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关于唐传奇小说的论文题目

关于唐传奇小说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唐传奇小说的论文题目

宋词吧,再就是唐诗

丫头 居然跑来搞这种东西 自己写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成就迥高与前人,沾溉乎后世。唐传奇题材较广,其中又以爱情传奇成就最大。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传奇塑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透视她们丰富多彩、景色多姿的人生经历,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大唐一代,妇女的个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唐传奇被称为“史才”与“诗笔”的结合,从现实生活的故事入手,加入作者的想象,采用精妙的笔法使一个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唐代封建制度的弊端,等级制度的压迫,家长制度的不近人情,比如《任氏传》、《离魂记》、《莺莺传》、《霍小玉传》,这些名篇代预示着唐代爱情小说中的女性有着约束争取自由的意识。一、《任氏传》中的任氏任氏是狐仙,实际上读完之后却给人以另一种印象:机智、勇敢、善良的女性,任氏虽为狐身,同时她又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淑品德,为了维持永久的爱情,她在明知与出行有危险时,仍不惜拿生命作赌注,结果作了无畏的牺牲,以死表明了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在文章开始,郑六路中遇到任氏,便爱的一发不可收拾,明知任氏为狐仙,却仍然对任氏一往情深,就其原因,乃因其容“天下未尝见矣”。其美貌由贵公子韦崟和家童的对话中烘托的极其成功。后来郑六知道了任氏是一狐妖,但却仍然爱着她,而正是因为郑子明知任氏为狐却仍然钟情于任氏,故博得任氏的信任,使任氏“愿终己以奉巾栉”,托身于郑六。然而韦崟在故事发展中又占据特殊作用。因任氏美貌,崟于郑子明出外时见任氏后,“崟爱之发狂,乃拥而凌之”,却遭任氏的多次反抗,最终未能如愿。而紧要关头,抓住崟的义烈的性格,以言语使崟不得不退步。:“郑生有六尺之躯,而不能庇一妇人,岂丈夫哉!且公少毫侈,多获佳丽,遇某之比者众矣。而郑生,穷贱耳,可称惬青,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一番话说得崟羞愧难当。任氏的机智、勇敢、在其中表现的极为出色。后来任氏又以其聪明机智帮郑子明成家立业。这其中作者可赞扬的任氏可具有的对爱情的坚贞专一,为了自由决不屈服于暴力的高贵品质便显现出来了。任氏具有报恩思想,在托身于郑六时便有影子了。因为郑六相信她,不因为她是狐仙而改变对她的感情,所以她托身郑六,这是一种报恩。但是在报恩于韦崟时却选错了方式,任氏对韦崟可做的有关报恩的一系列设计,诱别的女性,供韦崟玩弄蹂躏,显然,这一做法是受到指责的,但这一切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其性格上的统一,其优中有缺,使得她更贴近现实,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二、《离魂记》中的倩娘同样为了爱情,与《任氏传》中的任氏不同的是《离魂记》中的倩娘把反抗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家长制度。《离魂记》中的倩娘之父阻止她与青梅竹马的表兄王宙成婚,倩娘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竟然灵魂与肉体分离,去陪伴着自己的心上人。王宙与倩娘二人青梅竹马,自动便培养了很深的感情。“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梦中都彼此牵挂着对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倩娘和王宙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后有兵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这样王宙和倩娘的感情便被家人打断了。于是王宙因“深恚恨”,便托辞离开了倩娘家。恰值上船之际,见“倩娘徒行跣足而至”,于是王宙“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可见倩娘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爱情,是义无返顾的。倩娘的言语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君愿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以抱,是以亡命来奔。”五年之后,二人将归。到家之后又出现了两个倩娘合为一体之事。读到这里,才发现倩娘了爱宙之情景到了如此地步,竟然灵魂抛开肉体去追随了王宙五年。这有点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但这也让我们看出,倩娘一个弱女子无力反抗封建家长的压力,作者只能借分身来完成这一般美好的姻缘。虽然这一处理有着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但瑕不掩瑜,倩娘追求自己的幸福感情可表现出的个性是为我们赞叹的。三、《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在唐人传奇中,这是一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她“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后世演为杂剧传奇的很多,而以金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元人王实甫《西厢记》为最著。这其中崔莺莺在这个爱情故事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莺莺传》在故事开始便安排了张生请好友杜确帮助解救崔氏一家于普救寺。崔氏一家谢恩于张生与崔莺莺正面相对机会。继而才有了下文。而崔莺莺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她为了爱情敢于和封建礼教作斗争。 尤其是她以贵族少女的身份,竟夜半主动向张生表示爱情,“俄而讲娘捧崔氏而至”,这是一个大胆的行为。对于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少女来说,这个做法的确大胆而又不合封建常规。但这也正是崔莺莺值得赞扬的地方。然而崔莺莺性格中又有软弱无力的地方。最初和张生相恋,她动摇不定。先是二人由红娘传词,相互倾诉爱慕之心。但当张生夜闯崔莺莺房间时,崔莺莺却因红娘在场而表现贵族少女特有的威严,意欲装腔作势给红娘看,可以看出崔莺莺非常谨慎的。却未想到红娘早已心知肚明,却是让张生觉得一头雾水。这是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的地方,与后来的直接大胆判若两人。后来张生遗弃了她,她也认为私相结合“不合法”,“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她不是振振有辞的向张生提出责难,而只是一味哀求,希望他能够始终成全。甚至面对张生将“尤物”、“妖孽”一类字眼加在她身上时,她只有怨,没有恨,这是阶级出身,封建教养带给她的局限性。其性格中的叛逆终是没跳出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以悲剧结尾。莺莺是一个美丽、温柔而又深情的女性,作为贵族小姐,她深受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的制约,“贞慎自保”,但她萌发了对张生的真情后,便“自荐枕席”,冲破封建礼教的罗网,大胆并主动地将满腔热情和爱奉献给了张生。这样的女性形象,这样大胆的个性,我们不得不为之臣服。四、《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在唐传奇中这是一篇出色的作品。《霍小玉传》是一篇因阶级矛盾而酿成的悲剧性的故事。霍小玉乃“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净持即王之宠婢也”。霍王死后,小玉兄弟因小玉出身贱庶,遂将其逐出。在唐代重视门阀制度的情况下,霍小玉出身贱庶——婢女的女儿——而又,沦为娼妓,这就注定了她要成为牺牲者。李益对她始乱终弃,也正由于他是贵族——虽然已经没落了——出身的士大夫阶层的缘故。这篇故事反映了下层妇女被压迫、被侮辱,也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只知玩弄女性而没有真正的爱情。“痴情女子负心汉”,是这篇故事的真实写照。作者是同情霍小玉而谴责李益的。霍小玉是个痴情而又软弱的女子,在李益抛弃她在外不归时,为寻找李益,希望他回来,竟“赢卧空闺,遂成沉疾”,“寻求既切,资用屡空,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这一切竟为一老玉匠一语道破:“贵人男女,失机落节,一至于此!”最终小玉的痴情使“长安中稍有知者”皆为其所作所为感动至深,一致“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后李益为一位豪士强行带回小玉住处,小玉伤心欲绝,竟“长恸号哭数身而绝”。其凄惨竟至此,天下谁人能堪。但霍小玉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她把复仇的火焰继续到暝界,使李益昼夜不安,不得善终。霍小玉突破生与死的羁绊,终于为自己,也为女性的尊严和爱情讨回了公道。和两人相恋的情致委婉相对比,小玉遭到遗弃,又辛酸凄恻,扣人心弦。霍小玉的形象因此而在人们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印迹,其苦命的遭遇催人泪下,也使人们对李益的行为所不齿。如此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也只有在唐代传奇中会表现的这样淋漓尽致,得到世人的称赞。五、唐代传奇中的女性意识以上四位女性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任氏传》中任氏是狐妖,现实生活中又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社会下层妇女的形象;《离魂记》中倩娘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大家闺秀,处于社会的中上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家的千金,地位亦处于社会的中层,虽然已经没落;《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是霍王之女,却因其母为霍王婢女,而在霍王死后遭到排斥,提不到名份。虽然结局有喜有悲:《任氏传》中的任氏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战胜了豪门子弟韦崟的凌侮压迫,最终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爱情。《离魂记》中的倩娘,反对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力争自由恋爱,“分身”出另外一个倩娘与王宙出外私奔。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实属难得。最终倩娘也得到了自己所乞求的幸福生活。与任氏和倩娘相比,《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则没有那样的好运了。崔莺莺遇到了能够代表封建士大夫阶层实质的张生。最初张生极力追求崔莺莺,后来却随便地加以抛弃。而崔莺莺的性格中的软弱的地方使她不得不承受着被张生遗弃的悲剧性的结果。甚至张生为了失掉责任而向她向上强加“尤物”“妖孽”一类字眼时,她也没有反抗,只是一味地承受,最终吞下了婚姻悲剧的苦果。与崔莺莺一样有着爱情悲剧的《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也同样遇到了一个负心薄幸的李益。李益虽为已没落的封建贵族出身,但她已具备了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恶习:只知玩弄社会下层女性而没有真正的爱情。较崔莺莺而言,霍小玉有其进步的一面。在遭到李益遗弃后,霍小玉虽然散尽家资各处寻找李益,但找到李益后,霍小玉并不是像崔莺莺那样的软弱,而是想到了报复,想到了去反抗这种封建士大夫阶层玩弄下层妇女的恶习,这是一个进步。但仍不能改变“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性结局。但是这几位女性人物却有着相同之处:努力地尽自己的一切可能,追求自己的爱情。唐代传奇中的此类有喜有悲的爱情传奇故事,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下层的妇女,只能处于被玩弄被污辱的地步,虽然《任氏传》中任氏和《离魂记》中的倩娘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的爱情,但也只能反映当时处于社会下层妇女的一种渴望,因为作者在处理她们的喜剧性的结局时,借助了“狐”这一类非人化艺术处理,完成了她们的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将无力改变现实的渴望寄托给了虚幻的世界。毫无疑问,唐朝特别是在中前期,经济发展昌盛,思想领域解放,在此背景下的唐代女性爱情观、婚姻观等较其它封建王朝有很大拓展。但封建文明的繁盛,不但没有给她们带来根本性的解放,苟严的礼教制度仍让她们难以实现。同时,她们的反抗还未触及到社会的本质,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独立,她们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若与前代女性相比,唐代女性毕竟迈出了坚实的、可喜的一大步:她们追求的爱情排斥了一切非情感的功利要素,坚持婚姻中的自我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对坚不可摧的封建礼教制度进行猛烈的控诉和攻击。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唐传奇中的女性思想已远远地超越属于她们的那个伟大时代。总之,唐传奇中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就是这样频频出现在这样的故事中,传奇作家运用女权话语,通过歌颂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把其个性张扬的品格充分显现出来。唐代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尊重崇敬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预示着千百年来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崩溃。唐传奇中表现出的女性个性张扬意识,不仅反映了唐代女性对生命价值认识的觉醒,也预示着后代女性能撑起“半边天”的必胜信念。读唐代传奇的爱情故事着实让人想为当时社会的下层妇女呐喊:“妇女也是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抛弃,不应该受到玩弄和污辱。”唐传奇的爱情故事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而这些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撼人肺腑。我们不得不为她们处于社会下层而坚决的与封建制度下的命运斗争的勇气所折服。

