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6

招财KItty.
首页 > 期刊论文 > 有关峨眉山发展的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初记装饰

已采纳

峨眉山历史文化久远,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成为佛教的普贤道场。

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逐渐扩大。

明清鼎盛时期,全山上下先后有大小寺庙170余座,峰峰有寺、岗岗有庵。

解放初期,全山寺庙仅存43座。

1982年中发19号文件下发后,认真落实宗教政策。

寺庙得到逐渐恢复和发展,现有寺庙26座,其中: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的有5座,即报国寺、万年寺、华藏寺、洗象池、洪椿坪寺庙。

列为乐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伏虎寺等到12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

全山僧尼和广大信教群众,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出家僧尼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峨眉山佛教徒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

峨眉山佛教与海外宗教界有着历史的广泛联系。

相传东汉时,西域宝掌和尚来峨眉山建寺修庙。

明代,缅甸和阿富汗友人送来玉雕佛像和贝叶经,斯里兰卡友人送来佛牙。

清代,日本友人松涛、朝鲜宝光和尚等来峨眉山题咏作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间佛教”的提倡,峨眉山僧尼更加发扬了农禅并重、佛学研究、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近期前来峨眉山朝圣、考察和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海外来客,更是络绎不绝。

每年峨眉山寺庙接待来自国内外的香客游人多达100万人次。

寺庙通过同国内和海外以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扩大了对外影响,赢得了中外香客游人的好评,弘扬了峨眉山佛教文化。

