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对外劳务输出问题毕业论文大纲

对外劳务输出问题毕业论文大纲

发布时间:

对外劳务输出问题毕业论文大纲

毕业论文大纲是论文写作内容的一部分,是构思的具体体现。写毕业论文大纲可以使我们的材料编排更有条理,论证更严谨。本节应在正式开始写作前写好,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结构和来源报告。毕业论文大纲的写作要求是什么:1.提纲包括论文题目观点的来源,论文的基本理论观点,还有论文的结构。2.论文题目观点主要来源这一重要部分,要说清楚自己的论文观点是如何得到的,一般来源于阅读某些著作。文章。3.在论文中,学生需要把论文的基本观点描述清楚,要有逻辑,道理。4.在论文进行结构组成部分,要结合学生自己的基本理论观点写清楚论文的结构。5.大纲中没有单词要求,但写作必须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文件的大纲应包括以下项目:第一,主题第二,基本论点内容大纲:“一,大项(上部论点,大段论点);(a)项目(较低论点,段落目的);1、小项目(段中一个个不同材料)。每个条目都可以这样写:首先,标题。以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地总结本节的内容。第二,写句子。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用句子的形式总结出来,以表达整个意思。(b)拟定提纲的顺序:1.先拟定题目,或提示论点,或提示题目……要求:直接、具体、引人注目。2.把论文的基本论点写成论点句。3.要选择好论文写作的基本类型,确定写作框。4.写出层次和段落的顺序。5.全面查重修改大纲。毕业设计论文提纲编写一个简单步骤1.先拟标题。2.写出总论点。3.安排大项目后,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较低参数,直到段落级别,写出该段的参数(即段落的目的):4.依次考虑段落的安排,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编码,以便进行写作。

论文提纲就是论文的框架、结构,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本科论文的提纲结构:一、中英文摘要二、绪论(前言)1、研究背景2、研究目的和意义3、国内外研究综述4、研究方法三、理论概述与文献概述1、论文用到的相关概念2、相关理论概述四、现状,对研究问题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文字描述及数据分析)五、根据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列出123)六、对策与建议,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政策,一 一对应进行解决(列出123)。七、结论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大纲特指著作﹑讲稿﹑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并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逻辑性。

范例:

作为毕业生,面临毕业论文该如何撰写呢?而文章都有一个提纲,如果按照提纲来写,可以提高速率。现提供大学生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希望对毕业的你有帮助。

目 录

引言 1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2

二、我国名义外贸依存度提升的原因 3

三、我国外贸依存度实际水平的估算和与国际间贸易的比较 5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实际水平的估算 5

1、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结构中的比重较大 5

2、我国GDP总值被低估 5

3、汇率的影响 5

4、外资企业的影响 6

5、产业结构的影响 6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实际水平的国际比较 6

四、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7

(一)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7

1、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8

2、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8

3、影响国内产业发展 8

4、恶化贸易条件 8

(二)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有利影响 9

1、促进了有序竞争 9

2、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分额上升 9

3、通过加工贸易熟悉了国外的技术、管理、市场 9

4、中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9

五、合理调控外贸依存度的措施 9

1、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9

2、扩大内需 10

3、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转型 10

4、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0

5、重视我国进出口依存度的结构性指标,推进市场多元化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战略 10

6、完善国内经济核算制度 10

7、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11

结论与启示 11

参考文献 11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大] [中] [小][论文标签](免费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经管论文、环化论文、计信论文、教学论文等)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是我国的倍。(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1)2007年前11个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2)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讼诉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列。(3)贸易摩擦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涉及4000多种商品。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涉及的金额和反倾销税率越来越大,委内瑞拉1999年决定对中国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类,采取临时措施,征收300%的反倾销税;秘鲁1996年立案的中国鞋,最高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2004年2月,墨西哥经济部决定恢复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1.服务贸易方面(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3)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4)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加强对CATT、GATS、WTO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根据GATS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正确利用GATS的有关例外条款,制定适度的保护政策,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2.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政府有关部门要紧密跟踪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某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相应准备。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企业,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应制订鼓励政策,统一并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这对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帮助。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以及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3.对外贸易摩擦方面(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劳务输出毕业论文

