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均衡教育有关论文文献

均衡教育有关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均衡教育有关论文文献

最新的~ 详细一些~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均衡发展逐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策略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路线图:《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在推进路线上,着眼缩小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差距,三线力推。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逐步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进。二、制定了财政制度保证:明确事责财责,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缩小地区差距。2006年以来,国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事责与财责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负有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这也就包括根据国家分税制制度安排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这也就是向“分级负担型”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重大转变。三、公共服务制度的变革: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的城市偏向型公共服务制度。2006年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党和国家的政治决策,作为公共政策目标的优先选项。《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这里的标准就不分城乡。此外,《规划纲要》文本还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体现城乡均等化的要求。四、推进均衡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在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规范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流动制度,切实缩小校际乃至城乡教育差距。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均衡。《规划纲要》在继续强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浙江省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 都是很成功的例子。)2、 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配置(包括学校校长与管理人员配置)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关键性指标。为此,《规划纲要》文本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所辖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换作出具体规划。(辽宁省沈阳市从2006年开始,实行教师 “人走关系动”式的交流和轮换。2010年2月,江苏省开始考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法制化。)3、学校均衡要做到生源均衡。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从而达到调控初中生源分布的政策效果。(河南省新郑市从1997年开始实行的“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改革,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被称为“新郑模式”。)4、教师均衡的关键是工资规范化。“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关键看教师,教师队伍能否均衡关键看流动,教师流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因其水平、绩效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不应因其隶属学校的不同而不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激励而非绩效激励的模式,它的成功实施将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经典均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发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潘自强;核能与环境一加快核能的发展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污染的现实途径之一[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年05期

[2].薛可;核能是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一新能源答问[J];少儿科技;20xx年06期

[3].李正孝;核能源安全吗?[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8年08期

[4].谢满廷;核能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太原科技;20xx年02期

[5].赵世勇;核能是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J];青海国土经略;20xx年06期

[6].米尔顿·S·普利斯特,蔡德诚;核能源与核安全[J];科技导报;1986年04期

[7].核能仍是安全清洁的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7期

[8].岳建平;能源经济与核能发电的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年18期

核能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刘肖岩,雅科夫列夫;航天器核能源安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xx年06期

[2].宋文杰;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可预见的更安全的核能源[J];中国能源;20xx年06期

[3].宋文杰;寻找更安全的核能源一外中子源驱动的次临界堆核能系统[J];百科知识;20xx年07期

[4].新快;核的泄漏后各国寻安全能源地热在日本或取代核能[J];安全与健康;20xx年09期

[5].刘成安,伍钧;裂变核能源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可能[J];高技术通讯;20xx年02期

[6].戴彦德;核能应成为能源发展主流[J];绿叶;20xx年08期

[7].彭士禄;核能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希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年04期

参考文献:

[1]景继强,栾洪为.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与中国核电发展之路[J].东北电力技术,20xx,(2).

[2]杨旭红,叶建华,钱虹,薛阳.中国核电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J].上海电力,20xx,(6).

[3]邹树梁.中国核电经济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2).

[4]祁恩兰.中国核电发展的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20xx,(4).

[5]叶奇蓁.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xx,(1).

[6]杜国功,杜国用.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山东经济,20xx,(3).[责任编辑安世友]

[1]项伟峰.中韩国际物流和贸易结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xx,33(8):240-242.

[2]蔡芸,汝宜红,杨一铭,等.中韩物流技术竞争力因子分析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2):40-45.

[3]王利梅.中韩区域物流合作必要性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11:008.

[4]赵松岭.国内外低碳物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xx(1):90-92.

[5]李廷妮,邓春.低碳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国际旅游岛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xx,35(11):9-10.

[6]黄超俏.探索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下区域内国际物流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xx,18:007.

[1]陈秀琴.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23).

[2]张潜.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xx(4).

[3]赵旭明.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xx(12).

[4]李德伟,范松海.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分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xx,04:101-105.

