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大义觉迷录研究论文

大义觉迷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义觉迷录研究论文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艺术人类学会理事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吉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北方民族史,人类学,宗教学,萨满文化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萨满教学术史》(2010年)。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萨满教昏迷术研究》。最终成果《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获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资助出版,于2007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研究》,主持,最终成果《〈乌布西奔妈妈〉研究》获2009年度大连市学术专著出版资助。4.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萨满教文化研究》,主持,最终成果《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于200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5.吉林省教育厅课题《萨满教造型艺术的民族学调查与研究》(2004年立项)6.吉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国外萨满学前沿问题译介》(2006)。最终成果《域外萨满学文集》于2010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7.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满族家谱选辑》(2005),第一参加者。8.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北方古代民族萨满教史料整理》,主持,待结项。9.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满族萨满信仰调查与研究》,主持。阶段性研究成果《追寻萨满的足迹——松花江中上游满族萨满文化田野考察札记》于2009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乌布西奔妈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2.《追寻萨满的足迹——花江中上游满族萨满文化田野考察札记》,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3.《中国北方民族萨满出神现象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7月4.《萨满文化论》(与富育光合著),(台)学生书局,2005年9月5.《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6.《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萨满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考书,入选《中国宗教研究年鉴》“部分宗教学著作”栏目。) 1.《萨满文化调查研究丛书》,主编,学苑出版社,2009-2010年①《金子一样的嘴——满族说部文集》,富育光主编,2009年②《萨满艺术论》,富育光著,2009年③《域外萨满学文集》,郭淑云主编,2010年2.《萨满文化研究》第2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3.《萨满文化研究》第1辑,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4. 《萨满文化解读》,执行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5.《钦定八旗通志》,参与点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12月6.《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郭淑云、王宏刚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7.《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满族卷、鄂伦春族卷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8. 《宗教大辞典》,编委,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9.《旗人生计》,合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10.《吉林旗务》,合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1.《颜元对宋明理学的批判及其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4期全文转载)。2.《从〈大义觉迷录〉看清世宗的民族思想》,《北方民族》1988年第1期。3.《萨满教浅析》,《协商新报》1990年52、53、54、55期4.《雍正〈上谕内阁〉及其价值》,《北方民族》1991年第3期5.《满族古文化遗存探考》,《满族研究》1991年第3期6.《萨满的社会职能》,《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1期7.《萨满教原始崇拜及其祭礼》(合),(台北)《民俗曲艺》,1991年夏季号8.《萨满教文化与东北史研究》,《东北亚历史与文化》,辽沈书社,1992年版9.《北方萨满教及其特征》,《宗教》1992年第1期10.《满族萨满教雪祭探析——兼论原始萨满教的社会功能》,《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11.《萨满教原始气运观探微》(合),《北方民族》1992年第3期12.《〈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论析》,《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5期13.《别具特色的满族服饰》,《吉林日报》1993、10、5五版。14.Social Function of the Manchu Shaman,Shamans and cultures(edited by Mihaly Hoppal and Keith ),Budapest,1993年15.《鲸海文化初探》(合),《中日民俗的异同和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6.《满族鸟崇拜文化探源》,(台北)《满族文化》第20期,1994年17.《鲸海文化特征论考——兼论满族先世与日本的海上往来》(合),《北方民族》1994年第3期18.《国际萨满教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在匈牙利召开》,《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3期19.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chu Shamanic Dance,Shamaniam inPerforminc Art (edited by Tae-gon and Mihaly Hoppal),Budapest,199520.《表现诸多原始特征的鄂伦春族萨满教》,《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1期21.《萨满教文化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东北文化研究》1996年第1期22.《鄂伦春族萨满教特点刍议》,《内蒙古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6年4 期转载)。23.《满族鸟崇拜及其对民俗的影响》,《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7年2期转载)。24.《来自田野山乡的瑰宝——也谈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抢救》,《北方民族》1996年第3期25.《萨满教的鸟崇拜观念》,(韩国)《艺乡》(光明日报社月刊)1996年第8期26.《少数民族传统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传统道德建设》,《北方民族》1997年第3期27.《萨满医药与疗术》,《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28.《萨满教宇宙观探微》,《宗教》1998年3-4期29.《萨满判神及其特征》,《北方民族》1998年第4期30.《萨满教宇宙观论析》,(韩国)《韩国古典研究》1998年4期31.Der Urbegriff Des qiyun im Schamanismus,Studia et Documenta Manchu—Shamanica(edite by Giovanni Stary),Italy,199832. The Kyakala in China: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Journal de la Societe Finno-Ougrienne (Journal of the Finno-Ugrian Society), 1999(合)33、《萨满教灵魂观与北方葬俗》,《满族研究》1999年第1期34.《满族萨满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初探》,《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年第1期(《2002年中国文艺学年鉴》转载)35.《萨满跳神治病程式与机理》,《北方民族》2001年第2期36.《萨满教灵魂观及其哲学思想》,《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37.《2001年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综述》,《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增刊38.《萨满面具功能与特征》,《民族研究》2001年第6期。(意大利《中亚杂志》(CentralAsiatic journal 2003(2)全文转载)39.《萨满教宇宙观及其哲学思想》,《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2期.40.《萨满教星辰崇拜与北方天文学的萌芽》,《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1期。41.《萨满教造型艺术特征》,《民族艺术》2003年第1期42.《萨满面具类型刍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43.《宁安满族玛虎仪式与玛虎面具刍议》,《戏曲研究》第62辑,2003年44.《萨满昏迷术的社会成因》,《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45.《萨满教动植物崇拜与生物认知》,《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46.《萨满教天穹层次构想与吉数崇拜》,《西域研究》2004年第3期47.《萨满教表意符号形态》,《民族艺术》2004年第3期48.《论萨满文化价值与抢救的紧迫性》,《长春日报》2004年8月10日49.《萨满教与氏族地理》,《满族研究》2004年第4期50.《从北方岩画看萨满教的崇拜观念》,《远东高教专刊》2004年第3期51.《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6期52.《北方民族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53.《物候历法与萨满祭祀》,《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1期54.《宗教信仰及政策与民族关系》,《北方民族》2005年第1期55.The Medical Skill of shamanistic Therapy of Northern Chinese Minorities,ETHNOTHERAPIES IN THE CYCLE OF LIFE,200556.《蒙古族萨满过关仪式》,《北方民族》2005年第3期,收入《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之一《原始宗教与萨满教卷》(孟慧英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57.《萨满教成因要素》,《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58.《萨满的传承与技艺的传习》,《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59.《萨满文化与北方民俗》,《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60.