这就要看你喜欢哪个,对哪个了解了,个人喜欢唐诗宋词。你可以借鉴一下资料,再下笔。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怎么选呢?应该选择那个方向的?同学们,以下是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1】

说 明

1.所列选题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3.专题写作教材中有论文范文,可作参考;

4.毕业论文还有更具体安排。

一、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普通话语音研究

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形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八、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九、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指导【2】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现实题材相和构思小说的创作基调和艺术风格

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或者农民形象

鲁迅小说创作题材的变化

从《阿Q正传》、《示众》等作品来谈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就《在酒楼上》的描写文字,解说“鲁迅气氛”的创造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鲁迅小说中“黑色家族”的创造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茅盾《子夜》的史诗性和社会剖析特点

论曹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新认识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

论《雷雨》中蘩漪与《日出》中的陈白露形象比较

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探讨《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试论曹禺笔下的妇女形象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他笔下的两个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从诗化小说和语言的角度,看沈从文的《边城》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及牧歌情调

从少数民族作家的角度,探讨老舍、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底蕴

论沈从文小说的都市题材和湘西题材的特点

张爱玲小说对人生的观察角度和艺术视点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及曹七巧形象

《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人物形象与艺术格局之异同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的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与王安忆女性题材的比较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成就迥高与前人,沾溉乎后世。唐传奇题材较广,其中又以爱情传奇成就最大。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传奇塑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透视她们丰富多彩、景色多姿的人生经历,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大唐一代,妇女的个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唐传奇被称为“史才”与“诗笔”的结合,从现实生活的故事入手,加入作者的想象,采用精妙的笔法使一个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唐代封建制度的弊端,等级制度的压迫,家长制度的不近人情,比如《任氏传》、《离魂记》、《莺莺传》、《霍小玉传》,这些名篇代预示着唐代爱情小说中的女性有着约束争取自由的意识。一、《任氏传》中的任氏任氏是狐仙,实际上读完之后却给人以另一种印象:机智、勇敢、善良的女性,任氏虽为狐身,同时她又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淑品德,为了维持永久的爱情,她在明知与出行有危险时,仍不惜拿生命作赌注,结果作了无畏的牺牲,以死表明了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在文章开始,郑六路中遇到任氏,便爱的一发不可收拾,明知任氏为狐仙,却仍然对任氏一往情深,就其原因,乃因其容“天下未尝见矣”。其美貌由贵公子韦崟和家童的对话中烘托的极其成功。后来郑六知道了任氏是一狐妖,但却仍然爱着她,而正是因为郑子明知任氏为狐却仍然钟情于任氏,故博得任氏的信任,使任氏“愿终己以奉巾栉”,托身于郑六。然而韦崟在故事发展中又占据特殊作用。因任氏美貌,崟于郑子明出外时见任氏后,“崟爱之发狂,乃拥而凌之”,却遭任氏的多次反抗,最终未能如愿。而紧要关头,抓住崟的义烈的性格,以言语使崟不得不退步。:“郑生有六尺之躯,而不能庇一妇人,岂丈夫哉!且公少毫侈,多获佳丽,遇某之比者众矣。而郑生,穷贱耳,可称惬青,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一番话说得崟羞愧难当。任氏的机智、勇敢、在其中表现的极为出色。后来任氏又以其聪明机智帮郑子明成家立业。这其中作者可赞扬的任氏可具有的对爱情的坚贞专一,为了自由决不屈服于暴力的高贵品质便显现出来了。任氏具有报恩思想,在托身于郑六时便有影子了。因为郑六相信她,不因为她是狐仙而改变对她的感情,所以她托身郑六,这是一种报恩。但是在报恩于韦崟时却选错了方式,任氏对韦崟可做的有关报恩的一系列设计,诱别的女性,供韦崟玩弄蹂躏,显然,这一做法是受到指责的,但这一切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其性格上的统一,其优中有缺,使得她更贴近现实,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二、《离魂记》中的倩娘同样为了爱情,与《任氏传》中的任氏不同的是《离魂记》中的倩娘把反抗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家长制度。《离魂记》中的倩娘之父阻止她与青梅竹马的表兄王宙成婚,倩娘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竟然灵魂与肉体分离,去陪伴着自己的心上人。王宙与倩娘二人青梅竹马,自动便培养了很深的感情。“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梦中都彼此牵挂着对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倩娘和王宙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后有兵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这样王宙和倩娘的感情便被家人打断了。于是王宙因“深恚恨”,便托辞离开了倩娘家。恰值上船之际,见“倩娘徒行跣足而至”,于是王宙“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可见倩娘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爱情,是义无返顾的。倩娘的言语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君愿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以抱,是以亡命来奔。”五年之后,二人将归。到家之后又出现了两个倩娘合为一体之事。读到这里,才发现倩娘了爱宙之情景到了如此地步,竟然灵魂抛开肉体去追随了王宙五年。这有点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但这也让我们看出,倩娘一个弱女子无力反抗封建家长的压力,作者只能借分身来完成这一般美好的姻缘。虽然这一处理有着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但瑕不掩瑜,倩娘追求自己的幸福感情可表现出的个性是为我们赞叹的。三、《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在唐人传奇中,这是一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她“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后世演为杂剧传奇的很多,而以金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元人王实甫《西厢记》为最著。这其中崔莺莺在这个爱情故事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莺莺传》在故事开始便安排了张生请好友杜确帮助解救崔氏一家于普救寺。