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pangduola
正邪势不两立,但何为正,何为邪?当伪君子容易,当真小人却难。令狐冲想过逍遥自在的生活,却总被权势、正邪甚至是爱情的枷锁所限制,于是总沉溺于酒,用酒把愁思烦恼浇个干干净净。我最喜欢这部书,有一种山高水远的情怀。喜欢那些洒脱的人物:令狐冲、任盈盈、莫大先生、曲洋、绿竹翁。也喜欢那些看似迂腐却也可爱的人:冲虚道长、大和尚。还有妖艳诡异的东方不败。总之,一部笑傲江湖,可以诠释人生。温瑞安曾经作过有关《笑傲江湖》的书评,标题深得我心,拟的是“回首暮云远”。五字之间,所有的苍凉之慨、怊怅意味都涵盖在其中了。读《笑傲江湖》,内在涌动的情绪是很奇妙的,不张扬恣肆,不哀伤幽怨,只是无奈,只是怅惘,只是如鲠在喉。许多事亦悲剧,运数、性格、世道,无从避趋,唯以艰难面对。还有抉择的困惑,价值观的反思——这一切,足以使它立足于一流小说之林了。金庸给故事选定了基调,是用音乐和酒这两种元素勾画出的。央视《笑傲江湖》,恶评如潮。片尾曲亦颇遭讽嘲。然而有一句说得还是不错的:水远山高。全篇是一种水远山高的情调。悠扬低和的韵致。从题目,可以大约窥出主旨之意。《笑傲江湖》是曲名,此曲根源于广陵散。题目唤作笑傲江湖,更多的是为令狐冲行云流水的人生观点题。而按书中所描写的该曲的音乐形象,却是震竦、悲哀等一系列深慑灵魂的韵律。作品并不是讲天地旷然其广,山高海阔,四海遨游,而是讲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追求。通篇都是在追求,但似乎一直未能达到这个愿望。令狐冲永远未能走出他的人生牢笼。所以说更合理的解释,或者应该是在讲一种无奈、一种妥协、一种退而求其次。微小的人生要求不能满足。还有一种想要归还原本的生存状态的愿望,当然,这种愿望只是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说到这里,其实仍旧不能明白笑傲的主题到底是什么,看过评论讲《笑傲》是政治寓言。歌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品格。对于此点,我很认同。又陈墨先生给《笑傲江湖》下了句考语:达非兼济天下,穷难独善其身。这十二字概括得更为周全。然而成功的作品,应该是富于多义性的,没有固定的真实的答案。所以,在此,不再多予追究。很多人推证这部小说是明朝。胡金铨徐克拍的同名电影更明确了故事的历史背景——明代。然而却以为笑傲的气韵是魏晋的,眉目风致,绝类那些飘逸高绝的士大夫,世说新语流泽所及,盖夫如是。喜欢这部作品的很多人。向问天是狂士面目。君子之品,奸邪之性,此人说不清。看他独酌傲对,何等的英雄豪气,再看他在江南梅庄,弄奸使猾,纯是小人之形。从于任我行麾下,接人待物,又是一副谨慎练达的管家面目。莫大先生貌似市井,行为退敛,而在内心深处,藏有一份天高地远的情怀。方证、冲虚是方外之士,却是入世情怀,管事太多,想得也深,求道之心,已经颇为寡淡。然而方证慈悲之心,又具迂腐之性,极为可爱,冲虚恬淡真诚,有凡人的欲望,但知道何以谦抑,坦荡非凡,亦极可喜。他们都不是人世烟火之外的人,但一样有着高远之致。这又是比《世说新语》更为难得的。令狐冲是局外人。左冷禅、岳不群一等人为政治人物。如果有例外的话,那就要说到刘正风与曲洋。看其它人时,我总忍不住析察人物背后的复杂社会意义,而对此二人,始终是以仰视的心情看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他们是是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有着完美的人格。作为纯粹的艺术家,他们毕生都在竭力逃离政治。他们象征着艺术家的悲哀:辛苦不为世俗了解,最终被政治逼迫而死。这是艺术的无奈,也是人性中的无奈,是中国历史上黑暗和污浊长久的母题。连城易脆,纯粹高洁的东西难逃折辱与破坏。金庸先生在后记中称令狐为隐逸性格,并非大侠。我倒有不同意见。不矫情伪俗,示人本色,待人以诚,此足以近天地正道(孔子语)。真实与善良,急公好义,彬彬有礼,是一种理想人格。虽然作者给他设计了这样那样的人性弱点,却也无损全貌。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千秋以降,有几人能做到真实二字?凭此二字,已风采难掩。细自观察令狐冲的一切,更会发现,这还不全是儒家理想的完美人格,而是底层民众理想中的完美人格。当然,此非孔孟所强烈抨击的“乡愿之士”,而是底层思想的糅和还有希望的寄予。令狐冲是那样的品格:带了些小老百姓的机灵与柔懦善良,做事不求完美。始终为他人着想,良心始终摆在前面。识字不多,却能识得大体。见识不高,却有原则,有主见。临到艰难情境,亦不畏缩,坦荡相对,大是大非前,亦不含糊,更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魄(围寺救任盈盈)。无欲无求,但求现实安稳,心神安宁,平安寻常的生活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可惜的是,他始终未能达成这个愿望)。我在初中时代初读《笑傲江湖》,爱极了任盈盈这个女子。她美丽娇羞,清雅过人,虽然生杀予夺,呼风唤雨。然而在令狐冲面前,她只是个小女人,她似乎只为爱情活着,她全心全意爱令狐冲,不惜自身的性命和一切一切。爱护爱人的名声地位,处处替爱人着想。不光是成全爱人的荣耀与地位,而且会成全爱人的理想与做人的原则,令狐冲要做掌门,要归隐,她都会默然地替他打点一切。她只求他开心,只求能与他一起。对少年时的我,更为那一曲鸾凤和鸣的《笑傲江湖》,原来人世间还有如此的情致。现在回头再想,发觉金庸的可怕。金庸讲令狐冲对任盈盈情感,始终讲是有所隔膜,始终讲是相隔云雾,缥缈难辨,始终是说有些敬畏之情。并在后记中称两人成亲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枷锁,此前始终不理解。任盈盈像宝姐姐。聪慧敏达,是完美的妇女品德,但那种精明、那种成熟、那种周全正是男人所畏惧的。她不会在爱人面前暴露出完全的自己,她会压抑自己的意志来成全爱人——这对许多男人来讲,是不能容忍的吧。也唯有令狐冲这样的男子,不去想、也懒得想这背后的一切一切。他习惯躲避、然后掉头去看青天白云,想想现在的生活何其畅情适意。纵然月白风清时,生出些许怅惘,也会拿几杯黄汤浇下肚,忘他个干干净净。
南宫亦忆
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 金庸 侠义精神 文化研究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1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2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3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 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正是从“正义”二字出发,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便有机地、完全地联系到一起了。正义是侠义的交集,是共通的地方。金庸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以为侠的定义可以说是奋不顾身、拔刀相助这八个字,侠士主持正义,打抱不平。” ⑤前文说过“侠”的基本要求就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义”也正是以着一切为前提的。所以在金庸小说中,赋予了传统的侠义观念以全新的内涵,使其升华到人性精神光辉的高度,也使这样的侠义精神拥有更多的道德、正面的光彩。加上金庸的妙笔生花,读来不觉枯燥,反觉真挚感人。 以上,我们从精神内涵的角度分析了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下面,我们就从具体的人物形象来看看,侠义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在《飞狐外传》的后记中,金庸写道:“在我所写的许多男性的人物中,胡斐、乔峰、杨过、郭靖、令狐冲这几个是我比较喜欢的。”⑥其实,这也是金庸着力塑造的几个侠义形象。在下文中,拟分析一下郭靖和胡斐两个人物。 先说郭靖。这是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人物。