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中药陈皮的论文文献综述

关于中药陈皮的论文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关于中药陈皮的论文文献综述

分类: 美食/烹饪 解析: 陈皮是柑桔等水果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所得到的干性果皮。其皮干燥后可放置陈久,故称陈皮,也称贵老。陈皮味苦,有橘子的清香,故常用于烹制某些特殊风味的菜肴,如“陈皮牛肉”、“陈皮鸡丁”等。 营养功效: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 *** 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食而有道:烹饪时适量添加,每次10克左右,不宜多放。适合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痰多咳嗽者食用。内热气虚、燥咳吐血者忌用。陈皮在食用时可加糖调口味。泡茶饮完后最好连渣一起吃掉。因为其中还有很多的营养成分。 精选妙藏:以冬柑的皮晒制而成的陈皮质量较好。它外皮呈深褐色。皮瓤薄,放在手上觉得很轻而又容易折断,同时还发出清香。陈皮必须保持干燥,应晒干后再放入密封玻璃瓶内收藏,贮藏期内如发觉潮湿,就要再度晒干或焙干,如此可长期收藏。 ◎陈皮 禁忌:多服久服,损人元气。 性味:辛苦温。 功能:(1)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  (2)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  (3)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  (4)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性状: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炮制:(1)陈皮:入补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  (2)橘红:治痰欬童便浸晒。治痰积姜炒,治下焦盐水炒,核去皮炒用。 备注:(1)「为脾肺气分之药」:脾为气母,肺为气钥,凡补药濇药必佐陈皮以利 气。  (2)「消痰」:大法治痰以健脾顺气为主,洁古曰: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 下。  (3)「统治百病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人身以气为主,气顺除则百病散,金 匮云能解鱼毒食毒。  (4)「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圣济云:不去白反生痰。  (5)十剂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  (6)用橘红一斤,甘草盐各四两,煮干点服名二贤散,蒸饼丸,名润下丸, 治痰特有验。  (7)丹溪曰:治痰利药过多,则脾虚痰易生而反多,又曰胃气亦赖痰以养, 不可攻尽,攻尽则虚而愈剧。  (8)「陈者良」: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名二陈汤。  (9)橘络入络,化痰理气止咳,为咳血虚劳要药。 tcm369/tcm/ 陈皮炮制研究进展 陈学兰 高月来 赵怀英 徐 志 提要 对陈皮的炮制工艺、炮制化学变化及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为陈皮的科学炮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陈皮; 炮制; 进展 Resarch Progress of Processing Tangerine Peel Chen Xuelan, Gao Yuelai, Zhao Huaiying, et al Healthy School Aiffiliated to Shando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Abstract This essay supplies a literature summary about the techonology of processing tangerine peel, its chemical change of medicinal processing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it also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bout the scientific processing tangerine pee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angerine peel; Medicinal processing; Progress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Citrus reticulata Bi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陈皮临床药用广泛,现对其近几年的炮制内容及炮制后的变化加以综述,为陈皮的科学炮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炮制工艺研究 中药陈皮古今炮制方法繁多。《中国药典》1977年版仅载1法:润透,切丝,阴干。 廖乾坤将福建常用的民间炮制方法加以归纳,并列举了陈皮去白、麸炒、土炒、姜、盐、小便制和甘草汁炙以及蜂蜜、乌梅、甘草制等数种炮制方法,并对不同炮制方法所炮制的陈皮的临床功能、疗效的相异处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1〕 李建修在介绍宋子陈皮的炮制方法中提出糊米水制法:大米1 kg于锅内,中火炒糊,起锅,将糊米水备用。宋子陈皮炮制,取干燥陈皮50 kg,用喷雾器将糊米水均匀地喷在陈皮上,装入竹筐,压紧,置干燥通风处1 a后,切成细丝即得〔2〕。 冉先德对陈皮炮制工艺进行叙述:制炭:取净陈皮丝置锅内,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土制:将灶心土炒松,入陈皮丝,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为度,去土,放凉,每500 kg陈皮用灶心土250 kg;麸制:取净陈皮,照麸炒法炒至颜色变深;蒸制:将原药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 min,取出摊晾,切厚片,干燥去灰屑;蜜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取蜂蜜,用文火炼成老蜜,将陈皮块倒入,炒成黄色时,出锅,晾凉,每100 kg陈皮用蜂蜜 kg;盐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用大青盐化水,倒入,文火炒均匀,出锅晾凉,每100 kg陈皮用大青盐3 kg;制陈皮:取陈皮加酒、醋、盐,拌匀,闷 d,吸干后,用大火蒸透,至上气为度,晒干,每100 kg陈皮用醋3 kg,黄酒、食盐各5 kg;法制陈皮:取陈皮加水漂2 d,加入洋参、川贝细末,与生蜜糖拌匀蒸透即可。每1 kg陈皮用洋参、川贝各30 g,生蜜糖60 g〔3〕。 张金煌用沸水处理橘皮,实验结果表明,经沸水处理过的温州蜜柑晒干成熟果皮,其性状和橙皮甙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1部。“陈皮”项下规定认为,此类橘果皮可作药用陈皮利用〔4〕。 宋辉用正交实验设计对陈皮加工工艺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陈皮粉细度为80~100目,烘烤温度为60℃,烘烤时间为2 h,为最佳炮制工艺〔5〕。 史东恒等对炮制方法进行综述,认为陈皮古今炮制方法繁多。《中国药典》仅收载切制1法,目前陈皮的加工方法一般为手工切制或转盘切药机切制,但都具粗细不匀现象,以面条机切制,其丝大小均匀一致,损耗少,功效也高〔6〕。 2 炮制化学研究 楼一层按照《中国药典》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炒炮制后能显著提高橙皮甙浸出量,其中橙皮甙含量比生品增加了〔7〕。冯敬群在陈皮炮制的初步研究中对陈皮生品,炮制品(麸炒、蜜炙)中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生品比较,麸炒、蜜炙陈皮挥发油的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挥发油含量、比旋度降低明显,折光率变化不大,而炮制品比较无明显差异,生品与炮制品及不同炮制品间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无质的变化,但不同炮制品层析斑点略小。提示:挥发油中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麸、蜜陈皮较陈皮醇浸液的颜色较深,其薄层层析显示炮制品醇浸液中各化学组分相对含量较高〔8〕。 3 药理研究 吴永魁在桔皮提取有效成分的毒性研究中进行了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眼 *** 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桔皮对小鼠口服DS50为± mg/kg。腹腔注射LD50为± mg/kg,浓度为时兔眼无 *** 作用。Ames试验,桔皮对TA97、TA98、TA100和TA102的回变菌落数与其自发回变菌落数相近,无剂量效应关系。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各试验组微核率(~),均在正常范围内。 *** 畸形试验,各试验组 *** 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桔皮无致突变性〔9〕。 张穗通过对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陈皮炮制品的外观性状及其有效成分橙皮甙和挥发油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陈皮炮制品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但橙皮甙含量相差较大,放置时间越长,其橙皮甙含量越高,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不同炮制方法的陈皮挥发油含量有明显差异,而且挥发油的成分和折光率也有变化〔10〕。 以上综述为陈皮近年来的炮制、药理及研究进展,为陈皮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陈皮合理炮制、科学炮制,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陈学兰:女,1953年生,讲师 作者单位:陈学兰 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 高月来 赵怀英 徐 志 山东省立医院中药库 参考文献 1 廖乾坤.漫谈陈皮的炮制.中成药研究,1985,(1)∶8 2 李建修.介绍宋子陈皮的炮制方法.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29 3 冉先德编.中华药海.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6∶998 4 张金煌.经沸水处理过的桔皮利用初探.基层中药杂志,1995,9(2)∶31 5 宋 辉,陈友国.用正交试验探讨陈皮的炮制方法.中药材,1993,16(9)∶23 6 史东恒,张锡耀.切制陈皮.中国中药杂志,1992,17(8)∶477 7 楼一层,范传新.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甙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8(1)∶40 8 冯敬群,王吉 吉,赵高朝.陈皮炮制的初步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2)∶30 9 吴永魁.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毒性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6)∶4 10 张 穗.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陈皮炮制品质量比较.中成药,1993,15(6)∶20

