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8

往事随风@遗忘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章经过修改和润色后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angchanli

已采纳

出自梁章钜的《退庵论文》。

原文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译文

所有的工匠制作器物,必定要经过多次转换(改变形态)才能最终做成。我们写文章,也必须经多次删改和润色,才能成为文章,这道理是一样的。 听说欧阳文忠公作《昼锦堂记》,原稿开头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多次修改订正,最后乃才添两“而”字。(即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作《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欧阳修将原稿)粘贴在卧室内,(反复推敲修改),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他平生作文章,都是如此。甚至有不留下原稿一字的(情况)。最近听说我同乡朱梅崖先生每写成一篇文章,必定将原稿贴在墙壁上,每天仔细地看,总是删去十余字。到实在没有可以删除时,这才定稿给人看。这都是后辈学人所应当仿效。

作者简介

梁章钜(1775—1849)是清朝闽省一个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位善于品茶的茶人。梁章钜自叙中有“则并不但无田可归,竟至有家而不能归。回首双塔三山,如同天上”就是讲战争时期局势不稳,无法安居福州,侨居闽北浦城,将养疴之时所见所闻,铺叙成了《归田琐记》。梁章钜在75岁上辞世,其时为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梁章钜虽一世为官,却不脱书卷之气,“不汲汲进取”,著述颇丰,而对茗事也多有研究,在他的十分出名的随笔集子《归田琐记》中,探幽析微,对闽北茶史的记录、茶事的论析很是精到,常为人引述。

你好:

原文应为: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以上选自《退庵论文》,作者:梁章钜,清代。

此段文字,是为了说明“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写好一篇文章,在完成后修改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经过多次删改润色,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反复锤炼,反复琢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成就一篇佳文。作文如此,做事亦如此。

希望帮上你的忙。

小题1:B。

小题2: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小题3: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小题1:试题分析: A为修饰关系,B为顺接关系,C为并列关系,D为转折关系。而例句中应先“富贵”再“归故乡”,应为顺接关系,所以选B。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知识点有两个“熟”和“辄”,而“辄”的意思已标注,“熟”的意义很多,结果语境,应为“仔细”的意思。小题3:试题分析:“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也就是对“此”的指代内容。

点评:要确定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出选段的主要内容,再根据题干的要求用原文的语句进行回答。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

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

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

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

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

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

⑤脱稿:(著作)写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小题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翻译:我们写文章,也是要经过多次的删改,润饰,然后文章才算写好.这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听说欧阳修写《昼锦堂记》,原稿的前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后来修改了好多次,最后加了两个“而”字。他写《醉翁亭记》的时候,原稿开始的地方有几十字。粘到卧室墙上天天修改。到后来只留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平生写文章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的人。近来听闻我们这里的朱梅崖先生每写文章一篇,必定要把稿子粘到墙上,每天仔细看,然后去十余字.直到实在删不了,才脱稿拿给别人看。这些都是学子们应该学习的.

原题及答案:

2013年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

10.(1分)山朗润起来了

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B

13.(4分)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翻译:我们写文章,也是要经过多次的删改,润饰,然后文章才算写好.这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听说欧阳修写《昼锦堂记》,原稿的前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后来修改了好多次,最后加了两个“而”字。他写《醉翁亭记》的时候,原稿开始的地方有几十字。粘到卧室墙上天天修改。到后来只留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平生写文章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的人。近来听闻我们这里的朱梅崖先生每写文章一篇,必定要把稿子粘到墙上,每天仔细看,然后去十余字.直到实在删不了,才脱稿拿给别人看。这些都是学子们应该学习的.

原题及答案:

2013年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一)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10.用朱自清《春》中的句子描述加线句子所写的景物。(l分)

11.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14.“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答案:

10.(1分)山朗润起来了

11.(4分)描写满井明媚的早春景色;蕴含了作者欣喜愉悦的感情。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2.(2分)B

13.(4分)每写完一篇文章,一定把它粘贴在墙壁上,天天仔细阅读,每次总会删除十多个字。(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成文。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①,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②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③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④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稿⑤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A.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小题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目熟视,辄去十余字。

【小题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3分)

187 评论

不锈冰theresa

“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是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写成后,多读几遍,做些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习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可见,好作品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作出修改。 修改文章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只有“意”正确、恰当了,“言”的修改才能有根据,有效果。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病句等,要一一改正。在此基础子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改“对”,也包括对文章段落的进一步加工和调整。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等。 其二,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比如写一篇记叙文,如果只是平铺直叙,粗线条勾勒,就很难打动人;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描写性语句,如描写人物、描绘场面等。又如写景,除了视觉描写,还可以补充听觉、味觉、触觉等的描写;有了静态描写,不妨增加一些动态描写;还可以从远近、上下、左右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此外,适当炼字、炼句,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79 评论

相关问答

  • 本科论文经过知网检测修改后

    没有被拒就有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无论你觉得是幼稚还是无理取闹,每一个审稿人不是什么都懂,提的问题不会都很专业,你要耐心解释。切莫相信那个最高赞的回答,审稿

    guokeren55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润色sci文章

    sci论文润色TOPSCI—拓普思家好。 1、sci论文润色水平要看专业程度,正所谓专业的事情专业做,而大部分的润色公司均是翻译公司,它的目的就是纯翻译而已,选

    如果蛋蛋愿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英语论文润色修改软件

    一、了解审稿人指出的语言问题是语法问题,还是时态,或是拼写错误,在了解了这个的前提下,可以找到之前给论文翻译的人员,请翻译人员将出现问题的句子按照要求修改。当然

    椒盐儿橙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文章经过修改和润色后

    出自梁章钜的《退庵论文》。 原文 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而后文成,其一理也。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

    往事随风@遗忘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修改润色合同模板

    靠谱的公司当然靠谱咯,价格可能就不是像淘宝那样那么廉价咯,peerhelper还是可以

    吃喝玩乐nn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