您好,已经发到指定QQ邮箱,请注意查收。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大] [中] [小][论文标签](免费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经管论文、环化论文、计信论文、教学论文等)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进口额为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是我国的倍。(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1)2007年前11个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2)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讼诉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列。(3)贸易摩擦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涉及4000多种商品。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涉及的金额和反倾销税率越来越大,委内瑞拉1999年决定对中国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类,采取临时措施,征收300%的反倾销税;秘鲁1996年立案的中国鞋,最高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2004年2月,墨西哥经济部决定恢复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1.服务贸易方面(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3)积极进行服务产品结构的调整,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我国应积极参与世界性的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4)完善服务贸易相关法规,建立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我们应加强对CATT、GATS、WTO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根据GATS的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正确利用GATS的有关例外条款,制定适度的保护政策,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2.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政府有关部门要紧密跟踪重点出口国家和地区情况,保持信息的高度敏感,以便及时了解某贸易壁垒的动向,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相应准备。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政府应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绿色环保型企业,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应制订鼓励政策,统一并提高我国的技术标准,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并按照需要将这些国际标准引入我国,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以使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这对扩大出口贸易,加快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帮助。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以及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3.对外贸易摩擦方面(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置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金砖四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珠海涉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三星品牌的海外拓展策略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试论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省X产品的影响从东莞X出口企业的发展探讨出口企业发展模式信用证软条款分析及风险防范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富士康和伟创力的比较研究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中国外贸企业利用LSI法避免外汇风险的利弊研究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中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策略分析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中的劳资纠纷问题及对策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珠海服务外包的产业选择及可行性分析如何将珠海市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地区的国际采购服务中心?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研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外资利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国外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政策及其启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选择的思考对我国外汇储备及其投资管理的思考从美国金融霸权的基础看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中美贸易关系问题研究国际贸易融资欺诈风险的防范国际金融业并购研究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论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善和发展CEPA对广东经贸发展的影响分析金融危机下珠海外向型企业的发展与对策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关键因素分析反倾销中的贸易转向问题研究中药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大宗商品信用证变相融资研究广东省(或珠海市)金融后台服务外包(BPO)的发展前景2010年人民币汇率趋势预测分析XX公司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XX 纺织品服装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研究 中韩造船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市场的营销模式分析及启示论出口信用保险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贸易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FDI对XX市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农产品“农药残留物”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危害与对策新形势下跨国并购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我国贸易顺差问题研究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因素分析我国商品出口“打包通关”问题研究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国际快递业的初步探讨佛山陶瓷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国外消费信贷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务的借鉴研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大国贸易政策博弈与国际金融危机解救得失问题探讨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的金融合作战略研究珠海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国内地与港澳货币一体化问题研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CEPA对广东省物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珠(珠海)澳(澳门)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探讨东莞地区玩具出口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优化东莞地区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研究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某省(市)发展国际旅游业问题研究跨境货币互换在短期融资中的应用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保理业务中的应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分析XX地区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研究食品出口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中印两国对外贸易战略比较研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 2009年中国X行业遭遇反倾销调查情况分析保理融资方式辨析粤港澳物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广东家具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我国工业陶瓷出口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研究FDI提高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XX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问题研究中外贸易摩擦的新动向及应对策略中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效应分析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对策我国制鞋企业全球化经营面对的问题及对策我国钢铁产业的海外原料战略问题研究武汉外向型经济在“中部崛起”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我国石油行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比较研究廉租房融资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改革亚洲“10+3”战略合作的金融思考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大国经济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问题国际金融体系重建问题研究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及问题研究金融危机后**(行业)进出口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对策和方法研究CEPA与广东旅游业的发展珠海外来加工产业效益分析我国进口反倾销现状分析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电子商务在国际支付(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汇率变动与广东进出口贸易变动的实证分析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时规避外汇风险的策略分析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策略分析特保案对xx轮胎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培育xx地区服务外包市场的对策研究

中美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研究 逐句地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你!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可能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贴吧失望了,觉得这个贴吧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对贴吧产生了希望。是你让我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颗拨凉拨凉的心!本来我决定不会在贴吧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优生之年得以观得 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楼主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江山无数的英武气概!楼主,你说的多好啊!我在贴吧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见怪不怪了,但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贴吧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自从贴吧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贴吧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贴吧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贴吧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楼主的话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贴吧的明灯,楼主就好比贴吧的方向,楼主就好比贴吧的栋梁。有楼主在,贴吧的明天必将更好!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楼主,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 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楼主,我支持您! ..