陈皮是柑桔等水果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所得到的干性果皮。其皮干燥后可放置陈久,故称陈皮,也称贵老。陈皮味苦,有橘子的清香,故常用于烹制某些特殊风味的菜肴,如“陈皮牛肉”、“陈皮鸡丁”等。 营养功效: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食而有道:烹饪时适量添加,每次10克左右,不宜多放。适合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痰多咳嗽者食用。内热气虚、燥咳吐血者忌用。陈皮在食用时可加糖调口味。泡茶饮完后最好连渣一起吃掉。因为其中还有很多的营养成分。 精选妙藏:以冬柑的皮晒制而成的陈皮质量较好。它外皮呈深褐色。皮瓤薄,放在手上觉得很轻而又容易折断,同时还发出清香。陈皮必须保持干燥,应晒干后再放入密封玻璃瓶内收藏,贮藏期内如发觉潮湿,就要再度晒干或焙干,如此可长期收藏。 ◎陈皮 禁忌:多服久服,损人元气。 性味:辛苦温。 功能:(1)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 (2)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 (3)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 (4)宣通五脏,统治百病,皆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性状: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炮制:(1)陈皮:入补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 (2)橘红:治痰欬童便浸晒。治痰积姜炒,治下焦盐水炒,核去皮炒用。 备注:(1)「为脾肺气分之药」:脾为气母,肺为气钥,凡补药濇药必佐陈皮以利 气。 (2)「消痰」:大法治痰以健脾顺气为主,洁古曰: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 下。 (3)「统治百病取其理气燥湿之功」:人身以气为主,气顺除则百病散,金 匮云能解鱼毒食毒。 (4)「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圣济云:不去白反生痰。 (5)十剂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 (6)用橘红一斤,甘草盐各四两,煮干点服名二贤散,蒸饼丸,名润下丸, 治痰特有验。 (7)丹溪曰:治痰利药过多,则脾虚痰易生而反多,又曰胃气亦赖痰以养, 不可攻尽,攻尽则虚而愈剧。 (8)「陈者良」:陈则烈气消,无燥散之患,半夏亦然,故同名二陈汤。 (9)橘络入络,化痰理气止咳,为咳血虚劳要药。 陈皮炮制研究进展 陈学兰 高月来 赵怀英 徐 志 提要 对陈皮的炮制工艺、炮制化学变化及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为陈皮的科学炮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陈皮; 炮制; 进展 Resarch Progress of Processing Tangerine Peel Chen Xuelan, Gao Yuelai, Zhao Huaiying, et al Healthy School Aiffiliated to Shando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Abstract This essay supplies a literature summary about the techonology of processing tangerine peel, its chemical change of medicinal processing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it also provides the reference about the scientific processing tangerine peel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angerine peel; Medicinal processing; Progress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Citrus reticulata Bi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陈皮临床药用广泛,现对其近几年的炮制内容及炮制后的变化加以综述,为陈皮的科学炮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炮制工艺研究 中药陈皮古今炮制方法繁多。《中国药典》1977年版仅载1法:润透,切丝,阴干。 廖乾坤将福建常用的民间炮制方法加以归纳,并列举了陈皮去白、麸炒、土炒、姜、盐、小便制和甘草汁炙以及蜂蜜、乌梅、甘草制等数种炮制方法,并对不同炮制方法所炮制的陈皮的临床功能、疗效的相异处和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1〕 李建修在介绍宋子陈皮的炮制方法中提出糊米水制法:大米1 kg于锅内,中火炒糊,起锅,将糊米水备用。宋子陈皮炮制,取干燥陈皮50 kg,用喷雾器将糊米水均匀地喷在陈皮上,装入竹筐,压紧,置干燥通风处1 a后,切成细丝即得〔2〕。 冉先德对陈皮炮制工艺进行叙述:制炭:取净陈皮丝置锅内,中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土制:将灶心土炒松,入陈皮丝,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为度,去土,放凉,每500 kg陈皮用灶心土250 kg;麸制:取净陈皮,照麸炒法炒至颜色变深;蒸制:将原药去杂质,喷潮,置蒸笼内蒸至上气后20 min,取出摊晾,切厚片,干燥去灰屑;蜜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取蜂蜜,用文火炼成老蜜,将陈皮块倒入,炒成黄色时,出锅,晾凉,每100 kg陈皮用蜂蜜 kg;盐制:取净陈皮剪成小方块,再用大青盐化水,倒入,文火炒均匀,出锅晾凉,每100 kg陈皮用大青盐3 kg;制陈皮:取陈皮加酒、醋、盐,拌匀,闷 d,吸干后,用大火蒸透,至上气为度,晒干,每100 kg陈皮用醋3 kg,黄酒、食盐各5 kg;法制陈皮:取陈皮加水漂2 d,加入洋参、川贝细末,与生蜜糖拌匀蒸透即可。每1 kg陈皮用洋参、川贝各30 g,生蜜糖60 g〔3〕。 张金煌用沸水处理橘皮,实验结果表明,经沸水处理过的温州蜜柑晒干成熟果皮,其性状和橙皮甙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1部。“陈皮”项下规定认为,此类橘果皮可作药用陈皮利用〔4〕。 宋辉用正交实验设计对陈皮加工工艺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陈皮粉细度为80~100目,烘烤温度为60℃,烘烤时间为2 h,为最佳炮制工艺〔5〕。 史东恒等对炮制方法进行综述,认为陈皮古今炮制方法繁多。《中国药典》仅收载切制1法,目前陈皮的加工方法一般为手工切制或转盘切药机切制,但都具粗细不匀现象,以面条机切制,其丝大小均匀一致,损耗少,功效也高〔6〕。 2 炮制化学研究 楼一层按照《中国药典》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炒炮制后能显著提高橙皮甙浸出量,其中橙皮甙含量比生品增加了〔7〕。冯敬群在陈皮炮制的初步研究中对陈皮生品,炮制品(麸炒、蜜炙)中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生品比较,麸炒、蜜炙陈皮挥发油的颜色加深,比重增大,挥发油含量、比旋度降低明显,折光率变化不大,而炮制品比较无明显差异,生品与炮制品及不同炮制品间挥发油的化学组分无质的变化,但不同炮制品层析斑点略小。提示:挥发油中各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降低,麸、蜜陈皮较陈皮醇浸液的颜色较深,其薄层层析显示炮制品醇浸液中各化学组分相对含量较高〔8〕。 3 药理研究 吴永魁在桔皮提取有效成分的毒性研究中进行了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眼刺激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表明,桔皮对小鼠口服DS50为± mg/kg。腹腔注射LD50为± mg/kg,浓度为时兔眼无刺激作用。Ames试验,桔皮对TA97、TA98、TA100和TA102的回变菌落数与其自发回变菌落数相近,无剂量效应关系。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各试验组微核率(~),均在正常范围内。精子畸形试验,各试验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桔皮无致突变性〔9〕。 张穗通过对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陈皮炮制品的外观性状及其有效成分橙皮甙和挥发油的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陈皮炮制品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但橙皮甙含量相差较大,放置时间越长,其橙皮甙含量越高,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不同炮制方法的陈皮挥发油含量有明显差异,而且挥发油的成分和折光率也有变化〔10〕。 以上综述为陈皮近年来的炮制、药理及研究进展,为陈皮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陈皮合理炮制、科学炮制,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陈学兰:女,1953年生,讲师 作者单位:陈学兰 山东医科大学卫生学校 高月来 赵怀英 徐 志 山东省立医院中药库 参考文献 1 廖乾坤.漫谈陈皮的炮制.中成药研究,1985,(1)∶8 2 李建修.介绍宋子陈皮的炮制方法.中国中药杂志,1990,15(1)∶29 3 冉先德编.中华药海.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6∶998 4 张金煌.经沸水处理过的桔皮利用初探.基层中药杂志,1995,9(2)∶31 5 宋 辉,陈友国.用正交试验探讨陈皮的炮制方法.中药材,1993,16(9)∶23 6 史东恒,张锡耀.切制陈皮.中国中药杂志,1992,17(8)∶477 7 楼一层,范传新.不同炮制方法对陈皮中橙皮甙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8,8(1)∶40 8 冯敬群,王吉 吉,赵高朝.陈皮炮制的初步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2)∶30 9 吴永魁.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毒性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1992,(6)∶4 10 张 穗.不同贮存期的陈皮及陈皮炮制品质量比较.中成药,1993,15(6)∶20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是常用的理气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陈皮主要含有挥发油及橙皮苷 、新橙皮苷 、川陈皮索、甲氧基黄酮等多种黄酮成分,以及肌醇、维生素、对羟福林等。关于陈皮对大鼠离体胃和大肠的影响已有报道,用陈皮水煎剂灌胃后,观察营养半固体糊的胃内残留率和用碳末法计算碳末在小肠的推进百分比,观察陈皮对在体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陈上(40g/kg)促进小鼠胃排空,对胃复安所致的胃排空加强作用及阿托品所致胃排空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陈皮(30g/kg,40g/kg)促进小肠推进作用,对阿托品所致的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但对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肠推进抑制无明显作用,提示陈皮促进小鼠胃排空和肠推进,其促进肠推进作用可能与胆碱能M受体有关。正因为陈皮所具有的这些个特性,所以本实验拟采用正常小鼠和阿托品、左旋麻黄碱致小鼠胃肠功能抑制模型,用半固体糊灌胃法检测胃排空,用炭末灌胃法测定肠推进的长度,考察陈皮对在体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陈皮提供依据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国内外对陈皮研究的报道很少;也没看到有专门针对的研究报道。迄今为止,未见有关动物整体条件下陈皮对胃肠运动作用的报道,对其机制也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我们观察了陈皮水煎剂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将有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到对它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上。三、 本课题研究内容分析陈皮的化学成分和生理作用。了解中药药理学实验方法和作用机制。提出详尽的实验方案和具体步骤。比较结果及分析讨论。四、 本课题研究方案一、胃排空实验1.设大中小三个剂量观察陈皮水煎液对正常小鼠胃排空的影响;2. 观察其对左旋麻黄碱所致小鼠胃排空改变的影响二、小肠推进实验1.设大中小三个剂量观察陈皮水煎液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2.观察其对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模型的影响;五、 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研究目标:.1 证实陈皮是否具有增强肠胃动力的作用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3.毕业论文达到较高质量。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1、抑制胃肠道平滑肌 本品煎剂能抑制小鼠、兔离体小肠运动;陈皮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有抑制作用,可被乙酰胆碱所...10、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皮水煎醇沉100%注射液皮下注射,对豚鼠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血凝抗体滴度,心脏血T淋巴细胞... ... 16K 2007-8-9 - 百度快照 陈皮对鼠胃排空及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年0..,为陈皮在治疗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1 .1 中药 陈皮水煎液 :取中药店陈皮碎成粗粉 ,加...常用苦寒药对小鼠胃肠运动与肝肾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C]... ... 82K 2008-2-4 - 百度快照 陈皮对鼠胃排空及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黄志华,熊小琴,李良东,侯奕 目的 :观察陈皮对大鼠胃排空及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 :①利用琥珀色树脂小球反映胃排空 ;②利用碳末混合物推进率反映胃肠推进运动。结果 :陈皮促进大鼠胃排空 ,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赣南医学院分析实验室 江西赣州341000【关键词】:陈皮/药动学;胃排空/药物作用;胃肠推进运动/药物作用;大鼠;小鼠【分类号】:【DOI】:cnki:ISSN:【正文快照】: 陈皮 (PericarpiumCitriRetcultae)属理气类中药 ,具行气、疏肝、健脾、止痛、止呕、止泻、止呃及定喘等功效。临床常用于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呕吐哕逆 ,咳嗽痰多等[1] 。观察陈皮对胃排空及胃肠推进运动的作用 ,为陈皮在治疗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1 .1 中药 陈皮水煎液 :取中药店陈皮碎成粗粉 ,加双蒸水浸泡 1 2小时后文火水煮提取 ,过滤浓缩后制成 2 0 %浓度的水煎液 (每ml含 0 .2 g生药 )备用。1 .2 动物 健康Wistar大鼠 ,体重 1 80~2 2 0克 ,均为雄性 ;昆…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阅读器支持所有CNKI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Effect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 on gastric emptying and gastrointestinal propulsive motility in mice HUANG Zhi hua;XIONG Xiao qing;et al (Department of Physiology;Gannan Medical College 341000) Objective and Method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luate the effect of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 on gastric emptying in rats and gastrointestinal propulsive motility in mice. Resul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of 20%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 decoction could obviously promote gastric emptying of rats, and inhibited gastrointestinal populsive motility of mice.【Keyword】: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tate/pharmacodynamics;Gastric emptying/drug effects;Gastrointestinal populsive motility/drug effects;Rats;Mice 【参考文献】 共(2)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找到 2 条 1 孙庆伟; 消炎痛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J];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4年02期 2 郑天珍,李伟,瞿颂义,邱小青,田治锋,丁永辉,卫玉玲; 理气类中药对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条的作用 [J];兰州

