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叠词研究的论文

关于叠词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叠词研究的论文

以下所有题目均有完整论文,需要可进入 查看,也可联系, 1. 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 简介:(字数:12292,页数:14) 2. 语言的性别差异 简介:(字数:5631.页数:18 ) 3. 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男性形象 简介:(字数:5631.页数:18 ) 4. 电影名称翻译 简介:(字数:8516.页数:21 ) 5. 公共关系翻译 简介:(字数:6190.页数:18 ) 6. 对太阳照常升起的艺术特征分析 简介:(字数:7363.页数:20 ) 7. 英语饮料广告中的语用预设研究 简介:(字数:4962.页数:17 ) 8. 汉英委婉语表达方式的比较 简介:(字数:5985,页数:16 ) 9.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简介:(字数:5392,页数:15 ) 10. 反权威与矛盾中的自我分析在路上两位主要人物 简介:(字数:5905.页数:15 ) 11. 英汉动物词语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 简介:(字数:8967,页数:27 ) 12. 《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神韵 简介:(字数:5931.页数:15 ) 13. 潮汕方言及其生命力 简介:(字数:5644.页数:17 ) 14.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 简介:(字数:9273,页数:26 ) 15.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 简介:(字数:5452.页数:16 ) 16. 粤语电视剧里的粤语英语语码转换 简介:(字数:6222,页数:17 ) 17. 金华外贸行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 简介:(字数:4702,页数:13 ) 18. 美国文学史 简介:(字数:3963,页数:11 ) 19.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简介:(字数:13516,页数:31)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中英文对照 简介:(字数:4268,页数:17 ) 21. 房地产品牌发展与战略对策--中英文对照 简介:(字数:6157,页数:19 ) 22. 英语教学之交际教学法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4899,页数:21 ) 23. 商务信函写作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5878,页数:22 )

1. 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 简介:(字数:12292,页数:14) 2. 语言的性别差异 简介:(字数:5631.页数:18 ) 3. 评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男性形象 简介:(字数:5631.页数:18 ) 4. 电影名称翻译 简介:(字数:8516.页数:21 ) 5. 公共关系翻译 简介:(字数:6190.页数:18 ) 6. 对太阳照常升起的艺术特征分析 简介:(字数:7363.页数:20 ) 7. 英语饮料广告中的语用预设研究 简介:(字数:4962.页数:17 ) 8. 汉英委婉语表达方式的比较 简介:(字数:5985,页数:16 ) 9.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简介:(字数:5392,页数:15 ) 10. 反权威与矛盾中的自我分析在路上两位主要人物 简介:(字数:5905.页数:15 ) 11. 英汉动物词语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 简介:(字数:8967,页数:27 ) 12. 《看不见的人》中的布鲁斯神韵 简介:(字数:5931.页数:15 ) 13. 潮汕方言及其生命力 简介:(字数:5644.页数:17 ) 14. “拂过水仙的蕙风”——华兹华斯与汪静之作品浅析 简介:(字数:9273,页数:26 ) 15. 用批评性语篇分析解读人际功能与话语权力的结合 简介:(字数:5452.页数:16 ) 16. 粤语电视剧里的粤语英语语码转换 简介:(字数:6222,页数:17 ) 17. 金华外贸行业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 简介:(字数:4702,页数:13 ) 18. 美国文学史 简介:(字数:3963,页数:11 ) 19.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简介:(字数:13516,页数:31)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中英文对照 简介:(字数:4268,页数:17 ) 21. 房地产品牌发展与战略对策--中英文对照 简介:(字数:6157,页数:19 ) 22. 英语教学之交际教学法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4899,页数:21 ) 23. 商务信函写作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5878,页数:22 ) 24.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3448,页数:14 ) 25.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简介:(字数:7949,页数:26 ) 26. 美国人无根性的历史根源及其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 简介:(字数:7866,页数:24 ) 27. 大学英语听力提高对策初探 简介:(字数:6926,页数:24 ) 28.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简介:(字数:5506,页数:19 )

18. 美国文学史 简介:(字数:3963,页数:11 ) 19.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简介:(字数:13516,页数:31)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中英文对照 简介:(字数:4268,页数:17 ) 21. 房地产品牌发展与战略对策--中英文对照 简介:(字数:6157,页数:19 ) 22. 英语教学之交际教学法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4899,页数:21 ) 23. 商务信函写作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5878,页数:22 ) 24.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毕业论文 简介:(字数:3448,页数:14 ) 25.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简介:(字数:7949,页数:26 ) 26. 美国人无根性的历史根源及其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 简介:(字数:7866,页数:24 ) 27. 大学英语听力提高对策初探 简介:(字数:6926,页数:24 )

我觉得选作品要好一些,最好选那些文学名著,因为每部作品作者都在写一个方面的问题(当然是比较深刻的),建议你先读作品,在写出作者想要说明的问题,并加上自己的看法。莎士比亚的作品很经典

叠词研究论文

日语中叠词的书论文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信息,这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看到别人写这个东西从什么!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就是说要通过个别来窥知其全体,透过表象探究其本质,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见微知著 议论文 800字5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见微知著议论文800字(一)

有的人善于在日常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某些潜在的规律,这是因为他们有独到的眼光,丰富的联想。牛顿看见一个苹果从窗台上掉下来,就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发现了“太阳中心说”。毕升从印章的 雕刻 、烧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莱特兄弟从翱翔天空的大鸟,发明了穿洋过海的飞机。

善于以小见大,首先要有独到的眼光,学会细腻观察。察已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

善于以小见大,还要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给你一滴露珠,你要会想象那黎明的清新;给你一颗寒星,你要会想像那夜空的宁静;给你一朵浪花,你要会想像那大海的浩渺。要能够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能够一泣沙里见世界,一句话中见真情。

但也有一些人对事情的萌芽与征兆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以为是带偶然性的表面现象。台湾陈水扁之流,无视台湾民众寻根觅祖、回归大陆的爱国之心,逆潮流而动,顽固地坚持台独路线,走进了死胡同。还有我们的一些地方,无视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的现象,过度采掘,滥垦滥伐,长此以往,会祸国秧民的。

我们做什么事情要有前瞻性,注重可持续发展,需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就是要以小见大。前几年我国的电力供过于求,有关部门被假象所迷惑,就决定停建所有的火力发电站,结果导致了现在全国很多地方电力紧张局面的出现。

现在我们处于多变的时代,各种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需要我们尽快的了解它们,把握它们,做到为我所用。这样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 方法 ,因小见大,见微知著。

以小见大就是用一件小的事物托物言志,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见微知著议论文800字(二)

《双城记》中:“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世界从割裂走向全球化,“追利主义”从西方蔓延至世界,“以市道交”风潮日益盛行。深受其吹拂的中国正追逐“快”的步伐,而心灵的疲惫又处寻求?