有人称他是“完美的近乎于假”的英雄。郭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家国仇恨,在《倚天屠龙记》后记中,金庸说“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只要是关乎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的大原则,他是从来不含糊的。他自小在蒙古长大,对蒙古人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包括与拖雷结拜,与华筝订婚,替成吉思汗西征等等。但是当蒙古覆灭金国之后,又欲吞并大宋的时候,他是毅然襄助宋朝的将领抵抗蒙古南侵。在《神雕侠侣》中,他与黄蓉共守襄阳,鞠躬尽瘁;在《倚天屠龙记》中,襄阳城破,他夫妇二人双双自尽殉国。直到这里,郭靖“大侠”的形象终于是塑造完成了。他的一句话:“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被引为经典,他本身也是在实践着这句话。他对杨过说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⑦以郭靖的武功,在城破之日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但是最终他选择自尽,正是在履行自己的那句座右铭。为国家、为百姓、不惜牺牲自己,这是我们在前面论述“侠”的内涵时提出的观点。郭靖赴难,就是如此,,所以无愧于江湖上人称“郭大侠”。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评介道:“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应该有更大的肯定。”⑧ “侠”还应具有的品格是仁和义,在郭靖身上,这点体现的更为明显。在《射雕英雄传》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郭靖和黄蓉在牛家村密室中疗伤,为不让人知晓,黄蓉欲杀傻姑灭口,书中写道-------“黄蓉向外走了两步,回过头来,之间郭靖眼光中露出怀疑的神色,料想是自己脸上的杀气被他瞧了出来,心想:我杀傻姑不打紧,靖哥哥好了之后,定要跟我吵闹一场,又想:跟我吵闹倒也罢了,说不定他终身不提这回事,心中却老是记恨,那可无味的很了。罢罢罢,咱们冒上这个大险就是。。。。”⑨ 这里从黄蓉的心理活动展示了郭靖平时的做人准则“坏人可以饶恕,好人决不能错杀。”侠只能损己利人,而不能损人利己。傻姑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女,为了自己的安危杀之灭口,这等事郭靖杀了头也作不出来的,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俯仰皆是。 还有对于欧阳锋,郭靖三番几次的相救,他却反生相害之心,但最终到了危机的关头,他还是相救了。洪七公说的好:“乘人之危,岂是我辈侠义道所为。”郭靖一生秉承的正式洪七公的这句话。最后在小说尾声,他还是三擒三纵了欧阳锋。“忠恕之道,以爱己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己”这是儒家的观点,无怪有些研究文章把郭靖称为“儒侠”。 可以这么说,郭靖身上体现的是金庸对于“侠义”的理想,是侠义精神的化身。在往后的小说中,金庸对于“侠义”形象的塑造渐渐走入了“无为”的境界。除了《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可以和郭靖相比之外,对于侠义的阐释就无法超越郭靖这个形象了。杨过邪气十足;张无忌缺乏大侠气概;令狐冲注重个性;胡斐侠气有余而在为国为民的觉悟上有所不足。仔细观察一下,金庸小%C
没想法咯
【详细档案】姓名:杨过 表字:改之,要其长大后有过必改,力行仁义 性别:男 国籍:大宋 种族:汉族 语言:汉语 身份:神雕大侠 祖籍:浙江省临安牛家村(今中国浙江省临安县境内)(注:其祖父也是逃亡至此)出生地:江西省上饶某间无人破屋(今中国江西省上饶县上饶市) 出生日期: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西元1224年) 农历五月间(约相当于阳历5月至6月间)居住地:终南山活死人墓(今中国陕西省户县祖庵镇境内) 生肖:鸡星座:金牛,双子其一(个人感觉比较像双子) 年龄:出场-1岁;结尾36岁 称呼:过儿(小龙女,郭靖,黄蓉等专用) 杨大哥(公孙绿萼,郭芙,武氏兄弟等专用)傻蛋(陆无双〔与杨过结拜前〕专用) 大哥(陆无双,程英) 大哥哥(郭襄专用) 孩儿,儿子(欧阳锋专用) 杨兄弟(武三通、一灯大师、周伯通、耶律齐、黄药师) 恩公(各处受神雕大侠杨过之恩的人) 江湖人称:神雕大侠,神雕侠(江湖通用称呼) 长相: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双目精光四射,英气逼人,相貌神采飞扬,十分清雅俊秀.右臂已断.个性:深情至性,孤傲狂放,勇猛刚烈,风流倜傥,聪慧机智,坦率直爽,侠义正直 先祖:杨再兴 祖父母:杨铁心,包惜弱 父母:杨康,穆念慈 妻:小龙女 后代:杨姓黄衫女子(详见《倚天屠龙记》) 宠物:神雕义父:欧阳锋 伯父(义):郭靖 伯母(义):黄蓉 义妹:陆无双,程英至交好友:黄药师,无色禅师,以及相交满天下之人,但知心极少. 红粉知己:陆无双,程英,公孙绿萼,郭襄所属门派:古墓派 师父:小龙女 祖师:林朝英 同门弟子:李莫愁,陆无双,洪凌波 曾有收藏品:似っ婢?君子剑,玄铁重剑 曾养宠物:蟋蟀,蛇蟋,瘦黄马,神雕(亦师亦友) 初恋情人:小龙女 初恋地点:终南山 初恋年龄:18岁 恋爱时间:1年 恋爱地点:从终南山活死人墓;到大胜关陆家庄;到绝情谷; 到襄阳城;到重阳宫在王重阳画像前成亲. 爱慕他之人:陆无双,程英,公孙绿萼,郭襄,郭芙 初遇小龙女的日期:南宋理宗嘉熙二年(西元1239年) 农历十二月十六(相当于阳历1月22日) 与小龙女成亲的日期:南宋理宗淳佑四年(西元1244年) 农历二月间(约相当于阳历3至4月间) 与小龙女十六年离别日期:南宋理宗淳佑四年(西元1244年) 农历三月初七(阳历4月15日) 与小龙女十六年重逢日期: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1260年) 农历三月初八(阳历4月20日) 退隐日期: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1260年) 农历五月间(约相当于阳历6月至7月间) 所会武功:(按学得的时间先后排序) 一,洪七公一派武功--仅为洪七公所会最粗浅的武学内功.由母亲穆念慈传授. 二,逆行经脉之法--欧阳锋自创武学,运用即可使全身经脉逆转,令周身诸穴道暂时尽数移位,而如在倒立时运用,即可长时间穴道移位.两法皆能使敌点穴手法失效.为杨过拜欧阳锋做义父后,由其传授.三,蛤蟆功--欧阳锋自创绝学,此武功变化精微,奥妙无穷,纯系以静制动,全身涵劲蓄势,蕴力不吐,在敌出招攻击下,立时便有威猛无比的劲道反击出.而内功虽入门艰难,却进展极速.为杨过在拜欧阳锋做义父后,由其传授. ☆ 招式:双腿下蹲,双手与肩平齐,平推而出. 四,托梁换柱--全金发自创擒拿手法中的一招,可在敌以腿踢来时,身形微蹲,以手在来腿的小腿上一托,将敌摔出.此招虽非精深武功,却也实用.为杨过在郭靖教武氏兄弟武功时无意中学到.五,天罗地网势--古墓派入门武学,为绵密无比的掌法.为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六,古墓派轻功--为天下无双的绝顶轻功,飘逸轻灵,变化万方.为杨过在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七,美女拳法--古墓派拳法,施展时身形飘逸潇洒,招式精妙凌厉,每一招皆有模仿一个美女,也可以金铃索来使用.为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 ☆ 招式:貂蝉拜月--手伸到敌方身后,以掌边斩落攻敌. 西施捧心--用拳攻敌心口 昭君出塞--以弹琵琶的姿势,用手指弹敌.麻姑献寿--双手合拳抬击敌方下巴天孙织绵--右手挥左,左手送右,以掷梭织布之样攻敌.贵妃醉酒--举手作斟酒之样,用手尖攻敌头部.则天垂廉--双掌以垂廉式削落攻敌 红玉击鼓--双臂以交互方式快击 红拂夜奔--以直入式敲击攻敌 绿珠坠楼--扑地劈削,攻敌下盘. 文姬归汉--以双掌连绵不断的拍出 萍姬针神--伸手指,以缝衣之样戳出 蛮腰纤纤--腰肢轻摆以避敌攻击 曹令割鼻--以手掌在自己脸前削过,格敌击面门的拳掌. 