关于西药文献立法综述的论文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1.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2.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3.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4.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5.“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6.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7.对映异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8.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9.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10.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11.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12.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13.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14.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15.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16.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17.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18.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19.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20.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21.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22.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23.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4.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25.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26.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7.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28.“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29.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30.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3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32.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33.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34.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35.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36.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37.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38.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39.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40.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41.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42.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43.《本草经集注序》研究44.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5.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46.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的药学研究47.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48.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研究49.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种形式: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确定毕业论文形式时要多方考虑,首先要确定论文题目的范围,论文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还要考虑到搜集论文论据和相应资料的便捷性。论文形式不同,写作方法不同。1、调研报告(社会调查)一般包括调查的目的和任务、方法、内容、结论等几部分内容,论文中还应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例如:调研报告类——某医院门诊儿科抗感染药使用调查分析目的:了解常用抗感染药物在某院门诊儿科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 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市某三甲医院2008年1月门诊儿科处方2452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和用药频度(DDDs)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名称、抗感染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并根据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使用种类、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注射剂使用率为 %,的儿科患者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共涉及8类20种抗感染药物。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 3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在处方金额和DDDs 统计中均为第 1位,单一用药率,联合用药率 。处方中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均为眼部用药或咽部喷剂,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对患儿影响不大。结论:该院儿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的问题较多,存在“大包围”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2、文献综述 (文献查找)检索与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文献综述报告。综述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①目前的研究概况;②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③结论及解决思路。例如:文献综述类——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总结近年来脂质体作为心脑血管药物载体的最新进展,介绍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受体介导脂质体等将药物导向心脏、血栓以及协助药物通过血脑屏障等方面的应用。3、科研论文(专题实验)一般由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例如:科研论文类——小鼠乳腺癌细胞系Ca761-03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目的:建立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乳腺癌移植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对其纯化和反复传代,进行生长曲线,倍增时间,软琼脂集落形成,细胞周期,染色体众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体内成瘤率,转移率等鉴定。结果:建立了一个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命名为Ca761-03。其生长迅速,呈贴壁生长。倍增时间为 h;平均软琼脂克隆形成率为%;G1期%,S期%,G2+M期%;CK染色为阳性,ER,PR均为阴性;体内移植成瘤率100%,肺转移率100%,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与研究。以上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三种论文形式,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从药品采购、加工、生产、销售和管理环节,以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等方面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较为深入的学习了解,找出实际工作中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确立论文的题目。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下面是我整理的文献综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序言

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

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1994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

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②企业竞争力是个多层次含义的综合性范畴,不仅涉及到了企业内部要素结构和经营管理过程,而且涉及到企业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了企业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还关系到国家福利的多寡;不仅仅是静态的比较能力,更是动态的进化的发展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即它是动态的产物,不是静态的结果。企业只有通过各种资源的配置,在战略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采购,生产,销售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一种比较能力。这种比较能力是以厂商的竞争为前提的。它存在三种类型:强势竞争力,均衡竞争力和弱势竞争力,是被评价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竞争力的对比关系。

⑤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它是由市场指标来表征,由企业内部素质(信息、知识、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来决定的。竞争力的强弱用单一指标是无法衡量的,需设计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科学评价。

同时该文还比较得出:“企业竞争力”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的,特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更多地是从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强调企业组织内部的学习、协调、凝聚功能。

从字面上来看,“企业竞争力”应当是较“企业核心能力”或“企业核心竞争力”含义更宽的概念,因为它不仅包括内部能力,还包括企业外部的'产品性能、价格或成本等方面的比较及由此形成的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定能力。基于以上理由,可以用“企业竞争力”的概念统一“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或者把“企业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意在消除概念之争和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化。

刘忠敏《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对比狄昂照、吴明录、波特、钱德勒、普拉哈拉德等国内外学者和相关组织的研究成果认为,企业具备强势竞争力或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形态之一,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能够持续地、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主要体现占有市场、创造价值、持续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能力。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①企业竞争力是以企业之间的竞争为前提的。

②企业竞争力概念本身并不能表明竞争力的强弱,因为竞争力是一种比较中的能力。

③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占有市场的能力、创造价值和利润的能力,以及创新发展的能力。

④企业竞争力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⑤企业竞争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张晓文等在《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中认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能力资源、制度与机制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其内外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呈现比竞争对手更具优势的良性循环态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张东风、杜纲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认为: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是指零售企业在不断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效率,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达到市场份额的扩展和成本被有效降低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零售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顾客服务、关系营销、供应链管理、零售物流等方面。

三、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其体系构建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把零售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因素和分析因素分成三部分,也即:

①基本要素(由外显竞争力、内在竞争力和制度竞争力组成),

②评价要素,即在基本要素的基础上,依据零售企业的特点,选取表示三个层次企业竞争力的要素,

③指标层,把各种评价要素的状态进一步细化,用评价指标来表现。

由此建立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10个评价要素,31项评价指标构成。最后从整体、全局出发,对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对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定性与定量采用不同的赋值方法,建立模型,归属数据权重,比较分析所研究零售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张晓文等的《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构建了企业竞争力的函数关系式以及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从能力资源、能力制度与机制和能力状态三大方面外加环境因素构建竞争力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11个评价要素,21项评价指标。

邵一明、钱敏《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与评价模型》一文中以市场占有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人力资本这五大方面内容来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以上及细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根据零售企业竞争力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图。通过比较判别法确定及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并且运用综合模糊评价的思想将各指标转换成相应的分值,然后加权平均,得出总分,以此确定零售企业竞争力高低。从而转换成具体的公式,进而建立模型,结合数据,最终计算得到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即得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为零售企业改善经营,抵制外资零售企业的强烈冲击,确立竞争的优势,缩短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黄河在《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及提升研究》一文中建立了以财务报表数据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显在争竞力进行评价,同时力图反映企业未来竞争能力的真实状况。该评价指标体系分12大类,包括企业规模、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盈利能力、市场控制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资本运营能力、跨国经营能力、环境协调能力。各大类下又有若干小指标,共58项。

黄河在设计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设置、评价准则,尤其是度量方法上遵循指数化原则。根据资产类和过程类的分类处理原则将58项指标分为六类,且按上述六类指标将各企业的每类指标内所含的具体指标的数值进行加总并求出平均值,从而便利相互间比较。再通过将每类指标各个被评企业的平均值加总然后再求出行业的平均值,以行业平均值作为标准参数同各企业的数值进行比较。最后分别用各个标准参数与各企业相对应的综合指标平均值相除,得出各企业六类指标相应的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建立及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权数的合理分配及方程的准确建立。

李飞、刘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内容分为作为竞争资源的核心层、作为核心能力的中间层以及作为竞争优势的表现层,而文中着重强调中间层竞争能力的比较,也是该文的一大核心支出,文中提及的中间层比较包括业态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

祝波、吕文俊的《商业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模糊综合判断》把对商业零售企业的评价指标重点放在财务指标的数据上,通过企业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表面反映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祝波、吕文俊从企业的基本资源状况、经营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亲和力等主因素方面入手,衍生出包含人力资源状况、经营管理能力、营销服务能力、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项评价的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子因素,从而构建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运用AHP方法,确定各层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对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模糊判断,建立零售企业竞争力模糊综合判断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求解模型。

王桂根在《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研究》一文中认为国内外的竞争力研究文献中,对零售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总体层面上,大多偏重于定性分析,没有做出定量分析,缺乏直观性和实际应用意义,也很难为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依据。

因而作者采用量化的财务指标体系(选取了4个财务指标体系,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张东风、杜纲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中独辟溪径地吸收“供应链”理论和“平衡计分卡”原理来设计现代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作者认为完整的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由2部分构成,即服务绩效(顾客服务绩效+供应链服务绩效)和内部绩效,同时从从财务、客户、流程、学习、成长4个角度形成了同样是4个角度的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四流评价体系,依据四流评价体系,构建了现代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和语义差别隶属度赋值方法进行竞争力评价。

四、内外资企业的选取及相关竞争力指标比较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认为,销售额排名第一的零售巨头沃尔玛,它的发展运营策略、顾客策略、人力资源策略创造其骄人的业绩。天天平价,始终如一、自有品牌全新感受、物流配送世界第一、营销互补共生共容等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在于后勤物流配送(存货补充)能力和吸引客户忠诚的经营能力,由沃尔玛的例子得出竞争力具有时间性,难于评价,受影响的因素很多。进一步讲,对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飞、刘明葳的《中外大型零售企业竞争能力比较研究》选取了10家进入中国的世界零售50强公司和10家中国本土最具竞争力的零售公司,着重在中间层的竞争力的五方面(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进行差别比较研究。最终得出中外零售企业的均值和最优值。

