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营养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营养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营养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保健用维生素C一般含量较低,只是处于保健用处,一般还复合了其他维生素成份。医用维生素C一般含量较高,用于治疗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疾病,或者一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用的剂量一般都较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的。顺便提醒一句,维生素C过量会引起维C中毒的医用维C还是请谨慎使用。蔬菜水果富含丰富的维C,通过食物吸收的才是最好的。永远记住,是药三分毒。保健品能不用就不用,国内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

大概什么时候用 怎么联系你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问:什么是维他命? 答:维他命也称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问:维他命c能降低患癌危险吗? 答:维他命c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中,而许多研究表示这些水果蔬菜与预防癌症有关系。不过,没有研究显示维他命c药丸能够降低患癌危险。 问:完整性的营养与维他命药丸有什么区别? 答:维他命药丸是经由人工制造提炼的营养成分,并且无法预防疾病。它们只含有植物中某部分的营养,不能与完整性营养相提并论,因此过量服用会带来副作用。而完整性食品不会有副作用。在完整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多醣体等营养,可用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 问:维他命药丸能够取代均衡饮食吗? 答:不能,摄取维生素最佳的途径是通过完整性食物,若以维他命药丸取代均衡饮食将可能导致身体对维他命药丸产生依赖性,而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中毒。 问:维他命药丸能够降低患癌危险吗? 答: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实据显示维他命药丸能够降低患癌的机率。临床报告对维他命药丸与预防癌症之间的关联结果是令人失望的。一些研究显示维他命药丸能够减低中国和南美地区极度营养不良人群罹患胃癌的机率。不过,当给予大量维他命药丸时,结果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一些病例出现负面效果。 许多专家仍然坚持完整性食物是营养的最佳来源。他们认为含有大量水果、蔬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的饮食可以降低患癌的机率,因为这些食物含有许多健康的化合物,如抗氧化剂、植物营养素和多醣体,而这些在维他命药丸中是无法找到的。 在许多情况下,科学家们还无法合成与一个与完整性食物具有相同效果的化合物。 问:过量服用维他命药丸可能导致什么副作用? 答:服用过量维他命a将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过度疲劳、肝脏损坏;过量维他命b可能导致麻痹、情绪低落;过量维他命c可能导致心脏和肝脏疾病;过量维他命d可能导致肾脏疾病;过量维他命e可能减缓免疫功能、导致过度疲劳等等。 问:为什么大量食用植物性食物不会像维他命药丸一样产生副作用? 答:植物中的维生素是以自然分子结构形式存在,极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因此不会产生副作用。而维他命一旦从食物中被分离出来制成药丸,它就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食物,因为原有的平衡被破坏,变成一种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带来副作用。当维他命存在于一个橘子里的时候,它是一种抗氧化剂,而分离出来后,就不再是一种抗氧化剂了,相反的,它会制造出上亿个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 参考文献:陈昭妃博士的《我的健康管理书——受用一生的营养免疫学》