[5]石向实.21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1:75-81.

[6]廖乐焕,孙丹.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文化经济”[J].黑龙江民族丛刊,20xx,03:66-71.

[1]王庆国.伊春物流业稳步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亟待强化[N].伊春日报,20xx.

[2]云利珍.我国发展物流业的环境分析和对策建议[J].国际经贸消息,20xx.

[3]刘岩,张增玲.由物流业变化看经济发展.伊春新闻网,20xx-04-29.

[4]杨文慧,王勇,查德利.浅议政府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物资流通,20xx.

[5]叶家伟,孙建军.发达国家物流模式带来的启示[J].国际经贸消息,20xx.

1、盖笑松: 《儿童入学准备研究与实践》,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 年,217 页。

2、魏彩: 《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的调查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xx 年,27 页、71 页。

3、冯晓霞: 《学前儿童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入学准备》,《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xx 年第 7 ——8 期。

4、杰克·肖可夫等: 《从神经细胞到社会成员: 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方俊明、李亚伟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334 页。

5、孙晓莉: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xx 年第 6 期。

6、韩世强: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权利保障研究》,法律出版社,20xx 年,103 页。

7、顾微微: 《流动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责任》,《教育评论》,20xx 年第 4 期。

8、齐明珠: 《我国学龄前流动儿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人口与经济》,20xx 年第 6 期。(责任编辑:admin)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xx(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xx(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xx,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xx(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xx(6):76—77.

参考文献:

[1]谢德高.营销战略全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xx.

[2]何辉.从分析作品开始学广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3]张衔,陈丹镝.名人促销[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张琦.虚假广告及其治理对策[J].社科纵横,20xx(3).

[5]郭健义.水准缺失的名人广告效应[J].名人广告,20xx(12).

[6]马莉.漫谈名人广告[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7]李喜岷,陈双全.破解名人广告风险[J].全球品牌网,20xx(2).

[8]徐凤兰.理性对待名人广告[J].新闻实践,20xx(11).

[9]陈谦.名人广告探析[J].东方论坛,1997(2).

[10]傅慧芬.名人广告面面观[J].国际广告,1993(2).

[11]张宏.名人广告的战略价值、风险及对策[J].市场营销,20xx(2).

[12]齐尉霞.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论名人在广告传播中的利和弊[J].新闻知识,20xx(7).

[13]喻勤娅.广告法律问题及对策[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xx(10).

[1]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2] 宋士云,吕磊.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综述[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5)

[3] 赵保强,张庆利. 论中国竞技体育存在的弊端及改革[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xx(03)

[4] 王东升,马勇占,孙毅. 论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xx(01)

[5] 李莹. 国外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模式特征、成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6] 秦军. 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索古代体育健身思想的演变[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7] 秦椿林,肖林鹏. 论体育政府利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xx(05)

[8] 费瑛. 我国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中“利益失衡”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xx(01)

[9] 杨菲菲. 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与社会价值开发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0] 吕争荣. 芜湖市城市居民体育生活实证性考察与发展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1]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实现体育利益均衡的条件:基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xx(06)

[12] 董红刚,方新普,黄文仁. 制度创新:体育利益格局均衡的保障[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5)

[13] 文雄. 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xx(05)

[14] 薛保红. 芜湖市大型企业员工体育生活方式与压力管理的研究[D]. 安徽工程大学 20xx

[15] 石亚军,施正文.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部门利益”问题[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5)

[16] 杨叶红,方新普. 中国、美国、德国财政制度模式与体育体制的比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xx(03)

[17] 廖文剑. 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选择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 20xx(03)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资源教育均衡研究论文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原因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区域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使教育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存在差距,从而导致区域间教育发展存在差距。二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当前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仍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这就严重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随着区域、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优质资源进一步集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四是教育政策不尽合理。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给一些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接受平等教育造成阻力,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区域差距。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保送生”“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五是人民群众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看重。现在的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寄予孩子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能“上好学”,这就必然造成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与供给短缺的矛盾凸显。在深入分析这五个方面原因基础上,《七个“怎么看”》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路与对策:一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印发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政府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二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从2001年至今,党和政府通过采取下发文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有些地方仍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尽可能多地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在经费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促进其办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落户条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三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采取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自助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动员社会力量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对“多资源整合教育”的思考论文

