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瑞幸咖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瑞幸咖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瑞幸咖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小蓝杯”瑞幸咖啡一则申请在美破产保护的新闻,又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再次将瑞幸咖啡推上了风口浪尖。笔者是一名破产从业律师,瑞幸咖啡在美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自然也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首先,笔者把影响瑞幸咖啡走上寻求债务重组这条路的相关大事件进行了一次梳理:

2020年1月31日,知名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 Research)收到匿名报告,认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

2020年4月2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股价暴跌85%;

2020年4月19日,瑞幸咖啡陷入至少4起集体诉讼。此前有消息,美国多家律所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购买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遭受损失可以与其联系;

2020年6月27日,瑞幸咖啡公告称,公司将于6月29日停牌,并进行退市备案;

2020年12月17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针对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亿美元罚款以达成和解[1]。

2021年2月5日,瑞幸咖啡宣布,该公司的联合临时清盘人依据《美国破产法》第15章已经向美国纽约南区破产法院递交申请,请求法院承认开曼法院的临时清盘程序。据披露,2020年7月,开曼群岛大法院任命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两名员工担任瑞幸咖啡的联合临时清算人,对公司进行债务重组工作。这两名清算人已于去年12月底向开曼大法院提交了首份清算报告[2]。

基于上述大事记的整理,我们发现瑞幸咖啡实际进行债务重组的地方是开曼群岛。这是因为瑞幸咖啡在2019年海外谋求上市的时候,通过在开曼群岛设立瑞幸咖啡有限公司,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发行的股票。该上市主体通过100%控股BVI瑞幸和香港瑞幸,再100%控股其在中国境内的运营实体公司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外商投资企业(WOFE)[3]。

财经 杂志在其关于瑞幸咖啡公司的报道中,提及了一位律师的观点,即这是一次“轻触式清算”(light touch liquidation),将给予公司更多的宽容性和灵活性[4]。下面让我们来看下开曼群岛对于公司清算的规定。开曼群岛涉及公司清算、注销的主要有《开曼公司法》和《开曼公司清算条例》。笔者在公开渠道没有找到《开曼公司清算条例》,找到的《开曼公司法》是2001年版的,翻阅媒体近年关于开曼群岛公司清算的介绍,发现与2001年版《开曼公司法》规定的清算方式没有实质性变化,因此对于想要了解事情总体走向,判断重大情况应该不会产生严重偏差。《开曼公司法》对于破产的规定并不像我国《企业破产法》那样,分为清算、重整和和解三个程序,而是都称为“清算程序”。《开曼公司法》规定公司清算主要包括由法院进行的清算和公司自愿清算两种方式。对于公司自愿清算,类似于我国《公司法》第180条公司解散的规定。《开曼公司法》在第132条规定:按照本法第200条第3款规定,公司在下列情形下可以自愿清算:(a)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存续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应当解散事由发生,并且公司已经通过股东决议要求公司自愿清算的;或(b)公司已经通过一个特别决议要求公司自愿清算的。而且依据第133条,公司自愿清算的模式下,清算人由股东决议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人担任。因此,瑞幸咖啡的重组应当不是公司自愿清算模式。

在由法院进行的清算模式下,进入清算程序的原因以及清算程序的终止都比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更为自由。除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外,公司的特别决议、中止营业满一年或法院认为根据公正和衡平的原则,应当清算的,都可以提起清算程序;而清算程序的终止则作出了更为原则性的规定。经债权人或者出资人申请,并且有满足法院要求的证据表明所有与公司清算有关的程序应当中止时,法院可以按照其认为合适的条件将与公司清算有关的程序全部终止/暂时中止。

《开曼公司法》第86条规定,如果过半数且代表75%以上债权/股份份额的全部(某类)债权人或全部(某类)股东和公司达成任何谅解或和解,则对全部(某类)债权人或全部(某类)股东、公司和清算人有效。这条类似于我国《企业破产法》第84条关于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的规定,不过从条文来看,他们的谅解或和解通过的难度比我国表决的要求更高。

但是《开曼公司法》第163条和第164条也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清算人和债权人协商的自由。如果清算人认为对某类债权人足额清偿或者同其谅解或和解将有利于债权人,经法院同意清算人就可以同意;公司的出资人、或债务人或对公司负有义务的人向清算人出具一份协议时间、金额和条件确定的协议,清算人在收到协议后经法院同意可以豁免上述债务或义务[5]。因此,临时清盘人和债权人协商并获得债权人同意重组方案的可能性较高。