营养免疫学的心得体会论文

人体的免疫系统像一支精密的军队,24小时昼夜不停地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它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在任何一秒内,免疫系统都能协调调派不计其数、不同职能的免疫“部队”从事复杂的任务。它不仅时刻保护我们免受外来入侵物的危害,同时也能预防体内细胞突变引发癌症的威胁。如果没有免疫系统的保护,即使是一粒灰尘就足以让人致命。 根据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而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是繁多而复杂的,并不在某一个特定的位置或是器官,相反它是由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协调运作。骨髓和胸腺是人体主要的淋巴器官,外围的淋巴器官则包括扁桃体、脾、淋巴结、集合淋巴结与盲肠。这些关卡都是用来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当我们喉咙发痒或眼睛流泪时,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在努力工作的信号。长久以来,人们因为盲肠和扁桃体没有明显的功能而选择割除它们,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盲肠和扁桃体内有大量的淋巴结,这些结构能够协助免疫系统运作。自从抗生素发明以来,科学界一直致力于药物的发明,期望它能治疗疾病,但事与愿违,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人们对化学药物的使用只会刺激免疫系统中的某种成分,但它无法替代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且还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副作用,扰乱免疫系统平衡。反而是人体本身的防御机制--免疫系统,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而适当的营养却能使免疫系统全面有效地运作,有助于人体更好地防御疾病、克服环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袭。营养与免疫系统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联,成就了营养免疫学创立的理论基础。综合起来,免疫系统具有以下的功能:一、保护:使人体免于病毒、细菌、污染物质及疾病的攻击。二、清除:新陈代谢后的废物及免疫细胞与敌人打仗时遗留下来的病毒死伤尸体,都必须藉由免疫细胞加以清除。三、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健康的免疫系统是无可取代的,虽然它的力量令人赞叹,但仍可能因为持续摄取不健康的食物而失效。研究已证实,适当的营养可强化免疫系统的功能,换言之,影响免疫系统强弱的关键,就在于精确平衡的营养,不均衡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功能减弱,不纯净的营养会使免疫细胞产生失调,导致慢性疾病。营养免疫学的研究焦点就在于如何藉着适当的营养滋养身体,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最佳状态,进而使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强健,这是由陈昭妃博士撷取中国人对本草植物的使用心得,并融合对于营养免疫学的深入研究所创造的,是一门新世纪的健康科学,更是新时代的健康主流。士兵工厂:骨髓 红血球和白血球就像免疫系统里的士兵,而骨髓就负责制造这些细胞。每秒钟就有800万个血球细胞死亡并有相同数量的细胞在这里生成,因此骨髓就像制造士兵的工厂一样。训练场地:胸腺 就像为赢得战争而训练海军、陆军和空军一样,胸腺是训练各军兵种的训练厂。胸腺指派T细胞负责战斗工作。此外,胸腺还分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荷尔蒙。战场:淋巴结 淋巴结是一个拥有数十亿个白血球的小型战场。当因感染而须开始作战时,外来的入侵者和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这里,淋巴结就会肿大,甚至我们都能摸到它。肿胀的淋巴结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它正告诉你身体受到感染,而你的免疫系统正在努力地工作着。作为整个军队的排水系统,淋巴结肩负着过滤淋巴液的工作,把病毒、细菌等废物运走。人体内的淋巴液大约比血液多出4倍。血液过滤器:脾脏 脾脏是血液的仓库。它承担着过滤血液的职能,除去死亡的血球细胞,并吞噬病毒和细菌。它还能激活B细胞使其产生大量的抗体。咽喉守卫者:扁桃体 扁桃体对经由口鼻进入人体的入侵者保持着高度的警戒。那些割除扁桃体的人患上链球菌咽喉炎和霍奇金病的机率明显升高。这证明扁桃体在保护上呼吸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助手:盲肠 盲肠能够帮助B细胞成熟发展以及抗体(IgA)的生产。它也扮演着交通指挥员的角色,生产分子来指挥白血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盲肠还能“通知”白血球在消化道内存在有入侵者。在帮助局部免疫的同时,盲肠还能帮助控制抗体的过度免疫反应。肠胃守护者:集合淋巴结 像盲肠一样,集合淋巴结对肠胃中的入侵者起反应。它们对控制人体血液中的微生物入侵者

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饮食营养,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营养状况

目前大学生因学费过高,其它开支增大,并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到星期天饱食一顿等,致使大学生普遍营养不良。

二、合理营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与人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延长寿命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1、合理营养能促进身体发育

食物是大学生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体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等。

合理的营养意味着机体能够摄入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所有营养成分,并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符合人体的要。营养素缺乏,或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但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而且会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因此,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合理营养能改善记忆与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营养,能够提高人脑的活动能力,增强人的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行动能力和视力等。脑是人体最活跃的器官,虽然其重量只有人体的2%左右,但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总耗能量的20%。因此,合理营养对于大脑保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健康饮食原则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乳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如饮酒应限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四、对策和建议

1、在学校推广营养套餐

说到营养套餐,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在校的学生,我认为说到营养就应该大力推广营养套餐。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或者是没有时间了解多少营养知识,所以要通过营养师对营养餐的配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口味和价格的需求,通过早餐的搭配组合可以减少交易的时间,方便携带,提高早餐的就餐率。

2、增加食堂饭菜的风味

食堂饭菜口味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口味,学生就乐于在食堂就餐,学生的营养状况也能够提升。

3、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细,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4、多吃水果,薯类和深色蔬菜,建议每日一个苹果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是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常吃事宜的畜,鱼和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中足。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5、适当吃零食,少吃方便食品,不吃烧烤,限制宵夜

若晚上能量不足即出现饥饿感,应当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包等,也可以补充少量水果和牛奶,少吃泡面。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关注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是一项重要责任!

