋犹如浅浅的烟雾,萦系于心头,那遣不散的乡思便驻扎进了心中。 扶助木制的古旧窗棱,透过闪亮的玻璃,窗外有着并不明艳的色彩,有着并不迷人的春光,有着并不灿烂的太阳。可是我爱这里,爱这座沿海的古老的小城。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太阳。从遥远的古代到了时尚的如今,她都立于黄河的边上,享受着咸涩的海风,汲取着天地的精华。在老人们口中,她是古城“胶县”,她曾经有过古老的城墙,她浅浅的护城河如今依然存在,她的脉搏“胶济线”曾战胜了日寇的铁蹄。那一个个陈旧的故事里散发着浅浅的香气,如同陈酿多年的酒,氤氲着醉人的芬芳。 故乡呵,你是鸟儿飞返的故乡,是狐死首朝的丘穴,是落叶回归的根系,是游子肩上所无法放下的牵挂与愁思。 “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茅屋苦涩的井水……”柔美的歌声,浅浅的唱词,幽忧的曲调,唱了不知多少年。我的故乡,便是脚下这片土地。在年轻人眼里,她是崭新的“胶州”,是一座在迅速崛起的城市,她泥泞的古道,坑洼的土路悄悄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她低矮的茅屋,简陋的平房逐渐长成了挺拔的模样。我就如同这片土地上的一棵草,扎根于此,汲取这片土地的养分,伸展叶片,享受这里的阳光。我是知道的,这座小城,比不上青岛的热闹,赶不上北京的繁华,及不上上海的璀璨。可是,这里有淳朴的民风,亲切的乡音;这里有至亲的父母,至爱的朋友;这里有熟悉的草木,弯曲的街路。这里还有的,便是十八年来每一个甜美的笑容,每一滴苦涩的泪水。 阳光透过窗子时,能看见点点尘埃随风起舞,下一刻,它们又将奔赴何方?它们的故土又在何处? 啊,我亲爱的故乡呵,从牙牙学语时窗外的梧桐,到蹒跚学步时你那细软的土地,以及如今,那贯穿于你身体的一条条柏油马路。我知道,十八年来,你在和我一同成长。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停驻着时间之河刻下的印记,就如同在我内心深处记忆的每一个角落,都镌刻着有关你的文字。 啊,我亲爱的故乡呵,无论你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还是茅屋低矮、井水苦涩,我都会一样一样地爱你。我想要珍藏的记忆,就如同故乡你那深色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无论足迹踏入何方,它都是生命中最圆的月、最美的光。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像游子一样,背起行囊,迈向远方。可终有一天,我会依偎在你温暖的怀抱里,欣赏点点灯火。 幽幽月光,谁在歌唱?亲爱的故乡,扎根的地方。无法遗忘,天涯流浪,何处一曲,乡思愁肠! 躲在你的怀里,轻轻吟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指导老师:郑召叶 热爱家乡 胶州实验中学 高二15班 田少杰 家乡就是能让戎马一生的将军卸下沉重盔甲,颐养天年的地方。 家乡就是能让漂泊在外的诗人举头望明月便满眼思乡泪的地方。 家乡就是能让背负思念的游子写下字字若泪的书信,踏遍千山万水却总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而对我来说,家乡就是此刻我脚下的这方净土,就是我要在数年之后飞往他处却依然魂牵梦萦的地方,就是我在风雨兼程时 可以随时停靠的心灵港湾。 我错过了家乡的历史。我未从见过墙皮剥落,风蚀泥灰的古老城墙;我未从见过朱漆凋落,庄严肃穆的祭祠;我也未从见过泥泞曲折的土路。 可我见证了家乡的发展。从我出生至此,一次一次行走在家乡的大街小道,我看见了雄伟现代的大楼拔地而起;我看见了变宽变平的柏油大路通向未来;我看见了鳞次栉比的民房掩映绿树;我看见了琳琅满目的店铺憧憬未来。 我和家乡一同成长。如同种子萌发一般破土而出,支棱着一身翠绿的青春活力茁壮生长。而与此同时,我亦深深扎根于此。我的根系紧紧的抓着这片土地,汲取她之精华,养我之灵气。 我想此后若有机会去外头闯世界,我将与家乡渐行渐远,可我的根系还是深深扎在这里的啊,于是这便被拉成了一根绷紧的弦,横于我和家乡之间。每有乡音轻轻撩拨,弦颤,思乡之痛彻入心扉。而这只因我热爱我的家乡,爱得深沉,爱得热烈。 我热爱家乡。