而今中国高铁的建设,极大方便人们外出的步伐,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亦加快人们追逐“快”的需求,繁忙的城市,繁忙的车辆,繁忙的人群,亦繁忙的步伐与背影,“快”的生活成为一种趋势。“移动支付”的推广使用,在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使人与人交流的距离只限于一个“二维码”的使用,而“快”生活的流行并不是毫无道理,当今社会“快”能使人们更好地抓住机会,追逐“远方”,然而心灵的疲惫在这繁忙的背后看似被掩盖,实则越发腐烂,而“快”仅像是一块创口贴起到遮盖作用,而社会问题的根源:心灵的出口又何处寻求?

人们所向往的不再是《雪国》中那边远之地蕴含的物哀之美;不再是《月亮与六便士》中对于复杂人性的探索与叩问;亦不再是《瓦尔登湖》中简单生活,而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亦是“以市道交 作文 之风气。

放眼望去,中国似乎正沉浸于“快”的节奏之中,然而中国各城市中的一隅“慢”的节奏正悄然奏响。当夜幕降临,繁忙的广场,来往的人群,正身心俱疲时, 广场舞 在城市广场悄然上演,为忙碌一天的人打上一支“强心剂”。使中国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仍保留着心灵的归宿。共享单车一夜之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诚然,“慢”在其“快”为主旋律的社会理应提倡,但将“慢”的作用放大化,实则不行。人是社会群体动物,脱离社会亦脱离“快”的节奏是无法生存下去。

诚然,“慢”在以“快”为主旋律的社会理应提倡,但将“慢”的作用放大化,实则不行。人是社会群体动物,脱离社会亦脱离“快”的节奏是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不必焦虑于中国“快”节奏,而唯“慢”节奏为圭皋,也不必嗤笑于“慢”节奏带给心灵的安慰而以“快”节奏使自身陷于泥沼之中,在现实环境下对话内心,以“出世心,入世行”守望人生前路。

中国在“快”节奏中找到“慢”的契合点。

这是快慢浪潮之中的当代中国,见微知著。中国仍在砥砺前行。

见微知著议论文800字(三)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两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瞎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宁”店主掇了条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

“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

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让我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拌,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来,我给你炒俩菜。”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了。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亲,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见微知著议论文800字(四)

一、立足课堂,站稳课堂育人的阵地。

《道德与法治》教材自身包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整个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立足站稳课堂,就抓住了课程育人的关键,为课程育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占领了课程育人的主阵地,牢牢把握了德育工作主导权。在上部编版二上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第一课时时,侧重于引导对家乡物产的了解,以此增进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课堂上,通过“特产会,寻特产”环节,学生扮演特产店老板,以出售员的形式展示家乡特产的特点、习性、价值,这样的方式,有效拉近学生与家乡特产的距离。随后,学生以游客参观的身份,对家乡特产进行听、看、闻、问。接着,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特产,并通过一定的句式写下自己想购买的特产及原因。这样,既增进了学生对于家乡特产的了解,感受到了特产的实用性,达到了以家乡特产为自豪的目的,深化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这不也正是爱国热情的一种强烈体现吗?课堂上,通过活动体验和角色扮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知识变得可知可感,也让家国情怀得以“润物有声”。

二、走向课外,开发课外育人活动。

“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和真是道德冲突的 教育 活动才能引起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因此,在落实课程要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开发形式多样、容易操作的德育实践活动,把“课程育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践行中升华情感。这就需要从课堂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结合《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我在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下,组织同学们在国庆期间提前准备开展了课外时间活动“家乡特产大调查”。我校地处“客家 文化 圈”,学生大多数以客家文化为主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客家娘酒、梅县柚子、鹅汤饭、酿豆腐等特产的知识及其背后的文化,甚至还亲手参与制作过程,明白了每一样特产的来之不易及其背后人们的勤劳和智慧,增强了我国地大物博的自豪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

三、与时俱进,创新“互联网+”育人 渠道 。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的快速发展,在为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更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便捷、多元化的手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也要与时俱进,探索更为多元的网络育人手段。在“家乡特产大调查”这一事件活动中,我让学生拍一张与特产的合影或者是一个小视频,可以附加上自己的一段话,把这些信息上传到班级微信打卡平台,我再整理后做成美篇向班级群推送,得到了家长们的正面反馈,也促使了学生们接受再教育。而从问卷星收到的反馈,从那一句句“啊!我们特产好多呀!真好啊!”“爱我们的家乡!爱我们的祖国”中,显然,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乐于接受和期待这样的实践活动,这不仅丰富知识储备,更增强对家乡乃至国家的热爱之情。这种“互联网+”的方式,较之传统的说教方式,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更获得家长们的支持和肯定。这也为我们在活动实践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德育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承载着育人的独特价值和伟大使命。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综合性创造实施教学是上好思政课,唱响主旋律的关键,要善于把思想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启发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将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我们不断尝试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活动化,重视通过主题系列活动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见微知著议论文800字(五)

“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 儿童 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一字之着,尽得风流。”词语、 短语 是组成 文章 的极小单位,如果用得精准、妥帖,往往会产生传神之功,有时不但能增强语句的气势,还能蕴含丰富的感情。如一上《四季》一文中“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诗中的叠词,“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说出了事物的特征,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教学时,可抓住这一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联想、仿说。

生动形象的 句子 、句式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比喻句深入浅出,拟人句栩栩如生,排比句气势磅礴等,往往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二下《找春天》一文,第8自然段的一组排比句,用“看到、听到、闻到、触到”4个不同的动词表现孩子们感受到的春天。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用不同的动词以及拟人的手法,赞美春天。