崔氏一家谢恩于张生与崔莺莺正面相对机会。继而才有了下文。而崔莺莺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她为了爱情敢于和封建礼教作斗争。 尤其是她以贵族少女的身份,竟夜半主动向张生表示爱情,“俄而讲娘捧崔氏而至”,这是一个大胆的行为。对于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少女来说,这个做法的确大胆而又不合封建常规。但这也正是崔莺莺值得赞扬的地方。然而崔莺莺性格中又有软弱无力的地方。最初和张生相恋,她动摇不定。先是二人由红娘传词,相互倾诉爱慕之心。但当张生夜闯崔莺莺房间时,崔莺莺却因红娘在场而表现贵族少女特有的威严,意欲装腔作势给红娘看,可以看出崔莺莺非常谨慎的。却未想到红娘早已心知肚明,却是让张生觉得一头雾水。这是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的地方,与后来的直接大胆判若两人。后来张生遗弃了她,她也认为私相结合“不合法”,“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她不是振振有辞的向张生提出责难,而只是一味哀求,希望他能够始终成全。甚至面对张生将“尤物”、“妖孽”一类字眼加在她身上时,她只有怨,没有恨,这是阶级出身,封建教养带给她的局限性。其性格中的叛逆终是没跳出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以悲剧结尾。莺莺是一个美丽、温柔而又深情的女性,作为贵族小姐,她深受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的制约,“贞慎自保”,但她萌发了对张生的真情后,便“自荐枕席”,冲破封建礼教的罗网,大胆并主动地将满腔热情和爱奉献给了张生。这样的女性形象,这样大胆的个性,我们不得不为之臣服。四、《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在唐传奇中这是一篇出色的作品。《霍小玉传》是一篇因阶级矛盾而酿成的悲剧性的故事。霍小玉乃“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净持即王之宠婢也”。霍王死后,小玉兄弟因小玉出身贱庶,遂将其逐出。在唐代重视门阀制度的情况下,霍小玉出身贱庶——婢女的女儿——而又,沦为娼妓,这就注定了她要成为牺牲者。李益对她始乱终弃,也正由于他是贵族——虽然已经没落了——出身的士大夫阶层的缘故。这篇故事反映了下层妇女被压迫、被侮辱,也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只知玩弄女性而没有真正的爱情。“痴情女子负心汉”,是这篇故事的真实写照。作者是同情霍小玉而谴责李益的。霍小玉是个痴情而又软弱的女子,在李益抛弃她在外不归时,为寻找李益,希望他回来,竟“赢卧空闺,遂成沉疾”,“寻求既切,资用屡空,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这一切竟为一老玉匠一语道破:“贵人男女,失机落节,一至于此!”最终小玉的痴情使“长安中稍有知者”皆为其所作所为感动至深,一致“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后李益为一位豪士强行带回小玉住处,小玉伤心欲绝,竟“长恸号哭数身而绝”。其凄惨竟至此,天下谁人能堪。但霍小玉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她把复仇的火焰继续到暝界,使李益昼夜不安,不得善终。霍小玉突破生与死的羁绊,终于为自己,也为女性的尊严和爱情讨回了公道。和两人相恋的情致委婉相对比,小玉遭到遗弃,又辛酸凄恻,扣人心弦。霍小玉的形象因此而在人们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印迹,其苦命的遭遇催人泪下,也使人们对李益的行为所不齿。如此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也只有在唐代传奇中会表现的这样淋漓尽致,得到世人的称赞。五、唐代传奇中的女性意识以上四位女性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任氏传》中任氏是狐妖,现实生活中又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社会下层妇女的形象;《离魂记》中倩娘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大家闺秀,处于社会的中上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家的千金,地位亦处于社会的中层,虽然已经没落;《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是霍王之女,却因其母为霍王婢女,而在霍王死后遭到排斥,提不到名份。虽然结局有喜有悲:《任氏传》中的任氏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战胜了豪门子弟韦崟的凌侮压迫,最终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爱情。《离魂记》中的倩娘,反对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力争自由恋爱,“分身”出另外一个倩娘与王宙出外私奔。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实属难得。最终倩娘也得到了自己所乞求的幸福生活。与任氏和倩娘相比,《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则没有那样的好运了。崔莺莺遇到了能够代表封建士大夫阶层实质的张生。最初张生极力追求崔莺莺,后来却随便地加以抛弃。而崔莺莺的性格中的软弱的地方使她不得不承受着被张生遗弃的悲剧性的结果。甚至张生为了失掉责任而向她向上强加“尤物”“妖孽”一类字眼时,她也没有反抗,只是一味地承受,最终吞下了婚姻悲剧的苦果。与崔莺莺一样有着爱情悲剧的《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也同样遇到了一个负心薄幸的李益。李益虽为已没落的封建贵族出身,但她已具备了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恶习:只知玩弄社会下层女性而没有真正的爱情。较崔莺莺而言,霍小玉有其进步的一面。在遭到李益遗弃后,霍小玉虽然散尽家资各处寻找李益,但找到李益后,霍小玉并不是像崔莺莺那样的软弱,而是想到了报复,想到了去反抗这种封建士大夫阶层玩弄下层妇女的恶习,这是一个进步。但仍不能改变“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性结局。但是这几位女性人物却有着相同之处:努力地尽自己的一切可能,追求自己的爱情。唐代传奇中的此类有喜有悲的爱情传奇故事,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下层的妇女,只能处于被玩弄被污辱的地步,虽然《任氏传》中任氏和《离魂记》中的倩娘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的爱情,但也只能反映当时处于社会下层妇女的一种渴望,因为作者在处理她们的喜剧性的结局时,借助了“狐”这一类非人化艺术处理,完成了她们的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将无力改变现实的渴望寄托给了虚幻的世界。毫无疑问,唐朝特别是在中前期,经济发展昌盛,思想领域解放,在此背景下的唐代女性爱情观、婚姻观等较其它封建王朝有很大拓展。但封建文明的繁盛,不但没有给她们带来根本性的解放,苟严的礼教制度仍让她们难以实现。同时,她们的反抗还未触及到社会的本质,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独立,她们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若与前代女性相比,唐代女性毕竟迈出了坚实的、可喜的一大步:她们追求的爱情排斥了一切非情感的功利要素,坚持婚姻中的自我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对坚不可摧的封建礼教制度进行猛烈的控诉和攻击。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唐传奇中的女性思想已远远地超越属于她们的那个伟大时代。总之,唐传奇中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就是这样频频出现在这样的故事中,传奇作家运用女权话语,通过歌颂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把其个性张扬的品格充分显现出来。唐代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尊重崇敬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预示着千百年来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崩溃。唐传奇中表现出的女性个性张扬意识,不仅反映了唐代女性对生命价值认识的觉醒,也预示着后代女性能撑起“半边天”的必胜信念。读唐代传奇的爱情故事着实让人想为当时社会的下层妇女呐喊:“妇女也是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抛弃,不应该受到玩弄和污辱。”唐传奇的爱情故事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而这些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撼人肺腑。我们不得不为她们处于社会下层而坚决的与封建制度下的命运斗争的勇气所折服。