《致幻药物与萨满通神体验》,《西域研究》2006年第3期61.《催眠术与萨满附体状态下的人格变化》,《宗教文化研究》2006年第4期62.《萨满领神仪式与青春期危机》,《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63.《萨满脱魂的类型》,白庚胜、霍帕尔主编《萨满文化辩证》,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64.《“萨满”词源与词义考析》,《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65.《国外萨满生理心理问题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07年4期66.《汉军旗萨满祭礼》(合),郭淑云主编《萨满文化研究》第1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7.Religious Education in Manchu Shamanism, as Seen from Jiaowuyun,Shamans,200868.《萨满出神术相关术语界定》,《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2期69.《从教乌云看满族萨满教的宗教教育》,《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70.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Grandfathers the God in The Manchu Shi Clan,Shaman,Spring/Autumn 200971.《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的文学解读》(合),《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2.《中国萨满教若干问题研究述评》,《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73.《中国萨满教80年研究历程》,《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1年2期74.《中国萨满教研究特点与展望》,《西域研究》2012年2期 1.[美] Michael Harner and Sandra Harner(迈克·哈纳、山德·哈纳)《萨满医疗的核心实践》,《萨满文化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2.[匈] Mihily Hoppal(米哈伊·霍帕尔)《世纪之交的萨满教研究》,《满语研究》2002年第2期3.[美] Michael Harner(迈克·哈纳)《意识变异形态与萨满教》,《蒙古学信息》2003年第1期 1.《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二届学术著作二等奖(2004),2.《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吉林省政府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3.《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辽宁省优秀图书三等奖(2003)4.《活着的萨满——中国萨满教》,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3)。5.《萨满面具的功能与特征》(论文),吉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2004)6.《满族萨满英雄史诗〈乌布西奔妈妈〉初探》(论文),获吉林省第八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提名奖(2005)7.《多维学术视野中的萨满文化》,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2006)8.《原始活态文化》,获吉林省高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9.《萨满领神仪式与青春期危机》,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10.《北方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吉林省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在线等!!!最好有范文!!! 解析: 先给你一份范文: 历经五千年沧桑岁月,中华民族经历了战和更替、聚散分合、对峙与融汇,却始终不曾割断共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认同感一脉相承,而且越是历经磨难,遭遇坎坷,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越是增强。千百年来,对国家统一的不懈追求日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而造就中国历史这一鲜明特征的重要因素,不能不说是“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影响所致。它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团结在一起,逐渐形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并日见巩固。我们今天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就不能不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追求“大一统”的价值观是奠定和强化国家统一的牢固基石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早在先秦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诗经·小雅·北山》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表达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众口言九州的情景,反映了九州观念普遍流行于先秦社会。……九州就是中国,九州的完整代表着中国的完整”(唐晓峰:《“体国经野”:试论中国古代的王朝地理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8月号)。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这种追求统一的思想趋向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当时,西周社会创立的礼乐文明遭遇到根本性的冲击,早期初始形态的“一统”格局趋于瓦解,天下缺乏合法一统的政治秩序,结果导致诸侯争霸,混战绵延,因而人们渴望重新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起合理合法的政治秩序。这一点在当时大多数思想家的学说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虽然他们在追求统一的方式上存有歧见,但天下必须“定于一”则是普遍的共识。譬如,法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墨家提倡“尚同”,“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墨子·尚同上》);儒家强调“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梁惠王上》),并憧憬着“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王制》)的局面。这些思想充分反映了“大一统”观念已成为人们普遍的精神寄托和政治信仰,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具备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当统一条件基本具备之时,才会由秦国通过战争的手段,横扫六合,鲸吞六国,使这种政治理想变成了现实,“车同轨,书同文”,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才会有继秦而起的两汉大统一,出现汉武帝在“泰山刻石文”中所描绘的那幅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后汉书·祭礼志》注引《风俗通》) 作为思想观念的“大一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展变化。在地理概念上,它是指国土统一,“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礼记·坊记》);在政治概念上,它是指全国上下高度一致,听命于最高统治者,“天下若一”,“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尊天子,一法度”;在时间概念上,它是指长久统一,千秋万代江山永固,“至尊休德,传之亡穷,而施之罔极”(《汉书·董仲舒传》);在民族概念上,它是指“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公羊传解诂·隐公元年》)。这种以“统一”为理想政治秩序观念的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到分裂割据给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所谓“白骨蔽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等等,都是关于分裂战乱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的形象写照。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统一的政治秩序下,社会生产的发展相对迅速,民众的生活相对安定,国家的安全相对能得到保证。这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局面,可以实现人们向往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况。由此可见,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中央集权的追求,使得统一既是统治者的政治雄心,客观上也符合广大普通民众的意愿。 正因为“大一统”的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内心深处,成为人们衡量政治有序、天下有道的主要标志,所以自秦汉以降,历史上虽然统一与分裂交相更替,但总的来说,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割据分裂的局面虽然不时出现,但它始终无法为人们所认可,始终不能被承认为正常、合理的政治状态,也始终被中华文化所排拒。即便是在分裂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也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广大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分崩,群雄并立,但各个政权的统治者大都以统一为己任,并以炎黄之后自居:诸葛亮倡导“还定旧都,汉室可兴”,前赵刘渊以黄帝之后自居,后赵石勒赞赏刘邦不封六国之后,前秦苻坚渴求“平一六合”等均为明证。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宁合不分的愿望是多么顽强而普遍。这种强烈的“统一”意识还反映在人们对“正统”观的理解上。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古代“正统”说的主导倾向就是为“大一统”观念作历史哲学层面的论证。所谓“正统”就是指“王者大一统”。正如欧阳修所说:“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尧、舜、夏、商、周、秦、汉、唐是也。虽始不得正统,卒能合天下于一”(《居士集》卷十六,《正统论下》)。 千百年来,这种以“统一”为“正统”理念的思想普遍流行,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认同国家统一的自觉性,成为中华文化培育统一意识、指导统一实践、完善统一秩序的又一个显著标志。 中华文化为中国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资源 在中国统一大势不断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不但起到了团结各族人民、促进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而且为合理化解统一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文化讲求“用中适时”、“随时以行”,要求人们把国家统一视为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用中适时、随时以行是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思想方法论,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这种理性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文化理念决定了人们在对待国家统一的问题上,能够秉持现实客观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大一统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又冷静看待实现大一统的艰巨性与曲折性。