统编版教材中有很多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可以学习构段方式、谋篇布局。通过模仿,感受文本的精彩之处,并灵活运用于写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三上《大自然的声音》的第2、3、4自然段,都是围绕第1自然段进行描写的,是典型的总分结构。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就趁热打铁进行“微习作”,指导学生围绕“美妙的声音”这一主题,借助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试着仿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听到过的美妙声音。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 比知识更重要。”小学 语文教材 中的许多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训练想象空间。教师巧妙地、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材中不乏“言而未尽之处”,或省去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致刻画,或省去事件来龙去脉的详细叙述,或省略了优美景色的具体描写……若能依托文本,巧妙设计,将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有机衔接,进行创造性的微习作,则有助于语言的积累与应用。如教学三上《去年的树》,学习 故事 的结局,理解树与鸟之间的深厚感情时,可以围绕“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看”,展开想象,试着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写一写鸟儿在想些什么。

标点是想象的重要板块资源,省略号、问号、感叹号、破折号等都会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果适时地利用起来,进行有效练笔,更能促使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如三上《肥皂泡》中:“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抓住“……”展开想象,写一写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图画是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使用得当,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欲,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如三上《金色的草地》教学时,可以借助插图,指导学生 说说 画面内容,注意观察两个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对话,感受人物的快乐,并写下来。

三、微在评价,让学生乐写

在引导学生写作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评价”。首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把握,那就会像“盲人过桥——乱打棍”, 评价作文也就无从入手。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修改的范围,把握好作文评价的目标:包括“一般目标”和“特定目标”。所谓“一般目标”,就是每篇习作的共同要求,如字词运用恰当,语句要通顺流畅,标点使用要正确,书写规范端正,主题鲜明突出,感情真实健康等;所谓“特定目标”,就是本次习作训练的特定性要求,如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把 提示语 写得生动,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等。而微评价就是指对本次微习作的训练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点评,即重点放在“特定目标”上。如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中的练笔: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学生就可以围绕“所见所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身边的美景”这一“特定目标”来评价。

总之,微习作是一种具体而微、简约而深的习作。借助微习作,学生更多地增加了言语实践的机会,语言应用水平自然而然地得以滋养和提升,学生更能在习作中享受着成长进步的快乐。

其实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不适而过多使用叠词。这个不是很好的。其实宝宝常常会用叠词来表达,是因为自身语言发展的限制,宝宝只会发“饭”字的音,自然只能用“饭饭”来表达吃饭的意思。但作为家长就不要用这么多这样的词了。而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如果一直使用叠词表达,可是会限制宝宝的语言发展呢。所以各位家长需要多注意罗。

可以的。具体要求。。

关于汉英叠词论文范文资料

作家不是活的,就是死的。选活的,将来活的中了诺贝尔,一人得道;选死的,没多少人读。不如出奇兵,用最新的技术,比如discourse analysis等网上公开的资源,做出来的都是别人没做过的,有发展前途。而且,马上该行,除非知道在中国英语专业的出路在哪里!进步。