再说说美国《破产法》第15章项下“对外国程序的承认和救济”。破产作为概括性的、为全体债权人利益而进行的执行程序,其最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全体债权人的公平清偿。美国《破产法》第15章项下“对外国程序的承认和救济”的设计就是破产法法的价值衡量的结果,也是法律为保障这一立法宗旨能够得到实现的具体措施的体现。在石静霞教授的《中美跨境破产合作实例分析:纽约南区破产法院承认与协助“洛娃重整案”》一文中介绍,需要获得第15章“对外国程序的承认和救济”的申请材料并不复杂,而且在材料符合法院要求的情况下,很快会得到批准,比如:“尖山光电案”和“洛娃案”,一个月就获得了批准。该文还介绍了美国《破产法》自2005年通过至2020年6月30日,美国破产法院已受理1488个第15章程序案件[6]。所以,瑞幸咖啡清算程序获得美国法院承认的概率非常大。

一、国内企业跨境破产的案例

在开曼群岛注册并在海外进行债务重组(破产)的案例有赛维LDK和太子奶。

(一)赛维LDK破产案例

赛维LDK于2007年6月1日在美国纽约上市,并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在新加坡发行了17亿元人民币高收益债券以及硅料业务在海外发行了亿美元优先股。2014年2月24日赛维LDK宣布海外公司在其注册地开曼群岛通过“临时清盘”的方式发起海外债务重组,并依美国据《破产法》第15章,成功向美国法院申请认可赛维LDK在开曼群岛大法院的临时清盘进程为美国境外的主要进程,以及认可并授予充分的效力在美国辖区内实施赛维LDK的开曼群岛安排计划。2014年11月,赛维LDK通过现金赎回和债转股,与债权人达成了债务重组协议,债务重组金额为7亿美元[7]。

和瑞幸咖啡类似的是,赛维LDK的主要运营实体也全部位于中国境内。赛维LDK在宣布其海外债务重组的时候,声称境内运营公司将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国内4家子公司超过300亿元的债务,最终还是让赛维LDK走向了破产重整。2015年11月,江西省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赛维LDK四家子公司的破产重整案。2016年10月,在重整计划草案两次表决不通过的情况下,法院强裁了该重整计划,草案中普通债权的清偿率为。

(二)太子奶破产案例

中国太子奶(开曼)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太子奶集团” )在开曼群岛注册。2009年3月,花旗银行向开曼大法庭申请对太子奶集团进行清算,法院指定了香港保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临时清盘人。开曼的清盘程序并未得到中国法院的承认与执行。太子奶集团的临时清盘人依据其控股股东的身份更换了国内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并委任清盘人的代表人为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中国境内子公司的重整程序是由中国境内的债权人分别申请的。2011年9月,重整计划草案获得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

二、瑞幸咖啡真正的困难

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瑞幸咖啡有限公司并不是经营实体,只是为了能够实现海外上市的壳公司。与海外债务重组相比,国内实体运营公司的经营情况才是决定瑞幸咖啡走向的决定性力量。

经公开渠道查询,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瑞幸中国” )的自身风险有11个,包括10个诉讼案件和1个动产抵押。10个诉讼案件主要为买卖合同纠纷,除辽宁的仍然在审理外,剩余的已经和瑞幸中国达成和解,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瑞幸中国存在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情况。此外,瑞幸中国签订了一份4500万的融资租赁合同,合同的抵押物是咖啡机、奶箱和粉仓。按照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承租人支付完租金之前,租赁物的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所以这份价值4500万的融资租赁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为多少,我们还不得而知。瑞幸中国14家关联公司的风险提示为73个,这里不乏瑞幸咖啡的重要运营组成部分,北京瑞吉咖啡有限公司、瑞幸咖啡(上海)有限公司等等。综上,瑞幸咖啡面临的风险情况已被重点关注。

瑞幸咖啡在其官网披露了临时清盘人于12月17日递交的首份调查报告的内容。报告显示:截至到2020年11月,60%的自营店实现了盈利、超70%的加盟店接近毛利要求,公司还将快速开店方式转变为有针对性的开店、并关闭了非核心业务[9]。这里只是提到60%的店实现了盈利,但公司总体的盈利水平即销售净利率为多少,以及与盈利能力处于同等重要水平的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成本等数据均没有披露,这些数据不能全面反映瑞幸咖啡的经营情况。当然这是一份由临时清盘人出具的清算程序的报告,内容相对于其他的报告更侧重于公司资产情况的说明和分析。

如果瑞幸咖啡还不能全面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把由原来的“输血”式经营(风投投资)转变为自己“造血”式经营(公司经营盈利),那么在运营层面暴露出的风险,比如未能按时支付经营类货款会进一步增加诉讼案件数量,增多的诉讼又将查封、扣押和冻结公司的银行账户、动产等资产,限制公司的运营,从而使还未全面好转的运营情况走向急剧恶化。届时即使像赛维LDK那样实现海外债务重组成功,国内的运营公司可能仍然难以摆脱破产风险。