古墓幽居--右手支颐,左手轻轻挥出,口中长叹一声,脸现寂寥之意,为杨过自创的一招. 文君当炉 弄玉吹萧 洛神凌波 钩弋握拳 红线盗盒 木兰弯弓 班姬赋诗 嫦娥窃药 丽华梳妆 东施效颦 ┅┅┅┅ 八,玉女剑法--古墓派剑法,剑招精妙凌厉,剑式轻柔灵动,使用时身形清雅潇洒,姿态飘飘若仙,带著三分飘逸风姿,以韵姿佳妙取胜.为杨过在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 ☆ 招式:木兰回射--向前走动中突然挺剑向背后刺出攻敌. 分花拂柳--剑略前挺,剑尖颤动,似左实右刺敌. 浪迹天涯--挥剑直劈彩笔画眉--横剑斜削 举案齐眉--双手持住剑柄,举剑上挑. 小园艺菊--剑锋向敌下盘连刺数点 皓腕玉镯--剑尖刺敌手腕部 冷月窥人--长剑抖动,将敌上半身尽数罩住,趁敌守护之机,刺敌小腹.锦笔生花 ┅┅ 九,金铃索索法--古墓派武学,以金铃索施展,招式精妙,变幻莫测,以攻敌穴道为主,索式夭矫似灵蛇,圆转如意.为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 十,全真剑法--全真派剑法,剑招变化精微,剑式厚重古朴,法度谨严.为杨过和小龙女一同参研领悟所学.☆ 招式:探海屠龙--刺敌下盘罡风扫叶--削敌双腿分花拂柳--剑身幌动,刺敌腰胁.定阳针----向上斜刺雁行斜击--身子贴地斜飞,在未落地时刺出. 白虹经天--平剑向敌兵器打去.浪迹天涯--挺剑斜向刺出横行漠北--横剑斜削马蹴落花--平肩出剑,剑锋上指刺敌.大绅倒悬--自下而上倒刺攻敌 白鹤亮翅 ┅┅ 十一,玉女心经--古墓派武功绝学,内功柔和浑厚,绵绵密密.外功以轻灵见长,有克制全真派武学的作用.外功为师父小龙女所传授,内功为杨过和其二人彼此相助练成 十二,九阴真经--黄裳自创绝学,是极精深的道家武学,共分上下两卷,配合 相练,上卷载有最上乘的内功心法,精纯浑厚之至,亦包含有天下武学的要旨,和诸般最根基的法门诀窍.下卷载有各种奇妙精深的武功招法,以及破解天下各门派武功的之法.但杨过所学仅是真经的要旨和破玉女心经的部分武学内功.为杨过和小龙女在古墓一间最隐秘中发现,并一同参研领悟所学. ☆所载武学:解穴秘诀----为自通穴道之法,可在被人点中穴道或闭塞时,即可用此法自行打通. 闭气秘诀----运用此法即可长时间不呼吸.易筋锻骨篇--为内功心法,可将内功基础扎稳固,使内力更为浑厚,也能令功力大进移魂**----此法纯系以精神力量控制对方心灵,施展时需心神归一,心中无半点杂念,专注凝视对方,即能克敌制胜.但需己内力胜过对方,不然则往往无效,甚至反受其制.大伏魔拳法--为浑厚精妙,威不可当的拳法. ┅┅十三,一剑化三清--全真派上乘剑术,通过手腕抖动,能使每一剑招均可化为三招.为杨过和小龙女一同参研领悟所学. 十四,玉女素心剑法--古墓派绝顶武学,本为二人用玉女剑法与全真剑法合璧而成.招式精妙绝伦,已到极至,每一招都可同时攻击数处,令敌顾此失彼,难以并救.同时又可相互呼应配合,使一人的破绽可为另一人所补,达到二人皆不守破绽的目的,但使这剑法的二人须为情侣,达到心意相通方能发挥出无比威力.为杨过和小龙女共同迎敌时所领悟. ☆ 招式:花前月下--一人自上而下刺击,一人单剑颤动,来回挥削.清饮小酌--一人剑柄提起,剑尖下指,一人剑尖上翻指向口边. 廉下梳装--一人横剑斜削数尺,一人横剑颤动斜削数寸. 抚琴按萧 扫雪烹茶 松下对弈 池边调鹤 小园艺菊 西窗夜话 柳荫联句 竹廉临池 ┅┅ 十五,破打狗棒法之仗法--欧阳锋自创武学,招式威猛凌厉,攻守兼备,共有 三十六路,可对应破解打狗棒法的三十六路招式.为杨过在洪七公与欧阳锋口头比武,要其演示时学得. 十六,打狗棒法--丐帮镇帮之宝,棒法共有三十六路,八诀招式,变化精微奇 妙之极,出神入化,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亦是凌厉无伦,令敌难以抵 挡,实是古往今来第一等的功夫,而棒法之精妙,已是武学中的绝诣. 为杨过在洪七公与欧阳锋口头比武,要其演示学得招式,后来和黄蓉在危急时刻,由其传授心法口诀. ☆ 招式:绊字诀--棒身著地扫去,袭向下盘,绊敌腿足,一绊不中,二绊 至,绵绵不绝,不容敌有丝毫喘息之机,令敌犹如缠在无数树枝之中,难以脱身,最终可将敌绊倒. 缠字诀--棒身在周身舞转成圆圈,在敌兵器伸进后,搭在上面, 随敌兵器方向移动,在敌劲力的横侧方向借力稍加,令兵器不由自主的变向,使敌难以摆脱. 挑字诀--在敌用兵器迅猛出招时,以棒身搭住兵器前端把力前 传,并向上甩出,使兵器脱手飞出. 封字诀--此诀纯为防守,不攻击敌身,将棒身快速横向舞动,犹 如一片影壁,挡在面门,若敌施攻击,立受反打,可使敌难以攻入. 转字诀--棒身以连绵不绝的方式,连点敌数个穴道,敌退则已一直跟进,令敌难以摆脱.也可配合缠字诀在敌兵器周围急画小圈,可带敌急速旋转,难以摆脱. 劈字诀 戳字诀 引字诀 棒打双犬--以迅猛之势,横扫敌双足. 棒打狗头--以迅猛之势向敌头顶击去 反截狗臀--棒身横扫敌臀部. 獒口夺杖--在竹棒被敌夺去后,伸右手食中二指取敌双目,同时左足翻起,压住棒身,立时夺回,此招变幻莫测,夺棒时百发百中,纵是武功高已数倍之敌,亦难保全. 压肩狗背--棒身倏地伸出,棒头搭在敌兵器上,轻轻向下按落,以四两拨千斤之理出招. 拨狗朝天--棒身伸出,将敌兵器前端挑甩上来. 恶狗拦路--举棒横在身前,待敌兵器击到,侧抖旁缠,顺势借力,向外斜甩,将敌兵器掠在一旁. 棒挑癞犬--在敌抓住棒身时,前伸斜掠,将棒身挑出. 天下无狗--此招为棒法中最精妙的招式,使出后四面八方是棒劲力所至甚广,令敌难以抵挡. 斜打狗背--棒身幌动,以绵绵不绝的方式,击敌面颊. 按狗低头--以棒身向敌后颈按落 ┅┅ 十七,弹指神通--黄药师自创绝学,手法精微奥妙,用于弹射暗器,射程甚远 ,速度劲急之极,力道强劲异常.也可用于弹落敌兵器,及弹敌穴道,力道亦强劲之极.为杨过和黄药师在结为好友后,由其传授. ☆ 招式:右手中指曲起,扣在拇指之下弹出,也可将暗器扣在拇指之下弹出. 十八,玉箫剑法--黄药师自创剑法,剑招精微奥妙,以攻敌穴道为主,剑式潇 洒俊雅,是一路自玉箫中化出的剑法.为杨过和黄药师结为好友后,由其传授. ☆ 招式:箫史乘龙--剑身蓦地伸出,刺敌右胸. 山外清音 金声玉振 凤曲长鸣 响隔楼台 棹歌中流 ┅┅ 十九,大剪刀刀法--杨过自创武学,招式是对软鞭云帚等兵器之用.为杨过为 对付李莫愁的拂尘武功自创. 二十,四字言诗剑法--杨过自创武学,诗句为四字一句,剑招也是四招一组, 剑式与诗意相结合.为杨过以一首诗为依据所创. ☆ 招式:良马既闻,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剑招潇洒有致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出招奇快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剑招迅猛之余,继以飘逸.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 平皋,垂纶长川--剑招大开大阖,峻 洁雄秀.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剑招飘忽,似东却西. 俯仰自得--上刺一剑紧接下刺一剑 廿一,玄铁重剑剑法--独孤求败自创剑法,剑式大巧不工,剑招简洁质朴,平 平无奇,均为直刺,逆击,横削,倒劈等招,灌注以内力后刚猛凌厉之 极,无坚不摧,前面只可用玄铁重剑使出,后面修习进步后,则可用普 通长剑或木剑使出.为杨过在神雕的指引下学得. 廿二,独孤求败一派内功--独孤求败自创内功,前期为在山洪,后期在海潮中修习,进展极快,非任何修习方法可比.此内功纯以刚猛,强韧凌厉之极,实非当世任何内功所能及.为杨过在神雕的指引下练得. 廿三,黯然销魂掌--杨过自创掌法,共有十七路,不以招数变化取胜,手法与 寻常武功大异,武学通理相反,古怪之极,令敌琢磨不定,难以躲避出 招,而厉害之处,全在内力,力道雄劲之极,当世唯有降龙十八掌可以 比拟,但使路掌法身与心合,需要有黯然销魂般的心情,奥妙之方能使出.为杨过对已所会诸般武功绝学,融会贯通,卓然成家后而创. ☆ 招式:心惊肉跳--胸前门户洞开,在敌来招要触及身上时,胸口肌肉向内一吸,倏地弹出,以此攻敌. 杞人 天--抬头向天,出掌向自己头顶空拍,手掌斜下,掌力似 穹庐,化成弧形,四散落下,令敌无法躲闪. 无中生有--全身不动,待得敌招攻到身前,手足齐动,头锤胸背腰腹皆有招式发出,均可伤敌. 拖泥带水--右手衣袖飘动,宛若流水,左掌重滞之极,如带著几千斤泥沙,以此攻敌. 面无人色--脸上喜怒哀乐,怪状百出,令敌看到而心神难以自制,最后至听命于已. 倒行逆施--头下脚上,倒过身子,拍出一掌攻敌.
