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如果我能像梭罗一样,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我一定每天做一个早醒的人。早醒的人,心灵也会跟着醒来。做一个心灵醒着的人,清醒而畅达地活着,淡泊而诗意地活着!*作者:马亚伟,河北保定人。期刊、副刊作者,写作至今已发表900余万
一本不错的杂志. 2021-09-11 11:53:00. 一直在杂志铺订阅杂志,《读者》《中国国家地理》《小说月报》《科幻世界》都是我喜欢的,每月按时收到快递杂志,特别开心。. 杂志铺价格实惠质量上乘,活动多多,服务态度非常到位,以后还是会一直选择杂志铺订阅购买 ...
梭罗的这一思考不仅源于童蒙时代在康科德池沼和森林的探索,也跟《论自然》一书中剔发的超验哲理有关,该书以质疑发端:人与天地的联系始自太古,我们何以不享受这一关联?既然如此,梭罗在学生时代写就《四季》便不足为奇了…
在每个季节来临时活在其中 | 序言. 麻酱 评论 四季之歌 5 2021-01-15 10:05:12. 序 言.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教授 安妮·伍德丽芙. 一八三七年,二十岁的梭罗已经从哈佛大学毕业,十月二十二日,他翻开笔记本写下了一段文字,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最近在忙什么 ...
1 黄巧;;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人生观对现代人的启示[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祝禧;;儿童,我的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有感[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3 王丹红;姜男;;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梭罗的《瓦尔登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段爱 ...
梭罗的阅读思想——读《瓦尔登湖》. 沈迪飞. 【摘要】: 正引子——一次短暂而曲折的读书经历现在国内正流行着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瓦尔登湖》。. 我也跃跃欲读,5月初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借了两本梭罗的《瓦尔登湖》译本,又从网上 ...
《大西洋月刊》由拉尔夫·爱默生创刊于1857年,无党派、无偏见,幽默却超然于外,它看着美国一步步成长为现在的美国。“引领一个时代”,是当年的有识之士为杂志提出的定位与调性,它也确实在“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中寻到了自己的平衡,为一代人拓宽眼界、指引方向。
梭罗制造的“瓦尔登湖”神话,其实都是假的. 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出生并生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就读于哈佛大学,曾任中学教员、土地勘测员等,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是其朋友兼导师。. 梭罗的代表作是《瓦 …
现实主义者梭罗. 刘琴. 【摘要】: 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伟大的超验主义作家,现代环境主义的先驱。. 怀着对自然无比的热爱,梭罗的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撰写了大量著作。. 然而,他常常被误认为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入,一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 ...
【摘要】: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一位杰出的和影响巨大的美国自然作家,哲学家,自然主义者,环境科学家,以及现代环境保护论的先锋。 他的杰作《瓦尔登湖》由于其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在1985年,《瓦尔登湖》被《美国遗产》杂志主办的“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 ...
《瓦尔登湖》(节选)引读《瓦尔登湖》是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先驱梭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
其他类似杂志我读得不多,与《读者》相比,受众范围具有很大局限性,《青年文摘》面对本科毕业以下,《...
在下建议各位读者,读..在下在瓦吧也算是回了不少的帖子了,我是经常引用爱默生的话的。本人是先读的爱默生,通过爱默生了解到的梭罗,但后来梭罗对我的影响大一些。爱默生对我的影响在...
在http://blog.sina.com.cn/u/1241431080博客上,有一篇对读者杂志犀利批评的文章,现转载于此,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计论!关于《读者》的有关资料:●《读者》办...
转载▼大自然的过客020501谭金金拍拍我的脸020504方冠晴请让我自己走吧020505刘红江瓦尔登湖畔的梭罗020506周群锋听从内心的召唤020507嫩江洪波18岁那年...
《瓦尔登湖》在中国也十分畅销,编辑何家炜说,从2003到2012年,10年间《瓦尔登湖》出版了30个中译本,希望《瓦尔登湖》全注疏本是读者真正能读懂的译本。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盛嘉在《误读...
再有,当我看到《读者》曾选用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节选时,我是非常欣慰的,这本在人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巨著应该进入到《读者》的视野。可是,如果将梭罗建立起来的价值观移置...
梭罗认为,他的大部分读者是学生。而且用了穷这个词来定义。我觉得,他是特指不被金钱所染污的意思吧。毕竟,《瓦尔登湖》中,几乎没任何赚钱的门路。而其他的读者,肯定也是从中学到了东...
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够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唱出来。新事物不断注入这个世...
《读者》:伤害了真正的阅读文化姜广平关于《读者》的有关资料:●《读者》办刊25年,从《读者文摘》易名为《读者》后,已长成四副相似而又不同的面孔,分别是:《读者》半月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