农村劳务输出毕业论文

粮食主产区的工业化渴望 中国食品商务网 2008-04-11 09:31:00 刘庶明的身份是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名片挺有个性,上面印着这样一段文字:您了解“东北再造”第一人吗?请到“振兴东北网”看《东北再造》,请到“百度”等搜索引擎上点击。刘在东北经济学界以“大胆直言,观点新颖,理论超前,全局意识”而被称为“东北再造第一人”。 刘庶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现在东北遇到的是新现象,那就不能不说一说2000年的时候人们所说的“新东北现象”,那时候所谓的“新东北现象”,指的就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可能会受到大的冲击,其实指的主要还是吉林省,那时候人们主要担心,东北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太落后,成本大质量低,而西方国家是大规模种植,成本低质量高,国外的粮食一旦向中国倾销,东北的粮食会出大问题,由于东北农民收入的70%—80%来自种植业,由此会带来对东北三农问题的巨大冲击,不过,通过这几年东北的努力,随着劳务输出、畜牧业、加工工业等的增加,种植业收入的比重已经下降了,因此,人们担心的WTO后的新东北现象没有出现。但这不等于东北尤其是吉林省就没有困难了,面临的困难也许更多,解决困难的路也许更长,从长远来看,解决东北的农业问题尤其是解决东北农民的增收问题,不能从小处着眼,必须靠大思路、大手笔走现代化规模农业、现代化高附加值农业的路子。 东北农业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的一位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现在东北粮食市场主要面临四个突出问题:一是市场的问题,市场信息缺乏,许多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常有趋同现象,中介服务和政府指导跟不上,农民种植远远落后于市场要求;二是农村资金相当困难,畜牧业形势虽好,但贷款难,如今信用社的贷款越来越难,农村的小额信贷已经非常困难;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四是农民增收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这位官员指出,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对市场的适应性不够和对市场的信息了解不够,不仅对国际上大的农副产品调整带来的影响不了解,对国内市场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很了解,这种对市场的把握不好,把握不了,造成了增产不增效、不增收的被动局面。 怎么办呢?他说,首先,要对粮食主产区进行宏观的市场监测,然后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但现在恰恰是这个服务没有,同时农户是分散经营,农村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他们在市场上的对话地位和分量自然就很低,不能公平地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没有规模化的经营,今后的农业是没有出路的,还有就是中介服务发育不成熟,农民的联合没能组织好,生产经营的分隔状态必须解决,单干是没有出路的。 从更深层次来找原因,他认为主产区粮食问题在于:一是农业的盘子太大,二三产业落后,尤其工业落后,农民没有进入二三产业,因而农村的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是原始的原料销售,其产品附加值很低;二是农村城镇化滞后。由于加工工业薄弱,其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都呈相对薄弱,这是一个互为影响的关系,城市化影响工业化,工业化反过来又影响城市化进程。更应关注的一个现象是,目前农村人口的转移仍是不稳定的,是个动态的变化,许多现在已经出去的可能以后又会因为在城市无法生活而再次回到农村。 他建议,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应将工业化的理念用于农业发展上,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就是在产业升级中寻求市场,而农业也需要在产业调整中寻求市场,以市场来定农业发展的规模、思路;另外要坚持城乡统筹,工农联动。现在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尤其是乡村工业是分隔的,吉林省目前把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就是这个道理。 大工业拉动大农业 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出发,沿着102国道大约100多公里就到了榆树市,除了能看到大片大片的庄稼地,最显眼的就是公路两侧大大小小的 “工厂”,规模都不是很大,也许用家庭作坊来形容并不过分,但这一切对遍地都是玉米的产粮区来说,无疑是“工业”的征兆,当粮食作为原材料已经不能使他们富足的时候,为粮食寻找“出路”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而围绕着粮食而衍生的“工业”无疑寄托了太多的内涵。 刘庶明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无疑是正确的,甚至于主要应该是由粮食主产区搞加工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不能运到外地转化,而非粮食主产区少搞或者是不搞,除非进口外国粮食搞加工业。 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了吉林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他们看来,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希望所在。 长春市的工业化发展目标是,到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新增产值1000亿元,年均递增30%左右,总量达到1360亿元,培育3个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个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50个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形成龙头企业群体。--------------------------------------------体现大国风范,是因为有底气而自信吗? 加入WTO以来,农业领域有两件大事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和充分讨论。一件事是大豆加工企业被外资收购,对东北大豆农民的影响;另一件事是大批韩国、日本、台湾农业组织在国内大办农业园区,可能对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既有的海外市场带来的影响。对这两件事情的认识,可能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农业开放政策和农业发展道路。一,大豆产业被外资全面接盘,到底是喜还是忧? (负责任的大国首先是对本国人民负责) 中国近几年来的大豆平均产量1600万吨。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5/06作物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大豆消费总量将达到4232万吨,其中3250万吨用于压榨。另据美国农业部的周度销售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7日,2006/07年度(始于9月1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装船量为463万吨,比一周前增加了4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427万吨。2006/07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对华大豆的销售总量(已经装船和尚未装船的销售量)为741万吨,同比提高了45%。另外一组数字与之形成鲜明对照:2006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同比去年下降25%,总产下降18%。黑龙江省农民大豆种植微利,而农场种植大豆成本较高,约元/斤,比去年上涨元。按照目前的大豆市场价格计算,农场种植户出售大豆将出现亏损。据黑龙江有关方面最新的调查说:2007年度的大豆种植面积还要下降10%以上。全国有 6%左右的土地生产大豆,有5000万户(亿人口)主要靠生产大豆维持生存,黑龙江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靠大豆收入维持生存。随着大豆进口的不断增长,已经迫使我国不少豆农不断减少生产,生活难以为继。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有国产大豆出油率不高或生产成本高的原因。但是,外国政府对本国大豆出口实行政策补贴,也是重要的原因。仅2001年,美国对大豆的补贴就高达190亿美元,相当于出口价格的30%。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大豆加工产业正陷入外资全面接盘的境地,大型压榨企业只剩下一家未被外资兼并,据称,“明年中国压榨行业将不会再有中国独资企业了”。对于开放所带来的大豆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困境和加工业的全盘西化趋势,国内有不同的声音。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部总监王伟筠认为,从大豆产业可以看出,国外农产品不是不“入侵”,只是没有直奔而来,而是改头换面,迂回包抄而来。外国大豆进入中国的方式是,资本先行,携强大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业,控制加工业后,再从国外进口农产品。大豆产业当前的困境其实是我国大宗农产品在失去保护之后,遭受国际竞争后败下阵来的一个缩影。下一个是玉米还是小麦?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有这样一笔账,进口2000万吨,是市场需要的,但当超过2000万以上时,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有130万的农民离开大豆种植业,甚至离开土地。因为,100万吨大豆,按我们现在的单产水平需要856万亩耕地,而黑龙江省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是亩,所以多进口100万吨,就要多影响百万农民。那么是不是不种大豆就可以种其他作物呢?不一定!在黑龙江西部地区,不种大豆就很难种其他作物。历史上,大豆不好卖时,就曾经出现过农民弃耕问题。我们大豆产业引进的外资,严格讲不是外资,而是跨国粮商,他们收购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的目的不是做大做强我们的大豆加工业,而是为了卖更多的大豆给中国,把在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变成他们实现国际贸易利润的一个环节。因此,外资大豆加工企业越多,我们农民卖豆就越困难,如果我国的大豆加工企业都被外资收购,中国的大豆卖给谁?2006年度中国进口总量可能达到3000多万吨,受害者就是农民,受益者则是跨国粮商。在大豆进口明细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大豆是谁进来的。中国自产大豆供不应求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进口大豆不能放任不管,我们要做到“有度、有序、有透明度,兼顾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大豆加工业的背后是“三农”问题,大豆加工业引进外资会增加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我们有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如果真正把大豆看作是农业问题,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在黑龙江大豆价格已经到了成本线,跌到了5年来的最低点。由于进口大豆增长超过需求增长,黑龙江今年大豆种植面积下降了25%,价格下降了24%,对农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我建议可以考虑动用反倾销手段。此外,大豆的产业是一个不小的产业,上联种植业,下联养殖业,这个产业出了问题将影响到几千万的农民。现在有的人说,进口大豆更划算,我认为这是饮鸩止渴。现在大豆便宜,是因为我们还有不少的国产大豆,如果中国大豆产业不存在了,进口大豆还能这么便宜吗?农业部农研中心的柯炳生主任则认为:对消费者及农民来说,是外资还是私营企业没有什么区别。我们说改革开放引进外资,为什么工业能引进外资,农产品、加工业就不能引进外资?关键是市场环境,是市场规范、市场行为的问题,不是所有制的问题。如果真的发现有垄断的话,国家有反垄断措施,国外在农业方面很少听到一个垄断企业能把整个国际市场都垄断了。不能拿着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东西来套,想当然,不分具体情况,笼统一说。我们的汽车工业那么多合资,就没有人说被外资垄断。大豆为什么进口多,主要还是因为国内生产没法满足需求,我国入世以来,也出现大豆价格高的时候,我们大豆的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并没有高出太多。需求满足不了,只能进口。关键是中间加工环节要有一个竞争的市场,否则大豆价格高上去,消费者也受不了。中间环节、加工环节利润不能拉得太大,必须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现在的情况就是高度竞争,如果没有压力,不是消费者倒霉就是生产者倒霉。当然,进口大豆多,受到直接冲击的是种大豆的农民,农民会因为降低而减少收入。在分析冲击:影响的时候,要分清哪些是真正的冲击,哪些是因为加工企业进行市场投机或者经营管理效率低所造成的。竞争永远存在,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存在竞争,只能是提高生产效率。抱怨没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农业部原副部长王连铮:中国大豆不敌进口大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产大豆不如进口大豆有竞争力,不仅是价格上竞争力不足,品质上也有不足。但是,大豆是东北及内蒙古的主要农作物,农民不种大豆也没法种别的。没别的种,这些老百姓政府能都包着吗?刘源观点: 大豆难题究竟该如何化解〔话题〕大豆难题的化解之道,外要考虑对外资适当限制,内要考虑提高大豆的生产效率和大豆品质外资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市场,中国大豆产业究竟该怎么办?记者就此专访了王连铮,以及农业部农村研究中心教授柯炳生。中国大豆是否被外资控制记者:目前的一种说法是,外资开始垄断中国的大豆产业。您怎么认为?:有专家说,外资进入到多少比例就会危及到经济安全。在我看来, 记者: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柯炳生田仁礼: 入世导致大豆危机?记者:现在大家有这样一种判断,入世的时候普遍觉得对农业马上会形成冲击,但是这几年过去了,没有马上受到冲击,大家预期从今年和明年开始,大豆、玉米受到冲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柯炳生:大豆问题受供求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能笼统地说就是开放的结果,因为大豆在入世前几年就已经是3%的关税了。当然进口越少,国内大豆的价格就越能回升,但是这种现象没法出现, 第一这不是抱怨的问题,跟入世没有那么直接的关系,入世之前到现在的关税没有变化,是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跟开放归结到一起没有道理;入世以来也出现过大豆价格高的时候。第二田仁礼: 解决之道记者:在现在的情况下,大家认为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柯炳生:为什么汽车工业关税越降越低,但是国内汽车工业还是照样在发展?大豆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样道理。