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hda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下载

hda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下载

发布时间:

hda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下载

你第一次使用万方?多试一下吧。应该不至于只有题目,学校花了钱的。要不再,看图书馆网页里的帮助啊,实在不行,打电话询问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 湖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 作者:谷金花 导师:王国顺 文献来自:中南大学 2004年 硕士论文下载PDF格式的全文,需要密码和用户名,我可以在私聊里告诉你

虽然你们学校已经买了万方的资源,但有的资源可能没买,所以是没有全文链接的,也就下载不了。而且万方的学位论文有的本来就是没有全文的,谁都下载不到。不过还是先问一下图书馆管理员吧,找他们应该能解决。不然你可以到学术论坛去求助,这种论坛现在很多。如:零点花园、萍萍学园等

这个是要收费的,但是学校应该已经付费了,找图书馆人员问问。

桉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买设备来生产桉油啊。我就卖桉油生产设备。按今年这个桉油市价应该很划算的。

桉树叶是桉树的树叶,考拉的专用食品。因为桉树叶具有消毒作用,所以常被用来提炼驱虫剂、除臭剂,但是高血压、癫痫患者及蚕豆症患者要避免使用桉树叶提炼的制品。

桉树叶中含挥发油,名为桉油,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有特殊的香味, 略似樟脑,性质辛凉,含校油精。旧名“玉树神油”的外用中药即系桉油。此外,桉树时中尚含有苦味质、鞣质、桉叶酸、草酸钙及树脂等。桉叶在日用化学工业中也应用广泛, 桉叶油常用于配制香水、洗涤剂、皮肤清洗剂 、护发剂、牙膏、空气清新剂等。桉树醇减轻感冒或缓解哮喘、天然驱虫剂;桉树叶中乙醇和Macrocarpal C是一种多酚改善牙齿健康;柠檬桉叶油中单离出香茅醇,用于配制香水、香皂、痱子粉等 。柠檬铁皮桉油 ,富含柠檬醛,主要用于调配柠檬香型的香精。毛皮桉油中富含具有玫瑰气息的乙酸香叶酯, 其精馏剩余物中含有大量的桉叶醇 , 桉叶醇易于改性成为乙酸桉叶酯,可作为香柠檬油的代用品 。

桉叶素学名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辛烷,英文名称除学名外,尚有1,8-Cineole 及Eucalyptole 2种名称。制备桉叶素有合成法和天然提取法2种工艺途径,我国桉叶素原料储量丰富,走天然提取途径更为合适,目前可检索到的桉叶素精制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和微波萃取等。

桉叶素(cineole)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有樟脑和清凉的草药气味,1,4-桉叶素分子量,分子式为C10H18O,沸点176~177°C,熔点1~ °C (lit.),闪点118 °F,折光率(n20D)为。

桉叶素可溶于乙醚、氯仿、冰醋酸、丙二醇,微溶于水,1 mL桉叶素可溶于5 mL 60%乙醇。桉叶素广泛应用于食用香料。

医药:桉叶素与其他药物配合,主要用于流感、感冒、细菌性痢疾、肠炎、各种感染(包括腮腺炎、流脑、化脓性扁桃体炎、小儿头疮、丹毒、外伤感染等)、肺结核及多种皮肤病的治疗。

日用品工业:作为一 种香料,桉叶素可用于配制香水、洗涤剂、皮肤清洁剂、护发剂、洗发香波、牙膏、牙粉等。

食品添加剂:桉叶素具有清凉香气,对人无毒,也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最多见于口香糖的配方中。

工业催化:桉叶素可用于制备烯烃聚合反应的优良催化剂,用以制备具有高度有机立构、具有高强度、较好膜压性能、较好抗粘着性、或有良好光学性能的烯烃聚合物。

桉叶素还有许多其他应用领域,如制备脱毛凝胶、电子照相有机涂色树脂、阻燃涂抹剂、作为a-Terpineo-的 合成原料、高辛烷值汽 油燃料助溶剂、液体泄漏指示剂等。