唐传奇爱情悲剧模式及悲剧女性性格分析 a analysis on the love tragedy mode and the female tragical stature in Tang legend 以《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为例 As an example take The Legend of Yingying The Legend of Huo Hsiao-yu Biography of Ren 摘 要 人们对唐传奇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古文学研究的热潮,在这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整体研究,对比研究等多层面地深入,尤其是在女性研究方面,她们的性格,思想,出身等多方面早已成为研究热点。 Research on Tang legend has been another boom in the filed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and researchs in this area were conducted by holistic approach and comparative study,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women' studies, such as their character,thought,origin and so on, have became a reasearch highlight. 唐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朵奇葩,被誉为“一代之奇”。唐传奇摆脱封建传统文化的束缚,对女性的描写占相当大的比重。 Tang legend was consider as a magnificent flower in classic chinese novel and known as a miracle, since it got rid of the effects of china feud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s description for women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本篇论文通过对唐传奇爱情悲剧的悲剧模式的探讨和对悲剧女性性格的分析,揭示唐传奇中爱情悲剧的原因,唐传奇中悲剧女性敢于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反抗封建礼教的制约,展现唐传奇中女性意识觉醒的积极思想意义。 This paper focus on analysing the love tragedy mode and the female tragical statures in Tang legend , showing the reasons cause female's love tragedy. The female tragedy figures in Tang legend dare to pursue loves and resist to feudalism, which reflects that positive thougth are awaken in their self awareness. 关键词:唐传奇;女性;爱情悲剧;性格 Key words ; Tang legend ; female ; love tradegy ; character

