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IF(2018): 34.648(↑3),月刊, 微生物学 (一区);年文章数50篇。随着微生物组领域大热,该杂志近5年影响因子持续走高,去年直接提高5分破30,今年又涨3分。可见微生物组领域的大热 …
最近,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瑞士的科学家一起,将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和根中发现的细菌,培育出了超过一半。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使用定义微生物组的植物微生物生态学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肺部微生物组对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科学家们的重视。The Scientist 杂志特别撰文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如果将人类的消化系统看作是从口腔延伸至胃和肠道的一条河流,那么肺就是河流旁的湖泊,常常被湍急的水流波及,密歇根大学的 Gary Huffnagle 说。
目前环境微生物研究可以投的开源期刊也不少,例如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的PLoS One(2006年创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0年创刊),Scientific Reports(2011年创刊)。很显然,mBio等级高于上述期刊。 你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ASM期刊以及JB的介绍
期刊简介:IF(2019): 34.209(→),微生物领域唯一过30的杂志,月刊, 微生物学一区;年文章数50篇。随着微生物组领域大热,该杂志近5年影响因子持续走高,前年直接提高5分破30,去年又涨3分,今年基本持平。可见微生物组领域的大热势不可挡。
期刊简介:IF(2018): 31.851; 微生物学 (一区);年文章数150篇。随着微生物组领域大热,该杂志近5年影响因子持续走高,今年直接提高5 分。可见微生物组领域的大热势不可挡。 作为连续走高的30分以上综述,确实篇篇给力,只要和你的研究相关 ...
译名:日本鹌鹑 (Coturnix japonica) 是研究鸟类微生物组和以微生物内分泌系统为基础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新模型 期刊:Microbiome IF:11.607 发表时间:2020.02.02 通讯作者:Joshua M. Lyte 通讯作者单位: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 DOI号:10.1186
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题为“Microbiome genomics for cancer prediction”的综述文章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论述了如何利用微生物组的. 基因组学. 特征来进行癌症预测。. 图片来源:Adlung, L., Elinav et …
微生物前沿科学报告:从天然产物化学到肠道微生物组. 疫情防控不松懈,学习科研不停歇。. 为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中科院微生物所学术交流委员会邀请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Chun-Jun Guo教授,于2020年05月28日上午9点在云端通过Zoom会议以“A Genetic Approach to ...
“代谢组学+微生物组”这一组合备受各顶级期刊的青睐,但是“代谢组学+微生物组”适用于哪些研究领域呢?下面小编将通过三篇前沿文献向大家举例“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在各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微生物组》,为生物医学中心(BioMedCentral)出版期刊,2013年建刊。生物医学中心(BMC)是1999年建立出版集团,致力于学术OA的建设,其出版的所有刊物都是OA。BMC系列数量最多,涉及微生...
微生物对抗神经退行性病变——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建立微生物组与代谢物之间的新联系获奖者:EranBlacher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进...
近期,三大期刊Nature、Science和Cell纷纷发表肠道微生物组方面的重磅研究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看点在哪里呢?请让...
10月26日,《核酸研究》(NucleicAcidsResearch)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马俊才团队题为gcMeta:aGlobalCatalogueofMetageno...
近日,《科学》杂志发布了《从基因型到表型》(GenotypetoPhenotype)特刊。吸乳器好不好?迄今最大规模母乳微生物组研究表明:使用吸乳器影响母乳微生物组水平白云思考,科研2019-...
如何通过微生物组研究化解危机?日前,中、美、德三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文呼吁,要想搞清楚微生物如何影响人和地球的健康,需要全球科学界集结一支多学科背景的国际研究队伍,启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微生物学会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基因组学和应用生物学《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简介12当期目录全选导出显示方式:封面封面2021,61(...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尤其是宏基因组在人类肠道微生物鉴定方面的应用,微生物组学应运而生。概述了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及其在人体健康、...
这就是我们身体内的微生物群体,这种被称为“第二基因组”的微生物组对于分析疾病发生过程中,微生物群系的变化,以及人体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就此三大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以及Cell...
近期,我院青年教师沈亮在微生物组学顶级期刊《Microbiome》发表学术论文,题为“Linkinggenomicandphys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psychrophilicArthrob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