像蒸饭一样用一个大蒸笼煮,使沸腾的水蒸汽通过顶部进入冷确管从而滴出桉油。和烤酒差不多。

桉树的经济效益:桉树用途广泛,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如桉材用作建筑材、家具、农具、薪材、通讯电杆、矿柱等,桉花是良好的蜜源,桉叶可提取精油、丹宁、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产饲料添加剂等,树皮可提取粘合剂。所以,桉树的综合利用效益很高。目前,桉材的工业利用价值越来越高,是纸浆、中纤板、胶合板的重要原料。桉树木材纤维较短,但纤维壁薄、胶腔直径大,适于制备文化用纸。用硫酸盐蒸煮或常规漂白,木材白度和强度均较好。不同桉属树种造纸性能也有差异,可以选用合适树种发展。 中国的桉油生产始于1958年,70年代后迅速发展,现年产桉油3000吨,占国际精油市场的4%。桉油加工后,可生产香茅醛、百里酚、玫瑰油等化合物用于止咳糖、喉片、药皂、清凉油、防冻膏等医药的制备,桉油深加工的产物也用作金属浮选剂、工业溶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生产的添加剂等。中国从1981年开始利用桉油提取植物生产调节剂,现已建立一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厂家。从桉油提取的生长调节剂对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没有污染和残留毒性,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桉叶蒸油后的残渣可用于丹宁混合物的提取。这种混合物在钻井泥浆的凝固、金属的浮选和皮革加工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如把桉叶残渣同NaOH和Na2SO3蒸煮,得到的另一种产物可用作水泥的吸水剂、陶器打磨的添加剂和锅炉的除垢剂等。桉叶也被用来制备饲料。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始于1986年。用桉叶粉和桉叶提取物饲养生猪,可增重13%,原因可能在于桉叶所含的多种抗菌物质对病害的防治作用。为了发挥桉树树皮的利用,已开始从树皮中提取多酚化合物以制备粘合剂。桉树树皮中丹宁含量高达40—50%,可以提取鞣料。 桉树也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在花季,桉林边放有很多蜂箱,生产出大量蜂蜜。广东省雷州半岛素有“桉海蜜库”之称,湛江地区年产桉蜜在1000吨以上。 桉树林地间种农作物可以收获得短期经济效益。海南一个乡镇在公顷桉林中间种番薯,平均收入1285元/公顷,仅此一项超过半年总投资。另外,很多林地内还间种菠萝和大蓝靛等。1、 适时灌溉。桉树是速生树种,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所以适时灌溉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还能提高桉树的生长量。除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外,栽4-6月份干旱季节,要对林分适时灌溉,以保证林木旺盛生长。秋季干旱时也要进行灌溉,对美洲红桉等品种进行冬灌可提高林木的抗旱、抗寒能力。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一般降水年份,东部栽植区可浇水两次,西部、北部栽植区应浇水三次以上,每亩每次浇水30-50m3,浇水后要及时培土保墒。2、 合理施肥。根据我省经验,速生丰产林施肥可按下列要求进行。(1) 基肥:在造林前每亩施土杂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左右,混合后施入挖好的树穴内根系栽植深度范围。 (2) 追肥:每年5-6月,在桉树的生长旺期追肥两次,施肥量每次为尿素-15斤或碳酸氢氨25-30斤,造林当年可晚施、少施,随林龄增加可适当多施,并注意氮磷钾的配合,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

提取工艺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提供一些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16、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7、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18、药品标准中制剂测定方法的改进19、某药物的生产工艺的改进20、某药物的合成工艺的改进21、制剂的药效研究22、制剂的剌激性研究23、制剂的稳定性研究24、医院处方调剂的改进25、医院药品管理的改进26药物生物转化生产新工艺探索27、酶促反应生产药物工艺路线探索28、BTC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9、新药开发药效学研究30、新药毒性研究