作为统一大略的制定者,尤其要注重统一基本条件的创造与统一有利时机的把握。而其基本原则就是“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国语·越语下》)所以,在一些特定的形势下,要敢于面对暂时分裂的现实,先完成局部的统一,并肯定局部的统一对于最终实现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努力为将来的大统一局面的形成创造条件。譬如,在历史上,战国七雄争战之于秦汉统一、魏蜀吴三国鼎立之于西晋统一、南北朝分治之于隋唐统一、宋辽金对峙之于元明清统一等等,在当时不少政治家、思想家看来,都是走向国家大一统的必要环节,是“分久必合”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时候,对于当时的战略决策者而言,关键是如何作好充分的准备,繁荣经济,改良政治,增强军力,从而在统一时机成熟之时,运用军事、政治、经济等多种手段,顺应民心以结束分裂的局面,“宜当时定,以一四海”(《晋书·羊祜传》)。与此相反,如果昧于时势,企冀在条件不成熟之时“毕其功于一役”,则必然事与愿违,不但无法实现大统一,而且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分裂局面。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云云,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分”是为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合”作必要的铺垫和准备,“合”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大势看,秦汉统一的规模胜过宗周的天下一统,隋唐统一的规模超迈秦汉,有清一代的统一规模又远逾隋唐,这正是国家统一大势日趋增强的历史印证。因此,可以这么说,“用中适时、随时以行”的思想方法论,几千年来始终维系着人们对大一统的坚定信心,帮助人们克服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所带来的困惑,推动着国家统一大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迈进。 第二,中华文化讲求“守经用权”、“和而不同”,强调国家的统一是一个富有层次的文化现象,要求人们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稳步推进。“守经用权”指的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指的是要正确看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一”与“多”的辩证统一。按照“经权”原则,“大一统”是人们必须严格遵循和不懈追求的“大经大法”。因此,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秩序,既是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最高政治目标,又对国家的统一与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种文化思想指导下,人们在坚守“统一”至上原则的同时,要“守经用权”,通权达变,从而为更好地实现“大一统”这一基本目标铺平道路。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念则为人们追求与完成国家的大一统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它提醒人们,在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上,既要看到统一的必然性,又要承认统一的差异性。因此,中华文化始终强调,“天下”乃是有中心与边缘之别的天下,有层次的天下。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五服制”的提出就是证明。而事实上,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拥有广大的农业区,而且还有广大的农牧业结合地带和牧业区,地区差异很大,彼此的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在全国雷同地推行“大一统”行政管理,显然不切实际。因此,传统的“经权”、“和同”思想正好为历代的统一政治实践提供了可事操作的方法。这就是要坚持“大一统”之“经”,以建立大一统的政治秩序为目标,全面推行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积极经营边疆,同分裂割据等违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同时,也承认统一的地区差异性、内外层次性,重视区域差别与文化多元。在统一实践上体现出“通权达变”的理性宽容精神,对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政策和制度。如形形 *** 的“羁縻”体制及政策,就既赋予了“四夷”边疆在“一体”中的角色,体现了大一统的原则,维护了中央的权威;又“适天地之情”,“各适其性”,“地移而事移”,照顾到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做到了因时因地因人而治。这种“经权”、“和同”理论,无疑是国家统一的强大粘合剂。 第三,中华文化强调“王者无外”、“夷夏一体”,要求人们把国家统一视作一个民族融合的和谐形态,在实践中追求各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所谓“统一”就不单纯是华夏汉族方面的问题,而是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关注与参与的历史主题。换言之,统一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消除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畛域,实现民族大融合。中华文化有关民族问题的立场有两大支柱:一是所谓“夷夏之辨”,鼓吹“用夏变夷”;一是所谓“夷夏一体”、“王者无外”。就前者而言,它承认诸夏与夷狄之间有差别,但这种差别不以种族归属为标准,也不以地域远近为界限,而是以文明进化程度为标准。由于所处位置以及观察角度的不同,占主体地位的华夏民族自然认为诸夏代表着文明与先进,夷狄代表着野蛮与落后,历史的进程当以诸夏为中心,由诸夏的文明改造所谓的夷狄,“以夏变夷”,使夷狄逐渐向先进文明过渡,最终实现大同的理想。当然,对这种诸夏本位观,国内少数民族不一定完全赞同,汉代时中行说与汉使辩论时亟论匈奴风俗文化之优长,就是证明。就后者言,“王者无外”、“夷夏一体”意味着天下乃是“统一”的天下,“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的普天之下、“六合之内”均为“皇帝之土”(《史记·秦始皇本纪》),所以,华夏的天子是全“天下”的天子。按照这个逻辑,国内不同的民族自然可以各处其所,进而走向融合,统一于天子的号令之下。这两种民族文化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整体,互为弥补,共同作用于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应该指出的是,“用夏变夷”的深层文化含义,是视夷夏关系为可变的实体,而非不变的顽石,两者的区分仅仅在于道德、政治方面,而与血缘种族、地域环境无涉,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韩昌黎文集》卷一,《原道》)。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中国也可以退为夷狄。这样便为历史上少数民族推行汉化,入主中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民族大融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至于“王者无外”,则是致力于化解国内不同民族的对立与矛盾,使其认同于“天下”统一的理想。强调华夏与各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并在时机、条件成熟之后一步步走向融合。这样,便为历史上开明的统治者推行“胡汉一家”的进步民族政策,维护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唐太宗倡言“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李卫公问对》卷中);强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卷一九八,太宗贞观二十一年)。雍正一再主张不得“有华夷中外之分”(《大义觉迷录》卷一)。中华文化这种增进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价值观,毫无疑问在促进民族融合、进而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继承中华文化宝贵遗产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看,追求统一、维护统一始终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与价值取向。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既为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也为人们参与这一历史活动提供了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手段与方法。即使在今天看来,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首先,它使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了大统一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现代政治版图,并为中华民族在向近代民族国家发展中培植了政治、民族和文化资源。自夏商周以来,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建立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创造了条件;而自秦汉以降,儒家的“大一统”文化价值观更是一以贯之,支配和规范着历代传统政治实践,成为传统政治运作的至上原则和行为方式。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这一成果,各少数民族也都以融入到中华一体的民族大家庭为其发展的归宿,从而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拓展。换言之,大一统文化观念的深入人心,汉族与各兄弟民族在碰撞、融合、和谐的基础上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不断增强政治与文化的认同感,这对于坚持国家统一大势的健康发展、增进各民族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功不可没。到了近代,中国虽然遭受到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但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国土的基本统一,表现出坚不可摧的民族力量,这不能不归功于以统一为宗旨的中华文化的整合凝聚作用。 其次,它使中国社会的发展保持了长期的历史连续性,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与文化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有一个不断充实、扩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一统”的政治体系不断成熟,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不断汇聚沟通,由点及面,由内向外,不断辐射,不断扩散,如此循环往复,逐渐将旧的边缘消融为新的中心,中华民族实体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巩固。因此,历史上的匈奴文化、突厥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乃至域外的佛教文化、 *** 文化、基督教文化等,虽曾作为与“华夏文化”对立的一极受到排斥,但最终还是在不断扩大的交流中,在“大一统”的格局中,得到有机的融合,使中华文明不但一直没有出现断裂,而且不断进行更新,不断增加新的活力。可见,正是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创造力与文化主体的自觉意识,使得国家统一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逆转,文明承续始终如一。 hotlw/2006-5-22/1246-12 sofw/txtl/ShowArticle?ArticleID=66571 cc98/2005/0713/97250