唐传奇毕业论文选题

你擅长哪方面就写哪方面,明清小说篇幅大,可以着手取材的地方比较多,用这个还是比较好写的;

唐诗宋词个人觉得可以排除,第一,体制短小,你很难就一个诗人或者一首诗词很深入的去写,第二,如果很宽泛的去写,又流于浅泛,第三是一些名家诗词和代表性诗词可能已经被写了很多次了,翻不出心意来,而一些不著名的诗人词人,又没有什么太多的资料和论点去阐述。 写与其写唐诗宋词,不如写宋诗派(不是宋诗,是清末宋诗派) 明清小说,大部头,读的话也是个问题,不知你是否有时间。其实唐传奇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它对后世小说。戏曲、诗词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处在一个过渡时期,篇章也比较短小。比如元稹的《莺莺传》,之后就是商调蝶恋花,董解元西厢记,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西厢记。你比较有得写,可以写对于后代作品的各个方面的影响。《霍小玉传》和汤显祖的《紫钗记》。《离魂记》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还有比如《大唐天宝遗事》对于梧桐雨,长生殿。或者选择久远事件,而传奇只作为一个环节的,比如王昭君。

这就要看你喜欢哪个,对哪个了解了,个人喜欢唐诗宋词。你可以借鉴一下资料,再下笔。

唐传奇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成就迥高与前人,沾溉乎后世。唐传奇题材较广,其中又以爱情传奇成就最大。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残酷,同情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歌颂她们为争取爱情幸福而进行的反抗和斗争,是唐传奇的积极思想意义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传奇塑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独特、可歌可敬的女性形象。透视她们丰富多彩、景色多姿的人生经历,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大唐一代,妇女的个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唐传奇被称为“史才”与“诗笔”的结合,从现实生活的故事入手,加入作者的想象,采用精妙的笔法使一个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唐代封建制度的弊端,等级制度的压迫,家长制度的不近人情,比如《任氏传》、《离魂记》、《莺莺传》、《霍小玉传》,这些名篇代预示着唐代爱情小说中的女性有着约束争取自由的意识。一、《任氏传》中的任氏任氏是狐仙,实际上读完之后却给人以另一种印象:机智、勇敢、善良的女性,任氏虽为狐身,同时她又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淑品德,为了维持永久的爱情,她在明知与出行有危险时,仍不惜拿生命作赌注,结果作了无畏的牺牲,以死表明了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在文章开始,郑六路中遇到任氏,便爱的一发不可收拾,明知任氏为狐仙,却仍然对任氏一往情深,就其原因,乃因其容“天下未尝见矣”。其美貌由贵公子韦崟和家童的对话中烘托的极其成功。后来郑六知道了任氏是一狐妖,但却仍然爱着她,而正是因为郑子明知任氏为狐却仍然钟情于任氏,故博得任氏的信任,使任氏“愿终己以奉巾栉”,托身于郑六。然而韦崟在故事发展中又占据特殊作用。因任氏美貌,崟于郑子明出外时见任氏后,“崟爱之发狂,乃拥而凌之”,却遭任氏的多次反抗,最终未能如愿。而紧要关头,抓住崟的义烈的性格,以言语使崟不得不退步。:“郑生有六尺之躯,而不能庇一妇人,岂丈夫哉!且公少毫侈,多获佳丽,遇某之比者众矣。而郑生,穷贱耳,可称惬青,唯某而已。忍以有馀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一番话说得崟羞愧难当。任氏的机智、勇敢、在其中表现的极为出色。后来任氏又以其聪明机智帮郑子明成家立业。这其中作者可赞扬的任氏可具有的对爱情的坚贞专一,为了自由决不屈服于暴力的高贵品质便显现出来了。任氏具有报恩思想,在托身于郑六时便有影子了。因为郑六相信她,不因为她是狐仙而改变对她的感情,所以她托身郑六,这是一种报恩。但是在报恩于韦崟时却选错了方式,任氏对韦崟可做的有关报恩的一系列设计,诱别的女性,供韦崟玩弄蹂躏,显然,这一做法是受到指责的,但这一切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其性格上的统一,其优中有缺,使得她更贴近现实,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二、《离魂记》中的倩娘同样为了爱情,与《任氏传》中的任氏不同的是《离魂记》中的倩娘把反抗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家长制度。《离魂记》中的倩娘之父阻止她与青梅竹马的表兄王宙成婚,倩娘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竟然灵魂与肉体分离,去陪伴着自己的心上人。王宙与倩娘二人青梅竹马,自动便培养了很深的感情。“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梦中都彼此牵挂着对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倩娘和王宙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后有兵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这样王宙和倩娘的感情便被家人打断了。于是王宙因“深恚恨”,便托辞离开了倩娘家。恰值上船之际,见“倩娘徒行跣足而至”,于是王宙“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可见倩娘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爱情,是义无返顾的。倩娘的言语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君愿意如此,寝梦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以抱,是以亡命来奔。”五年之后,二人将归。到家之后又出现了两个倩娘合为一体之事。读到这里,才发现倩娘了爱宙之情景到了如此地步,竟然灵魂抛开肉体去追随了王宙五年。这有点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但这也让我们看出,倩娘一个弱女子无力反抗封建家长的压力,作者只能借分身来完成这一般美好的姻缘。虽然这一处理有着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但瑕不掩瑜,倩娘追求自己的幸福感情可表现出的个性是为我们赞叹的。三、《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在唐人传奇中,这是一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说她“其事之震撼文林,为力甚大”。后世演为杂剧传奇的很多,而以金人董解元的《弦索西厢》元人王实甫《西厢记》为最著。这其中崔莺莺在这个爱情故事中到底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莺莺传》在故事开始便安排了张生请好友杜确帮助解救崔氏一家于普救寺。崔氏一家谢恩于张生与崔莺莺正面相对机会。继而才有了下文。而崔莺莺是一个叛逆的女性。她为了爱情敢于和封建礼教作斗争。 尤其是她以贵族少女的身份,竟夜半主动向张生表示爱情,“俄而讲娘捧崔氏而至”,这是一个大胆的行为。对于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少女来说,这个做法的确大胆而又不合封建常规。但这也正是崔莺莺值得赞扬的地方。然而崔莺莺性格中又有软弱无力的地方。最初和张生相恋,她动摇不定。先是二人由红娘传词,相互倾诉爱慕之心。