加大药材投料量均匀取样测定最主要的是要把一些条件都固定!如果以上都定下来了,就看看你的指标的RSD,应该在5%以内!另外就是你在做重复性试验时,最好取样量够大!这样可以规避一些随机误差!大家好,谢谢大家给我的帮助。我考察的时候药材用量是500g一份,重复三次,结果rsd有7%左右,我觉得就这样的rsd已经是我做的重复性比较好的三次试验了,大家提取的时候重复率会有这么好吗?另外,我考察的时候是没有考察吸湿率,浸泡时间倒是统一的。现在写毕业论文,不知道该如何写这一部分的讨论了,请大家多帮忙啊。另外,重复性的考察是不是一定要做的啊?谢谢重复性的考察当然一定要做了此外,跟加水量也有关系的。觉得提取虽简单可好麻烦啊中药提取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但重复率是必须要做的,科学研究成果一定要转移到工业化才能真正具有意义,所以重复率一定要做可是重复率真的达不到5%啊,好郁闷啊,人生啊请问那位哥哥姐姐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你们那里博士招生简章怎么没有,请予以解答我认为可能是每一批的药材含量不一样,同样质量的药材提取时,收膏率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粉碎和浸泡等参数,都会影响RSD,我建议你可以先用同一批药材试一下,看看结果如何!大家好,我现在做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水提醇沉以后过大孔树脂,每一步骤里面发现重复性都不是很好,每次产物出膏率以及产物有效成分的含量都差的挺多的,不知道中药提取工艺里面对重复性的要求是多少?用RSD来衡量吗?应该要在多少范围里面呢?谢谢大家大家好,谢谢大家给我的帮助。我考察的时候药材用量是500g一份,重复三次,结果rsd有7%左右,我觉得就这样的rsd已经是我做的重复性比较好的三次试验了,大家提取的时候重复率会有这么好吗?另外,我考察的时候是没有考察吸湿率,浸泡时间倒是统一的。现在写毕业论文,不知道该如何写这一部分的讨论了,请大家多帮忙啊。另外,重复性的考察是不是一定要做的啊?谢谢 中药材提取工艺考察时重复性差的原因较多,具体分析如下:1、提取药材取样的均匀性,虽然是同一批药材,取样时若不均匀,含量差异比较大。2、提取液取样的准确性,提取液取样时应混匀,取样,测定含量或出膏率,如果取样时一份混匀,另一份没有同法操作,会造成较大的差异。3、含量测定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操作的影响。这些都会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操作是否有考虑不周之处。另外:中药材提取工艺rsd在7%左右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如果上大生产,重复性还会更差些,所以,如果提取率较高的话,这样写在毕业论文上,专家也不会提取难为的问题来。呵呵,个人之见,仅供参考。学习。。。。。。。。在醇沉时与浓缩液的波美度及调醇浓缩有关,严格把握。另外考察有效成分的水,醇溶解性问题。我现在从麻黄、桔梗、百部、甘草这几味中药中分别提取浸膏,各位大师有什么好的提取方法,请教一下小弟本人也正做提取工艺研究,并且成分极不稳定,对于重复性也深有同感,不过经过标准操作,多次实验还是让真相出现。坚持并且认真总结呵呵,中药提取参数(用量、次数、时间、溶媒量、粒度等)、醇沉、大孔树脂,每一步包括每个参数都回影响最后结果,这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细节都会改变你的试验结果。重复性的考察一般要做的,对自己的试验也是一种科学的验证。

毕业论文: 写作指导:

药学毕业论文比较好写的题材:

1、薜荔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2、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百香果果皮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3、甘草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及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4、花椒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5、生姜中活性物质糖蛋白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活性

6、海西黑枸杞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7、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核桃青皮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药学学子的课程主要以研究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药学毕业论文分类:

一、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分综述类、调研类和实验类。

二、药学专科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实习报告。

三、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有数据分析,只能写调研类和实验类,且大部分学校会要求写实验类。调研类毕业论文,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也可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例如医院某一段时间处方用药的分析)。

四、实验类毕业论文,分药剂、药分、药化、药理等实验,选题也各不相同。一般制备工艺和质量研究类较容易。

论文青霉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天然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生产方法完全不同。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①菌种发酵: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②提取精制: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 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中间体与多种化学合成有机酸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 6APA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而得到。酶反应一般在40~50℃、pH8~10的条件下进行;近年来,酶固相化技术已应用于6APA生产,简化了裂解工艺过程。6APA也可从青霉素G用化学法来裂解制得,但成本较高。侧链的引入系将相应的有机酸先用氯化剂制成酰氯,然后根据酰氯的稳定性在水或有机溶剂中,以无机或有机碱为缩合剂,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缩合反应也可以在裂解液中直接进行而不需分离出6APA。

一、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1、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C,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C,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C,种子培养56h,1:)——一级种子培养液(27°C,种子培养,24h,1:)——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C,发酵,7天,1:)——发酵液。(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C,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C,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C,孢子培养,56~60h,1:)——种子培养液(26~25-24°C,发酵,7天,1:)——发酵液。

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伟大发明都诞生于偶然。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瓦特看到祖母烧水时,沸腾的水把壶盖顶起,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在树下玩耍被苹果砸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孕育在必然。青霉素的发现亦是如此。 短短70年间 ,拯救了上亿人性命的青霉素,源于亚历山大·弗莱明的一个喷嚏。

亚历山大·弗莱明出生于苏格兰基马尔诺克附近的洛克菲尔德。他幼年时,父亲离世。母亲每天为生计奔波,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来管教弗莱明和他的几个兄弟。山野森林就是他们的游乐场,虫鸣鸟叫就是童年的乐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弗莱明在这里看到了大自然点点滴滴的变化,也养成了善于观察的能力。