注释:

[1] 瑞幸咖啡-百度百科。[2021-2-11]。

[2] 马林,余乐。瑞幸申请破产保护?理解有误![2021-2-11]。

[3] 瑞幸咖啡招股说明书(中文版)。P14

[4] 马林,余乐。瑞幸申请破产保护?理解有误![2021-2-11]。

[5] 有关法条,引自开曼群岛公司法(2001年第二次修订)。P32-45。。

[6] 石静霞。中美跨境破产合作实例分析:纽约南区破产法院承认与协助“洛娃重整案”[J]。《中国应用法学》,2020年第5期。

[7] ⑤赛维LDK海外重组历时一年即将完成 加强创新做强。[2021-2-11]。

[8] 李丽,贺文。BVI之殇:太子奶破产局内在逻辑。经济观察报。(2010-09-25)[2021-02-11]。

[9] 王潇宵。瑞幸最新业绩出炉:没想象中差,但更大的风险还在后面。

从这样的事情当中,我看出来,在管理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所以导致管理层的全县出现了问题没有做好一个监察的工作,所以导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瑞兴咖啡财务造假的论文不好写。要写关于瑞兴咖啡财务造假的论文,需要以瑞幸咖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方式及对策,进而归纳总结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其内涉及的资料很多很复杂,所以不好写。

通过此事件可以看出其内控上很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关键部门,财务部,其缺少关键的会计岗以及专业的数据分析岗,使得他们无法准确计算出真实的数据以及反馈真实的市场动向,才导致他有如今的下场

瑞幸咖啡论文研究现状

瑞幸咖啡中国公司的现状不太好,被多次罚款,经营不善。

不会。现在瑞幸咖啡门店很少有人去,往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自己的错误缺要整个中国的企业和它一起来承担。

今年四月瑞幸高管承认造价销售额,导致股价下跌,也有很多家瑞幸咖啡门店关闭了,但是瑞幸咖啡还是很好喝的,我还会去喝

第一个问题是产品,因为做连锁品牌,在产品方面会有很多要求,比如是否能够提供同质化的产品。比如星巴克能够做到每个店的质量水平都类似,但是其他的品牌,可能每个店的水平会参差不齐。整体来说,星巴克在质量方面控制的还是比较好的,瑞幸还有其他比较大的咖啡品牌,在质量上面还是有一些问题必须要解决的。

因为是配送的方式,所以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没有办法做到很多品种,比如星巴克的馥芮白,在五分钟之内是最好的时间,超过十分钟以后,口感各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瑞幸没有办法做馥芮白,只能做一些很传统的。

第二个问题是作为互联网产品,用户粘性会比较差。

第三个问题是价格,如果瑞幸没有买一送一的话,他的价格和星巴克是接近的,星巴克的一杯美式咖啡大概是28,瑞幸的一杯的美式是2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促销活动,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贵的。

在咖啡这个领域,单单做咖啡店,收入是有限的。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考虑是否能够整合咖啡的上下游。现在中国比较大的问题是,上游的咖啡烘焙环节很难有好的产出。所以有很多公司在考虑能不能进入到咖啡的上游环节。因为在上游做咖啡豆烘焙

瑞幸咖啡财务分析论文

瑞幸的财务造假事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波,从一开始全民愉悦的 “割资本主义韭菜” ,到专业人员对此事件造成的“惨重影响”进行分析,再伴随着后面的瑞幸熔断停盘,瑞幸咖啡一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一、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背后,实际上是 新的商业模式对于持续的资金支持非常饥渴 ,而相对于利润,风险资本更加重视企业的市场份额、拓展速度和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 全球经济争夺白热化,而中国也正在扩大金融国门迎接全球资本流入。此时“瑞幸咖啡事件”丑闻,必对 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瑞幸咖啡毕竟是中国企业,这势必让境外有意投资中国企业的“长期投资者”产生疑虑,进而使中国股市变成“国际劣质投机资本”的聚集地,这不仅无益于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反而会使我们承受巨大的金融风险。不仅如此,瑞幸咖啡想要挽回“民族之光”的 公众形象 更需要漫漫长路。 二、 财务造假事件不应被盲目扩大化,但也需要给企业家敲响警钟: 依法诚信 经营是“最基本的市场纪律”;而我们更应该改进自身漏洞体系, 监管部门 要依法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对造假、欺诈等行为从重处理,坚决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功能。 希望瑞幸咖啡能够摆脱存在根本性缺陷的商业模式,找到正确的生意逻辑,用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市场站稳脚跟。