我爱她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用万紫千红堆砌起迷人的万种风情,我爱她在繁盛浓郁的夏天,给街道铺满树的清香 ,我爱她在天空湛蓝的秋天,把丰收的喜悦洒满大地;我爱她在银装素裹的冬天,把喧闹变得安静,让躁动的心亦静下期盼春之声。我爱她的春夏秋冬,把我的青春年华涂上鲜亮色彩。 家乡摩挲将军的创伤,为他抚平伤痛。 家乡抹干诗人的眼泪,安慰他心中的孤寂。 家乡卸下游子的行囊,拍打他沾满风尘的衣衫。 而家乡对于我——当我看尽世间百态,窘极疲惫的时候,家乡敞开她的胸怀,说:“回来吧,孩子!”于是我蹒跚漫步的归来,走进家乡的怀抱,坐下,摊开一路疲惫,细数一生风尘。 这一切只因了,我热爱家乡。 指导老师:郑召叶 乡恋 胶州市实验中学高一、2班 李笑非 那架飞机象鸟一样划过天空,留下了一条似烟若雾的长线,那是一条思乡线,一头连着五爷,一头连着家乡。 1小时25分4秒的等候,流亭机场的冷气很大,但我发现每个人额上都挂着沉沉的汗,妈妈坐立难安,尖细的高跟鞋咚咚地敲着机场里的大理石砖,愈发使人烦躁起来,小姨抱怨了一声,安静猛然间侵袭,但不一会,“咚咚”“咚咚”又响了起来……“飞,飞机,五爷到了,”前去探风的哥哥隔着老远大声喊着,一帮人“忽”地站起来,挤向出站口,我踮着脚等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视野里。 “五爷!” 五爷在家里排行老五,当年跟着部队去了台湾,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啊,89年时,接到了五爷在高雄打来的电话,于是那年出生的哥哥就有了一个名字“高雄”,盼了多年,终于回来了! 小杨树“蹭蹭”地往后退步,坐在驶在高速公路的车上,窗外的景象“飞”地飞快,像这二三十年的光阴,五爷没怎么说话,只是盯着窗外,他想拾起二三十年前的回忆吧!大家也都未曾开口,他们想让这位老人,真正地融入这片土地里。 夜幕渐渐黑了下来,窗外也变得模糊了,五爷却不住地看着窗外向一旁来自台湾的五姥姥“炫耀”着,指指点点,语气里满是自豪!但不一会儿,他便诧异起来,象个孩子一样问着地名,“海尔工业园,海尔大道,三里河公园,新城区,新世纪,财富中心,”爸爸像报菜名一般报着地名,五爷听着,笑着,炫耀着,他是那么神采奕奕,仿佛年轻了二三十岁,妈妈拉起五爷的手,“五叔,您到家了,您真真正正回来了,这就是您的家乡。”车里的灯光很暗路灯斜进来几丝光亮。我发现,五爷的眼里,泪光点点。 吃过晚饭,五爷拿着一张售楼处的广告传单细细研究了起来,我凑过去一看是早上随报纸一起送来的世纪花园的售楼传单,五爷吃惊的问我:“这是胶州的房子?”“哎,五爷,那当然了,胶州的高层已经有很多了!”五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不住地咋舌:“看这户型,看这采光,真好!家里变化可真大啊!我想起书房还有很多胶州秧歌节的资料,五爷一定爱看,当我抱着一大摞资料回来的时候,五姥姥正在给躺在摇椅上呼呼大睡的五爷盖被,怎么这么快就睡了?”“在家里睡个觉那个难哟!”五姥姥对我一笑,我看见五爷手里还紧紧捏着那张售楼传单,嘴角挂满微笑……第二天一早,我就被妈妈吵醒,“什么,五爷要去秧歌节看秧歌!”哎,我真后悔昨晚给他的那些资料了,无奈之下,只好穿好衣服。一出房门,五爷便缠着问我:“还有秧歌节?”“五爷,胶州的秧歌已经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每年都会举行秧歌节的。”五爷兴奋得像个孩子。“走,快走。” 爸爸下楼拦了一辆车,车上正在播放着李阳Crazy English。五爷诧异地问:“你也学英语?” “那当然了,中国要举办奥运会了,青岛也要举行奥帆赛呢!出租车司机当然也要积极参与啦!”司机热情地回答。下车时,传来司机亲切的问候:“下车慢走。”“哎,等等,老大伯,您的手机落在车里了。”五爷一摸口袋,“哎,人老了,脑子不中用了。”五爷颤抖着接过司机递过来的手机:“谢谢了,小伙子!”“大伯,您说什么呢!别客气!” “五爷,胶州这种事多的是呢!拾金不昧,做好事,这是什么呀!”下车后,我跟五爷说道,五爷回头望了望远去的出租车。“是呀!还是家乡人情味浓呀!” 看完秧歌回来,五爷呆呆地我望着天边,“要是能让我台湾那些老伙计也看上秧歌该多好呀!” “五爷,台湾是中国的孩子呢!您都这么思乡,他能不想家吗?放心吧,它会回来的,您的那些老哥们准能看上秧歌!”