腊肉炒豆丝
大中小 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 金庸 侠义精神 文化研究 资料来源:浅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上) 2006-04-06 15:52:52 大中小 内容提要:金庸小说风靡一时,近几年更是作为影视作品的题材被反复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庸小说已经不是单纯模式上的武侠小说。但是读者们更为津津乐道的、更为着迷的还是金庸笔下的侠义故事、英雄侠士。本文拟对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和侠义人物作出分析,希望能从另外的角度解读金庸小说。 关键词:小说分析 金庸 侠义精神 文化研究 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 “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 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②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③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 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你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2006-03-05 17:25:13 来自: 丹丘生 (重庆) 提起武侠这个词,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详的,这已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基本词汇了。但是这个词汇所包含的内容,“武侠”这个词所指的那种人,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神秘。“武侠”这是很不容易的一种人,既要身怀绝技,又要道德情操高尚,好像还带有一点神秘色彩,高来高去的,平时生活中好像不容易遇到。所以武侠,总是给人以某种神秘感。武侠这种人真的是那么神秘吗?真的是离我们很远?真的是在我们生活之外很遥远的一个地方藏着,只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出来吗?其实可能不是这样的,其实武侠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人,它的起源是很早的,或者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自从出现了国家,出现了阶级,出现了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压迫,出现了社会不公正,出现了不公平的时候,从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有武侠了。所以这种人物,才永远地存在于广大民众的梦幻之中。我们有一句俗话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凡是我们所梦想的东西,它不可能是毫无现实生活的根据的。 武侠到底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如果讲起学问来,这是很复杂的,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探讨。我介绍一种意见,他们认为,武侠的精神最早来自于墨家的精神。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法家、农家、墨家,很多家。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武侠是不是来自于儒家?也有这样看的,因为儒家有一种精神,叫做“知其不可而为之”,比如,在孔夫子身上就有这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这个事情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因为它是正义的,我就要做它,即使不成功,我也要做到底,这是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应该说,在儒家的思想里面,也有一定的这种侠的精神的反映。但是,比较之下,墨家似乎更具有这种精神。墨子他提倡一种精神,叫做“兼爱”,用我们今天的思想去理解,他的主要意思是说,牺牲一点个人的利益,去为他人谋福利。 所以说,墨家似乎比儒家更具有牺牲精神,儒家还讲一点中庸之道,而墨子所提倡的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精神,似乎是比较早的侠义精神的体现。至于说,很具体地论述“侠”这个概念的,也有一些著作。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韩非子。 韩非子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同时是一个官僚,他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君王出谋划策,他反对侠。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五蠹》,里面有一段话,表达了对“侠”的否定,对“侠”的概念的这种否定。他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是一句对仗的话,把儒--知识分子,和侠进行对比,这两个呢,一个是以文乱法,一个是以武犯禁。在韩非子看来,儒和侠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是坏东西。也就是说,在统治者的眼里,知识分子和侠一样,都是讨厌的东西,都属于扰乱社会秩序,不让统治者好好睡觉的人,统治者把国家搞得安定团结的,偏偏有一种人叫知识分子,还有一种人叫侠,整天出来捣乱。知识分子成天提意见,说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这堵车,那儿不公正,知识分子成天提意见;而侠他不提意见,他直接捣乱,他直接越过“警察”,自己去维持“交通秩序”,所以这些家伙,在韩非子看来,都属于社会的蠹虫,应该大力镇压。我们看韩非子这个立场,他是很简单地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论述侠和儒的。他的这些观点,我们今天当然不能够认同。 不过,他从反面,也指出了侠的一个功能,他的立场,虽然我们不能赞同,但是他把儒和侠最早联系起来这个思想,我们可以说,它是很深刻的。从韩非子的话中,给我们一个启示,侠的社会功能,和文人是很接近的,他们都是为社会鸣不平的。那么侠和知识分子的功能,主要是持批评态度,从批评的角度,一样来推动社会前进。所以一般看来,我们觉得,文人和武人似乎是两端的,离得很远哪。古代上朝的时候,文东武西,两班站立,好像是两端,其实不然,恰恰文人和侠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他有一本书,是研究武侠小说的,名字就叫做《千古文人侠客梦》,这个名字很好,《千古文人侠客梦》,恰恰是文人,最喜欢做侠客梦。侠客,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我们主要是从小说中见到的,而小说都是文人写的,侠客形象都是文人塑造出来的,所以侠和文联系得是非常紧的。如果我们说到武侠小说中,侠义精神的起源,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些篇章,被认为是武侠文学的最早的源头。那还不是正式的武侠小说,但是是武侠文学的一个源头。那么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是怎么论述“侠”的呢?在《史记》中有两个“列传”,一个叫《刺客列传》,一个叫《游侠列传》。司马迁他的原话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司马迁这段论述,是对武侠精神很好地概括。但是我们注意一点,司马迁这里没有提到武,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看来,侠是可以没有武的。我们今天一说,就是武侠武侠,似乎侠都必须有武,都必须有一点过人的本事,其实侠是可以没有武的。那么司马迁论述侠的特点,说他们的主要特征是,言行不合乎社会主流。不是说领导说什么,他马上就跟着说什么。但是他们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这人讲义气,说话算数,男子汉大丈夫。然后是“不爱其躯”,就是不过分地爱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今天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第一重要,自己不能受一点损害,在公共汽车上被人家挤了一下,就要吵起来,过分地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么侠客呢,是不过分爱惜自己的身体,首先考虑的是,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存亡死生”,救了别人的生命之后呢,又“不矜其能”,不夸耀自己,不要老惦记它。昨天是我帮了你的忙,那天我还帮你买菜了呢;上次我救了你家孩子一命……很少提这些事,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做了好事拂袖而去,做了好事不留名。 所以我曾经有一个“谬论”,我到处传播这个“谬论”,我说,我们中国二十世纪,最大的侠是谁呢?就是雷锋,雷锋是我们中国当代的“第一大侠”。我第一次在北京大学发表我这个“谬论”的时候,学生们也不理解。他们说,雷锋怎么是侠呢?雷锋他也不会武功啊!雷锋虽然是个解放军,他也没打过仗啊,他是个开汽车的解放军啊。那么我跟同学们讲,是不是侠,跟他会不会打仗,跟他会不会武功,没有关系,只要他能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别人谋利益,“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瓢泼大雨之夜,看见妇女抱着小孩,他帮助她送回家去,帮助老大娘过马路;自己攒的钱寄给灾区,这不是侠,是什么?这就是侠!人们为什么被雷锋精神感动?为什么喜欢个子不高,胖乎乎,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呢?