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4

一杯清茶NJ
首页 > 期刊论文 > 经典歌剧茶花女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乐@天使33

已采纳

这是关于《茶花女》的作品简介:(意义)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阿尔芒看见,阿尔芒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阿尔芒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阿尔芒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一些版本里,您会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是小仲马为玛丽·杜普莱西写的一首诗,名叫《献给玛丽·杜普莱西》。此外,由于小仲马的母亲并不是大仲马的妻子,大仲马曾不肯相认。小仲马也借此为当时所有母亲这样的女人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本流传到我国的外国小说,由著名的翻译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译就。现在也有很多翻译家译出的不错的译本,其中以王振孙的译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都出版这个版本)、郑克鲁的译本(译林出版社出版)流传较广。关于《茶花女》作者写作时的背景:《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 (Alexandre Dumasfils 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La traviata)亦是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三幕歌剧。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编写,改编自亚历山大·仲马於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剧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称"La traviata"译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说,亦被改拍成电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蓝本改编。 《茶花女》最早由林纾(即林琴南)译作汉语

272 评论

钱小小小疯纸

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老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问世了。此时,小仲马年仅24岁。 《茶花女》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妓女。富家青年阿芒赤诚地爱她,引起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迫使她离开了阿芒。阿芒不明真相,寻机羞辱她,终于使她在贫病交加之中含恨死去。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270 评论

キーちゃん

赏析1: 歌剧《茶花女》写于1853年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剧本由意大利作家皮亚威根据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小仲马的同名悲剧小说改编而成。 大致剧情是:女主人公薇奥莱塔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年轻貌美的名妓。在豪华的交际生活中,他与一位名叫阿尔费雷多的青年一见钟情,并为阿尔费雷多的真挚爱情所感,决心放弃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同阿尔费雷多一起去巴黎近郊共享甜蜜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阿尔弗雷多的 父亲乔尔吉奥反对他们的关系,强求薇奥莱塔为了顾全阿尔费雷多的家庭名誉和他妹妹的幸福,同他儿子永远断绝关系。薇奥莱塔忍受极大的内心痛苦,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重返巴黎风月场。阿尔费雷多不 明真相,误认为薇奥莱塔变了心,气愤和失望之极,在公开场合当众羞辱了她。薇奥莱塔为了信守自己对他父亲的承诺,未吐真相,但因染上肺病的身体却无法承受这一致命的打击,就此卧病不起,病情严重。后来,乔尔吉奥良心发现,处于忏悔,将实情告诉儿子。阿尔费雷多急忙赶回薇奥莱塔身边,两人心中重燃昔日爱情的火焰。但是,一切为时已晚,薇奥莱塔生命垂危,在疾病和不公正社会的压迫下,悲惨的离开人世。 威尔第在剧中以细微的心里描写,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音乐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和舞曲,旋律诚挚优美,明快流畅,在布局上以音乐主题的统一贯穿和场、段之间的强烈色彩对比为特点,体现出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 在整首歌剧当中,最脍炙人口、经久留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即第一幕里面的一首咏叹调《饮酒歌》。在薇奥莱塔家中举行的宴会上,阿尔费雷多应大家请求,为青春、为爱情而场了这《饮酒歌》,借歌声向薇奥莱塔表达真挚爱情。薇奥莱塔在祝酒时做出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加以热烈的应和。歌曲为单三部曲式。曲调共反复三遍,头两遍分别由阿尔费雷多和薇奥莱塔演唱,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歌曲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青春和爱情的渴望和赞美。第三遍的合唱由原调降B大调转到下属降E大调,使得情绪更加热烈。全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曲调鲜明易记,广为流传。赏析2:《茶花女》本身就是取材于巴黎当时一名妓的真实故事,所以看得也让人会有一种揪心的感觉。女主人公薇奥莉塔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她与并不富有的阿弗列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也就意味着她拒绝了钱财来源。薇奥莉塔身患肺结核,阿弗列德带她到乡下疗养,享受甜蜜生活,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于是,阿弗列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他让阿弗列德去巴黎等他,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要求薇奥莉塔离开他的儿子,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阿弗列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不明就里的阿弗列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随时刺激薇奥莉塔。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内心感到愧疚的阿弗列德父亲将真相告诉了他,他才知道了薇奥莉塔的高尚心灵。直到临死前,阿弗列德才来看她。他后悔极了,而薇奥莉塔则幸福地在阿弗列德的怀里死去。这就是茶花女一生的命运,让人心痛又让人怜爱。作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子来说,是不敢去奢求过多的东西,她们只能一天一天的混日子,然而这一切都是生活所逼的。当薇奥莉塔遇到她的爱情时,我们可以在第一幕剧结尾处她的内心独白中体会到她内心的矛盾,她的心是纯洁的,她对爱情也是充满憧憬的,她也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可是她又担心这种幸福来的突然,又会短暂,再想到自己今时今日的身份,不禁心里暗暗自问有没有得到幸福的资格。而当她与阿弗列德在乡下过着幸福平淡快乐的日子时,原本以为可是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死去,至少她觉得当初放弃一切的决定是正确的,她是苦尽甘来。然而这一切不过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命运真的和薇奥莉塔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当初她狠下心不顾一切下的决定似乎也是白费了。看到这,我觉得是阿弗列德的父亲扼杀了茶花女的爱情和希望,他活生生地拆散了一对真心相爱的男女而只是为了自己女儿的婚事和家族的地位。我对这样的父母其实挺不满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自私的,他们只是考虑到自己的面子和利益,甚至我挺恨阿弗列德的父亲,首先他根本就没有权利去干涉他们的爱情。不过当进入下一场的剧情后,我的感受又发生了冲突,我倒是觉得是阿弗列德亲手扼杀了这一份感情,因为我觉得他太盲目了,他根本就不相信薇奥莉塔。当他知道薇奥莉塔又回到了巴黎,又重新开始了那种萎靡的生活时,他并不是在想为什么她会这样是什么原因,而是一味地觉得是薇奥莉塔背叛了他,他选择报复。毫无疑问,也许薇奥莉塔根本不会在意阿弗列德父亲的冷言,因为那至少包含着一个父亲的爱,她能理解。可是被自己深爱的人中伤那是多么地令人心痛啊!薇奥莉塔听到阿弗列德对她的冷言讽刺,这简直是对她的一种精神折磨,在她的心口上插刀,这才是对她真正的折磨,薇奥莉塔的声音都在隐隐发抖。当第三幕开始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人们庆祝佳节的欢快声音,恰体现了世间对薇奥莉塔冷漠无情,漠不关心的态度,别人的快乐也反衬了她命运的悲惨。在与阿弗列德重逢后,虽然有喜悦的心情,但是背景却响起了深沉、叹息的音乐,死神的脚步临近了。薇奥莉塔一生的命运是多么地坎坷和无奈,然而这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是被社会压迫的下层市民,揭发了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剧本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薇奥莉塔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看完这部《茶花女》的歌剧,真的好像也能体会到薇奥莉塔心里的那种痛,也让我感到遗憾,一个沦落风尘的却又纯洁敢于追求真爱的女子为什么得不到好的结局,即使是给她一个平淡的余生……