以下几篇文章供参考,可去图书馆复印篇名刊名期号营养师调制营养食谱科学之友2006年07期妇女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06年08期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健康之路2005年02期茂名市公立私立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年13期食疗加药膳让您吃出健康—从营养顾问开饮食处方说起食品与生活2005年03期1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广义而言,是指组成人们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成分。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保健食品来增强体质,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关于保健食品的定义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说法,而且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保健食品的概念也不尽相同。我国卫生部1996年3?5日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第二条规定,"本方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而美国至今尚无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素成分。因此,人们在美国的保健食品商店中常可看到一些将营养素和草药成分合在一起的产品。如在一个包装中有5个不同的胶囊,分别为维生素、b-胡萝卜素、大蒜油、银杏叶提取物和人参提取物。2美国的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1994)美国没有颁布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专项法律或法规。所有的食品都按照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来管理。该法规定一般食品及成分均不得申称有特殊功能;当然有些保健功能在具有充分科学证据和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是可以在标签上标示的,如叶酸可预防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钙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但不允许申称有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功效。为了明确对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政策,美国国会于1994年10月25日通过一项《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⑴美国国会认识到:增进美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是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营养的重要性和膳食补充物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方面的效益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摄入某些营养素和膳食补充物与预防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美国联邦政府认为在严格防止不安全或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不应采取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优质产品的上市制造障碍;本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获得安全的膳食补充物的权益。⑵膳食补充物的定义: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草药或植物、氨基酸,人们用来增加总的膳食摄入量的膳食物质,以及以浓缩物、代谢物、成分或提取物形式出现的以上各种补充物的混合物;不作为传统的食物,也不作为一餐或膳食的唯一内容;标示为膳食补充物;不包括食品添加剂;其形式可包括粉末、软胶(囊)和胶囊。⑶必须要保证安全,但不规定需要向FDA送审哪些安全性资料。⑷不得申称有哪些保健功能,但某些已有充分科学证据的营养成分例外。⑸必须明确标示主要成分的名称和含量。⑹1994年10月15日以前未曾在美国上市的膳食成分称为"新膳食成分",需要向美国FDA提出申请(包括安全性资料和用途),FDA将在收到申请后180天内作出审批决定。⑺生产过程必须按照GMP的要求。⑻将建立一个"膳食补充物标签委员会",以向政府当局提出关于膳食补充物标示的要求。⑼在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内设立一个"膳食补充物办公室"来探讨膳食补充物在保健方面的作用,以及促进膳食补充物的保健和防病作用的科学研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解前言: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影响至关重要,而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学习,而对于正确的膳食指南了解甚少,往往不了解食物的营养,不注重食物的搭配吃用,造成食物的营养流失,吃得不健康,甚至吃出病。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平常的膳食多加关心,多作充分的了解,让我们可以吃得健康,活得快乐。首先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物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的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流失到糠麸之中。除此以外每天该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我国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大量的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其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因此,应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和消费。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人口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植物的叶、茎、花苔、茄果、鲜豆、食用蕈藻等,不同品种所含营养成分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红、黄、绿等深色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他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叶酸、矿物质(钙、磷、钾、镁、铁)、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居民近十年来吃薯类较少,应当鼓励多吃些薯类。有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性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的铁易被身体吸收利用,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12、叶酸等。但有些脏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利。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和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平均摄入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部分大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对健康不利。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为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应发展瘦肉型猪。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便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造成劳动能力下降。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对于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开展适宜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对消瘦的儿童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可造成抵抗力下降,易患某些疾病,如老年人的慢性病或儿童的传染病等。经常运动会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调节食欲、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一日三餐的能量摄入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30%为宜。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吃清淡少盐的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吃太油腻太咸的食物,不要吃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的油脂摄入量越来越高,这样不利于健康。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2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呈正相关,因而食盐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饮酒应限量。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场合,人们往往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并可导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安定都是有害的。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卫生状况。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结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膳食习惯,形成良好的膳食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膳食,在饮食中获得营养并且吃得健康,热爱生命的朋友们,让我们为拥有长久健康的体质而努力吧!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3、薛建平主编《食物营养与健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152页4、贾冬英姚开主编《饮食营养与食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139页

鱼类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以上两题 。书上就有啊 看书即可了

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饮食营养,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营养状况

目前大学生因学费过高,其它开支增大,并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到星期天饱食一顿等,致使大学生普遍营养不良。

二、合理营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与人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延长寿命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1、合理营养能促进身体发育

食物是大学生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体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等。