是因为他身上有侠的精神,大家觉得,这个东西了不起!所以学雷锋才学得起来,而不是说,他一定要身怀绝技,才去学他。 那么,古代有很多--今天看起来是“武侠小说”的作品。在当时并不叫“武侠小说”,当时没有这个名字,当时都是有种种其他的名字。“武侠小说”这个概念,是二十世纪以后,我们为了进行学术研究的方便而发明的一个术语。比如说,在《唐传奇》里边,就有很多武侠题材的作品。只不过当时不叫武侠,有的是写一种很神奇的武功,它是偏重于武侠中的武这一面;有的是写一种很不平常地帮助别人的一种侠行义举。唐朝之后呢,到了宋朝,宋朝的小说里面也有很多“公案小说”,“公案小说”里面有一些武侠人物。这些武侠人物的精神,跟唐朝比呢,略有逊色。总之,是武侠在现实生活中和在文学作品中的发展,似乎有一个走下坡路的趋势。其实,是随着封建国家机器的强大,国家机器越来越强大,所以侠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小,很多事不用你管了,国家有强大的国家机器,有警察,有军队。那么到了明朝初年的时候,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武侠文学的资源,汇聚起来,产生了一部古代最杰出的,最著名的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就是《水浒传》。 那么《水浒传》,以前我们把它叫做公案,后来的文学史也把它叫做“英雄传奇”,这都是对的,它是英雄传奇小说。但是如果我们从武侠小说的角度来看呢,《水浒传》也是古代最优秀的武侠小说的代表。我们今天想一想,《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那不都是标准的一个一个的武侠吗!要武有武,要侠有侠,它所弘扬的精神,也是正宗的武侠精神。所以《水浒传》给了后世无数的武侠小说以思想的和艺术的启迪。一直到清朝的时候,武侠小说都在不断地发展。 比如,清朝后来就出现了像《三侠武义》、《七侠武义》这样一系列的作品。还有著名的,像《儿女英雄传》、《好逑传》。到了这部分小说,慢慢出现了一个“英雄加儿女”的模式,有男侠客,也有女侠客,或者侠客旁边有一个美人。可是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或者说,走向最黑暗的时候,武侠小说也一蹶不振,长期没有很优秀的作品出现,而且更要命的是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一落千丈。侠客本来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光辉万丈的英雄,可是到了晚清的小说里,武侠都成了朝廷的鹰犬,成了朝廷的爪牙。 我们想,武侠一开始是什么人呢?按照司马迁的那种写法,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我们不要以为,社会闲散人员是一个单纯的贬义词,闲散人员里边有坏人,但是也有好人。这些侠客是凭着自己的良心,为社会鸣不平,他看见统治者做得不对,他就出来帮助弱者,拔刀相助。一开始,侠客应该跟朝廷,跟秩序是处在对立面的,他应该是跟朝廷作对的。所以韩非子才说“侠以武犯禁”,仗着自己有一点功夫,就来破坏法制建设。韩非子是这样批评他们的。正因为他跟朝廷是对立的,所以历朝历代都要大力地镇压侠客,特别是镇压武侠。那么镇压来镇压去,杀的杀了,死的死了,还有一部分就被朝廷收买了,收买了就把他融进了国家机器,国家机器把他吃进去了。这些侠客就变成了朝廷的人员,变成了“捕快”。 所以我们看,清朝末期有很多小说,都叫什么“公案”--《于公案》、《包公案》、《施公案》、《刘公案》。那么这些公案小说里面的第一主人公,都是一个政府官员,都是一个政府的清官。这些小说里的侠客,一个一个都被招安了。招安了之后,就变成了包公身边的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我们一看京剧,包公一开头就叫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那么这些人物一旦变成了“张龙、赵虎”,他就没有光彩了,他就不具备英雄的色彩。我们今天看戏,我们去看包公戏,谁去注意台上王朝、马汉的形象呢?没人注意,他站在那儿就是一龙套,今儿这演员病了,换一演员还能演,我们并不提意见,我们只对包公这个形象加以格外地注意,光彩人物是包公。而包公是什么人呢?包公是政府的一个高级领导人,开封府尹,只不过他是一个清正廉明的高级领导人而已,他是一个大清官。那么人民为什么要看包公戏?为什么需要包公?就是因为社会不公正,法律不健全,经常有冤假错案,可是除了冤假错案,人民不去呼唤法律健全,而是呼唤包公,希望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清官,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那么这种幻想反过来又加剧了法制的不健全。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一套制度,靠一套办法,靠一套规章制度。但是老百姓天天不幻想这个,而去幻想包公。所以只能满足一种梦幻中的需要。那么到了“包公”铺天盖地的时候,武侠就隐没了。 可是由于晚清时中国面临着民族危亡问题,虽然武侠小说中侠客形象一蹶不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民族却越来越需要侠的精神。 就在晚清的革命运动中,比如说,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这些人中开始重新鼓吹武侠精神。包括鲁迅等人,他们都很推崇一种带有侠义色彩的铁血精神。晚清的革命党人,从武侠的角度看,普遍都是一种侠义,“侠义道”的精神。比如说,我们知道著名的革命党秋瑾,秋瑾女士她有一个号,叫鉴湖女侠,自号鉴湖女侠。其实很多革命党都是起了这样一个带有武侠精神的号,以侠客精神自诩。他们认为,要改变当时中国的现实,非有一腔侠义精神不可。 我们都知道谭嗣同的故事,谭嗣同他自己愿意,为了变法而流血,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始”,中国变法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人流血牺牲,他说“此国之所以不昌也”,如果中国需要这样的人,“请自嗣同始”--请从我谭嗣同开始。所以他可以逃命而不逃命,他留下来慷慨就义。这种侠义精神是很感人的。 那么在晚清的时候,侠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开始逐渐地复苏,国人就认识到,中国之所以不昌不盛,是跟侠义精神的堕落有关系,国家腐败了,没有人出来挽救山河。我们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它是很悲壮。我们看,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等革命党领导了一次又一次起义,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其实看上去是明明要失败的,不过是在海外募集了一点钱,然后回来制造炸弹,然后找几十个人,怀里揣着炸弹,弄一小筐,筐里放了些炸弹,就去攻打总督衙门,那能胜利吗?如果用统治者的话来说,这不是来送死吗?所以这些起义大部分都是寡不敌众,这些革命党大多数都成了烈士,包括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从军事上看,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一次又一次这样的牺牲,它积累起一种思想意义,能够唤醒国人。所以我们如果去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时候,看那些辛亥革命的英雄的时候,是会非常非常感动的,因为他们自己去的时候就知道要失败,要死。很多朋友可能还读过林觉民的《与妻书》。我们看《与妻书》里写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知道自己不能回来了,他已经告诉自己的妻子,以后可以改嫁。明明知道是以卵击石,但是他就是要抛弃自己那样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以说,这些人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侠客。 那么到武侠小说中的这种侠义精神的恢复,是要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出现了新的武侠小说,我们后来把它叫做“现代武侠小说”。可能一些年纪大的朋友,可能会熟悉这样的名字。比如说,平江不肖生,可能有年纪大的朋友会读过。还有还珠楼主,这样的名字可能你们知道。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江湖奇侠传》为代表的新的武侠小说。后来就慢慢地进入一种繁荣阶段,出现了像平江不肖生,他的本名叫向恺然。他有一个重要作品,叫《近代侠义英雄传》。这个小说里面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霍元甲,霍元甲的形象是在这里塑造的;还有一个,也是历史上的真人,叫大刀王五,就是当年和谭嗣同有过来往的这样一个江湖奇人。霍元甲和大刀王五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在这部小说中,平江不肖生,把霍元甲塑造成一个,为国为民的大侠形象。其中,有一段主要情节是写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这个后来很多影视作品,都吸取素材加以渲染,霍元甲跟外国大力士打擂比武,并取得胜利的。这个情节,它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的事情,也是当时很轰动的新闻。在这个小说中,他写霍元甲三打外国大力士,他写霍元甲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国人受辱。其实,正宗的武林界的大侠,他是不轻易出来走动的,不轻易出来参与俗事的,每天经常出来参与各种媒体,参与各种集会,这些人往往不是大侠,有一部分可能是;不是,也不是修养很高的人。我小时候接触过很多武术界的朋友,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不出名的,轻易不打架的,跟别人发生冲突,他都是忍耐的,不求名,不求利。像霍元甲这种人,本来也是应该安安稳稳地,过自己普通人的生活,但是他实在看不下去,这个外国大力士在擂台上公开地侮辱中国人,所以他要为国雪耻,不让国人受辱,所以他才出来。所以他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呢,无端找他们这种受人豢养,供人驱使的大力士比武,实不值得。霍元甲自己也认为,这个事情是有失我的身份的,他看不起这些大力士,这些所谓“大力士”就是受人豢养的,到这儿来表演挣钱的,我跟他们比武,不是失了身份吗?多跌份哪!为什么还要出来去比呢?是实在忍不下这口恶气。那么霍元甲在为国雪耻的同时,没有走到另一个极端,他没有因此,就是打败了外国大力士之后,就说明我们中国人强,外国人不行,他没有这样。所以他并不是盲目排外的民族自大狂。 而霍元甲所说的“报国”的这个“国”,并不是朝廷,而是中华民族。他说:“至于大清的江山,也用不着我们当小百姓的帮扶。”这个小说里边,写的霍元甲形象,是非常理智的,非常清楚,我报国,我为国雪耻,是这个民族,不是那个朝廷。所以这里面,就表现出平江不肖生这个作家,他所推崇的侠义精神。其实是一种人民性,是一种出乎天地正气,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而现代武侠小说,从一开始所奠定的现代武侠精神,后来在梁羽生、金庸那里,都得到了继承和光大。所以我一再说,梁羽生、金庸他们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许多基本东西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他们只不过接过来接