《大义觉迷录》是清朝时期雍正皇帝编著的书,它是一本清朝历史文献汇编著作,主要以雍正皇帝的辩白为主。这本书澄清了雍正皇帝登上皇位以来的各种流言蜚语,而且解释了很多的异议。这本书中的文字主要是以辩论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在辩论的过程中展现了清朝雍正皇帝统治时期的思想以及智慧。这本书将很多皇权争斗的手段公开,是现在很多史学家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有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继承皇位的很多做法不正,当时有人列举了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状来反对他的统治,在这本书里,雍正皇帝对这十大罪状一一进行了反驳以及解答,驳斥了这些荒谬的言论,并对自己进行辩白。但是在雍正皇帝驾崩以后,乾隆皇帝认为这本书里面触及到雍正皇帝本人的内部伦常,以及一些隐私和证据,于是乾隆皇帝就禁止发行这本书了。

总的来说,《大义觉迷录》是一本好书,也体现了很多政治观点,但是由于这本书里涉及了很多皇室皇权争斗的隐私,虽然是史学家探讨清朝皇帝智慧的重要资料,但是并不适合我们每个人阅读。之所以会发行这本书,因为雍正皇帝觉得既然有人列举了他的十大罪状,来反对他的统治。

光靠杀头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于是他觉得应该从思想上来为自己辩白,使得民众理解他的做法,于是就发行了这本书来对民众进行解释。

当时这本书也确实达到了雍正所要达到的效果,很多人觉得雍正是被冤枉的,其中所列十大罪状并不是完全存在的,但是由于这本书中牵扯过多的皇家隐私,在乾隆皇帝上位以后,就禁止这本书的发行。因为乾隆皇帝觉得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状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能够解释通。

只能说胤禛确实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对失势的胤礽极其后人都很优容,对自己的盟友十三阿哥胤祥那更是爱护有加,但是对于当初针对自己的八爷党一伙那是毫不留情,包括自己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都没什么好脸色。包括墙头草三阿哥胤祉,也是性子刚直的雍正厌恶的。因此即使胤祉主动磕头称臣,也是获得一个圈禁的下场。

觉醒年代论文研究意义

因为《觉醒年代》是历史的写照,而且剧情超级精彩,所以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可以让年轻人对历史更加重视起来。

我想如果你真的追过电视剧《觉醒年代》,你会发现里面的每个角色都很完美。陈独秀有才华,但略显固执;李大钊就像冲锋在前的战士,不屈不挠;陈乔年和陈延年都坚持自律,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生动的解读,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先烈们是如何在如此动荡的时代探索出一条拯救中国的道路的。