瑞兴咖啡财务造假的论文不好写。要写关于瑞兴咖啡财务造假的论文,需要以瑞幸咖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该企业财务舞弊的原因、方式及对策,进而归纳总结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其内涉及的资料很多很复杂,所以不好写。

我看出了瑞信咖啡内部管理层的内部缺陷,他们的合规意识薄弱,没有任何的风险意识,内部文件形同虚设。

文/孟永辉

对于瑞幸咖啡来讲,这完全是一次逆袭,更为形象的比喻是置死地而后生。能够在接连遭遇厄运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对于一家公司来讲,完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瑞幸咖啡做到了。这除了说明瑞幸咖啡本身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打法有一定的正确性之外,更多地向我们展示出来的是瑞幸咖啡本身的韧性。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现在咖啡市场上的情况。文章指出,纵然是在现如今的咖啡市场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机会。尽管文章始终试图绕过瑞幸咖啡这道坎,但是,到后来,却发现始终都是绕不过的,提及咖啡,必谈瑞幸。

笔者将这一现象总结为,瑞幸咖啡的体量已经到了让人难以忽略的地步,纵然是星巴克的开店速度,在瑞幸咖啡面前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静止”的存在。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一定要为瑞幸咖啡的昨天、今天以及即将到来的明天做一个注脚,快,或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快速的品牌扩张,快速的融资进度,快速的产品迭代更新,瑞幸咖啡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诠释着商业最本质的致胜之道——快。正是由于瑞幸咖啡的这种快速的打法一直都在持续,并且持续了太久太久,以致于它完全可以将竞争对手甩在身后,而等到它快速建立了规模优势之后,所谓的盈利或许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瑞幸咖啡摆脱了财务造假的危机,又是如何在资本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实现了逆袭呢?

咖啡市场本身的潜能造就了这一切

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瑞幸咖啡是互联网模式,还是传统模式,我们都始终无法忽略的一点就是,瑞幸咖啡是做咖啡的。所以,如果咖啡市场本身没有太多的需求,没有太多的潜能,瑞幸咖啡从一路高歌,再到财务造假陷入谷底,再到实现盈利,完成逆袭,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我们要分析瑞幸咖啡实现逆袭的原因时,首先需要想到的就是咖啡市场本身的潜能。

据美国农业部(USDA)于2020年6月底发布的《全球咖啡行业发展趋势》,2019/2020咖啡年度中国咖啡产量1900千包,约计万吨,同比减少5%;2020/2021咖啡年度中国咖啡产量2000千包,同比增加,约计12万吨。2019/2020咖啡年度中国咖啡消费量万吨(人均15杯/年),同比增加。

除了咖啡产量不断增高之外,我们看到的是,我国市场上咖啡的消费同样是水涨船高的。当人们的咖啡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以店面数量取胜的瑞幸咖啡自然可以顺其自然地可以分到一杯羹。再加上瑞幸咖啡本身在开店选址上的一些独特性,特别是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咖啡消费群体的这样一种无缝对接的关系,所以,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咖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红利。

因此,如果我们分析瑞幸咖啡实现盈利的内在原因,我国咖啡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才是导致这一切出现的根本原因。一句话,咖啡成就了瑞幸咖啡,少了咖啡,只剩下瑞幸。

消费方式的改变成就了这一切

尽管外界一直都在诟病瑞幸咖啡的打法,甚至都在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互联网企业,而不是咖啡企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瑞幸咖啡是真正抓住了用户消费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改变的。所以,当我们复盘瑞幸咖啡实现盈利的深层次原因时,正视消费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力,才是保证这一切出现的关键所在。

越来越多的咖啡玩家开始不断将线上下单当成是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方式和方法,并且开始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让更多的咖啡用户享受到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从诞生以来就将互联网与咖啡深度绑定的瑞幸咖啡来讲,可以说是占得了先机。所以,在后来以星巴克为代表的老牌玩家加入到互联网化的阵营里的时候,瑞幸咖啡已经走在了前面。

除了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外,我们还看到瑞幸咖啡有关新零售的相关布局。通过将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瑞幸咖啡再一次站在了行业发展的前沿。

深入分析,瑞幸咖啡的这一系列的战略调整,我们就会发现,瑞幸咖啡率先把握了用户消费方式的改变,并且率先想出方法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转变,才是保证它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不断用最新的方式来改造咖啡行业,并且找到咖啡行业与用户需求的更多的契合点,从而让用户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才是瑞幸咖啡实现逆袭的另外一个原因。

以咖啡为核心的产品持续迭代

需要明确的是,咖啡行业本身的市场庞大,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咖啡产品本身,更多地是基于咖啡这个核心产品,不断拓展更多的外延,从而让更多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从另外一个程度上可以为我们展示可以获得多少的用户,可以实现多少的用户需求。