现在不是限不限制进口的问题,而是怎样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提高效率包括国家的基础设施要好,建设水利设施、改善生产条件;第二要有先进技术、有好的技术推广服务;第三农民要使用这些技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还是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力。这是根本的出路,这些都需要国家加大支持,这是国家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部分。王连铮: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适当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种;加强科学研究,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大豆研究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政策上,可以考虑像美国那样加大对大豆的补贴。田仁礼:解决大豆问题关键还是要解决市场问题。给钱不如给市场。现在美国农民除了有巨额的政府补贴之外,大宗农产品都是先卖后种,让农民不用担心市场风险,我们可以考虑仿效。我的具体建议如下:应该尽快成立大豆协会,集中力量,统一协调,争取大豆采购话语权,进而争取买方市场的定价权;应该启动非转基因技术壁垒;应该进行统一招标采购、限制跨国粮商进入期货市场;应该支持一批骨干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使用国产大豆;应该设立大豆市场调节基金,通过期货市场调控需求和价格。(录入:陈利明)作者: 记者曹海东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6-08-10 13:19:就沿海流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而言,出口增长?但,境外农业组织正在成为流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主导。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拱手让给国外农业企业和组织。农业部等政府部门的官员对此的说法是,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据陈国强介绍,发达国家对农民的补贴是每天10亿美元。台湾韩国日本对农民的补贴?菲律宾的历史教训:在WTO的框架内,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和平等竞争是无稽之谈,而我国却让享受政府高额补贴的境外农业企业和组织“自由”抢占中国小农的农产品传统市场,面对这样的“自信”之举,请问底气何在?难道中国打算依靠财政养着8亿小农吗?还是死心塌地做菲律宾第二?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一)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谷物出口大幅度增长,进口大幅下降,由上年净进口转变为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是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到改善。分品种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出口谷物万吨,同比增长倍;进口万吨,同比下降%;谷物由上年净进口万吨转变为净出口万吨,具体情况如下:大米产品: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下降;进口万吨,同比增长;净出口万吨,同比增长。玉米产品: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倍;进口量很小(吨),净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倍。这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我国玉米供给充足的共同影响。小麦产品: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下降;进口万吨,同比下降;净进口万吨,同比下降。大麦产品:2005年进口万吨,同比增长。(二)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用油籽: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增长;进口万吨,同比增长。其中,大豆出口万吨,同比增长;进口万吨,同比增长。食用植物油: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倍;进口万吨,同比下降。其中,豆油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倍;进口万吨,同比下降。菜籽油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倍;进口万吨,同比下降%。棕榈油进口万吨,同比增长。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主要是玉米油和豆油出口增加较快。(三)棉花进口增长,出口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棉花: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下降;进口万吨,同比增长。食糖: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倍;进口万吨,同比增长。出口增长主要是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的增长。进口增长主要是弥补需求缺口。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出口情况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及价格具有比较优势。(一)蔬菜、水果出口增长,均为贸易顺差且顺差扩大蔬菜: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万吨,同比下降,进口额亿美元,同比下降。水果:2005年出口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万吨,同比增长,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二)畜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双增长;畜产品贸易逆差大幅缩小,水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畜产品:2005年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贸易逆差亿美元,同比下降。其中,生猪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家禽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倍。水产品:2005年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贸易顺差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四、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以东部地区为主,其出口份额有所减少,进口份额略有增加;中部地区出口份额有所增加,进口份额略有减少;西部地区进出口份额都略有增加2005年,东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出口份额的,减少个百分点;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进口份额的,增加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出口份额的,增加个百分点;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下降,占农产品进口份额的,减少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出口份额的,增加个百分点;进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进口份额的,增加个百分点。2005年出口额居第一位的是山东省,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第二位是广东省,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第三位是浙江省,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年进口额居第一位的是山东省,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第二位是广东省,进口额亿美元,同比下降;第三位是江苏省,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五、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亚洲进出口贸易双增长。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亚洲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减少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亿美元,同比增长;韩国亿美元,同比增长;中国香港地区亿美元,同比增长;马来西亚亿美元,同比增长;印度尼西亚亿美元,同比下降。2005年,亚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进口市场,从亚洲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增加个百分点。对欧洲进出口双增长。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欧洲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对欧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增加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亿美元,同比增长;俄罗斯亿美元,同比增长;荷兰亿美元,同比增长;英国亿美元,同比增长;西班牙亿美元,同比增长。2005年,欧洲是我国第四大进口市场,从欧洲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增加个百分点。对北美洲、南美洲出口增长。北美洲是我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2005年对北美洲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增长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对加拿大出口亿美元,增长。南美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排第四位,对南美洲出口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增加个百分点。从北美洲进口农产品下降、从南美洲进口农产品增长。北美洲、南美洲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大进口市场,2005年从北美洲进口亿美元,同比减少;从南美洲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占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分别减少个百分点、增加个百分点。其中,从美国进口亿美元,同比减少;从巴西进口亿美元,同比增加;从阿根廷进口,同比增加;从加拿大进口亿美元,同比减少。六、我国农产品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其出口增长进口下降;进料加工方式进出口双增长出口2005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进料加工方式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进口2005年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进料加工方式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亿美元,同比下降,占农产品进口总值的%。注:1.大米产品:包括大米、大米粉、稻谷和种用稻谷2.玉米产品:包括玉米、玉米粉、其他加工玉米和种用玉米3.小麦产品:包括小麦、小麦粉和种用小麦4.大麦产品:包括大麦、加工大麦和种用大麦----------------------------------------中国农民正在失去国际国内市场 作者:李昌平 2008-01-18 14:41:02 发表于:博客中国 中国农民正在失去“两个市场”。一个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例如,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国内市场70%的份额已经被外国企业占有;另一个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国外市场,例如,蔬菜及其加工品的日本、韩国和欧洲市场,原本是中国大陆农产品的传统优势市场,但现在却正被进入中国的外资农业企业逐步替代。 中国的农业政策存在严重缺陷。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农业被迫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如果说农业第一发展阶段的政策目标是追求量的增长,第二发展阶段是追求农产品品质和价格的提升,那么第三发展阶段的政策核心目标则是占有市场份额,获得持久的市场份额收益。 为了占有市场份额,主要政策措施是“组织密集+技术密集(质量提高为主)+资本密集+品牌密集+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这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依然还对他们的农业组织实行高额补贴的原因。 两年前笔者就曾经撰文警告:如果中国农民失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趋势不变,后果会非常严重,第一,中国将失去农产品定价权;第二,小农随时都面临大面积破产或成为资本家俎上之肉的威胁。譬如,前两年豆农就破产了不少,棉农、奶农等现在都已经是俎上之肉了。 笔者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收入增长将逐年下降,小农家庭简单再生产将不得不依靠家庭成员在城市就业的收入维持,但中国更多的小农将会被迫放弃小农家庭经营,中国农村将迎来一个快速兼并时代。这个时代的来临,将带来四个根本性转变:农村问题转变为城市问题;农民问题转化为工人问题;国内二元经济矛盾转化为国际贸易摩擦;经济和社会问题将转变为政治问题。这也许是中国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转变,对中国政府的考验也许才真正开始。---------------------------------------------------上面的链接有毕克贵 宁霜合著的《加入WTO对东北地区粮食产业的影响及对策》我这里网速奇慢,你自己下载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坚定不移走自然发展的科学道路,鄙弃化肥和农药,大力提倡农业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摘要: 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劳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劳动力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劳动力会出现转移,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让农民的收入增加,可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劳动力转移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劳动力的转移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不将这些问题及时的解决,就会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劳动者素质