扩展资料: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

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

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

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

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

其说不一。

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

”而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

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

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

眉者,湄也,以水得名。

”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194 评论

黄黄的树

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公路密如蛛网。北可抵成都,南至西昌,东到乐山,西达洪雅县高庙;成昆铁路在山麓南北穿越,往来十分便利。1.2地质发展简史1.21峨眉山地质发展简史在早震旦系时(距今约8.5亿年以前)峨眉山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系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系中后期到奥陶系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到奥陶系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峨眉山区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系的历史记录,二叠系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系的地层之上。早二叠系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延至晚二叠系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二叠系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系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直至晚三叠系(距今约1.8亿年左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势上升,海盆逐渐缩小,直至最终关闭,海水永远退出了峨眉山区。距今约1.8—1亿年左右,峨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经多次转换,沉积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沙岩为主的含煤地层。到第四系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 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垩系(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白垩系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程度不均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又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但当时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成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一座低山,还貌不惊人。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峨眉山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高度已达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峨眉山背斜开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块,特别是主压应力在北西、北东方向的“X”分压应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断层,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这为以后峨眉山的进一步迅速崛起和地形地貌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格局。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近数十万年以来,包括金顶的峨眉山主体,即峨眉大断层和观心坡断层之间的三角地带,上升了近1000米,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纯阳殿凤凰坪一带,即观心坡断层北侧,上升了约500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而山麓外侧,即黄湾、二峨山等地,只上升了约100米,平均每年上升0.2毫米。也正由于山体抬升具有间隙性和各断层抬升速度不同,决定了峨眉山的整个地貌是西南方向高山峻岭,东北方向则为低缓的浅丘平原,以及人们常称的峨眉山是“三大层七小层”,即接引殿为第三层之麓,洗象池为第二层之麓,报国寺为第一层之麓。 根据峨眉山沉积的岩层,以及下面的花岗岩计算,两者的厚度相加,峨眉山的应有高度为海拔7000多米,而现在峨眉山的最高峰也不过海拔3099米,那么还有3000多米的岩层怎么不见了呢?一方面是因为峨眉山山体本身,断层纵横,岩层破碎,易于风化侵蚀;另一方面,冰川、流水、大气等因素的剥蚀,致使其高度在增长的同时被减少。尤其是第四系(距今约200万年左右)冰期的出现(据蕨坪坝冰积物的堆积情况考查,峨眉山至少出现过3次),强大的冰川活动,极大程度地剥蚀着岩层。加之峨眉山区雨量充沛,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也严重地浸蚀、冲刷岩层。各种岩层中,只玄武岩岩层质地坚硬,破碎程度极小,风化作用十分缓慢,所以在峨眉山抬升过程中,被剥蚀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3000米岩层,从而被玄武岩覆盖的峨眉山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得以矗立在海拔3099米处。1.22峨眉山地质研究简史峨眉山地质,早就为中外学者所瞩目。虽然1917年日本东京地学协会曾派小林一郎来华绘制过峨眉山地质图,但地形地质率多错讹,参考价值不大。而对峨眉山地质有开创性研究者首推中国著名地质学家赵亚增。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赵先生步履峨眉山,绘制峨眉山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和所建立的地层层序,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命名的“峨眉山玄武岩”一词沿用至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先后有瑞士地质学家汉漠、中国学者李春昱、谭锡畴、袁见齐等对峨眉山地质进行了研究。其后杨登华、盛莘夫、赵家骧、王嘉荫等对峨眉山花岗岩、地层、地貌、地质构造等作了多学科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四川省化工局地质队、四川省冶金地勘局、成都理工大学等科研、教学、生产部门、先后对峨眉山底层、古生物、岩石、沉积相、构造、地貌及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卓有生效。尤其是我校建立的两条著名的地址剖面;一是麦地坪剖面,已被国际地科联列为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层型参考之一;二是龙门硐三叠系沉积剖面图,国内外学者考察后一致认为该剖面地层初露完整、沉积标志极其丰富,已有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列为省级地址剖面保护点。1.3实习实情况1.31实习目的地质认识实习是在《普通地质学》课程修业完成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常见地质现象的认识和观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融合理论学习的内容,初步掌握观察、描述一般地质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建立地质分析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初步了解,促进学生热爱地质科学,树立和逐步巩固专业思想。通过剖面实习,学会实测地层剖面的测制、资料整理与手机和图件绘制的方法。1.32实习任务根据实习内容与层次,在峨眉山众多的地质现象中选择一部分常见的、比较直观典型的、易于初学者接受和掌握的地质内容进行实习。线路Ⅰ:交大镜泊山——后坪南侧;线路Ⅱ:庙儿岗——柏香坪;线路Ⅲ:龙门硐——清音电站——龙门硐口;线路Ⅳ:川主庙——两河口——凉水井。实习过程中必须初步掌握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内容、方法与技能是教学重点,需按计划完成,达到规定要求。