暗旦无光
很多人不喜欢杨过,有人是因为他的叛逆,这种人占少数,更多的人不喜欢他就是因为他伤了太多女孩子的心。在此只想对此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杨过从小到大,关系密切的女人按时间顺序有穆念慈,郭芙,李莫愁,程英,陆无双,黄蓉,孙婆婆,小龙女,完颜萍,耶律燕,公孙绿萼,郭襄十二位之多。(不精确的话还可以加上洪凌波和孙不二) 穆念慈作为一个慈母是在合适不过的了,但由于她在智商上和儿子的巨大差距以及对孩子他爸的极度痴情再加上过分心慈(人如其名)和死得太早,造成了杨过对父亲和父仇的误解。这几乎就是杨过悲惨的一生的开端,也几乎就是他这一生孤苦的原因。 (说到这,想起《神》一书中的一个细节。杨过在“故人之子”一回中,说穆念慈死前告诉她杨康死于嘉兴铁枪庙,要他扶灵至此,遂于此地住下。此时他应该已经知道父亲死于何地了吧。可为何此后他三番四次听到杨康死于嘉兴铁枪庙都说是第一次听说而吃惊心痛--偷听打狗棒法一次,偷听郭靖和郭芙的对话一次,嘉兴铁枪庙听柯镇恶的话一次?是我的记忆力有问题还是杨过的记忆力有问题,或者是金庸的记忆力有问题?) 另外一位对杨过来说相当于母亲的人是黄蓉,很不幸,这一位造成了杨过另一段不幸。杨过在内心中一直是把黄蓉当作母亲的(这从第十二回英雄大宴中杨过向黄蓉“哭诉”就可以看出),只可惜黄蓉一直未把杨过当作儿子看待。黄蓉在智商上是可以与杨过一较上下的(黄蓉失于小家子气),但也正因为杨过在这方面不输与她,让她对杨过一直怀有戒心,试想假如杨过在智力上遗传了穆念慈,即便他是杨康之子,黄蓉也不至于如此防着一个小孩。这原于黄蓉的本性不够宽厚,与杨过可说毫无关系,但却造成了杨过对温情渴望的失望。很多人都分析过杨过对于温情的渴望,在这不多说了。至此不得不提到郭靖,试假设郭靖和黄蓉性别对调,杨过会幸福的多,但郭靖毕竟是父辈,再加上黄蓉的刻意“离间”,想来和杨过的沟通必是少之又少。 桃花岛之上另一个女性就是郭芙,我真的不想对郭芙多说什么了(我对郭芙母女的厌恶天地可鉴)。有人说杨过当时和郭芙的矛盾是小男孩欺负自己喜欢的女生,我不想做人身攻击,但我真得很想质问一下,郭芙除了空有的外貌,那一脑袋草包有什么值得杨过喜欢的?这么说简直就是拿杨过和张无忌相提并论,有谁会相信像张无忌对朱九真的迷恋这种事会发生在杨过身上?既然没人会信,这种说法有怎么站的住脚?郭芙的脾气可说是集刁蛮,单蠢,轻浮,没有自知之明,仗势欺人于一身(再多的贬义词放在她身上都不为过,)。杨过此时渴望的是温情,不是自虐,怎么可能对郭芙产生兴趣? 至此,杨过在桃花岛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感情寄托之处,不然他又怎会偷偷练蛤蟆功?真的只是为打败武氏兄弟吗?每次看到杨过在山洞中梦到欧阳峰教他用蛤蟆功打败武氏兄弟的情节时都免不了一阵心酸。杨过从小便一直是一个人,从来没人能长时间的关怀他,此时又是如此的孤苦无依,教他怎能不叛逆?杨过的多情是不是也和他从来都没有被人多情的爱过有关呢?也许在他内心中想把自己没得到的温情用付出的方式补回来也说不定。而他的痴情,专情更是和这有关。如此不易才有一个人来爱她怜他,教他如何不把全心真情付出? 上面说黄蓉造成了杨过另一段不幸,指的便是这一段--全真门下。但若非如此,杨过也不会遇上一世的真爱,也不能不说黄蓉在无意之下做了一件好事。 杨过在全真门下继续着桃花岛的生活,丘处机和郭靖一样,是无法带给杨过他渴望的温情的。赵志敬又是如此的一个师父,杨过在全真教的日子才真地称得上暗无天日。 总算,孙婆婆在杨过最惨的时候出现了。 孙婆婆对杨过可说是另一位慈母,只是相聚得太少。孙婆婆的另一项功绩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龙女队杨过的“抚养”。孙婆婆在个性上应可说是很像杨过的,一样的热情如火,烧尽一切,也烧尽自己。其实杨过要的不过就是像孙婆婆那样能真心对自己的人,却一直没有得到。 小龙女的出现是杨过一生的转折。杨过的热情是可以烧毁一切的,杨过的执著也不是一般人消受得了的,要做杨过的女人就必须眼中再无其他男人,这点除了小龙女还有谁做得到?小龙女的单纯,杨过的世故;小龙女的不知世事,杨过的遍尝冷暖;小龙女的冷若冰霜,杨过的热情似火,都是那么相配。(原谅我说得太过肉麻) 总觉得金庸写小龙女就是为和杨过配对的。有人说杨过是因为叛逆,别人越是不让他跟小龙女在一起他就越是要和她在一起。在我看来这简直像是说杨过喜欢郭芙一样的不合理。小龙女对杨过来说,是亦师亦母亦妻亦女,这么说可能有些夸张但事实就是如此。 杨过的渴望温情在一次次的失望、压抑累积之下,在遇到孙婆婆时爆发出来,再也无法抑制。小龙女此时适时地出现,充当了杨过的严师和慈母,此时的杨过可说把所有的感情全部寄托在小龙女身上,包括对母亲的,也包括对师父的。此时的感情更近于亲情,又不完全是亲情。之后于小龙女一起生活的两年,是杨过这一生除去和母亲生活的时候最幸福的两年,杨过要的不过就是这种有人疼有人爱的日子,而这个疼他爱他的人正好又和他毫无血缘关系,谈不上是亲情,在这种情况下,要他如何不对小龙女产生爱情?再加上这段时间正好跨过了一个人的感情最不稳定的青春期,在离开古墓的时候,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其实已经成形。只是也正因为杨过的青春期是在只与小龙女相处的情况下度过的,他丰沛的感情的不到足够的发泄——古墓的生活过早的让杨过体味了平静的日子,此时的杨过性格飞扬跳脱,是无法长期忍受平静的生活的。走出古墓是必然下的悲剧。 不过分析到这,似乎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是别无选择下的结果,其实不然。杨过和小龙女在古墓的生活不是偶然下的产物,以当时杨过反出全真教的情况来看,除了不懂世事也不理礼教的小龙女,任谁也不会收养他的。而假设收养杨过的人不能全心爱护他,再一次的叛出在所难免。故此,杨龙二人在古墓两年的生活是杨过,小龙女,孙婆婆三人自己挣出来的,不是偶然的。 再说小龙女,小龙女的性格可说是冻成冰的温泉。小龙女这个人,如果当年不是被送到古墓派,学了古墓派的武功,应该是温柔似水又热情似火的吧。这一点可以从她对杨过的感情上看得出来。但人的际遇对性格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故小龙女被送到了古墓,学了古墓派的武功,就决定了她是这种性格。而当她这一池冰泉,遇上了杨过那一旺烈火,必是中和二者,因此说它才是杨过感情最佳的寄所。而小龙女内心中的叛逆心理也是很强的吧,不然她也不会在得知世礼后也不理会。 走出了古墓的二人,面临的不只是外界的压力,其实最严重的还是二人自身的问题。杨过与世隔绝了三年,在阅历上出现了空当,他不明白自己对小龙女的感情;小龙女与世隔绝了一辈子,她不明白杨过不明白他对她的感情。因此,杨过在不自觉下追逐着与小龙女相似的眼神;小龙女在失望下追逐着与杨过在一起的回忆——直到杨过明白了对小龙女的感情;直到小龙女明白了她可以不管杨过对她是什么感情。 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一直都是很纯的,纯的不含任何杂质,说杨过对小龙女的感情是叛逆下的累积不仅侮辱了杨过也侮辱了我们这些读者。 现在来说杨过的叛逆。杨过自小渴望温情,即便是欧阳峰之辈,只要真心待她,他便视之如父,他是好人也罢,极恶之徒也罢,他都不在乎。杨过这一点可能是遗传其父杨康,也可能是与小时候的境遇有关,或者只是因为所受的这方面教育不多,总之他对是非的区分不是很大,这一点从第十六回杀父深仇中他拒绝冯默风杀敌的建议就可以看出。其实杨过若是一直跟着欧阳峰,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个像欧阳克般有点坏又不会太坏的人。(当然,要杨过成为一代奸雄不大可能,首先他没什么野心,其次杨过遗传穆念慈的善良也是深入骨髓的。)总之这种不受礼教束缚的性格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杨过活着,便存在着。所以他的叛逆时下意识的,是不自觉地。(就是这一点让我们这些女生如痴如醉) 正因为如此,杨过才会在礼教不允许他和小龙女的感情的时候大叫“师徒不许结为夫妻,却是谁定下的规矩?我偏要她既做我师父,又做我妻子。”但如果说杨过是为了叛逆才要和小龙女在一起便说不通了。好像你可以因为喜欢吃一道菜,刚好有一家饭店的这道菜很好吃,便到这家饭店去吃,却不会因为要去这家饭店吃饭,正好这家饭店的这道菜又很好吃,而刻意去喜欢这道菜。(这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 杨过是下意识的叛逆,不是因为要叛逆而去叛逆。 尽管如此,礼教大防却催化了杨过对他对小龙女的感情的认知——若不是礼教,小龙女不会离杨过而去,杨过也不会发现其实如果有小龙女的陪伴,古墓的寂寞便并不难忍受——这对飞扬的杨过来说是心理上的一个转折。(说到这,我又非常气愤地想起了小龙女离杨过而去的原因——黄蓉母女和武氏兄弟!) 再之后的事,是如此的惨痛,我不忍心一遍遍去回忆,却总是忘不了祸首——黄蓉母女!但杨过和小龙女的感情却再一次次的磨难中沉淀,两人也随之成长,直到两人的爱情成熟——等待他们的竟不是厮守终身,而是十六年的分离,这是怎样的心痛!杨过赶不及救小龙女时;杨过终于想到方法救小龙女,希望却被无情摧毁时;最后的希望也破灭时;那是怎样一种心碎?杨过将半枚绝情丹抛入崖底时,是怎样一种心死?看着书却无能为力的我们,又是怎样一种心情?杨龙二人的爱又是如何的坚强,坚强到能接受这一切。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又怎么忍心玷污杨过和小龙女无瑕的爱?又怎么可以将郭芙和杨过的编织出来的莫须有的感情说得如此顺口! 陆无双和程英是注定要被辜负的了,但在这种情况之下,包括她们自己,谁都不会对此有任何不满。这也正是这两人的可怜之处(此可怜指可怜爱)。 陆无双可怜在她是杨过对小龙女眼神追逐和杨过本身的善良下的产物。这段无妄的爱在一开始就是错误,陆无双却欣然接受了这个错误。