刘星原的《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_兼析中外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从中外零售企业出发,对这两大团体在拥有良好的商业门店地理位置、拥有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员工学习与培训体系、掌握能满足顾客需求的、具有异质性特点、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经营内容或经营模式、具备对企业运行环节全过程的管理、成本控制、销售能力、资金筹集能力与利润率水平、企业的利润率、销售额、资本积累与资金筹集能力这些方面进行了定性的陈述。

王桂根在《我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研究》选取30个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评价对象,结合统计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和挑选出的30个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的数据资料,进行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选取分析变量,计算相关系数矩阵以及各特征向量,确定主成分,然后分析出各个因子及其贡献率后,构造出F函数。计算各个样本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并得出其F值,以F值为标准进行判别。

五、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普遍意义

刘忠敏的《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认为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①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定量评价,可以从定量角度科学、准确地描述和把握企业竞争力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②企业可以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竞争力的综合排序(特别是行业内部排序)及分布状况研究,从而激励企业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全面提高竞争力。

③开展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便于企业对影响竞争能力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自我诊断的有效方法。

④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可以为形成长期评价制度奠定基础。

⑤企业竞争力评价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一国的综合国力,并为政府政策及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六、小结

近年来,中外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竞争力也愈发受到有关人士特别是企业管理者的注意。虽然研究成果较多,成果也较丰富,但是作为核心力本身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诠释有关竞争力的不同方面;另一方面,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向来纷繁复杂,也由于竞争力评价的定性与定量比例不当(后者较难,前者较空洞),此外,对于内外资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实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涉及较少。正因为如此,也为论文的写作选取了不错的突破口。

相信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为论文写作指路。

1、前言

我通过登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查找有关文献,共搜集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献资料二十几篇,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04、05年。现将有关的资料归纳如下: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4、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

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5年)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休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05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兼职的人员最多达到,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其他的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5、总结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关于中庸的论文文献综述

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 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经验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谈中庸与中道之比较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谈中庸与中道之比较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 要: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的孔子在相似的历史时期不约而同的提出了中道和中庸的思想,分别在中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道和中庸思想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两者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比较了他们共同点和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两者的思想实质。

关键词: 中道;中庸;亚里士多德;孔子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道思想就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最早提出了中庸这个概念,对我国的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想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中庸和中道思想的实质。

1、中道与中庸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正处于古希腊在政治、军事上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与复杂的社会状况,广大人民迫切需要稳定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家庭生活。如何缓和各城邦之间及城邦内部的矛盾,是当时的重要问题。这样,亚里士多德在对各种社会生活的思考中逐渐形成了反对极端、求其中道的思想。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年,他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有着深刻的感受。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逐渐向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转变,新势力的突起使旧的政权的控制力逐步的衰弱,老百姓处在水生火热的政治交锋之中,社会 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在当时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同时力图以“中庸之道”来调和阶级矛盾,挽救奴隶制危机,实现他“克己复礼”的主张。

2、中道与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

中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所谓中道就是指适度、适中的意思,也就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亚里士多德还详尽的说明了这种适度的意义:第一,他是两种恶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第二,它以选取感情与实践中的那个适度为目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过度和不及是恶的特点,而适度则是德性的特点”“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人的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度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均足以败坏德行,”因此,要想具备良好的德性就必须做到适度。他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他的观点,如食物的多少,他认为如果10磅的食物太多,2磅的食物太少,并不能推定教练将指定6磅的食物,因为对于有的人来说6磅有可能太多也可能太少。“如果德性也同自然一样,比任何技艺都更准确、更好,那么德性就必定是以求取适度为目的的。”他又把中道分为绝对的中道和相对的中道。绝对的中道指两端的距离绝对相等的中间状态:如果10是多,2是少,6就是就事物自身而言的中间,因为6-2=10-6,这是一个算数的比例。但是相对于人而言,我们的中间是不能以这种算数的方式确定的,它要因人而异,因此是一种相对的中道,即适度、适量。总而言之,所谓“中道”就是“适度、适中”的意思,也就是“无过无不及”的中间状态。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作为一种善良德性,它是最高意义上的善。

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在哲理,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中庸之道极为推崇。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此第一次把“中”与“庸”连结起来,提出了“中庸”这一概念,但是未对其给出直接的定义。孔子把中庸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和哲学范畴。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一书中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其中说道:“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就是教导人们约束自己的感情欲望和言行举止,将其控制在道德的范围之内,达到中和的'境界。这样,事物才会按照正常且正确的方向发展。

孔子的中庸之道强调过犹不及,即“适度为中”,孔子提出了“度”这一概念,相对于恰到好处的正中之点,过度和不及效果都是一样的。过犹不及、适度为中体现的正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孔子坚持适度为中,这个“中”指的是调和可以调和的东西,将所有德性相互制约同意的部分作为恰好的度,尽量避免过与不及。

“中庸之为德”是孔子确立的修身养性、主中致和的德行之道,孔子认为中庸之德是天下最好的德性。这种中庸之道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即是要达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中庸》首先提出了中和的概念,把宇宙看成和谐整体,孔子认为要包容他人,协和对方,要想达到中庸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致中和”。

3、中道与中庸思想的比较

中道与中庸思想的区别

第一,两种思想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差异。亚里士多德强调人性恶欲的根深蒂固,认为法律是遏制人性恶欲的唯一解决办法。法律是德性的象征,因此也是中道的标准,所以他推崇法治而摒弃人治。孔子则恰恰相反,他把亲情看成是维护社会的核心力量,他把中庸视为伦理之“礼”的同时,更强调中庸“仁”的道德性,《为政》中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以他强调人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利人的道德行为,而非法律行为。

第二,两种思想的实现途径不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中道是在后天的学习和行为中逐渐取得的,而不是先天就可以获得的德性,人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和汲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这些德性。而孔子的中庸思想从天人合一的观念出发,认为“中”是人生而有之的天赋德性,将这种潜在的德性转化为现实的德性仅仅是一个向内用心的过程。每个人都具备“中”这种禀赋,后天的实践活动对这种德性的形成起不到任何有力的作用。所以孔子还提出了“内省”的方法,强调个人的修身养性,独善其身,这就是要求人们不断的审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中道与中庸思想的相同点

第一,两种思想都产生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均生活在社会剧烈动荡的大变革时期。具体说来,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古希腊末期,城邦制度逐步走向落寞,最终被马其顿所取代,而孔子生活的时期,社会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旧的体制和文化观念正在解体,社会制度也在有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化,社会格局混乱。阶级矛盾、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缓和新旧矛盾,中庸和中道思想便应运而生。

第二,两种思想都反对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指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只把各种不同的思想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以实现表面的和谐或一致的哲学观点。事实上,无论是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十分厌恶折衷主义的,中庸强调“允执厥中”,中道强调居二恶之中点,都是指要把握好事物矛盾的度,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绝不是指将不能统一在一起的相互矛盾的东西无原则地加以调和,更不是教人圆滑处世之道。

总之,比较中道和中庸思想的异同,现代社会运用这种处事方法可以使人理性的把自己的感情、欲望、行为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做到“无过也无不及”,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理性的分析和对待复杂的事情,从而提高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既不能对资源进行肆意的开发利用,也不能不利用资源来发展国家的经济,而是要合理的加以利用,寻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适度,这样才能使社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做到了这个原则就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 64.

[4]李蓓英.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J].贵阳师专学报,2001(04).

[5]周莉.“中庸”与“中道”思想之比较[J].池州师专学报,2002(02).