翻译方向的论文2010-09-15 20:31翻译是跨学科的,注定要采取多学科的视角研究翻译现象和翻译问题。一、选题范围1、翻译与文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宏观方面,一般从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生产、接受、翻译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所起的功能等角度讨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历史、交际的视角切入。阐述为什么有那样的译文?如严复的翻译,林纾的翻译,傅东华翻译《漂》时为什么使用归化的手段,鲁迅翻译的策略,翻译材料的选择等等。微观方面,可以讨论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和内涵如何在翻译中表达,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等。2、翻译与语言学理论:可以从篇章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如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等),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交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方面考虑选题。如功能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中讨论的衔接与连贯及其翻译,也可以讨论他们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差别入手,进一步讨论他们在翻译中的处理,主位、述位的推进极其在翻译中的体现。英语汉语对比及其翻译策略等等。3、翻译与语文学。主要从艺术的角度讨论文学翻译中的问题。4、应用翻译:主要从特殊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旅游英语等方面讨论在这些特殊领域中涉及的翻译问题如何处理。如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等。5、译文对比:可以是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不同的译者在同以时期或不同时期进行的翻译做的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译者对同一篇文章或书在不同时期的翻译的对比;可以是翻译技巧等微观层面的对比,也可以是宏观曾面的对比,以探索为什么在不同时期译者回采取不同的策略,有哪些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原因?6、翻译及评论:首先选择一篇长文,一般是文学作品且没有人翻译过,进行翻译,翻译完后,从上述五个方面选择一个理论视角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评论。7、译者风格。8、翻译与美学。二、选题方法:上述各个方面均可写出几本甚至几十本专著,因此大家从上述方面可以选出一个写作的范围。缩小选题范围:首先是广泛浏览上述各有关方面翻译研究资料,以确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且有话可说,这是缩小范围的第一步。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浏览资料,做笔记,把有关资料的名称、作者、出版信息及重要观点和内容等资料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缩小范围,形成初步的论文研究方向,然后在仔细浏览阅读这个研究方向资料,并作好相关笔记,为形成论文的观点打下基础,以确定初步的论文题目。三、选题资料来源:1、图书馆的藏书(有关翻译的图书在南区图书馆三楼、杂志包括现刊和过刊)。2、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据库,如中国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3、图书馆所藏的《全国报刊索引》上面记载了每年各个报刊杂志中主要的和重要的文章,这里主要指其中的语言文字类及英语类中的有关翻译的文章索引。该索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哪里可以找到所需的资料。4、常见杂志:《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学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以及各综合性大学学报。2010-4-12 18:59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2楼1.关于幽默在翻译中的缺失2.关于广告、公示语的翻译3.关于儿童文学的翻译4.关于商品说明书的翻译文章来源:原文链接: 19:01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3楼1. 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2. 谈英语幽默的翻译 3. 英语汉译技巧初探 4. 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 5. 翻译中常见错误分析 6.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7. 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翻译 8. 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9. 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10.翻译技巧探索 11.商标词翻译 12.广告语言的翻译 13.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14.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15.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 16.浅谈颜色词在英语中的翻译 17.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障碍 18.英语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 19.英语意义否定表现法及其汉译 20.浅谈新闻标题的翻译2010-4-12 19:02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4楼一些用于翻译方向英语论文的参考文献本文分析了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体系的现状,指出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关键词:英 英语论文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能反映选择该附录1提供了三个方向的部分参考选题,考生可从中选择,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并具有从事英语或商务英语翻译工作或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论文应在老师指下由论文,英语,下载,毕业论文英语论文网首页>国内英语考试>英语论文题目>英语翻译论文题目 英语翻译方向论文题目论文作者:佚名论文属性:essay登出时间:2010-01-06编辑文档下载详细资料 更多附件5:外语系2004级翻译英语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文档用文档搜索王!附件5:外语系2004级翻译英语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参考以下是些英语论文,你可以参考下:)~~ 英语毕业论文 英语论文类文章1001篇,里面有很多的:)~ 19:02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5楼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语习语翻译法律语言特征和法律语言翻译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分析导游词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2010-4-12 19:04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6楼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ic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体育英语的特点及翻译 翻译The Semantic Contrast of Color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heir Translation中英颜色词的语义对比及翻译 翻译Chinese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翻译Brand Translation商标翻译 翻译On Translating Methods of Numeral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中英数字的翻译方法 翻译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Headlines and Slogans广告用语的直译和意译 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 Mark into English中文商标的英译 翻译Cultur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文化差异和翻译 翻译Charactecistics and Translation of Adventisement广告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翻译Principles and Methods on Brand-Translation商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翻译The Study on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and its Translation 广告语的点及其翻译 翻译Non-Correspondenc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lor Words中英文翻译中颜色词的非对应 翻译A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电影片名的翻译 翻译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tion of Animal Idioms and Translation动物俚语文化含义与翻译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Color Terms试论颜色词的翻译 翻译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Concerning the Perfec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老人与海》译文比较-谈影响文学翻译完美性的因素 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从功能派理论角度看广告翻译 翻译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ranslation of Idioms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 翻译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s in Cross-cultural Vision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 翻译The Subject and Topic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hift汉译英中的主位与话题 翻译The Loss of Affective Meaning i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丢失 翻译2010-4-12 19:05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7楼On the Explicitness and Implicitness of Conjunction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ocess论连词再英汉翻译中的显性和隐性存在 翻译Approaching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从功能翻译角度看归化与异化 翻译On Translation of Idioms论习语的翻译 翻译Translation of Chinese Receipt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Cookery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中餐菜谱的英译及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翻译On the Untranslatability 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不可译现象在中英文化差异中的体现 翻译Extra-linguistic Context and Translation非语言语境与翻译 翻译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汉英习语对比与翻译 翻译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from Cultural Perceptives从文化的角度谈英汉习语的翻译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ranslation中英文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比较 翻译Impact of Culture Differences on Brand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 翻译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文化语境和隐喻的翻译 翻译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英译汉中词类的转换 翻译Foreignizing and Domesticating strategies in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 翻译A Study of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浅谈商标的汉英翻译 翻译How To deal with culture-loaded words in idioms translation习语翻译中文化词的处理 翻译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for Color Words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Loanwords into Chinese英语外来词汉化的基本途径 翻译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rademarks into English入乡随俗——论中文商标的英译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汉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翻译Foreignization In Translation in the 21st in China21世纪中国的异化翻译 翻译The Transfer of Culture Image and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n Translating论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的转化 翻译Basic Strategy for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Target-language Oriented Strategy广告翻译的基本策略--以目的语言为取向的翻译策略 翻译2010-4-12 19:06 回复霸王霸玺329位粉丝8楼Lexical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英汉翻译中的词义修辞格 翻译The Criteria of the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English计算机英语的翻译标准 翻译Comprehension: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ranslation理解: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the Brand Name商标名称的翻译 翻译Strategies for Translationg English Slang into Chinese英语俚语汉译的技巧 翻译Cultural Factors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translatability文化差异和不可译性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Vocabulary Translation文化差异及词汇翻译 翻译The Application of Fuzziness in the Translation翻译中的模糊语现象 翻译Translator as Artist -Translator's Individual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译者作为一位艺术家--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个性 翻译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电影名的翻译 翻译Translating the English Verbs into Chinese 英 语 动 词 的 汉 译 翻译Colour Words and the Translation颜色词及其翻译 翻译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in The Book of Songs诗经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翻译Cultural Comparison and Idioms Translation文化对比与习语的翻译 翻译Social-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社会文化背景和译者的选词——对简爱两种译本的比较 翻译The Effect That Non-linguistic Context Has on Translation非语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翻译Cultural Gap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Idioms and Their Translation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翻译Words Trans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不同文化中词汇的翻译 翻译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 Translation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 翻译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On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浅谈英文商标的汉译--意美、音美、形美 翻译Some of the Ways to Idiom Translation 习语翻译法 翻译Para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With Reflections on the Version of Dream of Red Mansions副语言与文学翻译--对《红楼梦》译本的思考 翻译Methods of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Based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翻译Culture-gap Words and the Translation文化空缺词及其翻译 翻译Understanding-the Key to Translation理解是翻译的关键 翻译A Brief Talk about Two Approach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浅谈隐喻翻译的两种方法 翻译A Glimpse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英语电影名翻译一瞥 翻译Social-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社会文化差异与译者的选词 翻译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 翻译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translatability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 翻译The Context in Relation to Translation语境与翻译 翻译Female and Translation女性与翻译 翻译Effects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Translation中西文化差异对于翻译的影响 翻译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翻译Cultural Gaps and Translation Limitation文化差异与翻译局限 翻译The Approaches to Proverb Translation in Cultural Context从文化语境谈谚语翻译 翻译Allusion Translation in Song Poems宋词典故的翻译 翻译Blind Spots in English Proverbs Translation英谚汉译中的盲点的探讨 翻译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广告翻译 翻译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Headline and English Headline as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论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与翻译 翻译On the Mistranslation of Idioms习语的误译 翻译

