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7

沈阳硅藻泥
首页 > 期刊论文 > 南宋宦官制度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啾啾啾…

已采纳

主要在于,其一,宋代统治者看到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皇位的更迭甚至直接由宦官决定,因此,宋代统治者对宦官专权的危机意识,充分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才导致宋朝没有重蹈唐朝宦官专权的覆辙。其二,宋朝颁布了许多制度,明确抑制宦官过度发展。

283 评论

横竖都是213

唐宋时期 唐代,宦官由内侍省、掖廷局、宫闱局、奚官局、内仆局、内府局管理。掌管宫内的簿册、门卫、病丧、仓库供应等事项。各局长官称令或丞。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中宗时,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七品以上者多达千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四、五品者就在千人以上。授予三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兵的兵权。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因军政大权被宦官集团把持,不仅文武百官出于其下,甚至连皇帝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在宪宗到昭宗期间登基的9个皇帝中有7个是由宦官所拥立,两个被他们所杀。宦官专政成为中、晚唐社会的一大痼疾。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

99 评论

huyingheng

独特在宋朝大兴读书风气,朝堂之上基本都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向来看不起宦官,所以宦官根本没有机会提升自己的地位

269 评论

囡囡宝贝妞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都出现了宦官专权,祸乱朝纲的事件,最严重的是东汉、唐朝和明朝。但有一个王朝例外,那就是宋朝。

说起宋朝的宦官,我们可能就知道童贯。此人可能是宋朝唯一祸乱朝纲、比较坏的宦官了。但实际上此人真的一点不像宦官,他长有胡须,英明神武,常年在外带兵作战,还打了不少胜仗,与历朝历代宫内的太监相比,他确实一点不像太监。

其实,相比东汉、唐朝和明朝,宋朝宦官的权力丝毫不比他们差。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所以他严格的限制武将的权力,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了几个武将的兵权,又大刀阔斧的改革军事制度,将武将的权力下放给文官。终于没有武将敢造反,也没有实力重演黄袍加身。

那么,宋太祖对文官放心吗?也不放心。

为了防范文官集团,宋朝放开了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放宽录取标准,提高被录取人的待遇,广泛吸收人才。

以前科举过了,还要通过吏部的公务员考试才能分配工作,但宋朝取消了公务员考试,只要科举通过了,一律安排工作。即便暂时无法分配的,也有工资拿,还很高,铁饭碗。也就是说宋朝养了大批后备官员,随时补充。竞争压力大,谁有心思去谋划了,大家都一心一意为赵宋官家服务,生怕丢了饭碗。

与此同时,宋朝还独创了一种官差的制度。官员一般都有两个头衔,其中一个叫官,一个叫差,差遣的差,个别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差或者职才有实权。差就是差遣,也是实职,担任实职,才有实际的权力。

举个例子:在唐代,中书门下两省的长官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是宰相,不用问的,但是在宋代则还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甚而至于,中书令如果没有“判中书省事”之差,那就连中书省的事也不能管。同理,只要有此差遣,哪怕官衔再低,也能管事。

如此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都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不管本部的职事。《宋史·职官志一》说:“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仆射、尚书、丞、郎、员外、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

这样做虽然造成了一大堆官员没有事做,同时又有一大堆事情没有人做,各级官府层次重复,叠床架屋,机构空前庞大,但却很有利于皇帝直接控制用人大权,他可以随时提拔官阶较低而有才能者担任要职,也可随时撤换无能之辈。谁敢不听话?

所以,文官集团也不敢造次。武将没权了,文官权力也被限制,那么,权力到哪里去了?

皇帝手中。谁距离皇帝最近?

宦官和外戚后宫。

不过宋朝外戚后宫权力也被限制,宋朝规定外戚只准“奉朝请”,坐享富贵,不准预政,不准管军,不许通宫禁,不许接宾客,不得任文官或“二府”(中书和枢密院)的职务。女后也是,一律不得干政。

文臣武将、外戚宦官都没或者限制权力了,就剩下了宦官。所以说,宋朝宦官权力是很大的。逻辑很简单,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宦官是距离皇帝最近也就是距离权力中心最近的人,皇帝不可能行使全部权力,有一部分权力必然会稀释到宦官手中。

那么,宋朝宦官具体有哪些权力?

最主要的权力就是参与军事、掌兵监军。宋朝的宦官广泛参与军权,这是很少见的。据《宋史》记载,北宋43名宦官,其中18名宦官都掌军权,带兵打仗的经历。

宋朝太监不带带兵打仗,还广泛参与军政活动,负责监督军队。43名宦官中,有6名宦官被明文记载可以监军。除此之外,宋朝宦官还可以监视百姓和百官。由此可见,宋朝的宦官权力并不小,甚至极大。但我们为什么很少听说宋朝出现宦官专权祸乱呢?