学习使用地质三宝(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能分辨岩石的种类以及断层、褶皱的分类,并对其做出描述,学会使用地质图,掌握定点方法,学习野外记录本的记录方法,掌握实测底层剖面的方法,学习地层剖面测制、资料收集及整理、图件绘制等基本方法。 二.地层2.1地层概述峨眉山地区地层出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二叠系中统的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的峨眉山玄武岩组、宣威组,三叠系下统的东川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三叠系中统的雷口坡组,三叠系上统的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1自流井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侏罗系上统的遂宁组、蓬莱镇组,白垩系下统的夹关组,白垩系上统的灌口组,古近系名山组,新近系的凉水井组,以及第四系地层。2.2岩石地层2.2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深灰色。灰色中一块状灰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灰岩中普遍含沥青质;产珊瑚、腕足、蜓及苔藓虫化石;海相2.22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深灰色微晶、隐晶、斑状、杏仁状等玄武岩旋回层,具柱状节理,底部有厚约1m的铝土质粘土层、泥岩炭质页岩夹煤线等,产植物及腕足类化石;陆相喷发-滨海沼泽相2.23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玄武岩的古风化壳,含有少量铜、铁、铝土矿等,具斜层理、冲刷面等构造;产植物化石;沼泽-河流沼泽相2.24三叠系下统东川组主要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具大型板状、槽形、平行层理,冲刷面、波痕、泥裂等;未见化石;河流相2.25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灰白色灰岩与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顶部为含玉髓砾石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具潮汐、包卷层理,重荷模、泥裂、波痕及缝合线构造等;产双壳类、腕足类及遗迹化石;河口湾相2.26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下部黄灰色白云岩夹云泥岩,中部为灰紫色灰岩及泥灰岩,上部以黄灰色白云岩为主夹紫红色膏溶角砾岩,具潮汐层理、渠迹、鸟眼及格子状构造等;产双壳类、腕足类及遗迹化石等;海相2.27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偶夹灰岩团块或薄层,发育微波状层理;产双壳类、介形虫为主的化石;湖泊相2.28白垩系下统夹关组砖红色厚一块状砂岩夹粉砂岩及薄层泥岩,底部具底砾岩,具大型交错、平行、槽形层理,波痕、泥裂及冲刷面构造;产介形虫、鱼、恐龙足迹化石等;河流相2.29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砖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粉砂岩、泥岩,岩石中含大量的石膏晶粒、膏岩晶洞,具水平层理、小型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产介形类化石;上部夹少量灰岩、白云岩及薄层石膏;咸化湖泊相三.岩石3.1岩石概况峨眉山地区除二叠统下部为岩浆岩外,其余均为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组成。3.2岩石类型分述1.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花岗岩位于峨眉山背斜核部,因遭受剥蚀出露张沟、洪椿坪、石笋沟等处,不整合伏于上震旦统观音崖组之下。在张沟出露面积最大。峨眉山花岗岩属正长花岗岩,呈灰白色、肉红色,似斑状和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中以钾长石居多,含量在50%左右;其次为酸性斜长石和石英,有少量白云母。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于万二叠世早期,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喷溢产物。峨眉山地区的该套玄武岩,南至大为,东抵沙湾三峨山,西达若篙坪。清音电站剖面实测厚度为258m。以万佛顶为主峰的峨眉山就是玄武岩构成,并形成单面山的构造坡。峨眉山玄武岩根据其结构、构造可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等。斑状玄武岩是本区玄武岩的主要类型,呈青灰、灰绿、暗绿色,常具五-六边形粗大柱状层理;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玄武玻璃等。微晶玄武岩一般为青灰、浅绿色、绿墨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与斑状玄武岩相似,只是粒度较小而已,常形成细长柱状节理。杏仁状玄武岩中杏仁体含量一般为12%左右,最高达30%-35%,形式多样、大小不一,成分以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蛋白石居多。2.峨眉山地区出露沉积岩有粉砂岩、砂岩、泥岩、白云岩等;此外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即变质岩。四.构造4.1概述峨眉山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峨眉山断块内,由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组成,断裂纵横交错。教学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观心庵断层、大峨寺断层、回龙山断层和挖断山断层等。4.2褶皱4.21峨眉山背斜峨眉山背斜是峨眉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主干构造,轴向近南北。核部位于张沟、洪椿坪一线,出露新元古界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依次出露地层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两翼岩层产状正常、倾角较平缓。东翼岩层倾角较陡,在新开寺及其以东,二叠系及三叠系渐变为倒转。枢纽近水平,为一规模较大的斜歪倒转水平背斜。4.22二峨山背斜位于二峨山主脉东南侧,轴向北东,向北东倾伏,两翼大体对称,倾角较陡。核部为寒武系,两翼依次为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背斜在北西翼发育次级褶皱和断层。4.23牛背山背斜牛背山背斜为峨眉山地区次级褶皱构造,风化严重;南起慧灯寺,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核部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两翼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背斜轴向南倾。该背斜为斜歪、倒转、倾伏。北东翼受到地层破坏受到向下的牵引力导致产状凌乱,两翼是不对称背斜。4.24桂花场向斜桂花场向斜是与牛背山伴生的向斜构造,南起纯阳殿,北达砚台山,轴向北西。向斜北西段较宽,南东段较窄。木鱼山一线核部出露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两翼分别为下三叠统东川组、上二叠统宣威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中二叠统茅口组。南西翼倾角较缓,北东翼较陡。枢纽分别向北西和南东倾伏,为一开阔的斜歪倾伏向斜。4.3断层4.31峨眉山断层峨眉山断层是峨眉山地区的主要的逆断层,对峨眉山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和地貌现状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南段斜切峨嵋山背斜,致使张沟一带的新元古界峨眉山花岗岩逆冲到二叠系、三叠系之上,最大地层断距达3500m;下层地层局部倒转。断层向北东方向延伸至鞠槽附近淹没于第四系之下。4.32观心庵断层观心庵断层南起新开寺,往北西延至喻田子附近消失。断层走向北西-南东,长约15km。断面倾向南西。南西盘相对上升,为一逆断层。该断层被晚期北东向、东西向断层切为数段。4.33回龙山断层回龙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南西翼近核部,走向为北西-南东,断层面倾向南西。此断层上盘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下盘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在回龙山南坡及龙门硐河谷底可清楚的看到断层面、断层破碎带、劈理、小型构造透镜体、地层不对称重复以及地层出露不全都断层证据。其性质为逆断层。4.34挖断山断层挖断山断层发育在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东。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9km。断面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覆盖于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之上,且玄武岩下部断失近百米。至北西两河口一带,茅口组灰岩被错段,岩石碎裂,节理、劈理、构造透镜体等现象明显,为逆断层。