比如蔡元培的包容性思想:只有辩论才能与百家争鸣;比如辜鸿铭的中国智慧:与精神世界共存。如果只是把这些话刻板地印在课本上,学生是看不懂的,但当他给我们呈现一部优秀的历史剧时,就好像我们和当时的先生们跨越时空交谈过,才能真正意识到其中的意义。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都经历了相识、分手,甚至最终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在沉浸在真实故事中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未来。它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特殊的叙事方式,向我们呈现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元素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和国家未来的真实历史故事。演员们几乎完全深入到他们的角色中,仿佛让我们觉得他们就是那些先烈本身。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真的被这部电视剧震惊了,我知道很多历史情节,但仅限于书本知识。我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前辈用鲜血换来的,但是看这部剧之前我无法想象当时的画面。如果没有经历过,我的想象力也不会这么丰富。让我更加坚信,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一九一九年,在中国 历史 上是一个充满光和热的年代,那里有委屈的泪水,有愤怒与悲伤,还有至今让人难忘的一些人的呐喊与奔跑。 鲁迅先生曾在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 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 央视推出的《觉醒年代》可谓倾情奉献,唤醒了当今人民对那个时代的追怀,对那些个英雄的怀念。那个年代的青年学子是充满斗志的,有自律意识的有志有为的青年,赤胆忠心,用所学之才报效祖国。 那个年代的学者教授满腹经纶,有着崇高的学术追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那个年代的人民淳朴善良,自然率真。 当然,那个年代也有卖国贼,也有虚伪迂腐与道德败坏等等丑恶。 不管是那个年代,还是当今时代,我们都可以看到无数英雄与小人,而我们又是什么呢? 这部电视剧,融合了活报剧、弹唱等艺术形式,在丰富内容的同时,间接地传播了小说、诗歌等诸多文化,让人忍不住再次翻开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看看当时那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在那个时代的黑夜里写下的慷慨悲歌。 更让我们禁不住反思自己:我们,为这个时代,为自己生存的时代贡献了什么呢? 我们现在是,或,曾是一个充满光和热的人吗? 还是说,我们现在是,或,曾是一个充满利与欲的人? 前几天,在小吃街上游玩,有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青年男人,拿着话筒,唱着歌,衣着破烂,但是身上挂着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 我们走过路过,瞥见有两个黄发青年人站在他的身边,直直地盯着他。 他,让我想起了我爸爸。 我爸爸,半身残疾,我说:“帮助他,还不如帮助我爸爸,我爸爸比他老多了。”当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我内心不安,但是我又说:“我爸爸,还有我和妈妈养着他。可是他难道没人亲人吗?难道这么年轻就无法自食其力了吗?” 我们最终还是走过,并路过,期间,好像看到了有人扫了扫他的二维码,也好像没有。 虽然路过,但是他却留在了我的脑海。 又让我想起,曾经我只身一人来到大城市打工,无亲无故。刚到大城,看到路边乞讨人员,就拿出了几块钱放在了那个趴在地上的人的碗里。 而后,我在上公交车的拥挤瞬间,被人偷走了手机。下车才发现这件事。我向路边人求助,希望借用一下他们的手机,给家人打个电话,别让家人担心。 可是我问了数十人,有男人,女人,青年,壮年,这些人,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我手机,幸好一个好心人指点我去警察局。 警察借给了我电话和电脑,却不能帮我找回手机。 我想,这是一个富裕的时代,让人努力能赚钱的时代,能吃饱喝足的时代。 当然,就是这样的时代,有的人,依然饥寒交迫,吃不饱穿不暖,其中,就包含我的爸爸妈妈。 或许,这个时代,也有它的局限,有它的阴暗。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 而这黑暗,我们要努力走出呢,还是努力照亮呢?走出,意味着推动时代与人类的进步;照亮,意味着毁灭这黑暗,而黑暗的上方还有太阳。 这,难道不是这个时代值得反思的吗? 这个时代,难道不需要一条让人类更加友善美好的道路吗? 著名作家沈从文创造了他的希腊庙宇——湘西世界,古代的桃花源与大同 社会 ,或许难以实现,但是我们的脚步依然在不停地走,是向前还是退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因为这部电视剧的题材特别新颖,讽刺了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

大学生沉迷手机论文研究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手机成瘾这一概念进行统一的界定。我国学者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等人定义手机成瘾为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韩登亮、齐志斐等把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国外学者Bianchi和Phillips(2005)把在明令禁止使用手机的场合,仍不恰当的使用手机的现象称为“问题性手机使用”.众所周知,科技是把双刃剑。如今手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但手机对大学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多。根据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重点实验室学者熊婕、周宗奎等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可以将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戒断症状。戒断症状是指没有参与手机活动时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反应。一些大学生表示如果很长时间不使用手机,就会感到十分孤独,更有甚者认为手机是生活的一部分,一旦减少,就会觉得失去什么似的。、 凸显行为。凸显行为指手机的使用占据了思维和行为活动的中心。大学生与手机的角色常常主客颠倒,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往往受到手机的牵制,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大学生在课堂上会因电话或“微信”等而不能专心听讲,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机上。、 社交抚慰。社交抚慰是指手机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一些年轻人长期使用手机后,丧失了与社会直接接触的能力。随着“微信”等聊天软件的广泛使用,手机的社交替代现象越来越严重。、 心境改变。心境改变是指手机造成的情绪变化。一些学生表示,在等人的时候会频繁发消息问对方身在何处,否则就会焦急难耐。他们也十分害怕手机自动关机,当手机不能连接WiFi时会变得十分焦虑,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2、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外因。、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接打电话,它逐渐集交友、娱乐、购物、学习和工作等功能于一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深受其影响。一方面手机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但另一方面,手机也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已经上升为一种社会问题。、 外界的关爱减少。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处于青年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正是心理发展的危机阶段,因而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可能有更多、更强烈的孤独体验。然而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缺少家人的陪伴与支持,不适应独自处理问题。此外,大学的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减少。一些学生就会选择沉迷于手机之中,很少与外界接触。、 外界的监管缺失。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校没有对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加以重视,做出相关规定来防范手机成瘾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而且对教师的考核标准较注重科研成果,易忽视教师的任课情况。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没有认识到手机的危害性,甚至自身也深陷其中,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内因。、 大学生使用手机缺失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许多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荒废学业,主客颠倒。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手机是人类创造的工具,要使其为我们所用,而不能受其牵制。大学生要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大学生使用手机缺乏目的性。一些学生没有理想与抱负,缺少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没有考虑到未来就业的压力,缺乏危机意识,进而荒废自己的大学时光。大多数手机成瘾者往往只是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用手机来消磨时光。找到人生目标可以缓解对手机的依赖,使大学生走出虚拟世界,追求人生理想。、 大学生使用手机受环境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存在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很多大学课堂上,同学们低头看手机不认真听讲,这逐渐成了一种常态,没有人去反思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怪,要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就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生作为一个还未发展成熟而且极易受新鲜事物影响的群体,手机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手机依赖这一不良现象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研究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已是刻不容缓。本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参与式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武汉两所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分析了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重点在于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而剖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手机持有率几乎为100%,他们使用的手机价位和更换手机频率都较高,而且,手机上网率高、上网内容丰富,但是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却相对理性。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情况是:近七成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上课使用手机不是用来学习而是娱乐,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重灾区。此外,在大学生中手机依赖率已经达到了八成,更有的大学生已经发展为重度手机依赖者,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在年级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太强了,经常有同学上课下课都在玩手机,晚上熬夜玩

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应当怎样对待手机——这一高科技的产物呢?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各持不同观点。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持有手机的学生已经占一定比例。据某中学统计显示,该校平时带手机的学生高达。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能否带手机进入校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居多,其中有的学校已做出在校生不得携带手机的规定。

但是很多学生认为:手机只是一个通讯工具,成人能使用,我们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家长、老师把这一问题看得太严重了,实际上是缺少对我们的信任;把手机带入课堂影响大家学习肯定不对,但是如果上课关机,下课有时使用,不影响别人还是可以的;学生使用手机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有的家长为满足孩子对手机功能的要求,更换手机较勤,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有的家长为让孩子期末考个好成绩,以买手机作为奖励条件,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再来看看家长们的意见。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学校住宿,一周回来一次,给他配备了手机,平时家长用手机与孩子联系,既能随时了解学习、生活情况,有事又能及时沟通。”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带手机,主要是为了应付突发事情,能够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取得联系,同时家长也能掌握孩子上下