这似乎为我们打开了咖啡市场新世界的大门,即专注于产品的研发,真正研发出用户真正喜欢的产品,才能在门店的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让产品的潜能释放,从而让公司的发展可以获得几何级数的增长。反之,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专注于店面数量的急速扩张,而不去思考产品的迭代、创新和研发,那么,所谓的门店,或许真的就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意义了。

特别是在规模和效率的发展模式广受诟病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加需要回归到产品本身,通过不断研发产品,不断创新产品,让业已拓展的门店潜能得到释放,从而让咖啡的生意越做越大,从而抵消规模无限扩张带来的压力,从而实现营收平衡。

瑞幸咖啡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咖啡市场需要的是“产品+门店”的双引擎模式,“门店”不断地收集着最广大用户的需求,而“产品”则是将这个最广大用户的需求进行实现,在产品实现之后,再通过“门店”无限放大,从而让自身的发展得到拓展。从“门店”到“产品”,从“产品”再到“门店”的循环模式,告诉我们,核心还是在于“产品”的迭代更新上,只有专注于产品本身,才能获得新的发展。

科技 的力量造就了这一切

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提及,但是,我们始终都无法撇清瑞幸咖啡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人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家咖啡公司。正是由于互联网模式和打法,才让瑞幸咖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从而可以和咖啡巨头星巴克分庭抗礼。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很显然是有些错误的。我更加愿意将瑞幸咖啡定义成为一家不断迭代的公司。从早期的“互联网+”模式,到后来的新零售模式,再到现在的数字化模式,其实,瑞幸咖啡不断地在进行 科技 方面的升级。

所以,如果我们要为瑞幸咖啡的逆袭寻找原因的话,在它的发展过程当中所透露出来的 科技 的力量,才是保证这一切可以实现的关键所在。瑞幸咖啡因 科技 而生,因 科技 而变,同样因 科技 为实现了逆袭。

笔者认为,以开店为代表的规模化模式,仅仅只能在企业发展早期奏效。等到咖啡行业的市场格局确定,特别是当规模优势不再的时候,再去用规模拓展的方式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必然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规模优势之外,找到新的发展模式, 科技 的作用就会在这一刻凸显出来。

在数字化浪潮风靡的大背景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咖啡市场下一个决战之地,必然是在于数字化上,而对于业已依靠数字化实现了自身增长的瑞幸咖啡来讲,不得不说再一次都在了行业发展的前列。

结语

当瑞幸咖啡实现盈利的消息被披露,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它的身上。对于瑞幸咖啡来讲,实现这一目标,着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却又发现瑞幸咖啡实现盈利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有了咖啡的大市场,有了用户的大基数,有了产品的持续创新,有了 科技 的助力,瑞幸咖啡的逆袭,似乎不再那样遥不可及。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 财经 科技 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关于瑞幸咖啡的论文题目

文字内容均转载自乘联会,原创作者:牛宇

4月2日,瑞幸咖啡爆雷,22亿元销售流水造假事件持续发酵,投资者面临巨额亏损,世界真魔幻,一个卖咖啡的不安分守己,造了这么一大瓜。对比我汽车圈,这种画大饼的套路貌似也时常发生,道理都是相通的,此事带给业界的几点教训,值得车圈思考一番,总结教训,学习经验,推动汽车制造业大步向前。

人均咖啡消费量VS汽车千人保有量

瑞幸专业卖咖啡,当然得有市场才能把生意做大,当下规模小没关系,只要用户增长速度够快,用户习惯培养的够好,未来市场就能前景无限。瑞幸告诉大家,欧美国家每年人均咖啡消费大约400杯,中国的这一数字小于5。从5杯到400杯能有80倍的增长,即便到不了400杯,打个折扣到200杯,也有50倍的增长。听了这个简单的加减法之后是不是很振奋,感觉市场一片光明,有没有像极了中国车市的千人保有量?