111 评论

我的dp我做主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剧情梗概是因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原是一名商店职员,沦落为娼妓后,虽然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但精神与肉体上却蒙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爱了她4年。见面后,玛格丽特正巧发病,其他人对此漠不关心,而阿芒却真诚地照护她、体贴她。玛格丽特深受感动,接受了阿芒的爱情。 为了摆脱那种奢华但又令人窒息的环境,她倾全部积蓄,与阿芒到乡间居住,平静的生活中两情缱绻,十分恩爱。不料阿芒的父亲闻讯后大怒,赶来乡间兴师问罪,当他得知玛格丽特对自己儿子确是一片真心后,有所触动,但仍坚决要求她与儿子断绝关系。玛格丽特考虑到阿芒将来的幸福,忍痛答应阿芒父亲的要求,给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称自己已做了别人的情妇,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内情,指责她为了享乐而负心绝情。玛格丽特遭此打击,顿时晕倒,病情加剧,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亲才将真情告诉儿子,阿芒怀着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223 评论

guoqingyi828

爱恨情丑,若即若离,比死还痛苦

319 评论

相关问答

  • 优秀茶花女论文参考文献

    版期)、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在确定主题词时,正文应包括论点。5,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要对论文进行主题,用在论文的开头:(1)引言,依照标引和

    Iceberg2013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茶花女主题论文

    茶花女读后感1   阴冷的墙角,一朵茶花冒出。她如此美丽,美得娇艳欲滴,令人惊羡。然而这下面的痛苦却不为人知。为了生存,她以生命为代价,保留这份

    爱吃爱玩00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经典歌剧茶花女论文参考文献

    这是关于《茶花女》的作品简介:(意义)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

    一杯清茶NJ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茶花女文献综述

    怎么你的开题报告都还没写啊,现在是交毕业论文的时候啊

    o晴天娃娃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茶花女悲剧命运毕业论文

    摘要: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而杜十娘则是我国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茶花女

    fairycc082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