农村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如果农村经济没有得到迅速的发展,就会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已经突出了几大问题,如果不将这些问题及时的解决,就会阻碍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生活在农村的,我国农村劳动力较多,但是耕地却是较少的,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按照现在的科技水平,农村仅仅需要亿的劳动力就可以满足农村生产的需要,这是现在的人口现状决定的。由于人口众多,可利用的耕地较少,从整体上来看,农业生产的效率是不会得到提高的,只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长期发展下去,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让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得更加艰难。现在的这一阶段,国家对人民越来越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提高人民的收入,这三个问题得到解决,就可以减少城乡差距,让农民内部保持稳定。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水平,农民为了追求利益,就会转移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劳动力转移的现象是十分的严重,有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以下对这些地区出现的劳动力转移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劳动力的转移是大规模的,主要是受到交通、经济、文化和信息等因素的影响,让农民盲目的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来发展,但是没有实地的考察和了解,仅仅是在亲友的帮助下,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对农民工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导致了供求关系不容易衔接,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其次,农村的劳动力发生转移,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非常低的,素质程度的地下,造就了农村人口的`转移是都十分的严重的,这些素质较低的劳动力主要是来自县级或者是县级以下的地区,县级以下地区的人们大多是高中毕业或者是初中毕业,有些甚至都没有学历,仅仅学习了技术,但是技术的学习并不是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仅仅是向老一辈会技术的人那里学习的,这样没有经过文化熏陶的技术人员是很难找到工作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素质要求是非常大的,素质低下的人们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很难在城市中生存。最后,机会成本的影响着劳动力的转移。城镇与乡村在就业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待遇上,城镇是用具职务和职称等来领取工资,在工资和报酬上是标准化的,与农村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村劳动力都涌向城镇,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道德风险,这些是农村劳动力无法应对的问题。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户口问题,户口问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劳动力没有城镇户口是很难生存的,这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是国之根本,人民要想生存是离不开农业的,如果没有将农业经济发展好,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社会动荡,流离失所,一定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让农业转型升级,适应劳动力减少的需要,发展规模化经营,这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了人们对种植业的重视程度在逐渐的降低,人们都退出了责任田的种植,认为外出打工的收入就能够满足生存需要,有些甚至在城镇生活,这样就导致了人们对责任田的需要减少,乡镇的发展就会减弱。这是由于这种现象,农民就行了产业升级,进行了规模化的种植,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在规模化种植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劳动力的剩余,根据市场需要发展农业经济,对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对农民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性人才,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增加劳动力的二次创业,让农民也能够发家致富,走这样的道路,以让整个经济的发展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作了一个新的发展道路。农民进城可以开阔眼界,则那几人民的收入,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增加农民的阅历,学习新的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下的发展做出贡献。而且一些培训班的出现,也提高了农民的职业素质,让农村劳动力结构在整体上改善。

