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日益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市场化的推进,房地产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形势、房价的分析,提出房地产发展策略。[关键词] 房地产房价发展策略一、2008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1 . 商品住宅供应打破近三年来逐年递减的趋势2005 年~2007 年,北京市土地供应稳步增长,商品住宅供应却逐年减少,北京市场闲置土地数量可观。2008 年,政府加强整治闲置土地,开发商规避奥运后市场风险两大因素促使商品住宅放量,相信“奥运停工”亦无法阻挡住宅放量大趋势。2 . 购房郊区化趋势加快北京市内土地日益减少,购房成交向城市外围扩散,郊区房市升温中。北京市历年郊区( 城市发展新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 成交比重。2 0 0 7 年1 月~1 0 月,北京市郊区成交比重较去年同期增加 个百分点,其中,近郊区( 城市发展新区) 成交比重较去年同期()增加 个百分点。3 . 一手住宅房价持续上涨经济持续走高,股市资本向房产转移,流动性过剩都将成为房价上涨的助动力,2008 年,奥运会将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北京,集中到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庞大的市场需求必将带动房价持续上扬。4.“90m2,70%”政策效力在2008 年逐步凸显“90m2,70%”政策颁布已一年有余,2007 年90m2 以下供应比重仍然较低,仅占19%,而曾因该政策延迟入市的项目将在2008年陆续上市,小户型放量。9 0 m 2 以上户型价格明显高于小户型,而随着“90m 2,70% ”政策效力的显现,大户型稀缺,推动其价格进一步高涨。二、房地产价格目前,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不支持房价持续高涨,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在长达10 年的房价上涨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向理性回归。1 . 房价涨幅逐月回落“从总体走势看,目前房价涨幅正逐月回落,但幅度尚不是很大。”该经济述评认为,面对销售萎缩的市场,开发商必须在资金回笼速度和利润率之间寻找平衡,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 “购房需求受到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的抑制,房地产泡沫受到了挤压,房价正在失去上涨的动力。”据统计,今年1 月~5 月,4 0 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下降、。而上半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下降走势。为了抑制投机性需求,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银监会出台了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措施,从开发商和购房者两头收紧信贷闸门,提高贷款条件,抑制投机需求。今年1 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土地闲置两年的将无偿收回。“今年上半年,央行依然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半年内5 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发展商获得开发贷款的难度更大,资金面更趋紧张。”2 . 超出国民消费能力“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至远离其基本价值,或是远超国民的消费能力时,其价格的最终回落就成为必然,楼市也是如此。”根据全国6 . 5 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 . 3 % ,远低于房价近几年的增长幅度。同时,维持房地产商资金快速回笼的另一个通道“销售”在今年表现一直不佳。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北京住宅销售面积为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上海商品房销售面积比去年同期下降;深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三、房地产发展策略1.新型房地产营销模式GIS/VRGIS 应用于房地产业,可以直观地表示楼盘位置、空间分布及其分层分户图,可以对楼盘基础设施及其销售情况等大量数据进行查询、统计。通过G I S 电子地图可以使购房者任意放大缩小地图,自由地在地图上漫游。从而为房地产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V R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房地产业后,将文字、声音、二维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结合,能将几年后才能建成的小区,在电脑上建成。客户可以从任意角度来观察房间的效果,还可以按自己选择的任意路径进行漫游,可以引导观众进入真实感和可视化,达到最完善的地步。2 . 加强物业品牌的管理及宣传作为服务这种无形的商品没有类似其他有形商品的质量评价标准,检验服务质量的惟一标准是业主的满意程度。制定标准化的物业品牌管理手册,将服务过程规范化,逐渐培养业主对物业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此外,针对市场建立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并对品牌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传播,从而在顾客心中占据独特的地位。然后再结合平面、电视、网络等媒体制定一套长期的宣传计划,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3. 房地产品牌战略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房地产领域的品牌理念日渐升温。消费者对于情感表达、个性展现抑等附加价值的追求愈加强烈。房地产品牌的核心是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或服务最大的价值/价格比。随着购房者的成熟,产品服务成为房地产品牌创建的重要因素,应贯穿于售前、售中和售后全程,主要体现在以客户为中心,满足需要,增加品牌的高附加值。同时,房地产是综合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是城市文化及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企业创建品牌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要有准确的市场调研,科学的品牌策略和定位,坚持不断的品牌创新及无微不至的品牌管理和维护。参考文献:[1]鲜超: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2 ]张晓瑞董亥宁: 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和趋势[ J ] . 产权导刊,2008(6)[ 3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一、看未来价格走向,计算土地拍卖成交价二、看区域房产升值,研究周边新房价格 三、注意规避“拆迁”风险,房龄决定二手房价格 四、评估房产本身品质,判断其保值底线
我国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考察,本文研究发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房价关系不大,推动我国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及其预期和房价前期增长率,利率对房价则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汇率机制并没有显著变化,对房价上涨起到了支持,而利率作为宏观经济指标对于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影响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效力。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宏观经济变量;Panel-date模型一、引言及相关研究2003年以来,我国各地区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2003至2005年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 ,和(相比于去年同期)。2005年全国房价平均上涨,其中有19个地区房价涨幅超过了全国水平,有26个省市房价的涨幅超过了两位数。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汇改,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束了人民币盯住美元10年的历史,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此之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效应早已传递到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海内外大量资金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房价更是如脱缰野马,一路飙升。原文链接: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近年来,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金融的安全。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和金融的安全,更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以确保房地产快速且健康地发展,国家自2003年以来出台大量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事实表明,国家一刀切的宏观调控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房地产自身开发的周期性、房地产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和房地产产品消费的地域性,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故单个城市对房价调控则力不从心。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房价上涨,进而理解我国房价上涨的实质。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一、国外的相关研究房地产价格是指房地产市场上供需双方所形成的价格。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产品周期长、供应缺乏弹性、涉及的产业链长,同时对金融的依赖性高、受政策的影响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就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外的房地产市场化进程进行的比较早,同时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房价问题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价格的敏感性吸引了大量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形成均衡价格的动力因素;2、供需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原文链接: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浅析自2000年市场复苏后,上海市的住房价格进入新一轮波动周期中的上涨阶段。虽然前期因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房价较阶段性高点已有所回落且目前处在一种较稳定的盘整状态,但是从当前影响市场供需和房价决定的基本因素和结构性变革考察,上海市的房价运行整体上仍然处在上升周期中,并没有显示出步入衰退阶段的迹象,就此而言,目前的市场形势反映出上海住房市场在宏观调控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房价正通过盘整方式来等待基本因素的赶超。于是,认识前一阶段房价变动的成因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仍必须立足于住房的现状与发展阶段、经济与收入增长、人口结构等主要基本因素和宏观层次上的金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重大结构性变革。原文链接:对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因素的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地区快速经济增长是引起我国近些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主要动力;大量FDI流入房地产、国内贷款的快速增加和建筑成本的上升也是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而人口和土地成本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则相对较小。文章最后针对各因素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一、引言自1998年房改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房地产业的蓬勃兴起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升。根据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6年,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达到了3367元/平方米,比1999年上涨了64%,年平均上涨了9%以上。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房价的上涨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连续的提高对房地产市场贷款利率,提高房贷首付,以及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原文链接:
房地产专升本毕业论文1.房地产经济走向:目前重庆,武汉,杭州等经济受到国家政策的打压房产的价格开始回落。2.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房地产企业业绩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选取流动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有息融资率和无息融资率、长期借款率和短期借款率分别作为资本结构的衡量指标,而将总资产贡献率和总资产利润率分别作为公司业绩的衡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各项指标相关性不显著,但是就所有指标而言,正负相关的倾向还是比较明显的。就这一实证结果,本文结合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房地产行业所处的阶段特征、政策面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关注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管理效率及资本配置总体效率的价值评判标准,以我国房地产业23家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多输入和多输出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找出相对有效的行业标杆,同时分析行业整体和单个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的途径。从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及货币政策、物价变动与绩效相关性的一般理论思考出发,揭示出了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的理论依据。(严格意义上来说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业绩目标、业绩辅导和业绩评价。但是现在一般都模糊了这种概念,把两者视为一样)从MM理论出发,引进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和两权分离的相关理论,得出房地产这个行业的所有绩效指标都与货币政策、CP工存在一定相关性。得到物价上涨会对房地产这个行业的经济绩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地产行业影响甚微的结论。