一、关于《愚公移山》的英译本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一个寓言故事,出自《列子·汤问》。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引用了这个故事,后来该闭幕词收录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等领导人著作的翻译工作早在解放前就已开始。1950年3月,中宣部成立《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徐永焕出任主任,参加翻译工作的还有金岳霖、钱锤书、王佐良等名流学者。虽然我们现在难以了解到英译《愚公移山》的主要执笔者是谁,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英译《毛泽东选集》凝聚了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翻译家的智慧和心血。二、从句法角度赏析《愚公移山》的英译本 多年来,笔者把《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部分作为英译汉练习。并从每次讲评学生译文中体味原译在语言运用上的精妙之处,而原译中的句法更是独具匠心,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下面,笔者从句法角度对《愚公移山》的英译本逐句加以赏析,再现翻译名家们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愚公移山》原文和译文均摘自‘毛主席语录(汉英对照)》)。1.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译文】There is all ancient Chinese fable called“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ountains”.【赏析】①译文的句子主干为there be结构,利用过去分词called修饰fable,非常简练。②如果在called之前加whichwas或which is,虽然符合语法,但是显得累赘。2.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译文】lt tells of an old man who lived in northern China long.10ng ago and was known as the Foolish Old Man of North Mountain.【赏析】①译文中的Ittellsof常用于介绍故事梗概。例如,“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贫穷潦倒的书生爱上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美丽小姐”可译为“A story tells of a poverty-stricken scholar falling in love with a beautiful maiden from a literary family”。②译文利用关系代词who引导的形容词从句修饰anoldman,并且通过并列连词and把lived和was known连起来,结构自然、流畅。3.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译文】His house faced south and beyond his doorway stood the two great peaks,Taihang and Wangwu,obstructing the way.【赏析】①译文没有把“他的家门南面”译成地点状语in the south of his house,避免重复使用there be句型。②译文把beyond his doorway提前,利用倒装结构很自然地引出主体“两座大山”。并且把“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译成同位语,十分简练。一位成绩不错的学生曾将此句译为“Two great mountains in the south of his house obstructed his way to the outSide.One is called Mount Tamang and the other Mount Wangwu”,虽然语言上没什么问题,但总觉得有些像口译,缺乏笔译的神韵。4.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译文】Witlh great determination,he led his sons in digging up these mountains hoe in hand.【赏析】①译文中没有把“下决心”译成decided to,而是译成介词词组with great determination,突出英语“静态”的语言特点。另外,把With great determination置于句首,一是强调,二是平衡句子结构。②译文中hoe in hand是独立主格结构,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如果译成with hoes,则太强调hoes这类挖山工具的本身了。事实上,hoeinhand中的hoe和hand都使用单数形式,就是要描述一幅虽抽象却不失整体的画卷。试区别two books in his right hand(他右手拿着两本书)和book in hand(手里拿着书),两者的意境是不一样的。5.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译文】Another greybeard,known as the Wise Old Man,saw them and said defisively,"How silly of you to do this!lt is quite impossible for you few to dig up these two huge mountains."【赏析】①译文中known as the Wise OldMan是一个过去分词,作为插入成分修饰another greybeard,既简练又地道。②译文把原文中的间接引语处理成直接引语,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更显生动。⑨译文中的few是you的同位语。few的增加非常妙,突出了主题。试想,如果没有few,虽然内容上差不多,但效果差之千里。6.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译文】The Foolish Old Man replied,”When I die,my sons will carrry on;when they die,there will be my grandsons,and then their sons and grandsons,and SO on to infinity.High as they are,the mountains cannot grow any higher and with every bit we dig,they will be that much lower.Why can't we clear them away?”【赏析】①译文中carry on很简练,无需译成continue with my work、go on with my job等。另外,and then后面省略了therewillbe,很地道。最后。toinfinity的使用可以看出译者用词的得心应手。②译文中Higll asthey are相当于Although they are high,是形容词提前的方式状语从句。译者在这里对语言的处理是有意的,一方面使句型富有变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把high提前突出主题,因为突出山之“高”才显挖山之“难”、挖山之“愚”。③对“挖一点就会少一点”多数学生的思路是使用“the morc⋯the more⋯”结构,可能译为“The morc we dig,the less high themo删ns will be.”但译文让人耳目一新,特别足修饰lower的that much正好对应于everybit,可见译者运用语言的细腻之处。7.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译文】Having refuted the Wise Old Man’s wrong view,he went on digging every day,unshaken in his conviction.【赏析】①译文利用完成式的现在分词Having refuted⋯表示先后的时间关系,使句型富有变化。②unshaken in his conviction是形容词组作状语,描述主语he,前面省去being更显简练。三、结语通过赏析《愚公移山》的英译本,我们深深体会到老一辈翻译家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及其独具匠心的翻译技巧。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同一篇原文会有不同译文,也自然反映出译者水平的不同。要搞好翻译,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句法非常了解,这是“再创作”的基础。

去中国知网看看人家的硕士论文怎么写的 你就有方向了

古代汉语叠词研究论文

可以写某个具体的字的字体、读音、字义的演变

汉语发展史中,有个有趣又耐人寻味的现象。经过漫长的劳动与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思想感情和表达欲得到了空前的膨胀,到先秦时期,单字使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表达。于是,复音词不失时机地出现,担起了表达的重任。直到现在,汉语仍以双音词为主,不可不说是滥觞于此。较早较简单的复音形式首推叠音词,叠音词的灵活多样运用,又首推《诗经》。 叠音词是现代语言学概念,与之有关的古代汉语概念有“重言”、“重语”、“重文”、“叠字”、“叠词”[1]等。本文所谓叠音词,是指现在学界普遍认为的“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

叠音词:又称叠词,是指词和词重叠使用,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构成的双音词。 特色一、形态格式类型多样、丰富 AA式: 天天、看看、样样、红红、事事 AAB式:呱呱叫、 泡泡糖、 毛毛雨、 团团转 ABB式:圆溜溜、 笑眯眯、 笑嘻嘻、 笑呵呵、娇滴滴 AABB式: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ABAB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 AABC式:恋恋不舍、念念不忘、孜孜不倦、哈哈大笑 ABCC式:文质彬彬、生气勃勃、兴致勃勃、雄心勃勃 ABAC式:人来人往、人山人海、如火如荼、如醉如痴 ......特色二、作用大、影响深 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叠音词是汉语悠久的历史传统,也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汇、语法现象。在文学创作中,《诗经》、《论语》、《楚辞》等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不少叠音词,从而体现了叠音词的文学价值。在《诗经》中的叠字更是表现了人的仪表、仪态、仪容、气质的外在美和心理情感的内在美以及以人为主而服务于人的其他生活美。在古诗文中也不乏有叠音词的出现,在《登高》(杜甫)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叠词的使用,不禁诱人引发想象,感概那枯木逢秋、人生易老,隐喻着逝者如斯的惆怅。叠音词较之单音词更富于描写性,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故为历代文人所充分运用,因而在古诗文中留下了大量的叠音词,影响深远。 从古至今,叠音词表能够表达汉语特色的各种意义,因此叠音词的使用成为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更是在当下文学创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中,认识叠词、使用叠词、用叠词造句、以及在写作文章中运用叠词......叠词它都能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丰富语境,有助于作者尽己之意,增强文章的整体阅读性和趣味性。因此,叠音词的使用对中国语言及中国文学作品、文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特色三、应用广泛、普遍使用 叠音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普遍使用。它结构独特,灵活多样;它短小凝炼,鲜明生动,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应有广泛,而且在我们平时的口语中更是普遍使用。式、ABB式等  在我们口语中叠词音的使用,能使语境更加生动、形象、准确,更易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叠音词更能使语意适中亲切,节奏轻松自如。在抖音APP里,有一个是关于南北方女朋友叠音词使用的视频。南方女朋友吃饭饭、喝水水,北方女朋友则是别BB。这个曾让我们捧腹大笑的视频,同时似乎也在告诉着我们叠音词的使用,能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有趣的而语言能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有趣丰富。