(三)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劳动力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转移的劳动力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将城镇的思想与素质带到了农村,让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基本观念。提高了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还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生产能力。(四)对社会的影响随着非农转移的加速发展,承包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越来越突出,成为农民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最后防线。但是由于有偿、合理、灵活、有序的土地流转制度流转机制建设没有及时跟上,迫使大量劳务输出人员城乡两栖兼业,无法解决后顾之忧。在近年来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一些人甚至弃田抛荒。抛荒现象尤其是常年抛荒呈逐年加重之势。

三、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一)强化农民智力投资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一般来说,农村劳动力素质与转移的速度和层次成正比关系,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部门的作用,从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逐步形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多主体参与的农村教育培训体系,为非农产业输送合适的高素质劳动力。

(二)完善与加强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法律保障体系

各级地方政府应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务信息服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劳务信息,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等,解决农民的信息闭塞问题;提供法律跟踪服务,聘请劳务律师对劳务输出的全过程进行法律咨询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制定劳务输出优惠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等,以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完善与农民工其它权益相关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工会法律制度、户籍法律制度等,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以全方位的法律保护。

(三)积极提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全方位服务

就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来看,与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以及中小企业仅占受阻等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此种情况下,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受到明显的约束。通常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以城镇化及中小企业作为可靠的载体支持,从而推进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此种情况下,应当结合地区农村发展实际,积极开拓劳动力市场,并结合当前农村人口问题加以全面分析,在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国际劳动力市场进行优化利用,促进农民问题的妥善解决,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顺利实现。若地区条件允许,可以对全球性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妥善利用,结合农村劳动力现状,有目的且有组织的开发国际劳务输出市场,将组织开发与农民自谋出路进行有机结合,给予农村劳动力政策上的支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良的途经,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四、结论

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对人力资源缺口的助力是很大的,但是这种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农村经济整体的发展环境也的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重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让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张伯平,刘冰,石佳,于艳洁,肖霞.浅析天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林科技.2014(06)

[2]张敏.做好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临泉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为视点[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3]谢琳.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9)

自己去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农业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村经济总体状况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那里?需要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观念等?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一项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由于各地农业状况千差万别,调查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由点及面,所以这次调查选择了一个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调查点---郏县渣园乡,希望这次调研能对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 渣园乡的基本情况 渣园乡位于郏县城以西6公里,广阔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8068户、万口人,(数字统计至2005年6月底,以下同)人均耕地亩,属中等农业乡镇,支柱产业为农业和畜牧业。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乡夏粮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加7%,农业总产值实现4138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畜牧业持续发展,总产值1862万元,同比增加12%,红牛育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新发展红牛养殖户410户,新增存栏800头,使1200户从“公司+基地+银信+农户”模式中受益。非公制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118%。 (二)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业,优质小麦推广达到10000亩;烟叶面积达到4000亩,比去年增加15%;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生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万头、万头、万头,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82%、80%,专业养殖场达到目的72家;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共造林1200亩,新增林地300亩。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该乡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新建沼气池310座,新修乡村道路7公里,新修水渠5千米,新打井8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0亩,旱涝保收田320亩,解决3000多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全乡万群众从这几项建设中受益。 (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在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下,2004年建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规模企业5家,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户由较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1200家和85家,实现利税20万元,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人。 (五)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2006年上半年外出务工4088人、创收25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收入增收700余元。外出务工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0%以上。 (六)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2002年以来,该乡圆满完成了土地延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行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2005年共减免农业税万元,发放粮食补贴万元,涉农“三乱”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得到有效歇制,全年共查处涉农违法违纪案件6起。 (七)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5年,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加大,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开展了对贫困学生扶助,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上半年对农民看病补助大万元,已使数千人受益。“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三、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 ”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二)基层债务负担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乡村两级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规范了农村税费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农村基层又面临了两个新情况:首先是阻断了税费收入的路子,相继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已负债累累的乡级财政雪上加霜,机构运转困难自身支出得不到保障,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其次,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随之而来的是村里公益事业无钱来办,偿还债务成了无源之水。基层债务不解决不行,解决又没有办法,处于“两难”境地。由于基层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挫伤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存在“有心干事、无力干事”的现象。 (三)农资涨价过快,幅度过高,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本地区2004年农资价格上涨,以尿素复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5%、12%,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元,种粮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的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四)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收入在300—500元占20%,500--100元的占70%,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表现在:农村教育投入不够,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还存在因教育和医疗犯困现象。 四、发展经济的思路与政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乡,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猪三大宗畜产品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力争畜牧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把畜牧养殖园区建成全省乃全国有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甚至几亿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专家认为,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进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靠实现城镇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完成。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四)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负责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发布、组织培训和输出、开展职工介绍等工作;二是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机构,坚决取缔“黑中介”,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五是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五)落实中央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一是加强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投入力度。要不断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继续搞好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民参加率,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坚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劳务派遣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答辩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对先前的单位就是劳务派遣人员。这是企业应对08年劳动合同法的对策,没办法

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分析管理论文

摘要: 本研究基于苏州某人力资源公司提供的劳务派遣员工花名册,通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揭示出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人力资源流动、劳务派遣、离职率、新进率