分析比较了目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主要方法,并剖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模型,并构建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指标体系,然后应用该模型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做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指出了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该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实证研究》选取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数据支持,以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作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适合量度,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作相关研究。结论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对当前GDP变动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认为人民币升值通过两种途径对不同行业产生影响。一是因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在长时期内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二是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改变行业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成本等账面价值,通过外汇折算差异影响其经营业绩。最后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使房地产行业受益。而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得出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有利好、利空两方面。利空影响:货币持续过度升值会导致经济减速(因为FDI下降、净出口下降),外资需要下降,从而使房地产需求下降并会导致通胀水平下降,从而使房地产价格涨速下降。利好影响:第一,升值预期导致外资对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加大。货币升值预期会导致外资的涌入,并大量投资到房地产上。从而增加房地产投资需求,推高房价,这是货币升值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第二,收入效应及财富效应导致国内房地产需求增加。张敏利用理论结合模型回归分析研究了股权结构的三个关键因素(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及股权流通性)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得到结论(1)房地产行业的股权集中度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而且股东之间的力量比较均衡,大多数公司的股权结构都呈现出多元共治的局面,并且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没有明显关系。(2)分析股权控制类型时,发现国有控股企业与法人控股企业、流通股主导型企业的公司绩效都没有明显的差别。(3)国有股比重、流通股比重与经营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而法人股比重与公司绩效有着显著负相关关系。(4)控股股东相对控制权越大,公司绩效越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现代经济学计量方法,对湖北省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湖北省经济增长是房地产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反之房地产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却不显著。介绍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关系的研究方法,并通过近十年来浙江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和贡献率进行分析,以反映房地产市场发育程度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风险性。应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技术以及Granger因果分析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我国的GDP波动都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Granger原因,GDP的走势对于房地产价格的涨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GDP的波动有助于预测房地产价格的走势;短期内经济的过热容易引起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协整关系的结论。定量结果表明,GDP、FDI对房地产价格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但GDP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个结果基本排除了境外“热钱”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威胁假说。选取一系列房地产价格指标与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总体看,我国房地产价格趋于合理,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逐渐加强。房地产价格的增长速度已经受到来自其他价格指数增长缓慢的压力,开始进入调整阶段;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逐渐提高,房价收入比不断降低,居民的购房能力逐步提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房地产的需求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房地产价格是基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平台上的,一旦价格增长过快,超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但价格下降,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不是越低越好。从资本结构、股权结构、公司规模和公司风险等四个方面选取了可能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多个指标变量运用因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在财务指标的选取上,只是建立在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经营业绩的变量只局限于财务指标本身,一些与经营业绩有重大因果关系的变量未选人,比如说国家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条件、公司管理者的能力、职工的技能水平等等因此此文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分析在实际指导方面的作用有所下降。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需求、产业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的执行效率有待完善、地产信息不对称、人民币升值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建立我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线性模型,选取6个宏观经济指标作为方程初始导入自变量,与房地产价格进行初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解决自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而选取出两个自变量与房地产价格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在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基础上,利用1999一2003年全国31个省市的房地产市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问题。从房地产价值的自然增长、市场供求关系和心理预期三个方面探讨了房价波动的构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房价调控对策。运用2001一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分行业信息,研究了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多元化水平与财务绩效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多元化水平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是与用托宾Q衡量的公司价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泡沫膨胀可能波及金融安全的现状,提出了如何优化房地产业资本结构的问题,并根据2000一2002年深沪两地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料,对我国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规模、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资本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论文从影响企业的绪论硕一七论文外部因素入手,分析外部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结合我国的物价变动、货币政策与对上市公司的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性分析。并运用了实证分析法中的OSL分析法,得到上面的结论。这些结论可以帮助企业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提高自身的绩效与价值。可以为上市公司在物价变动时和当前货币政策条件如何利用财务杠杆来提高企业的绩效的目的提供帮助。通过聚类分析找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差距大小,并将其归为几类,以此总结出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所在,并提出企业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论文由六章组成,本研究所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具体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在不明确房地产上市公司能够分为几类的情况下,为避免主观误差,采用系统聚类的方式,从SPSS输出的树状图直观的看出不同公司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确定分为几类,然后采用快速聚类的方式,将房地产上市公司分类,找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特点和共性。从房地产价格的相关理论出发,主要从房地产需求、房地产供给、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宏观调控等角度对影响房价的因素展开分析。以房地产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从实证角度分析各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首先,分析房地产需求各因素对房价的影响,明确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城市化、房地产投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导致的房地产需求扩张是房价上涨的首要因素。随后,从房屋建造成本、土地价格等角度分析供给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并以北京、上海和武汉三城市为例分析了房价和地价的关系。接下来,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来源及构成为基础,分析了房地产金融对房价的影响,指出个人住房贷款推动了房价的上涨。未完……
摘要:如今我们购买的房屋是商品房,言之商品房,首先得承认它首先是个商品,对于一个商品的定价,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其成本价,对于房屋来说,就是它的建筑成本以及土地成本,这是决定房价的基础。其次是开发商的利益和政府的规费,这些费用都是比较有弹性的,开发商和政府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定义其中价格。还有市场供求关系、百姓的收入水平高低、市场的竞争。从长期来看,这些规律的调节必然使房价趋向于均衡价格,大体符合价值。但是如今房价出现了过高的情况,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错,加入了WTO,申奥成功,世博会的开办和上海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良好,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对于住房的需求增加,人们觉得房价上涨是迟早问题,有钱的个人也出现了想买房增值的做法,加上开发商、地方政府、地方媒体、金融机构等形成利益集团进行各种宣传鼓吹,都会导致房价的上涨。首先我个人觉得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很有必要。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收入群体制定房地产政策,可以多盖些经济适用房再次要有正确的宣传导向作用。关键: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宏观调控 规范市场 合理房价房价永远是牵动着百姓与媒体神经的话题。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的几样大事,其中之一“住”指的就是人们的住房问题。对于咱中国人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窝”更加意义非凡,房子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止是房子这么简单,更是一种心理意义上的港湾。可是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并且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过高的房价给广大购房居民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以下仅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一、决定商品房价格的因素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涉及的相关行业很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很强。一般来说房价要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超前或落后都不是好现象,都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房价的合理性行进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房价是非常必要的。分析房价问题,首先不能脱离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总所周知,我国现实行的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说价格是由市场形成、市场机制调节的。虽然房地产商可以对房价进行自主定位,但是还是得服从市场,不能任意决定房价的涨幅跌落。因为政府会通过宏观调控来影响房价,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间接手段影响房价,也不能直接决定房价。如今我们购买的房屋是商品房,言之商品房,首先得承认它首先是个商品,对于一个商品的定价,首先我们要考虑到其成本价啊,对于房屋来说,就是它的建筑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就是买一块地皮的价钱和从这块地上将房子盖起来的费用,其中也包含人工和材料的费用。这是决定房价的基础。其次是开发商的利益和政府的规费,这些费用都是比较有弹性的,开发商和政府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定义其中价格。举个例子,如果开发商向银行贷款将建筑工程继续下去,那么,他就要相应地付给银行一定的利息,开发商在对房子定价上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房价又会被无形中提高了。除了以上这些对于房价起到直接影响的因素之外,还有几个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到房价。