但当张生夜闯崔莺莺房间时,崔莺莺却因红娘在场而表现贵族少女特有的威严,意欲装腔作势给红娘看,可以看出崔莺莺非常谨慎的。却未想到红娘早已心知肚明,却是让张生觉得一头雾水。这是崔莺莺性格中的矛盾的地方,与后来的直接大胆判若两人。后来张生遗弃了她,她也认为私相结合“不合法”,“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她不是振振有辞的向张生提出责难,而只是一味哀求,希望他能够始终成全。甚至面对张生将“尤物”、“妖孽”一类字眼加在她身上时,她只有怨,没有恨,这是阶级出身,封建教养带给她的局限性。其性格中的叛逆终是没跳出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以悲剧结尾。莺莺是一个美丽、温柔而又深情的女性,作为贵族小姐,她深受封建礼教、伦理道德的制约,“贞慎自保”,但她萌发了对张生的真情后,便“自荐枕席”,冲破封建礼教的罗网,大胆并主动地将满腔热情和爱奉献给了张生。这样的女性形象,这样大胆的个性,我们不得不为之臣服。四、《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在唐传奇中这是一篇出色的作品。《霍小玉传》是一篇因阶级矛盾而酿成的悲剧性的故事。霍小玉乃“故霍王小女,字小玉,王甚爱之。母曰净持。——净持即王之宠婢也”。霍王死后,小玉兄弟因小玉出身贱庶,遂将其逐出。在唐代重视门阀制度的情况下,霍小玉出身贱庶——婢女的女儿——而又,沦为娼妓,这就注定了她要成为牺牲者。李益对她始乱终弃,也正由于他是贵族——虽然已经没落了——出身的士大夫阶层的缘故。这篇故事反映了下层妇女被压迫、被侮辱,也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只知玩弄女性而没有真正的爱情。“痴情女子负心汉”,是这篇故事的真实写照。作者是同情霍小玉而谴责李益的。霍小玉是个痴情而又软弱的女子,在李益抛弃她在外不归时,为寻找李益,希望他回来,竟“赢卧空闺,遂成沉疾”,“寻求既切,资用屡空,往往私令侍婢潜卖箧中服玩之物”。这一切竟为一老玉匠一语道破:“贵人男女,失机落节,一至于此!”最终小玉的痴情使“长安中稍有知者”皆为其所作所为感动至深,一致“风流之士,共感玉之多情;豪侠之伦,皆怒生之薄行。”后李益为一位豪士强行带回小玉住处,小玉伤心欲绝,竟“长恸号哭数身而绝”。其凄惨竟至此,天下谁人能堪。但霍小玉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她把复仇的火焰继续到暝界,使李益昼夜不安,不得善终。霍小玉突破生与死的羁绊,终于为自己,也为女性的尊严和爱情讨回了公道。和两人相恋的情致委婉相对比,小玉遭到遗弃,又辛酸凄恻,扣人心弦。霍小玉的形象因此而在人们心中深深的烙上了印迹,其苦命的遭遇催人泪下,也使人们对李益的行为所不齿。如此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也只有在唐代传奇中会表现的这样淋漓尽致,得到世人的称赞。五、唐代传奇中的女性意识以上四位女性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任氏传》中任氏是狐妖,现实生活中又是一位实实在在的社会下层妇女的形象;《离魂记》中倩娘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大家闺秀,处于社会的中上层;《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家的千金,地位亦处于社会的中层,虽然已经没落;《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是霍王之女,却因其母为霍王婢女,而在霍王死后遭到排斥,提不到名份。虽然结局有喜有悲:《任氏传》中的任氏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聪明机智战胜了豪门子弟韦崟的凌侮压迫,最终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爱情。《离魂记》中的倩娘,反对封建家长制度下的包办婚姻,力争自由恋爱,“分身”出另外一个倩娘与王宙出外私奔。封建时代的大家闺秀能做出如此大胆的举动,实属难得。最终倩娘也得到了自己所乞求的幸福生活。与任氏和倩娘相比,《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则没有那样的好运了。崔莺莺遇到了能够代表封建士大夫阶层实质的张生。最初张生极力追求崔莺莺,后来却随便地加以抛弃。而崔莺莺的性格中的软弱的地方使她不得不承受着被张生遗弃的悲剧性的结果。甚至张生为了失掉责任而向她向上强加“尤物”“妖孽”一类字眼时,她也没有反抗,只是一味地承受,最终吞下了婚姻悲剧的苦果。与崔莺莺一样有着爱情悲剧的《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也同样遇到了一个负心薄幸的李益。李益虽为已没落的封建贵族出身,但她已具备了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恶习:只知玩弄社会下层女性而没有真正的爱情。较崔莺莺而言,霍小玉有其进步的一面。在遭到李益遗弃后,霍小玉虽然散尽家资各处寻找李益,但找到李益后,霍小玉并不是像崔莺莺那样的软弱,而是想到了报复,想到了去反抗这种封建士大夫阶层玩弄下层妇女的恶习,这是一个进步。但仍不能改变“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悲剧性结局。但是这几位女性人物却有着相同之处:努力地尽自己的一切可能,追求自己的爱情。唐代传奇中的此类有喜有悲的爱情传奇故事,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处于社会下层的妇女,只能处于被玩弄被污辱的地步,虽然《任氏传》中任氏和《离魂记》中的倩娘得到了自己的幸福的爱情,但也只能反映当时处于社会下层妇女的一种渴望,因为作者在处理她们的喜剧性的结局时,借助了“狐”这一类非人化艺术处理,完成了她们的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将无力改变现实的渴望寄托给了虚幻的世界。毫无疑问,唐朝特别是在中前期,经济发展昌盛,思想领域解放,在此背景下的唐代女性爱情观、婚姻观等较其它封建王朝有很大拓展。但封建文明的繁盛,不但没有给她们带来根本性的解放,苟严的礼教制度仍让她们难以实现。同时,她们的反抗还未触及到社会的本质,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格独立,她们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若与前代女性相比,唐代女性毕竟迈出了坚实的、可喜的一大步:她们追求的爱情排斥了一切非情感的功利要素,坚持婚姻中的自我意识,并以实际行动对坚不可摧的封建礼教制度进行猛烈的控诉和攻击。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唐传奇中的女性思想已远远地超越属于她们的那个伟大时代。总之,唐传奇中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就是这样频频出现在这样的故事中,传奇作家运用女权话语,通过歌颂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把其个性张扬的品格充分显现出来。唐代女性在社会中所受到的尊重崇敬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预示着千百年来统治阶级所提倡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意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崩溃。唐传奇中表现出的女性个性张扬意识,不仅反映了唐代女性对生命价值认识的觉醒,也预示着后代女性能撑起“半边天”的必胜信念。读唐代传奇的爱情故事着实让人想为当时社会的下层妇女呐喊:“妇女也是人,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抛弃,不应该受到玩弄和污辱。”唐传奇的爱情故事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迹,而这些女性人物的形象更是撼人肺腑。我们不得不为她们处于社会下层而坚决的与封建制度下的命运斗争的勇气所折服。