我看着五爷的眼睛,深褐色的眼眸里充满坚毅与信心。 夕阳落下了,那轮火红的日圆圆悬挂在天边,好大,好圆… 指导老师:刘斌 一 路走 来 胶州实验中学高二、14班李丹丹 谁说岁月只蹉跎了青春,成长的过程才是一场最盛大的蜕变,一路而来,一起见证。 “叮叮咚咚……”几块木板,一把长钉,几件简单的工具,一个上午的敲敲打打。随着少年脸上绽出的笑,我,一把摇椅,便出生了。他小心的擦试着我,如同护着一件珍宝。我打量着这简陋的土房,昏暗,低矮,屋角下的瓶瓶罐罐不难看出屋外下雨屋内淋的情景,狭小的院落,一口盛水的缸中露出瓢的“脑袋”。尽管如此,我仍欣喜不已,好歹,我也是家中唯一一件像样的家具。 少年认为最奢侈的时光,便是捧着砍柴换来的几本小人书,躺在我上面,偷一会儿小懒,当家家炊烟袅袅时,他才不舍的把小人书放进铁盒——属于自己的书柜。烧火、做饭等待下田的爹和哥哥归来,这是那艰苦岁月赋予少年的早熟。夕阳的余辉还未散尽,少年病弱的母亲便操着针线,坐在我身上,哼着伊伊呀呀的调子,为家人纳着鞋底。这便是我最感动的时刻,即使贫穷,却依然用自己微小的付出,相互鼓励着更勇敢的活下去,我和家中每个人一样,一样坚信着,明天会更好。 时光悠悠,回过神来,已前进了一大截。 坐在我身上的少年,哦不,青年,显然在岁岁年年中,沉淀了很多生命的重量,他高了、壮了,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家中建了鸡棚,静默的院子多了些“咯、咯”的声音。令人开心的是,饭桌上不再是青一色的野菜谷物,鸡蛋成了调剂口味的良品,亦或卖了换张布票,置办身新衣,也是够津津乐道不少日子的。此时他躺在我身上的闲暇时光不再乏味,有了收音机的陪伴。这可是一稀罕物,我常随少年一起,听广播员宣扬自主制富,破除封建迷信,也听那一大段一大段说不名的剧种。 那些通电不久,老是突兀断电的晚上,他就会徜徉的坐在我身上,和母亲安静的说话。他说他要致富,要走出穷山沟儿。他说,他不要像村民那样,一辈子只图几间瓦屋和一房媳妇。我在心里暗暗赞赏他,祝福他。 旁人仍是老实本分的耕田,他听收音机中介绍作物新品种,便买来反复实验品尝,乐此不疲。也有人讥讽他不切实际,他仍我行我素。又是几个贫瘠的年头,他熬出了头,嫁接瓜果,大棚蔬菜,他把一切别人口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日子,变得富裕。家中添了不少新家具,也加盖了几间房,而他很用心的,还把我留在他的桌边,像他和哥说的,日子长了,舍不得啊! 时间的车轮,无休止的滚动,带走了很多,也带来了很多。 韶华匆匆,转眼,他已是近七十的老翁。他常对自己的老伴打趣:“我这和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身板哟,是撵不上步子了。” 我呢,也是老骨头一把了,这么些年的风风雨雨,我看着土房变为瓦房再到两室一厅,看着黑白电视换彩电再到家庭影院,看着他以及他们一点一点告别贫穷,告别愚昧,日子渐入佳境,我不禁唏嘘,这世事变迁。 他还是喜欢坐上我,沏一杯清茶,闭目沉思。成长,是一件无法拒绝的必经之路,新陈代谢,除旧革新,是多么简单却深奥的规律。当有人问他创业之路时,他就会淡淡笑笑,说:“发展,是你,我以及社会共同的泓流,一定要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因为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也笑了,即使所有人都看不见,然而我依然动情而笑。 谁说时间,强大的可以摧毁一切,荒谬,这些变迁中成长的痕迹,永远珍藏于心底,因为曾经深深经历,所以才会更好的面对现在,展望未来。 指导老师:韩琨 共饮一河水 胶州市实验中学 高二、九班 刘阳 水,是很有灵性的。你看,我们的一边是汪洋浩瀚,一边是融雪叮咚。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宽广的胸膛中,还有两条万里血脉,流淌着我们滚滚的血液,不屈的灵魂。 水,发于点滴,汇于溪流,行于垄亩,盛于江河。不错的,水汇聚起来就是盛大的江河。而江河,就能孕育文明。一个民族,譬如中华民族,总有自己的母亲河,譬如长江抑或黄河,正是它将整个民族联系了起来——这跟血缘、传统、语言有关的河呦。我们炎黄子孙的生命已经被这条河濡染,河水已经和血脉相连,我们彼此的区别仅仅在于,君住大河头,我住大河尾,我们共饮一河水。