281 评论

王小虎呦

优点:1、养老产业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渐渐成了全球性问题,并且已成为中国在未来 100 年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预测显示,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而与已拥有成熟养老市场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养老市场还处于婴儿期,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由此可见,探索一种统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养老模式迫在眉睫,康养产业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发展康养产业在我国不仅拥有几亿的市场,而且能使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转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2、峨眉山市中医药康养。峨眉山市一直积极探索县级旅游城市的康养产业发展路径,试图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走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发挥水、茶、中药材等资源优势,与企业携手并进,做好包装、营销等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走“旅游加文化”“旅游加康养”的高端发展之路。实现管理思想、发展理念升级换代,打造康养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旅游城市绿色发展路径。并且主动作为,引进“外脑”问诊把脉,找准发展方向,并以“药博会”等活动为抓手,把发展思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力。3、峨眉山市旅居康养。峨眉山市旅居康养“分时分权旅居”度假养老理念指导了当下诸多项目,该理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让中老年人在异地观光、度假旅游的同时,享受消费购物乐趣和康疗养生服务,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目的。峨眉山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在未来规划中明确了依靠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底蕴,通过发展康疗养老产业打造避暑圣地,以满足省内外更多老年“候鸟”人群的需要。不足:1、康养产业的支撑配套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和相关机构只停留在推出了康养产业的概念,但是并没有从产品或服务内容上加以研究和开发,导致很多城市在开展康养项目运行过程当中困难重重,发展不可持续。2、资源合作协调融合机制还没有形成。康养产业运行模式尚未形成跨学科、跨行业、区域性的协调合作机制,而是各个领域松散布局,不能有效形成联动,无法发挥资源效益的最大化。3、发展思路不相契合。发展战略上不相符合,合力不够。合作的实质是要实现区域内旅游、医疗、文化、运动等各方面资源最佳的整合,但是各个板块仍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谈合作,未能在一体化的角度开展资源互补、优势互补。

149 评论

相关问答

  • 和农业发展有关的论文题目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农业问题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 服务保障: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

    小可爱mmd2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峨眉地质论文

    一.前沿1.1交通位置图峨眉山属邛崃山脉最南支,雄踞于四川盆地西南隅的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59,东经103.48。峨眉山地区交通较为发达

    正在复制8431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峨眉山英文论文查重操作

    我去过峨眉山

    小林绿子UUU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有关郑州旅游发展的毕业论文

    可以写,,,

    maymay55200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峨眉桃叶珊瑚研究论文

    珊瑚造句如下: 1、环礁岛的礁湖中被珊瑚虫的遗骸(珊瑚砂和珊瑚泥)填满时,就形成了珊瑚岛。 2、目的测定桃叶珊瑚、峨眉桃叶珊瑚中的桃叶珊瑚苷。 3、与热带地区的

    zenghuo72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