关于小说类的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论文选题又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2.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3.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4. 论王安忆小说叙事策略

5. 鲁迅《人之历史》解读

6.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精神要义

7. 鲁迅《摩罗诗力说》中对有关诗人及作品的评论

8. 鲁迅《野草》中的战士形象简析

9. 论《野草》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

10. 论《野草》中鲁迅的想象力

11. 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及鲁迅的态度

12. 论《朝花夕拾》中的幽默

13. 胡风论诗

14. 评曹禺的《北京人》

15. 论夏衍抗战时期的戏剧

16. 论杨绛抗战时期的戏剧

17. 论丁西林抗战时期的戏剧

18. 评骆宾基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

19. 论谷斯范的长篇小说《新水浒》

20. 从《速写三篇》看张天翼讽刺小说的特点。

21. 论沙汀的长篇小说《淘金记》

22. 沙汀的长篇小说《困兽记》的内容与艺术特色。

23. 解读沙汀的长篇小说《还乡记》

24. 解读艾芜的长篇小说《丰饶的的原野》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1.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3.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4.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5.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6.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7.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8.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9.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0.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1.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2.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13.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14.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15.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16. 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寻根”情结

17.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18.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19.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20.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21.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 散文 的 文化 “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4.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5.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6.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 白露 、花金子、愫方等) 7. 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8.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9.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10.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11.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12.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3.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5.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1.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6.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唐传奇论文研究视角

有助于多层面地认识唐代社会。唐传奇梦主题小说研究,梦是潜意识的表现,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唐传奇梦境研究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多层面地认识唐代社会,梦境的出现与唐朝的社会思潮、六朝志怪小说、政治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就要看你喜欢哪个,对哪个了解了,个人喜欢唐诗宋词。你可以借鉴一下资料,再下笔。

你擅长哪方面就写哪方面,明清小说篇幅大,可以着手取材的地方比较多,用这个还是比较好写的;