一流的幼儿教育需要先进的理念给予支撑,先进的理念可以给予我们每一位改革者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改革成功的希望。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对“多资源整合教育”的思考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追寻我区先进幼儿园的“生成教育”、“早期阅读教育”等成功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他们的成功都是一种统领行为的口号下,在先进理念支撑下,持之以恒地深入改革的实践,由此取得了教育改革的成功。

据上给我一个思考:要办好一所幼儿园,作为一个园长,要依据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适合本幼儿园发展的理念,使之成为每位教职工的行动目标。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基于多年来我们工作经验的积累,如何使幼儿园适应发展需要,我们提出“挖掘、利用整合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发展”的内涵发展要求,立足本园、本地区,通过“多资源整合教育”实现并成为新一轮的发展。

一、“多资源整合教育”的理念基础

我们主张让孩子在幼儿园打好一生为人处事的基础,包括分享意识、适应社会的学问、准则,萌发孩子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我们又常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社会又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另一课堂。幼儿园首要的任务是呵护他们幼稚而丰富的潜质,守护好儿童的世界,欣喜地期待和扶持其成长,让他们自信而大胆地走好人生第一步。

《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儿童的发展受到来自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互相协作配合,提高对儿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有效性。”说到底,我们的教育本质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今天我们提出“多资源整合教育”是站在利用、开发幼儿园现有的环境,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园同步教育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拓展幼儿园教育的天地,获取一系列有教育价值的东西,综合提升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内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课程”,孩子要发展,我们要为他们创造一切条件:园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家庭与社区教育整合,真正成为幼儿园的“活课程”,这是当前现代幼儿教育赋予我们的新的课程观。

二、“多资源整合教育“的管理与实践

(一)充分利用、开发

幼儿园园内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等)。

1、合理利用园内环境资源,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真知,提高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获得知识的活动。近年来,我园逐步安装和增添了许多大、小型的器械、橡胶地板,为幼儿开展体育锻炼创造了条件。我们利用幼儿园这一环境资源,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攀爬、钻、平衡、游泳、堆积、挖造,在玩耍中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也锤炼了孩子们的意志。

尽管园舍小,但我园的绿化总面积在全园建筑总面积中占到很大比重,是一个有花有草有树的上海市花园单位。在园内中随处鲜花与树林,在春季和秋季时,我们会有目的的组织幼儿散步,让幼儿感知大自然中的色彩,并对不同色彩的事物拍照,将照片贴于教室内,加上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色彩的事物,布置成一个色彩角,让幼儿在课余时间进行再次观察。这样一来,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真正的主体地位,让我们的孩子置身其中,让环境为教育服务,让环境说话。

2、合理利用教育对象资源,让孩子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

教育对象资源:包括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记忆、求知欲、想象力和参与意识的优势,生活及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和自身经历等;这些资源的共性和个性是复杂交错着的,相互感染性很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因先天基质、原有基础、发展速度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呈现着个体发展特点;集体中的每个幼儿又都在不断发展着,共性与个性总是处在对立统一之中。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培养出多样性人才,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在组织各类活动时,充分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既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又让每个个体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发展。

3、合理利用

教师资源,让师生在互动中共同发展

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自修潜能、自我期望值等;还包括教师集体的熔炉作用、教学风气的感染、教师间的相互支持和影响等。这类资源是最直接作用于经验对象的,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幼儿园同样为教师营造了开放、和谐、轻松、温馨的工作氛围,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鼓励、示范的学习成长环境。在尊重教师个体学习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园长、助理对教师的"追踪式"、"全方位"指导,小组讨论式的研习性学习,帮助教师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获得成长经验并再次将新经验投入工作,真正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习",使教师群体由"单纯授课型"转向"创意研究型"。