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水,化身作河,慷慨地赐予我们如斯自在美妙的生活。我们在河边无忧地行走,任浪花溅湿我们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与黑夜。 可是,上帝创造了乡村,而人类却要去创造城市。“坎坎伐檀兮”,岸边出现了那样多的伐木者,一柄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又一次次狠狠地落下,回荡起木屑翻飞的声音,敲击着人类麻木的耳膜。但是,这声音还是无补于事……在人类文明日渐发展,日益腾飞的同时,水的文明,甚至水的生命却在一点点的消退。污浊、混沌、凶悍、恐怖……一个又一个本来不该属于水的帽子被强行扣了上去。那来自远方,来自远古的河,不再是“河水清且涟漪”,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河,正含辛茹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家乡,十三亿兄弟姐妹的浩大家族啊,怎忍心让母亲河再受凌辱,又遭践踏!从神圣的青藏高原——神鹰飞起的地方,长江源,黄河源,汩汩而出,涓涓而来,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一个跨过山川,一个荡过草原,哺育了南疆北土,见证了山高水长。难道我们能做的真的只有过度地伐木、肆意地垦草,让黄河浑浊如流沙?难道我们能做的真的只有随意地排污,铺张地用水,让长江蜿蜒万里也污浊万里?我不相信,不愿相信,也不会相信…… 钢筋水泥的城市世界,尽管繁荣,尽管发达,却很难找到上帝的手迹——真正的和谐的美,该在那叮咚的水声里,油油的绿色中。我常常站在大河岸边远望——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都市,而彼岸呢?会不会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如果真有这样的河,该是一条多美的人间银河呀。或许,这样的河只要在每个人的心中有就足够了,那样,人们就不会再忍心用机器的轰鸣声赶走鸟儿的啼鸣,不会同意过多的白骨般的钢筋水泥替换掉绿树芳花,更不会忍心去伤害我们的母亲河,去破坏水那灵动的文明。 我们中华民族,十三亿儿女,只要人人都珍惜一滴水,就在无形中,在中华大陆的版图上添增了百亩长湖;只要人人都植一株草,都保护一片叶子,就等同于将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扩充了一倍,将茂密的云贵山林增殖了千顷!可是,反过来,倘若人人都浪费一滴水,人人都乱扔一块垃圾,人人都浪费一粒米,这小小的数字一旦乘上十三亿,又将如何估量,如何挽回! 家,我们只有一个,一个共同的家;水,我们恐怕也只能拥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点滴做起吧,爱护我们的家,珍惜水的文明。我们共饮一河水,饮水思源,让水,永远清澈地流淌下去…… 指导老师:王凌云 绿叶对根的情谊 胶州实验中学高二16班 李海娇 当我低下头,以最谦卑的姿势接触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当我轻轻的感受着那些沙石泥土千百年不曾流逝的细腻,当我小心翼翼的把千万分之一的土壤装入玻璃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火车在铁轨上留下泛黄的记忆,节奏像你心跳的声音,连绵的山渐渐向后退去,留恋与不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每一秒,我都在与你远去,而归期未定。 陌生的城市漠视陌生的城市,孤独的我徘徊在孤独的城市,距离在你我之间渐渐延伸到无限。 那夜繁星点点,独倚窗前,思绪飞回你身边。 多年前的某月某天,相似的夜空,整齐的砖房前温馨的篱笆院,奶奶抱着年幼的我,依偎在你静谧的远山前。夏日独有的喧闹与恬淡,牛郎织女天上人间讲不完的故事,萦绕在你皎洁的月光里,睡在你青青远山、温柔月光的恬淡里。 “月是故乡明”,这也许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犹记得年幼的我们在你繁花盛开的夏季追逐嬉戏,为了争夺美丽的小花而生气,为了花间飞舞的彩蝶而惊喜,整日整日的重复着单调却不厌倦的游戏。