中庸之道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的哲学观念和践行标准。在古代中国,“中庸”被誉为本体论意义上的“至德”“中和”。而在近现代中国则被看作折衷主义、明哲保身等而备受质疑批评。当代学者以更为平和的学术态度和全球化中的东方文化身份重建的新视野,重新检视《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正是基于这种辨证统一、多元开放的学术研究态度,使当代中国学界对《中庸》的研究更为学理化,中庸思想的各个维度和被掩盖不彰的深意,也逐渐得到中国学术界和国际汉学界重视。[2]应该说,《中庸》是《四书》中难度最大的一部著作,其三十三章各有精彩。史论结合,纵横交错,通过开掘个体身心修为之维,将外在事物和天地大道相合相生,显示了中国哲学思辨性和践行性。对此朱熹总结道:“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3]叶秀山认为:“以中庸为道路,从你自己(身、中)入手,要诚于己,坚持住(庸)自已的性、而这个天命的性,已经有了相对于他者的关系在内,没有他者,你的性就会成了空洞的,中和就意味着有一个他者在。自己是从他者得到的,所以才有中的问题。中者,当中、中间也,也才有中(去声)不中(去声)的问题。”[4]这些看法,无疑有相当的合法性。中庸之道与中国思想史上的其它重要范畴组成一种话语系统,诸如“执中”、[5]“中行”、[6]“中节”、[7]“中用”、[8]“中立”[9]等,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哲学话语,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个体修为和中国文化和合精神的延伸。可以说,中庸是以人为本的儒家哲学,而不是以神为本的宗教信仰。中庸本于《易经》,强调在天地的发展化育中以人为本的中庸之道——“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扩而大之,中庸重视万事万物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强调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遵循天地万物规律而生生不息,在中正、平衡、有序、适度、合律、和谐中获得生命的延伸和文化的拓展。[10]通观《中庸》全书,其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话语,表征出《中庸》思想的精神历史穿透性和当代性意义。其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开篇论及性、命、道、教、和。从天地自然谈到了人的教化,可见中庸之道最终要落实在人之教化上。人之教是要慎独,慎独就要致中和。[11]中和一旦达到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万物自然而得位,万物欣欣而向荣。这种依循自然来发展的秩序是古代的秩序,也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秩序的思想基础。其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是不偏不倚,坚持自己的理念,但是行为合度适中。“小人反中庸”,小人却非常专横跋扈,偏激、暴烈、极端,所做之事往往破坏性很大。今日世界所提倡的建设性平等公平的文化对话,其中不难看到中庸宽容平衡的精神气质。其三,“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可以把国家治理得很好,爵禄可以拒斥,壮士可以慷慨就义,这些都是非常之难,但相对于中庸之道而言又不是最难的。人可以一时举百斤之重,但却很难将一杯水平举半天。这表明不偏不倚和恒常持久的中庸最难,难在于日常的坚持、一生的坚持、永远的坚持。其四,“君子常乐”。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君子从责问自己开始,他不推委,不把自己的缺点错误推给别人,所以他知道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并在艰难生活中感受生命和精神生长的大快乐。其五,君子不拒绝微小之事,所以“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微小恰好是人们上云端的最重要的过程,没有它人们终将留在原地。而且,《易经》的双鱼图已然说明,微小的力量诞生在对立面最强大的时刻,在微小中庸平衡展开中,必然有阔大的未来境界。其六,君子重视知行合一。“博学之,慎问之,慎思之,明辨之”,还要加上“笃行之”。前面的学、问、思、辨都属于知识论,而笃行才可以把自己的知识转变为实践。其七,君子在相反相成中获得新的精神维度。“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君子既从内在发扬自己的德性,又从外在发扬自己道问学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既做到了最广大的高远的追问,又做到了最精细的探索;既做到了最高明的思辨,又做到了极中庸的为人处事,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君子。其八,君子不愚忠。“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君子保存自己让薪火相传,把自己的学问传下去,益于后世,泽被万代。其九,君子与时俱进,绝不固守过去。因为孔子说,在夏、商、周三朝中“吾从周”,“从周”不是复古,而是按照当时代的规范和原则做。其十,坚持获得“诚”,因为“君子至诚”就可以无敌天下,并化育天下。《中庸》强调以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等。虽不乏迂腐之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剥离这些文字和制度上的局限性,其文化精神内核仍有相当的合理性。换言之,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仍能感受到文化精神深度的共鸣。 进一步考察中国儒家的历史命运,对理解《中庸》在中国思想史的地位无疑有重要意义。儒学绵延流传长达2500多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值得深入研究的在总结的现象。透视儒学发展语境中的《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有必要考察包括《中庸》在内的儒学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困境和问题: 儒学在时代发展中修正和改变谱系。儒学诞生时,儒由相礼的职业团体转化为学术教育团体,开创了学术下私人的局面。孔子全力推进儒学而处境艰难——奔走于列国并饿于陈蔡,前后达十三年之久,而孔子在政治上真正得到重用并贯彻自己学说的机会却很少。孔子身后儒学分而为八。战国荀子并没有将儒家看成铁板一块,相反,他将“儒者”按人品分为四类:俗人、俗儒、雅儒、大儒。认为:“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用万乘之国,则举错而定,一朝而伯。”[12]这种区分,超越了孔子和《中庸》关于君子和小人的二分法,在儒家内部将儒者分成由低到高的四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儒家就此以往就长治久安,儒学也没有就此永远成为中国的中心意识形态。事实上,“独尊”的儒学,在政治主张和理论形态上都背离了孔子儒学的原貌。何况独尊儒术只不过大体确定了儒术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的基础而已,其它学派并未被废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召开儒家经学会论“五经”之同异。最后将梁丘的《易》、大小夏侯的《尚书》和谷梁的《春秋》纳进了官学体系。后来,时为太子的汉元帝对其父宣帝的治国之道劝谏:“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马上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13]司马光认为:“夫儒有君子,有小人。彼俗儒者,诚不足与为治也,独不可求真儒而用之乎?……乃曰王道不可行,儒者不可用,岂不过甚矣哉!”[14]秦用法家,汉用儒家,魏晋至唐,佛入中原,老庄亦受重视。到了宋明,儒学的绝对地位才被真正确立起来。但不能忽略的是,南宋只有半壁江山,而明初就开始实行海禁政策,明中叶更是完全闭关封海,使中国封海长达四百年之久。[15]中国在失去了对世界开放的重要历史契机中,儒学从儒学的神学化和儒学的哲理化中,走向了儒学的颓败化和儒学的祛魅化。[16]在我看来,儒学从其诞生起,在其三个层面在都遭遇了一步步的困境:第一,儒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已经失效。不管是作为治国方略,还是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都随着西方现代性的进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从此,儒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已经丧失,再想恢复“独尊儒术”的辉煌事实上已不可能。可以说,从汉唐的经学诠释系统“十三经注疏”到宋元明清的经学诠释系统“四书五经”的转变,随着《中庸》、《大学》的地位上升,反映出中国思想史上的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空前重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出,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已经衰微,而作为人的哲学的入儒学有可能焕发出历史人文风采。[17]第二,儒家思想必须在返身与个体心性修为中,放弃意识形态的诉求。不难看到,知识分子对“天下”精神的追求,无论是《中庸》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还是《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都给知识分子个体修为和担当天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真正的知识分子会永远坚持这一高标准。但是,我仍不无担忧地问: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否还有“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气概?心中是否还有“天下”?手中还有没有“公器”?第三,儒家思想尤其是中庸思想遭遇西方“竞争哲学”和“丛林法则”的挑战,使其在日常生活的进退应对中显出了弱势,坚持宽厚中道的儒学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遭遇到了危机。[18]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孔融让梨是儒家美德的体现,但在当代社会中“孔融为什么要让梨”成为了一个问题。西方教育体制实施的全球化的竞争教育,构成对“孔融让梨”的批判。对美国人而言,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不能“让”而要“争”。事实上,今天的教育全球化奉行的恰恰是“争梨”教育模式,而不是“让梨”修为模式。直面当代儒学三重困境,我意识到,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将会慢慢地淡出历史,而作为第二层面的个体心性修为的儒学,和第三层面的重视返身而诚精神生态平衡的儒学,可能具有更宽更大的国际意义和东方文化振兴的意义。[19]就正面价值而言,《中庸》弘扬孔子“忠恕之道”和《大学》“挈矩之道”,坚持在制约自我欲望达成中和平衡方面,对社会的精神生态和人的心理和谐都有其价值。人们践行中庸之道,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不怨天尤人,至诚尽性,中正平和的境界。在坚持至诚和谐中,当代人放弃“我执”,就有可能激发自我的善良天性,尊敬自然万物的本性,参与天地化育万物,找到了人类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中庸思想在现代性的困境和现代性的恶果中,将以其自身不偏不倚不极端的思维方式,中正平和的价值构成,抵制放纵情感欲望和唯理性的偏颇,坚持辩证看待社会和人生,透析人性的弱点,使人类重新看待东方思想中的合理因素,避免在现代性的误区中,将人类引入“技术的夜半”和“发展的灾难”的歧途。在这个意义上,在今日重温《中庸》,也是通过回忆唤起曾经被遗忘了的东方思想文化经验,而打开面向更高生存形式的可能。[20]自我看来,今天众多的重要理念和政治命题或多或少与“中庸”相关。诸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成己成物”、“过犹不及”、“通权达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己达人”,“居安思危”、“多难兴邦”、小康社会、与时俱进、和谐世界、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双赢胜零和,等等,其中都寓于了中庸的哲理与方略。就历史局限性而言,《中庸》中有不少过时之语、腐儒之言、不合时宜之句,需加以分梳和批评。《中庸》思想的局限性无疑是当时时代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和意识形态僵化所决定的。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中庸》思想在处理矛盾中过分强调保持中立稳定,而忽略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对事物的自我否定和质变飞跃未能参透,加上其中过多的君臣上下的统治术,形成一些哲学思想的硬结和政治思想的缺陷。但我仍然认为,《中庸》一书时代的合理性大于历史的局限性,书中精彩高远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智慧在今天更显出了精神魅力,值得阐释和发扬。我坚持认为,在今天全球化时代,当西方人用西方的思想统率了全球,要全球同质化变成一体时,东方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21]东方应该清理自己的精神遗产,让这个世界不仅有西方的法律精神,还要有东方的德教精神。[22]人类的未来不是由西方自己说了算,而是应该由东方、西方、南方、北方的全世界的聪明睿智的至诚之人一起商讨一起促进,由此人类和平、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才会最终到来。注释:[1] 参王岳川著《发现东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王岳川著《全球化与中国》,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2] 就其中有关论著本身而言,近代以来著作多矣,依笔者之所见择其要者大致如次: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北京: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Leonard A. Lyall and King Chien-kün Title: The Chung-yung; or, The centre, the common, Publisher: London, New York (etc.)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27.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书智书局1929年版;杨荣国著《中国古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吕振羽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三联书店1956年版;张岱年著《中国哲学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侯外庐等主编《中国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任继愈著《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吴怡著《中庸诚字的研究》,台湾(台北)华冈书城1974年版;宋天正注译、杨亮功校订《中庸今注今译》,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陈满铭著《中庸思想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80年版;萧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0年版;张岂之著《中国思想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蔡尚思著《孔子思想体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童书业著《先秦七子思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2年版;罗光著《中国哲学思想史先秦篇》,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刘泽华著《先秦政治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康有为著、楼宇烈整理《孟子微礼运注中庸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金景芳、吕绍纲合著《周易集解》,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张岂之著《中国儒学思想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钱逊著《先秦儒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徐超今译、何百华英译《中庸:汉英对照本/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载《孔子文化大全》,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版;宋赵顺孙纂疏、黄珅整理《中庸纂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杨向奎著《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谭宇权著《中庸哲学研究》,台湾(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赵俪生著《赵俪生史学论著自选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金景芳著《<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吴龙辉著《原始儒家考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葛兆光著《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刘周堂著《前期儒家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杜维明著、段德智译《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邹昌林著《中国礼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陈科华著《儒家中庸之道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丁四新著《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年版;David L. Hall and Roger T. Ames: Focusing the familiar : a translation an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Zhongyong. Publisher: Honolulu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刘成纪著《中庸的理想》,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董根洪著《儒家中和哲学通论》,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郭沂著《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杨祖汉著《中庸义理疏解》,台北:鹅湖出版社2002年版;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蒋庆著《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陈明著《儒者之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徐儒宗著《中庸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子程子曰》,王云五编万有文库2集700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1页。 [4] 叶秀山《试读<<中庸>》,《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3期。另外,张岂之在讲演《<<四书>的文化意义》中也认为:“佛教有佛性,那儒家有一个什么呢?儒家就有一个中庸、中行、中正,将这些东西用不同的词来表述,讲了一个道理,就是诚,诚心诚意的诚。诚者知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什么是诚呢?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人按照规矩办事,不能随心所欲,我就强调这个。人要讲诚信,不欺人不自欺,自尊、自信、自爱,人不但要爱人,而且要爱万物。[5] “执中”即不偏不倚之道。《论语·尧曰》:“允执厥中。”((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535页)刘宝楠正义:“执中者,谓执中道用之。”((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535页)《礼记·中庸》:“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626页)郑玄注:“两端,过与不及也。用其中于民,贤与不肖皆能行之也。”(《礼记·中庸》,(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626页)[6] “中行”即行为合乎中庸之道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论语·子路》,(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508页)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默默,独守中行。”[7] “中节”即守节秉义,中正不变,合乎礼义法度。《周易·蹇》:“《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52页)孔颖达疏:“得位居中,不易其节,故致朋来,故云以中节也。”