老师们则以《纲要》为指南,精心创设刺激丰富的教育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幼儿在亲自探究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孩子们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主动发展,教师们则真正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其活动过程的参与性、主动性、全面性、开放性促进了师生在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中获得共同发展。

(二)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实现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在幼儿园、家庭、社区这三大环境中家庭影响量最大,它对幼儿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要注意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深刻影响,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

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努力使家长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其次,教师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总之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目标,并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家园沟通、目标一致、协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并营造了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正如有位家长所说:“一个好孩子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和一个尽心尽力的好家长。”

(三)扩展教育空间,让社区成为教育的又一课堂

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教育作用。幼儿园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各种社会机构以及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时的可利用资源。此外,社区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如环境保护等活动都可作为幼儿教育的内容,使社区环境成为幼儿教育的大课程,只要我们教师有心去发现、去挖掘。

1、挖掘社区潜在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

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这对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材料。幼儿是社会生态环境的一分子,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教育要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走向社会,融入社会。

如“给春节不休息的人写信”活动。我们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快快乐乐过新年说起,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并讨论:哪些人过新年是不休息的?他们为什么不休息?让孩子们了解到在他们

一家团聚的时候,还有许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着……从写信到寄信到收到回信,不仅使孩子初步了解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的人,萌发了对劳动者的热爱,也使他们初步懂得了生活的含义。又如老师充分利用社区树多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认领小树的活动,在家长的陪同下为小树清除杂草和废纸等,使幼儿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社区的环境卫生。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让孩子关心生活、关注社会,他们才会了解社会生活,才会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激发初步的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

我们动员社会力量为我们教育所用。“六。一”节我们将园外的0—6岁的幼儿请来,我们的孩子向他们送礼物、喂他们吃饭、表演节目给他们看、与这些孩子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重阳节我们带孩子到孤寡老人家慰问,携着礼物,带着节目,捎去问候、更带去敬老爱老的孝心;教师节,为退休老教师祝寿。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关心,学会了问候,从小把中华的传统美德铭记在心。

又如:我镇是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几乎家家都种植草莓,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定期让孩子参观草莓棚,参与草莓的管理;草莓成熟了,就让孩子们自己去采草莓,然后一起品尝、分享劳动的果实。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让孩子们了解草莓的生长过程以及管理草莓的一些常识,从而激发孩子爱父母、爱家乡的初步情感。

三、“多资源整合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课改的成败系于教师,可更系于园长,现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智慧,我们农村幼儿园更应该立足本地区、本园。“多资源的整合教育”并不是我们赵屯幼儿园独创一具的,大家的经验肯定比我们丰富,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还存在一些模糊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教育资源不是少,而是我们缺乏了解,不熟悉如何选择、挖掘与利用。

2、对于广大的资源,我们如何筛选?如何搭配?如何整合利用?