其实纵然小龙女没有存在过,陆无双还是会爱上杨过,杨过那种坏坏的魅力对女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杨过却不会注意到陆无双,就算注意到也不会给予陆无双等量的爱。因为陆无双是无法给足杨过以他渴望的温情的,同样热情的她也无法消受杨过无比的热情,而她也无法让杨过付出所有的感情。 程英的可怜就在于她出现的太晚,程英的性格和小龙女的很像,假设杨过在没有遇上小龙女的时候遇到了她,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对,但杨过一样不会付出所有的感情——只不过他永远不会知道。程英的母性太深,深到骨子里。上面说小龙女队杨过来说是亦师亦母亦妻亦女,就因为小龙女的纯真无知会给她的男人像对妻女似的很大的满足感,程英则不然,做程英的男人,师,母似的压迫感会很重,若是杨过,则会让他永远无法释放真正的自己,付出所有的感情。 爱上杨过,程陆二人不会后悔,换了是我,也不会。对女人来说,一辈子能找到一个真爱着的人就足够了,更何况那个人还得到了真正的幸福,就算给他幸福的人不是我。又更何况那人,是杨过。 公孙绿萼是一个很倒霉的女人,更倒霉的是她还没成为女人。爱上杨过并为他而死应该是她这一生唯一的美好吧。她应该是幸福的,在如此贫乏的一生里,有了杨过这个虽短暂却璀璨无比的烟花一般的男人出现,点亮了她整个人生,这也是她最后选择做杨过人生里的一朵烟花的原因吧。 陆无双,程英,公孙绿萼,每个人都是无怨无悔的爱着杨过。杨过的爱却全给了小龙女,在无剩余。但杨过却丰富了她们的人生,若是没有遇上杨过,也许她们不会孤老,或者早夭,也许会找个很好的夫君,过平淡却温馨富足的一生,但她们永远不会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虽然说如此说有些为大男子主义卫道,但换作是我,纵然知道结果,我还是会选择爱上杨过,想来她们也是如此想的吧。所以,若是因为辜负了她们而诟病杨过,她们也不会高兴的。 不得不提郭襄了。对杨过反对意见最盛的莫过于郭襄的支持者了。郭襄一向非我所爱,故无法理解诸位喜欢她的原因。我仅就她对杨过的感情谈谈我的看法。杨过是郭襄的初恋,杨过满足了郭襄(我们也一样)最初对男人可能有的所有幻想——叛逆,狂放,武功高强,赤胆忠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痴情。真实存在在她的世界的这么个人,郭襄这个年龄的女孩不迷才怪。而真正接触到了杨过,幻想中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郭襄要是不深陷其中反而不合情理了。 然后,杨过早已有了小龙女。说句不好听的,郭襄算哪根葱啊!(不好意思说了句脏话) 她这种纯粹是一厢情愿的感情的不到回应是很正常的。然后,很多人就因为她批评杨过,要我说,她要是真喜欢杨过,造成了这个结果,还不如不喜欢对谁都比较好。 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男女主角里要是有一个非常迷人,另一个一定不是所有人认为的最相配的。杨过如此,工藤新一也如此。我个人认为,你要是喜欢他或她,你就要喜欢他的全部,他的优点,他的缺点,包括他喜欢的人。
angel小芋头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是金庸小说中最出名、也最受人喜爱的人物。他们被认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最为曲折、最为生动、最令人激动和痴迷。这是一个充满了悲剧意味的故事。自他们相爱之日起,就离多合少,往往旧劫未去,新劫又生,历尽曲折悲欢,充满苦涩苍凉。然而他们又坚贞不渝、锲而不舍,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海枯石烂情不变。从而迷醉了无数的读者。然而,我要说的是,我们像杨过和小龙女一样,在这一漫长而艰苦的历程中,不自觉地坠入了一场迷梦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欺。这场欺并非来自小说的作者——也许作者也像其主人公及读者一样受了欺——而是来自“爱的幻觉”,来自人性及其爱情心理。杨过和小龙女当真是值得称羡的佳侣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至少不能完全肯定。这倒并不是因为杨过比小龙女要年轻几岁晚一辈,也不是因为杨过失去一条臂膀和小龙女失去处女的贞操——这一切小说的作者都一一安排了圆满的解决方法,而主人公也确实是克服了这些微不足道的障碍。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的真正危机是他们的个性的极端对立,他们的人生理想及其喜爱的生活方式的极端矛盾。他们实质上完全是两种人,当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走到一起本就是一次偶然,一种命运的捉弄,而他们的相爱更恐怕是一场误会,一场不自觉的自我欺。“异性相吸”,也许是产生这种误会的第一个重要原因。这里的“异性”不仅是指男女性别的差异,而且是指男女性格上的差异。我们常常见到一个活泼开朗的人爱上一个沉默稳重的人,一个聪明灵俐的人爱上一个木讷刚毅的人,一个外向的人爱上一个内向的人..等等,而都得到了相对完满的结局,甚至可以归纳为一种“规律”,即异性相吸、相反相存。我们不否定这一点,也承认性格的相互补充是爱情与婚姻的和谐或妥协的一种较为有利的情形。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对“另一极”性格的自然的倾慕,源于一个古老的审美法则,那就是隔岸观景。我们总是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有距离的事物较自己身边的、眼前的、熟悉的事物更美。我们总容易让那些使我们“不明白”及我们不具备(没有或没见过)的东西迷惑。..可是我们一旦“获得”,这种审美距离一旦消失,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杨过和小龙女的情形大致如此。在古墓之中,两人只觉得互相关怀,是师父和弟子间应有之义,既然古墓中只有他们两人,如果不关怀不体惜对方,那么又去关怀体惜谁呢?——有意味的是,小龙女第一次离开杨过,是因为杨过根本不懂得爱情:小龙女正色道:“你怎么仍是叫我姑姑?难道你没真心待我么?”她见杨过不答,心中焦急起来,颤声道:“你到底当我是什么人?”杨过诚诚恳恳的道:“你是我师父,你怜我教我,我发过誓,要一生一世敬你重你,听你的话。”小龙女大声道:“难道你不当我是你妻子?”杨过从未想到过这件事,突然被她问到,不由得张惶失措,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喃喃的道:“不,不!你不能是我的妻子,我怎么配?你是我师父,是我姑姑。”小龙女气得全身发抖,突然“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第七回)这里有—个小小的误会,欧阳锋找到杨过,疯疯癫癫地点了小龙女的穴道(那时她正与杨过脱了衣服练“玉女心经”),被对小龙女心仪已久的全真派道士尹志平乘虚而入。小龙女以为是杨过,也就坦然失身了,等到杨过找到小龙女时,尹志平早已离去。杨过不知就里,而小龙女则以为杨过在装疯卖傻,不负责任。因而见他仍不叫她是“妻子”(她以为杨过占有了她)而气愤急怒,想要杀了杨过,终觉不忍,因而只有转身疾奔下去,离他而去。可是杨过确确实实是不知道前因后果。不知道如何得罪了师父,不明白“何以她神情如此特异,一时温柔缠绵,一时却又怨愤决绝?为什么说要做自己的‘妻子’,又不许叫她姑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只有以为“此事定然与我义父有关,必是他得罪师父了。”杨过对他的师父小龙女,其实只有敬爱之心,却没有性爱之情;有亲近和依恋的关系,却没有热烈的爱情冲动。那时他还是一个孩子。不懂爱情,不懂性,不懂男女之爱有别于师徒之爱、姑侄之爱。等到小龙女离开他以后,在寻找小龙女的过程中,才慢慢地意识到小龙女所要的男女之情是什么。因而,他在追寻“白衣少女”(小龙女也总是一身白衣)的过程中,他结识了陆无双、完颜萍,并把她们当成小龙女的幻影。他以为(我们大家都以为)自己爱上了小龙女却不知小龙女此人也只是一种幻影:爱的幻影。这幻影正是被他情窦初开的心创造出来的。同时,这幻影也是最初环境激发出来的。因为从此以后,他与小龙女就开始了离多合少,劫难重重的日子。除了这第一次分离以外,还有三次重要的或长久的分离,一是相聚不久,又因“礼教大防”而分离;再一次是小龙女因明白自己失身于尹志平,同时又以为杨过要娶郭芙而再度悄然离去;最后一次则是小龙女为了让杨过吃药治毒,跳进了绝情谷底,从而使他们之间分离十六年之久。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分离虽然各有外部原因造成,然而都是小龙女主动离去的。虽然她每一次离去,都有足够的“为了爱”的理由,谁能说这不正是她的本能的逃避呢!?无论是理智的回避或是本能的逃避,造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分离和悬念。而这种分离与悬念又恰恰是激发杨过的强烈的情感及其爱的幻觉的最好的动力。分离造成的是美感及其审美心理的距离。一次次分离之后的悬念总会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夸张和放大。更何况每一次分离,都伴有使杨过不得不去追寻的理由,比如第一次他是要找到小龙女,以便弄清他是怎样得罪了她;第二次知道小龙女是迫于“礼教大防”而离去,激发了杨过的反抗命运的热情(这在杨过的个性及生命中是一贯的);第三次知道小龙女对他误解而离去,使他加倍地歉疚;第四次则是为了一句诺言..我们必须看到,在这一爱情——我们权且称这种模糊不清的激烈情感为爱情——的追逐中,杨过始终是以热烈的追求者而存在的。而这恰恰合乎杨过的性格,这种大苦大热的曲折追寻,正合杨过的口味。在他而言——在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如此——追求本身,追求的过程本身已经比追求的对象更为重要。追求和期待虽然不无痛苦,但也是一种热烈而美好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始终都充满最美好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中的情侣,期待中的恋人总是要比真实的人美妙得多。这一切乃是杨过的性格决定的。命运的障碍和外物的干扰,总会激起他的强烈的逆反心理,仅是为了“反抗”本身,他也会不顾一切不计生死的(这在他反叛全真派时已经有过充分的显示)。他和小龙女的关系遭到旁人的非议时,便又是如此。小说中写道:..黄蓉道:“好,你既要我直言,我也不跟你绕弯儿。龙姑娘既是你师父,那便是你尊长,便不能有男女私情。”这个规矩,杨过并不像小龙女那样一无所知,但他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只因为姑姑教过他武功。便不能做他的妻子?