首先是市场供求关系,学过一点经济学的都知道,一样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价格会相应下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必然会上涨,并且房价始终围绕房屋价值上下波动。其次,百姓的收入水平高低也会影响到市场需求,既而影响到房价。再次就是市场的竞争。房产开发商之间的互相竞争也会对房价产生影响,当竞争激烈时,就会抑制房价。同样如果购房者之间进行竞争时,就会抬高房价。房价主要是受以上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的。所以房价有高有低、有升有降、有涨有落。从长期来看,这些规律的调节必然使房价趋向于均衡价格,大体符合价值。二、对当前房价的分析[国外有个公认的评判标准,商品房的价格应该是家庭年收入的3到6倍。] ①那么我们来计算下上海现在的房价是否合理。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公布,上海市人均月收入为2000左右。一家三口,那么家庭年收入为72000元,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算,显然如今的房价明显过高。那么导致房价过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中人为炒作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首先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错,加入了WTO,申奥成功,世博会的开办和上海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良好,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对于住房的需求增加,人们觉得房价上涨是迟早问题,有钱的个人也出现了想买房增值的做法,加上开发商、地方政府、地方媒体、金融机构等形成利益集团进行各种宣传鼓吹,都会导致房价的上涨。况且房地产的开发成本一般都是保密的,购房者根本难以知道房地产商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很容易造成购房者的盲目购买行为。在各方面来看,百姓或主动,当然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房价过高的这个情况。还要提到的一点是,如今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中介也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中介机构的资质,从业人员的资格规范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该行业的秩序混乱,中介机构不是完全的为购房者服务,更多的自己的利益,饱食其中差价,这对购房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来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是滞后的,虽然对房价的调控中央政府是有很大的决心和很强烈的意愿的,但国家出台政策往往是在问题已经凸现后才制定的,绝大多数采取的是事后控制的手段,政策出台时市场出现的问题影响已经很大,而且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后果,控制起来难度也已经加大了。而且从中央政府落实到地方政府往往也是有难度的。试想,房价会影响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以这些都会造成中央政策的失效或打折现象。三、让房价保持相对合理的建议如今过高的房价,给许多购房者带来了很多生活的压力,或是因为高房价而没有能力购买能力而苦闷,或是贷款后住上新房后,成为名符其实的“房奴”,整日背着精神压力为早点还清贷款努力奋斗,却发现清款之日还是遥遥无期。可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让房价保持相对合理,让百姓安心地住进新房子。首先我个人觉得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很有必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很不规范,行业规范,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公司的资质规定审查,从业人员的资格规定和审查还很不到位,对违反行业规定的房地产公司的惩处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规定而且房地产业的垄断性很强。政府在进行防堤建设时可以有意向地让一些国有企业或一些盈利目的不是很强的企业单位开发,这样也有利于通过他们达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对一些原有政策进行改革。可以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公积金的建立和落实切实有效的制定和落实福利住房制度来减轻百姓的住房压力。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收入群体制定房地产政策,应是减少高档住宅,增加中低档次住宅,建造不同的房地产产品以适应各自收入群体的需求。可以多盖些经济适用房,因为济适用房对解决收入偏低的人群的住房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了,许多经济适用房已经建成和在建之中,接下来的是对房屋的购买者进行把关,防止一些人利用房价低的优势买多后,再进行转卖,赚取差价,这样真正的经济意义就没有体现在百姓身上。再次要有正确的宣传导向作用。文章前面我提到有些居民想买房增值因为住宅是不动产。况且现在社会稳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升值空间很大。开发商们也正是看准这个时机不断宣传房地产的保值增值功能,诱使购房者买高价的住房。这样不利于让房价保持相对合理。所以政府和主流媒体要正确地宣传和引导居民购房,不要总是宣扬房地产的增值功能多强,正确的引导居民正确的看待房地产的价值,因为人们买房还是主要用来居住,要更强调它的居住功能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它的增值作用。
理由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尤其是近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中小城镇等等。与此同时,很多农村居民向往城镇生活,城镇居民也大都渴望能在市区有立足之地,而中小城市的居民又想到省会城市、发达城市开拓自己的一片天空,致使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人口也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决定了住宅租赁市场的需求旺盛。而我国当前的住宅租赁市场管理极不规范,租金也不合理。租赁市场的低效导致多数居民只能通过购房实现住房需求,无疑导致了房地产一级市场的需求过度旺盛。而我市目前在实行户籍改革,鼓励外地居民来洛购房置业。另外,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达到亿;未来20年中,我国将有3亿多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据05年年底统计,我市人口已经达到万,到2010年全市人口将要达到665万。那么据此推算,我国每年需要新建住宅亿m2方能满足广大居民对住宅的需求,而我市每年也将要新建住宅近400万㎡。 理由二: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及其影响 人类吃饭大致经历几个过程:从没有饭吃,到有饭吃,到吃好饭,再到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和品位。同样,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从没有房住,到有房住,到住好房,再到住的舒心,住的愉悦和幸福,真正达到安居乐业……所以,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在发生变化,对住宅综合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这一现象,开发商在开发项目时,不断尽可能地提高楼盘的综合品质,从质量下功夫、做好楼盘的景观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物业管理等等,从而促使房价上涨。 这种现象确实能够满足广大居民的住房需求,但是,一些开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开发大面积、高档次、豪华型的住宅。如果高、中、低档次住宅能够均衡开发,也能使供求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良性循环。但是,一些开发商盲目跟风,大量开发高档次住宅,哄抬房价…… 理由三:开发成本越来越高 1、土地成本持续上涨 土地是房地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商品房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土地新政策执行后,土地价格上涨迅速,土地供应量已出现了较大幅度减少,而住房需求的快速增长,又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开发土地供需矛盾。从长期来看,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土地供应的有限性及区位的差异性,客观上导致土地供应的相对不足和土地供需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价上涨。而拆迁工作的进一步规范也相应增加了拆迁补助费用。另一方面,土地出让金也是政府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因此土地成本将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信贷资金激增、土地交易价格上涨是促使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动力。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性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土地的供应。近几年来,也正是这两个因素直接推动了房地产业的过度繁荣,间接推动了房价的急剧上涨。 当然,我市也不例外。据了解,机场路一建成楼盘当时的征地价位约26万元/亩,而其背后一地块目前已经上涨到40余万元/亩;瀍河西岸九龙台附近一在建楼盘去年征地价约为31万元/亩,而其北边一地块而目前已经上涨到近40万元/亩;另外,我市为进一步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已经调整了新区可出让土地的出让起始价:开元大道以北区域土地出让起始价由每亩50万元调整至55万元,开元大道以南、关林路以北土地出让起始价由每亩45万元调整至50万元,最近,河北帝华企业集团以每亩69万元的价位中标新区一块占地亩的土地…… 2、建安费用上涨 近几年来,由于投资的过度旺盛等因素影响导致建材价格的持续上涨。200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材料费价格上涨、建筑用钢材价格上涨。建材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商品房竣工造价的快速上涨,200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竣工造价为每平方米1402元,比上年增长10%…… 从整体上看,尽管近期建材价格有所回落,但从长期来看,原材料供应紧张趋势仍将延续。我国电力、煤炭、石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铁路运输紧张局面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建材价格仍将维持在高位。 3、开发税金上涨 税金税金是指按国家规定应计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内的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具体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税金有: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可见开发税金种类繁多。目前,开发综合税金已经由原来的涨至,在一定程度上又相对提高了开发成本。 4、管理费用上涨 目前,人力成本、项目的期间费及其他相关费用都难以明显下降。由于工资的刚性特征,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人力成本将会持续上涨;项目期间的费用多是由政府部门征收的,也都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这部分成本短期内也不可能下降…… 5、利润难以下降 由于国家采取了加大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等宏观调控政策,限制房地产利润,但是,房地产企业作为市场中的法人主体,其着眼点只能以盈利为中心,大多数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利用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提高其利润点。比如,有好多多层项目已经不允许建到七层,但是一些开发企业将其六、七层建成楼中楼,以增加利润点。所以从长期看,这部分成本也不会有下降空间…… 理由四:旧城改造速度加快 我市目前在大力宣传“打造中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所以要加速旧城改造步伐,美化古都风貌、提升城市品位。我市在旧区改造方面已确定了138个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62个,计划今年实施76个,总建筑面积300余万㎡,竣工面积达到212万㎡。目前全市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改造旧城区地块22个,城中村地块36个,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西工步行街等63个项目。都市村庄改造工作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着。其中东涧沟、金谷园路、东站、北大街、义勇街等城市改造项目已接近尾声,东下池、同乐寨、新街、牡丹广场、纱厂路、王城大道、九都路、春都路、下园路、旭升村等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而还有许多改造项目也即将拉开帷幕,比如九都路申泰新世纪广场、史家屯亚秀丽都和王城明珠、瀍河区中窑村嘉阳公司的项目及新天地二期等等。 如此大规模旧城拆迁及改造,安置居民也需要大量的住宅,就迫使房屋销售市场的被动需求不断增加,显而易见,房价就自然随之上涨…… 理由五:城市框架不断扩大 纵观我省一些城市发展状况可知,许多城市在人口增加、旧城改造速度加快的同时,城市框架也在不断扩大。郑州正在发展郑东新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同时还要开发西区,准备走出“洼地”,下一步还将实现郑汴一体化;开封正在开发西区;许昌发展东区;信阳在开发洋山区和湖东区;南阳也在开发河南区域……而我市正在开发洛南,近两年将要在新区洛河沿岸建设百余栋高层,孙善武还设想发展到孟津及小浪底…… 发展是硬道理!如何发展?招商、引资、盖房、盘活经济……房屋价位自然上涨。曾记得02年郑州市107国道附近一个楼盘的均价为1460元,随着郑东新区的发展,目前均价已经涨到3000余元!而我市何尝不是如此!洛南的高价房是铁的见证!! 理由六:开发企业与策划人员联手炒作 业内人士都知道,由于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地产策划人员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好的策划人员具备医生的职能、法律顾问职能、财务专家职能、导演职能和船长职能,他们能够在现有的条件下,通过遵循科学的营销思路,组合运用房地产的四大营销工具(即产品策略、价格组合、广告策略及销售执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障碍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作细项、人员组织架构等工作,以便将短期内的房地产销售工作做到最佳。比如郑州的建业城市花园、英协花园、帝湖花园、金色港湾、21世纪社区、鑫苑名家、第一大街、美景天成、亚星盛世家园,洛阳的兴隆花园、森林半岛、亚威金城、国贸中心、中泰世纪花城、新都汇、绿鲜超市、君临广场等众多楼盘的操作成功,开发企业与策划人员联手策划炒作起着决定性的关系。 所以,好的策划案不仅能为开发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也能使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发展。 与此同时,哄抬房价的开发企业和策划人员也不在少数。一些开发企业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和策划人员联手,过分吵嚷“土地供应缩减”、过分强调华而不实的社区景观和升值前景、过分囤积房源,人为的造成市场紧张,搅乱了人们对房价的理性认识,从而导致房价一升再升…… 据我个人观点,我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导火索在于2004年几家外地开发企业及其策划人员的进驻。2004年他们在我市房地产市场上风光无限、抢尽风头,使我市本土开发企业倒显得黯然失色。四月的“百年家居”、六月的“皮世界”、九月的“钱江商贸城”,以及整个下半年的顺驰、建业风暴,搅动了整个洛阳楼市,他们的策划人员运用各种营销策划手段,对项目大肆渲染。