3、合理整合、利用园内外的资源的同时,又怎样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路是人走出来的,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十分清楚地抓住改革成功的命脉,把想法与思考纳入课改的大循环当中,坚持理论联系 ,梳理实际问题,加以突破,我们坚信一定会取得成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均衡发展逐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策略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方面:一、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路线图:《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在推进路线上,着眼缩小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差距,三线力推。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逐步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进。二、制定了财政制度保证:明确事责财责,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缩小地区差距。2006年以来,国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事责与财责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负有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这也就包括根据国家分税制制度安排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这也就是向“分级负担型”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重大转变。三、公共服务制度的变革: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的城市偏向型公共服务制度。2006年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党和国家的政治决策,作为公共政策目标的优先选项。《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这里的标准就不分城乡。此外,《规划纲要》文本还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体现城乡均等化的要求。四、推进均衡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在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规范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流动制度,切实缩小校际乃至城乡教育差距。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均衡。《规划纲要》在继续强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浙江省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 都是很成功的例子。)2、 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配置(包括学校校长与管理人员配置)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关键性指标。为此,《规划纲要》文本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所辖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换作出具体规划。(辽宁省沈阳市从2006年开始,实行教师 “人走关系动”式的交流和轮换。2010年2月,江苏省开始考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法制化。)3、学校均衡要做到生源均衡。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从而达到调控初中生源分布的政策效果。(河南省新郑市从1997年开始实行的“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改革,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被称为“新郑模式”。)4、教师均衡的关键是工资规范化。“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关键看教师,教师队伍能否均衡关键看流动,教师流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因其水平、绩效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不应因其隶属学校的不同而不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1月1日起,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激励而非绩效激励的模式,它的成功实施将为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均衡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维群.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健康是关乎每个人生命延续的重要课题,饮食健康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青少年时期是人类大脑和身体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对食物营养需求量最大的阶段。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篇1 【摘要】 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一、健康之道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度,动作和移动速度等。 篮球 运动中的快攻与急速回防,促进了速度素质能力的提高,篮球对各类速度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能有效提高培养运动员的反应速度、移动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 二、营养之理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 三、饮餐之法 1、科学配餐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 方法 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2、青少年饮食饮食 (l)热能青少年生长发育快,活动量大,故对热能的需要量较多,平均每天需要热能大约2800卡。 (2)蛋白质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成年人多,而且在质量上也比成年人要求高,每天大约需要蛋白质80~90克。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动物性蛋白,如蛋类、乳类、瘦肉类及动物肝脏。另外,还应将动物性蛋白分配到三餐中吃,不可集中在一顿饭吃,以防增加胃肠道负担。 (3)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A缺乏,会患夜盲症、干眼病;维生素B;缺乏,会患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2缺乏。会患口角炎、舌炎;维生素C缺乏,会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则影响其骨能发育等。为此,青少年最好每天吃500克新鲜蔬菜。 (4)无机盐青少年需要有足够的钙、磷、铁、碘等元素。