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和李大钊当时都是北京大学教授。陈独秀月薪300大洋,还办杂志、写文章、做演讲,李大钊月薪180大洋。他们衣食无忧,锦帽貂裘,可以过着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不要。他们要带领穷人闹革命,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但是,陈独秀的《青年杂志》第一期出版后,汪孟邹就把它寄给了远在美国的胡适,并写信给胡适转达了陈独秀的约稿之意。 1916年2月,胡适写信给陈独秀,提出“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西欧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向传统思想挑战。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
陈独秀出场 的装扮 已然让观众震惊,而毛泽东的出场则让人拍案叫绝。 毛泽东的出场是在第三集的一场大雨中。 湖南长沙,滂沱大雨中的街道上,身穿长袍的青年毛泽东怀抱着一摞《青年杂志》创 …
出版于1924年4月18日的《中国青年》杂志第27期上,陈独秀以“实庵”笔名发表了《太戈尔与东方文化》一文(“太戈尔”为当时译名,为存真,以下 ...
今年是中国白话文运动100周年。 1917年1月,正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关于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陈独秀随即撰写《文学革命论》声援,文学革命的序幕就此揭开。
1914年夏,陈独秀与章士钊合办《甲寅》杂志,第一次用“独秀”的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一年以后,《新青年》高扬科学与民主大旗,陈独秀便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新青年》杂志封面。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也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共产党的创始人,也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新青年》杂志。 《新青年》1917年从上海迁到北京大学后,由陈独秀和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等八人轮流编辑,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
1920年,陈独秀将《新青年》编辑部迁回上海。4月26日,陈独秀给北大同人去信,就《新青年》未来征询意见:其一,是否继续办?其二,与群益书社的合同期将满,对新合同有什么要求? 北京这边还没回信,5月7日,陈独秀与陈氏兄弟便发生了争执。
他是陈独秀的儿子,周恩来的同学,却被杨虎乱刀砍死. 节日研究 2019-07-04 12:11 2936.2万. 今天(7月4日)是陈延年烈士的祭日,他于1927年7月4日晚壮烈 ...
1916年11月26日,陈独秀与同乡好友汪孟邹从上海赴北京,为汪孟邹的亚东书局招股事。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当时只能印一千多份,几乎办不下去了,还需另有安身立命之事业。如果不...
【名句】:“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指一九一八年前后钱玄同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展关于废除汉字、改用罗马字母拼音的讨论一事。”出自鲁迅的文集《阿Q正传》中的...
新青年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陈独秀合办的期刊的问题>>
陈独秀的“黄金搭档”胡适也在第二卷登场。胡适也曾给《甲寅》投过稿,提出中外文明结合的主张正合陈独秀心意,《青年杂志》创刊时,胡适仍在美国留学,陈独秀想向他约稿,恰巧汪孟邹与胡...
1920年2月,陈独秀回到上海,《新青年》也随之迁回上海。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创建共产党,它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新青年》停刊。《新青年》风行全国,激起思想革命的...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为月刊。创刊之处,陈独秀的办刊总目标是改革国人思想,瞄准的读者群是青年,试图把青年当成对话、...
“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改观”陈独秀与百年名刊《新青年》-历史论文“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改观”陈独秀与百年名刊《新青年》本刊记者|李响1916年11月...
他与51岁的蔡元培、39岁的陈独秀都是卯年生人,组成了“三只兔子闹北大”的文化盛况。▲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03.文学改良刍议胡适认为,有三本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一是《时...
他寄希望于青年,想提高青年的觉悟,靠青年改造中国。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陈独秀合办的期刊的问题>>
▲《新青年》杂志社斗嘴“吃播”。 通时事、开民智,是办报第一宗旨。通过写文章来教育、指导民众,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社会舆论。 陈独秀通过针砭时弊的手段,发挥报刊监督政府、向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