从总体上来看,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作家队伍唐传奇是文人创作。《枕中记》的作者沈既济,《柳氏传》的作者许尧佐,《南柯太守传》、《谢小娥传》的作者李公佐,《李娃传》的作者白行简,《唐国史补》的作者李肇,??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进士出身,位居高官;《莺莺传》的作者元填、《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更是官至宰相。而宋元话本的编写者和说唱者,多是卖艺人、落第书生。《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均有记载,如宋代说书艺人张山人、张本、酒李郎、故衣毛二、枣儿徐荣、张黑踢??从这些姓名即知,他们的身份应是下层市民。宋元时代编写话本的一般是“书会”中的才人,科举失意的文人、低级官吏(如王伯成、沈和甫)、医生(如萧德祥)、商人(如施惠)等。贵族文人周旋于上流社会,追求高雅、新奇,说书艺人、没落文人生活于市民之间,讲求通俗。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作家队伍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于婚姻、门第、女性等问题的看法必然出现分歧。2.内容上看唐传奇描写士子风流故事的篇幅很多,以男子为中心,玩弄女性的现象很普遍。《莺莺传》中张生抛弃善良的莺莺,还被时人赞许为“善补过者。”宋元以来,女性地位提高,出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平等的呼声,表现在两性交往中,男子较为软弱,如许宣、郑元和、《碾玉观音》中的崔宁等处处被动,相反,女性大胆、泼辣,为了爱情幸福,置生死于不顾,甚至死而复生,如步飞烟、崔护所遇少女、玻秀秀、周胜仙等无不如此,她们身上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唐人重门第,以门当户对作为婚姻的基础,宋元之际门第观念有所减弱,开始注重青年男女的相知相悦之情。一言以蔽之,如果说唐传奇是贵族文学,宋元话本就是典型的市民小说。3.作品的创作背景唐代政治清明,朝廷任用贤能,忠臣敢于进谏,政治氛围轻松、自由。唐传奇中也隐约可见这一点,《异闻录•韦安道》以“天后”武则天作为嘲笑对象;《周秦行纪》托言牛僧孺所作,书中说德宗是“沈婆儿”,有人就此告发,“文宗览之,笑曰:‘此必假名??’事遂寝”0开明的政治风气,使传奇作者可以本着“好奇”的目的,随意发挥,毫无顾忌。宋元时代尤其是南宋至元代就不一样了。政治控制愈趋严格,文字狱时有发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六《秦桧文字之祸》条:“桧又疏禁野史,许人首告,并禁民间结集经社”等。秦桧为了达到与金人议和的目的,排斥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人,甚至祸及那些讲唱岳、韩事迹的说话艺人。元代也加强对通俗文艺的管制。《元史》称:“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元典章》卷五十七:“农民、市民、良家子弟,若有不务正当,学习散乐般说词话人等,并行禁约。’。〕这些律令对话本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宋元话本提到帝王,言必称“圣明”、“英明之主”,不再出现唐代《韦安道》、《周秦行纪》那些“大胆犯上”的小说。《赵伯异茶肆遇仁宗》,赵伯哥满腹才学,因一字之差被仁宗批落试卷,不敢有怨言,还口口声声“今上至明。”结合明代背景来看,这些描写不为无因。明代工商业发展很快,嘉靖以后,书坊大量涌现,刻书业十分发达,拟话本创作出现兴旺发达的景象,这些拟话本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过亦有不少从唐传奇中汲取养料的。据初步统计,根据唐传奇改编的明拟话本共有40篇,其中《古今小说》5篇,《警世通言))3篇,《醒世恒言》10篇,《初刻拍案惊奇》14篇,《二刻拍案惊奇)))2篇,《石点头))2篇,《西湖二集))3篇,《醉醒石)))1篇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阐述唐传奇在明拟话本中的演变特征。1.现实性的加强。唐传奇多为“鬼物假托”之作,宋元时代描写神怪的作品也不少。现存的有关12篇宋元话本,神怪小说就占了7篇,可见比例之大。明人小说多写时事,冯梦龙“三言”“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可谓钦异拔新,洞心城目。’,:9」《二刻拍案惊奇》“其所裙披,大都真切可据。’,仁’“」明拟话本取材现实,反映的生活面是相当广泛的,考场上的丑恶,官场的黑暗,政治的腐败,世风的江河日下都有所揭示。揭露科举考试的文章,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明拟话本《李滴仙醉草吓蛮书》、《华阴道三拆仙书》、《西湖二集》卷二十《巧技佐夫成名》等都是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作品。《华阴道独逢慢异客》入话指出:“话说人生只有科第一事,最是黑暗,没有甚定准的。??就如唐时以诗取士,那李、杜、王、孟不是万世雄尊的诗祖?却是李杜俱不得成进士,孟浩然连官多没有,止有王摩诸一人有科举,又还亏得岐王帮衬,??及至诗不成诗,而今世上不传一首的,当时登第的元不少。看官,你道有么清头在那里?”虽说唐朝,矛头却直指现实。明代中晚期,吏治腐败,《裴晋公义还原配》中,“四方郡牧,往往访觅歌儿舞女,献于相府,??这班阿诀馅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求”,讥讽官员的逢迎拍马。《马神仙骑龙升天》指出衙门中人“只要得了‘孔方兄’,他便无所不为??还有积年书吏,真是老奸巨滑,还要把官府置之掌握之中??所以在衙门中人忠直的少,欺诈者多。”刻划官吏的见钱眼开,阴险狠毒,可谓入木三分。至于《钱多处白丁横带》中郭七郎拿钱买个刺史,则是明朝中晚期卖官弩爵现实的缩影。2.传统礼教的复归。经历元末动乱以后,明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了统治。永乐年间颁布的“国初榜文”指出:“但有裹读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乙,‘」这虽然针对戏曲而言,对于话本也不例外。同时统治A励通俗文艺宣扬封建教化。在这种高压政策下,通俗文学作家自觉不自觉地以维护“风化”,劝善惩恶为己任。拟话本也不例外,“宋市人小说,虽亦间参训喻,然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用以娱心;及明人拟作末流,乃浩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跟唐传奇比起来,在明人小说中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种传统礼教的复归意识。仁、义属于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范畴,《裴晋公义还原配》、《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就歌颂裴度、葛周的仁义。《吴保安弃家赎友》塑造了感人的“义士”形象。从唐传奇《广异记•勤自励》的改编,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唐明两朝小说的变异。唐传奇中勤自励杀虎夺妻,明人冯梦龙《大树坡义虎送亲》中老虎通晓人性,因为勤自励曾经救过它,所以义虎报恩,这处变动,说明明人对于“仁义”的重视。宣扬孝道、提倡贞节也是拟话本所遵循的主旨。《大树坡义虎送亲》中林潮音说:“一女不吃两家茶。勤郎在,奴是他家妻;勤郎死,奴也是他家妇,岂可以生死二心!,’({独孤生归途闹梦》中的白长吉逼妹改嫁,“娟娟小姐是个贞烈之女,截发自誓,不肯改节。”明代小说注重小说的社会功能、教育作用,这与唐传奇“作意好奇”、“鬼物假托”的作用手法是不同的。以上我们主要从内容上着眼,对唐传奇与话本小说作了比较研究。由唐传奇至话本,完成了一次由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的飞跃,两者之间在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上也存在很多差异,对此我们加以简要论述。首先,在体制上,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评说唐传奇:“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这些情节新奇、曲折,诗赞、议论兼备的文体,对话本也有很大的影响。话本的体制也是这样的,在情节叙述中间,穿插诗词,兼发议论。不过唐传奇中出现的诗词唱和,多是作者卖弄诗才,对于小说情节发展没有多少作用,议论多在文章结尾,阐明主旨;话本小说一般由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篇尾几部分构成,作者有意识地利用诗词来描写人物、环境,为人物性格的演进、情节的发展作必要的铺垫;议论也带有较多的劝诫色彩,宣扬因果报应,讥讽世态炎凉,以达到劝善惩恶的教育作用。其次,在语言风格上,“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唐传奇出于“文人之笔”,语言含蓄、凝炼,而话本则是说话艺人的创作,多采用市民语言,通俗易懂,并且善于利用性格化的语言来描摹人物。《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许宣因受白娘子拖累,被发配到苏州,白娘子跟踪而至,王主人劝白娘子嫁给许宣,“白娘子随口便道:‘羞杀人,终不成奴家没人要?只为分别是非而来’,”通过白娘子言与行的矛盾,刻划她的机智、善辩、多情的性格。再次,在情节结构方面,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第三十六回“夜闹碍阳江”写宋江得阳江遇险时说:“此篇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这里说明小说情节要新奇、曲折,才能给读者更多的美感享受。唐传奇十分注重情节的传奇性、虚构性,它以“作意好奇”而著称,欧阳绘、屈突仲任、杜子春、勤自励、薛伟、韦固、许真君等唐传奇中的主人公或遇妖怪,或变成蚂蚁、鲤鱼,或者显示灵异,情节新奇、独特。相比之下,话本小说在注重情节传奇性的基础上,也强调情节的现实性即情节必须符合生活自身的逻辑,它将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话本小说不仅情节摇曳多姿,而且对于现实有更多的反映。最后,我们谈谈艺术形象的塑造。作为文言小说的唐传奇塑造人物,更多接受史家笔法.用笔简括,人物原型多拘泥于史实记载,以致小说中的人物多为粗线条式,性格不够鲜明、集中。相反,话本小说则饱蘸笔墨,运用白描、细节描写、心理刻划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白蛇形象的演变为例,《博异志•李黄》中的白蛇有着美丽的容貌,“绰约有绝代之色”,却有一颗害人之心,是个似人似妖的怪物,性格不够典型。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了达到人物性格的完整、统一,摒除白蛇害人之心,精心刻划了一个勇于追求个性自由、善良而泼辣的市民女性形象。话本小说塑造了不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且人物性格描写趋于集中、统一,这些都是唐传奇难与之比拟的~

  • 索引序列
  • 关于唐传奇小说的论文题目
  •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毕业论文
  • 唐传奇毕业论文选题
  • 关于小说类的论文题目
  • 唐传奇论文研究视角
  • 返回顶部