钙和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材料,青少年缺少了钙和磷,骨骼发育就会出现障碍,严重时可患软骨病。铁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增长,血量逐渐增多,需要的铁也就较多,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碘是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代谢和神经骨骼的发育。青少年如果食碘不足,就会出现身材矮小,智力迟钝。 3、中老年饮食 人到老年以后,由于消化器官衰退,消化和吸收功能逐渐减弱,再加牙齿脱落,咀嚼较困难,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吃得太饱:老年人活动量少,消化功能差,吃得过他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还会造成身体发胖,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加心脏负担。因此,适当节制饮食,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2)不要吃得太成:老年人的食盐量,以每日不超过10克为宜。食盐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引起浮肿,钠盐储留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庄、冠心病、脑溢血的发病率。 (3)不要吃糖和脂肪过多:老年人运动量少,吃糖过多不仅会引起或加重糖尿病,而且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老年人胰腺功能较低,吃多了脂肪易造成消化不良,动物脂肪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会造成动脉硬化和肝脏掼害。 (4)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和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这对预防便秘,肠道肿瘤和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维生素有健身、抗衰老和预防癌症的作用。 (5)要合理调整膳食:老年人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也不宜进食很干和很烫的食物。宜多食些易消化的菜泥、羹汤、果汁类食物和含钙、磷、铁较多的食物。在保证营养要求的基础上,务求清淡。 (6)要少食多餐: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易感饥饿和头晕,故易少食多餐。每餐可吃七分饱,在睡前或两餐之间酌情进食少量食物,如牛奶、糕点等。 ※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篇2 大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离开了父母,拥有了较为独立的生活,却还没有完全能够良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这里我主要讲的是关于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与及健康问题,大学生们的饮食生活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目前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如下几大不良饮食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健康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大学生们一个个成为手机控,电脑控,即使是吃饭时间,也不放过,有人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饭,有人一边看视频一边吃饭。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嘴巴做着机械的咀嚼,筷子往嘴里塞着食物,吃饭不够专注,造成了声、光、景、情,一起刺激大脑神经,引起感情急剧变化,精力分散,势必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久而久之,消化功能减退,引起胃肠道疾患,使学习受到影响。用餐时及餐后长时间坐在屏幕前,使肠胃功能消退,长此以往,就会引起肠胃消化道疾病。 2大学生们没有家长待在身边,自己的健康意识又不够强烈,饮食内容自然随心所欲,按自己的喜好来,这就容易导致偏食和挑食的加剧。不管是偏食肉类还是蔬菜,抑或挑食肉类或蔬菜,对人体所必需的元素的摄入不足,都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健康。 3现如今零食品种繁多,口味多样,大学生们尤其是女生 爱好 吃零食。吃零食过量会影响食欲,妨碍正餐的摄入量,致使各类营养摄入量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的精力不济,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还会造成热量摄入过多,容易引发肥胖。如果经常在饭前摄入大量热量高但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天长日久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个别零食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这些物质的摄入将对身体产生重大危害。 4大学校园相对而言较为开放,街边小摊多而杂乱。而大学生们往往为了便利以及口味选择学校的临时食摊,想吃就吃,毫无顾忌。但一些食物的原料来源得不到保证,又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与监督机构,学生们长期食用得不到质量保证的食物,后果将不堪设想。 5大学生活时间较为宽裕,学生们也就随意性较大,经常有晚上通宵,白天睡觉的行为。能坚持三餐准时吃的人少之又少。有人早上睡觉,中午不吃饭,或者晚上吃夜宵已成习惯。另外大多数上网的同学对饮食几乎没有选择,食物营养摄入不足。加之学生们的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饮食不规律,习惯混乱。这种饮食时间的相悖也不利于健康。 6坏的饮食习惯譬如喝酒、抽烟等是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的。大学生们不少人每月都会喝酒,啤酒甚至白酒。总体而言,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喝的分量也比女生多。香烟点燃后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而且还对肝脏不好。长期吸烟和喝酒还会刺激神经。 7基于女生爱美的天性,部分学生追求苗条身材而盲目减肥。除经常服用减肥药减肥茶之外,不敢进食,惟恐长肉。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饮食方法。部分肥胖学生也误入此途,导致头晕、乏力等状况,困倦、虚脱等也时有发生。而相对的也有一部分人有暴饮暴食的习惯,暴饮暴食可引起消化不良、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这些行为都将对消化系统产生不小的压力。 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衡饮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补充体力, 增强 记忆力 ,还能强身健体,防病祛病以及缓解情绪调整心情 。下面我将谈到一些关于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 措施 。 1要加强对大学生营养卫生知识的 教育 。 譬如在学生活动中加入食品营养与卫生这一项内容,通过学生活动在校园中进行多形式的营养与卫生知识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从多 渠道 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意识到食品营养与卫生对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人人注意食品营养、饮食卫生的氛围。 >>>下一页更多精彩“饮食与生活健康论文800字”

