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红楼梦英译版本期刊论文
【摘要】:《红楼梦》现有的两个英文全译本采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译名 ,原因不在于各自依据了不同版本的原文。Hawkes和Minford依据的原文是《红楼梦》 ,译本却以《石头记》作为书名 ,因为“红楼梦”这三个字不好译 ;杨宪益、戴乃迭依据的原文前 80回是《石头记》 ,译本却以《红楼梦》作为书名 ...
张烨. 【摘要】: 《红楼梦》邦索尔英译本作为《红楼梦》英译序列上的第一个一百二十回全泽本,具有极高的学术史意义。. 但由于时代、环境的限制,邦索尔以耄耋之高龄,尽十年之心血译介的这部鸿篇力作,却从未得到公开出版的机会,以致其未在学界得到应有的 ...
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之外,《红楼梦》作为一部鲜有小说能望其项背的文学经典巨著,其精湛的语言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已被翻译成英、俄、日、韩、德等多种其他语言,俄罗斯著名翻译家Панасюк的俄译版本《Cон в красном тереме》 (1995)堪称为成功的外语译本。
关于红楼梦人物对话英译的言语行为分析.pdf,[论文摘要]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择《红楼梦》人物对话及其英译作为研究对 象,选取杨宪益、戴乃迭译文和霍克斯译文作为分析文本,抓住《红楼梦》中具有 典型性的对话实例作深入分析,分析了译者如何翻译人物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杨宪益《红楼梦》中节日文化翻译分析.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节日文化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节日风俗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笔者就尝试运用关联理论对于《红楼梦》英译版本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进行系列分析和探讨 ...
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对红楼梦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 刘婷婷. 【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顶峰,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小说,红楼梦栩栩如生地为人们展示了一幅 ...
《红楼梦》译评中的底本选择问题和选择性失明态度——以《(红楼梦)诗词曲赋英译比较研究》为例[J].红楼梦学刊,2016,0(4):16-40. 10 辛红娟,谢贶颖.杨宪益英译《红楼梦》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中国
《红楼梦》“一喉二歌”语言现象英译研究 叶艳 汪晓莉 1.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igure of Speech “One Voice Two Sound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 …
《红楼梦》人物形象众多,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无论是音译还是意译,都不能以寥寥数词译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中仍存在诸多困惑和疑问,有待深入探索。本文以杨宪益版的《红楼梦》译本为例,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其姓名翻译上的中国文化缺失。
《石头记》,译本却以《红楼梦》作为书名,因为《红楼梦》这一名字已经家喻户晓.本文作者提出,应当遵循版本学原则,恢复小说的本名《石头记》,以《石头记,又名红楼梦》作...
林以亮著《〈红楼梦〉西游记——细评〈红楼梦〉新英译》一书由台北经联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9月出版,林以亮即宋淇,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资料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能够走向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文译本的推广。红楼梦有两个最有名的英文全译本,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大卫...
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内容对两种英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从称谓语和小说中人物性格等对两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从翻译...
文献资料大全红楼梦英译本列表文献搜索免费咨询包腊《红楼梦》前八回英译本“序言”研究:《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作者:任显楷期刊:《红楼梦学刊》2016年3期包腊《红楼梦...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基本色翻译策略比较研究_英语论文.doc需要金币:1000个金币资料包括:完整论文转换比率:金钱X10=金币数量,即1元=10金币论文格式:Wor...
《红楼梦》英译研究之中文版本ThetwocompleteEnglishversionsofHongLouMeng,HawkesandMinford'sversionTheStoryoftheStoneandYangandYang'...
摘要:本文运用CiteSpace分析方法对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较多,研究内容丰富,研...
【摘要】:《红楼梦》霍译和杨译两个英文全译本为《红楼梦》英译对比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两者原文版本的差异尚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本文扼要介绍《红楼梦》中...
英文/《红楼梦;孤鸿零雁记选》/袁家哗、石明译并注/1933年上海北新书局版,中英对照/为《英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