((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52页)《后汉书·虞延传》:“﹝富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51页)(明)黄绾《明道篇》卷一:“行之于身,无不中节,谓之道。”[8] “中用”即合用有用。《诗·小雅·白华》“白华菅兮”汉郑玄笺:“白华于野已沤,名之为菅,菅柔忍中用矣。”(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衣服不中制,器械不中用,不粥于市。”[9] “中立”即中正独立。《礼记·中庸》:“中立而不倚,强哉矫。”(《礼记·中庸》,(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626页)孔颖达疏:“中正独立,而不偏倚,志意强哉,形貌矫然。”(《礼记·中庸》,(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626页)(唐)白居易《养竹记》:“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2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徐霖《绣襦记·汧国流馨》:“尔李氏狎邪而白坚贞之志,波靡而励中立之行,是则尤人所难者也。”(《六十种曲评注》,长春:吉林人民2001年版,第274页)[10] 李宗桂等著《中华民族精神概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1]“中和”实际上成为“中庸之道”的内在表征,只有“致中和”天地万物才能各得其所生机勃勃,处于中正平和的和谐之境。《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杨倞注:“中和谓宽猛得中也。”(《诸子集成》2,第96页)(唐)权德舆《奉和圣制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大乐本天地,中和序人伦。”[12] 《荀子·儒效》,《诸子集成》2,第79—80页。[13] 《汉书·元帝纪》,第277页。[14](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臣光曰》,(元)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881页。[15] 参郝侠君等主编《中西五百年比较》,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16] 参(英)安东尼·派格登著《西方帝国简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7] 参周大鸣、秦红增著《中国文化精神》,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8] 纪云华、杨纪国主编《中国文化简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19] 《中庸》在三百多年前就翻译到了西方,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667-1669年,《中庸》的中文-拉丁文对照译本完成,书名为Sinarum scientia politico-moralis,译者署名殷铎泽。1687年,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编辑出版于巴黎的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该书翻译《大学》、《中庸》、《论语》,中文书名为《西文四书直解》。[20] 参(法)雅克·布罗斯著《发现中国》,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21] 参赛义德著《东方学》,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22] 参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庸》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在“四书”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庸》以道德本体为基础,以道德主体为核心,阐述了作为一出生即秉承天命之性的人如何在宇宙、自然与社会的法则中遵循“中庸之道”的理论体系。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等角度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打开了哲学的向度,从而把儒家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本文拟从《中庸》概述与儒家修身的角度对其作一浅读,初步阐述中庸之道所包涵的人文精神与实学方法。以此,仅作为笔者进一步学习《中庸》的“基石”。 儒学史上,在有“四书”之前,《中庸》原为西汉戴圣所编《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唐代孔颖达奉敕修《礼记正义》,序定《中庸》,编为两卷。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开始推崇《大学》与《中庸》。北宋程颢、程颐倡导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为一体,并将《中庸》分为三十六章。南宋朱熹继承、发挥二程的观点,把它们四者放在一起,加以注解,花了四十年功夫著成《四书章句集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四书章句集注》刊刻于福建漳州,此书的撰著刊行是儒学新形态——理学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庸》被正式列入“四书”之中,在儒学史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学界一般认为,子思作《中庸》。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作《中庸》。”东汉郑玄也认为子思作《中庸》,《礼记正义》引“郑目录”载:“《中庸》者……,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孔丛子》记载:“子思曰:‘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困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四十九篇。”《隋书·音乐志》引沈约曰:“《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由曾参传给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荀子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庸》是《四书》中意义最深奥的。北宋理学家程颐把《中庸》奉为“孔门传授心法”。朱熹在《中庸章句》中引用程颐的观点,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清代王夫之认为《中庸》是“圣学传心入德之要典”。他说:“《中庸》、《大学》自程子择之《礼记》之中,以为圣学传心入德之要典迄于今,学宫之教、取士之科,与言道者之所宗,虽有曲学邪说,莫能违也。则其为万世不易之常道,允矣。”(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王夫之儒学复兴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另外,从朱熹规定的读“四书”的顺序也可以看出《中庸》在“四书”中的地位。他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卷一四)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认为,“四书”体现了儒家的人文精神,其中,《大学》讲成德之教,《论语》讲己立立人,《孟子》讲士的自觉,而《中庸》则讲终极关怀。杜维明先生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儒家的人文精神,即个人与良心的整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心与天地之道的相辅相成。无疑,《中庸》理论具有其中最高的精神境界。 关于“中庸”的基本涵义,《说文解字》云:“中,从口、从|,上下通”,“庸,用也,从庚从用;言用之更新而不穷。”中,即上下通达。庸,日用,更新;惟其日用更新,故用中,必为“时中”,随时而中。朱熹在《中庸章句》中引程颐之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并阐发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结合起来,上升到思想理论,《中庸》中高屋建瓴地提出“命——性——道——教”的命题,其中各因素相互沟通,形成了中国哲学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并凸显了“中庸”作为一种道德、一种方法、一门哲学的本体论高度。说它是一种道德,孔子早就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中庸》)说它是一种方法,一门哲学,追其来源,可上寻到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位明君的思想。《论语·尧曰》记载尧传位舜时,说:“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尚书·大禹谟》有“十六字心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以,《中庸》理论,“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庸》一书,朱熹划分为三十三章。其结构,根据程颐所说,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大部分,即首章点明全书的主旨,末章是全书的总结,中间论述中庸之道的具体思想内容。另外,朱熹在《书<中庸>后》中说:“右《中庸》一篇,三十三章。其首章,子思推本先圣所传之意以立言,盖一篇之体要。而其下十章则引先圣所尝言者以明之也。至十二章又子思之言,而其下八章复以先圣之言明之也。二十一章以下至于卒章,则又皆子思言之,反复推说,互相发明,以尽所传之意者也。”这样,我们又可以根据朱熹所言,将《中庸》的中间部分,即第二章至第三十二章,再分为三部分;其中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为明道篇,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为行道篇,第二十一章至第三十二章为诚道篇。《中庸》中间部分的结构划分法被学术界称为“中庸三支”,这种分析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脉络结构,更好地理解“中散为万事”的结构层次。 《中庸》是明道之学,写作目的决定了其性质。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中庸》阐述了中国人信奉的天命率性之道、持中守正之道、素位守常之道、成己成物之道、明诚止善之道等。以下,着眼于儒家君子修身观,笔者就《中庸》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粗浅解读。 首先,关于《中庸》中“命、性、道、教”的含义及其关系。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是一体的,“天命者,天所赋之正理也。”(朱熹《论语集注·季氏》)天,不仅化育万物,而且把其正理赋予了万物,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天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性”。“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意思并不是任由本性为所欲为,而是说,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做“道”。虽然上天赋予人们的“性”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性”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样就需要“修”,通过“修道”,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其完善。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的本性去做。教,教化,使道得以修明。性、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而“教”是用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服务的。因而,《中庸》强调“道”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 其次,《中庸》论修道,也强调在“慎独”上下功夫。《中庸》中最有力量的箴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当生活中出现一些与“道”相背离的细微萌芽,起初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这时候就会非常谨慎,常常能扪心自问,自觉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比如,大家所知的“杨震四知”的故事,就是历史上君子“慎独”的典范。故事讲的是,东汉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志存高远,人称“关西孔子”。他任荆州刺史时曾推荐当时的“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上下榻于馆驿。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此地,趁夜深人静时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王密急切地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生气,于是正声说:“岂可暗室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杨震四知”一时传为美谈,成为历史佳话。 第三,关于《中庸》中的“三达德”,《中庸》载:“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三达德,即通行天下的美德。儒家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并提,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阐发。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的勇气与行动。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提醒人们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君子品质。历史上有著名的知耻而后勇的典型故事,比如:战国时期廉颇欲羞辱蔺相如,争权夺名,被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所感动,而“负荆请罪”。南宋岳飞牢记“靖康耻,犹未雪”,精忠报国,屡立汗功,名扬千古。清代蒲松龄考科举一直考到七十多岁,其间尽管受尽嘲笑,但是始终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流芳百世。 第四,《中庸》中“诚者”“诚之者”的含义与区别。《中庸》载:“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是天道、天理的本来状态,其特点在于顺自然而不欺心,如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可见,天道的特点就在一个“诚”;圣人之道“源于性命之正”,与天理是一致的,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达到中道。诚之,人之道,即在圣人之外的凡俗之人,虽有天赋善性,但“生于行气之私”,表现为“气质禀赋不能齐”,所作所为不能真实无妄,不能与天赋本然之性相统一,如朱熹说,这就是“人事之当然也。”诚之,既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样不必努力就能达到中道,那么作为凡俗之人,就一定要追求并坚守至善之德,然后使自己达到真实不乱的诚境。可见,人为地达到诚,需要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怎样达到“诚”呢?《中庸》中说:“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即,首先择善,然后固执。 总之,《中庸》理论体系是由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达到“中和”之道;由“中和”之道,达到人的自我完成的内在根据的“诚”;由“诚”的价值取向合外内之道,从而复归于“中和”之道的“天地参”。《中庸》作为一篇重要的儒家经典,包含了儒家先哲的洞见。它通过对道德本体论、道德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德性宇宙论的阐述,凸显了天道、人道、社会、宇宙,亦即通达形上形下的一概以道德为本的思想,从而为人类指出了一条恒常普遍而又平实切近的大中至正之道。遵循这条道,主体便可能不断提升自我,人类也便可能拥有一个和谐的世界。 《中庸》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最高道德的标准,而且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哲学思考与中和方法,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实用的经典。 中庸是上下通达的一门哲学。上下是立体的,哲学是智慧的,其内涵从不同的领域来看,则有不同的应用。首先,从宇宙空间角度看,天人之际的沟通,或者说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贯通,就内涵在这个立体结构中,构成了人在这个总体境域中的背景,天人合一之道便从此中来定位与生发。其次,从涓涓的历史长河里看,以前的世代与以后的世代,如同河流的上游与下游,二者之间的贯通构成了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而代代相传。正是在不息的长河中,当下的人追述已逝的先祖、往圣,对其思想发扬光大,正如张载“四句教”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正是不同时代的有识之士与往圣思想光芒交汇的精神实质,而我们之后的未来世代也是在这种沟通中被纳入亘古的历史长河。第三,从社会人际关系看,社会的中上层与下层的交流也构成了事物沟通的一个侧面。每个时代,都有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创新与创造的形式与内容,其发展进步的繁荣、抑或衰退式微的景象便于每个时代的横断面上碰撞着交锋的火花,而在社会交往中“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不会缺少把握“度”的哲学。 在中庸之道的实用方面,我们需要注意摒弃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掌握中庸之道,要警戒、回避折中之嫌。孔子的中庸学讲的是适中、中正、中和、时中。适中,即掌握分寸;中正,即合乎规范;中和,即对比平衡;时中,即适时灵活。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新华词典》上解释,“折中主义”是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其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而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中庸是讲原则的,而不是折中,更不是和稀泥。其次,掌握中庸之道,需反对生活中的“好好先生”。“好好先生”在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在讲原则问题时只顾明哲保身,但求无过于己;爱栽花,不栽刺,时刻注意为自己开退路、留后路,说违心话,办违心事,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揭露的不揭露;前怕狼后怕虎,遇到矛盾绕道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好好先生”把原则、正义、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其本质可想而知。“好好先生”多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其表现为:社会上的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是非分明、主持正义者受孤立、冷落,等等。这样发展下去,社会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做“好好先生”!第三,掌握中庸之道,要反对“乡愿”。“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乡愿”的特征是,没有原则,没有是非,一味地讨好、巴结世人。孔子对无原则的“乡愿”深恶痛绝。 《中庸》倡导知行合一。从天理到人道,从理论到实践,主张“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所以学习中庸之道,要掌握适当、平衡、和谐的原则与方法,提倡“君子温而不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周而不比”等君子之风;要掌握和而不同的原则与方法,将中和之道灵活地应用于建设家和万事兴的家庭、和衷共济的事业、和气生财的生意、政通人和的社会、协和万邦的外交、以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战争等各个领域。如此,才能将经典的绚烂之花开放在无名的质朴中,将高明的中庸之道开放在生活的寻常中。 《中庸》是儒家经典中极为重要的哲学著作。其内容会通天道与人道,阐明宇宙的法则、天地的准纲、人生的指归,升华儒家“修齐治平”的意义。中庸之道,从人心与宇宙的统一性出发,揭示人类心灵本有的澄净与博大,倡导每一位天赐本性的个体从中庸之道入手,自强不息,至诚不止,以达至与天地并立,并与之共博厚、共高明、共悠久的境界。《中庸》咏叹“洋洋峻极于天”的圣人至德,告诫人们“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宇宙根本法则,《中庸》对于人类的期望是厚重的,其思想价值影响深远。当前,我们需要将学到的圣贤之道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与时代的文化创新和创造结合起来,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用先贤智慧充实头脑,引领生活,创造未来! (作者宋冬梅,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