1、杨贵仁,廖文科。《重视学生营养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郝明。《关于加强高校学生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的探讨》

3、林芃,李清。《结合实际进行《营养学》知识教学的探索》

4、吴天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的调查与应用研究》

5、王修祥。《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

扩展资料:

健康食物:

1、大豆与豆制品,大豆含有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的相接近,且富含有健脑功效的赖氨酸。黄豆中丰富的卵磷脂是补益大脑物质。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芽都是良好的健脑食品。

2、水果类,健脑水果首推柑橘、柠檬。柑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C,是优良的碱性食品。此外还有含维生素C较多的草莓、金橘、鲜枣等等。

3、谷物类,麦芽是补充大脑磷、钙质的食物,还含有能使人保持良好记忆的镁。麸皮亦是,麸皮面包是优良的健脑主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饮食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重视学生营养工作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股票市场均衡研究论文

股票市场财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股票市场财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参考文献:

[1] 唐国培.《中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李学峰.《资本市场、有效需求与经济增长》..

[3]黄迪.《股市财富效应研究》.武汉金融..

[4] 谢永添.《我国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分析》.税务与经济..

拓展: 外国股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不断的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开始快速扩张。同时,上市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参差不齐,很多经营不良的上市公司股票仍然在市场交易,股票退出机制的问题不断的出现。本文通过对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退出机制的研究,为我国股票市场退出机制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股票 市场 论文

一、股票退出机制的意义

退市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结果,在成熟资本市场中的重要机制,使发挥证券市场各项功能的必要途径。其建立和完善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可以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各项功能

股票的退出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功能之一,通过退出机制才能有效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推动一国的产业调整是证券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没有市场化的退出机制,资本市场难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调整。在股票市场中,资金的流向表明了市场对股票,进而对相关产业的判断,从而影响的`对不同产业的不同投资。而股票退出机制的缺位直接导致了股票数量的持续上升和资金的相对稀缺。其次,股票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不仅提高了希望上市的优质企业的上市成本,同时很多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不及时的退出市场。影响了股票市场引导资金向高回报高发展潜能产业投资的功能。通过制定股票退出机制,能够解决缺乏竞争机制导致的种种问题,优化配置有限的市场资源。

(二)减少市场投机氛围,引导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观念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系统风险较高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市场没有完善有效的退出机制使市场中风险大,本应该退时的股票不能及时的退出。而完善的退市机制能够使得不能满足继续上市交易的公司推出市场,将系统性风险分解为非系统性风险,有效提高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率,优化市场投资环境。

(三)退市机制有利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在上市公司出现违规违法等情况时,公司会不符合上市交易的条件,导致股票的退市。会保证企业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合规经营。同时,缺乏退市机制将使市场缺乏法律约束,证券市场将难以长久发展。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机制,并严格实施退市制度,使证券市场真正的建立法律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使得投资者和企业更加成熟,才有利于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

二、成熟股票市场退出机制——美国股市的借鉴

在制度完善的市场中,上市公司企业退市是股票运行周期中重要的一环。根据数据显示,仅2009年,纽交所就有212家公司退市,相对应的,该年度上市公司仅94家。同样的东京证券交易所有78家退市,德国证券交易所61家退市,伦敦证券交易所385家退市,其当年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23家、6家和73家。在这些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不仅仅是进入市场,同样重要的还有退出市场。此时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就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们选择美国市场来进行研究。

(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的退市标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在其上市的公司提供了详尽的退市标准,这些标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其上市公司是否满足退市条件的主要指标包括:股权分散程度、股权结构、经营业绩以及资产规模等等。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将其退市标准分为了数量和非数量标准,在其上市的公司一旦无法继续满足其持续上市数量标准和非数量标准,交易所就会暂停或者终止该公司股票在交易所继续交易。

(二)纳斯达克市场退市程序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退市程序采用的是聆讯制。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裂导致了纳斯达克指数从一路下跌,仅6天就下跌将近9个百分点。最终导致了近80%的股票下跌达80%,近40%的股票退市。这使得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终止了程序化的退市机制。自2003年以来,纳斯达克市场平均退市率在8%左右。当一只股票不再满足继续上市交易的要求之后,交易所的主管部门将通知公司其股票将被退市,并告知其所拥有的权利,如果公司不认同交易所的决定,其可以选择向上申诉,直至美国证监会。

三、美国股票市场退出机制对我国的借鉴

以上我们选择了美国主要的两个股票市场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来进行研究,其分别代表了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这两个证券交易所制定的退市标准和退市条件较为严格,不仅仅提出了对公司持续经营的指标,同时还设置了反映市场变化的指标。这些退市程序安排使得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监管者能够更有效地工作,使市场能够公平、有效率地运行,维护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在退市程序执行过程中,美国证券交易所作为执行主体,将退市工作的执行作为其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当股票符合退市条件时,证券交易所可自主决定停牌,并进入退市程序。只有当上市公司对交易所决定有异议时方才提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介入。这种安排使退市执行非常有效率,同时避免了行政过度干预。并且在美国证券市场为退市股票安排了场外交易市场或三板市场,股票退市后可继续交易,这种安排保证了股东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广胜,刘大勇,王慧颖.浅议股票退出机制建立的作用[J].北方经贸,2002,6:63-64.

