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女性不平等问题的出现由来已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多数是作为“他者”的存在。女性不堪被压迫的命运,一直在为争取自身权利的平等和自由而奋斗,这也是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女性解放运动关...
同年,另外两个刊物也开始创刊:《女权主义研究》(Feminist Studies)和《女性研究》(Women’s Studies)。1975年,《标志》(Signs) 创刊。这些早期学术期刊对女权主义思想的发展、交流、提倡、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文化转向以后出现的一个具体有强烈女性意识、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的流派,注重性别差异和文化意识。 其次,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改写和保留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女性主义作品《食、色、钱》第二十二章和第二十三章进行翻译。
女性主义的民俗研究行使着自觉的社会文化批评使命,思考性别关系下女性俗民主体意识的表达。 如此,把女性主义融入惠安女民俗研究,管窥惠安女形象变迁与女性主体意识建构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观照惠安女的生活 …
国内对女性主义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被引入国内,1998年王逸舟的《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理论。由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女性主义研究。
平等与差异:女性主义研究. 李庭. 【摘要】: 女性主义是众多女性主义思潮的统称,而每一个女性主义思潮都有其相对应的社会运动,因此思潮和运动也成为女性主义的两个区分向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和实践,例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在理论思想上借鉴了 ...
我心中最具有代表的中国女性主义人物不是可爱先锋的李银河老师,也不是王政老师为首的海外妇女研究学术圈,而是不为大众所知的李小江老师。. 李小江,女,1951年生于江西九江。. 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妇女文化博物馆荣誉馆长。. 曾为 ...
女性主义研究视角 feminist research perspective 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生于德国汉堡。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批评弗洛伊德关于女性天生固有的“阳物妒羡”、“受虚倾向”的生物主义观点和男性偏见,倡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女性的问题,努力重塑女性的形象。
摘要: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以女性形象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描写华裔女主人公在美国的成长过程,展现了华裔女性在面临白人统治的美国社会的多重压迫、身份被边缘化时为摆脱"他者"身份所表现出的决心和努力。 本文采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作品中华裔女性的失语、双重"他者"身份 ...
伊斯兰女性主义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伊朗学者阿芙莎娜(Afsaneh Najmabadeh)和兹巴(Ziba Mir-Hosseini)在研究伊朗妇女杂志《宰娜》(Zanan)时,对其理念和主张 …
《女性主义研究》评介陈慧平【期刊名称】《妇女研究论丛》【年(卷),期】2007(000)004【摘要】《女性主义研究》(FeministStudies,也译作《女权主义研究》)...
本文主要考察了1997—2017年间发表于我国10本重要核心期刊中关于新闻传播学界女性主义研究共380篇期刊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对论文进行量化描述和解释性分析,研究...
女性主义人类学发微于妇女人类学,它成功地将妇女带回到了人类学研究社会的整体画面之中,同时它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壮大阶段,开始了社会性别及文化建构、权力、地位和历史建构...
1913年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批评弗洛伊德关于女性天生固有的“阳物妒羡”、“受虚倾向”的生物主义观点和男性偏见,倡导从文化的视角研究女性的问题,努力重塑女性的形象。...
核心期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中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出的“妇女研究”双月刊很好。薄,但是凝结了中国所有学术期刊上有关女性主义方面的比较...
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376作者:陈洋,李艳欣,艾丽丽,戴金玲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我国逐渐兴起的女权主义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了解女权主义的研究现状,提高对女性的认识...
内容提示:<科学与社会>(s&S)STS的前沿进展论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肖雷波1柯文2吴文娟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
1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1朱颜;当代中国女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相似文献】中...
论文>期刊/会议论文>女性主义翻译国内研究综述女性主义翻译国内研究综述李晨(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女性主义翻译思想强调译者主体性.尤其...
《阁楼上的疯女人》《第二性》《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理论入门:文学与文化理论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