美国的千人拥车量超过800,日本及德国接近600,中国则为173,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千人保有量提升空间巨大。据此行业权威专家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的饱和点是每千人拥有汽车400-500之间,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15年车辆报废周期,推算出中国汽车的年销量应该突破4000万台,但是中国车市在2017年达到2800万的顶峰之后,便一路下滑,不要说4000万,就是3000万现在也不敢奢望。国情不一样,不能简单复制欧美千人保有量的数字游戏,还是要理性分析国内需求,不要幻想未来4000万大市场,一味疯狂扩充产能,谨慎要面对2000多万的存量竞争,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

价格敏感的咖啡新客户群VS价格敏感的汽车首购群体

瑞幸咖啡指导价贵,按照原价销售注定门可罗雀,但是其巧妙使用大量优惠/折扣券策略,例如半价优惠券,一周不活跃的顾客优惠券等等,在初期培育了很多对价格高度敏感的新客户群,瑞幸把这种以优惠券为中心的运营模式推到极致,但却伤害了优质客户,在没有折扣时,客户忠诚度接近零。

对比汽车客户群体,也粗略的分为对价格敏感的首购群体,以及对品牌及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增换购群体。中国车市经过三十年快速普及,首购群体规模越来越小,2019年乘用车首购群体降到51%,未来车市的竞争,将会是存量状态下的搏杀。低价获客策略的效果变弱,市场最后一定属于那些在产品上下硬功夫的品牌,而那些只顾眼前利益,在车子成本上动歪脑筋的品牌会惨遭淘汰。

做空机构尽职调研VS汽车市场传统调研

做空机构浑水发布的那份匿名做空报告,包含巨大信息量,是瑞幸暴雷的导火索。据悉,做空机构动员了92名全职和1418名兼职,在全国45个城市的2213家瑞幸咖啡门店,录下了大量监控视频,从10119名顾客手中拿到了25843张收据。

这是市场调研的典范,是对瑞幸的扒皮式调研,穿过层层迷雾,终于找到事情真相。浑水调研方式值得车圈学习,相比有些企业随机找几百个人的传统调研方式,无论是在用户样本数量还是样本的有效性方面都有欠妥。我在市面上也看到个别车企因为在推出产品前没有对做深入市场研究,导致新品定位失准,比如新车初衷针对年轻90后,到最后却是中年大叔成为购买主力。未来汽车市场竞争将会越发激烈,想要避免决策错误,必须高度重视调研项目,多向做空机构调研瑞幸模式学习,才能把市场真正研究透彻。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震动了投资圈,对中概股信誉度影响巨大。不过细品瑞幸的翻车事件挺有收获。其简单复制欧美咖啡销量的模式,与汽车千人保有量的推导算法如出一辙。通过优惠/折扣卷获取价格敏感的咖啡新客户群,与部分车企推低价、低质产品营销手法也一样。最后就是浑水那份模范调研报告,值得车圈同志拜读一下,学一下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通过,你怎么分析,结果的

能影响店内的生意。研究大学生对瑞幸咖啡满意度的意义是能影响店内的生意。瑞幸咖啡以“让每一个顾客轻松享受一杯喝得到、喝得值的好咖啡”为品牌愿景,以“创造一个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咖啡品牌”为品牌使命。