陈皮在药膳方面的研究论文

陈皮的功效: 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陈皮的作用: 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经多年研究,现已知陈皮具有许多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4.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 陈皮煎剂副作用极小,动物多次试验均未见急性中毒。气虚证、阴虚燥咳、吐血证及舌赤少津、内有实热者慎服。 陈皮简介: 1. 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厚约1至4毫米,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2. 广陈皮果皮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陈皮-鲜橘皮与陈皮的区别 橘皮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橘皮浴能怡情养性。将晒干的橘皮装入布袋,放在洗浴水中浸泡一会,然后洗浴,可使浴水清香诱人,出浴后心情舒畅,精神倍增,皮肤也有滑润、舒适感。 鲜橘皮与陈皮虽然是同一种东西,但性质却大不相同。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而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的药用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此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用它泡水还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陈皮也并非人人可以随意拿来泡水饮用。陈皮性温、辛、苦,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是不宜饮用陈皮水的。陈皮-新会特产——新会陈皮新会陈皮是新会大红柑的干果皮,新会大红柑(学名枝柑),是新会著名土特产。因其品质独特,早在明清以前就已蛮声遐迩,并被列为“贡品”,行销国内外。 大红柑果实扁圆,油身而有光泽,皮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冬至前后呈大红。柑肉爽脆多汁,甜酸适度,每百毫升含柠檬酸 至克,含糖克至克,可溶性固体物为11%—12%,单果重约100克—150克。其品种分为大种油身、细种油身、大蒂、高笃四种,近年又培育出早熟、高产、优质的新良种。新会大红柑,不仅是著名水果,而且药用价值较高,且有润心肺、清热、化痰止咳等功效。大红柑连皮藏于白糖中,待糖溶化后制成的糖柑,有防治小儿麻疹的功效。其核有理气止痛功效,常用作医治疝痛。陈皮正宗新会陈皮 大红柑的果皮就是新会的著名特产—陈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而“广陈皮”又以新会陈皮为上品,故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辣味),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小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提到陈皮,相信我们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当然,陈皮这种药材药用功效是非常不错的,当然,我们大家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服用一些陈皮,其实我们大家可以将陈皮做成一些药膳食疗方来食用的,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陈皮的药膳食疗方。

陈皮粥

陈皮粥的味道是非常不错的,并且还具有非常高的食疗价值,当然,陈皮粥的做法也不难,我们大家可以准备陈皮10克、大米小半碗。将陈皮用温水洗一洗备用,大米洗净后用水泡30分钟陈皮加清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煎20—30分钟左右。捞出陈皮,只取这个陈皮水熬粥将米倒入陈皮水里,熬至米烂即可食用。陈皮粥,消滞健胃。陈皮,入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尤其是我们肠胃不好的朋友们,日常生活中就是可以经常性的食用陈皮粥的,这样对于帮助我们大家促进肠胃健康是非常的有好处的,还可以防治很多肠胃病症的。

陈皮香蕉粥

陈皮香蕉粥的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可能我们有些朋友们对于陈皮香蕉粥的做法不了解,我们大家可以转变大米100克,陈皮5克,香蕉1根,冰糖少许。大米洗净加水,陈皮切碎一同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黏稠,放入冰糖,冰糖溶化后放入香蕉,稍煮一下即可。陈皮有一定的燥湿作用,气虚、有胃火的人不宜经常食用,一般每周吃一次即可,虽然陈皮香蕉粥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大家要注意,服用药物期间最好不要食用陈皮香蕉粥,以免影响药效。

上面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陈皮的药膳食疗方,我们可以知道,陈皮的药膳食疗方也是非常多的,比如陈皮粥和陈皮香蕉粥等等这些药膳食疗方都是非常适合我们大家食用的,并且药用功效也都非常好,可以促进我们人体的健康。

陈皮药用功效与作用

陈皮药用功效与作用,这种食物是大家所熟知的,在中药中它当属清热降火的翘楚,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对人的身体又很好作用的食物,这种食材可以安神静心,下面是陈皮药用功效与作用。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本草新编》·陈皮或问陈皮留白为补,去白为攻,然乎?此齐东之语也。陈皮与青皮,同为消痰利气之药,但青皮味浓于陈皮,不可谓陈皮是补而青皮是泻也。或问陈皮即橘红也,子何以取陈皮而不取橘红?夫陈皮之妙,全在用白,用白则宽中消,若去白而用红,与青皮何异哉,此世所以;留白为补,去白为攻;之误也。其实,留白非补,和解则有之耳。

食疗功效

冬天喝点热汤,既美味又养生。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王道坤告诉我们,在汤里放几片陈皮,不仅能改善味道,能起到缓解胃部不适、治疗咳嗽痰多的作用。

陈皮,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中医学认为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橙皮甙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积气,增加食欲。煲汤时放入10克左右的'陈皮即可。

需提醒的是,陈皮偏于温燥,有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状的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此外,鲜橘皮不具备陈皮那样的药用功效,另外,因为鲜橘皮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这些化学制剂有损人体健康,因此,不可以用鲜橘皮来代替陈皮。

药膳方

在中药归类中,它是属于理气药物,但因同时具有健胃、驱风、止呕逆的作用,而常与消化药或脾胃药并用。此外尚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对于痰多黏白、胸脘闷者有其疗效。

药膳方:

降脂茶:陈皮2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丹参10克,以1500㏄煮沸,小火再煮20分钟,过滤即可,主要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肪之作用,适宜体质壮实之高血脂病患,经常腹泻或消化性溃疡者不宜。

麦芽茶:麦芽25克、谷芽15克、陈皮15克、神曲10克、甘草5克或冰糖少许,以1000㏄煮沸,小火再煮15分钟,过滤即可开胃健脾,促进消化。

陈皮食谱

1.陈皮冬瓜老鸭汤 炎热夏季解暑佳品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夏季常吃瓜,郎中不找,中药不抓”。夏天是多种瓜类上市的季节,这个时候多吃冬瓜,可以解渴消暑,降火去燥,而且还有不少食疗作用。