尤其是下半年顺驰、建业的公开,各种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随处可见,掀起了洛阳房地产史上的广告大跃进高潮。我们不得不承认,顺驰“第一大街”和建业 “森林半岛”项目的成功策划运作,对我市的贡献无法估量,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正是因为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才拉升了我市房地产的价位,使我市商品房的均价从2003年的1770元/㎡迅速涨到2004年的1900余元/㎡。继而无论是本土还是外地开发企业伴随着新区开发的热潮纷纷仿效,与策划人员强强联手,走高端路线,进而使我市房屋均价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2300余元/㎡,至今还在不断攀升…… 理由七:消费者购房投资意识不断增强 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低迷、债市盘小……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开始在转变投资渠道,尤其是地产人员对房屋保值升值大肆渲染,使大批消费者购房投资意识不断增强,认为房地产是很有前景的投资渠道,从而使大量的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转变成房地产开发资金,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社会预期较高的情况下,局部性投资需求迅速扩大,加剧了投机炒作,其中以“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等为代表,聚集百亿资金进行期房炒卖,进一步加剧了房价过快上涨。虽然政府推广新的房地产政策使他们纷纷落马,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谁都不希望自己花巨资购买的房屋跌价,所以以购房投资为目的、期盼房屋升值的的消费者依然存在…… 理由八:复合型楼盘兴起拉升房价 所谓复合型楼盘,就是由商铺、住宅、写字楼、产权式酒店、公寓等多物业形态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业形态组合成的楼盘。近年来,复合型楼盘日益增多。目前我市的复合型楼盘有:枫叶国际广场、亚威金城、申泰新世纪广场、王城御俯、万国银座、世府名邸、新都汇、富雅东方、香榭里阳光、美城、新街金元府第、九都新天地、君临广场、居业美丽家等等。 有人称,复合型楼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座浓缩的“城市”,由此可以想见其功能的齐全与生活的便利。但是,综合价位与普通楼盘相比要高出许多。比如:珠江商业街的繁荣,提高了珠江路的含金量;君临广场的成功策划运作,炒热了纱厂路板块,同时使综合价位成倍提升;新都汇的家乐福的进驻,促使其板块的含金量升高;顺池“第一大街”名店街,均价虽然超出了5000元/㎡,但是其销量也相当可观;还有亚威金城、居业家园、王城御俯……在此已无需详述。所以,房价上涨与复合型楼盘的兴起也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理由九:国家政策调控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去年,国家相继调整了一些房地产新政,并出台了《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力求在政策上、制度创新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不可否认,这些新政的出台,有力的打击了一些炒房者和炒地者,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规范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这些新的政策,包括前不久刚出台的“国六条”,也未必就能解决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根据房地产本身具有的特性(长期使用性、附属收益性、资本和消费品的两重性、房地产本身的相互影响性和深受周围社区环境的影响性),炒房者大多都在选择中长线投资,同时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在利用闲散资金参与中长线购房投资行为。 最直接一点讲,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透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房价缘何不涨呼? 理由十:房价下跌的动力欠足 房地产市场的活动主体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部门,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二是企业,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包括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原材料的上游企业;三是购房者,主要是居民。从这三个方面的行为动机来看,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动力明显不足。 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者,对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负有直接的责任;在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同时也是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参与和分配者。利益的不同导致两者的行为取向略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们都不希望也不会使房价下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赖决定了他们不会希望房价的大幅度下跌。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头号受益者,房地产膨胀得越大,地方政府的收益就越大。这首先表现在土地收入中。其次,地方政府的收益也表现在房地产的交易过程中。大多数的交易收费都直接或者间接成为了地方政府的资金。因此,房地产价格上涨不仅可以提高当地GDP的数据,而且可以使地方政府得到更多的土地出让金,搞更多的城市建设,使地方官员的升迁机会增加。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却没有付出任何经济上的成本。土地的减少,银行的坏帐,资源的衰竭几乎都与地方政府无关,都不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最终责任。正是这种成本和收益的极端不对称性,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因。 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价格影响基本上是中性的,因为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紧缩减少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而对按揭贷款用户的紧缩减少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从银行的利益出发,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大涨和大跌都不符合银行业的利益。但在目前银行信贷资金大多注入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下,已经隐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房价下跌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回收,也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危机。 开发商是紧跟地方政府节奏的一个群体,也是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有良好期盼,但没有主导能力的一个群体。但不管怎样,作为商品房市场中的供给者,房地产开发商肯定不希望房价的下跌,而且会在和政府的博弈中选择相应的对策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另一个方面看,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如果房地产开发商真的有暴利,那么房地产价格至少具有理论上的下跌空间;反之,如果房地产商的盈利空间并不大,那么房价下跌的结果是房地产商停止开发甚至破产,但是低价格的房子依然造不出来。 住房的最终消费者居民,对于房价的涨落处于两难选择之中。对于还没有购房的居民来说,他们肯定希望房价下跌,以实现他们的住房需求;但是对于大部分已经拥有房产的家庭来说,房价的大落对他们肯定没有好处,因为房价大落,他们的资产会缩水。所以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保值和升值潜力较大的楼盘。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主体中,不希望房价下跌的占多数。
郁闷 能写个论文了
影响房价的因素你可以看这篇论文。汤庆园,徐伟,艾福利.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上海市房价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02):52-58.摘要:利用上海市外环以内2010年12月1014个小区的平均房价数据,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与基于全局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上海小区房价的空间分异和不同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发现,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各影响因子对房价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建成时间,到CBD距离,绿化率,到公园距离,距地铁站距离,距超市距离和距学校距离。同时,地理加权回归分解成局部参数估计优于OLS提供的全局参数估计,它可以深刻的揭示出房价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而且可视化的工具可以用地图的形式更详细的呈现出城市房价的整体景观,这些都是传统OLS无法比拟的。
本文是会计毕业论文,本文把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调查研究来选取可能性因素的方法更具科学性,构建的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也更合理。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成长”原本是生物学概念,是一个生命体从出生到逐渐成熟、衰老的过程。经济管理中的成长是一种变化和趋势,往往可以用增长代替,如“国民经济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等。企业成长是企业从创立到衰亡的过程,是企业价值增加的过程,也是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迈进的一个过程,企业的快速成长是许多企业家所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成长及估值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的关注和研究,Graham 早在 1934 年就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举债经营来减少纳税,提高资产负债率有助于企业实现高速成长。但是到了 1979 年 Smith 和 Warner 通过研究发现负债融资会减缓公司的成长,因为负债有可能会产生投资不足。芝加哥大学的 Ragim 和Zingales 在 1998 年对世界上 43 个国家整个 80 年代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此期间大约 2/3 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已有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仅有 1/3的增长是新企业创造的。能否把吸收到的资本有效配置到最具成长性和效益最高的企业中去,是衡量资本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具有高成长能力的企业来获得未来超额投资收益来增加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企业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制定适合投融资策略来保证企业良好的运行。 我国证券市场上成长股表现一直优于其他类型股票,现有的解释一般认为成长股具有较高的预期回报率,其未来增长潜力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流动性溢价导致了其高估值,甚至有人认为原因是成长型公司股本少、市值规模小容易受到操纵。还有解释认为成长股通常是处于新兴行业的公司,市场不了解其商业模式,因此给予错误的预估,高估了其价值。 目前国内有关企业成长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深度不够,得出结论各异。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搜索结果来看,研究者更多关注企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不是成长本身,侧重对成长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而不深入探讨其影响过程。在实务上,管理层和投资者更注重收入、资产和利润的增长,对企业成长能力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经济增速由 2007 年以前 10%以上的高速增长到 2015 年逐步转变为 7%以下,2016 年我国经济增速预测为 。就如李克强总理曾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所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的关键时期,急需进行经济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资本向具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和企业流动。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成长相关的经济和财务理论入手,对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成长预期的评价方法以及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相关性,并比较其影响因素的异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解释。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 1. 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企业成长理论、行为预期理论、企业价值理论等对企业成长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可能影响企业成长预期和成长溢价的因素。 2. 问卷调研。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本文研究目的设计调研问卷,通过大规模发放问卷和统计结果,来寻找影响人们对企业成长预期可能的因素。 3. 因子分析法。对成长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建立成长预期指数模型,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4. 回归分析。通过提出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成长溢价的影响因素,进而验证影响成长溢价与成长预期影响因素的一致性。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企业成长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随着的利润的积累企业资本不断增加,企业的范围不断扩张,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结构的分化、成熟与完善,企业的各种功能持续优化。企业成长理论一直是企业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由于企业成长过程是复杂的和多变的,在对企业成长进行研究时,往往都要设立一定的前提或假设条件,然后再从特定角度采用各种方法去探究企业成长路径和解释企业成长动因。外生因素企业成长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产业环境以及经济政策法规等)的重要性,认为外部因素是企业成长的最主要因素。企业成长内生论认为企业成长的推动因素的内部的,侧重从企业内部来寻找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认为企业内部资源、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才是企业成长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动力。 