瑞幸咖啡论文的研究方法

瑞幸咖啡是一家新兴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产主义咖啡品牌,关注品牌建设、注重挖掘品牌价值是瑞幸咖啡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瑞幸咖啡在品牌价值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一系列的风险会影响消费者对瑞幸咖啡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因此,从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两方面入手,对其品牌价值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瑞幸咖啡用半年的时间,在消费行业和咖啡品类市场“激起千层浪”。业界和消费者对其的评价众说纷纭。 笔者尝试换一个视角。我们通过研究瑞幸的内在逻辑,来理解这个所谓网红咖啡的当下和未来。认知瑞幸 一、为什么对标星巴克?1、星巴克成功的核心因素是通过咖啡馆打造、实践了“第三空间”。咖啡是作为第三空间内的传播介质存在。 正如同星巴克前执行总裁霍华德毕哈所撰写《星巴克一切与咖啡无关》的书名,星巴克更多的是传递“以人为本”的文化和体验,而非咖啡本身。 瑞幸咖啡强调性价比和品质这两点,与之对比星巴克,其一,星巴克的消费者关注点不在性价比;其二,星巴克的品质不是其核心优势,例如美国blue bottle才是精品咖啡的代表。而瑞幸的商业模式,无论是从咖啡传达到消费者的方式(外带、外卖),还是突出咖啡本身的品质和性价比,都是紧密围绕咖啡来展开的。二者 有着 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 。 瑞幸却对标星巴克。这是 不符合常理 的、很低级 的“一错”。 2、瑞幸咖啡公司创始人钱治亚曾任神州优车COO。过去几年,神州优车所在的出行领域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需要面对滴滴、优步这样的全球巨头。神州优车通过定位于专车市场,定位于B2C业务,避开了与滴滴、优步等C2C业务的正面竞争,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线。钱治亚作为神车优车的元老、高管,应该是完整经历了该过程, 对于差异化战略与定位较为熟知。 3、中国的消费者,在提到咖啡或咖啡馆时,绝大多数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星巴克——星巴克通过多年的经营,已经完全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成功将星巴克品牌打造成为咖啡这个品类的代表。 综上来看, 瑞幸之所以对标星巴克,应属于一种营销策略 ——是借势星巴克,而不是以星巴克为模板,对标它,同其直面竞争。二、瑞幸咖啡真正的定位是什么? 1、从瑞幸选择的“代言人”来分析。 以瑞幸高举高打的作风和营销手段,为什么在品牌代言人上请的是张震和汤唯?咖啡在国内主要的消费人群是在年轻一代,李易峰、鹿晗是否更适合?(代言费差异不大,可参考盛世艺星传媒的公开报价)。因为, 张震和汤唯的形象较 “ 小鲜肉 ” 更偏职场、更有气质、更符合成功人士的代表。 2、捕捉瑞幸公开传达的信息。瑞幸咖啡官网首页:“为大型企业、中高端写字楼提供专业咖啡配套。” 3、推测瑞幸创始人的公开讲话。2017年11月,钱治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个行业里的人一般看单店盈利,但我先看大方向,先普及咖啡,让消费者喜欢咖啡、喜欢我,至于单店到底什么时候打平,什么时候cover成本,是之后再考虑的事情。” 通过上述信息,笔者推断: 瑞幸咖啡是希望将咖啡文化在年轻白领阶层和办公室场景中普及。 (办公市场目前的咖啡消费情况如何、有哪些渠道品牌和消费品牌?)钱治亚口中的“大方向”,或者说瑞幸咖啡的定位就是教育、培养年轻白领(瑞幸咖啡现在的补贴培育方式是否可持续?)在办公室或上班路上喝咖啡的习惯。更进一步的是使企业将咖啡定义为茶歇、商务会议的饮品。(总体上就是B2C+B2B2C两种业务模式)瑞幸咖啡是真的懂咖啡?钱治亚认为,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连锁品牌,一直没解决消费者的两个“痛点”:一是咖啡太贵,二是喝咖啡不方便。 关于该结论,业界和市场的非议颇多,普遍认为钱治亚没抓住真正的“痛点”。例如说“咖啡太贵”,通常情况下,星巴克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价格也并非关注的核心要素。姑且抛开上述“痛点”的准确性不谈,瑞幸的客户的消费方式主要是外带、外卖,而星巴克等连锁品牌多为堂食,瑞幸为何要去指出并改革另一个细分市场的“痛点”?判断瑞幸 1、瑞幸的差异化 咖啡作为饮品可以满足人们三类不同的需求: 1)生理需求或者叫功能层面的需求,即提升醒脑; 2)情感需求,即消费咖啡是一种品位、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生活、工作态度; 3)空间需求,是可以满足社交需求、是一种第三空间。 星巴克在中国的成功,便是完美地抓住、并解决了消费者的三类需求。但近年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后劲不足,最主要的是第二点需求在逐渐消失——消费星巴克已不再能代表小资的身份,不再是很酷、很有调性的一件事。从喝星巴克拍照晒朋友圈现象减少即可窥见一二。 而瑞幸的切入点,就是针对情感需求,它希望通过打造“年轻白领手握一杯瑞幸咖啡的形象”,来传递一种朝气、干练的成功职场精英的文化。2、目标消费者是否能形成共识决定瑞幸的成败 瑞幸模式的成功与否,最核心的是取决于能否在中国培育一批认同其咖啡文化的消费者,即认同并相信 “ 消费瑞幸咖啡等于职场白领 ” ,类似于过去 “ 消费星巴克等于小资 ” 。如果能使得消费者形成这样一种群体共识,这家企业就是有价值的。 在20世纪的美国,百事可乐曾主导过一次这样革命。百事可乐较可口可乐晚问世十二年,但就是这十二年的先发优势,可口可乐在可乐饮料的市场上建立了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起初百事采取的是温和进入,用常规手段参与竞争,比如低价促销,但收效甚微,曾两度处在破产边缘。 但在1960年后,百事可乐迎来转机,并逐步实现赶超。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时代变化,年轻人增多,即消费者构成和消费心理变化;2) 抓住了可口可乐 “ 传统” 的形象,将百事可乐定位、打造成“ 新一代、时尚、年轻” 的代名词,培育了年轻人要喝百事可乐的共识 ;3)营销战略。最著名的案例是在1975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的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去掉商标,品尝口感,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更受欢迎。4)差异化策略。百事可乐通过进军餐饮业,收购肯德基、必胜客等,并将餐厅内的饮料指定为百事可乐,来提升产品影响力和销量。 如今的瑞幸,在天时地利上占据了一定优势,表现在我国社会结构、消费人群正在发生改变;而且在办公室场景和白领人群饮品这一市场也接近是空白。接下来,就要看瑞幸团队,如何在此基础上,运营管理这场战役了。 3、保住胜利果实 若瑞幸成功地实现了消费者教育,培养出一批喝咖啡的白领人群,但 瑞幸并非是其唯一的选择 ,白领消费者还可以将连锁咖啡店的产品外带、便利店的咖啡外带、或者企业为其提供公共咖啡机,那么瑞幸不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这就是为什么钱治亚会说出那句话的原因“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连锁品牌,一直没解决消费者的两个痛点,一是咖啡太贵,二是喝咖啡不方便。” 关于贵,是因为白领在办公室喝星巴克,并没有享受连锁咖啡馆带来的体验和服务,这部分溢价无法产生价值,故而是贵的,是不合算。 关于便利,瑞幸几乎是围绕写字楼来设点,贴近消费者是他们的最大优势之一。 较于咖啡机,瑞幸能提供高性价比、更好品质的咖啡。 综上来看,钱治亚的上述观点,是在传递给消费者一种理念,即白领人群的咖啡消费,瑞幸才是最好、最优的选择,并希望以此占据客户心智,进而保住教育市场后胜利的果实。瑞幸未来 笔者认为,消费行业是个慢行业,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沉淀,单纯的互联网、O2O的打发,撑不起一个优秀、长久的消费企业。 瑞幸咖啡在 抓机遇、抓营销 的同时,若不能很好的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力打磨(单品的一致性和创新能力)、服务体验以及提炼一句更符合定位的广告语等硬实力上加强,笔者认为其难以走的更远。