主题:陈皮冬瓜老鸭汤

食材:陈皮少许、冬瓜500克、薏米50克、老鸭半只、生姜少许、食盐少许。

陈皮的基本介绍

陈皮,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只有晒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

温;辛、苦;归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 气滞,脘腹长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梅核气。

1.助消化

因为陈皮含有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此外,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

2.烹制菜肴改善味道

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此外,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若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3.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

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

4.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

5.抗炎作用

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抗炎作用。

陈皮的营养价值

陈皮的苦味物质是以柠檬苷和苦味素为代表的“类柠檬苦素”,这种类柠檬苦素味平和,易溶解于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陈皮用于烹制菜肴时。其苦味与其他味道相互调和,可形成独具一格的风味。陈皮含有挥发油、橙皮甙、维生素B、C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陈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通气的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降逆止呕的功效。

〖中药别名〗 橘皮《神农本草经》,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橘子皮《滇南本草》,广橘皮《得宜本草》。 〖 考 证 〗 陈皮,原名橘皮,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橘柚’项下,谓:‘橘柚,味辛温..一名橘皮。’陶弘景云:‘此是说其皮 功尔..并以陈者为良。’元代王好古也说:‘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本草纲目》将陈皮列为黄橘皮的别名, 另列有青橘皮 (即青皮) ,李时珍说:‘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说明其性味不同,不可混用。李氏对其特性辨别甚 详,在柑条下云:‘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橘可久留,柑易腐败。柑树畏冰雪,橘树略可,此柑、橘之异也。柑、橘 皮今人多混用,不可不辨。’又谓‘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柑皮纹粗色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但以此别 之,即不差矣。’惟现代药用陈皮则仍然柑、橘不分。 〖药材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品种的成熟果皮。 〖药材性状〗 1. 广陈皮 大多剖成3裂片,厚1-2mm,常反卷; 外表面黄橙色或红橙色,皱缩,有多数大而凹下或凸起的油点 (油室) ; 内表面淡黄白 色,海绵状。质轻,捏之有弹性。有浓厚香气,味微苦、辛。 2. 陈皮 常剥成数瓣,有的破碎成不规则碎片,厚-; 外表面橙红色或棕褐色,久贮后颜色加深,油点细小; 内表面淡黄白 色。质较脆,易折断。香气较弱,味苦、辛。 饮片性状:陈皮为弧形丝片,长4-8cm,宽2-3mm,厚1-。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久贮色较深, 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 内表面淡黄白色,粗糙,附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炒陈皮外表面 颜色加深带火色,内表面黄色。质脆易碎。气香,味辛苦。 〖成品规格〗 商品主要有桔皮、广陈皮两种。一般分为一、二、三等,均以瓣大、整齐、外皮色深红、内面白色、肉厚、油性大、香气浓郁者为 佳。以产广东新会等地最著。 规格等级标准: 桔皮 一等:呈不规则片状,片张较大。表面橙红色或红黄色,有无数凹入的油点 (鬃眼) 。对光照视清晰。内面白黄色。质稍硬而 脆。易折断。气香、味辛苦。 二等:片张较小,间有破块。表面黄褐色或黄红色、暗绿色。内面类白色或灰黄色,较松泡。其余同一等。 广陈皮 下等:割成三至四瓣。裂瓣多向外反卷。表面橙红色或棕紫色,显皱缩,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内面白色,略呈海棉状,质 柔。片张较厚。断面不齐。气清香浓郁、味微辛。不甚苦。 二等:剖成三至四瓣和不规则片张,片张较薄。其余同一等。 三等:度薄而片小。表面红色或带有青色,其余同二等。 〖显微特征〗 广陈皮 外层果皮横切面,外果皮表皮为1列细小的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 其下数列薄壁组织散布1-2列油室,油室圆形或 椭圆形。中果皮细胞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细胞间隙大; 维管束外韧型,纵横散布。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以近表皮的数列细胞为 多,有的含橙皮甙结晶。 陈皮粉末:1. 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厚约8μm,非木化,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有的含橙皮甙结晶。 2. 外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气孔类圆形,副卫细胞6-8个; 其下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有的含橙皮甙结晶。〖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压榨法) 至2% (蒸馏法) ,油中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 (d-limonene) ,还含β-月桂烯 (β-myrcene) α-及β-蒎烯 (pinene) 等,另含黄酮类成分橙皮甙、新橙皮甙 (neohesperidin) 、柑橘素 (tangeretin,5,6,7,8,4’-pentamethoxyflavone) 、二氢川陈皮素 (citromitin,5,6,7,8,3’,4’-hexamethoxyflavanone) 及5-去甲二氢川陈皮素 (5-O-desmethyl-citromitin) ; 又报道川陈皮含橙皮甙约,川陈皮 素 (nobiletin) 约。另含辛弗林 (对羟福林) 。 〖理化鉴别〗 1.本品粉末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1ml,溶液渐成红色。 (检查橙皮甙) 2.薄层层析: 样 品 液:按上项制取滤液5ml,浓缩至1ml,作供试溶液。 对照品液:取橙皮甙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对照品液。 取出,凉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 (20:10:1:1) 的上层溶液展至 约8cm。 显 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品溶液色 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含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甲醇-醋酸-水 (35:4:61) 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 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於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苦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即得。津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 (60-90℃) 80ml,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药 渣挥干,加甲醇80ml,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数次洗涤容器,洗液滤人同一量瓶 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 (C23H34O15) 不得少於。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 风下气的效用。 陈皮煎剂×10-3及×10-2g/ml的浓度对离体兔肠可降低其紧张性,对阿托品引起的肠管紧张性下降,陈皮可进一步使之舒张。 对结扎大鼠幽门形成的实验性胃溃疡,皮下注射甲基橙皮甙,可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并能抑制胃液分泌。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⑴对心脏的影响-陈皮煎剂、醇提取物及橙皮甙均能兴奋离体及在位蛙心,使收缩力增强,对心率影响不 大,但剂量过大反而出现抑制。离体兔灌注陈皮煎剂 扩张冠脉。⑵对血管与血压的影响-麻醉犬或兔静注市售陈皮或柑皮煎剂或醇提 物,可使血压迅速升高,反复给药,不发生快速耐受性。但较大剂量煎剂给犬灌胃,却无升高血压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⑴祛痰作用-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发挥此作用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和蒎烯。⑵ 平喘作用-鲜陈皮煎剂对家兔支气管有较好的扩张作用。陈皮醇提取物对豚鼠离体气管有较强的松弛作用,对芸香科11种理气药试验结 果,以陈皮的平喘效价最高,其醇提取物 (生药) /ml可完全拮抗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另外,本品尚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现代中药研究〗 1. 治疗急性乳腺炎 用陈皮 20g,甘草6g,加水150ml,文火煎至一半左右,过滤后加水再煎,分两次服。一般每日1剂,严重者可每日服 2剂 (分4次服) 。共治88例,绝大部分在发病后1-2日内接受治疗。结果除3例脓肿者行切开引流术外,余85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 日。服1—2剂治愈者67例 () ,服3—5剂治愈者18例 () ,平均为2剂〔1〕。 2.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鲜橘皮1-2个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频饮。橘皮每日更换1次。如有发热、咳吐脓痰者,可配合应用抗生素。 治疗20例,单用本品12例,配合抗生素8例,结果1周后痊愈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85%。 3. 治疗冻疮 鲜橘皮3-4个,生姜30g。加水200ml,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覆盖患处,每次30分钟,每晚1次。治疗30例, 均有效。 (2-3引自《现代中药临床研究》183) 〖文献参考〗 〔1〕绍明.中华外科杂志,1959,7 (4) :362 〖备注〗 1. 橘络 (橘筋) 系橘类中果皮部的维管束,撕下晒干。本品甘、苦、平。生用或蜜炙用。能通经络、理气,化痰; 治咳嗽咳血、胸肋 痛、痰积,3-水煎。 2. 橘叶 系橘类的叶。本品苦,平。能行气、消肿毒; 治胃腹胀痛、呕吐、食欲不振、乳痈、疝气等,3-6g水煎服。〖食疗法〗 1. 石膏化湿粥 原料:生石膏120克,陈皮6克,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栗米50克,冰糖适量。做法:水煎前四味,去渣留汁,入栗米 煮粥,将熟加冰糖适量,稍煎待溶即成。适量服用。功能:清暑宣气,健脾化湿。 2. 陈姜带鱼 原料:带鱼50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胡椒2克,豆豆支6克,油、盐、味精适量。做法:带鱼洗净切段、油炸。带鱼段 加入生姜、陈皮丝、胡椒面、豆豆支、小盐、味精、清水适量,煮沸30分钟即成。食鱼饮汤。功能:温中和胃,理气化痰。 3. 陈皮茯苓粥 原料:陈皮20克 (或鲜者30克) ,茯苓30克,梗米100克。做法: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梗米煮粥,或 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每次3-5克,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连服10-15天。功能:理气健脾,化痰安神。 (1-3 条引自《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关于论文文献综述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账,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不协调。

6、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7、引文罗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仅要反映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深,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参考文献,罗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结论,缺乏作者的分析和归纳,没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将一些与本文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强调资料占有的丰富性。尽管有人认为,对研究现状的介绍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但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引言的目的是阐述论文命题的意义,而并非是研究资料的综述,尽管综述对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因此,应当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难点和不足,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的主题。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1.大量罗列堆砌文章

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

我国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学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现大量引用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现象,学生担心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所以难得见到学生批判导师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师,学生更易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话均以谁说为起始,结果使自己的论文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论文有重要贡献。

3.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

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4.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么文献综述也叫做文献述评的原因。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2、评价来源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4、概述结构

5、写文献综述

论文综述范文写法如下:

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设计(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

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

3、正文

这是论文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

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

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且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 索引序列
  • 关于中药陈皮的论文文献综述
  • 关于西药文献立法综述的论文
  • 关于中庸的论文文献综述
  • 陈皮在药膳方面的研究论文
  • 关于论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