一、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源流动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国家、地区、城乡或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的流入或流出,可以划分为宏观人力资源流动和微观人力资源流动两类。其中,宏观人力资源流动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地区之间、国家内部城乡之间的流动;微观人力资源流动则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所发生的流动。企业保持适度的人力资源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适度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并有助于保持活力。但是,如果人力资源流动不平衡或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过高,就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挑战有两个: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企业用工短缺。

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最常用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离职率,一个是新进率。当离职率等于或小于新进率时,组织的人员规模可维持平衡或不断扩大;反之,当离职率大于新进率时,企业就会出现人员规模的萎缩,并会出现“用工短缺”的问题。一般的情况下,企业出现少量员工的离职,完全可以通过招聘及时补充。但是,如果短时间内员工离职过多、离职率过高,企业补缺工作的难度就会增大,乃至招聘任务无法完成、“岗位空缺”持续存在。

二是,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过高会给企业带来“高企不下”的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流动,特别是员工的离职会带来额外的成本。离职带来的成本,一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员工离职带来的显性成本,如直接的经济损失,会侵蚀企业营业利润,造成企业营业利润下滑。隐性的成本往往都是一些间接的损失。这些间接损失造成管理上的风险有时会更高于其直接经济损失。总体而言,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越高,空缺的岗位和拟招聘的人数就越多,而相应的成本也就越高。

由此可见,企业要维持可持续性发展,内部的人力资源流动必须要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上,并能维持动态的平衡,否则企业就会遭遇“用工短缺”及“人力成本高企不下”的问题。企业若是长期新进率小于离职率,人员规模必然会不断萎缩,最终就会“无人可用”而倒闭破产。也正因如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有关人力资源流动的指标监测体系。这套体系,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人力资源流动的水平以及人力资源流动的平衡性,监测的对象可以是全体员工,也可以是一些重要岗位或重点群体。

而鉴于成本的考虑,这套监测体系的建构,最好能基于既有的数据,而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采集。如果能基于既有的数据,经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技术来建构这样的指标监测体系,这项工作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考虑到在企业各种类型的员工中,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更高。为此,本研究拟从该群体着手,分析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并积极探索相关指标背后的内涵及潜在的影响机制,如性别、代际等人口等变量对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影响,以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材料及数据挖掘步骤

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以苏州地区某7、力资源公司为例。经该公司许可,本研究选取了该公司在苏州地区制造型企业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这八个劳务派遣项目自20XX年7月以来便存在,并延续至今。本研究选取了这八个项目自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期间合计21个月的员工花名册,并以此为分析材料。该公司提供的每个月份的员工花名册都包括了如下几个共同的字段信息:

①身份证号(以下简称ID);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未离职记录为“空”)。

根据这四个字段,并按如下步骤分析,可挖掘出如下一些数据信息:

第一,利用ID的唯一性,可合并21个月的数据,生成每个ID一行数据的文件。每行数据均包括:

①ID(身份证号);

②性别;

③入职时间;

④离职时间。

此外,根据ID,还可提取出“出生日期”这一变量,基于“出生日期”这一变量,确定出员工的“代际”信息(1=90后,2=90前)。

第二,利用“入职时间”和“离职时间”这两个字段的信息,可判断每个员工自人职以来,在每个月份中的工作状态。在每个月份中,都可用如下四个变量来表征员工的工作状态:

①新进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为当月的员工;

②离职员工(1=是,0=否),是“离职时间”在当月的员工;

③月初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第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第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

④月末在岗员工(1=是,0=否),是入职时间在本月最后1天之前、而离职时间在当月最后一天之后或值为空(20XX年3月31日仍在岗)的员工。鉴于统计期为21个月,按前述操作规则,重复21次,共获得21组(每月1组)员工的工作状态。

第三,分别以“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1990—1999年出生的员工)、“90前员工”(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为分析对象,根据员工在每个月里的工作状态(是否为“新进员工”、“离职员工”、“月初在岗员工”和“月末在岗人员”),可分别统计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21个月份中的新进人数、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初在岗人数,并根据“离职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和“新进率一离职人数/[(月末在岗人数+月末在岗人数)/2]这两个公式,计算出“全体员工”、“男性员工”、“女性员工”、“90后员工”、“90前员工”在每+71份里的新进率和离职率。

2、样本特征

统计期初(20XX年7月1日)的在岗劳务派遣员工有2663人,经过21个月的人力资源流入与流出,到统计期末(20XX年3月31日)还剩在岗劳务派遣员521262人,员工净流失1401人,规模减少了。在21个月的统计期内,先后离职的劳务派遣员工有17562人,平均每月离职836人,加上期末在岗的劳务派遣员工1262人,本研究涉及到的劳务派遣员工(包括离职和在岗人员)合计18824人。

三、结果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分析

离职率和新进率是反映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为了描述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离职率与新进率的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内在联系,本研究对这两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1所述):

①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平均值为;

②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平均值为‰

③全体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p=);

④全体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相差个百分点(MD=),但这一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0、707,df=20,p=)。

2、差异性比较

(1)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差异及内在关系,本研究对男性、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2所示):

第一,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33、0%,最大值为109、3%,平均值为47、1%;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2、2%,最大值为55、3%平均值为34、4%;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57,p<0、001);男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相差12、7个百分点(MD=12、7%),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5、225,df=20,p<0、001)。

第二,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9、2%,最大值为116、0%,平均值为43、7%;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6、2%,最大值为83、1%,平均值为37、0%;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女性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2,p

(2)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在代际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分析不同代际的劳务派遣员工在离职率、新进率上的'水平及内在联系,本研究对90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以及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第一,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9%,最大值为89、1%,平均值为44、0‰90前劳务派遣员工最小值为21、3%,最大值为85、5%,平均值为37、0%;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91,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离职率相差7、0个百分点(MD=7、O%),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3、438,df=20,P=0、003)。

第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最小值为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9、7%;90前劳务派遣员工新进率最小值为28、9%,最大值为103、7%,平均值为35、5%;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3,p<0、001);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与90前劳务派遣员工的新进率相差4、2个百分点(MD=4、2%),二者之间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t=2、113,df=20,P=0、047)。