直到十三岁时,弗莱明离开苏格兰,去伦敦投奔同父异母的哥哥汤姆。汤姆是一名眼科医生,他对弗莱明后期成长规划起到很大帮助。

初到伦敦时,弗莱明在一家技校学习。毕业后,他在一家贸易船务公司找了一份工作。

弗莱明的人生转折发生在 20岁的那年 。终身未婚的舅舅离世,弗莱明继承了舅舅的250英镑遗产。哥哥汤姆认为要好好地利用起这笔钱,建议他去学习医学。他听从了哥哥的想法,认真准备入学考试。

同年,弗莱明通过了16门功课考试,取得了进入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就读的资格。

在校期间,他获得各种类型的奖学金,使得他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时期弗莱明在医学上的天赋开始显露出来。

1906年,弗莱明毕业后留在了圣玛丽医学院,跟随他的老师赖特博士从事免疫研究。

莱特博士作为学术界的权威,并不制止和干涉弗莱明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的研究和 探索 ,这使得弗莱明的研究有一定的自主权。

一战爆发时,弗莱明作为赖特研究小组的一员随赖特奔赴法国战场前线,研究疫苗对付伤口感染的效果。长期以来, 杀菌剂被用来给创口消毒杀菌。

但是小组在前线的研究发现,杀菌剂杀死病毒的同时,也杀死了人体的正常细胞,很可能对治疗起到反作用,使得伤口感染更加严重。

经过试验,他们建议使用浓盐水对创口杀菌,而且越早处理效果才有效果。可惜,当时这一提议并未引起重视。

二战时,浓盐水消毒杀菌才被广泛应用,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弗莱明的许多研究在前线得到验证, 也因此弗莱明在医学界逐渐崭露头角。

回国后,弗莱明专心研究能杀死葡萄球菌的方法,以帮助伤员降低感染几率。弗莱明有一个实验习惯,不论是哪种培养基,都会长久放置后,再进行观察,没有有用的发现后才去清洗干净。

在培养一种新的黄色球菌的时候,弗莱明重感冒还未痊愈, 打了个喷嚏 ,他突发奇想取了自己一滴 鼻腔液 放在了培养基上。

两个星期后,弗莱明观察发现培养基上遍布球菌的克隆群落,鼻腔黏液所在位置却没有,而且其稍远位置有一种半透明的玻璃状新克隆群落。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其实只是细菌融化所致。

1921年,弗莱明开始抗菌素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鼻腔黏液中含有抗菌素 。他认为这种抗菌素是一种酶,而且几乎存在于人体的大部分体液和分泌物中。

赖特建议把这种酶命名为 “溶菌酶” 。

接下来的七年,弗莱明带领他的研究小组深入研究落菌酶的作用,但是收效甚微,他们失望地发现它的杀菌能力不强,对多种病原菌都没有作用,于是放弃了研究。

1927年,弗莱明看到了一篇关于最新金葡菌(医院内导致交叉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变异的研究文献,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重复该实验。

他在培养基边缘发现了一块因溶菌而显示的惨白色,这就是青霉素。

实验表明,它的分泌物可以杀死某些葡萄球菌,这这些葡萄球菌容易引起创口感染。

弗莱明将青霉素粗提物用在家兔和小白鼠身上,证实了他的结论。弗莱明的追随者们,在一些深受感染危害的患者上使用过青霉素粗提物,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大量实验过程中, 弗莱明发现葡萄球菌遇到青霉素,会很快产生抗性。 而且在天竺鼠身上试验时,致死率非常高。弗莱明不得不非常慎重使用青霉素。粗提物成品里含有太多杂质,必须提纯后才能用于人员伤口治疗。

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弗莱明很难提取高纯度的青霉素,更别提应用于临床治疗,他最终放弃了青霉素的继续研究。

青霉素的发现并未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弗莱明发表了《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论文后,将青霉素菌种移交给牛津研究小组后,其研究重心放在了其他方面。

1932年,弗莱明所在医院的一位医生再次使用青霉素治疗眼疾成功时,他向当时的牛津小组领导弗洛里提起青霉素的重要作用时。弗洛里不以为然,并没有重视。 青霉素就此尘封。

1939年,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加入牛津小组,查阅大量文件和实验记录后,向弗洛里极力推荐青霉素,青霉素的研究才得以继续。

钱恩和弗洛里从青霉菌的株菌培养到青霉素的分离、提纯,然后应用到动物身上进行观察,发现效果非常好。通过深入研究,提取到高纯度的青霉素,其抗菌能力提高了几千倍。

牛津小组在给一位面部严重感染的警官医治时,使用青霉素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剂量不够,这名警官最终离世。