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资本积累能够推动劳动分工,使生产变得专业化,同时劳动分工可以通过提高总产出来促使 社会 实现资本积累,资本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新古典经济学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这个时期的企业规模调整理论认为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固定成本会被分摊到更多产品上,那么产品总成本就会逐渐降低,在销售价格不变时增加了企业收益。企业成长的动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企业会随着生产成本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不断调整或扩大生产规模。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的决定因素是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Porter(1980)将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引入到企业战略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主要由企业所在产业的吸引力以及在该产业中该企业所处的相对位势决定的。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学说,认为企业和市场机制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并且这两种手段可以相互替代,随着企业边界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费用不断降低。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Myers,Turnbull(1977)通过分析企业未来投资机会和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得出企业成长性与资产负债比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还指出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规模大小、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负债比率、所在行业属性、公司治理结构等。 Adizes,Adizes(1979)认为,管理层的风格和志向能对企业成长和效率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现代演进经济学理论以 Nelson、Winter(1982)等人为代表,认为资源、能力、知识等在组织分工协作中具体表现出的惯例,构成企业决策活动的前提,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运营都是关键的,共同推动着企业的成长演化。 Prahalad,Hamel(1990)在其发表的文章《核心竞争力》中将核心能力定义为组织中积累的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保持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的主要源泉。 Krugman(1991)提出地理区域影响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区域与位置能够明显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因为每个企业的生产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在生产和销售时,生产成本、运输费用以及销售成本都会有所不同,地理位置通过影响各种成本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进而影响企业成长的过程。 Lang(1994)研究了投资因素、杠杆因素和公司成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在公司经营业绩不良时,公司成长与资产负债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Collis,Montgomery(1995)发现若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就可以实现比竞争对手成本更低地和更好地成长。Barney(1995)总结出这种资源应该具有价值、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三个特点。 V. Allee(1997)在 20 世纪末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后,知识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成长的主要来源。 ........ 第三章 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成长预期研究 ..... 17 第一节 成长预期界定与相关调查 .............. 17 第二节 成长预期分析方法和指标选择 .......... 18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19 第四节 因子分析 ...... 22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31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 31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32 第三节 样本选取、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 33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 34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40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43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43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44 第四章 上市公司成长溢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模型推导 成长股在资本市场上估值相对较高是各国的普遍现象。交易时所支付的价格超过资产的价值或面值称为溢价,由于股票价值的评估方法众多,各种方法各有利弊,本章选择把股票价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称之为股票溢价。 我们首先简化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在不考虑利率、税收、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假设公司发放的股利可以再投资到资本市场上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处于持续盈亏平衡状态的企业价值是不变的,企业的资产转化会现金发放给股东,可发放的股利总额等于公司净资产的价值。如果企业收入大于支出,即企业是盈利的,那么在不发放股利的情况下企业净资产会持续增长,人们在对企业进行估值时就会考虑到企业增长预期,从而给予高于净资产的估值。由于股利可以即时再投资且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股利发放状况不会影响企业价值。因此本章假设股票溢价是由成长预期导致的,也就是说股票溢价的部分同时也就是成长溢价的部分,即股价高于每股净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本章主要研究成长溢价对成长预期及影响成长预期主要因素的敏感性。
设计调查问卷:因变量就是你研究的问题,可以一个,也可以两三个,有几个因变量就决定了你后边要做几次回归分析。因变量最好设置两个值,例如是或否。这样就可以用二元回归分析,最简单。 发放问卷:问卷星或者其他问卷类app都可以,本科生问卷收集数目得100出头。用微信群、朋友圈等各种方式寻找被调查对象。 整理问卷:用电脑网页版导出你的问卷结果。打开excel,横排是你的问题,竖排是被调查者,把他们的选择都换成数字0-4,例如否是0,是是1。不了解是0,不太了解是1,了解是2、比较了解是3、非常了解是4,可以设置结果越好数字越大,比如否是是01,也可以设置结果越不好数字越大,比如是否是01。 回归结果分析: B为正值,则为正向相关关系。 B为负值,则为负向相关关系。 P≤ 显著性影响水平为10% P≤ 显著性影响水平为5% P≤ 显著性影响水平为1% 论文第一章写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写文献综述,可以写写国内写写国外,或者只写国内,存在问题,影响因素,措施等。 第三章写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写模型建构,建立回归模型,变量定义,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章写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分析 第六章写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政策体系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政策,它不同于产业政策,也不同于行业管理政策。从国际经验来看,不同国家国情不同,住房政策也不同,但基本都是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的组合体,是一个政策体系。我国住房政策的设计,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一、正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我国的住房政策体系,必须考虑三个基本国情:第一个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中低收入家庭多,人地矛盾尖锐。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约有亿人,约亿户家庭。其中,中等收入以下家庭约占70%,约4亿人人口,通过政府供给来主导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肯定不切实际。即使最低收入家庭(约占10%)也有近6000万人口,其中住房困难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0平方米)就有约1000万户、3000万人,超过了很多国家的人口总数,仅保障这部分人的基本住房需求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人口多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地矛盾。我国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但适合城市化发展的平地面积只占12%。我国人均平地面积不到900平方米,与人地矛盾非常突出的日本相当。平地资源的高度稀缺,意味着占有土地的边际机会成本很高。第二个基本国情是社会差距巨大。2006年,我国最低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指居民购房总价与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是22,而最高收入户的房价收入比只有,二者的差距达到了,大大高于国际同等水平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00年最低收入户房价收入比是最高收入户的5倍,2001年扩大到倍,2003年扩大到倍,2004年又扩大到倍,2005年进一步扩大到倍,2006年名义差距有所缩小,但仍有9倍。如果以房价增速与中等收入家庭收入增速大体同步为合理标准来看,我国近两年房价增速明显偏高,直接导致了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支付能力下降。但由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速一直较低,即使房价增速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这些家庭的房价收入比也依然会较高,与中、高收入家庭的差距也会继续扩大。因此,我国住房问题的核心是购买能力的社会差距过大,根源是收入差距过大。第三个基本国情是住房征信体系不完善,公民与政府间还不能实施有效监督。目前,与居民住房、购房相关的信息还分散在房屋、城建、民政、公安、金融等部门,不仅各个部门内部的征信体系不完善,部门之间也无法互联互通,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公共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住房征信体系很不完善。政府不能准确掌握居民的收入、住房情况,居民也不能对政府及政府官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当然,我国还有其它基本国情,但上述三个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在住房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决定我国住房政策体系的最主要因素。二、我国住房政策体系的总体框架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收入差距客观存在的现实,决定了政府对不同收入群体,应该有不同的住房政策:对低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廉租房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的居住需求;对高收入家庭,主要通过市场来满足其合理的居住和投资需求,但政府要通过间接调控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于中等收入家庭,则需要政府和市场同时发挥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边界的划分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不是政策走样就是扰乱市场,违背政策的初衷。 论文网在线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众多、人地矛盾尖锐、收入差距过大、征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政府直接供给住房只能限制在小范围,即最低收入家庭。对于众多的中等(包括中低和中高)收入家庭,政府首先应调控市场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时通过金融支持来提高这些家庭的支付能力。对于高等收入者,应由市场来供给住房,政府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因此,我国住房政策体系应包括四个基本部分:累进制的房地产税收制度,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廉租房制度,以及以货币工具为主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说明这一制度并不适合我国国情。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规模太大,扣除廉租房保障对象,其余中低收入人口也有近亿人,想要让经济适用房、“双限房”政策来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问题,是难以想象的。在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和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寻租和腐败现象必然会发生,政策无效也是必然结果。因此,经济适用房、“双限房”作为过渡性、应急性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其长期效果不容乐观,不宜作为我国住房政策体系的最终组成部分。今后有必要控制经济适用房、“双限房”的适度发展,并在廉租房制度基本成熟后,推动它们有序转型,以新的住房政策体系取而代之。三、实施与单户面积和容积率挂钩的房地产税收制度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占有土地,就等于占用了其他人和后代人使用土地的权利,应该征税。理论上,税率应该等于土地占用的边际机会成本。占用土地越多,机会成本越大,征收的税额也应越多。而且,高收入群体通常占有了地段好、各种服务设施齐全的住房,享受了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从这两个意义上来说,将城镇居民个人房产纳入征税范围有助于增强社会公平。目前,我国不动产税制改革已基本达成共识,基本思路是:按照“保有重、流转轻”的原则,在不动产的取得(开发)环节,取消目前存在的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在不动产的保有环节,将目前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个税种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房地产税;在不动产的流转(交易)环节,只保留契税。不动产税制的主体税种为房地产税,其纳税人为房地产所有者和法定使用人,包括内外资企业单位、经济组织和个人;征税对象为纳税人拥有的全部房地产价值,对自用和出租不再做区分;房地产税税率的合理范围在-之间。