合理的营养意味着机体能够摄入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所有营养成分,并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符合人体的要。营养素缺乏,或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但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而且会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因此,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合理营养能改善记忆与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营养,能够提高人脑的活动能力,增强人的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行动能力和视力等。脑是人体最活跃的器官,虽然其重量只有人体的2%左右,但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总耗能量的20%。因此,合理营养对于大脑保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健康饮食原则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乳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如饮酒应限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四、对策和建议

1、在学校推广营养套餐

说到营养套餐,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在校的学生,我认为说到营养就应该大力推广营养套餐。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或者是没有时间了解多少营养知识,所以要通过营养师对营养餐的配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口味和价格的需求,通过早餐的搭配组合可以减少交易的时间,方便携带,提高早餐的就餐率。

2、增加食堂饭菜的风味

食堂饭菜口味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口味,学生就乐于在食堂就餐,学生的营养状况也能够提升。

3、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细,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4、多吃水果,薯类和深色蔬菜,建议每日一个苹果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是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常吃事宜的畜,鱼和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中足。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5、适当吃零食,少吃方便食品,不吃烧烤,限制宵夜

若晚上能量不足即出现饥饿感,应当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包等,也可以补充少量水果和牛奶,少吃泡面。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关注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是一项重要责任!

鱼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1、鱼肉含有叶酸、维生素B2、维生素B12等维生素,有滋 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的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2、食用鱼肉对孕妇胎动不安、妊娠性水肿有很好的疗效; 3、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鱼肉中富含维生素A、铁、钙、磷等,常吃鱼还有养肝补血、泽肤养发的功效。 5、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带鱼含、鲐鱼含、鲢鱼含、鲤鱼含、鲫鱼含13%。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6、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带鱼含、鲐鱼含4%、鲢鱼含、鲤鱼含5%鲫鱼含鳙鱼(胖头鱼)只含、墨斗鱼只含。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7、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另外,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散,水分含量比较多,因此,肉质比较鲜嫩,和禽畜肉相比,吃起来更觉软嫩,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可以看出,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