医学界终于注意到了青霉素的重要作用。

当时二战全面爆发,战争带来的了非常惨重的伤亡,钱恩说服美国政府加入到青霉素的研发当中,积极推动了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 成为了美国仅次于核工业的高端研究项目 ,并且正在临床实验中广泛使用,挽救了数以百万计伤员和病人的生命。

弗莱明和牛津小组的弗洛里、钱恩共同荣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但是在青霉素发明人这个定位上,弗莱明一直饱受争议。

虽然他发现了青霉素,却没有发现它的重大价值。

如果没有钱恩和弗洛里的潜心研究,以为为它的应用和推广做出的各种努力,青霉素也许就不能这么快被造福于人类,甚至于很可能被埋没在医学研究的 历史 长河中。

各种媒体报道中对弗莱明大篇幅的报道和夸赞,而对牛津小组的贡献往往一笔带过。也许我们从诺贝尔奖为三个人配发的却耐人寻味的文字能获得一些信息。

青霉素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短短70多年,拯救了上亿人的性命。 甚至将来,青霉素依然在临床医学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发明必然要经历漫长的孕育阶段,才能恰逢其时的“偶然”诞生。而其成长也必然离不开同领域里许多人坚持不懈的 探索 ,才能成为真理而被广泛应用。

生产青霉素需经以下步骤:配料、发酵、过滤、提取、结晶、干燥、包装。青霉素 Benzylpenicillin 中文别名: 青霉素G、青霉素G钾、苄青霉素、苄西林 英文别名: Benzylpenicillin Potassium、Benzylpenicillin Sod.、Crystalline Penicillin G、Penicillin、Penicillin G Potassium、Penicillin G Sod. 生产企业: 药品类别: 青霉素类抗生素 药理药动 药效学 青霉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螺旋体和放线菌有抗菌活性,为杀菌剂。青霉索、其他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抗生素系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过去认为青霉素等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壁合成的最后阶段--粘肽交叉联合,是一个简单化的概念。根据近年来研究结果提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proteins, PBPs)是青霉素等β-内酰胺抗生素的作用靶位;由于青霉素等和 PBPs的紧密结合,使前者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期阶段也发生抑制作用。PBPs为存在于细菌胞浆膜上的蛋白,其数目、分子大小和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结合量因细菌菌种不同而异。以大肠杆菌为例,PBPs共有 7个。 PBPs具有催化粘-肽代谢酶的功能,如肽酶反应;也有证据提示 PBPs是参与细胞壁生物合成的、对青霉素敏感的酶,如转肽酶、羧肽酶、内肽酶等。 PBP-lB和-1A为使细菌延长的最重要蛋白,经青霉素等抗生素作用后可使细菌迅速溶解。 PBP-2与控制细菌形态有关,受青霉素作用后,细菌可形成渗透压稳定的球形体。PBP-3对细菌细胞中隔形成和细菌分裂有重要作用,对 PBP-3有高度亲合力的青霉素可使细菌形成丝状体。药动学 青霉素钾盐或钠盐肌注后,小时达血药峰浓度,肌注 100万单位(600mg)的峰浓度为 20u/ml(12μg/ml),对多数敏感菌的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 5小时。新生儿按体重肌注青霉素万单位/kg后,~l小时的平均血药峰浓度约为 35u/ml(22μg/ml),12小时后即降至~。每 2小时静脉注射本品 200万单位或每 3小时注射 300万单位,可获得约32u/ml的平均血药浓度。于 5分钟内静脉注射3g(500万单位)青霉素钠,给药后5分钟和10分钟的平均血药浓度为 400和 273μg/ml,1小时即降至45μg/ml,4小时仅有μg/ml。同样剂量的青霉素钠于6小时内作静脉滴注时,则 2小时后才获得12~20μg/ml的血药浓度。本品吸收后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胸腹腔和关节腔液中浓度约为血清浓度的 50%。本品不易透入眼、骨组织、无血供区域和脓肿腔中,易透入至有炎症的组织。青霉素可通过胎盘,除在妊娠前 3月羊水中青霉素浓度较低外,一般在胎儿和羊水中皆可获得有效治疗浓度。本品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在无炎症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 l~3%。在有炎症的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 5~30%。在脑膜无炎症时,静脉注射 青霉素可在脑组织中获得抑制敏感革兰阳性球菌的浓度。乳汁中可含有青霉素,其浓度为血药浓度的5~20%。青霉素可进入红细胞。如以青霉素作静脉注射,继以恒速静脉滴注,2小时后红细胞中青霉素含量则与血清浓度相等或超过后者。停止给药后,红细胞中青霉素浓度于 50~60分钟才减少一半。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45~65%。T1/2约为 30分钟,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 ~10小时,老年和新生儿也较长。新生儿的T1/2与体重、日龄有关,体重低于2kg者,7日内和8~14日新生儿的T1/2分别为 和 小时;体重高于 2kg者,7日内和8~14日的T1/2则分别为 和小时。本品约 19%在肝内代谢。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约 70%的注射量于 6小时内自肾脏排出。青霉素主要通过肾小管排泄,在健康成年人经肾小球排泄者仅占 10%左右;但在新生儿,青霉素则主要经肾小球排泄。肌肉注射青霉素300mg(50万单位)后,平均19%的给药量自尿中以青霉噻唑酸排出。经胆汁排泄的青霉素量不多,但胆汁中浓度不低,肌注 600mg青霉素后 2~4小时胆汁中浓度达峰值,为 10~20μg/ml。由于青霉素在下消化道中被产青霉素酶的肠道菌所破坏,因此粪便中不含或含很少量青霉素。青霉素可在血液中为血液透析所清除,使血清半衰期缩短,但腹膜透析无此效果。 适 应 症 青霉素适用 A组溶血性链球菌、 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对青霉素 G敏感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也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司忒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在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口腔手术或牙科操作,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或某些操作时,为了预防心内膜炎的发生,青霉素也作为首选药物。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肌内注射,每日80万~200万单位,分 3—4次给药;静脉滴注,每日 200万一1000万单位,分 2—4次给药。 2.小儿常用量肌内注射,每日按体重 万~5万单位/kg,分 3—4次给药。静脉给药每日按体重 5万一20万单位/kg,分 2—4次。 3,新生儿(足月产)剂量每次按体重 5万单位/kg,肌注或静脉给药,前 2日每 12小时一次,自第 3天至 12周每 8小时一次,以后每6小时一次。 4.早产儿剂量第 1周按体重 3万单位/kg,每 12小时一次,2—4周时每 8小时一次,以后每 6小时一次。 5,肾功能减退病人剂量肾小球滤过率(GFR)为 10—15ml/min时,给药间歇自 8小时延长至 8—12小时或剂量减少 25%。