阳光下那一个个小小的跳动的身影,欢快的诠释着简单的快乐,房屋前的小土块,雨水打下的坑洼,深深浅浅的写下一起走过的完美时差,他们是否坚守着你的土地,终日叙说着绿叶对根的情意? 火车依旧留下曲折的痕迹,这一次,我每一秒都在接近你,渐渐的看见你的青山映入我的眼帘,你的河流,你的星空…… 当我踏上那片魂牵梦绕的黑土地,呼吸着空气中泥土的气息,山角的那颗落叶松又画了几圈年轮,记载了几度春秋冬夏的轮回,儿时那条欢快的河呀,依旧流淌着那泓永不污浊的水,把岸边的风景眷恋的烙在心底,注视着云卷云舒与故乡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熟悉又陌生的父老乡亲,他们的脸上已写下了岁月的皱纹,那是祖祖辈辈单纯、唯美的痕迹。他们是“看山不是山,看水是水”的少年,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亦非水”的中年人,是“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老者。故乡的山水见证了世世代代情感的变迁,却不曾衰老,不曾改变,那是静观其变的睿智与淡然。循着温馨的炊烟,我推开家门,奶奶的头发尽染沧桑,老得很慈祥,那个曾被她抱在怀中当做宝贝的我,占据了她浑浊老眼的全部视线。我想轻轻跪在她脚下,握住她斑驳的手,想依偎在她怀中,听那讲不完的故事,数那数不完的星星,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人还是那人!我也许片刻后将要与你分离,也许暂时,抑或永久。岁月会在我们的命运中刻下深深浅浅交错的痕迹,像你树杆上的道道年轮。但乡

121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诗研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论文

    古代诗词多是古代诗人在游玩、旅途中有感而作,多来源于游玩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会 古代旅游多是文人骚客聚会、赋诗采取的途径,多为写文作诗赋词服务采纳哦

    青春冰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节俭的驳论文演讲稿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勤俭节约 演讲稿 ,方便大家学习。 勤俭节约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设节

    爱紫色的射手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有关演讲与口才的论文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85%是靠他的人际沟通和演说能力,只有15%跟他的专业技能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才、语言表达能力,是别人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必不

    新民娜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介绍论文的演讲稿

    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为我的祖国而骄傲。我的祖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

    种菜的阿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电影与旅游的关系研究论文

    目前,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种新兴的专项旅游应运而生。影视旅游便是其中一种时尚的特色旅游。人们凭借个人经验认为,影视作品对人们如何选择旅游目的

    德古拉之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