关于诗词研究的论文

1. 关于诗句的议论文 关于诗句的议论文 1. 有关一句诗句的议论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 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2. 有关一句诗句的议论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每天做农活缺吃不饱,穿不暖,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来的。 这首诗描写了农民种田非常的辛苦的情景。农民在骄阳底下干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粮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也不珍惜粮食。 诗的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两句,是写诗人李绅在田野里看见农民扛着锄头,在太阳底下干活,种粮食。由于非常炎热,汗水从农民的脸颊一直不停地流到庄家地里,不禁产生了同情与怜悯之心。 诗的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这个反问句,诗人强烈地表达了痛恨不珍惜粮食的人,同时要求人们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3. 关于古诗的作文 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4. 关于诗词的论文 论苏轼“词似诗” 词似诗,便“非本色”。 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王灼《碧鸡漫志》高度评价东坡词,也是从“诗与乐府同出”、诗词不应该有区别的基本观点立论的;胡寅也认为“诗出于《离骚》《楚辞》。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 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酒边集序》)也就是说,王灼和胡寅都承认东坡词“似诗”。 按照胡寅和王灼的逻辑推论,诗的审美内涵是杜绝“香软柔媚”,摒弃“绮罗香泽”,不屑“绸缪婉转”作风的;诗的功能,则主要是在于“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感发人的“逸怀浩气”,使人“自振”。也就是说,胡寅和王灼是从传统诗歌的“言志”功能和“教化”作用,强调东坡词的价值意义的。 我们检点苏轼的词作,可以概括出其“词似诗”的三个特征:一是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传统儒学特别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中国传统诗教是将诗歌纳入制度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 所谓“观风俗,知得失,厚人伦,美教化”,即是中国古代诗歌主流文化价值取向的正式宣言。胡寅、王灼对东坡词的评价,实际上主要也是就这个层面立论的。 在内容方面,它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家国怀抱及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就连《水调歌头·中秋词》、《卜算子·孤雁》等事实上也流露出词人眷恋社稷的政治怀抱。 二是在审美意义层面,强调作品的阳刚之气。中国古代诗歌,体现出阳刚与阴柔两大审美系统的对立与调和,主流文化往往强调阳刚之气和豪杰之风。 苏轼一向反对词中的阴柔和艳冶之词,尽管他自己也有大量的婉约词作,但主要作风,表现出对于阳刚之美的偏爱与执著。 三是在表现方式上,苏词以直抒怀抱为主,既少用比兴,又不像柳永那样铺叙形容,而是议论的成分较多,没有词的曲尽其意的婉转韵味。 因为词作为一种新文体,它的文化属性主要还是在于它的庶族文化特性,也即平民文化属性,士大夫情感,与这种属性是有距离的。再加上作为“新声”的词更多在对于个体私人生活和个体内宇宙细腻情肠的表现与再现,在气质与风调上,苏轼一部分词不具备有别于诗的这种词之特性,也即是说,其词线条粗放,境界疏阔,并且士大夫情结十分典型和强固,从本质上更接近于诗。 苏轼词的“士大夫化”,是其词似诗的重要因素。苏轼的士大夫人格,决定了他“词似诗”的文学创作态度和文学价值取向。 所以王灼在批评李清照所说苏轼词乃“句读不葺之诗”的观点时说,这种观点是中了“柳永野狐涎之毒”,这实际上从另一角度证明东坡词与柳永词疆界分明,是典型的士大夫词,因而得到士大夫正统批评家的肯定。 似诗的士大夫词的最突出特征,是他的主观抒情性。 即是说,这类词像传统的诗一样,是以作者主观抒情的方式进行情感传输和意志表达,不像一般文人词常常是对一种场景或情事及人物活动情境的创造性表现。举例来说,苏轼的大多数作品,都像日记或自传一样,全部是作者自己的情感抒发和情绪展示。 《全宋词》存东坡词三百多首,出现“我”字竟然有69次之多。而且苏轼词中“我”的情绪大都与“遇”与“不遇”的感怀或牢骚有关。 其他像柳永、周邦彦词中就更多那种客观言情写实的意境和场景描述,在他们的作品中,主人公可以不是作者自己,而是别的男性或女性。这样,他们的作品就像戏剧或小说一样是被词人创造出来的艺术人物和艺术境界,而不仅仅是词人独自真情实感的抒发,更具有一种客观性,反而能够供广大读者或观众从中发现作品中的“我”。 李清照认为:词,就应该写传统诗歌所没有表现过的人情的隐秘世界;如果像苏轼一样,用词来表现那些诗歌常用题材,甚至表现手法和方式仍旧和传统诗歌的粗豪抒情一样,那便是以长短句的形式写出来的诗了。所以说东坡词的主观抒情性,是其词最突出的个性,也是其词士大夫品格的标志。 人们说他的词似诗,在很大程度也是从这个认识上立论的。 苏轼词的似诗倾向,尤其在他的创调之作《醉翁操》和其隐括《归去来兮辞》的《哨遍》得到印证。 其《哨遍》不仅似诗,简直像文赋。它是“檃括”陶渊明《归去来辞》而成,所以带有很重的文辞风貌。 按照词的严格律度和音乐审美的标准衡量,确乎不太像词。从序中可以看出,东坡写作此词与当时谪居黄州的生活及心境有关,隐括陶渊明辞意,也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之意。 虽已“就声律”,而且可歌,却与当时时尚的流行曲子词相去甚远。但这种即兴之作,并且即时而歌的热闹场面和气氛,又确有流行曲的味道。 正是此类词的流传,更让人们觉得东坡词粗疏直率,如是得出东坡“词似诗”的判断。其《醉翁操》则是由琴曲翻改而成,味其词语,亦诗文之间。 不过此词则不在于主观抒情而有一种客观述事和议论的韵味。从中可知这首词是东坡根据琴曲倚声新创的词调。 问题在于,苏轼也有像“花褪残红青杏小”、“一颗樱桃樊素口”这类纯客观言情的艳词;。 5. 关于诗词的话题作文 诗歌的由来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6. 求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中国文化的原始记录就是以诗歌的方式开始的,诗歌始终贯穿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五千多年。从西周时期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开始,诗歌就伴随历史朝我们一路走来。 翻开诗歌发展史,不难发现,诗歌从兴盛到变化发展至今,到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时期。诗歌的地位从“文学中的文学”一落千丈,跌入低谷。 高考拒绝,其他的各种有关语文考试排斥,媒体副刊冷眼对待,诗歌刊物的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方向,受到冷淡,依然坚持的诗歌刊物所剩无几。诗歌到了该拯救还是消亡的关键时刻,诗歌兴旺,匹夫有责。 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 诗歌的命运何去何从,如何发展,这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关注的。尤其是一年又一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应该给他们一个探索发展的一个机会。 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排斥诗歌还是我们的阅读视野真的不需要诗歌?回答是我们的生活太需要诗歌,否则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中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到高中课本,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精选了那么多范文,学生们学习了那么多格律诗和现代诗,既然无用武之地,这些诗还有必要存在吗?没有运用又何必学习它呢?我们不能忽略诗歌写作。