当 GFR少于 10ml/min时,给药间歇为 12—18小时或剂量减至正常剂量的 25—60%。一般说来病人肾功能损害属轻中度者,使用常规剂量,不予以减量即可,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再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 6.鞘内注射成人剂量每次不超过 2万单位。小儿尽量避免使用,单独应用静脉给药即可;如应用时,其剂量为 2000—3000单位。 7.肌内注射50万单位的青霉素钠或钾,加灭菌注射用水 1ml使溶解;超过 50万单位者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 2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剂。静脉给药的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 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鞘内注射时,1万单位的青霉素溶于 10ml氯化钠注射液或脑脊液,徐缓注入。 [制剂与规格]注射用青霉素钠(1)(20万单位)(2)(40万单位)(3)(80万单位)(4)(100万单位) 注射用青霉素钾(1)(20万单位)(2)(40万单位)(3)(80万单位)(4)(100万单位) 注:每 1mg的青霉素钠相当于 1670个青霉素单位;每 1mg的青霉素钾相当于 1598个青霉素单位。 肌注,成人一日80-320万单位, 儿童一日3-5万单位/kg,分2-4次给药;重症(如感染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适于静滴,成人一日240-2000万单位, 儿童一日20-40万单位/kg,分4-6次加至少量输液中作间歇快速滴注.钾盐须注意体内血钾浓度和输液的钾含量,且滴速不可太快.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青霉素毒性虽低,但过敏反应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率为 ~%,其病死率可达10%。因此,此反应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 %肾上腺素~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肾上腺素可作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给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抗组织胺药可考虑采用,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予以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青霉素酶应用意义不大,因此酶虽可破坏青霉素,但对已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无作用,而且其本身也可产生过敏反应。 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亦非少见,发生率为 1—7%。其他过敏反应尚有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为了防止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用青霉素类前必须详细询问过去病史,包括用药史、是否用过青霉素、有无易为病人忽略的反应症状,如胸闷、瘙痒、面部发麻、发热等,以及有无个人或家属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等。青霉素皮试对预测过敏性休克起着重要作用,但皮试阴性者不能排除出现反应的可能。皮试液采用青霉噻唑-多赖氨酸、青霉素和苄青霉素噻唑酸钠,可能检出过敏反应大小决定簇抗原的抗体,准确度高,也比较安全,国内尚无生产。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而改用其他药物。如无适当选用药物,必须应用青霉素类时,则须慎重为病人脱敏。 (2)毒性反应:青霉素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 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病人。青霉素偶可引起致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后个别病人可出现焦虑、发热、呼吸急促、高血压、心率快、幻觉、抽搐、昏迷等。此反应发生机理不明。 (3)青霉素钾 100万单位()含钾离子 (),如静脉给予大量青霉素钾时,则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钾中毒反应。青霉素钠 100万单位()含钠离予 (),大剂量给予后,尤其是在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钠血症。每日给予病人 1亿单位青霉素钠后,少数病人出现低血钾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 (4)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或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称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病人,系由于治疗后梅毒病灶消炎过快,但组织修补过迟,或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5)二重感染:青霉素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大剂量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幻觉,抽搐,昏睡,知觉障碍等. 极大剂量可致惊厥,电解质紊乱,溶血性贫血,脉管炎.也可引起急性肾衰.老年患者可有中枢神经中毒反应. 禁忌症 (1)交叉过敏反应:病人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 (2)青霉素类可经乳汁排出,乳母应用青霉素虽尚无发生严重问题的报告,但乳母应用仍须权衡利弊,因为乳母采用青霉素后可使婴儿致敏。 (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病人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②肾功能严重损害时。 老年患者可有中枢神经中毒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活性,不宜与青霉素类合用,尤其是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作用的严重感染时。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类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类的血药浓度增高,而且维持较久,血清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 (3)青霉素钾或钠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坏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由锌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响青霉素活力。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为氧化剂或还原剂或羟基化合物灭活。 (4)青霉素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prochlorporazine)、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索 C等后将出现混浊。 (5)青霉素可加强华法林的作用。