学时间。总之,比没有手机之前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担忧。也有部分家长担心:手机的确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它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如课上用手机发短信、玩游戏,甚至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

然而,老师们的观点就截然不同了。一位老师说,上课突然传来手机的响声,会引起哄堂大笑,这样既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也影响了老师的讲课情绪。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去制止这一行为,只好口头说说,或让学生调到振动。一位老师说,现在中学生交友范围主要是在班级和学校,没有必要用手机联系同学;有的同学对用手机发短信或玩游戏很感兴趣,甚至还在课堂上给同学发短信,影响课堂学习。其实,许多校园都设有IC卡电话,买个卡,一旦有事完全能与家长联系,可以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手机进入校园”这一问题呢?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把手机带入校园方便了学生们的生活,使得他们便于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但是,它不好的一面在于,学生们过度关注手机,便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所以,学生应该正确的对待手机,他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注意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好好利用。而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也应该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

如何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

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

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感情,遇到疑难问题量,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用;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询。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方便携带。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

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影响考场秩序,助长同学们的不良风气。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及父母的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手机对人体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的功能,却未提及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岂不忏悔莫及。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建议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做一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公益广告;手机的生产商应该在电话卡上印上有关手机的温馨提示,如“上课时请关上手机”等;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针对正确使用手机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学校出现攀比风气,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要示使用手机时,要正确给孩子做教育,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一种正确消费观念和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在物质上不能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攀”的思想,况且我们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对于其他一切影响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

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

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感情,遇到疑难问题量,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用;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询。

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方便携带。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影响考场秩序,助长同学们的不良风气。

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及父母的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手机对人体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的功能,却未提及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岂不忏悔莫及。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建议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做一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公益广告;手机的生产商应该在电话卡上印上有关手机的温馨提示,如“上课时请关上手机”等;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针对正确使用手机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学校出现攀比风气,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要示使用手机时,要正确给孩子做教育,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作为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一种正确消费观念和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在物质上不能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攀”的思想,况且我们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对于其他一切影响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

手机不过是一种工具 就像双刃剑 看你怎么使用

手机辐射 这点是人们常讨论的 不过我觉得还不至于造成什么危害。。。 手机质量问题 比如电池爆炸 使用过程中烫伤等等 不过这些是个例 还不至于让人因噎废食

现在的手机性能越来越强大 功能越来越多 无线网络的发展等 手机连带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导致很多人会沉迷手机

社交网络 微信 陌陌等 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也隔离了身边的人 手机看网络小说 很多人会对小说着迷 沉迷于虚幻的“空间”(我就喜欢看小说)

使用手机的时候开车 走马路导致危险的也有很多例子

我觉得手机不导致什么危害 主要是使用的人怎么用而已

手机看新闻 手机导航 上网查资料等等 都非常方便 但是也有人用手机考试作弊 不过就算没有手机 人们依然会用别的方法作弊(无线电之类 甚至穿裙子把答案写在腿上等各种奇葩办法)

真正“产生危害”的是人们看待手机及手机连带事物的“心态”!

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 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我们调查了本校的部分学生和老师,据他们了解,每个班里约有10个左右的学生使用手机,有的班级甚至更多。

按照一个班60人计,有大约16%左右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使用手机的学生中,分为固定和临时两类。

固定的是家长亲自给孩子买的,学生可以自由支配,而临时的是当家长在某个时期不用时,拿给孩子用的。小县城如此,大城市又如何呢?据网上资料显示,一个记者在两所中学发放了500份问卷,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拥有手机的学生达到25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其中以高中学生为主。

在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其比例更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连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外籍教师也对此感到惊讶。

那中学生该不该拥有手机呢?对于中学生使用手机是利是弊,引起校方和学生家长们的极大关注。 家长:用手机“遥控”孩子行踪 主张给孩子买手机的家长都表示,买手机的目的一是为了关键时刻能找到孩子,比如放学后能督促其尽快回家。

二是一旦孩子路遇歹人,也能及时用电话报警。我们来听几位家长的声音:一女士声称“现在的手机价格不高,样子又很漂亮,给孩子买一个,联系起来挺方便的,省得一整天都找不到人。”

暑假就给17岁的儿子刚买了一部手机。 另一位家长也说“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我们之间的交流多了。

以往总好象儿子大了就与妈妈有了代沟,现在,他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发发短信,聊聊天开开玩笑。家里气氛好多了。”

手机实际上是一根“绳”,能“拴”住孩子让做父母的放心。 看来,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手机的学生也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刘先生也给今年升入中学的儿子买了个手机。谁知,每当刘先生有事需要马上找到儿子时,手机总是“关机”,怎么着急也联系不上,现在,儿子照样晚回家,理由不是手机没电了就是忘记了开机,反正他能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

一位家长还说,自从给孩子买了手机,孩子干脆不用家里的电话了,常躲着父母用自己的手机对外联系。家长还承认,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方面的内容少,主要用于学生之间发短信、玩游戏,或是登录互联网。

有一些同学对父母这片好心的理解为:“父母动不动就给我打电话,‘监视’我的一举一动,特烦人。” 学生:同学有,我也得有。

某生看到班上50名学生中,有10多人拥有手机,他闹着非要个手机不成,理由是其他家长都给孩子买了手机,自己的孩子天天吵着要,手机和自行车一样不能“落后”。 据一位班主任统计,从9月1日开学至今,她的班上又有8位同学新买了手机。

有时,一到课间休息,就见学生们彼此“切磋”着自己的新手机。 手机是联络的工具,不过手机有了,联络家长的主动权在孩子手里,至于怎样联络和联络什么就要看他们出于什么目的。

我曾经就目睹了这么一幕:在一辆公交车上,看见七八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聊得正欢,一位男生提出晚餐“聚聚”,另一位男生马上提出要联络家长。只见他掏出手机拨通电话说:“妈,晚上我要加课,复习得很晚,不回家吃饭了。”

打完电话还得意地对同伴说:“有电话就是方便”。我想这不是个别现象,手机已方便了他们的说谎。

老师:短信干扰课堂教学 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许多校方的态度十分坚定:手机干扰课堂,黄色信息害了孩子。据报介绍,在校生使用手机大都是用于玩游戏和接收短信息,尤其是黄色消息泛滥,这些黄消息又是从网上或其它渠道得来的。

