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设计探究——以二年级上册为例. 何晨. 【摘要】: 正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内容、强化学生语言能力运用的重要工具。. 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地将课后习题运用在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确定教学内容,还可以 ...
一上语文教案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计划、进度表、工.. 2017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本教案、计划、进度表、工作总结 重要说明: 1.版本: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新人教版 2016 年审定) 2.包含: (1)计划:2017-2018 学年度第一 ...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张少芳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逸夫小学 陕西汉中 724200 摘要:“快乐读书吧”是部编教材中的一个新增栏目,本栏目是贯穿课内外阅读的重要通道,呈现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部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万方期刊网 时间:2018-04-10 10:57:22 点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中国期刊网,期刊,杂志,读者服务,电子杂志,论文,文库,期刊网,电子刊 [导读] “部编本”教材的编写与实施, 说明“整本书阅读”已经走上了课程化的发展道路。如果从时间、空间、教师、学生、评价几个方面入手, 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一些改进并形成课程, 那么语文学习的阅读现状肯定能有所改变。
最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古诗的数量明显争多!部编版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因此现在语文要求孩子有大量的阅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同时又要应对各科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部编历史教材遵循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本文以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设计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落实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摘要: 新中国以来,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统编到分编再到部编(统编),2017年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取代了“一纲多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语文学科里,选文上坚持“守正创新”。相对于原来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新增了很多 ...
书名叫“语文课超有趣/料: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我理解书名包含两个意思。第一,语文本来是学起来很有趣的学科,教材也挺有趣的,但可能课上得比较烦琐,加上要考试,弄得很功利,很多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不怎么喜欢语文了。
部编教材出,师生皆欢喜。我是幸运的。2001年9月,我成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批践行者;2016年9月,我又成了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教材”)的首批使用...
部编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是我们常见的教学用教材。很多人不知道部编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到底是什么,评职称选择教材申请会比较麻烦,所以,本篇文章在这里为大家分析...
维普期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由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出品,通过对国内出版发行的14000余种科技期刊、5600万篇期刊全文进行内容分析和引文分析,为专业用户提供一站式文献服务:全文保障,...
"部编本"教材别雷声大雨点小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6作者:王瑶摘要:语文教材因其特殊性,更是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在"一纲多本"理念指导下,语文教材编...
现在中小学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数都是部编版和人教版两种。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部编版,什么是人教版,这里给大家解释下:部编版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材有很多版本,比如人教版、冀教版,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范围,也有使用的区域。但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全国统一版面的教材,成为一大需求。所以就有了部编版...
部编教材;三位一体;阅读模式;教学策略;相似文献中文文献外文文献专利1.浅论落实部编版语文教材阅读教学三位一体教学策略——以三年级教材为例[J].黄子欣.少男...
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标准化产品之一,本平台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数据基础,通过对国内出版发行的15000余种科技期刊、7000万篇期刊全文进行内容...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部编教材站在这一新的高度上进行编排,力求突出育人导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科学规律与学生实际有机融合在一起。部编本小学语文一...
“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就要看“读者接受反应”情况如何。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