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枸杞多糖的提取设计目的有:1、了解枸杞的主要有效成分。2、了解枸杞的预处理方法。3、掌握浸泡提取法从枸杞中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和方法。4、确定枸杞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

药学毕业论文比较好写的题材:

1、薜荔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2、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百香果果皮中果胶的工艺研究

3、甘草及其提取物的药理作用、提取工艺及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4、花椒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5、生姜中活性物质糖蛋白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活性

6、海西黑枸杞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其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7、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核桃青皮总黄酮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药学学子的课程主要以研究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药学毕业论文分类:

一、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分综述类、调研类和实验类。

二、药学专科毕业论文可以写综述类或者实习报告。

三、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要求有数据分析,只能写调研类和实验类,且大部分学校会要求写实验类。调研类毕业论文,可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也可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例如医院某一段时间处方用药的分析)。

四、实验类毕业论文,分药剂、药分、药化、药理等实验,选题也各不相同。一般制备工艺和质量研究类较容易。

摘要 枸杞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素有“红宝”美称,别名有苟起子、枸杞红实、西枸杞、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地骨子、血枸子、枸杞豆、血杞子等,富含植物多糖、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本文就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心血管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枸杞;LBP;心血管;临床应用;分析 1 关于枸杞 枸杞子之名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说“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名医别录》: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梦溪笔谈》: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柱,叶长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者。《千金翼》云,甘州者为真,叶厚大者是。大体出河西诸郡,其次江池间圩埂上者。实圆如樱桃。全少核,暴干如饼,极膏润有味。《本草衍义》:枸杞当用梗皮,地骨当用根皮,枸杞子当用其红实,是一物有三用。其皮寒,根 大寒 ,子微寒,亦三等。今人多用其子,直为补肾药,是曾未考究《经》意,当更量其虚实、冷热用之。《纲目》:古者枸杞、地骨皮取常山者为上,其他丘陵阪岸者可用,后世惟取陕西者良,而又以甘州者为绝品。晋朝葛洪单用枸杞子捣汁滴目,治疗眼科疾患;唐代孙思邈用枸杞子配合其他药制成补肝丸,治疗肝经虚寒,目暗不明;唐代李梃《医学入门》中的五子衍宗丸,就是用枸杞配合菟丝子等做成蜜丸,用淡盐水送服,治疗男子阳痿早泄、久不生育,须发早白及小便后余沥不禁。 近年来,人们对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尤其是LBP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临床上扩大了其使用范围。 2 LBP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LBP是从枸杞中提取而得的一种水溶性多糖,已明确该多糖系蛋白多糖,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6种单糖成分组成。经研究表明,LBP是枸杞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调节血压、降血脂、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抗氧化应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等作用。 3 LBP对心血管的影响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调节血压 潘正军等人检验了宁夏枸杞水煎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小鼠血压和血脂含量的影响,认为枸杞水煎剂有降低血压和调节血脂含量的作用[1]。有报道[2],给予52~73岁健康人群服用3个月LBP(100mg·kg-1 BW·d-1),具有调节血压(升高收缩压、降低舒张压、维持适宜压差)作用。另外,枸杞中含有丰富的芦丁(维生素P),具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并对高血压造成的肩酸、头疼、手脚发麻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降血脂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LBP的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报道很多,但直接用LBP进行人群服用研究并不多见。Zhao等报道,LBP在高脂肪饮食喂养联合腹腔内注射链脲菌素诱发的大鼠糖尿病模型中,能减轻大鼠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体重,增加骨骼肌细胞表面的葡萄糖转运体4(GLUT4),提高细胞内GLUT4的转运和胰岛素信号水平[3]。