为保证人们基本住房的需要,房地产税可规定有限的减免税条款,减免税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 鉴于我国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的国情,统一的房地产税税率应该采用累进制,而且还应与单户面积和容积率(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挂钩:首先根据单户面积确定基准税率,然后在此基础上乘以一个容积率调整系数(即:实际税率=基准税率×容积率调整系数)。住房面积越大,税率越高,多套住房面积累计计算;容积率越低,系数越高。由于税额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这种税率制度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需求的调节来引导供给,使同等土地多供给住房面积,同等面积多供给住房套数。这一政策的关键是税率和容积率调整系数的确定,其确定原则包括两个:一是能有效调整供给结构;二是能将房价收入比社会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在具体的政策设计上,可按以下步骤操作:首先,明确基本居住面积的合理标准。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人口结构、现有居住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等因素,人均基本住房建筑面积可以定为30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各地可在此标准以下酌情调整。第二,确定基准税率。对建筑面积小于90平方米的住宅,按最低税率征税。超过90平方米,按全额累进方法征税,超过越多,税率越高。基准税率可分5档:小于90平方米,税率为%;90-120平方米,税率为%;120-150平方米,税率为%;150-200平方米,税率为%;大于200平方米,税率为%。第三,确定基本容积率的合理标准。目前,我国普通住宅小区的容积率平均在-之间,容积率小于的基本都是高档住宅区。为了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我国基本容积率的合理标准可以确定为。各地可在此标准以上酌情调整。最后,确定容积率调整系数。容积率调整系数可分为三档:容积率大于的,系数为1;容积率在-之间的,系数为;容积率小于的,系数为2。据此计算,一套建筑面积小于90平方米、容积率大于的住宅的实际房地产税税率为%,而一套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容积率小于的住宅的实际房地产税税率将达到10%(%×2=10%),二者实际税率的差距将达到33倍。这么大的税负差距将会有效增加中小户型普通住宅的供给,逐步改善住房供给结构,缩小房价收入比的社会差距。同时,较高的房地产保有税率将避免业主控制或低效率使用财产,刺激交易活动,减少开发商的囤积行为,抑制投机性购房,促进二手房市场的发展。四、加快建立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 论文网在线住房是资金密集型的产品,单位价值很高,一般都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之间,远远超过一般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因此,住房消费总是与社会信用、尤其是消费信贷紧密结合的。这样,政府就可以对个人购房提供金融支持,来提高他们的支付能力。支持手段除了降低首付比例以外,更应提供长期优惠利率。可根据长期国债的利率趋势,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政策性住房贷款利率,利率水平相当于市场利率的二分之一左右,还贷期限可延长到30年,对一些特殊困难人群到期无法还款还可在原贷款期限的基础上再延长10年。为此,必须建立规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首先,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向政策性住房金融转变。住房公积金兼具融资和补贴功能,是一种典型的政策性金融工具,但它现在归建设主管部门管理,各地市场分割,远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可将各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机构)由行政管理部门逐步改造成住房金融银行,并将住房金融银行及其业务纳入银监会的统一监管体系,允许不同住房金融银行异地开展业务,允许企业或个人自由选择交纳机构,增强住房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其次,还可以通过招标方式允许相关商业银行开展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具体可借鉴德国的经验,实行先存后贷、存贷挂钩的政策。同时,建立政策性住房贷款风险担保机制,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担保。贴息资金和担保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支付。可探索将经济适用房向普通商品房转型,将对土地出让的暗补转向对贷款利息的明补。在个人收入和住房征信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对政策性住房贷款必须有严格的限制:一是只对首次购买提供;二是只对标准面积以下的住房提供。任何人购买超过标准面积的住房,都不提供政策性贷款。用政策性住房贷款购买住房的,其房产证上必须注明,同时在贷款合同上约定一个市场利率水平,购买者如果将住房出售,必须按约定的市场利率水平补交利息,否则不得过户;如果再购买其它住房,也必须按约定补交利息五、加强和规范廉租房制度建设廉租房是以“租”的方式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它不具备保值增值的功能,能有效解决资格审查的难题,并减少权力寻租现象,更适合我国国情。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列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廉租房制度建设,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要增加供给。应将廉租房建设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列入政绩考核范围,并加强督察,增强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地方政府应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廉租房年度建设指标,将建设任务具体化、法定化。通过这些措施彻底改变廉租房严重缺乏的局面。廉租房的保障对象应限定在低收入家庭,并以民政部门的低保户等为重点,与其它政策性住房形成合理分工。其次是要完善相关制度。各地政府应结合小康社会指标和本地实际,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要求,确定本地廉租房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套型结构、人均居住面积等指标,既不能将廉租房建成贫民窟,也不能和商品房攀比,以确保廉租房的流动性能。同时,充分吸取经济适用房使用管理中的教训,因地制宜地确定租金标准、租用期限及各项管理办法和社会听证、公示制度;对廉租房对象须跟踪服务,对家庭收入超过规定范围的廉租对象须及时清退。廉租房应免征房地产税。第三是要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政府提供廉租房,并不等于政府要直接建设廉租房,应鼓励政府通过市场化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取房源,既减少寻租空间,也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在出租方式上,要逐步建立租金补贴与实物配租相互联动的模式,最低收入户以实物配租为主,其它保障对象以货币补贴为主。应建立专门的非营利性组织,统筹规划、开发建设和管理廉租房。廉租房的受理、审核等工作,应以街道办事处为主,并建立居住地和媒体两级公示制度,增加出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四是要保障资金供应。各地政府应根据年度建设目标,明确规定每年用于廉租房建设和租金补贴的财政预算资金、土地收益比例、公积金增值收益,从制度上保障每年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资金。由于廉租房的租金收益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探索用资产证券化(发行证券到期后再支付投资者券款)的方式,解决廉租房收益回收的时滞性问题。 论文网在线六、完善以货币工具为主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由于建造周期较长、土地资源稀缺以及位置固定等特点,住房产品的供给弹性是很低的。即使价格上涨,供给在短期内也不会迅速增加。同时,住房产品又具有很强的保值增值性,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工具,极易产生投机性需求。在价格上涨时,需求往往不会下降还会增加。这样,住房产品一旦出现供不应求,不会象其它商品一样能很快通过市场调节达到新的供求平衡,相反,其供求缺口会越来越大,并形成泡沫。如果没有政府干预,住房产品价格在短期内会迅速上涨,降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能力;而一旦泡沫破灭,价格又会迅速下跌,直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政府有责任保持住房市场的稳定。而住房市场投机需求旺盛,总是以流动性过剩为背景,任何减少流动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都会产生效果。因此,政府应通过相继抉择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政策工具除了常规的利率政策、总量政策、金融监管以外,还应保持货币政策信息的透明、连续、明确,稳定社会心理预期,切断“涨价-预期涨价-再涨价”的链条。同时,政府还应保持廉租房政策和住房金融政策的稳定性,确保低收入家庭不会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中等收入家庭较少受到影响。为了保障上述政策的实施,必须尽快完善相关基础工作。一是在购房实名制的基础上,利用条形码技术,依托房管、公安、民政、金融等部门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建立个人住房征信系统,全面记录和反映个人的家庭、婚姻、现有住房、纳税情况等信息,有效监督家庭成员分散购买多处住房等现象。二是在土地和住房情况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住房位置、权属及面积台帐,加强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增强房地产税课征的有效性和严肃性。纯属为你手工打造
首先看下国内外的房价升调的动态,然后写下主要研究房价波动的宏观跟微观的因素。再写下应对当今各种趋势的各种对策。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公房地产金融业务面临的形势 1.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 预计2007年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是加强政策的执行力,政策的重点是加快住房结构调整,二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三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四是继续抓好督促检查。与此同时,鉴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及房地产市场各主体行为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控政策仍有—定的不确定性。 2.房地产市场状况 预计2007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趋好,结构调整趋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差异化特征进一步明显,但市场的完善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市场需求依然较旺盛;二是房地产市场投资、供给结构将有较大改善;三是房价总体涨幅将下稳回落,各细分市场的价格走势会有所分化;四是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较快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跨区域经营的格局进一步明显,房地产市场在全国范围内的波浪式扩展格局已经形成。 3.同业竞争进一步激烈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公房地产信贷业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近年来各家银行都把大力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重点,为促进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各家银行都加大对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优质住宅楼盘的对公房地产信贷资源的配置。目前,对公房地产信贷业务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国建设银行凭借其传统优势依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农业银行近年来一直积极发展在该行业务结构中资产质量和效益较好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快速增长势头十分迅猛;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后对公业务板块的调整大大增强了其业务竞争力和后发优势;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灵活的激励机制日益加大对优质客户的营销;外资银行随着我国加入NT0满五年后的金融业全面开放,在基本处于完全平等竞争的情形下,将充分利用其更具优势的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依托领先的产品和服务,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进一步占领部分高端市场。此外,随着国家开发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轨,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4.直接融资的影响 发展房地产直接融资既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并为之积极努力的发展目标。近年来,在银行信贷闸门继续收缩之后,或者出于资金链条紧张的原因,或者出于业务拓展储备土地资源的需要,或者出于并购其他房地产企业股权或资产的需要,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谋求通过IPO、配股、定向增发、私募股权、信托、债券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募集资金。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优质房地产企业将谋求更多形式的资金支持,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我国商业银行较优质的信贷需求。 二、当前形势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公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影响 当前形势对我国商业银行对公房地产金融业务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发展机遇 第一,有利于商业银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要实现2010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的目标,可以清晰地预见未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空间依然较大,这为商业银行拓展房地产金融业务空间提供了基础。目前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房地产业的长远发展,从而有利于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业务结构。土地、信贷政策的从紧,房地产市场将会进一步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房地产客户结构;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发展的新的区域空间;以普通住宅为主的自住性需求进一步得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有利于商业银行贷款进一步投向有真实需求的普通住宅项目。 第三,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一是2006年调控政策再次重申对自有资金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企业不得发放贷款,并增加了新的信贷管理要求,表明管理部门旨在建立规范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二是有关量化指标有利于商业银行清晰、准确地把握政策,增强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比如90平方米以下住宅占比不低于70%,这有利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此为标准,把握普通住宅项目的准入条件,预先排查风险;再如,有关空置三年的商品房银行不得作为贷款的抵押物的规定,将促使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选择更加优质的抵押物或加快贷款资金回收。