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旧文艺改造与当代文学的传播控制 第一节城市旧书摊改造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文艺推广 第二节 民营出版业的改造与文学出版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除旧布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旧文艺的改造 第二章文学出版与当代文学的生产 第一节 当代出版制度的建立与文学生产 · · · · · · (更多)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总署(1949年-1954年)的政策制定、机构运作与制度推行,在收编与整合全国出版业的同时,也控制、影响着文学翻译与出版。考察这一时期的文学翻译史与出版史,需将出版总署的文学翻译活
建国初期(1949—1966)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文化政策探索 建国至文革的1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文化政策应该以何种模式进行规划并引导具体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一时期的文化政策中,既有正确的理论主张,也有失误的决策措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积 …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初期政治动员的主客体要素、动员环境、动员方式、运行机制、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初步探索,为中国当代的政治动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政治动员的基本理论,并就国内外关于建国初期政治动员研究的概况做了初步交待。
建国初期上海作家队伍的建构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年3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成为这一时期文艺事业发展的指南。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随后成为我国发展科学 ...
浅析建国初期开展思想文化批判原因_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摘要:建国初期对电影《武训传》、俞平伯及其著作《(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思想、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事件,对新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有重大影响。建国 ...
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反思,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举措,历史反思。建国初期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一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根据建...
他以“在场者”的身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与高等院校民间文艺理念、研究旨趣的分野。 正因他对两者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促成了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北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所开始的民俗学、民间文学、社会学、人类学多学科融通建设历程。
建国初期的几年,《文艺报》编委会先后换了五届,任期最长的只有两年多,最短的仅有几个月。 在频繁变动的编委会成员中,胡风坚辞,丁玲退出,冯雪峰折戟,萧乾被逐,表面上看各有原因,实质上都是因为办报理念或实践偏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
建国初期胡风社会主义文艺界文学期刊同人杂志舆论环境文学流派文化生态一体化
讲话的修改与建国初期的文艺实践_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毛泽东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不同时期多次修改。鉴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SocialSciences)Vo1.29,No.5Sept.2013《文学评论创刊初期的学术转向对建国初期文艺思潮的影响王梦湖(兰州城市学院3c@-院,甘肃...
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号:104752030001河南大学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建国初期《文艺报》研究(1949——1957)studyo砌,删讲旷工抛m觚册d彳疗inth...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小说》月刊率先在上海编辑发行,成为建国后全国文坛出版的第一份纯文学刊物,比《人民文学》早二十五天(《人民文学》创刊于一九四九年...
"读者来信"在建国后文艺报刊中的大量涌现与迅速成型,是其时文坛一次有组织的关于"读者批评合法性"的舆论攻势使然,更由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特有的办刊理念所决定;文学能力与...
建国初期,文艺杂志的体制化过程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几乎是同步进行的。1951年11月24日,北京文艺界召开了整风动员大会,胡乔木在会上作了题为《文艺工作者为甚...
建国初期文艺界关于同人刊物的倡言。建国初期文艺界关于同人刊物的倡言陈伟军;【期刊名称】《粤海风》【年(卷),期】2007(000)006【摘要】规范期刊运作、管理,是构建社会...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
《文学评论》创刊初期的学术转向对建国初期文艺思潮的影响收藏本文分享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变革的历史不仅仅是知识分子文艺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艺期刊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