四、主要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的结果,可以概括出如下一些主要结论:

1、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高,基本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21个月中,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最小值为29、2%,最大值为88、2%,平均值为42、1%,而新进率的最小值为9、3%,最大值为103、6%,平均值为38、5%。换言之,在低峰期时,每个月也有将近29、2%的人流失、9、3%的人流人,而在高峰期时,每个月可达到88、2%的人流失、103、6%的人流入。就以最低值为29、2%的离职率来看,企业往往也会觉得难以承受。如果没有人员的流入,29、2%的离职率意味着企业的员工,仅需3、425个月就会全部流失完;而以42、1%的平均离职率来计算,2、375个月就可能流失完所有的员工。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目前劳务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较高,换句话说,这一群体面临着严重的就业不稳定性问题。

2、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这意味着二者存在相伴相生的关系,企业旺盛的招工需求(高新进率),其背后可能存在着一个较高水平的离职率。近些年来,一到特定的时间点上(如每年的9、10月份,以及春节前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就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很多媒体会将之归结为人口红利的殆尽——即人力资源市场不能提供足够的供给。事实上,导致“用工短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人力资源市场供给减少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企业的“用工需求”突然增大。“用工需求”的突然增大,无非两类原因。

一是企业订单增加或规模扩大

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企业因员工的“高离职率”而产生了大量的岗位空缺。企业要维持动态的、平衡的发展,就必然会在短时间内招聘大量的人。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持续存在;如果人力资源市场在短时间内能够提供充足的供给,“用工短缺”问题就会得到缓解,但缓解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较高的“新进率”。正如本研究上述结果显示,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新进率为38、5%明显小于平均每月42、1%的离职率。这意味着,该劳务派遣机构目前在员工的招聘上,几乎全部都是为了补充人员的流失。

3、目前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人力资源流出略高于人力资源流入

尽管21个月中,平均每月离职率与平均每月新进率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平均每个月3、6个百分点的差异,也不能忽视。若长此以往,该机构的劳务派遣员工规模必将逐步萎缩掉。事实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该机构在21个月期间,7个项目上的劳务派遣员工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2663人萎缩到1262人,净流失了1401人,人员规模减少了52、6%。这对于以劳务派遣为主营业务的人力资源机构而言,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最终结局只能是项目终结、企业关门。而对于一个用工企业而言,如果新进率持续小于离职率,结果只有一个,就是企业持续“用工短缺”,并最终“无人可用”。反言之,如果企业不存在员工“高离职率”的问题,那么,“新进率”也不会那么高,而“用工短缺”问题自然就不会存在。当然,新进率略小于离职率,也可能是企业业务调整或转型升级的结果。比如,用工企业缩减了劳务派遣员工的用工规模,或者是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水平或员工生产效率而减少了用工的需求。因此,当平均每月新进率小于平均每月离职率的时候,也要分析—下原因。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而是企业招聘需求旺盛,但自身或合作机构的招聘能力跟不上或吸引不到足够多员工的时候,企业就要格外警惕,及时提出因应策略。

4、性别因素和代际因素,对劳务派遣员工平均每月的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男性员工相对女性员工、90后员工相对90前员工,有着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流动。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性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都显著高于女性;而90后劳务派遣员工的离职率、新进率则高于90前。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人力资源实务工作者长久以来的印象——男性员工、90后员工更不稳定、更倾向于离职。导致男性员工相比女性员工更倾向于离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两性在自我概念、职业性格、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上的差异。而对于90后员工而言,则可能是因为初入职场,本身就处于一个职业尝试期。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往往更倾向于不断更换工作以谋求更多的尝试、体验或经历。而“男性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女性”、“90后员工的新进率要高于90前”这两个结论则可能说明:目前的人力资源市场中,男性员工与90后员工相对比例较多。

目前,人力资源市场看似供需两旺,有企业大量招人,也有大量的人要找工作,但是这未必意味着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就健康、可持续,或是经济回暖、欣欣向上的反应。这很可能意味着,目前区域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更多处于一种内部流转、自我循环的状态。员工只是从本区域范围内的一家企业流出,然后又流入本区域范围内的另外一家企业,而企业新进的员工,也只是从另外一家企业流出的员工。于是,流出的男性员工越多,新进企业的男性员工也就越多;流出的90后员工越多,而新进企业的90后员工也就越多。这种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的高速流转,转看似造就了旺盛的人力资源市场,但实则企业生存环境和员工就业环境恶化的一种征兆。

五、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利用每个月的员工花名册,经过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监测企业员工或重要员工群体的人力资源流动水平及平衡状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内在联系,以及性别、代际因素对人力资源流动水平的影响。就本研究分析的劳务派遣员工这一群体而言,他们的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出高流出与高流入的态势;

二是离职率与新进率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

三是人力资源流动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四是性别和代际因素,对离职率和新进率都有着显著影响。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

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

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

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

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

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

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大四毕业论文出问题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一定要及时的找导师进行沟通,然后也应该询问导师的意见,没有必要太担心。

我认为可以向比较要好的同学去请教,从他们那里也能获取一些意见来写论文。

应该换成李佳琦,毕竟他们俩都是卖货主播,职业相同,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相对比较换成其它题更容易一些。

大四选的毕业论文老师不要我了,非常正常。相信很多的毕业生有相似的经历,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论文被导师直接丢在一边,甚至来一句“拿回去重写”,当时的心情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尽管自己在大学四年没有像学霸们那样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但是至少在毕业前的几个月的确是“绞尽脑汁”写论文啊,可导师怎么不到一分钟就否定了论文。其实,导师并非是随便否决你的论文,而是光看摘要就完全不合格,更别提正文了,当你被导师评判时,你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你的毕业论文直接被导师“枪毙”,其实大部分原因在于你没有写好摘要。

  • 索引序列
  • 对外劳务输出问题毕业论文大纲
  • 劳务输出毕业论文
  • 农村劳务输出毕业论文
  • 劳务派遣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答辩
  • 大四毕业论文出问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