1、邀请实力派名人代言,精准定位品牌格调。 在饮品连锁行业,品牌很少会邀请名人代言,比如星巴克就没有代言人。然而,瑞幸就是不走寻常路。2017年底,瑞幸咖啡刚创立不久就重金请来了汤唯和张震,推出了以「这一杯,谁不爱」为主题的宣传视频和平面广告,进行大面积投放。汤唯和张震作为国内实力派演员的代表,有大量的粉丝簇拥,是许多人心目的女神和男神。两位大咖的代言,是对瑞幸品牌实力的背书。广告中汤唯和张震的商务精英形象,也显示出瑞幸对「商务办公」消费场景的定位。到了今年,瑞幸为了推广新茶饮品牌「小鹿茶」,邀请新生代实力明星刘昊然来代言,刘昊然的形象阳光帅气、干净清爽,在年轻群体中有很高的人气,其粉丝和瑞幸茶饮新品的目标消费人群高度重合。借助刘昊然的势能,瑞幸小鹿茶「年轻人的活力下午茶」的定位深入人心。 2、碰瓷星巴克,树立行业挑战者形象。 碰瓷营销是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名气较小的品牌,通过主动和大品牌产生摩擦,可以快速提升知名度。2018年5月,瑞幸咖啡发布了一份致星巴克的公开信《给行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中国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信中指出星巴克与其合作商和物业签署了排他协议,影响了瑞幸门店的进驻,涉嫌垄断竞争,瑞幸将正式起诉。尽管星巴克淡然回应「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瑞幸还是因碰瓷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目光,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3、花样跨界,借势知名品牌提高声量。 品牌之间跨界合作,是如今营销的普遍做法。瑞幸咖啡的跨界,更是跨遍了许多知名品牌。 2019年3月底,为了纪念QQ诞生20年,瑞幸咖啡联名腾讯QQ,在深圳南山打造了一家主题咖啡店「QQ1999年beta」。开业一个月内,消费者到店出示已登录的5/6位数QQ号,便可免费获得拿铁一杯,还有为期两个月的QQ限量公仔赠送活动。让早期用户产生浓厚的怀旧情绪,一波波回忆杀,也会激发人们广泛传播。靠着这次的联名活动,成立不久的瑞幸也获得了些许历史的厚重感,并且通过腾讯的背书,提升了瑞幸的品牌形象。2018年7月,为庆祝小米上市,瑞幸在小米办公区开设快闪店,用「这一杯,敬热爱」致敬小米。同年10月,瑞幸和华为云一起亮相「2018华为全连接大会」,为咖啡增添AI概念。人们只要在屏幕前「比心」,就可以获得一杯免费咖啡。通过和科技品牌共振,瑞幸咖啡为产品赋予了独特的科技感,让咖啡变得更有内涵。 最后,希望我们的小蓝杯能够挺过来。

  • 索引序列
  • 瑞幸咖啡造假论文参考文献
  • 瑞幸咖啡论文研究现状
  • 瑞幸咖啡财务分析论文
  • 关于瑞幸咖啡的论文题目
  • 瑞幸咖啡论文的研究方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