少食者健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南美厄瓜多尔比尔曼村人口不满一千人,但超过百岁的达九人之多。他们饮食少、且为粗茶淡饭,一天摄取1200卡的热量,不吃肉或蛋,饮食内容多是小麦、玉蜀黍、马铃薯、秋蕉、葡萄等谷菜果食。少食者长寿,确是有依据的。吃得愈少活得愈久一项研究表明,实验室里的老鼠摄取的热量愈少,活得愈久,即使年纪大了才减少热量摄取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减少老鼠摄取的热量,可以收到立即良好成果,不但老鼠寿命延长六个月,其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即便得了癌症,减少热量摄取也可以减缓肿瘤的成长。比如减少热量摄取的结果,老鼠的肿瘤死亡率从80%减少到67%。洛杉矶加州大学科学家席宾德勒说,年龄大的老鼠减少热量摄取,对肝脏基因产生的效果,和小老鼠节食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延长寿命的秘诀之一,是人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热量低的饮食,也就是说,饮食上保持营养适度低下(但不是营养不良)。这办法经实验室证明非常成功。以这种方式实验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著青壮年的行为与外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节食是如何让动物长寿的,但研究发现,节食的动物体内线粒体的基因突变较少,一些组织中的细胞死亡也较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节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下决心管住嘴巴吃得太多常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不懂得惜福,不考虑营养、而只顾自己的嗜好,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第二种是想摄取充分的营养而勉强地多吃的人。有的人因为活动激烈,生理上需要多量的热量。但为了营养而大吃是愚昧的。多余的营养决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反而会成为肝、肾中毒的因素。吃得太多的人肝脏常肥大,这是因为不调合地吃了多量东西,而胃肠需要把它消化而借力于肝脏。排泄量愈多,肝脏的负担也愈重。而肾脏也因为吃得太多太好的原因,同样地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许多疾病都是源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日本横尾医学博士在其所著「快食、快便、快眠」一书中,有如下一节:「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长年的过食、过饮美食,而使胰脏中的内分泌器官发生故障,因而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肉食、美食,平常不可暴饮、暴食。大食以后,胃肠因过分地膨大,致使通过它后侧的大动脉受到压迫,血液的循环受到了抵抗,而促使血压高涨。血压高是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许多疑难杂症的起因,也在于摄取饮食的方法不当。放任食欲造成饮食过量,再加上寻求不到正确的疗法,才会变成疑难杂症。而有心者即使不实行任何一种健康方法,只要肯维持少量饮食,就能够毫无病痛地活到八、九十岁,这类长寿者大有人在。精神状况得到改善吃得太饱,总会想打瞌睡,这是多人曾有过的经验。如果适当节食,少食者的体质一旦产生变化,睡眠时间多半也会缩短,本来每天要睡八小时的人,只需睡五、六个小时就足够。其实,身体若真是非常健康,一、二天空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二餐不吃就产生虚脱感的人,很可能是胃下垂或潜在性糖尿病等疾病的征兆。真正健康的人,一、二餐不吃,绝对不会觉得没有力气,或是冒冷汗,头晕目眩。「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身体愈健康,就愈轻盈。身体愈轻巧,身心就愈清爽,心身爽朗,智慧就愈开明,愈有智慧,才能愈发灵巧。」这是一些少食主义者的体会。一些少食实践者说,最初肚子饿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虚弱感,或是头晕目眩,心悸亢进、头疼等症状,但经过这时期以后,身体会突然转变得清爽起来,虽然空腹也还是精神奕奕,工作也充满了活力。即使稍微工作过度,也不会觉得疲劳。一旦养成少食的习惯,睡眠时间不但会缩短,身心都会感到愉快,不易疲劳,头脑清晰,比别人有加倍的体力工作。吃得多,身体愈笨重,人也愈懒散,心情就愈黯淡。智慧会不开,才能就笨拙。而一些有识之士虽然身份富贵,却不片面追求口舌之欲,过著粗茶淡饭的生活,尽享天年。长寿两理论互相关联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行为方式也极为重要。这方面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得到验证,两者之间且有密切联系。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到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另一方面,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摄氏度或更多。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导致了低体温呢?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把一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摄氏度。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延长12%。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1 节医学免疫学概述……………………1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二、免疫系统的组成……………………2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和作用特点………4四、免疫性疾病…………………………5五、免疫学的应用………………………5第2 节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6一、传统免疫学时期(18 世纪~20 世纪初)……………6二、近代免疫学时期(20 世纪初~20 世纪50 年代)……8三、现代免疫学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初~21 世纪初)…9四、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免疫学家及其贡献………………10五、21 世纪免疫学发展趋势…………12第二章 抗原第1 节抗原的特异性……………………13一、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13二、抗原表位的分类…………………15三、半抗原-载体效应………………16四、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16第2 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7一、抗原的异物性……………………17二、抗原的理化特性…………………18三、宿主的特性………………………19四、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19五、佐剂的应用………………………20第3 节抗原的种类及医学意义…………20一、根据诱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h 细胞参与进行分类……………20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21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进行分类……………21四、其他分类……………………………22第4 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2一、超抗原………………………………22二、丝裂原………………………………23三、佐剂…………………………………23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第1 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5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5二、免疫球蛋白的辅助成分…………27三、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28第2 节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9第3 节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31一、免疫球蛋白可变区的生物学功能………………………31二、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的生物学功能………………………31第4 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33一、IgG …………………………………34二、IgM …………………………………35三、IgA …………………………………35四、IgD …………………………………36五、IgE …………………………………36第5 节人工制备抗体与应用……………36一、多克隆抗体………………………37二、单克隆抗体………………………37三、基因工程抗体……………………38第四章 补体系统第1 节补体系统概述……………………40一、补体系统的命名…………………40二、补体系统的组成…………………40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合成和理化性质……………………………41第2 节补体系统的激活…………………41一、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的激活过程……………………………41二、旁路途径的激活过程……………44三、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45四、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46第3 节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47一、自身衰变调节……………………48二、血浆中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三、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48第4 节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49一、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49二、调理作用……………………………50三、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50四、炎症介质作用……………………50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51第5 节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51一、补体的遗传性缺陷………………51二、补体含量的改变…………………52第五章 细胞因子第1 节细胞因子的分类…………………53一、白细胞介素………………………53二、干扰素………………………………55三、肿瘤坏死因子……………………55四、集落刺激因子……………………56五、趋化因子……………………………56六、生长因子……………………………57七、其他细胞因子……………………58第2 节细胞因子受体……………………58一、细胞因子受体的种类……………58二、细胞因子受体的特性……………59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59第3 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60一、细胞因子的理化特性……………60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特点……60三、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61第4 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62一、参与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62二、参与适应性免疫和免疫调节……62三、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63四、诱导细胞凋亡和直接杀伤靶细胞………………………63五、促进创伤的修复…………………63六、参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63第5 节细胞因子与临床…………………64一、细胞因子异常与临床疾病………64二、细胞因子与临床疾病的治疗……64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与黏附分子第1 节白细胞分化抗原…………………66一、参与T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6二、参与B 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 分子……………67三、参与免疫效应的主要CD 分子…68第2 节黏附分子……………………………69一、黏附分子共同特性………………69二、黏附分子的种类…………………69三、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72第3 节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74一、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免疫缺陷病……………………74二、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74三、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移植排斥………………………75四、CD 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与肿瘤………………………………75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第1 节HLA 复合体及其产物……………76一、HLA-Ⅰ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二、HLA-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7三、HLA-Ⅲ类基因及其编码的分子………………………78第2 节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及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8一、HLA-Ⅰ类分子的结构……………78二、HLA-Ⅱ类分子的结构……………79三、HLA 分子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79第3 节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和功能…………………………81一、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81二、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81三、HLA-Ⅰ类和HLA-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81第4 节HLA 复合体的遗传特征………82一、单倍型遗传………………………82二、多态性………………………………83三、连锁不平衡………………………83第5 节HLA 在医学上的意义……………84一、HLA 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84二、HLA 与输血反应的关系…………84三、HLA 与疾病的相关性……………84四、HLA 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84五、HLA 与法医学和亲子鉴定的关系………………………85第八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第1 节中枢免疫器官……………………86一、骨髓…………………………………86二、胸腺…………………………………91第2 