手机干扰课堂影响了正常教学,让很多老师都十分头痛。一位班主任说,他上课时经常听到手机 *** ,虽然一些学生将手机处于静音,但是手机的短音提示功能还是影响了课堂秩序,一些学生痴迷课堂发送短信息更令老师们头痛。

他介绍说,开学后校方就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组织过几次专门检查,当场收缴了部分手机,从查收手机情况来看,这些学生主要在课堂上悄悄发送信息,其中“黄段子”占七成以上。这些内容无疑有害孩子身心健康。

学生愿意用手机发短信是因为“一对一”手法较为隐蔽,写纸条容易被人发现和被老师查收,一些在校生迷上短信后不能自拔,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最后我们对以上采访做了个总结: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只是进一步暴露了学生公众意识淡薄,如果单纯地禁止只能从表面上掩盖,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关键在于学校,最根本的还是要整体提升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

作为家长,一味地满足学生盲目追求时尚的虚荣心理,纵容其配带使用手机,会在学生间造成攀比心理,会以手机档次来区分身份,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失衡,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试问,朗朗的读书声中夹杂着此起彼伏的手机 *** ,正常的课堂秩序能得到保障吗?与宁静的校园学习氛围。

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

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感情,遇到疑难问题量,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用;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询。

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方便携带。 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影响考场秩序,助长同学们的不良风气。

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及父母的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手机对人体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的功能,却未提及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岂不忏悔莫及。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建议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做一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公益广告;手机的生产商应该在电话卡上印上有关手机的温馨提示,如“上课时请关上手机”等;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针对正确使用手机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学校出现攀比风气,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要示使用手机时,要正确给孩子做教育,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作为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一种正确消费观念和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在物质上不能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攀”的思想,况且我们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对于其他一切影响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

原因及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 高,已经成为人们所必须的通讯工具之一,也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大学生是一 个特殊的群体,针对手机的使用,几乎基本做到人手一机。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大学 生来说在这个信息飞跃的时代, 随处可见大学生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款式不同的手 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 这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手机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物品。 面对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一 种值得研究的现象,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

目前,由于大学的 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相对宽松,对手机的使用并没有过多限制,老师干预和制约 学生的活动也少了,同时,很多学生在自我约束和控制方面的能力欠缺,再加上没 有明确的目标取向,许多学生也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不但在课堂上明目张胆的玩 手机,而且部分同学可以不抬头的玩一节课,更有甚者在课堂上打接电话,大学生 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并且呈上升趋势,这样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 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大学生中展开了实 际的调查并做出了统计和分析。

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一些情况。 调查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品。

如此高的手机拥有率, 势必也就造成了肠罚斑核职姑办太暴咖手机使用过程中的问题的普遍化、多样化与严重化。而我针对的 便是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大学生中的课上使用手机的现象与问题, 分析高校学生该 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危害及其一些建议。

通过本次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 查,一方面,为了能够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严重依赖的原因,另一方面,是为 了通过分析和研究尽早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 活动正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内容及过程: 调查形式主要是以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我的工作是分发问卷并让同学现场填 写后统一收起来。

只要求被调查学生填写一份调查表。同时告诉学生这次调查是 不记名调查, 不会影响他们的隐私, 尽量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答卷。

结果: 我一共大约发了 10 份问卷,我就我负责的这一小部分做个小小的总结: 大部分的同学支持上课将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机,担仍有绝大部分同学依然在 课堂上情不自禁的看手机。 大部分同学都有上课玩手机的习惯,并且这些同学表示上课使用手机主要是 进行 QQ 聊天、浏览网页、看小说、玩游戏的消遣活动,漫无目的 相关材料。

如何看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一、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 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

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感情,遇到疑难问题量,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用;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询。

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方便携带。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 手机成了考场作弊的帮凶,影响考场秩序,助长同学们的不良风气。

有的学生在休息时间和上课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休息和学习。有些学生盲目地将手机与别人的进行比较,形成了不良攀比风气,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及父母的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额外增加父母的负担,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手机对人体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的功能,却未提及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岂不忏悔莫及。

总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建议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多做一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公益广告;手机的生产商应该在电话卡上印上有关手机的温馨提示,如“上课时请关上手机”等;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针对正确使用手机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防止学校出现攀比风气,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并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不能盲目的溺爱孩子,当孩子要示使用手机时,要正确给孩子做教育,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作为学生应该培养自身的一种正确消费观念和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要有明确的态度去对待问题,在物质上不能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攀”的思想,况且我们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对于其他一切影响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都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盲从。

中学生能带手机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作为现代通讯最方便、最快捷的工具,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随之涌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其中,中学生能不能带手机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实,在中学生中,能否拥有和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时尚的标志。

有人认为应该允许中学生带手机,也有的人认为不应该。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有些人认为带手机更有助他们的学习,日常生活也更加方便。有手机在身边,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上网阅读名著,查阅学习资料,当心情不好时,可以上网聊天,向最好的朋友倾诉心事,这样就不会被心事压抑了,当学习压力大时,也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玩玩游戏以此来缓解压力。

还可以与亲朋好友打电话问一声好。 难道这些就是中学生应该被允许带手机的理由吗?我认为当然不能完全算是了,大部分中学生带手机还是弊大于利。

手机只是一种通讯工具,而不是学习工具,更不是可以依赖的倾诉对象,中学生的前程毁在手机上的例子还少吗?远的不说,就说我曾经的一位同学,小学期间,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上了初中,学习成绩也是非常好的。但自从带了手机到学校后,整天迷上手机,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大不如前,尽管他的家长说了又说,但是一点作用都不起。

带手机对我们的学习危害已经足够大了。再说,手机有辐射,长时间玩手机对我们的眼睛、身体都有严重影响。

可见手机对我们的危害有多大。 当然,手机并不是对每个人都不允许的,对于那些自制力很强的人,带手机并没有多大的坏处,因为他们知道手机的危害,除了有必要的时候与家人联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放的。