三是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将加强,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时监控项目销售情况。 2.面临的挑战 第一,政策风险仍将存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政府主导型市场,调控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还有赖于有关部委和各地政府下一步细化的具体措施及市场各主体的反应,市场发展及今后的政策取向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增加了商业银行对市场、项目、客户的判定难度,信贷业务潜在风险加大。 第二,局部地区房地产市场风险仍将存在。首先,局部地区部分楼盘销售进度放缓或销售不出去的可能性仍将存在。其次,在宏观调控背景下,部分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不强、负债率较高,不能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资金链条有断裂的风险。再次,土地供应方式、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的调整和拆迁规模的控制对土地储备贷款有一定的影响。如调控政策对土地供应方式做了调整,由过去单一的价高者得地,转变为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竟房价的综合招标方式,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地价下滑或出现“流拍”现象,并可能导致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低于已经发生的土地收储成本或完全没有实现土地出让收入;又如调控政策对拆迁的规模和进度进行了适度控制,这将使得土地收储工作进程的不确定性增大。 第三,市场发展差异化加速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不同区域层次范围内的同一种产品市场,也体现在同一区域层次范围内的不同产品市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市场的差异化特征进一步细化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政策,科学地制订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差别化政策。 第四,同业竞争加剧、融资渠道多元化等对商业银行管理、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近年土地和金融调控政策的加强,进一步彰显了资金和企业实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土地的招投标方式对地价款的支付时间要求较为严格,没有足够资金实力的公司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地价款的支付。这使得一方面商业银行会在少数符合监管条件的优质客户和项目上加剧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开发企业的资金需求与符合监管条件的信贷投放在时间上出现错位,往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符合“四证齐全”等信贷条件时不再特别急需银行信贷支持。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开始积极寻找传统银行信贷外的其他途径来获取资金,这些将对商业银行的有效信贷需求造成较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信贷流程、品种、服务上积极采取相应对策,以拓展有效业务需求。 三、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对公房地产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 l.正确解读调控政策、科学分析房地产市场形势,特别应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应正确理解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远意义,理解调控的重点是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理解认真贯彻执行调控政策与稳健发展业务具有内在的协调一致性。鉴于房地产业地域性强,各地情况差异较大,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重点分析和关注当地政府计划、土地、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已出台或将要出台的实施细则或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应认真分析当地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运行特点,各项政策对当地市场及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加强对区域性市场的分析研究,增强对业务发展环境判断的准确性,为业务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2.强化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的约束,实施科学的贷款总量和投放节奏策略 商业银行应以监管部门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导向,强化资本对风险资产的约束,以经济资本分配为核心,实现对公房地产金融业务各项风险资产的有效配置。应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状况、房地产行业风险限额等指标,合理确定全行全年房地产对公信贷业务的发展规模,同时综合考虑各分行2006年业务发展情况、2007年房地产市场情况、客户及项目储备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订2007年各分行房地产对公信贷业务发展计划,并建立各分行业务新增控制目标与资产质量水平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对资产质量出现不同程度恶化的分行,应适时相应调减其新增规模。为了避免全年业务发展大起大落,商业银行应引导辖内分支机构加强对年度内拟投放的客户及项目的分类排序和计划管理,按照全年新增规模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科学把握贷款投放节奏,切实做到投放时间均衡、规模控制有效。 3.细分客户,扶优逐劣,实施客户结构调整策略 商业银行应在细分客户的基础上,根据各类业务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客户准入、退出标准,实施优良客户准入、劣质客户退出机制,实行“有进有退,进退并重、进而有为、退而有方”的客户结构调整策略。一方面,在业务受理前期,应该严格按照所制定的客户准入标准进行把关,规范客户信贷营销和信贷管理,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方面,应重点支持资质等级高、信用良好、综合实力强、经营业绩良好的房地产企业(集团),或具有较好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对于不属上述优质客户范围的一般客户发放贷款,除要求客户具备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规定的贷款条件之外,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开发企业或其股东、主要负责人具有丰富的房地产开发经验,有已成功运作的楼盘案例,近两年内投资方及开发企业没有拖欠银行贷款的不良信用记录:对空置量大、资产负债率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严格控制发放贷款;对资本金达不到规定标准、挪用和抽逃注册资金的开发企业及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列入信用不良单位的开发企业,不得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土地储备贷款业务方面,应重点支持法人组织机构完善、资本金充足、经营管理规范、能够实行垄断经营,且当地政府财政状况及信誉良好、房地产市场行为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省、直辖市、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行的土地储备机构;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城市的土地储备贷款应审慎发放。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实施劣质客户退出机制,利用调控的有利契机,主动从规模小、风险大、效益差的客户中退出。对客户虽然能正常经营但发展前景差、财务状况呈劣变趋势,客户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或具有潜在风险,或客户经营期限即将到期、所经营的项目即将完工时,应采取措施主动退出。 4.合理把握贷款项目投向,实施项目结构调整策略 与商业银行的一般公司类贷款相比,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在内的对公房地产信贷业务的显著特点是还款来源主要依赖于具有特殊性质的产品—房地产项目的销售/出让收入。因此,贷款项目的选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我国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状况,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应重点投向具有区位优势、适销对路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住宅项目,积极支持节能省地型项目;严格控制向大户型、房价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高档商品住房和写字楼、商业设施等非住宅类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严禁向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及各类违规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对于土地储备贷款,商业银行要慎重选择土地储备贷款项目,拟收购储备的土地应符合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和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制定的土地收购储备年度计划,具有拟收购土地的选址意见书。对未纳入统一规划管理,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各类开发区、园区以及撒市(县)改区以后的土地,不得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5.积极关注区域发展变化趋势,实施区域结构调整策略 根据我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特点,东部地区,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依然是市场发展最主要地区,值得商业银行重点支持,其中应重点投向市场秩序规范、具有后发优势、房价平稳增长的地区中心城市。要注意审慎投向房价高、波动幅度大的城市,严格控制投向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地区。此外,应积极支持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稳步提高其市场份额。 6.区别对待,实施差异化服务和管理策略 为了有效实现上述客户、项目、区域结构调整,商业银行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信贷服务和管理。一是建立业务流程绿色通道,对重点支持的区域、客户和项目可优先受理,减免信贷准入审核环节,优先安排专业人员完成重点客户评价及项目评估,优先审批,并适度延长授信期限;二是建立差别化定价、担保机制,对重点支持的区域、客户和项目的贷款利率予以优惠,适度降低担保条件;而对审慎支持的区域、非重点支持的客户和项目原则上应提高贷款利率和担保条件;三是建立差别化的客户服务团队。对于重点支持的客户和项目,特别是跨地区的重点客户应建立专门的、包括总分支和跨部门的客户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四是建立差别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对重点支持的区域、客户和项目在信贷规模和营销费用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7.强化风险和质量意识,实施风险动态监测、预警,稳步提高资产质量策略 首先,应加强防范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分析预测能力,对不利于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及时做好预警分析,规避和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要特别关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区域性市场调整风险,关注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不同可能导致产品供应的结构性失衡风险,关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加强调控的政策风险,规避因市场本身不成熟和不规范可能导致的市场风险。其次,应加强防范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提高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对房地产公司客户要加强信用评价和综合授信工作,积极推进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扩大信用等级评定覆盖面,做到科学测算、合理授信、提高客户评价和额度授信工作质量。应根据客户的评级结果和额度授信量,科学、合理地开展信贷业务。第三,应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认真贯彻执行房地产金融各项业务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指对企业发放贷款时所做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加大对违规发放贷款的处罚力度,切实防范操作风险。根据房地产开发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的业务特点,商业银行应探索并完善推行项目贷款资金的封闭运作管理,把好资金的“进”、“出”两个关口,有效监控项目信贷资金的使用,防范客户抽逃、占压或挪用资金而造成的信贷风险。 8.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产品创新策略 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快对传统房地产开发贷款产品进行梳理,对传统信贷产品进行优化。应根据住宅、写字楼、商业设施、工业用房等不同物业的属性及其.目标客户的特点,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产品要素进行细化、区分,并制订差别化的服务措施,提升房地产开发贷款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当前,应结合当地政策、市场状况,特别要加快探索适合于中低收入人群、中低价住房需求特点的产品,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商业价值与社会利益有机结合。其次,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如针对部分企业对一些商用物业采取长期持有经营而非传统的开发后销售的运营模式,加快研发适用于经营性物业的产品。与此同时,应加强信贷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联动配。合,如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等服务,积极顺应客户多元化融资发展趋势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发展趋势。
在研究目的与意义的标题下首先应该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变化对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深远意义。而且可以从最近炒的比较热的“民生”概念入手,着力分析对于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或者说对于我们物价、房价等关系到衣食住行的一些东西的影响。在研究现状评述中要从欧美等先进国家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我国现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自己再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或者几点小建议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只是进行逻辑上的分析,至于如何对于你这个论文题目的内容加以丰富就应该查找相应的专业书籍和文献了。
