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评审制度还需改进 昨日,多位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应当对学术论文加强规范。 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对学术论文应强化规范。期刊审稿机制应当在评审环节提高严谨性,推进实行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了毕业论文校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但对此制度的实践过程尚缺少系统的反思。基于贝叶斯定理,利用基础的数据模拟方法,该研究试图说明即使外审专家具有比较高的论文鉴别能力,完全基于外审专家意见来判断毕业论文质量仍会存在相当大的"错判"风险。
因此,虽然围绕匿名评审制度一直存在种种争议,但论文需通过匿名评审方可发表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通例。 考虑到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这一优势,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始采用匿名评审制度来处理毕业论文的质量评判问题 [2-3]。
《中国法学》完善专家匿名评审制度,推行稿件“资料附件”制度。匿名评审工作由总编负责,交由非学科编辑具体安排;评审方式完全过渡到通讯评审;增加评审专家人数,保证同一篇文章至少2位专家评审,有争议时还会邀请第三位甚至更多专家评审;对
从目前的情况看,学术期刊匿名评审稿件的比例并不高。孙志伟对对我国347种社科学术期刊进行调查据相关统计,大约35.87% 的期刊没有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在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的期刊中,也就是余下的64.13% 中,编辑部将80% 的稿件送匿名评审的,比例仅占
不实施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刊物的学术水准就难以得到保证;不实施真正的编委会制度,刊物的权力架构就会倾斜,主编个人就可能掌握过大的话语权。 在学术期刊、行业期刊与大众科普类刊物之间,应当有一道相对明确的区分标准。
作者:王笛(历史学家) 原题《王笛:谈谈西方杂志的匿名评审制度》 来源:浙大蒋研中心 本人作为一个作者、评审者和杂志主编,长期在美国和中国发展自己的学术生涯,用中文和英文发表论文,对中西方的学术刊物(当然主要是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历史学)都有相当的了解。
学术期刊投稿须知与格式规范(供参考). 编者按:以下是《国际新闻界》杂志的投稿须知与格式规范,供参考。. 自2018年第1期起,《国际新闻界》杂志将使用新的投稿须知与格式规范。. 中文参考文献无须译成英文。. 正文标点符号全部采用中文全角。. 请学界 ...
发达国家长期使用的“匿名评审”制度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作者将稿件投给某个核心期刊,决定这篇文章能否发表的并不应该是这个期刊的编辑,而是应该在编辑进行初步判断后,隐匿作者姓名,分别把文章发送给3到5名业内专家,由专家出具评审
⒉期刊编辑部没有必要将每一篇文章都实行匿名评审 期刊编辑部是否实行匿名审稿,这是近些年来某些期刊评比中一个评价指标,是评审制度的发展 ...
01:48学术期刊应进一步加强双向匿名评审制度01:05东京奥运木质五环亮相,树种取自世界各地,北京奥运也曾展示中国木工技艺#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亮点#00:44...
学术信息:让匿名评审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承办的“‘匿名评审与...
[]这里只是生命匿名类覆盖其accept方法,真正调用这个方法是在File类里面:publicString[]list(FilenameFilterfilter){Stringnames[]=list();if((names==... .new-pmd.c-abstractbr{display:none;}更多关于期刊匿名评审制度的问题>>
【20140624社科播报】学术期刊应进一步加强双向匿名评审制度是在优酷播出的资讯高清视频,于2014-06-2416:21:44上线。视频内容简介:学术期刊对学术发展具有促...
此次前沿论坛讨论的主题是“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下的学术期刊建设”,而在我看来,匿名审稿制度能否行得通,或者说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期刊编辑部能否寻找到真正的“专家”来进行...
学术期刊双向匿名评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学术期刊双向匿名评审制度若干问题探讨文/徐丽衡【期刊名称】中国出版【年(卷),期】2010(000)019【总页数】4一、引言学术期刊...
发达国家长期使用的“匿名评审”制度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作者将稿件投给某个核心期刊,决定这篇文章能否发表的并不应该是这个期刊的编辑,而是应该在编辑进...
因为匿名审稿制度圈内抱团现象太严重,已经严重阻碍创新。实名审稿的好处就是,不管是谁做了评审,白纸黑字在那里,以后都要担责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ScienceOpen...
根据我的观察,虽然有种种不满意之处,但是在中国,学术杂志的匿名评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我就从作者、评审者和杂志主编的角度谈谈我的观察。我在美国大学前后共待了25年,和专...
文学遗产;制度建设;期刊;学科;学术;编辑部;研讨会;召开;发展;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