中国是一个有古老传统的诗歌的国度,诗歌高度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有想像力和表情性,有优美深远的意境和韵律感,为什么不让那些对生活充满憧憬的学生,在考场上创作诗歌呢?拒绝诗歌,这不仅违背了中国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还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着实令人遗憾。 在西方文学史上,最古老且最负盛名的是荷马史诗,也是诗歌。中西方的诗都讲究一个韵,而韵,就是一种和谐的节奏或音乐感。 中西方文化虽不同,但发展脉络是一致的,如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一样,都有个大致相似的阶段。诗歌以外的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都是后来衍生出来又逐渐发展壮大的。 人类诗歌精神走过古代的纯洁,和代变革的发展,从束缚走向更加舒服的空间,一直到步入现代的虚无和迷失。在西方很多国家的选拔考试中,诗歌都有着重要的位置,并没有像我国的高考那样,全面拒绝诗歌。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文学”,诗歌是文学最基础的叙述方式,也是最纯洁的叙述方式。高考是改变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第一大考排斥诗歌,诗歌又怎能再登大雅之堂。 作诗歌出众的考生,他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绝对不亚于写其他文体的学生,写诗歌同样可以检验一名考生的语文水平,既然如此,为何不让考生写诗呢?诗歌写作是学生流露他们真情实感、舒展他们才华的一个可行途径,不应该简单拒绝。 就考生而言,写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真情实感是其本意,恰好诗歌也不例外。 缘何要把诗歌除外呢?不同的考生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时,他选择表达作文主题的方式不尽相同。某些作文题目在考生看来,诗歌更能表达这个作文主题呢?例如今年的有个高考题目叫《提篮春光看妈妈》,如果允许写诗歌,应该有不少学生写出令人同样感动的作文出来。 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是考生心灵迸发出的自由火花,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的任由驰骋。是考生创造和创新精神的自由表达。 高考作文简单地拒绝诗歌,等于拒绝了一些考生在诗歌方面的特长,让他们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无疑是一种损失。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诗歌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利于考核和选拔人才。 有很多人认为诗歌的评判自由度很大,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允许学生写诗会给高考作文评分带来困难,显然如此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令人感到滑稽和可笑的。 评分的标准和方法,是人研究与制定出来的。语文阅卷队伍不能评判,难道社会各界就无鉴赏诗歌的高手?而高考作文评分所带来的困难,也应在摸索实践中解决克服。 有人说诗歌的自由度很宽泛,那你可以适当画一个圈,比如写14行诗,要有意境等等的硬性指标。况且,这些阅卷老师多数都是来自语文教学中的精英,自己也学过,而且还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授过诗歌,也有如何评分的标准。 如此简单地拒绝诗歌,对于我国教师队伍的教学也是一个潜在的影响,既然高考拒绝写诗,势必对平常诗歌的教学就有些轻视,也就草草地带着学生“欣赏”一番走过场,把诗歌教学当成形式。如此恶性循环,对于我国诗歌的再度繁荣发展是很不利的。 但愿今后的高考作文能够取消体裁的限制,给考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7. 关于古诗词的作文 改写《清明》 “沙沙沙!沙沙沙!”又下雨了。雨纷纷扬扬的,轻如牛毛,细如丝线,如尘似雾,从天空飘落下来。那雨轻轻地落在树枝上,树枝上的嫩芽钻出了可爱的小脑袋,睁开美丽的小眼睛,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雨悄悄地落在草地上,草儿顽强地掀开了压在它身上的泥土,努力地钻了出来。它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呵欠,开始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小草这儿一堆,那儿一簇,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衣裳。草丛中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的油菜花、红的玫瑰花、紫的三角梅、白的郁金香,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几只燕子从空中叽叽喳喳地飞过,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真美啊!” 可这样的雨中美景,却吸引不了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的目光。他们来去匆匆,个个心事重重。行人中,有的扛着扫把,带着祭品,去扫祖墓,想起去世的亲人,心情十分悲痛;有的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前途未卜,心情压抑;有的正走在投靠亲友的路上,前景不明,更是心烦意乱。他们头上顶着阴郁的天空,心情在小雨的浸润中显得更加沉重了。 行人中,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杜牧。他身材偏瘦,皮肤白净,戴着斗笠,背着行囊,步履艰难。杜牧脸色憔悴,眉头紧锁着,形成了“川”字,一边走,一边还摇头叹息着什么。他已经赶了好几天的路了,加上这“天公不作美”,阴雨绵绵,到处迷迷蒙蒙,更使他情绪低落。此时此刻,他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口渴得喉咙像要冒烟。他多么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吃口热饭,填饱肚子,再喝上几口老酒,解解渴,暖暖身子,然后好好地睡上一觉,该有多爽啊。然而这人生地不熟的,叫他往哪儿找酒家啊。 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悠扬的笛声。那声音是那样清脆、悦耳。杜牧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他抬起头来,放眼望去,只见迎面走来一只黄牛,黄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他大约十一二岁,黑里透红的小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出了几分机灵、几分可爱、几分淘气。杜牧心想:有牧童就有村庄,有村庄就有酒家,对了,我何不向他打听一下?他想到这里,走向前去,很有礼貌地问:“小兄弟,请问这儿有酒家吗?”牧童看见了他,点了点头,笑了一笑,向他扮了一个鬼脸,拿着笛子往身后的方向指了指,意思是:往前走,就有酒家了。杜牧明白了,他连忙谢过牧童,打起精神,加快脚步,往前走去。果然,不久,一个村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那儿道路两旁开满了杏花,几个酒幌子在随风飘舞着,好像正向他招手呢……杜牧兴奋极了,灵感也随之而来,一首七言绝句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8. 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作文 参考首古诗就写个很简单的。你可以参考带翻译的。很简单写的。 给你推荐个这个网站随便找个写。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受到后人谴责。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坟丘为土筑,经二千年的风雨剥蚀,现存高四十三米,周长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坟上“树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旷的平地上托起的这座山一样的巨大坟茔,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样,给人以“龙盘虎踞”之感。