潘秀丽从组织结构学的角度研究了LBP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结构的影响,认为LBP能够减轻高脂饮食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改变其组织结构,进而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4];同时,LBP能够通过影响粥样斑块处α-SMA和TGF-β的表达,稳定斑块进而使AS斑块消退,对AS起到治疗作用[5]。代海平等观察口服 LBP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结论是LBP不仅能够降脂,它还可以减少BCL-2、MMP-13的表达,说明LBP能够对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由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6]。 马灵筠等探讨LBP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结论是LBP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脂、提高HDL-C/TCh有关[7]。1994年戴寿芝等给予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服用50g枸杞子,连续10d,表明可显着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提高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SOD含量,降低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同时还可提高淋巴细胞DNA修复能力[8]。Amagase等新近报道[9]应用枸杞果汁进行了55~72岁中国中老年人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服用试验(每组25名),每天饮用120ml枸杞果汁(含LBP 1632mg),连续30d,结果表明枸杞组服用后血清SOD和GSH-Px分别升高了和,而MDA降低了;干预后枸杞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血清SOD和GSH-Px分别高和,而MDA低。 抗氧化应激 随着自由基医学研究的日趋深入,大量的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10]。姜清茹等人研究LBP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主动脉氧化应激的影响,发现LBP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大鼠主动脉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TG、TC及LDL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1]。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卢佳怡等人研究LBP对大鼠海马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结果是LBP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SOD活性,降低IL-6的含量,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4 展望 LBP对健康保护作用的研究在动物和体外试验中进行较多,同时因枸杞作为一种传统药食两用物质已经被广泛应用,但LBP人体服用尚缺乏系统研究,今后需要开展人群功效的研究。另外LBP的功效报道很多,包括增加免疫、抗氧化和延缓衰老、抗肿瘤、神经保护作用、抗辐射、保护生殖系统等,但对人心血管的影响及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机理目前研究并不深入,有必要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其应用于新药或保健品提供科学依据。LBP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适用面广、对机体损害小、既可注射又可服用等优点,将LBP开发为天然药物用于一些疾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前景。 5 参考文献 [1]潘正军,王新风,杨占军.宁夏枸杞水煎剂对实验性高血压小鼠血压和血脂含量的影响[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27-329. [2]YU D H,WU J M,NIU A promoting effect of LBP and healthy Qigong exercise on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old subjects[J].Carbohydr Polym,2009,75(2):312-316. [3]ZHAO R,LI Q W,XIAO of 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NIDDM rats[J].Yakugaku Zasshi,2005,125(12):981-988. [4]潘秀丽.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结构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6):1-3. [5]潘秀丽.枸杞多糖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作用的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4-7. [6]代海平,徐波,王柏欣,等.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2):18-21. [7]马灵筠,孙海双,陈群力,等.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6,27(5):61-63. [8]戴寿芝,文润玲,李为,等.枸杞和枸杞多糖与抗衰延寿[J].老年学杂志,1994,14(1):33-36. [9]AMAGASE H,SUN B,BOREK barbarum(goji) juice improves in vivo antioxidant biomarkers in serum of healthy adults[J].Nutr Res,2009,29(1):19-25. [10]孙涛,郑竹虚.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疾病[J].四川医学,2006,27(6):580-582. [11]姜清茹,姚成立,李桂忠.枸杞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主动脉氧化应激的影响[J].宁夏医学, 2010,32(6):504-506.

  • 索引序列
  • hda提取工艺的研究论文下载
  • 桉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 提取工艺研究毕业论文
  • 论文青霉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 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