节外周免疫器官……………………95一、淋巴结………………………………95二、脾脏…………………………………96三、皮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97第3 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98一、淋巴细胞归巢……………………98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及其生物学意义………………………98第4 节免疫赦免组织……………………98一、眼……………………………………99二、脑组织………………………………99三、睾丸…………………………………99四、哺乳动物的胚胎…………………99第九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第1 节组织屏障及其作用………………100一、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的屏障作用……………………………100二、体内屏障……………………………100第2 节固有免疫细胞……………………101一、吞噬细胞……………………………101二、树突状细胞………………………104三、自然杀伤细胞……………………105四、具有固有免疫特性的T 细胞和B 细胞…………………108五、其他固有免疫细胞………………109第3 节体液中固有免疫分子及其作用……………………………110第4 节固有免疫应答……………………110一、固有免疫细胞的识别机制………111二、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112三、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12四、细胞自噬与固有免疫应答………113五、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14第十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第1 节抗原提呈细胞……………………115一、树突状细胞………………………115二、单核-巨噬细胞…………………117三、B 细胞………………………………117第2 节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117一、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117二、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118三、MHC 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120四、CD1 分子提呈非蛋白类抗原……120第十一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第1 节T 细胞………………………………121一、T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1二、T 细胞亚群及功能………………125第2 节B 细胞………………………………129一、B 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29二、B 细胞亚群…………………………130三、B 细胞功能…………………………132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第1 节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133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133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33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34第2 节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34一、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34二、T 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135三、T 细胞的效应功能………………141第3 节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42一、B 细胞对TI 抗原的免疫应答……142二、B 细胞对TD 抗原的免疫应答……143第4 节黏膜免疫应答……………………148一、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组成…………………………………148二、肠道黏膜免疫应答………………149三、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50第十三章 免疫耐受第1 节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151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151二、在胚胎期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实验……………………………151第2 节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152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152二、T、B 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153第3 节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154一、抗原因素…………………………154二、机体因素……………………………155第4 节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156一、胸腺内T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6二、外周T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7三、骨髓内B 细胞中枢免疫耐受机制……………………………159四、外周B 细胞免疫耐受机制………159第5 节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60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第1 节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61一、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二、抗体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1三、免疫细胞活化/ 抑制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162四、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的反馈性调节………………………163第2 节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64一、抗原提呈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4二、辅助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三、细胞毒性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四、调节T 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5五、其他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6六、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介导的免疫调节……………………………166七、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B细胞的调节………………………167第3 节整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8一、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8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68第4 节群体水平的调节作用……………169一、BCR 库和TCR 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169二、MHC 多态性与免疫调节………169第5 节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169一、MHC 对免疫应答的调节………169二、非MHC 基因的免疫调节………170第十五章 超敏反应第1 节Ⅰ型超敏反应……………………171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171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3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4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175第2 节Ⅱ型超敏反应……………………176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6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77第3 节Ⅲ型超敏反应……………………178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78二、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0第4 节Ⅳ型超敏反应……………………181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181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82第5 节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82第十六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第1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184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84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类…………185第2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186一、遗传因素……………………………186二、抗原因素……………………………187三、淋巴细胞方面的因素……………188四、机体免疫调节机制紊乱…………189第3 节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损伤机制……………………189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89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190第4 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则……………………………192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病第1 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94一、原发性B 细胞缺陷病……………194二、原发性T 细胞缺陷病……………195三、联合免疫缺陷病…………………195四、补体系统缺陷……………………197五、吞噬细胞缺陷……………………198第2 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8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199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9第3 节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203第十八章 移植免疫第1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04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5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6三、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情况………206第2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206一、介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207二、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207三、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09第3 节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10一、供体的选择………………………210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210三、免疫抑制治疗……………………211四、诱导同种移植耐受………………212五、移植后的免疫检测………………212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第1 节肿瘤抗原……………………………213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213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215第2 节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216一、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机制……………………………216二、固有免疫应答介导的抗肿瘤效应机制……………………………217第3 节肿瘤免疫逃逸机制………………218一、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微弱或抗原调变……………………………218二、肿瘤细胞表面膜分子的异常表达……………………………218三、肿瘤细胞“抗原覆盖”或“封闭因子”作用…………………219四、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219第4 节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220一、肿瘤的免疫诊断…………………220二、肿瘤的免疫治疗…………………220第二十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第1 节抗原或抗体的体外检测…………222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22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223三、常用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及其原理……………………………223第2 节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234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234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235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236四、吞噬细胞功能测定………………239第3 节免疫分子基因检测………………240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防治第1 节免疫预防……………………………241一、人工主动免疫……………………241二、人工被动免疫……………………244三、我国计划免疫……………………245第2 节免疫治疗……………………………246一、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247二、分子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8三、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249四、免疫基因治疗……………………250医学免疫学词汇中英文索引………………251参考文献………………………………………260