为什么他与姑姑绝无苟且,却连郭伯伯也不肯信?想到此处,胸头怒气涌将上来。他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偏激刚烈之人,此时受了冤枉更是甩出来什么也不理会了,大声说道:“我做错了什么事碍你们了?我又害了谁啦?姑姑教过我武功,可是我偏偏要她做我妻子。你们斩我一千刀,一万刀,我还是要她做妻子。”(第十四回)这一段充分地表明了他的性格,但并没有表明他对小龙女的爱本身。——在这样一个激动的时刻,你就是让杨过为了反抗命运而娶任何人为妻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干的。这就是他的性格。因此,如果没有这些冲突,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冲突所引起的强烈的逆反心理及反叛精神,那又如何呢?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分离,那又会如何呢?——这样的疑问是意味深长的,也是触及本质的。强烈的爱的期待美化了爱的对象。热情的爱的追求掩盖了对爱的对象及爱本身的无知。这才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真正的悲剧。十六年以后,这对情人重新聚首,恍若隔世。经过数十年的曲折和分离,这一对有情之人大概能不再分离地过几天平安的日子了。然而,也许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会不会发现)之间的爱情悲剧及无法调和的性格冲突才会真正地拉开序幕。而以前这几十年的故事只仅仅是这一悲剧的长长的“引言”?——遗憾的是,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正是作者的聪明之处,使我们保留了最为美好而强烈的印象,而无法猜度他们的“后事如何”。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作者。因为小说不是生活的教科书,它只负责将美丽的情感悲喜(无论真正的结局如何)带给我们,将最为华采的乐章展示给我们,至于真实而琐细的平凡生活么,那就不是作者的事了。我们说过杨过和小龙女是不会幸福的。这有以下几点原因。其一,杨过是一个多情的人,而小龙女则是一个“无情无欲”的人。——这是她的古墓生涯的结晶,也是她的武功的必要基础。——那古墓派玉女功养生修练,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精散,多欲则智损,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促,多笑则肝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肠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宁。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第39 回)显然,小龙女将此要诀练得很好,否则她无法在古墓中长大,尤其无法在绝情谷底一个人生活十六年之久。其二,杨过是一个热情如火、活泼激烈的人,而小龙女则是一个宁静冲虚、恬淡幽闭的人。这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必然出现极大的反差和冲突。杨过曾说:“不错,大苦大甜,胜于不苦不甜。我只能发痴发颠,可不能过太太平平安安静静的日子”(第29 回)。而小龙女则恰恰相反。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小龙女则至淡至虚,如何为伴?其三,杨过属于这个风尘劳苦、多劫多难的苍凉人生,而小龙女则属于古墓。她像是幽灵,又像是仙女。总之,她属于空谷,属于绝域,是花瓶加温室里的花,一经人间风雨就会惶然失措,本性迷失,如坠地狱。以此种种,台湾学者曾昭旭先生也有过很好的论述:“现在我们要谈到像杨过,小龙女这样的结合,中间含有怎样的困难与缺憾呢?我们前文已提到这冲虚的理想不是人生究极圆满的,这刚猛的生命也不是冲虚和清畅的生命。因此在本质上这种结合就只是暂时的。小龙女之下凡是暂时应迹,杨过之要求平息其生命的冲动也只是一种心灵受伤时的暂时要求。到末了,小龙女还是要回归空境,杨过也还是要再涉人间的。所以他们的相遇,最好就是如浮云之聚散,缘尽了,彼此挥挥手,各奔前程,则小龙女不失其应迹渡化,杨过也如其暂时小憩。而一定要归宿于此,而谋长久的结合,则不但处境磨难多多,内在的缺憾也是极深沉的。而杨过因种种外缘,毕竟决心归宿于小龙女了。于是,这一份感情便显现出悲剧性质来。这悲剧从杨过这边来说,便是他原可以凭借自己冲至道德理境,如今限于清虚的格局而不能出头了。而从小龙女那边来说,则是她对杨过的许多言行表现有根本的不解。遂显出二人的结合,有着隐隐的危机。”①从本性来说,小龙女已是忘情灭欲的世外仙灵(只有小说中才会有这样的人物),而杨过则是凡肠如火、风流热烈、活泼多变、偏激刚烈的世间英雄。小龙女之爱杨过,那是因为杨过热情依恋并不断“追求”(她则常常回避或逃避);杨过之爱小龙女,则是隔岸观景、追光逐影要比苍凉的人间更有魅力。他们的恋爱起于古墓中没有外人的孤独的自然,而后饱经磨难、生死相许,历尽尘劫,反而显得格外的多姿,加强了追求本身的意义而夸张了情感的度数。当然,我们只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意见,只能按照我们的思路去分析或综合。我们无法也不能去“判断”:他们是否存在爱情?他们是否感到幸福?他们是否能在一起过和平宁静的日子?这一切小说中都没有写,而我们也不是杨过或小龙女本人,所以我们无法判定。这些也不能让任何外人来判定,因为爱情与幸福乃是(当事者)心理的感受。感受如何?甘苦寸心知。这便是爱情的神秘处、诱人处。我们只能说,他们的这种感情,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分离所造成,被期待所激发,被磨难所巩固、所推动。我们只能说,这两个主人公都是毅力惊人的人。尤其是杨过,小龙女因为无欲少情,反而能宁静长久。然而不论怎样,我们都还要感谢金庸,他为我们写出了这种若即若离、曲折悬念的爱情故事。展示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觉得美好、越是想要”这种人性心理的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人类情感的秘密和人性的秘密。① 曾昭旭《金庸笔下的性情世界——论(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形态》,见《诸子百家论金庸》,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版。
提拉米苏丫头
杨过 附图是2006电视剧[神雕侠侣]的黄晓明演的杨过。 杨过,字改之,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意。名字是郭靖所取。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内人物,是杨康与穆念慈之子;十四岁时拜为因逆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而发狂的西毒欧阳锋为义父,又曾拜全真派门下。几年之后,因打伤同门师兄逃走,被住在终南山古墓的孙婆婆救出,并拜古墓派的小龙女为师,同住古墓之内。逐渐与小龙女渐生情愫,却因二人为师徒关系,加上种种原因而生重重波折。 杨过在书中外貌俊俏,倜傥不羁,受众女子所倾慕,郭芙、公孙绿萼、郭襄、陆无双、程瑛等都在不知不觉间对其倾心;但杨过对小龙女却始终如一。杨过被任性的郭芙断去右臂,却能在武功上更上层楼。后来小龙女堕入绝情谷,杨过苦候十六年。其间与一神雕行走江湖,凭玄铁重剑、黯然销魂掌行侠仗义,被称为神雕大侠。在最后的华山论剑中,取代欧阳锋,称为“西狂”。 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郭靖重【礼】,杨过重【情】,张无忌重【义】;但是相较之下,杨过的情只限于小龙女一人,不像郭靖和张无忌一般有著大仁大义的胸怀;但是杨过却是这三部曲中,最有人性的一个主角。【详细档案】姓名:杨过 表字:改之,要其长大后有过必改,力行仁义 性别:男 国籍:大宋 种族:汉族 语言:汉语 身份:神雕大侠 祖籍:浙江省临安牛家村(今中国浙江省临安县境内)(注:其祖父也是逃亡至此)出生地:江西省上饶某间无人破屋(今中国江西省上饶县上饶市) 出生日期: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西元1224年) 农历五月间(约相当于阳历5月至6月间)居住地:终南山活死人墓(今中国陕西省户县祖庵镇境内) 生肖:鸡星座:金牛,双子其一(个人感觉比较像双子) 年龄:出场-1岁;结尾36岁 称呼:过儿(小龙女,郭靖,黄蓉等专用) 杨大哥(公孙绿萼,郭芙,武氏兄弟等专用)傻蛋(陆无双〔与杨过结拜前〕专用) 大哥(陆无双,程英) 大哥哥(郭襄专用) 孩儿,儿子(欧阳锋专用) 杨兄弟(武三通、一灯大师、周伯通、耶律齐、黄药师) 恩公(各处受神雕大侠杨过之恩的人) 江湖人称:神雕大侠,神雕侠(江湖通用称呼) 长相: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双目精光四射,英气逼人,相貌神采飞扬,十分清雅俊秀.右臂已断.个性:深情至性,孤傲狂放,勇猛刚烈,风流倜傥,聪慧机智,坦率直爽,侠义正直 先祖:杨再兴 祖父母:杨铁心,包惜弱 父母:杨康,穆念慈 妻:小龙女 后代:杨姓黄衫女子(详见《倚天屠龙记》) 宠物:神雕
主要是找不到地方发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发泄不但成本高,而且还会被别人认出来,在网上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就算骂了别人也找不到他。大多数人可能认为键盘侠就是那种平时极
木雕:承载着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化,又体现了极高的木雕艺术价值
yanzhisn是谁的抖音^_^抖音账号:颜值夫妇(抖音ID:yanzhivip)是一个专注拍摄情侣间小甜蜜和小幸福素材的账号。拥有固定的的人物出境,男主、女主
叫声老婆很容易,叫声太太也不难,但是叫声老太婆,却是一生的承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爱老婆关心老婆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爱老婆的每天 每天 我都像个孩子
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 反思 性的审美接受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鉴赏方面的论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