[2]党胜利.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10-211.

[3]刘乐乐.中美退市机制比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9:37-38.

教科书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经济学教授和他的学生走在路上,看到前面的钞票,教授不必拿起,这绝对是虚假的钞票。学生不相信,走过,看到,这是一个假冒钞票,教授解释说:“如果这是一个真正的钱,它被别人带走了。”这就像超市检查员一样,你不必弄得上,因为前客户已经计算出来了。把这个逻辑放在股票市场上:没有必要花你的心,想想购买那些库存,因为他们的价值是相似的,这是有效的市场假设的想法。有效的市场假设认为,在正常和有效的市场中,股价反映了所有信息的变化,任何人都无法分析股票以获得过度福利。

这个假设有以下场所:强烈有效的是有效市场中最极端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信息的转移效率很高,股价可以立即反映市场中的所有信息。这意味着投资者无法以任何方式获得过度付款,只能遵循市场被动投资。如果有效的市场确实存在,这不毫无价值吗?事实上,根据有效市场的相关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理论有效的市场实际上难以实现。由我国证券行业协会编制的《股票市场均衡》本书已为三个市场违反了有效市场理论:

研究表明,股价未来的绩效并不完全独立于其过去的表现。股价有一定的“动量效应”,你可以了解“惯性”。这一事实是反对有效市场假设的第三个前提。投资者并不是理性的,必须有大量的不合理投资者在市场上,这意味着市场不会有效。“小概率事件”在有效市场中的概率远远高于我们相信,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股价急剧下降。驳斥有效市场假设的许多理论都是金融学校的线条。兴趣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向尤金和罗伯特Hille同时。同一所学校的创始人。这也表明公众尚未达成关于市场实际运作的协议。因此,有效的市场假设一直存在争议,但它总是无法获得认证。假设传输的想法对于我们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仍然非常有用。

投资的本质是反对有效性我们必须弄清楚我国的A股市场属于那种有效的市场?在中国,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我国市场效率的研究论文,并采取了几个例子。根据《经济论坛》的结论由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期刊上发表,我国上海市已达到脆弱的效果。根据复旦大学博士博士《中国股票市场版强势效率研究》的论文,我国的股市尚未达到半强劲有效状态。此外,若干引文结论率高,较近的时间,我们可以粗略地相信我国的股市处于一定程度的有效和半强力。

与定义相结合,我们可以在目前的A股市场上进行概括,股票价格已经能够反映所有历史信息和小部分基础。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剩余的公共信息来选择良好的股票并运行市场。在未来,随着信息和通信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互联网,投资者的平均水平将继续增加,整体市场的有效性将继续增加,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取得了盈余的成本信息,并希望获得多余的回报需要支付越来越多的能量。换句话说,我们投资的本质是面对市场效率。只有有必要继续投资时间能源,不断学习进步,并不断挖掘企业的剩余公共信息,而不是股票价格历史技术信息可能会赢得市场。这实际上是符合价值投资的概念,[Value 50]的目标是通过这种仔细选择来脱颖而出超过3,000股股票。把你的眼睛长,过滤出短期市场的噪音,冷静下来做研究,这是很长一段时间。

应该说是特别困难的,因为我国股市的环境其实并不是太好,散户很容易就被割韭菜。

股票的投资价值不是因为它过去的业绩 而是因为它后面的业绩预期。股票是否值得的投资 你要到公司去考察 看他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 最好有垄断性,另外成长性是否OK 前景是否后

  • 索引序列
  • 均衡教育有关论文文献
  • 经典均衡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资源教育均衡研究论文
  • 均衡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 股票市场均衡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