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毕业论文:医学免疫的中医理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人,中医药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崇尚回归自然潮流在全球范围的悄然兴起,中医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而在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中所起的作用倍受人们关注。

关键字: 医学免疫,中医理论,中药方剂,实验技术,中医药研究。

前言: 现代免疫理论在我国早有记载。早在公元342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预防狂犬病的免疫学方法和效果:“疗犬咬人方,乃杀所咬犬,取脑傅之,后不复发。”公元998一1022年宋真宗时代,我国就用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至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我国对人痘法有了重大改进,同时创造了人体连续传代的方法降低苗种的毒力,此法成为近代免疫学的先导,开了人工免疫方法的先河。我国人痘接种获得成功见于文字记载是公元1007年前后,比英国人琴纳试用牛痘苗预防天花要早700多年。中医学对变态反应的认识也是比较早的,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神农氏就曾提出孕妇应忌服鱼、虾、鸡和马肉,认为服用这些东西会引起皮肤溃疡。这对后世认识和预防变态反应有重要意义。中医学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西方国家早2000多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不仅是免疫学的“故乡”,也为世界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要从三方面谈起中医药与免疫学的关系与发展,一是中医理论;二中药方剂;三实验技术。

1.现代免疫与中医传统理论

中医理论的邪正学说、阴阳学说、脏象学说及养生理论都已证明和现代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

中医学把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抵御和清除各种有害物质的作用叫“正气”,免疫能力与正气的含义基本上是吻合的,而把破坏人体内部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相对平衡状态的有害物质叫“邪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这正是机体的免疫功能。现代免疫学提出的机体免疫系统三大功能(防御功能、自稳功能、监视功能)正是中医邪正学说的`具体化。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御病原生物等“外邪”的功能,自稳功能和监视功能指机体清除“内邪”(如:损伤、衰老、死亡、突变细胞等自身抗原)的功能。

免疫系统不断维持自身平衡的过程也正等同于中医的正邪对抗和阴阳平衡,以此达到自身的稳定。中医药防病治病,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等功能,从而达到机体的自身稳定。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免疫系统仅是人体内复杂系统中的一个,中医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仅作用于免疫系统,也可能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

经络实质也是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循行通路,参与免疫调节网络的构成,针灸的有效作用与免疫调节同样密不可分

2.免疫学与中药,复方的相互关系

近些年来,研究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话题,临床使用的很多中药及方剂经实验研究被证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加之中药资源丰富,所以从中药中寻找新的免疫调节剂具有针对性强、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

免疫促进药:主要是益气、养血、温阳、益阳的药物及少数解毒和活血的药。 1.促进细胞免疫药物:如增加T细胞比值的药:党参,黄精,白术,香菇,鸡血藤,淫羊藿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药物:人参,桑寄生,白术,五味草,旱莲草,白芍,川芎,丹参,黄芪等。增强细胞吞噬功能的药:山药,黄连,穿心莲,白花蛇,舌草等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张西峰。 2.促进体液免疫的药物:如抑制补体含量减少的药:枳壳,陈皮,麻黄,丹皮等。促进抗体生成增加的药:菟丝子,黄芪,紫河车,云芝等。