关于带手机的利与弊之争仍会继续,总之,认清其中的利与弊,很好的克制自己,不能让自己败在手机下。

大学生上课睡觉研究论文

学习数学好的学习方法. 一、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 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 时间,从而使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二、学习前先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四、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课堂上做的笔记你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试成绩。 五、有可能的话,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地方学习。选择某个地方作你的学习之处,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单间书房或教室或图书馆,但是它必须是舒适的,安静而没有干扰。当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该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 六、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你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通过测验,可让你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于你把新学的知识记得牢固。 一、认真安排好你的时间。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娱乐等。安排这些时间之后,选定合适的、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当然,学习不应该占据作息时间表上全部的空闲时间,总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娱乐留出一些时间,这一点对学习很重要。一张作息时间表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支配你这一周的时间,从而使你有充足的时间学习和娱乐。 二、学习前先预习。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三、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四、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课堂上做的笔记你要在课后及时复习,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认识。如果你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试成绩。 五、有可能的话,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地方学习。选择某个地方作你的学习之处,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单间书房或教室或图书馆,但是它必须是舒适的,安静而没有干扰。当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该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切忌“身在曹营心在汉”。 六、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课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或许,你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不要紧,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下一次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来。通过测验,可让你了解下一步学习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于你把新学的知识记得牢固。 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益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除了以上所说,学习的方法与态度,以及考试的心态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还有就是把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你要学会换一种方式来考虑问题,你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你就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你要学会超越自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里不要总想着分数、总想着名次;只要我这次考试的成绩比我上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是只高一分,那我也是超越了自我;这也就是说,不与别人比成绩,就与自己比,这样你的心态就会平和许多,就会感到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学习与考试时就会感到轻松自如的;你试着按照这种方式来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在不经意中,你的成绩就会提高许多;

讨论下怎么睡最舒服怎么样,哈哈...

自己好好想想吧

【上课睡觉的检讨(搞笑版,请斟酌后使用 )】 敬爱的尊敬的最帅最酷的老师: 你安好???? 关于今天在您的课上睡觉的事,我感到很抱歉,我睡觉就睡觉吧,不该打呼噜影响您上课的,我知道错了~!!!! 对于上课睡觉,我有一定的理由,请您听我细细诉说~! 首先,像我们高中这样的学生,又碰到这该死的应试教育体制,每天晚睡早起(凌晨一刻睡,包括翻来覆去的时间,五点半起来)使我的睡眠严重不达标,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一不小心,恩~,一不小心就打了个盹,请您能理解我们的苦衷~~~~!!!!!!!!! 然后,说说我们的课程吧~~!!只说星期一的.一天有十三节课(包括晨读)上午晨读+四节语文课,下午四节数学课,晚上四节晚自习复习英语, 恩~~所有的课都是翻来覆去的复习以前的课程,就说历史吧,我都能把中国上下五千年每年发生的事一件不漏的默出来了,您还在翻来覆去的讲.所以,我就干脆不听了. 再说,上课的时候吧~!无论是您还是其他老师,都把举手打问等一连串的事都省略掉了,我们只有拼命的记笔记听您说,所以我,为了放松一下神经看点别的书,看点言情小说吧~!可以学学那些作者写别人的内心生活的方式,可您说那书不健康,换.换就换啦~!那就看点世界名著吧~!学点人物描写`情景描写的诀窍,可是您又有话说,说是篇幅太长,浪费时间,换.天啊~!换,换就换呗~!您是老大嘛~!!!!!!桌上只剩下作文书了,像我们班的生活,一本新作文书可是抢手货,才买来自己还没看就被别人"借"走了,那有什么新书可以看嘛~~!!!所以又拿起那本看了七八遍了的<<作文大全 >>再翻一遍.哎~!!!一点也钩不起我的兴趣,看着看着,我就谁着了,闻着书"香",不禁打起了呼噜,这只是一个意外,很不巧的意外 ~~~~~~~!!!! 不知不觉间,您的要求----800字就凑齐了,天也黑了,我的眼皮子也在打架.恩~~!!!!对不起了~!我先走了~!晚安~~!!!!! 比您帅~比您酷~的学生

三国演义的目录研究论文

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除凶暴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李?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水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损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间韩遂

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战?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四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十十三回: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锺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的成就与影响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三国演义》名播四海,也受到了外国读者的欢迎。早在明隆庆三年(1569)已传至朝鲜,崇祯八年(1635)有一种明刊《三国志传》就入藏于英国牛津大学。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编译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国志》之后,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英国、法国、俄国等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作出了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共120回,具体目录如下:

第001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002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003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004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005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006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007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008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009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010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011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012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第013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014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015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016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017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018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第019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020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021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022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023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024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025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026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027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028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029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030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031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032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033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034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035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036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037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038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039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040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041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042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043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044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045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046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047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048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049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050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051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052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053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054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055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056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057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058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059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060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061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062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063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064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065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066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067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068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069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070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071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072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073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074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075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076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077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078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079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080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081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082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083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084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085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086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087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088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089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090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091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092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093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

第094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095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096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097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098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099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100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101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102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103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104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105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106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107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108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109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110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111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112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113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114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115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116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117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118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119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120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一、1-20回

二、21-40回

三、41-60回

四、61-80回

五、81-100回

六、101-120回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介绍:

1、单刀赴会

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逐渐形成。刘备留关羽镇守荆州,主力向西扩张。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本属东吴。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

鲁肃又献上一计:关羽过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掷杯为号冲出杀之。便遣请关羽赴宴。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了周仓随身为他提刀。

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说酒席之间不谈国事。鲁肃再三纠缠,周仓插嘴,关羽借机故作生气状夺过周仓手中大刀,喝退周仓。

周仓会意,退出去。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东吴将士怕误伤鲁肃,又摄于关公武力,不敢动手。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2、三顾茅庐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这天恰巧诸葛亮不在,只能失望而回。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的。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3、火烧赤壁

曹操率领大军占领荆州,虽然威震四海,势如破竹,但是却十分骄傲,警惕性不高,认为孙刘联军不堪一击,一举就可以击破。

所以,曹操对孙刘联盟估计不足.而孙刘联军水陆两军人马不足五万,虽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军民团结一心,所以士气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确指挥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帮助下,找到对方的弱点。

11月,曹操率领10万大军,进攻刘备。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

江南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放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蒙上当。而联军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 索引序列
  • 大义觉迷录研究论文
  • 觉醒年代论文研究意义
  • 大学生沉迷手机论文研究
  • 大学生上课睡觉研究论文
  • 三国演义的目录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