主要原因有三点。

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宋朝的宦官机构,宋朝宦官机构叫内侍省。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总机构,另设入内内侍省以统辖亲信宦官。

《宋史·职官六》说:“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隶入内省。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

下面我们再来看宋朝限制宦官权力的具体措施。

一是宋朝严格限制宦官的数量,防止宦官群体壮大。

鉴于前朝的教训,所以,宋朝立国之初,就从制度方面,对宦官人数做出了明确规定和限制,防止宦官势力过大、难以控制。

北宋建国之初,宋太祖规定宦官人数不得超过50人。到宋太宗时有所增加,规定内廷侍官定员为180人。不过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的昏庸,宦官数量有所增长,一度达到4000多人。尽管如此,与唐末、后唐及南汉等朝代动辄成千上万的宦官数量相比,北宋的宦官群体并不算大。

北宋之后的南宋,对控制宦官数量也很严格,总之有宋一点,对宦官数量的限制一直比较严格。

同时,宋朝严格宦官养子制度,断了太监们的念头。

二是设置了有别于文官集团的官阶制度,使不与士人混淆,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如违反规定者,要受到流放二千里或除名的惩处。

宋朝授官最高不过“留后”,平日只“供洒扫”。太监到了一定的官衔后,比如遣送出皇宫。

宋朝内侍省的宦官职衔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内侍省宦官职名有左班都知、副都知;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宦官的高级官称另有内客典使、延福官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等。元丰改制后改为通侍大夫、正侍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拱卫大夫等。

三是宋朝严禁宦官和文官往来。

这样就避免了宦官和文官相互勾结的现象。

总之,赵宋官家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所以,宋朝鲜有听闻宦官祸乱的。

217 评论

旺泰纺织

宦官,习称为太监,是指古代宫廷中侍奉君主及其家族的成员

284 评论

世唯装饰

与希腊,埃及相比,中国宦官制度为何持续数千年据历史学家介绍,用宦官在宫内供驱使,中外历史都曾经有过,在古代奴隶制时期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而且其活跃程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但上述这些国家的宦官,均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宦官制度发展持续到明代,以所谓“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包括十二监,四局、八局,还陆续设立了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成为一整套完整的运作机构,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之早,延续之久,组织之严密,影响之大是世界少见的,为什么中国的宦官制度持续了几千年,并如此完备?孙家洲教授认为,这与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帝王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使文武百官不敢有非份之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找到一些比文武百官更能信任的忠实奴仆生活在周围,作为自己的传声筒。而在后宫中,必须考虑到性别局限,使这些家奴既能在宫中朝夕相伴,又不会影响皇帝自身的利益。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阉割这种残忍的方式。历史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越完善,宦官制度也就越健全。秦朝的赵高,东汉时期党锢之祸,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这些例子足以说明。施建中教授认为,中国的宦官制度产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父系氏族时期,长辈死后,必须将财产,权力传承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别人的后代,他必须保证自己后代血统的纯正。在部落首长和奴隶主身边的男性家奴可以说是对自己家族血统纯正与否的重大危胁。从而就采用阉割来保证自己家族的血统纯正,这种宗法观念一直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谈到中国与其它国家宦官制度上的差别,许福谦教接认为,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政治权力的巩固加强为中心的,因为中国本土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中国具有天然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所以统治者的着眼点不是生存问题。在中国,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灾害,一般都会正常的过下去。统治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而在其它国家不一样。比如在阿拉伯国家,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国家统治的中心往往是农业,水利工程,利用国家专制力量来建筑较大的工程,以保证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更具有宦官制度发展的土壤。另据有关专家解释,中国与外国宦官制度的差别还受其它方面的影响。如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许多领域还有待于研究。

272 评论

相关问答

  • 优秀西方文官制度研究论文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自唐武德四年(621年)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废止,在我国历史上共存续1300多年。在此期间,科举考试

    林麓是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南宋乡村研究论文范文

    地理 仕阳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雁荡山区,隶属于浙江温州泰顺县,东接福建福鼎,西连福安,南临柘荣,北靠三魁,仕水穿越全境,于福建三都湾注入东海,境内最高峰为白海

    榜样的力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南宋宦官制度研究论文

    主要在于,其一,宋代统治者看到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皇位的更迭甚至直接由宦官决定,因此,宋代统治者对宦官专权的危机意识,充分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性,才导致宋朝没有

    沈阳硅藻泥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宋朝爵位袭封制度研究论文

    嗣王(嗣濮王、嗣秀王、嗣荣王、嗣沂王),原爵继承,以兄终弟及为主,上一代死光了轮下一代;安定郡王,原爵继承——安定郡王是个坑,“继承规则”是从宋太祖的所有子嗣里

    蘑菇Miranda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西方文官制度研究论文

    通常以1870年6月4日英政府颁布的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枢密令,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竖立的标志。它的构成和竖立,部分满足了新兴产业资产阶级要求国家机器适应

    loveless012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