免疫抑制药:主要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 1.清除抗原药:鱼腥草,蒲公英,银花,黄连,黄芩,黄柏,当归,红花,大蒜,郁金等 2.抑制抗体生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大枣,补骨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茵陈,秦艽,桂枝,泽泻,苍术等

.双向调节药:可使过低的既能状态提高,亢进的机体状态降低,使机体内环境稳定。常用药:人参,刺五加,黄芪,防风,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肉桂,熟地,赤芍,丹参,降香等

免疫调节药:作用于机体的调节系统,有利于体内健康方向发挥作用,而达到新的动态平衡。 1.作用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该轴的药物:人参,党参,白术,五味子,紫河车,灵芝等抑制该轴的药:黄精,地黄,甘草等2.作用与环核苷酸的调节药:环核苷酸被认为是阴阳平衡的枢纽,正常细胞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乌苷(cGMP)保持着一定的比值,补阳药可能升高此比值,滋阳药可能协调该比值,从而是免疫平衡得到调节,属于一种快速调节方式。常用药物:党参,猪芩,人参,甘草,茶碱,麻黄碱,土茯苓,龙葵,灯心草等。

中国古代传统经方与免疫关系紧密,二妙方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四妙方又表现出免疫的双向调节作用。等等。

许多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可以通过调整机体免疫状态治疗世界疑难疾病,例如癌症,艾滋,等传染病。绝大多数中药和方剂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很小),还可克服西药(主要是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肿瘤,不但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缓解病情,还可拮抗放疗、化疗对机体的损伤。现代医学在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的疾病中,常给机体输人细胞因子,这些外源性的免疫反应物质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不仅价格昂贵,且长期应用会降低机体的敏感性。而不少中药、方剂及针灸等可诱使机体细胞产生和分泌细胞因子。而以上机理的阐明都来自于现代医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中医在处方时,很注意各味中药君臣佐使的协同作用。但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清楚。而中医药免疫学则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同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也依赖现代科学技术,如:由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抗AIDS药物“克艾可”已用于临床。

3.免疫学实验技术与中医药研究

目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到的免疫技术有许多,现试举比较常见的实验的应用。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应用此试验在中医药研究中可以定量的测定某蛋白质在某组织中的含量,了解中医药对体液免疫的影响。2免疫印迹法,中医药在自身免疫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免疫组化技术,通过表面标志物的标记,对组织细胞表面的抗原蛋白做定性,定量,定位的检测。4放射免疫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主要做微量物质的研究测定,等等。

加强中医药专业免疫学等实验能力的培养,掌握必要的免疫学实验技术,有利于培养既精通中医药,又熟悉常用的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贸易额不占优势,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中药剂型不太容易被某些国家所接受。掌握必要的实验技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药免疫学把现代科学技术用于中医药免疫等作用的研究,既重视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和动态辨证关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局部定位性和实证分析研究,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整体观的合理性和优势,又弥补了中医学整体观的缺陷和不足,它是中医学宏观整体的哲理思想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等科学技术的巧妙结合点,是独具我国特色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它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结论

中医药与现代免疫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但是,目前二者没能很好的结合与应用。中医药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和所有学科一样,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依靠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中医学有其合理性和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缺乏实证分析研究,对机体微观局部的结构和功能缺乏深刻了解,是一种哲学观念。这种理论的滞后性和认识方法的欠缺,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贫乏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想充分发挥免疫学理论在中医药研究中的特有作用,促进中医学新的振兴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提倡中医专家和免疫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只有中医专家和免疫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密切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才有可能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贺新怀 席孝贤 孙理军 中医学整体观与中医药免疫学 (712083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胡研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免疫学研究。

3.关洪全,韩晓伟,雷萍,侯殿东试 加强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免疫学实验能力培养的意义与措施中 医 药 导 报

4.郭 峰 浅谈开展中医药现代系统免疫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5.陆平成 免疫学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和展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国际免疫学杂志参考文献

《国际免疫学杂志》原名称为《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主办,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介绍国内外医学免疫学研究进展,旨在推动我国免疫学的发展。

  • 索引序列
  • 营养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 营养免疫学的心得体会论文
  • 鱼类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
  • 免疫学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 国际免疫学杂志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