诗人在墓前驻足,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见到的是层层绿树,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坟,不正好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吗?“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七个字里。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尽意绝,下文难以为继了。然而诗人忽一转笔:“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诗作旋即别开生面,令人称绝。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崩”字悄悄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彻底崩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是强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自己的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可以把这个写出来的。 9. 关于古诗的文章八百字 我喜欢古诗。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10. 写一篇关于古诗词的作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意思是:有位卖炭的老翁,在中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很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人和牛都疲乏了,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两位得得意洋洋的骑马的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手下的随从。手里拿着诏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在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意境以佛老思想的典型表现而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西方文论中尚难找到一个与之相当的概念或术语。 所谓意境,传统的理解是指作者(有时也包括读者)的主观情意和作品反映的客观物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情、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触景生情,以情状景。王国维认为:真景物、真感情融合形成的意境,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所在。 因此,在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不深入体味意境,是绝难理解诗歌的内涵,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的。 然而遗憾的是,当前的诗歌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和片面,只注重对字、词的解释和诗句的简单对译或表面理解,而恰恰忽视了诗人所创设的艺术境界的体味,致使课堂教学单调乏味,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教会学生体味诗歌意境,培养审美能力呢?我以为,把握诗歌的独特性语言,是深入诗歌意境、领略深层内涵的前提。 一、研究语言,把握跳跃 大家知道,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同时,好的诗歌要求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因此特别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由此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其间有意省略的过渡和关联的字句,便成了留给读者想象、思索、补充的“空白”。 这种语言的跳跃性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所谓跳跃,是指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同意象的组合: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和含蓄特征,有意识地将所要表达的内蕴、意境委婉的隐藏在字词背后,让读者透过字里行间的空隙去发现并加以领略。这种在其他文体中难以想象的跳跃是实现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形象生动及意境塑造的重要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大道是生活诗从自然和个人生活元素出发,也从时代特征和精神经验出发,诗歌中有一种东西叫穿透力,它穿透人生、现实、时代。这种穿透力的东西非常重要,那些能够穿透社会时代、历史时空总和的作品,是诗人所梦想的,它具有博大的力量,但这种穿透力建立在整个人生与时代光亮的跳动之上,所以需要博大的人格与丰富的阅历,否则,就是虚假的视野,难以实现对巨大时空的征服。于我而言,我仅能努力的是返回到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环境中生活的直观面目、本来面目,让自己努力去获得关于当下的生命力的更为清晰的体验。个人生活是唯一真实的体验,写作不能贬低当下的直接生存体验,它保存或者说汇聚了可以领悟的现存时刻。接近于诗的本质只有一种,理解自己的生活,植根于生活的直接真切感受,而在这个层面上,我一直以为诗歌的写作是有边界的,时间的边界和空间的边界,也就是人生的边界,人生等同于体验“我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某种方式。很多时候,我对自己写作行为的认可只能在我生存的时间之内,在我存在的历史状态之内,前在的历史和生活与我无关。我有时非常强烈的感到,我的诗歌无法传达在我人生之前的信息,我觉得那会让我失去“我”的本真性。我尚未拥有感知的资质去配合无限的时空,所以,我无法挑战无限性,我的诗歌视域仅仅在这里,现世、现在、现存。人生而被赋予了时间上的短暂性和空间上的有限性,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困境,从这个实际的困境出发,在当下的世界环境中去寻找自我,去体验人生的种种可能性与风险,去达到体验的极值,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最大可能。而写作的视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视域,一个人的最大可能只能就他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而言,这是最客观、最可靠也是最诚实的。基于此,我认可诗歌写作的最大视域是个人史的写作,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畴最终支配了我们的人生,也支配了我们的写作。我以为,当那些写下的作品永恒的时候,并不是说作品的时空获得了无限外延,而仅仅是这个作品的震撼力非常强大,它强大得足以使那个时空状态停滞了。把诗歌落实到自己的人生之中,把自己的身份回归或者说降低到自我的真实存在上来,诗就成为我们处于正常状态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就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本来的样子,或者,就是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接受这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才能回应现代生活加之于我们的各种各样新的多样性体验,才能传达我们对于当下世界的感受能力,我以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抵达当下生活的本质,又怎能抵达今日诗歌的本质。当然,诗歌的写作不在任何文学范式之下,我这样说也是多余的。

  • 索引序列
  • 关于叠词研究的论文
  • 叠词研究论文
  • 关于汉英叠词论文范文资料
  • 古代汉语叠词研究论文
  • 关于诗词研究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