。。。。。。。
现在,有很多愤青诅咒房价大跌,但这种人是典型的口嗨,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现在说跌是因为真的没钱,一旦有钱了,买房比谁都快。只要有房,立场瞬间180度转弯鼓吹房价大涨。在我国,降房价为什么这么难?因为,所有人都有房,而且还在不断的买房!1近日,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0年6月《全国城市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该报告是基于10000份有效问卷调查而形成的,核心结论如下:一、6月份到访售楼处和中介门店的人数占比:一线城市79%,二线城市73%,三四线城市58%,县城为41%。二、近阶段有购房计划的人数占比:一线城市81%,二线城市为78%,三四线城市69%,县城52%。三、购房时间:6个月内计划购房的占比11%,6-12个月购房的有29%,1-2年购房的有29%。也就是说近70%的受访者计划2年内购房。四、房价预期:预期未来房价上涨的占比31%,预期平稳的45%,而预期下跌的只有19%。最惊讶的一点是,4月份时,60%的人预期房价会涨,说明大家对疫情之下经济下滑而房价会涨有强烈的预判经验。这也是今年小阳春得以再次实现的基础。说明这多么年来,广大群众已经完全习惯了楼市的长周期和短周期,并且运用的得心应手。以上数据总结下来就是:在一线城市,79%的受访者6月份到过中介门店和售楼处,81%的人有购房计划。二线城市中,73%的人到过中介门店和售楼处,78%的人有购房计划。全国来看,70%的受访者计划2年内购房,并且认为房价会下跌的只有19%。当然,这份报告的10000份问卷样本覆盖人群不一定全面,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国人对于买房的执着和热情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2我国经历每次经济危机,楼市都是最先复苏的,以前是,这次同样还是。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672亿元,同比去年下降;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091亿元,同比增长。易居研究院数据,2020年5月,40个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上升25%,土地均价同比上升10%,土地成交溢价率为。2020年1-5月,上海、北京和广州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去年增速分别达到63%、65%和87%,深圳同比增速更是高达1036%。在疫情肆虐,产业停摆,经济下行的上半年,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的同时,只有土地卖的最好,实现了正增长,重点城市更是翻着滚的大涨,救经济于水火之中。房价就更不用说了,深圳、东莞、南京、宁波明显上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厦门止跌上涨。各大城市天天都在说要降低楼市依赖度,结果却是依赖度仍然十分的明显。3前段时间,一个粉丝向我咨询,纯投资选择深圳还是上海,我明确告诉他:深圳。在上海,JLH买房,是需要真的去LH的。而有些城市,JLH就是办个假的LH证而已。只有大家都能像北京、上海和长沙学习,那才是真正的实现了房住不炒!4如果要问,上海楼市哪里最火,毫无疑问是前滩,而且连续火了3年。6月22日,上海前滩三湘印象名邸开盘日光,面积㎡~334㎡,均价万/平,142套房源,955组认筹,认筹比近7:1。整个2020年上半年,上海最火的是豪宅盘,而不是刚需盘。从三湘这个盘参与摇号的公示身份证信息统计来看,310开头的上海土著比重只有43%,而非上海土著比重为57%。当然了,上海的限购政策可没有那么容易破。这些非土著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已经落户或者获得房票的新上海人。人口才是房价最大的支柱!未来10年这个趋势会更加的明显。上海常住人口从2000年的1640万暴增到2010年的2300万,年均流入人口70万。而去年新增人口最多的杭州和深圳也只增加了55万和41万
房地产是我国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问题,因此政府和民众都特别关注。那么中国未来的房价会怎样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1.影响房价最重要的因素——人口房价与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有关,我国从2012年开始,劳动人口年龄(15-59岁)当年就减少了345万。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也首次出现了减少,导致房价普涨时代的结束。据有关数据统计,2015年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数只增加了60多万,其中80%以上人口流向了地级以上城市,因此,中国正在经历大城市化进程,而非城镇化。大城市的最大优势: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比中小城市更丰盛优质,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也比中小城市高。从人口老龄化上分析:未来房价并不乐观,老龄化严重意味着将来房产需求回落。而我国人口众多,不能像美国一样通过移民来缓解老龄化问题。因此,人口流向和老龄化决定了中国未来楼市低迷。2.货币膨胀是导致高房价的主要因素有一篇文章写到,2011年前房价上涨是人口导致的,而2011后,房价上涨则是货币导致的。比如:2012年开始,一线城市房价大幅度上涨,但上海人口增长幅度却出现了负增长,因此,房价上涨和人口流动关系不大,而是M2和存款的增长,带动了住房贷款的大幅增加。3.居民收入结构对房价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可知,201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万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万亿,加总之后为万亿。此后,国家统计局又发布了“2014年住户部门实物交易资金来源”,其中可支配总收入为万亿,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超过居民部门可支配总收入11万亿。由此可见两种的差异非常大,意味着中国实际房价收入并没有那么高。此外,中国居民贫富差异大,财富居中在少数人手中,少数人拥有大量住房,让一二线城市的房源紧张,导致住房供不应求,房价居高不下。4.政策对当前房价的影响最明显房价除了和人口年龄、人口流向、 货币规模和流向有关之外,还和房产政策有关,据有关数据表明,政策变化对房价短期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而在2016年中央就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然后运用金融、财税、立法等手段,加快建立符合国情、市场规律的基础制度和长效机制。
房价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这是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本文就从宏观角度对影响或者决定房价的因素做一个分析。房价的高低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是成本决定论;第二个是供需决定论,下面做详细的分析:
1、房价的成本决定论房子作为一种提供居住功能的商品,拥有金融属性的同时也拥有商品属性,而商品的价格是受到成本制约的,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都不可能低于成本价格,因为这样的话,那么企业是亏损的,是无法持续经营的。
个别行业的特殊时期会出现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但是只是在特殊时期,不会是持久的,比如共享汽车,滴滴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就是低于成本价格的,滴滴亏损的是股东和投资人的钱,用于补贴司机和乘客,但是这种做法是无法持续的,最后滴滴和快递合并了,市场统一了,那么就恢复到了正常的价格。
房子的成本包括什么?一个是生产原材料,也就是土地,土地是房子的原材料,土地的成本占据了房子价格的相当一部分;还有就是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以及设计和监理等等费用,还有就是人工费用支出,剩下的还有财务费用、税费、企业利润。
土地成本下图是2010年到2019年以来的土地土让金和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数据,2010年的土地出让金是万亿,2011年是万亿,2012年是万亿,到了2013年就达到了万亿,2013年是创造的历史记录。
2014年和2015年是萎靡的两年,土地出让金分别是万亿和3万亿,而此后在迎来了一波房地产牛市,土地拍卖价格也随之大涨,到了2016年就增加到了万亿,2017年达到万亿,2018年更是创纪录的万亿,而2019年虽然全国的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9%也可以估算出201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应该在万亿的水平。
土地出让金是是面粉,房子是面包,商品房销售金额在2010年为万亿,2011年增加到万亿,2012年进一步增加到万亿,2013年达到了万亿的历史记录,2014年萎靡了一年,降低到万亿,但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楼市回暖,当年达到了万亿,此后一路上涨,到了2019年达到了16万亿的历史峰值。
整体上来看,土地出让金在不断的上涨,而商品房销售金额也在不断的上涨,土地出让金在2019年达到了万亿的历史新高水平,而商品房销售金额也达到了16万亿的历史水平。土地出让金占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例在2010年为,而到2014年降低到,然后在2018年再次回到了。
当然,因为土地出让金是当年成交拍卖的土地,但是这些土地要建成房子销售恐怕还需要等两年,那么这就 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2015年出让的土地也许是在2017年变成房子销售的,根据这个原则,我们用时间错开的方法来将土地出让金除以2年后商品房销售 金额,得到的比值大概是在30%-40%的区间。
我们再来看一组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组数据,2009年地价占房价的比值为,这个是全国平均水平,而在上海、南京、杭州的地价占房价比看,2009年居住用地地价占房价比分别为、、。我们再来看你一组易居研究院的数据,下图是在不计算容积率的情况下,土地购置均价占商品房销售均价比重,2017年高达68%。
我们把容积率计算在内的话,更加能够反应地价占房价的比重,我们还是使用易居研究院的数据,全国50城加权平均地价房价比的年度走势,在2016年达到了一个高点,将近45%,在2017年回落到38%,这全国50城的地价房价比会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的,但是我们也基本可以判断,当前地价和房价比基本是在30%-40%的区间。这个区间是我们可以做的一个基本判断。
税收税费我们从一家房企当中来一窥究竟吧,万科是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他的财务数据会有一定的代表性,2019年万科的营收是3679亿元,而其中的营业税及附加为329亿元,而企业所得税是214亿元,税收合计为543亿元,大概占据了总营收的15%。
我们可以简单的来看税收占据了营收的15%。净利润万科的利润是比较漂亮的,2019年获得净利润为551亿元,那么占营收的比例也是15%左右。万科的净利润已经是行业内的标杆了,一般的房企是做不到这个水平的。
利息和其他管理费用万科2019年的利息是92亿元,占营收的比例是,而销售费用90亿元,占比也是,管理费用110亿元,占比是3%,这几项费用加在一起大概是8%的比重。税收、净利润、利息以及其他管理费用之和大概是占营收的38%左右。
那么剩余的成本就是62%的比重,我们上文分析过,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大概是30%到40%的水平,但是万科的项目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而且售价较高,2019年全年万科的销售均价是万元/平米,这个价格是远高于融创和恒大以及碧桂园的。
所以万科的项目中地价占房价的比重会比平均水平是要高的。万科的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应该会超过40%,那么剩下的建筑材料、监理和设计,以及人工等所有的相关建筑过程中的成本大概是20%左右。综上所述,地价在房价中是占的大头,而且还有不断上涨的势头,成本决定了房价的最低价格。
2、影响房价的供需论供需决定价格是经济学里面最基础的一条定律了,也是最常用于分析经济事件的方法论,他的核心就是当供给增加时,价格就会下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但是关于房价的供需具体是指的什么?恒大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有三句话来形容供需: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短期看金融这三句话就非常全面的概况了供需的具体所指,比如金融政策,对于楼市而言,在消费端的金融政策有利率水平、首付比例这两个最重要的金融政策,如果房贷利率降低,是会刺激需求有利于买房的,首付比例降低也同样会刺激需求,有利于买房者,在2014年的时候房地产库存高企,于是去库存成为了一个核心任务。
于是在2015年就开始有了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从2014年到2015年就有 多次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的行动,同时众多银行对房贷利率进行打折的优惠,各位读者可以想一想2016年左右买的房子是否是利率比较优惠的。2016年10月份全国首套房房贷平均利率水平是,这是历史最低水平,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当年的利率优惠力度有多大。
而在同时段当时著名的还有“零首付”,可见当年在金融政策方面对楼市的影响。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楼市调控严格了,上浮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上调,提高购房资格,这些措施在不断的使用。
中期看土地土地其实影响的是供给,所有的房子都需要现有土地才能建成我们能够居住的房子,在2000年的时候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是亿平米,在2001年增长到了亿平米,2002年增加到了3亿平米的水平,而在2003年到2008年的5年时间,这个数据一直维持在3亿平米以上,在2007年甚至达到了4亿平米的高度。
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业土地购置面积下滑到亿平米,但是在2010年和2011年都维持在亿平米的水平,2012年有所下滑到了亿平米,但是2013年又回到了亿平米的水平,2014年开始减少到亿平米,而到2015年进一步减少到亿平米
2016年进一步跌到亿平米,2017年到2019年虽然有所回升,但是也基本是在3亿平米以下,这都不及2002年的水平。所以,对于2015年以来的楼市牛市是有多种因素的,有棚改的原因,有金融政策的宽松刺激,也有土地供给的大幅减少,导致了2016年到2019年的数年牛市!
长期看人口人口是最终决定房价的根本因素,因为这是决定需求端的终极因素,房子是给人住的,那么这里的人口到底是什么?其实从宏观来看就是城镇化人口,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镇,造成人口的城镇化,从1998年到201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0%增加到60%。
城镇居住的人口从亿增加到亿,城镇在20年的时间增加了亿人口,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比美国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出三分之一。城镇化为城市带来了巨量的人口,也带来了巨量的居住需求。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宏观角度再放低一点,放到一个城市,那么我们会发现,那些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房价上涨最快,比如深圳,深圳是一个中国的“移民城市”,都是从全国各省来的人口。
但是深圳的常住人口从2014年之后大幅增加,平均年增加50万左右,2013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是1063亿,同比去年增加了8万人口,但是到了2014年末,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到了1078万,同比上一年增加了15万,到了2015年增加到1138万,同比增加60万,到了2016年增加到1191万,同比增加53万,到2017年增加到1253万,同比增加62万人,到了2018年进一步增加到了1303万人,同比增加50万人。
从2015年开始深圳的人口大幅增加,这也导致深圳的房价成为四个一线城市中涨幅最大的城市。总结:从宏观上来看,成本决定了房价的下限,而供需决定了房价的上限,人口、金融政策、土地供应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影响供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